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1页
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2页
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3页
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4页
健康与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与疾病

(Healthandillness)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类健康十大危险因素①营养不良。在贫穷国家,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于饥饿和贫困所造成的营养不良。②不安全性行为。在非洲,超过99%的人由于不安全的性行为,感染上了艾滋病病毒,以撒哈拉沙漠和以南地区最为严重。③不洁水源或环境和个人卫生。每年约有170万人死于使用劣质水源,以及生活在恶劣环境下或不良的卫生习惯导致的肠道传染病或与此有关的疾病。④室内烟雾(如烹调油烟、燃料烟尘)。研究发现,室内烟尘可导致35.7%的人发生呼吸道感染,22%的人长期患肺部疾患,有1.5%的人发生各种类型的癌症。⑤饮(酗)酒。酒精中毒可导致每年有180万人死亡,酒精还是引发很多谋杀、车祸和自残等事件的一大因素。⑥高血压。高血压可导致每年有710万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3%。⑦吸食烟草及其制品。WHO预测,在2020年前,每年将有840万人因为吸烟而死亡。⑧胆固醇过高。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440万人死亡,并可以诱发18%的人患上心血管疾病。⑨由于食入水果和蔬菜不足而引发的体内缺铁,可导致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亡⑩肥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酗酒成为了最大的健康威胁。高血压则是东西欧、中亚及阿拉伯半岛人民的主要敌人。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人类健康十大危险因素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医疗保健服务健康生物因素健康的影响因素一、疾病的概念

是在内外环境中一定的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稳态被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的障碍。

因为生命都是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为目的的,体内生理过程都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平衡,

而疾病过程是由环境平衡的紊乱所致。

第一节疾病1.疾病是发生在人体一定部位、一定层次的整体反应过程;2.疾病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偏离或破坏;3.疾病不仅是体内的病理过程,而且是内外环境的失调;4.疾病不仅是躯体上的疾病,而且也包括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现代疾病观轮状模式(epidemiologicalwheel)遗传基因宿主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物理环境强调生态体系的协调与平衡二、疾病发生的原因致病性行为模式(diseaseproducingpattern)A型行为(typeAbehavior):冠心病易发

C型行为(typeCbehavior):肿瘤易发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各种成年性慢性退行性病变:饮食过度、高糖饮食、偏食等。不良疾病行为:如不遵医行为等。A型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表现出共同而典型的行为特点,如雄心勃勃,争强好胜,醉心于工作;但缺乏耐心,容易产生敌意情绪,常有时间匆忙感和时间紧迫感等。C型行为:是一种容易发生癌症的行为模式。其行为的特征在气质上好压抑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压抑怒,怒而不发,也不善于发泄自己的情绪;在性格上好克服自己,忍让,过分谦虚,过分依从社会,回避矛盾,好调和矛盾。三、患病、疾病状态与疾病的概念患病(illness):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身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患病状态(sick):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用医学术语概括及解释的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疾病(disease):是客观的存在,对疾病状态所作出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四、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在任何时候,一个人的健康总是相对的,没有完全的健康,即使是在极佳的健康状态下仍然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健康与疾病是一个不定的、动态的概念根据每个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情况,可综合成一个能代表健康状态的原点,而它在健康-疾病轴上的位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因为它受到发生在个人生活中的事件和个人生理过程的影响。连续过程非此即彼动态、相对的

健康—疾病连续相健康与疾病处于一条联系线上,其活动范围可以濒临死亡至最佳健康状态。即健康是一种连续状态,从极佳到极差。

第二节慢性病及其防治一、慢性病的定义

是指使身体结构及功能发生改变,无法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及特殊康复训练的疾病。但通过有效干预,能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延缓或逆转慢性疾病对身体的损伤。慢性病包括哪些疾病心脑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大血管病)恶性肿瘤代谢性异常(如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具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排在前两位是高血压和冠心病。

慢性病的特点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病程长不可逆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经济负担重第一个阶段:即单纯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人尚未患有任何慢性病,但如果不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注意调整心理,机体会逐渐出现生物学指标的异常、甚至器质性病变——慢性病。第二阶段:生物学指标异常阶段。此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等生物学指标开始出现异常,但通过行为改变、心理调节或/和药物治疗,仍可将这些生物学指标控制在正常水平,可有效防止慢性病的发生。第三阶段:慢性病阶段。此时机体已经出现了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狭窄、脑动脉血栓形成等病变。病情多不可逆,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防止病情的恶化和再发。

慢性病发生的三个阶段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呼吸道疾病吸烟√√√√饮酒√√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可改变危险因素Ⅰ(不健康生活习惯和心理)●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不健康心理●血压升高(高血压)●血糖升高(糖尿病)●血脂紊乱(血脂异常)●体重增加(超重肥胖)●癌前病变或更早期变化慢性病(器质性病变)●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慢阻肺●周围血管病死亡可改变危险因素Ⅱ(生物学指标的异常)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

二、我国慢性病概况

2004年10月12日,卫生部宣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超重和肥胖人口2.6亿

高血压人口1.6亿血脂异常人口1.6亿

血糖受损人口4000万……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第一杀手!!!慢性病上升的主要原因1.人口老龄化

2.行为方式的变化

生活模式、食物结构、饮食习惯和行为特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吸烟、酗酒、高脂肪饮食、高脂血症、肥胖和超重、体力活动少、焦虑、紧张以及关注自己健康等增多。3.环境的变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的生态环境改变,空气、水、土壤的污染,自然生态的平衡的破坏。三、我国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酒精2-血压3-吸烟4-低体重5-室内固体燃料烟雾6-超重7-胆固醇8-低水果蔬菜摄入9-铁缺乏10-不安全饮水及卫生状况四、几种常见慢性病的防治超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超重/肥胖超重/肥胖概述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的发病先兆超重/肥胖的应对措施超重/肥胖的运动注意事项超重/肥胖的饮食注意事项超重/肥胖概述(一)超重/肥胖指长期摄入能量过多,超过机体能量消耗,体内多余能量转化为脂肪,过渡积聚和(或)分布异常,使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营养代谢失衡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症会引发一系列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已有证据表明超重/肥胖症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它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肥胖的概述(二)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分级(中国-成人)

级别BMI

体重过低<18.5

正常18.5~23.

超重24.0~27.9I度肥胖28.0~31.9II度肥胖32.0~35.9III度肥胖≧36超重/肥胖的概述(三)肥胖的判断:腰围和腰臀比(中国)

腰围:男性>85cm(腹型肥胖)女性>80cm

腰臀比:男性>0.90

女性>0.85超重/肥胖的概况(四)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人数约2.0亿,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6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高达30.0%,肥胖现患率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由于超重基数大,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1.有肥胖家族史:遗传对肥胖形成的作用约占20%2.进食过量、喜食高脂高能量食品3.运动量过少4.饮食习惯:方便食品和快餐食品5.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受刺激,迷走神经兴奋,食欲亢进.6.内分泌与代谢异常:如胰岛素分泌过多等

超重/肥胖的发病先兆食欲亢进平时怕热多汗容易疲劳体重增加呼吸时换气困难嗜睡懒于活动等超重/肥胖的应对措施1.合理膳食,降低热量:鼓励摄入低热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食物2.加强运动,定期检查体重3.改变生活方式,戒烟、少饮酒4.药物治疗5.手术治疗6.其他治疗

饮食管理控制总能量理想体重(kg)×(20-25)(kcal/kg)三餐分配合理:30%、40%、30%保证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供给增加膳食纤维(30g)戒烟酒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烹调方法的选择适当的营养素分配比例超重/肥胖的运动注意事项对于成年人,每天快走30分钟有利于减少超重的危险儿童应该每天进行60分钟的体育运动家人及朋友的支持有计划、循序渐进有氧运动为主超重/肥胖的饮食注意事项应避免吃油腻食物和吃过多零食,少食油炸食品,少吃盐;尽量减少吃点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分饱即可。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用少量油炒菜。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正确的减肥观

1.控制饮食2.持久运动

3.改变习惯错误的减肥观节食吃减肥药挑食快速减肥

1.溜溜球症候群(Yo-Yosyndrome)

2.代谢率下降

3.抵抗力减弱

4.月经不规律

5.易掉发、皮肤变差

6.器官功能失调

糖尿病糖尿病的概况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的发病先兆糖尿病的应对措施糖尿病的运动注意事项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糖尿病的概况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胰岛素的作用不足(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性疾病。出现多食、多饮、多尿、而体力和体重减少的所谓“三多一少”的症状。糖尿病是一组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缺陷所致;慢性高血糖可致多系统损害,尤其是引起眼、肾、神经、心脏及血管损害;各种应激因素可导致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渗性昏迷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

(l)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糖尿病的典型症状(3)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4)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糖尿病临床分型分为4型:1型DM:自身免疫2型DM:多个遗传基因和多种生活习惯的负荷相互作用所引起,其中生活习惯是重要因素;特发型DM:单基因(MODY,MIDD)、继发胰腺和内分泌疾病妊娠DM预防医学第5版糖尿病诊断:符合以下三项之一1.任意时间血糖水平≥200mg/dl(11.1mmol/L)2.空腹至少8h后血糖浓度≥126mg/dl(7.0mmol/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200mg/dl(11.1mmol/L)症状+血糖异常无症状,重复测量!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长期的高血糖损害血管系统,导致全身血管老化的加速。人体正常的老化过程主要是以血管老化为基础的脏器机能逐渐低下的过程,而糖尿病正是加速和促进这一过程,由此引起一系列病变。血管系统损害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预防医学第5版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神经病变:发病最早而且发病率高。症状主要为末梢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可以促进动脉硬化,增加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预防医学第5版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IDFDiabetesAtlas3rdEdition2006百万中国糖尿病人群数量占据全球的1/32008年调查显示,20岁以上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高达15.5%每4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糖状态者中国60.7%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现出世界性的上升趋势,成为21世纪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重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种多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具有“病程长、不传染、可控制、无法根治”的特点。对人体危害大,目前的治疗除物理锻练、饮食控制外常使用一些降糖药。这些降糖药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不能彻底根除糖尿病。糖尿病的发病先兆小便频密及尿量增多容易口渴容易疲倦食量增大体重下降女性阴部容易受念珠菌感染,可致阴部瘙痒视网膜血管病变,可致视力模糊足部麻痹、刺痛或无力伤口容易发炎,经久不愈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者,得病机会是一般人3~5倍;女性有妊娠期糖尿病史或生过巨大儿者;年龄大于45岁者:占糖尿病人群的80%;脑力工作负担重及常年不参加体力劳动者;肥胖人士:85%有肥胖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痛风者;出生时为低体重儿。糖尿病的应对措施加强健康教育:认识糖尿病的危害,尤其是并发症的严重性婴幼儿时期要防止病毒感染(风疹、腮腺炎、柯萨奇)控制体重(肥胖胰岛素受体功能下降,胰岛素不敏感)饮食低脂低糖加强运动,调节情绪,防止应急状态学会自我监测血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运动注意事项在计划参加任何运动之前,应征求医生的意见年龄>40岁者,最好到医院做一次全面身体检查,尤其是运动实验一般以适量、全身、节奏性的项目为好,如散步、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等运动时注意足部保护,鞋袜舒适避免一个人单独运动注意低血糖的预兆:虚弱无力、出汗、颤抖、心悸、头痛、头晕、精神不集中等,口袋中备好糖块.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过严蛋白质的供应要充足减少脂肪摄入,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积聚过多热量令身体肥胖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食物,例如蔬菜、水果、未经精制的全麦面包、糙米等适当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限制糖、甜食、酒、盐的摄入量病因遗传肥胖年龄饮食运动减少饮食营养防治原则适宜的能量摄入量,防治肥胖总能量摄入=标准能量供给×理想体重膳食三大营养素比例合理:55-60%,20-25%,15%选用血糖指数较低的食物膳食纤维每天摄入不少于30g膳食应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定时进食,配合药物,预防低血糖禁烟酒合理选择食物烹调方法,忌煎炸熏烤食物长期坚持饮食治疗,树立信心低血糖指数的食物(指数<55,以葡萄糖数量是100为基数),能够使血糖缓慢但有规律地升高。糖分在肌体内扩散的速度是逐步的,渐进的,因而能够保证持续的能量供给。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面条、通心粉、黑米粥、大麦粥、玉米面粥、玉米糁粥、粉条、藕粉、魔芋、豆腐及豆类食物、牛奶及奶制品、除已知的西瓜、菠萝外大部分水果高血糖指数食品(指数>70)会引起血糖急剧地大幅度升高。这种能量供应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身体很快又会感到饥饿乏力。

加工越精细、加工温度越高的食物血糖指数越高富强粉馒头88、白面包87高血糖指数食品还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位于55-70之间的血糖指数被称为血糖指数适度。

高血压高血压的概况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先兆高血压的应对措施高血压的运动注意事项高血压的饮食注意事项

是指未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在90mmHg以上,才能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的概况诊断是指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征。有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收缩压理想血压正常血压临界值高血压<120<130130-139≧140andandand/orand/or舒张压<80<8585-89≧90改换日期,反复测定也是同样结果.预防医学第5版世界上各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10~20%据2002年的调查报告,我国已有1.6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我国有150万人死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中风)对高血压普遍存在着“三低”现象,即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有三个三分之一的说法。

高血压的发病情况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在遗传背景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生活习惯的诱发而发病。即使有高血压的遗传背景,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40%生活习惯的比重占60-70%预防医学第5版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60岁以上的成年人将近半数有血压异常。2002年:18-44岁:9%45-59岁:29%60岁+:49%性别分布上在40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一般男性高于女性,更年期后则差别消失或女性高于男性。职业分布: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繁重、精神高度紧张脑力劳动及体力活动少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预防医学第5版高血压的发病先兆1、头晕2、头痛3、烦躁、心悸、失眠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5、肢体麻木6、出血食盐的过度摄入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钾、镁离子摄入少)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酒过量、吸烟精神高度紧张等预防医学第5版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可改变的因素超重、肥胖、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超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高血压的应对措施1.合理的膳食,减少食盐的摄入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减肥、控制体重3.戒烟、限酒4.适量增加富含钾和钙的食物5.多吃蔬菜和水果6.控制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7.规律作息8.定期测量血压,定时服用降压药物高血压的饮食注意事项限制盐的摄入,每日盐的摄入不超过6克适量摄入蛋白质,膳食成分以谷类为主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限制动物性食物、油炸食物食用油以植物油为主保证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多吃含钾、钙丰富而低钠的食品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最好不饮烈性酒保持饥饱适当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管理1.限制钠盐摄入量:个体差异评估,减盐教育A.尽量少吃较咸的食品,如咸鱼、香肠、腌菜、咸鸭蛋等;B.改变烹调方法,减少烹调用盐和含盐调料;C.改变饮食习惯:面汤中含盐量很高(5-6g/大碗),如只吃面,将面汤剩下,可大幅度降低食盐的摄入量;冷牛肉

D.培养喝茶、喝粥的习惯,减少喝咸汤的次数。预防医学第5版2.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补充钾、镁离子高血压伴肾功能障碍者:大量摄入蔬菜水果可能引起高钾血症,应予注意。糖尿病患者:水果蔬菜的大量摄入,还可能引起摄入能量(糖分)的增加,也应该注意。预防医学第5版食物选择宜用食物降压食物芹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木耳海带香蕉降脂食物山楂大蒜蘑菇木耳高钙食物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高维生素食物蔬菜水果鲜枣猕猴桃苹果柑橘忌用(少用)食物

高脂肪食物动物油脂油炸食物(油条)高盐食品腌制食品3.限制饮酒及戒烟大量饮酒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非饮酒者的5-7倍高浓度的酒精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大量饮酒还可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大量饮酒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饮酒:酒精>40ml或30g/日预防医学第5版戒烟烟叶内含有的尼古丁(烟碱)会使中枢系统和交感系统兴奋,使心率加快,同时也促使肾上腺素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大量饮酒肯定有害,高血压的运动注意事项适量运动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最理想的运动方式是步行。其主要措施是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适量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车等。①勿过强或过累②注意周围环境气候③穿着舒适吸汗的衣服④选择安全场所⑤进行运动时,切勿空腹,以免低血糖

高脂血症高血脂的危害和现状高血脂的病因高血脂的危险因素高血脂的基础治疗高脂血症的营养注意事项什么是血脂“血脂”是指血清中所含脂质的总称,由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共同组成,它们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其中,胆固醇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组成,且有好坏之分。

血脂也有“好”“坏”之分

HDL-C是“好”的胆固醇,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

可以将所食的油腻食物中有害的胆固醇从血管内壁带到肝脏,经吸收和有效利用,然后排出体外。LDL-C是“坏”的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血液中LDL-C增加,一旦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使血管内皮有漏洞,它们就会钻到动脉的内皮下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

由于体内脂肪代谢的异常导致血脂水平的升高。常见的血脂异常:是甘油三酯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高脂血症

“沉默的健康杀手”过多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动脉狭窄甚至阻塞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急性脑卒中(中风)

高脂血症

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诊断高脂血症的病因原发性高脂血症

1.饮食因素膳食不合理是造成高脂血症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胆固醇和动物脂肪摄人过多与高胆固醇血症形成有关。

2.遗传因素

继发性高脂血症系指由于其他原发疾病所引起者,包括:糖尿病、肝病、肥胖等。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奶油、动物脂肪)摄入过多胆固醇摄入过多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膳食纤维摄入过少吸烟生胆固醇指数&胆固醇含量&饱和脂肪含量生胆固醇指数(mg/dl):黄油、巧克力、猪肉、鸡蛋、牛肉64.42317.412.110.3胆固醇含量(mg/100g):鸡蛋、黄油、牛肉、猪肉、巧克力430210706016饱和脂肪含量(g/100g):黄油、巧克力、猪肉、牛肉、鸡蛋51.42015.57.63.1脂肪和蛋白的最佳来源是:鱼和豆制品预防医学第5版哪些人易得高脂血症?有高血脂家族史者;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者;有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者;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期后女性。饮食不当(高热量、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类的食物)、运动量少长期静坐者;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长期吸烟、酗酒者。

饮食和运动治疗3-5-7

运动原则一天步行3公里(或5000步)

一星期至少5次运动心率小于(170-年龄)次/分钟3-5-7饮食原则3高(高纤维、新鲜度、植物蛋白质)5

低(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糖及酒精)7分饱高脂血症的饮食原则高脂血症的营养注意事项以标准粉、糙米、全谷食物为主食(2~8两)增加牛奶或酸奶(0.5~1斤)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

15%、55~65%、20~25%以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橄榄油做烹饪用油补充膳食纤维制剂,20~25克/天配合运动处方苹果胡萝卜玉米海带大蒜牡蛎杏仁牛奶蜜橘茶十大降脂美食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

就能达到降脂的目标吗?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是防治高脂血症的基础,但其降低血胆固醇的幅度却是有限的。饮食控制试验的结果显示:饮食控制降胆固醇的最大幅度仅为15%。运动疗法的降胆固醇作用也与之相似。因此,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而言,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应加强调脂治疗。血脂达标就可停药吗?血脂增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血脂的调节,尤其是消除血脂的不良影响也同样需要一个持续作用的过程。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同时还可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塞、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调脂治疗宜打持久战。脑卒中(Stroke)即中风,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厥、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预防医学第5版

脑卒中包括四大类:

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脑卒中的前兆(1)突然头晕;(2)肢麻、面麻和舌发麻;

(3)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水;

(4)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或无力,有的出现肢体抽筋或跳动;(5)头痛程度突然加重;预防医学第5版(6)原因不明的跌跤;(7)精神状态发生变化;(8)全身无力伴出汗;(9)恶心、呕吐伴呃逆;(10)嗜睡,整天想睡觉,但呼之就醒;(11)一时性视物不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生活习惯:大量饮酒,吸烟,运动不足,超重与肥胖,不健康饮食习惯疾病:高血压脑部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糖尿病

预防医学第5版脑卒中的风险因素高龄(60岁)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心律不齐超重与肥胖大量饮酒预防医学第5版•吸烟•运动不足•长期工作紧张•周末常常不能休息•口味较重•喜欢吃肥肉•不喜欢吃水果蔬菜脑卒中的防治第一级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1)合理饮食(2)限制饮酒,严格戒烟(3)控制体重,增加运动(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5)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第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失去时间,就是失去大脑!”脑卒中抢救的最佳时间是3小时之内。第三级预防为了减少脑卒中的后遗症,应尽早进行神经功能锻炼,加快和促进脑卒中患者各方面的康复,防止复发。预防医学第5版第三节慢性病防治中的常见误区1.“慢性病不能预防,迟早都要发生”2.“儿童不会得慢性病”3.“慢性病起病慢,等老了再预防也不迟”4.“只要活得潇洒自在,少活几年也无所谓”5.“人有旦夕祸福,得冠心病、脑卒中或肿瘤都是天意”6.“补品或营养品能预防慢性病”7.“某某一辈子不抽烟(或戒了烟),偏偏得了肺癌”8.“中药副作用小,包治百病,可以放心吃”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10个误区1.慢性病主要影响是有钱的国家

-现实是:80%在低或中等收入的国家2.低或中等收入国家应该控制传染病而不是慢性病

-现实是:双重负担–双重的应对策略3.慢性病主要影响的是富人

-现实是:主要集中在穷人4.慢性病主要影响老年人

-现实是:几乎50%的慢性病人在70岁以下5.慢性病主要影响的男人

-现实是:慢性病在男女中的分布是相等的6.慢性病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的

-现实是:穷人和儿童

他们的选择是非常有限的7.慢性病是不能预防的

-现实是:80%早死的心脏病、脑卒中和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8.慢性病预防太昂贵

-现实是:其预防措施是非常有费用-效果和廉价的9.我祖父又吸烟、又肥胖,但他活到96岁

-现实是:这些都是非常少见的例子10.每个人都会死于某一疾病

-现实是: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是早死,或痛苦地迁延多年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