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I
文言文教学,要始终贯彻读读背背、疏通文意、积累字词、体会感情的原则。笔者以《三
峡》(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教学
中的落实策略。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想: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
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齐背已经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诗歌写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哪里的风光?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引出《三峡》。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问:能够找出课文中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描写的相对应的内容吗?
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勾画语句,可以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
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歌的一、二、四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诗歌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相对应,都写连绵不断的猿鸣;
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与诗歌第四句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都写三峡的崇山峻岭。
三、结合注释,自己研读,落实字词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结束后,问:自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检测好吗?。
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段文字。先讨论,联想,商量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准备绘画。
四、每一组抽一位同学代表,在黑板上绘出课文所描写的四幅图画
不要求精细,只求能表现课文内容,特别是关键的句意。
本小组同学要关注并提示.
五、交叉检查
1、读课文语句,看图画表现。如有遗漏,请上前添补修改。
2、结合同学所绘图画,师生共同明确所描绘景物的特点:
山:两岸,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清秀美
(秋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哀转久绝——凄婉美
六、离开课本,根据同学所绘四幅图画,回想并说出课文相应的语句
同桌一组,看黑板上的四幅图画,试着忆读课文。交换进行。
七、自己通读课文,加深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并勾画出还不能准确解释的字词句(为下
节课质疑、翻译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回想上一节课的“诗"、"画"、"文"
二、同学轮流口头翻译课文
抽同学轮流进行,每人一句。实在不知怎么译的,可请同学帮忙。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加
点)的含义与用法,强化识记积累。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毫无)阙(通"缺")处。重岩叠嶂(zha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i,日光,这里指太
阳)月。
至于夏水襄(_&ng,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sD,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b@n,动词作名词,
指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觉得)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n,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绝嵋(前,险峻的山崖或山峰)多
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冲刷)其间,清(江水清清)荣(树木苍郁)峻(山势险峻)茂(百
草丰茂),良(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名词动用,降霜)旦,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ti,连续)
引(延长)凄异,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
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教师口头翻译(速度稍慢),学生再次跟译,纠正自己的误解,落实句意
翻译已经不存在问题的同学,则听老师的译句,回译成课文原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学的层次不同,要求也应该体现层次性。)
在三峡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
就看不见月最。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绝了。有时皇帝有令必须急速
传达,就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即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地,一日之
内就到,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三峡之内,每到春、冬两季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打着回旋的清波,
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壮观。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
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飞流冲荡在岩崖之间。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险峻,百草
丰茂,真是情趣无限。
而每到雨后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峡中又别是一番景象。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
和寂静,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
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当地打鱼的人的歌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裳!”
四、师生共同总结(填空的方式)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的景色,表达了作者之情,激发了自己的感情。
1、学生答后总结归纳:(不强调统一,语意相近即可。)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
赞叹之情,激发了自己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追问:如何理解"精要"呢?
进一步明确:
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写;
抓住不同的季节,动、静结合的写;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写。
五、背诵课文
同桌互相抽查。
六、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郦道元、《水经注》、《水经》。
||2、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
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
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
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一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
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叠嶂(zhang)曦(xi)月襄(qng)陵沿溯su))
素湍(tu&n)绝崛(yWn)长啸(_台。)属(zhCi)弓|哀转(zhu3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
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嘱/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
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
了会怎么样?
R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图片投影。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ezhngxT_angsuyanzhu
阙嶂曦襄溯?属引
4、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
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漱;良;肃;属引;
<2>句子
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
ill: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夏:急
水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3、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卜、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
【设计思想】
本文内容浅显,语言流畅,简洁明快,适合诵读。因此,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分析,以
诵读、欣赏为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朗读上加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
自主学习,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初步学会运用"研究性”方式学习文章,培养自主研究学习
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品味文章精巧的
构思、精炼的语言、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
品析文章的美点:构思、用材、布局
【教学方法】
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课前向学生下发译文,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交流,
探究本文景物描写及其他方面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展现三峡优美风光的记录片,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进行说明。
2、欣赏完后教师指出:如今,高峡出平湖,这二十多年前的三峡美景正在渐渐散去,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只能在—或在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它曾经的险峻和美丽。今天,让我们跟
随郦道元的脚步,领略一下千年以前的三峡风光。
二、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读顺文句,读懂文意。
听老师带着惊叹、赞颂之情吟诵课文,学生学读。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文中难以明白和理解的地方。
三、问题情境设计,师生共同探究。
(-)问题情境。
1、本文文字优美,描绘传神,作者是如何抓住三峡的风景特点进行描写的.?
2、三峡的自然风光,有山有水,四季各异,追溯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你想到
了什么?
(二)交流对话
1、教师与学生对话
话题一:《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了什么特征?写水,哪个季节具体写?为
什么?
明确:文章先总写山:山高岭连,绵绵不断;再写水的四季不同,重点写夏水:夏水最
迅猛、急遽,有代表性。
话题二:《三峡》写四季的景色中运用了许多精彩的词语,试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作
简要的分析。
明确:春冬之景:"素""绿""清""影"数字;写秋之景:"寒""肃""凄""哀"
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其中"素""绿""清"着重写水的色彩,而"寒"
"肃""凄""哀"则蕴涵着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属于“借景抒情”一类的典型词语。
2、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话题一:《三峡》语言凝练,只有一百五十五字,却包容了四季景色,罗列了山水草木,
清影猿啸,为什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明确:(1)文章取材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清晰;(2)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色,
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冼炼地描绘。
话题二:课文第三自然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为"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试想:雪白的急流奔腾汹涌,可以回旋清波,却怎么可以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呢?这
个译文是否有问题?
明确:这个翻译的确存在问题。原句运用了文言文"并提"(也称为"合叙")的修辞,
也就是古人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述,翻译时不能
逐字进行,要从文意出发,找出词语或词组之间的相互搭配关系,如"耳目聪明"应是"耳
聪目明"。据此这句的译文应为: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
的影子。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话题一:课文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用在这里有何作
用?
明确:作者用这个例子写出了江水的湍急。
话题二:文章开头突出三峡山高岭连,隐天蔽日的特点,下文哪些文字可以印证这一特
点?
明确:"绝喊""峻""林寒涧肃""空谷"这些词语都能印证。
师生与作品的对话
话题一:郦道元写三峡风光,大部分笔墨放在写水,水是课文的重点,那么能否调整写
山写水的顺序?
明确:这体现了文章布局的巧妙。先山后水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了山高岭连的特定地形
才能产生江流湍急的水势,山是因,水是果。因决定了果,山是总写,水是分写,顺序不能
调换。
话题二:本文虽只有一百五十五字,但描绘景物却尽传其神,笔法令人称奇,现在我们
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可以从语言、结构、描写等角度入手)
明确:(示例)描写手法美:
(1)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垒嶂,隐天蔽日”形象概括地描绘出三
峡的地貌特征;
(2)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烘托出三峡峰连绵延,隐天蔽日的
山势。
四、拓展研究
1、摹拟《三峡》第二段的写法,写出春风拂拂之景。
2、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试比较三峡的古今。
3、课外阅读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等写景优美的文言文,
试与本文写景进行比较。
4、课外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展开一场有关保护三峡景观的讨论,题目可设计为:
(1)是保护三峡的自然风光,还是不断地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水资源?
(2)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延续三峡独特的魅力?
【教学随想】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新教材内的一篇课文。这两节课我们着重探索的是:如何让学
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文言文写景的特征和写作特色。先让学生从描述三峡风光的记录
片中获得感性认识,产生积极而美好的情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
向,而后激发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有发现、创新的强烈
教材的适当"处理",是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的起点。我们重点选了"三峡的景色欣赏"
和"三峡全文的写作特色"两个部分,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讨论,感受文章的艺术美,成功地
引发了学生对课外写景文言文的探究兴趣。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在课堂上安排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课文。通过播放用多媒体制作的三峡风光的辑录片,使学生产生兴趣,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之情。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这个环节既是对学生课前自学课文的一个检测,也是通过图文结
合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对散文的节奏美、
语言美、意境美的领悟。
第三环节:研究课文。这个环节是重点。我们是从“问题情境"人手,运用"话题式"
教学设计模式,对全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不同对象的四次对话。对文章的景物特征、重点词语、
选材效果、语句翻译、写作手法进行了探究。
这三个环节用简洁的语言可概括为:
运用多媒体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朗读课文(感受内容)———研究课文(学
会鉴赏)
卜、初中《三峡》教学设计一等奖I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
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
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
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
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
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
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
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镍锌电池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铁路设备行业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融IT行业现状调查及未来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通讯电缆保护套管市场运行态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超市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芥酸核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胰岛素泵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纳米塑料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企业策划劳务派遣保密合同范本
- 客服人员聘用合同范本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丰台某中学九年级(上)开学数学试卷(含答案)
- 环保仪器培训
- 餐饮服务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4 摆台技能(2)-中餐宴会摆台
- 2024湖南省水利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拟聘用人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财务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国企)2025年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案(完整版)
- 追觅在线测评题
- 洋车夫课件教学课件
- 车间锯木材承包合同协议书
- 公司与个人的技术服务合同书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