微生物的分类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_第1页
微生物的分类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_第2页
微生物的分类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_第3页
微生物的分类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_第4页
微生物的分类第十二章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微生物的分类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分类位置第二节细菌的分类第三节病毒的分类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中的分类位置六界四界〔一〕无细胞构造病毒界病毒界〔二〕有细胞构造1、无核膜原核生物界原核原生物2、有核膜原生物界①细胞无分化真核原生生物界真核原生物②细胞有分化真菌界植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动物界全生命系统树(P318图12-3)地球上最先出现的生命是现有生命的共同祖先,进化向两个方向开展第二节细菌的分类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二、微生物的命名三、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四、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界Kingdom门Phylum——亚门纲Class——亚纲目Order——亚目科Family——亚科属Genus种Species常用的细菌分类术语培育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别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育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经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别,缺乏以分为心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根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二.微生物的命名1.分类单元的命名⑴属名属名用一个单数主格名词或当作名词用的描画词来表示,可以是阳性、阴性或中性,首字母要大写。⑵种名和其他生物一样,细菌的种名也用双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命名,即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加词两部分组合而成。⑶亚种名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属名、种名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2.命名方式及其指定如前所述,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一致规范,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规范界定分类单元所呵斥的混乱,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方式概念〞。即根据命名法规要求,正式命名的分类单元应指定一个命名方式〔简称方式〕作为该分类单元命名的根据。3.新称号的发表根据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有效发表新的细菌称号应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进展。假设新称号是在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IJSB〕以外的其他杂志上发表的,还必需经过新称号的合格化发表,被以为合格后,在该杂志上定期公布,命名日期即从公布之日算起,否那么不算合格发表,也不能获得国际上的成认。发表新称号时,应在新称号之后加上所属新分类等级的缩写词,如新目“ord.nov.〞、新属“gen.nov.〞、新种“sp.nov.〞等。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上不少细菌分类学家都曾对细菌进展过全面的分类,提出过一些在当代有影响的细菌分类系统。但70年代以后,对细菌进展全面分类的、影响最大的是<伯杰氏手册>。所以该书目前已成为对细菌进展分类鉴定的主要参考书。三、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四、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一〕形状学和生理生化特征〔二〕血清学实验与噬菌体分型〔三〕氨基酸的顺序和蛋白质的分析〔四〕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一〕形状学和生理生化特征1.形状学特征〔1〕细菌形状:外形、大小、陈列〔2〕培育特征:菌落特征〔3〕特殊构造:鞭毛、芽孢、荚膜、孢子〔4〕染色反响:革兰、抗酸〔5〕内含物:异染颗粒、伴孢晶体〔6〕运动性:2.生理生化特征〔1〕生理:需氧性、温敏性、噬盐性、与宿主的关系、生活史〔有性生殖情况〕等〔2〕生化:营养类型〔自养/异养〕、对碳源的利用才干、对氮源的利用才干、对生长因子的需求、对抗生素及抑菌剂的敏感性、代谢产物〔酶、毒素等〕、对pH的顺应性等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主要靠生理生化〔二〕血清学实验与噬菌体分型1.血清学实验细菌细胞与病毒等都含有蛋白质、脂白蛋、脂多糖等有抗原性的物质,由于不同微生物抗原物质构造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抗原特征。一种细菌的抗原除了可与它本身的抗体起特异性免疫反响外,假设它与其它种类的细菌有共同的抗原组分,它们的抗原抗体之间就会发生交叉反响。2.噬菌体分型在原核生物中已普遍发现有相应种类的噬菌体.噬菌体对宿主的感染和列解作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一种噬菌体往往只能感染或裂解某种细菌,甚至只裂解种内的某些菌株.所以,根据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可将细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和利用噬菌体裂解这样的特异性进展细菌鉴定.这对于追溯传染病来源、流行病调查以及病原菌的检测鉴定有重要意义.〔三〕氨基酸的顺序和蛋白质的分析蛋白质是基因的产物,.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直接反映mRNA顺序而与编码基因亲密相关.因此,可以经过对某些同源蛋白质氨基酸顺序的比较来分析不同生物系统发育关系,序列类似性越高,其亲缘关系愈近.因此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资料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进展分类.〔四〕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比较DNA和碱基组成和进展核酸分子杂交,是目前经过直接比较基因组进展生物分类最常用的两种方法.1.DNA的碱基组成[(G+C)%]2.核酸的分子杂交DNA—DNA杂交、DNA—rDNA杂交、核酸探针第三节病毒的分类一、病毒分类机构二、病毒分类原理及其根据三、病毒的分类系统四、病毒分类现状五、病毒的命名一、病毒分类机构1966年莫斯科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1973年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是病毒分类与命名的国际权威机构二、病毒分类原理及其根据原理:强调其分类和命名的稳定性、适用性、认可性和灵敏性。

稳定性是指病毒称号及其隶属关系一旦确定下来,就应该尽能够的保管。

适用性是指病毒分类体制应该对病毒学研讨领域是有用的。

认可性是指病毒分类阶元和称号应该为病毒学研讨者乐意接受和运用,所以,认可性也是适用性的必然结果。

灵敏性是指病毒分类阶元可以根据某些新发现而进展重新修订和再确定二、病毒分类原理及其根据根据病毒粒子特性抗原性质病毒生物学特性病毒粒子特性病毒形状:如大小、外形、包膜和包膜突起的有无,衣壳构造及其对称性;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如分子量,沉降系数,浮力密度,病毒粒子在不同pH、温度、Mg2+、Mn2+、变性剂、辐射中的稳定性;病毒基因组,如基因组大小、核酸类型、单双链、线状或环状,正负链,G+C所占的比例、核苷酸序列等;病毒蛋白,如构造蛋白和非构造蛋白的数量,大小以及功能和活性,氨基酸序列等;病毒脂类含量和特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特性。病毒抗原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病毒抗原性质:

包括病毒血清学性质与其抗原的关系。病毒生物学特性:包括病毒天然的宿主范围;病毒在自然形状下的传播与媒介体的关系;病毒的地理分布,致病机理,组织嗜亲性;病毒引起的病理和组织病理学特点。三、病毒的分类系统Order目一群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科。基因组不同,但有类似的基因组次序、构造及复制方式,甚至编码类似的功能蛋白的共同保守序列。词尾viralesFamily科词尾vivideSubfamily亚科Genus属词尾virusSpecies种科和属是病毒分类的最主要单位Avianinfluenzavirus,AIVOrthomyxoviridae正粘病毒科Influenzavirus流感病毒属按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被分为甲〔A〕、乙〔B〕和丙〔C〕三个血清型A:人、猪、马、禽类、海豹等B:人C:人、猪各型流感病毒又根据其外表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不同再分为假设干亚型。A型流感病毒因其外表蛋白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而被分为16个不同的HA亚型(H1~H16)和10个不同的NA亚型(N1~N10)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SARSCoV(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SARSCoV),属于巢状(套式〕病毒目(Order: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Family: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Genus:Coronavirus)。正义单链RNA病毒。在形状学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包膜(envelope)外有棒状子粒,状如王冠

四、病毒分类现状1995年F.A.Marphy(墨菲)第六次病毒学分类报告将病毒分为三类:DNA、RNA、DNA/RNA反转录病毒。2000年ICTV第七次分类报告在部分科上建立了3个目:尾病毒目、单负股病毒目、套式病毒目,4000余种病毒分为64个科、233属,脊椎动物病毒为主的有27科。2005年出版的<病毒分类: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