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课件_第1页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课件_第2页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课件_第3页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课件_第4页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1/51内容提要标准4.3.1条款理解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实例第一页第二页,共72页。第一部分标准4.3.1条款理解第二页第三页,共72页。第一条常规和非常规主要指周期的、偶然的、紧急的第二条——无论是组织内部和外部进来员工的危险源都要关注;第四条——边界外施工挖坑,员工经过;与环境无大关系,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第三页第四页,共72页。解说——变更的方面作了明确。如原有人检查,现在组织人员变更了,没有人检查了。——活动变更,原人搬运,现在由汽车搬运。——材料变更,原来用无苯的涂料,现在用含苯的涂料。等等。第四页第五页,共72页。第五页第六页,共72页。第六页第七页,共72页。第七页第八页,共72页。第八页第九页,共72页。4.3.1标准条款总结1、两个场所2、两个活动3、两个变更4、四个因素第九页第十页,共72页。两个场所

(4)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5)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第十页第十一页,共72页。

两个活动

(1)常规和非常规活动(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72页。两个变更(7)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72页。四个因素

(3)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6)有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9)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10)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和(或)设备、运行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它们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72页。第二部分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72页。2.1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流程划分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确定危险源特性确立是否是重大风险确定重大风险控制计划评审重大风险控制计划的充分性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72页。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一份作业活动划分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2、辨识危险源:辨识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3、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客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该考虑控制的有效性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4、确定风行是否可接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预防措施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注意:“可接受”一词在此之风险已经降至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是以法律法规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作为依据。5、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6、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接受。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72页。1划分作业活动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72页。1.1术语和定义:工作场所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72页。1.2工作场所理解——“物理地点”也可形象地理解为有形的地点,是人员所处的某个确切地点(或线路上,如出差旅途中的线路)。——工作场所必须是与工作活动相关。——界定工作场要考虑组织所应承担的法律法规责任范围。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72页。1.3举例

例1:煤矿专业例如掘进工作面现场可以按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扒装运输、验收等工序采煤工作面现场可以按割煤、出煤、移溜、移架、支护、放顶等工序在打眼工序中,可以识别出电煤钻电缆漏点、风管脱落、断钳子、水管断裂等危险源。

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72页。2024/1/521

例2:

烧结厂的白灰车间作业活动划分(1) 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可分为如下几种作业活动:

—原料准备,包括:通过铁路把石灰石、煤粉运到现场,卸物,堆放,装斗车,用吊车把原料倒入焙烧窑;

—焙烧,包括:混料和鼓风,预热,焙烧,烧后料的清理和皮带输送至破碎车间;

—破碎,包括:破碎,筛选,电除尘,用汽车把成品运走;(2)按装置,将电测站的电气操作作为一种作业活动;(3)按作业任务,将有关维修的内容划分为一种或几种作业活动;(4)按地理区域,将后勤、办公室区域的活动划分为一种或几种作业活动。

将上述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就将白灰车间所辖地理区域内的全部作业活动涵盖了。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72页。二

危险源辨识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72页。2.1术语和定义:危险源(3.6)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72页。1、危险源也称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

事故发生的本质:存在有能量、有害物质,以及由于失去控制导致能量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

危险源分第一类(根源性)和第二类(状态性)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声能、光学能、生物能、辐射能等。

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72页。(2)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生产活动中的物,人,环境,管理几个方面的问题。

a.人的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预定功能的现象。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故障: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

c.环境因素:人与物存在的环境(即系统运行的环境),即生产作业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d.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往往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应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是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其决定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造成事故必要条件,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72页。2.2危险源辨识的根本目的

危险源在没有触发之前是潜在的,常不被人们所发现和重视,危险源辨识就是发现、辨识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它是危险源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考虑如何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72页。

2.3日常安全隐患排查与危险源的区别:

a、危险源(这里指第二类危险源)是在生产前事先辨识的,无论何时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施工生产前辨识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未培训上岗、无照驾驶汽车、风力达到6级塔吊仍工作、人员在密闭环境作业无监护等是第二类危险源。但进行安全检查时未发现,则没有隐患,但第二类危险源却是客观存在的。

b、隐患只有在第二类危险源发生时,即安全检查时被发现的,已经客观存在的。即现实的缺陷或问题。如作业场所、设备和设施中已经出现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才称为隐患。

c、危险源的范畴远大于隐患。

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72页。2.4术语和定义:危险源辨识

定义: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注1:特性是指某一事物特有、特殊的性质。注2:识别存在指发生在哪——工作场所、作业活动。注3:特性指风险大小、造成的伤害。危险源特性危害原因危害后果是什么造成伤害造成了什么样的伤害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72页。2024/1/529基于流程的识别方法过程输出输入机器和物料:用什么人:由谁做作业方法:如何做工作场所内外:工作环境2.5危险源辨识方法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72页。2.6危险源可从如下一些方面考虑

a.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违规操作、操作失误、超限作业、手代工具、无防护作业、无证操作、无监护作业、超高堆放、违规码放、疲劳作业、疲劳驾驶、精神不集中、情绪失常等;

b.物的不安全因素:装置失灵、材料质量缺陷、防护设施设计制造缺陷、设备缺陷、个人防护用品质量缺陷等;

c.环境因素:高温作业、粉尘作业、带电作业、狭窄空间作业、射线探伤作业、高处作业、化学品使用、有毒有害环境作业、噪声作业、电弧光作业、易燃易爆环境作业等;

d.管理缺陷:无策划无方案作业、指挥失误、处置失当、违章指挥、员工技能不足、培训教育不够、对风险及控制措施不清楚等。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72页。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分为4大类,191个小类。4大类为:人的因素—29类;物的因素—102类;环境因素—49类;管理类—11类;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72页。2.7危险源辨识的依据(1)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等。(2)相关的事故案例、技术标准。(3)本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4)事故发生机理。(5)其他相关资料。比如:最新颁布的标准、条例、要求等。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72页。2.8煤矿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目前煤矿危险源辨识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即直接经验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直接经验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直接询问法;现场观察法;查阅记录法等。系统安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因果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分析等方法。在实践中比较常用主要是:安全检查表方法和事故树方法。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72页。2.9危险源与事故的关系:

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破坏了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的难易程度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类危险源是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人—物—环境方面的问题,其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比第一类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更为困难。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72页。2.10举例危险源辨识示例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72页。2024/1/536厨房风险识别与控制练习看看这张图片中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共72页。2024/1/537上述厨房的主要危害主要危害直接后果电危害电伤、引火源搬运重物扭伤、砸伤排油烟机噪声听力损坏高温物体烫伤烫伤火焰伤害烧伤手工切割切伤厨房的火灾火灾伤害作业空间不足相互影响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72页。三

危险源导致事故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共72页。3.1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共72页。3.2典型危害a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b物理危害: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c机械危害: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d电器危害: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e人体工程危害: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f生物危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第四十页第四十一页,共72页。2024/1/5413.3举例办公区域1各种电气设备使用设备漏电人员触电2接线不规范火灾3违章使用电器人员触电4触电保护器失效人员触电5开关、插头、插座不良,无警示人员触电6操作不当人员伤害7噪声影响健康8电磁辐射影响健康9静电电击10有毒烟尘影响健康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日常工作中很普通的办公区域存在哪些危险源第四十一页第四十二页,共72页。2024/1/542办公区域11工作人员办公和通信设备噪声影响健康12电磁辐射影响健康13静电电击14有毒烟尘影响健康15长时间操作手臂与颈部疲劳损伤16工作人员办公使用电脑电磁辐射影响健康17静电电击18长时间注视屏幕视力损伤19长时间操作手臂与颈部疲劳损伤20接线不规范火灾21开关、插头、插座不良,无警示人员触电22设备漏电人员触电第四十二页第四十三页,共72页。2024/1/543办公区域23工作人员办公使用复印机墨粉泄露中毒24挥发臭氧影响健康25接线不规范火灾26开关、插头、插座不良,无警示人员触电27设备漏电人员触电28办公室工作灯管坠落人员砸伤30玻璃破碎人员碰伤31坐椅损坏人员碰伤第四十三页第四十四页,共72页。2024/1/544办公区域32楼内或室外行走车辆违章人员碰伤33区域警示缺损进入危险区域受损伤34冬季道路有雪人员跌伤35冬季道路结冰人员跌伤36上下楼梯行走不稳跌伤37风大行走不稳跌伤38雨大行走不稳跌伤39地面不平行走不稳跌伤40办公区靠近机房等区域电磁辐射影响健康41噪声影响健康42废气影响健康43烟气影响健康44温度高影响健康第四十四页第四十五页,共72页。四风险类型第四十五页第四十六页,共72页。风险类型来自人员的风险;来自机(物)的风险;来自环境的风险;来自管理的风险。第四十六页第四十七页,共72页。五

风险评价第四十七页第四十八页,共72页。术语与定义5.1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理解:应针对可预见的某种特定的危险情况。可能性:是指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并导致了对人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这种后果的严重程度,如造成的伤害等级。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或为零,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如有电击可能性的地方,人员不能进入则认为不存在风险。第四十八页第四十九页,共72页。术语与定义5.2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理解:也可叫安全评价或控制措施效果评价是针对存在的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和导致后果的严重性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与之相应的风险是否可接受。可能性:采取数学方法,最后得出一个综合指标来实现严重性:通过工程学的方法分析是否可接受:依据安全要求,如法律法规要求、组织的方针目标、社会/大众的普遍要求。一般说来,这个标准或界限值不是一成不变的第四十九页第五十页,共72页。5.3常用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危险性分值)第五十页第五十一页,共72页。L取值分数值事故发生可能性

10完全可以预料

6相当可能

3可能,但不经常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极不可能

0.1实际不可能第五十一页第五十二页,共72页。E取值

分数值暴露的频繁程度

10连续暴露

6每天几次暴露

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每月一次暴露

1每年几次暴露

0.5非常罕见的暴露第五十二页第五十三页,共72页。C取值分数值事故发生产生的后果

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灾难,数人死亡

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严重,重伤

3重大,致残

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第五十三页第五十四页,共72页。D取值

分数值危险程度

>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第五十四页第五十五页,共72页。六风险等级第五十五页第五十六页,共72页。6.1风险等级划分第五十六页第五十七页,共72页。6.2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原则a)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就是从风险评价的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本单位不违反适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保证本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得以实现;a)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微伤、非重大财产损失二次以上的事故,且现在的危险源仍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都可列为不可接受的风险;c)违反国家职业健康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性能指标规定的,如: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噪声等级等,列为不可接受风险。对于其他的违犯,如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齐全,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d)凡是组织统一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如下井人员必须带安全帽。否则,列为不可接受风险。e)风险一、二、三等级,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根据方针要求评价是否属于重大风险;四、五等级列为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f)对确定出的所有不可接受的风险都得到控制,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第五十七页第五十八页,共72页。6.3煤矿风险控制的重点

根据煤矿生产的特点,风险控制的重点(特别是井下)有:通风和瓦斯、粉尘控制、火灾控制、水害控制、地压事故控制和机电事故控制。第五十八页第五十九页,共72页。七现有控制措施充分性第五十九页第六十页,共72页。八可否接受第六十页第六十一页,共72页。术语与定义8.1可接受风险:根据组织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理解:可接受意味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效果满足要求,达到安全状态。组织制定可接受风险的准则应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第六十一页第六十二页,共72页。8.2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原则:

a)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就是从风险评价的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本单位不违反适用的有关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保证本单位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得以实现;a)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微伤、非重大财产损失二次以上的事故,且现在的危险源仍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都可列为不可接受的风险;c)违反国家职业健康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中性能指标规定的,如: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