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谁能没有疑惑呢?★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①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②小学而大遗。★4、表示假设关系,可以翻译为“如果”“假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祭十二郎文》)--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5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广泛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省察。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强调一点,古汉语中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不要求区分,所以递进关系译成“并且”是可以的)6、表示修饰关系,把表示动作行为方式、手段、时间等的状语跟中心词连接起来,现代汉语可译为“地”或不译。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②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7、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可翻译为“目的是”,“来”,“用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目的是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你们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你们)”。某所,而母立于兹。二、【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大王拿着什么过来?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青泥岭上的山路多么曲折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了九道弯。(三)何:通“呵”,喝问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检查盘问)【固定词组】【何如、奈何】【何以】★【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何乃】译为“怎能”: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三、【乎】(一)在句子末尾人们要表示出说话的语气——语气助词,表达话语的多种语气1、用于句尾,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2、用于句尾,表示感叹或祈使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3、用于句尾,表示揣度或商量的语气,可以翻译为“吧”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二)用于句中停顿处,可不译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三)用于句中,用作介词,相当于“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在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在,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对★(四)形容词词尾,表示性状,可以翻译为“……的样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四、【乃】1.代词,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4.副词,相当于“才”“就”等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5.副词,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相当于“却”“竟然”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6.副词,相当于“只”“仅仅”“只是”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固定词组】★【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恐怕应该责怪你们吧?五、【其】(一)用作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他”“它”(包括复数)/“我的”“我(自己)”/“你的”“你”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我也后悔自己因为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些”“那里”“这”“这个”“这些”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现在还保存着这些底稿,不忍心废弃。3.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在乱石中间选其中的一两处敲打它。(二)语气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揣测、反问等语气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千万”、“一定”、“多么”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一定要答应我!”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攻又攻不下来,围又围不下去,我们还是回去吧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尽了我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吗?4.加强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我们还是回去吧。(三)用作连词。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沛然下雨,则苗浡bó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假如这时候)降下大雨来,那么禾苗就又能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果真这样,谁又能阻止它生长呢?3.表让步,译为“尚且”。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列子·力命》)(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六、【且】(一)作连词,连接前面的话语1表示并列关系,可以翻译为“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或不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表示递进关系,可以翻译为“而且”“况且”“再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况且燕赵两国处于秦国把其它国家灭尽的时刻!3、让步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尚且”“即使”“纵然”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面对死我尚且不退让,怎么会推辞一杯酒呢!4、选择关系相当于“还是”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你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二)用作副词,表示多种关系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将”“将要”“就要”“几近”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2、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姑且”“暂且”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发誓不和你分开,你暂时回娘家去。【固定词组】【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况且秦朝的天下没有变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牢固险要,也像原来的样子。七、【若】(一)动词,像,好像,比得上,及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作代词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三)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带领一万人或者一个郡投降的,封为万户侯。3.至,至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至于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四)形容词词尾,同“然”,相当于“……的样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氓》)【固定词组】【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至于说到”的意思。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像那阴雨连绵不断,一连几个月都不放晴。【若何】怎么样。【若辈、若属、若曹】相当于“你们”。【若……何】对待……怎么样、拿……怎么办。八、所(一)用作名词,“处所”“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二)用作助词,放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注意:此处用法区分又分两种:看所字结构在句中位置,判断作何成分——宾语还是定语1、所字结构做宾语的用法: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道理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2、所字结构做定语的用法:“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晚上派士兵包围其所住的地方。(三)用作助词,与“为”合用,组成"为…所…"(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报任安书》)——我因为(对皇帝)说话(不谨慎)而遭到这桩祸事,深深地被邻里同乡所耻笑,以致先人蒙受污辱。九【为】(用作助词、动词及表示被动的介词时读wéi,其余均读wèi。)(一)动词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这样做是走灭亡的秦朝的旧路,我私下里认为大王不能这样做。3.判断词,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如今人家正是刀子和砧板而我们是砧板上鱼肉,(二)介词1.表被动wéi,有时“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我们现在被他俘虏了。2.介绍原因或目的,译为“为了”“因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3.介绍涉及的对象,可翻译为“给”“替”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秦王很不高兴,给赵王敲了一下瓦缶。4.引进方位或方向,可以翻译为“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如今人家正是刀子和砧板而我们是砧板上鱼肉,还告辞什么呢!十、【焉】(一)代词1、代词,相当于“之”2.代词,表示疑问,可以翻译为“哪里”“什么”“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知道死的呢?(二)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含义,相当于“于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三个人在一起行路,在他们中间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三)语气词1、句末语气词,译为“了,啊,呢”,或不译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等到燕太子丹想出了派荆柯去刺杀秦王的计谋,(燕国)才招致祸患。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不懂得文辞休止和停顿,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疑难)却不向老师学习。3.助词,做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回环曲折,像蜂房,像水涡(一样稠密层叠),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十一、也(一)句末语气词,表示多种语气1、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皇帝的宫车驰过,声如雷霆,使人骤然吃惊。3、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单独使用或与“何”连用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或“呀”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古代的人是不会欺骗我们的啊!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的语气,可译为“吧”毋从俱死也。(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不要跟着(沛公)一起送死啊。(二)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停顿,以引起下文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十二【以】(一)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谭嗣同传》)——于八月十三日在北京南城菜市口被斩首,年仅三十三岁。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况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强大秦国的友好表示,这是不可以的。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二)连词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我和四个人打着火把进去。3.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三)助词1.作语助,与“来、往、前、后、左、右”等词组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以:表时间)——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四)动词1.以为,认为2.用,任用(五)名词,译为:缘由,原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手持明烛长夜游玩,的确是有原因的。(六)通假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本来已经觉得奇怪了。十三、【因】(一)介词1.表依据:依照,根据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没有一件不是依照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2.表示动作行为所借助的事物:凭借,依靠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依靠人家的力量反过来损害人家,这是不仁义的。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所借助的时机:趁着,趁机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不如趁这个机会厚厚地礼遇他。4.表示动作行为旁及的对象:通过,经由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听到了这些话,就赤膊背着荆条,通过宾客领着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5.表示原因:由于、因为、因此、所以(二)副词1.表示顺接上文:于是、就、因而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将和氏璧给了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2、表示两件事前后相承,可译为“接着”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的中间,有别国的军队侵略它,接着又遇到饥荒。(三)名词:机会、原因、缘由、机缘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留下给你做个纪念,从今以后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四)动词:沿袭、遵循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秦孝公死后,惠文王、惠武王、昭襄王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
十四【于】(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可译为“在”“从”“到”乃设九宾礼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就在朝廷上设了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2.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学业精湛是由于勤奋),如果贪玩就会荒废。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向或对象:向、对、对于4.引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和、同、跟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燕王想和您交朋友。
5.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6.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比”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十五、【与】(一)介词1.引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对、向、和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2、介绍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为、替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替别人耕地(被雇佣耕地)。(二)连词1.连词,连接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和、跟、同★2、相当于“与其”与人刃我,宁自刃。(《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与其让别人杀我,宁可我自杀。★3、相当于“或者”“还是”正行则民遗,曲行则道废。正行而民遗乎,与持民而遗道乎?(《晏子春秋·问下》)——如果行为正直就会失掉人民,如果行为邪僻就会丢掉原则。是行为正直失掉人民呢,还是保住人民丢掉原则?(三)动词1.给予、授予★2.结盟、结交、交往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结盟之国,是不智。★3.对付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史记·淮阴侯列传》)——我平生了解韩信为人,(他)是很容易对付的。4.参加、参与(此时读yù)★5.赞许、同意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原不与。(《屈原列传》)——上官大夫见到了想要改动(其中的内容),屈原不同意。★6.亲付、跟随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齐语》)——桓公知道天下诸侯大多亲付自己。★7.帮助★8.等待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汩yù,水流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时间过得很快,我好象将赶不上了,恐怕年岁不等待我。(四)通假: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或疑问。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王)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较,哪个更漂亮?”★【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十六、【则】(一)连词1.表示顺承关系,可翻译为“就”“便”“那么”“原来是”“已经是”★2.表示假设关系,可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政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的威胁3.表示并列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十分羞耻,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似乎谄媚。★4.表示转折关系,可翻译为“可是”“却”“然而”“反倒”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5.表让步关系可翻译为“倒是”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庄子·天道》)——这样做好当然是很好了,不过还说不上伟大。★6.表示选择关系,常和“非”“不”呼应着用:就是、不是…就是…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不是死了就是迁徙了。(二)副词1.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相当于“是”、“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2.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翻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三)名词准则,法则:以身作则。——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四)动词:效法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史记·孔子世家》)十七【者】(一)助词
1.表示称代,加在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形容词性短语)后,使之具有名词性质,可译为“的”“……的人(东西、事情)”2.用作“若”“似”“如”的宾语,(句末)译为“……的样子”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3.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作为定语后置的的标志4.放在主语后面,表示提顿或判断,不必译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5.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可翻译为“…的时候”,也可认为是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必译出。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心思常常在沛公身上。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909-1:2025 FR Bi-directional grid-connected power converters - Part 1: General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 卓别林的课件
- 惠州市高三模拟数学试卷
- 湖南湘教版初一数学试卷
- 合肥一中数学试卷
- 河南体育单招数学试卷
- 健康童年暑期活动课件
- 2020-2025年中国土壤化肥速测仪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中国煤泥行业调查报告
- 辽宁省丹东市通远堡高中2025年物理高二下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碳中和技术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广西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资质分级测试题库(含答案)
- 西安交通大学大学2024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703马克思主义哲学
-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 基础护理学第七版题附有答案
- 2024中汽中心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监理业务手册范本
-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查房
- 消防工程消防器材供应方案
- 化工反应工程课模设计
- 医院职业暴露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