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2024届化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碳原子的基态外围电子排布式正确的是()A. B.C. 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适当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不是同系物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液化、干馏等过程均为化学变化④蛋白质的变性和盐析都不是可逆过程⑤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A.①③④⑤ B.②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3、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A.NaNO3和NaCl B.CuO和木炭粉C.MnO2和KCl D.BaSO4和AgCl4、下列关于有机物命名和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的名称为2-羟基丁烷B.的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C.、的都属于芳香烃D.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5、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A.它的一氯代物有6种B.它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C.它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D.一定条件下,它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6、在复杂的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解决问题,下列化学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向含等物质的量的的溶液中缓慢通入氯气:B.向含等物质的量的的溶液中缓慢加入锌粉: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的混合溶液中缓慢通入CO2:、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7、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B.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D.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8、已知:①4NH3(g)+5O2(g)4NO(g)+6H2O(g)ΔH1=-905.5kJ·molˉ1②N2(g)+O2(g)2NO(g)ΔH2一定条件下,NO可以与NH3反应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反应如下:③4NH3(g)+4NO(g)+O2(g)4N2(g)+6H2O(g)ΔH3=-1625.5kJ·molˉ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使用催化剂,ΔH1减小B.反应②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C.反应③一定能自发进行D.反应③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v(正)、v(逆)的变化如图所示9、有机物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CH-COOH,则该有机物的性质可能有()①加成反应②水解反应③酯化反应④中和反应⑤氧化反应⑥取代反应A.只有①③⑥ B.只有①③④C.只有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1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NAB.1L0.1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AC.0.1molKI与0.1molFeCl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D.0.1mol乙烯和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A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s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B.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多C.n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D.3d3表示3d能级有3个轨道12、比较下列各组物质的沸点,结论正确的是①丙烷<乙醇②正戊烷>正丁烷③乙醇>乙二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3、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12Ba(OH)2(aq)+12H2SO4(aq)===12BaSO4(s)+H2O(l)ΔB.KOH(aq)+12H2SO4(aq)===12K2SO4(aq)+H2O(l)ΔHC.2NaOH(aq)+H2SO4(aq)===Na2SO4(aq)+2H2O(l)ΔH=-57.3kJ·mol-1D.KOH(aq)+12H2SO4(浓)===12K2SO4(aq)+H2O(l)ΔH1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只滴加氨水鉴别AlCl3、MgCl2溶液B.将NH4Cl溶液蒸干制备NH4Cl固体C.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D.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15、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至第七电离能(kJIIIIIII5781817274511575148301837623293该元素最有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是()A.ⅠA B.ⅡA C.ⅢA D.ⅣA16、下面的能级表示中正确的是A.1pB.2dC.3fD.4s17、下列表示正确的是A.绿矾的化学式:FeSO4·7H2O B.H2O2的电子式:C.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D.比例模型可表示CH4,也可表示CCl4分子18、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A.向明矾[KAl(SO4)1]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1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时:1Al3++3SO41-+3Ba1++6OH-=1Al(OH)3↓+3BaSO4↓B.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1FeO4:3ClO-+Fe(OH)3=FeO41-+3Cl-+H1O+H+C.向NaAlO1溶液中通入过量CO1制Al(OH)3:1AlO1-+CO1+3H1O=1Al(OH)3↓+CO31-D.向含有a
mol
FeBr1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1.若x=a,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Fe1++1Br-+1Cl1=Br1+1Fe3++4Cl-19、向X溶液中加入Y试剂,产生沉淀或气体如图,与所述情形几乎完全相符的是()A.向HCl和AlCl3的混合液滴加NaOH溶液 B.向NH4Al(SO4)2溶液滴加Ba(OH)2溶液C.向NaOH和Ca(OH)2混合液中通入CO2 D.向NaOH和Na2CO3混合液滴加稀HCl溶液20、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A.加成反应 B.消去反应C.酯化反应 D.中和反应21、下列关于0.1mol/LNaHCO3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式正确的是A.c(CO32-)>c(H2CO3)B.c(Na+)>c(HCO3-)>c(OH-)>c(H+)C.c(Na+)=2[c(H2CO3)+c(HCO3-)+c(CO32-)]D.c(Na+)+c(H+)=c(OH-)+c(HCO3-)+c(CO32-)22、关于下列四种烃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催化加氢可生成3-甲基已烷B.③与④催化加氢后的产物质谱图完全一样C.③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D.②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有5个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以乙炔与甲苯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一种香料W:(1)写出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2)反应①的反应试剂、条件是________,上述①~④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4)检验反应③是否发生的方法是_______。(5)写出两种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a.能发生银镜反应b.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24、(12分)近来有报道,碘代化合物E与化合物H在Cr-Ni催化下可以发生偶联反应,合成一种多官能团的化合物Y,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2)B为单氯代烃,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3)由A生成B、G生成H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5)Y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6)E与F在Cr-Ni催化下也可以发生偶联反应,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7)X与D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具有完全相同官能团。X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其峰面积之比为3∶3∶2。写出3种符合上述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25、(12分)葡萄是一种常见水果,可以生食或制作葡萄干,除此之外,葡萄还可用于酿酒。(1)检验葡萄汁含有葡萄糖的方法是:向其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2)葡萄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如下,补充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C6H12O6(葡萄糖)2_________+2C2H5OH(3)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会生成有香味的酯类,酯类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①试管a中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②试管b中盛放的试剂是饱和____________溶液。③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④若要分离出试管b中的乙酸乙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A.普通漏斗B.分液漏斗C.长颈漏斗26、(10分)利用如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量筒量取50mL0.25mol·L-1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酸温度;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混合液的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_。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B.分三次少量倒入C.一次迅速倒入(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C.轻轻地振荡烧杯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上下移动(3)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温度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平均值(t2-t1)/℃H2SO4NaOH平均值126.226.026.129.5___________225.925.925.929.2326.426.226.329.8②近似地认为0.55mol·L-1NaOH溶液和0.25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则中和热ΔH=__(取小数点后一位)。27、(12分)铝热反应是铝的一个重要性质,该性质用途十分广泛,不仅被用于焊接钢轨,而且还常被用于冶炼高熔点的金属如钒、铬、锰等。(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磁性氧化铁按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甲)进行铝热反应,现象很壮观。指明使用镁条和氯酸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用图乙装置进行铝热反应。取反应后的“铁块”溶于盐酸,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未见红色。为测定该实验所得“铁块”中铁元素含量,设计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几种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①试剂A应选择________,试剂B应选择_______(填序号)。A.稀盐酸B.氧化铁C.H2O2溶液D.氨水②写出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设计简单实验证明M的成分是Fe2O3而非Fe3O4__________。④上述实验应灼烧至M质量不变,则能证明M质量不变的标志是_______。⑤若最终红色粉未M的质量为12.0g,则该“铁块”的纯度是_______。28、(14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0.80molPCl5,反应达到平衡时PCl5还剩0.60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时PCl5的分解率为α2,α2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10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B、C均为短周期元素,A、C两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子数,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回答:(1)写出元素符号:A____;C_____。(2)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3)A的单质的电子式为___;A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与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C【解题分析】
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需满足几个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题目详解】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外围电子排布式为2s22p2,A.违背能量最低原理,A错误;B.违背洪特规则,B错误;C.满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C正确;D.违背能量最低原理,D错误。答案选C。2、B【解题分析】
①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单糖不可以水解,故①错误;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酯基的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故②正确;③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液化、干馏等过程为化学变化,故③错误;④蛋白质的变性不是可逆过程;盐析是可逆过程,盐析后的蛋白质加水后可以再溶解,故④错误;⑤塑料只有人工合成的,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橡胶和纤维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故⑤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②,B项正确;答案选B。3、C【解题分析】
A.硝酸钠和氯化钠均易溶于水,无法采用上述方法分离,A项错误;B.CuO和木炭粉均不溶于水,也无法采用上述方法分离,B项错误;C.MnO2不溶于水,KCl易溶于水;溶解后,可以将MnO2过滤,再把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KCl,C项正确;D.BaSO4和AgCl均不溶于水,无法采用上述方法分离,D项错误;答案选C。4、B【解题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命名,难度较小。详解:A.该有机物的名称应该为2-丁醇,故错误;B.该有机物的名称应该为2,2,3-三甲基戊烷,故正确;C.该有机物为苯和环烯烃,环烯烃不含苯环结构,不属于芳香烃,故错误;D.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羟基数目不同,不是同系物,故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说的结构相似是指属于同类物质,即官能团种类和个数相同。如醇和酚类不可能属于同系物,乙醇和乙二醇或丙三醇不可能是同系物。5、D【解题分析】
A.该物质结构不对称,共有8种位置的H原子,则它的一氯代物有8种,故A错误;B.环状结构中含饱和碳原子,为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内,故B错误;C.丁基苯的分子式为C10H14,柠檬烯的分子式为C10H16,二者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含C=C,能发生加成、氧化,含甲基,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则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别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为还原反应,故D正确;答案选D。6、A【解题分析】A.离子还原性I->Fe2+>Br-,氯气先与还原性强的反应,参与反应的顺序是I-、Fe2+、Br-,故A正确;B.氧化性顺序:Ag+>Cu2+>H+>Fe2+,锌粉先与氧化性强的反应,反应的正确顺序为Ag+、Cu2+、H+、Fe2+,故B错误;C.氢氧化钡先发生反应,因为生成的碳酸钾与氢氧化钡不能共存,然后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再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氢钾,最后与碳酸钡反应,如果先与碳酸钡反应生成碳酸氢钡,钡离子会与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故C错误;D.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氢氧根离子优先反应,反应的先后顺序为:OH-、AlO2-、CO32-、Al(OH)3,因为如果氢氧化铝先反应,生成的铝离子会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D错误;故选A。点睛:明确反应发生的本质与物质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同一氧化剂与不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反应时,先与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同一还原剂与具有不同氧化性的物质反应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复分解反应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7、A【解题分析】
A.甲苯的硝化反应为硝基替代甲苯的氢原子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油脂的皂化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为取代反应,故A正确;B.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故B错误;C.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乙烯、丙烯等化工基本原料,故C错误;D.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不是纤维素,故D错误。故选A。8、C【解题分析】
A、催化剂对反应热无影响,故A错误;B、①-4×②得到:△H3=-1625.5kJ·mol-1=-905.5-4△H2,解得△H2=+720kJ·mol-1,即反应②为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C、反应③是放热反应,△H<0,反应前气体系数之和小于反应后气体系数之和,因此△S>0,因此在任何温度下均能保证△G=△H-T△S<0,此反应都能自发进行,故C正确;D、反应③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即v逆>v正,故D错误。故选C。9、D【解题分析】
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酯基、碳碳双键和羧基,结合相应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解答。【题目详解】①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②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③含有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④含有羧基,能发生中和反应;⑤含有碳碳双键,能氧化反应;⑥含有酯基、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选D。10、D【解题分析】
A、16.25gFeCl3的物质的量为0.1mol,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则0.1mol氯化铁水解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0.1NA个,故A错误;B、硫酸钠溶液中,除了硫酸钠含氧原子外,水也含氧原子,则溶液中的氧原子的个数大于0.4NA个,故B错误;C、KI和FeCl3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不能完全反应,则0.1molKI与0.1molFeCl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1NA,故C错误;D、1mol乙烯和1mol乙醇完全燃烧的耗氧量相同,均为3mol,则0.1mol乙烯和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A,故D正确;答案选D。【题目点拨】B项为易错点,注意硫酸钠溶液中,除了硫酸钠含氧原子外,水也含氧原子。11、C【解题分析】
A、电子云是用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小黑点不代表电子,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A错误;B、根据A中分析可判断B错误;C、1s电子云呈球形,n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C正确;D、3d3表示第三能层d能级有3个电子,d能级有5个轨道,D错误。答案选C。12、A【解题分析】①丙烷与乙醇相对分子质量接近,但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丙烷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故乙醇沸点大于丙烷,正确;②正戊烷与正丁烷是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正戊烷沸点大于正丁烷沸点,正确;③乙醇、乙二醇均存在氢键,但乙二醇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大于乙醇,乙二醇沸点大于乙醇,错误;故答案选A。13、B【解题分析】
A、生成硫酸钡沉淀也放热,反应的中和热大于57.3kJ/mol,故A错误;B、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符合中和热的概念,故B正确;C、反应中生成2mol水,反应热应该为57.3kJ·mol-1×2,故C错误;D、浓硫酸稀释也要放热,反应的中和热大于57.3kJ/mol,故D错误;故选B。14、D【解题分析】
A、AlCl3、MgCl2与氨水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A错误;B、在蒸干NH4Cl溶液的过程中NH4+会水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挥发,得不到NH4Cl固体,B错误;C、酒精和水相溶,不能通过萃取分液的方法将其分离,应该加如新制的生石灰然后蒸馏,C错误;D、可利用丁达尔现象鉴别溶液与胶体,D正确;答案选D。【题目点拨】本题主要是考查物质的鉴别与检验,明确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灵活应用。15、C【解题分析】分析:根据电离能的突变确定最外层电子数,确定族序数。详解:分析各级电离能,I3≪I4,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该元素处于第IIIA族,答案选C。16、D【解题分析】A错,p能级至少是在第二电子层;B错,d能级至少是在第三电子层;C错,f能级至少是在第四电子层;D正确,s能级哪个电子层均有;17、A【解题分析】
A.绿矾为含有7个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其化学式为FeSO4•7H2O,故A正确;B.双氧水为共价化合物,其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O最外层有6个电子,需要形成2个共用电子对,其正确的结构式为H-O-Cl,故C错误;D.Cl原子的相对原子半径大于C原子,则四氯化碳的比例模型为,则可表示CH4,但不能表示CCl4分子,故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比例模型中原子的相对大小的判断。18、D【解题分析】
A.向明矾[KAl(SO4)1]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1溶液至沉淀质量最大时为溶液中的铝离子全部变为AlO1-:Al3++1SO41-+1Ba1++4OH-=AlO1-+1H1O+1BaSO4↓,A错误;B.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1FeO4:3ClO-+4OH-+1Fe(OH)3=1FeO41-+3Cl-+5H1O,B错误;C.向NaAlO1溶液中通入过量CO1制Al(OH)3:AlO1-+CO1+1H1O=Al(OH)3↓+HCO3-,C错误;D.向含有amolFeBr1的溶液中,通入xmolCl1,消耗完溶液中的亚铁离子后再与溴离子反应,若x=a,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1Fe1++1Br-+1Cl1=Br1+1Fe3++4Cl-,D正确;答案为D。19、C【解题分析】
A、因向HCl和AlCl3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时,先发生HCl+NaOH=NaCl+H2O,再发生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生成沉淀与沉淀溶解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图象与发生的化学反应不符,A错误;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Ba(OH)2,发生2SO42-+NH4++Al3++2Ba2++4OH-=NH3·H2O+2BaSO4↓+Al(OH)3↓,再发生Al(OH)3+OH-=AlO2-+2H2O,最终沉淀不能完全消失,B错误;C、因向NaOH和Ca(OH)2的混合液中通入CO2,先发生Ca(OH)2+CO2=CaCO3↓+H2O,再发生CO2+NaOH=NaHCO3,最后发生CaCO3↓+H2O+CO2=Ca(HCO3)2,图象与反应符合,C正确;D、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液中滴加稀HCl,先发生HCl+NaOH=NaCl+H2O,再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最后发生NaHCO3+HCl=NaCl+CO2↑+H2O,未生成气体时消耗的酸与生成气体时消耗的酸的物质的量应大于1:1,而图象中为1:1,则图象与发生的化学反应不符,D错误。答案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图象,题目难度较大,明确图象中坐标、点、线、面的意义及发生的化学反应尤其是反应的先后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结合反应中量的关系来解答,注意氢氧化铝两性的特点。20、D【解题分析】
A.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B.该物质含有氯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B错误;C.该物质含有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C错误;D.该有机物不含羧基和酚羟基,不能发生中和反应,D正确;故合理选项为D。【题目点拨】该物质发生消去反应的官能团只能是氯原子,羟基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否则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碳原子会连有两个碳碳双键,这样的结构是不存在的;另外,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有机物,一般含有羧基或者酚羟基。21、B【解题分析】
A、NaHCO3溶液呈碱性,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因此c(CO32-)<c(H2CO3),A错误;B、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溶液显弱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HCO3-)>c(OH-)>c(H+),B正确;C、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Na+)=c(H2CO3)+c(HCO3-)+c(CO32-),C错误;D、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OH-)+c(HCO3-)+2c(CO32-),D错误。答案选B。22、C【解题分析】分析:①催化加氢可生成3-甲基庚烷;B.③催化加氢后的产物为3-甲基己烷;④催化加氢后的产物为2-甲基己烷;C.根据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共平面,进行分析;D.根据乙炔分子中四个原子共直线进行分析。详解:催化加氢生成,命名为3-甲基庚烷,A错误;加成产物为,命名为3-甲基己烷;的加成产物为,命名为2-甲基己烷,二者加成产物不同,产物质谱图不完全一样,B错误;乙烯分子中四个氢原子被甲基、乙基取代,乙烯为平面结构,所以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C正确;乙炔分子中四个原子共直线,因此中,最多有4个碳原子共直线,D错误;正确选项C。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氯气、光照①②④取样,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可证明反应③已经发生、、【解题分析】
由C的结构及反应④为酯化反应可知,A为CH3COOH,C为,则反应①为与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为,反应②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反应③为醇的催化氧化反应,【题目详解】(1)实验室用碳化钙和水反应制备乙炔,化学方程式。答案为:;(2)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①的反应试剂为氯气,条件是光照,上述①~④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①②④,故答案为:①②④;(3)反应③为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4)检验反应③是否发生的方法是:取样,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可证明反应③已经发生,故答案为:取样,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可证明反应③已经发生;(5)的同分异构体满足a.能发生银镜反应,含−CHO;b.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两种,苯环上有2种H,则2个取代基位于对位,符合条件的结构简式为、、等,答案为:、、。24、丙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羟基、酯基、、、、、、【解题分析】
A到B的反应是在光照下的取代,Cl应该取代饱和碳上的H,所以B为;B与NaCN反应,根据C的分子式确定B到C是将Cl取代为CN,所以C为;C酸性水解应该得到,与乙醇酯化得到D,所以D为,D与HI加成得到E。根据题目的已知反应,要求F中一定要有醛基,在根据H的结构得到F中有苯环,所以F一定为;F与CH3CHO发生题目已知反应,得到G,G为;G与氢气加成得到H;H与E发生偶联反应得到Y。【题目详解】(1)A的名称为丙炔。(2)B为,C为,所以方程式为:。(3)有上述分析A生成B的反应是取代反应,G生成H的反应是加成反应。(4)D为。(5)Y中含氧官能团为羟基和酯基。(6)E和H发生偶联反应可以得到Y,将H换为F就是将苯直接与醛基相连,所以将Y中的苯环直接与羟基相连的碳连接即可,所以产物为。(7)D为,所以要求该同分异构体也有碳碳三键和酯基,同时根据峰面积比为3:3:2,得到分子一定有两个甲基,另外一个是CH2,所以三键一定在中间,也不会有甲酸酯的可能,所以分子有6种:【题目点拨】本题的最后一问如何书写同分异构,应该熟练掌握分子中不同氢数的影响,一般来说,3个或3的倍数的氢原子很有可能是甲基。2个或2的倍数可以假设是不是几个CH2的结构,这样可以加快构造有机物的速度。25、产生砖红色沉淀CO2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Na2CO3(或碳酸钠)防止倒吸B【解题分析】
(1)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砖红色沉淀;(2)根据碳原子和氧原子守恒可知,另外一种生成物是CO2;(3)①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②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目的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③实验开始时,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倒吸;④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题目详解】(1)葡萄糖中含有醛基,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所以实验现象是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2)根据碳原子和氧原子守恒可知,另外一种生成物是CO2;(3)①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②由于乙醇和乙酸都是易挥发的,所以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除去乙醇和乙酸的试剂是饱和的碳酸钠(Na2CO3)溶液;③由于乙醇和乙酸都是和水互溶的,如果直接插入水中吸收,容易引起倒吸,所以试管b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防止溶液倒吸;④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B;26、CD3.4-56.8kJ/mol【解题分析】
(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2)根据中和热测定正确操作方法分析;(3)①3次温度差分别为:3.4℃,3.3℃,3.5℃,均有效,计算温度差平均值;②根据公式进行计算。【题目详解】(1)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一次迅速的倒入,目的是减少热量的散失,不能分几次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否则会导致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故答案为:C;(2)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方法是: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也不能轻轻地振荡烧杯,否则可能导致液体溅出或热量散失,影响测定结果;更不能打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否则会有热量散失,故答案为:D;(3)①3次温度差分别为:3.4℃,3.3℃,3.5℃,均有效,温度差平均值=3.4℃,故答案为:3.4;②50mL0.25mol/L硫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25mol/L×2=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4℃,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18J/(g•℃)×3.4℃=1421.2J,即1.4212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1.4212kJ/0.025mol=-56.8kJ/mol,故答案为:-56.8kJ/mol。【题目点拨】考查中和热概念的理解应用,方程式书写方法,注意概念的条件和实质分析。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27、引发铝热反应CD2Fe2++H2O2+2H+=2Fe3++2H2O足量稀硫酸;几滴(少量)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红色未褪去连续两次灼烧质量相差不大于0.1g84.0%【解题分析】
(1)根据铝热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分析解答。(2)取反应后的“铁块”溶于盐酸,生成铁盐或亚铁盐、镁离子和铝离子,根据离子的性质结合流程图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使用镁条和氯酸钾的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记录与数据管理要求培训课件
- 福建省2024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数的开方期末复习课件新版华东师大版
- 水彩梅花课件教学课件
- 糖尿病日宣传活动总结
- 车间事故应急处理
- 剖腹产产后护理超详细
- 好玩的梯子说课稿
- 安全教育在走廊和楼梯上
- 旅游规划品牌授权准则
- 商品砼合同书
- 高考英语高频短语按字母排序
- 世界各国国家代号、区号、时差
- 三角形钢管悬挑脚手架计算书
- 《管理能力提升系列》PPT课件.ppt
- 杭州市租房合同模板
-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要点
- 渝建竣表格新表(精编版)
- (完整版)家具项目实施方案
- 优秀校长的政治素养与养成讲述
- 河北省滦平县东北部冶金矿产工业区发展规划
- 第二章接待礼仪拜访礼仪馈赠礼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