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_第1页
家庭社会工作_第2页
家庭社会工作_第3页
家庭社会工作_第4页
家庭社会工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的根本含义和内容家庭——家庭成立——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问题——家庭社会工作一、什么是家庭?〔一〕家庭定义: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组合起来的社会生活根本单位,在通常情况下,婚姻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就是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一夫一妻制度下可以适用。以婚姻、血缘、收养、同居等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共同生活以及经济相关、情感分享的社会群体。家庭特征——1、是群体而非个体——最根本特征。有明确成员关系、有持续交往、一致群体意识和标准、分工协作、一致行动等。2、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根底的共同体——婚姻是起点,夫妻关系是最主要的关系,婚姻关系有了血缘关系。最稳定的关系:血缘、婚姻、收养。3、家庭以共同生活、经济共有、情感共享为条件4、家庭是变化着的历史范畴〔二〕家庭的成立婚姻的本质特征是标准性——包括三个阶段:婚姻缔结和成立、婚姻关系维系、婚姻关系的解除与消亡——全部行为标准。〔三〕家庭结构:家庭的组成〔构成状况〕方式,即有哪一种或哪几种家庭关系组成〔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两个层面含义:一是具体人员构成;二是互动和关系整体模式,即“硬件〞和“软件〞。最根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从互动关系看,家庭结构是抽象的——日常运转中形成和表达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制约着相互关系,固化了的家庭关系;结构对家庭成员生理心理行为有影响;结构受到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开展和社区文化影响。家庭结构分类:第一个维度——家庭人口组成。多少人组成、哪些人组成,影响到家庭结构特征。涉及规模变迁与什么因素有关?社会平均家庭规模对社会的影响?家庭结构对成员社会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开展和现代化,家庭规模会越来越小。按照人口多少可以分为:大家庭〔5人〕、小家庭〔4人及以下〕和单身家庭。人口组成特征表现在代际要素方面,按照家庭代际关系和亲属关系特征分类是最常用的,主要有:夫妻家庭——只有夫妻二人,包括自愿不育的丁克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家庭、未生育的家庭。以夫妻二人感情生活为中心,对情感生活要求比拟高,向其他家庭转变的可能性比拟大。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占主导地位,现代社会的特征即现代社会占主流的家庭结构形式,成为趋势。主干家庭——即有两代或两代以上的夫妻组成的家庭,每代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父母与已婚子女。联合家庭——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对或以上夫妻的家庭,父母和两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兄弟姐妹结婚后不分家的家庭。两个或以上核心家庭平行组成一个大家庭性质的家庭,家庭关系复杂,在大多数地区是不多的。其他家庭形式——一个核心家庭参加非直系的未婚亲属,夫妻一方的未婚兄弟姐妹组成扩大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等。第二个维度——维持家庭运转和家庭稳定的机制。谁养家?谁做家务、照顾和教育孩子?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与之相联系的责任权利义务就构成了家庭规那么。明确、稳定的家庭规那么及富有弹性的家庭家庭结构对于幸福家庭是必要的。家庭规那么不能过于僵硬,建立过程是:沟通、理解、公开的意见表达与协商,从整体而不是从某个个体角度形成被家庭成员认可的分工格局、行为规那么。维持家庭运转——家庭收入的多少〔高中低收入家庭〕、来源〔单双收入〕和构成。单收入中,世界范围内男性收入维持家庭的较多,此家庭结构对男性责任感要求较高,对女性的自我调适、自我开展及沟通能力要求也很高,否那么容易导致家庭危机——双收入家庭,最大的问题是家务分工;双方收入,奉献相当时或者女性高出男性时,需要协商、调整,形成新规那么。第三个维度——家庭成员在日程互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关系模式。谁主事?谁跟谁比拟亲密?彼此沟通方式等等。家庭结构考察,还有家庭成员的配偶数量、居住点、婚姻次数等等。〔四〕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成员之间的联系方式和互动关系。最主要的夫妻、亲子。关系与结构——关系本身就是结构的一局部,从成员的互动层面表达结构的。关系复杂程度取决于人口和结构,结构类型与关系息息相关。夫妻家庭一种夫妻关系,没有人际压力和生活压力,容易有高质量生活。但维系纽带少,比拟脆弱。核心家庭,矛盾围绕夫妻、亲子,事业开展、生活压力大等。情感受孩子、事业、父母等影响,关系紧张冲突时机较大,孩子起到一定纽带作用,维持幸福的原那么:对待孩子保持一致;父母平等互让,经常协商;两人独立空间更新情感。主干家庭,多重婚姻关系,复杂易纷争,婆媳、翁婿无血缘的自然约束、无情感维系、无法律约束,矛盾来源,婆媳关系成为焦点。联合家庭,隔代夫妻、同代夫妻易于产生矛盾,强调:子系统之间的距离〔边界〕和互不干预。〔五〕家庭功能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起的作用。生产功能、消费功能〔住房、汽车、家用电器、教育〕、生育功能、教化和教育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欠兴旺或不兴旺国家,养儿防老〕、闲暇生活和情感满足功能、其他功能〔宗教、社会控制等〕。负功能:社会和个人的消极影响,对子女的过度照顾〔拼爹、坑爹〕、对于女性开展制约形成两性不平等等。主要功能:生产功能、情感满足、子女养育。家庭功能是否正常,与结构、关系、运转情况相关,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三位一体,既可以通过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来考察家庭功能失常的内在原因和解决之道,又可以从家庭功能发挥状态来了解结构及关系的不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婚姻家庭的变化家庭伦理重心的转移与代际利益冲突——伦理轴心从纵向亲子转向横向的夫妻,重心从长者转向儿童。积极作用家庭关系民主化、平等化,弱势群体的侵害,敬老缺乏爱幼有余。结婚动机、择偶标准和婚姻媒介的变化——择偶注重爱情但经济理性超过了以往,婚姻媒介——非诚勿扰是一档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平均收视率20强,折射出社会现象。离婚率上升与再婚人口增加——2023年离婚率2.29‰,呈逐年递增的态势;再婚家庭增多,需要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生育观念和家庭结构变化——个人服从家庭整体、重男轻女等观念根本性变化,生育是充实家庭生活、体验走父母乐趣、稳固家庭关系等,人口结构导致家庭结构变化。流动家庭大量增加;妇女家庭地位提高;性观念的变化。家庭功能——由家庭走向社会。生育功能退化,消费功能从单一到多元,赡养功能退化,教育功能分化。我国婚姻家庭问题婚姻对性行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减弱,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活泼;婚姻生活质量不高〔幸福感、满意程度、关系弹性等指标〕;婚姻“创新〞引发家庭问题。开展趋势:家庭关系更加注重爱、关心和平等;家庭结构进一步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职业女性增加;家庭网区位距离扩大。总结即为: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功能转移拓展〔生产功能消失和改进、消费功能小康、生育功能衰退、抚养和赡养功能转嫁、教育功能弱化、情感娱乐功能强化〕;家庭关系民主化情感化。P17—20家庭相关概念、中国家庭的变迁及主要家庭问题、社会工作的应对二、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为中心进行的社会工作介入级提供的家庭效劳;其目的在于协助解决家庭问题,改善日常家庭生活,提升家庭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及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区分,家庭社工包涵范围较广,内容和方法都比拟傲广泛,家庭治疗只是其中的一种治疗和辅导方法,适用于出现问题的家庭。三、家庭社会工作根本内容传统家庭效劳——家庭生活效劳、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救助、家庭心理辅导。专业家庭社会工作——家庭救助、家庭咨询与治疗、亲职辅导、家庭效劳。四、家庭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与原那么根本价值理念:每个人都需要家庭;〔2〕家庭希望自身是健康的;〔3〕家庭希望每个成员能在一起克服其差异;〔4〕家庭每个成员都需要爱的滋养;〔5〕家庭成员无论性别年龄都应彼此尊重;〔6〕家长在维系家庭关系和养育孩子时面临着挑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理解;〔7〕如果家长能够得到知识技巧和支持,他们是能够学习积极和有效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8〕家长只有在他们的根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才能积极有效的回应孩子的需求;〔9〕家长在教养孩子的想法和做法之间是有差异的;〔10〕家长的问题是逐步开展而非一夕之间产生的;〔11〕家庭需要环境系统予以公正平等的待遇。平等尊重、案主自决、发挥潜能依然适用,家庭是系统的。根本原那么:社会工作的根本原那么——七大原那么关注家庭需要、家庭介入情境化、优势与增能、家庭介入个别化——五、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一〕家庭个案工作具有个案工作的一般特点,但按照家庭个案工作效劳对象的不同、效劳领域的不同,又必须有一些专门的知识。家庭个案工作的效劳对象是在角色功能实施上有障碍的家庭成员,所以家庭个案工作要把其重点放在家庭的角色关系上,以家庭整体作为援助对象,帮助家庭成员角色的调适。个案工作以个案主的需要为主,启发案主的潜能,增强其面对自己问题的动机,自动的解决自己的问题,家庭个案工作也同样是启发家庭成员的潜能,使成员自己自动的解决问题。〔二〕家庭恳谈家庭恳谈是一种群体工作,由社会工作者,心理医生和护士等人共同参与,效劳对象那么是个案家庭的全体成员。家庭恳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作技术。恳谈技巧因个案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而异。通过全体家庭成员的恳谈和互动,可以有效的解决某个家庭成员心理或行为的适应问题,同时有利于家庭关系的互动和开展。一是为了广泛深入地寻求困扰个案的家庭因素,了解并评价家庭成员的互动反响关系及角色扮演,改善成员间的不良适应;二是为了协助个案极其家庭认清问题所在,作出明智的选择,增强把握现实的能力。〔三〕社区工作〔四〕家庭治疗第二章家庭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一、结构功能能主义理论塔尔科特帕森斯是功能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在西方社会学界、家庭社会学研究中占主要地位。他认为:家庭的中心特点就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定被外部打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运用到家庭社工中,就是把家庭视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局部,功能就是在生理上心理上满足成员的需求,维护社会现存的结构——这是它的根本假设。在中国家庭社工中强调——家庭和社会大系统的关系;家庭大系统和家庭子系统的关系〔夫妻、亲子〕;家庭和人格的关系都是互为一体的。家庭有两个根本功能:一是孩子的生育和初级社会化,使之真正成为社会成员;二是使成年人的性格具有稳定性。局限性:强调稳定和均衡,忽略了现实中面临的冲突和压力。面对冲突和压力,家庭必须应对,家庭结构和功能因此而需要调整、瓦解甚至重组。例如工业化使家庭原有的教育、经济功能被学校、经济组织局部替代,经济功能下降导致父亲权威下降,内部活动更大的集中于情感满足和初级社会化,父亲在外工作,孩子与母亲之间依恋加强。对家庭社工而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意义在于:情感满足和社会化功能是其他社会组织不能替代的,对家庭成员影响极大;家庭社工最核心的目标恢复家庭功能。二、社会冲突理论社会冲突理论代表人物:科塞、达伦多夫。理论观点:①强调社会冲突对社会稳固和开展积极作用;②冲突是社会的常态,婚姻关系和家庭制度自然也不例外。家庭是一个具有冲突关系的系统。社会、家庭、人际中冲突是自然的,不可防止的,带来社会变迁;③冲突有正面的功能,家庭冲突不一定会伤害家庭成员间的感情、破坏和谐性引起家庭关系不稳定,也会带来积极的作用。④刘易斯科塞冲突理论讨论了其正功能即冲突的平安阀功能。适量冲突可以宣泄怨气,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对于家庭,适量冲突可起到平安阀的作用:第一,大量低程度小型家庭冲突可释放紧张能量防止程度高、破坏力强的冲突发生,对家庭关系起到长期维持作用;第二,家庭冲突可以使各方直接、快捷的方式了解彼此立场、观点、情感和行为模式,加速比此适应,促进家庭团结;第三,尽快暴露家庭关系中不合理成分,防止其积淀导致破裂。冲到冲突的刺激,成员尽快改善修正,调整和改善关系,促进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主要的不是消融冲突而是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⑤冲突强度和烈度,各方力量消耗及其卷入程度、各方在追求利益时使用的手段。达成协议的能力越是缺乏,冲突越有暴力性;冲突越剧烈,结构变迁和再组织的程度越大,冲突越具有暴力性,结构变迁和再组织的速率越高。借鉴到家庭,家庭冲突的形式:辩论、争吵、暴力行为,不同手段反映不同程度,烈度与强度是紧密相关。降低强度可以从改变手段开。家庭暴力可以验证达伦多夫结论——导致家庭结构解体,至少加剧了解体的速度。★对于家庭社工的启示:家庭内部冲突是常态的,不能视为偏差现象;有时候有积极意义,利用积极冲突到达开展目标,限制消极影响;通过冲突到达平等。★三、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每个家庭在经历生命不同阶段时会面临不同性质的任务与挑战,每个家庭成员那么需要改变自身,适应阶段间的转换,这些不同阶段称之为“家庭生命周期〞。从时间的角度理解家庭的研究框架。〔一〕理论的提出学术界,更为系统且长期被广泛采用的是美国学者杜瓦尔提出的。家庭生命周的划分:将孩子做关键人物,以其出生成长去观察家庭的改变。杜瓦尔生命周期提出八阶段论:第一阶段:新婚期〔无子女〕——妻子、丈夫。开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怀孕及将成为父母的适应;适应彼此亲属网络。第二阶段:育儿期〔第一个子女出生至2岁〕——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姐姐、儿子~兄弟。适应新生子女的诞生成长;开展一个可以满足的双亲、新生儿的家。第三阶段:学龄前期〔从第一个子女2.5~6岁〕——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姐姐、儿子~兄弟。以激发性的、成长方式适应学龄前期子女的重要需求;充分的经历适应及因应子女需求、父母因此缺乏隐私。第四阶段:学龄期〔从第一个子女6~13岁〕——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姐姐、儿子~兄弟。有学龄期子女的家庭以建设性的方式适应社区生活;鼓励子女教育上的成就。第五阶段:青少年时期〔从第一个子女13~20岁〕——妻子~母亲、丈夫~父亲、女儿~姐姐、儿子~兄弟。青少年在自由及责任之内取得平衡;开展中年父母〔子女已成年〕的工作和兴趣。第六阶段:空巢期〔从第一个子女到最后一个子女陆续离开家庭〕——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女儿~姐姐~姨或姑、儿子~兄弟~叔伯或舅。成年子女离家读书、服兵役、就业、另组新家庭等等;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第七阶段:中年父母期〔空巢到退休,中年危机期〕——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新的婚姻关系重建;维护老的及年幼的亲属关系。第八阶段:老年家庭成员〔退休到死亡〕——妻子~母亲~祖母、丈夫~父亲~祖父、寡妇~鳏夫。适应丧偶及独处;亲近家人或适应年老生活;适应退休生活。王思斌对我国家庭生命周期大致划分为:新婚期〔2年〕——从结婚到第一个孩子出生;育儿期〔5至6年〕,从第一个孩子到最后一个孩子上小学;教育期〔15年左右〕,从孩子上小学到独立;向老期〔20年左右〕,子女相继离家;孤老期〔10到15年〕,夫妻只剩一个人直至该家庭生命终结。〔二〕家庭周期阶段的开展任务家庭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使命:1、离开家的单身青年人——从个体有能力养活自己并愿意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起,开展任务:与原生家庭较好的分化,经济上的及情感上的分化;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逐渐成为可独立面对生活的成熟个体。2、相爱之人通过婚姻联结形成家庭——婚姻是家庭生命周期第一阶段,意味家庭成员和代际关系间的状态变化。开展任务:建立互相信任、彼此感到满意的婚姻系统,夫妻相互适应与磨合;角色转化,调整与扩展家庭朋友间关系,将伴侣纳入自己的关系系统中;为怀孕、做父母做好准备。3、第一个孩子的到来——孩子降生,家庭结构变化,出现夫妻系统外的亲子亚系统。开展任务:调整家庭界限,将孩子纳入系统中;调整家庭分工,抚养孩子、赚钱、做家务等方面合理分工;调整和原生家庭系统关系,必要时适当将一方父母纳入家庭系统。4、家有青春期孩子——特殊阶段,家庭生命周期与孩子个体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相遇。开展任务:增加家庭界限的灵活性,允许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进出家庭系统的灵活性,共同成长减少控制与命令;维护中年夫妻的婚姻关系;开始照顾老人。这个阶段主要问题是与子女关系以及婚姻关系的中年危机。5、孩子长大成人离家独立生活——“空巢期〞,开展任务:夫妻再适应,适应单独生活;与长大的孩子建立成人关系;接受自己身体的衰退,应付疾病与死亡等相关话题。面临的问题:空巢家庭的话题;与长大的孩子很好的彼此分化。6、生命后期的家庭生活——开展任务:接受代际角色的转变;维护自身和夫妻的功能;面对生理的衰老;探讨家庭和社会角色;应对配偶、同胞和同伴的死亡;面对自己的死亡,对人生的回忆和整合。面临问题:退休综合症、面临配偶或朋友的离去等等。★四、家庭系统理论〔一〕理论假设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看成一个完整的单位即一个系统,家庭成员是系统的组成成分。每个成员之间都是交互作用的。家庭是按照一定规那么运行的系统。这个系统由夫妻、亲子、兄弟姐妹等假设干子系统组成,而整个家庭系统本身又是个大于子系统互动总和的大系统,他们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互动与相互依赖的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在互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不成文的规那么,标准了家庭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形成了家庭秩序。家庭系统理论的假设:第一,家庭关系是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病态主要影响因素;第二,家庭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的;第三,家庭健康与否,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第四,家庭的弹性是家庭功能达成的关键,家庭越有弹性越能协助家庭有良好的功能;第五,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的三角关系探讨;第六,个人问题经常与家庭互动模式与家庭价值观有关系;第七,很小的系统改变都有可能引起主要系统的改变;第七,实务工作者介入家庭即成为家庭的新系统。社工实务视家庭为一个系统,把家庭看做是由人组成的小的社会系统,负责家庭成员的社会化、亲密关系、规那么学习,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家庭整体。家庭是由家庭中成员的复杂因素或成分组成的动力系统,个别成员是家庭的次系统,他们是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任何一个此关系皆会影响家庭系统。〔二〕核心概念系统理论应用于家庭社会工作实务,把握的核心概念:1、系统——是一个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夫妻系统、亲子系统、兄弟姐妹系统等相互连接、相互制约的子系统。2、整体性——指一个系统的全体性,在家庭系统中整体的家庭系统并不仅仅等于家庭成员的总和,更包括成员与成员间的互动,因此,家庭中某个成员有问题,必须检视整个家庭系统。3、次系统——比家庭小的系统称之为次系统,最持久的次系统夫妻、亲子、手足三个次系统。4、关系——家庭中任何系统与次系统都是由连接家人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家庭成员之间都有着某种关系存在。5、家庭规那么——家庭是规那么管理的系统,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要学习什么是被允许的、被期待的;被禁止的、被控制的,功能失调的家庭多是遵循反功能的家庭规那么。6、边界〔界限〕——家庭与其他家庭或者其他外部社会单位的界限,将系统、次系统、个人与外界环境别离的一道隐而不见的界限。是指围绕在家庭成员与次系统间看不见的线,结构学派对家庭的结构、次系统以及界限描述最多,最详尽。家庭界限,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及交流形态决定了家庭的组织及结构,个人、次系统与整个家庭是由界限所区分,这是一条看不见的限制,规定彼此接触的量。家庭系统中界限〔边界〕的含义:一是界定家庭的次系统。是用来界定家庭中的次系统,次系统的界域一定,决定了谁来参与、如何参与的家庭规那么;二是界定物理界限。这是可见的,家庭中私人的房间、物品等;三是界定家庭成员,指出谁是属于这个家庭的。界限就是次系统的规那么,定义谁能参加以及如何参加次系统中,其功用在保护次系统的分化。家庭中每个次系统都有独特的功能及对成员的需求,如果次系统间彼此干扰,界限不清,会影响次系统內功能的发挥。如夫妻间互补顺应的功能,不应受到原生家庭父母、子女等因素干扰及介入;手足次系统间协调、沟通能力的学习也不应受父母的干预。功能良好的家庭其次系统的界限必须足够清楚以防止干扰,又有足夠的弹性,使次系统间有所接触。7、沟通方式——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沟通方式,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沟通。从事家庭评估时,观察和评估成员间的沟通方式是最重要的环节。8、家庭结构——家庭系统的平衡机制〔家庭需要作息有序,为成员提供稳定平安的生活住所,满足家庭成员的根本需求,维持平衡。打破平衡时,家庭会自行调动各种资源和动力恢复平衡〕;改变机制〔家庭内部发生突发事时,家庭为适应变化加强系统的生存能力,显出“改变机制〞,以凝聚家庭、增长能力共同面对困难〕。最易伤害家庭成员的家庭系统具有的特点:家庭成员角色定位不明职责不分;家庭成员关系不佳,无法亲密;有家庭成员缺乏自主,成为代罪羔羊;家庭成员沟通不良,系统封闭。〔三〕波恩的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治疗史上最具特色的理论,主要奉献:家庭系统理论、家谱图和八个连锁理论概念,用系统理论说明家庭作为一个跨代关系网络怎样通过几个相互联结的概念联系起来。他将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思考方式而非一种干预方法。1、自我分化包括自我个性自我发挥向度以及与他人相处的向度。主张一个人除了能独立自主外,与人群尤其是亲密的人稳定自在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波恩的家庭系统理论,从内心分化层面与人际关系分化层面来界定自我分化。内心层面——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时刻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分化程度低即不能将理智与情感别离,理智被情感战胜。人际关系层面——分化良好的在与人相处时能够维持独立自主与情感连结的平衡。面对压力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迎合他人的期望。自我分化的理论是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2、三角化——三角化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焦虑。焦虑上升,人就需要情感的紧密,或者说为了应付来自他方的压力,就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如妻子因丈夫的疏远而难过,可能转而将关注力转移到儿女身上。久之,夫妻就少有时机开展共同的兴趣,也会降低孩子的独立性。3家庭投射过程——父母本人自我分化的成熟程度,会直接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自我分化程度较弱的,两代交往出现微妙的纠缠、冲突或拉扯,孩子直接和间接受到影响。4、情绪阻断——由于家庭关系的情绪张力太大,如母亲紧盯着孩子的举动、下意识的企图把孩子改造的和自己一模一样,否那么便加以责备惩罚或讨好哀求,孩子无法承受过重的情绪压力,采取抽离的方式,以致情绪阻断。〔四〕社会环境与家庭系统家庭的生态系统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网、社会组织与结构,如学校、社区邻居、机关团体等等;物质环境——动植物、土地等P51生态系统图此外社会制度与政策、社会网络均会影响到家庭系统。〔五〕四个根本系统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要素时,提出过“四个根本系统〞的理论,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运用各种知识与资源,与各要素系统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工作到达工作目标的改变的过程。提供事务工作根本框架:1、改变媒介系统——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性机构、组织、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以及与效劳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士。即使按住改变的媒介,优势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人士。2、案主系统——社会工作的效劳对象,效劳直接受益人,可以是个人、团体、组织和社区。可以是现有的也可以是潜在的,辨清案主系统的类型。3、目标系统——为了到达案主改变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在确认案主系统后,紧接着的任务就是要与案主一起工作,确定目标系统——为到达改变目的要被改变和影响的系统。4、行动系统——与社会工组者一起工作,实现改变目标的人。四个根本系统对于家庭社会工作来说,意味着开展工作需要调动家庭内外的各种资源,社工不仅是与效劳对象个人的互动,更是与他所在的环境互动,对于家庭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家庭内外各种系统共同努力的结果。系统理论观点认为,人与环境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与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生存与开展必须的根本条件,当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和各个元素之间不能协调时,系统均衡就受到破坏,个体生存与开展随之出现问题。家庭的混乱会带来成员的痛苦和危机,从家庭社工角度看,家庭成员的问题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与其家庭成员互动系统中的问题表现息息相关。家庭系统理论可促使工作者思维方式的改变,即从“因果关系〞思维转向“互为因果关系〞的思维,也会调整和改变关系上制定介入方案,从家庭入手,帮助其恢复各子系统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相互协调。〔六〕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启示家庭社工重点:以系统的视角认识和分析家庭问题,个体的问题实质上是系统的问题,需要多个系统配合才能解决;家庭是社会系统的有机局部,需要社会家庭个人三位一体的和谐,如改善环境等;家庭网络欠缺,家庭、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性不容无视。五、家庭危机理论家庭危机:家庭组织形态、功能、成员责任义务实行、生活目标人际关系等出现问题障碍,成员之间冲突、对立、分化、疏离等异常现象,引起家庭构成组织的不调和与家庭功能障碍的现象。P55家庭危机诸要因之间互动图危机原因:外因——政治的,战争等;经济的,失业及就业困难、薪资低下、消费水平上升等;社会的,社会急剧变迁、大规模人口迁移〔强制性〕;文化的,价值观多元化等。内因——生理心理、经济、人格因素、社会条件〔社会声誉、教育等等〕、家庭结构〔成员增减,如再婚配偶参加、死亡、离婚等〕、家庭功能〔物质的、精神的〕。启示——分析危机原因,并非必然转换为家庭危机;危机未必是负面的,连锁作用;分析内在原因,寻求化解因素。六、性别意识主流化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开展和决策的主流——将性别观点安茹所有政策和方案的主流,以便在作出决定以前分析对妇女和男性各有什么影响。家庭社会工作中如何实现呢?掌握社会性别平等理论、重视倾听女性声音、实用有效方法、重视女性增权、将女性问题放在两性关系格局中分析、强调和追求两性平等。第三章家庭治疗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一〕第一节家庭治疗概要一、开展简史1960年,阿克曼在纽约创立家庭治疗中心。考察和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了解个人问题与家庭生活间关系,邀请家人参与治疗,处理家庭问题、恢复家庭功能。家庭治疗创始。开展为社工专业方法,广泛应用于家庭社工效劳中,形成各种家庭治疗模式。我国家庭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后中德培训班,奠定了专业化开展根底。二、家庭治疗概念涵义:是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局部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专员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对象是家庭:至少两个以上家庭成员定期参与治疗;首先是核心系统。特点:以家庭而非个人作为治疗单位;目标或焦点是改变家庭内不良的互动结构和家庭成员不良的互动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个人或家庭问题;注重家庭此时的境况以及家庭成员间互动的实际过程,引导家庭向积极方式改变;以心理学、家庭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作为指导。原那么:中立原那么——理性态度建立关系、保持情感,道德中立,不涉及家庭纠纷、不做道德和价值判断,给予信任和支持。循环提问——向多人提出对同一关系的态度问题,构建家庭相互关系图,将人们行为上的相互制约性清晰展现出来,以不直接对质或质问有关个体的方式而作深入的探究。顾及参与治疗人的感受和想法,有助于全面收集信息、了解互动状况。积极赋义——重新定义,从积极方面给予解释,从问题的根本以及自己可以应对的方向入手采取行动。三、治疗师角色和价值标准家庭系统理论观点:家庭成员行为是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的问题,个人的困扰起源家庭的困扰,个人的失常是家庭系统失常的反映。对家庭评估和调整,解决个人与家庭问题。治疗师角色:促进转变的推动者、提供咨询和辅导的教导者、联结社会机构的协调者、发动社会资源的组织者、理解和同情的联盟者。各角色因家庭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学派而不同,结构式家庭治疗,更多是推动者和教导者,重组家庭结构;萨提亚家庭治疗,强调中介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治疗师道德标准:①尊重家庭特有习惯及成员自主选择、不控制和强迫家庭;②平等对待家庭成员,立场中立,不做道德判断,不涉入家庭纠纷和情感纠葛;③相信家庭有向积极转变的期望和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适时予以家庭支持和引导,促使其向良性运转;④对求助家庭保密,不对家庭品头论足。遵守共同理念:①家庭是有机的系统;②成员的不良互动和沟通模式是家庭问题的内在结构性因素;③家庭和个人问题是积累的产物;④家庭是特殊情感群体,与家庭结成稳固的治疗联盟;⑤家庭有权利自我决定治疗的有关事项。四、家庭治疗的一般程序〔一〕接案——初次与求助家庭接触。任务:①与家庭建立专业关系,达成工作协议;②了解家庭及其问题的全貌,决定是否成为治疗对象;③进行初步介入治疗。接案考前须知:①让全家放松,家庭成员有被接受、被关注的感觉;②注意观察他们在表现出来的关系;③问他们所认定的问题。倾听时注意语言和非语言。〔二〕治疗——包括探索:深入了解家庭的真正问题及问题根源的过程。探索的内容——成员特性、家庭动力机制、家庭组织模式和互动关系、价值观及冲突情况、应变能力、情绪和处理方式等。诊断:探索的根底上对问题及其根源的准确判断,给出治疗短期和长期目标。介入改变:根据诊断,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对家庭进行指导和干预,以促使家庭的转变。治疗周期:持续数次会谈,是定期的,1次/周或2/两周,总时间取决问题性质、改变弹性、诊断和干预水平。结束时预约时间和地点,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注意:目标导向,会谈要有明确而具体目标并以此选取干预策略和技巧,每次有进展,向总目标靠近。〔三〕结案——治疗过程的结束。事先告知家庭,取得同意,留准备期让家庭适应。任务:一是对治疗过程和效果总体评估和总结,给家庭和自己“交代〞;二是消除家庭对治疗〔师〕的依赖,进入自我支持和改善阶段。考前须知:①接近结束时逐渐延长会谈间隔时间。②结案坚决果断。③引导家庭有准备地面对将来。④结案后,要及时从个案中抽身,对家庭严守秘密,要严防成家庭问题的垃圾桶:⑤随访评定,结束后几个月以方便的方式反响情况或者由机构进行随访,评定治疗短期疗效。第二节结构式家庭治疗结构是家庭治疗——由美国的萨尔瓦多•米纽庆创设的家庭治疗模式,不直接解决个人行为问题,致力于改变家庭的交往方式。多元化、多层次介入家庭,问题解决以家庭为焦点而非个人。主要观点:个人问题、病症的产生或维持是因家庭的开展被阻止了。家庭惯于原有的互动模式,现有结构形态不能应对家庭问题、压力或变化,家庭却不能适时调整时,就会出现问题产生危机。先探讨家庭结构,挑战僵化、重复出现的互动模式,解冻这些模式,创造家庭结构重组时机,才能解决问题。一、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的理论建构根本观点:个人问题与家庭动力与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改变这些,可使成员的病症好转或消失。治疗目标是帮助家庭认清并解除不良结构,代之以健全结构。核心概念:家庭结构、家庭次系统、界限。家庭结构——可以由家庭中的互动模式表现出来。如,妈妈要孩子饭前不吃零食,孩子就哭闹,妈妈最后妥协。这个“互动〞关系反复出现,形成母子习惯了的互动模式。互动模式标准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家庭中的诸种互动模式联合起来,就构成一个家庭的结构。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形成的习惯和规那么,它是因应无形但又实际存在的需要,把家庭成员相处的形式组织起来的机制,这些习惯和规那么管束或指引着家庭成员循着固定、可以预测的方式去相处,从而减少家庭中的矛盾和纷扰。僵化、过时、不适宜的家庭结构阻碍家庭成员成长,给家庭带来问题。家庭次系统——家庭的结构特征还通过组成家庭系统的次系统的不同构成和不同关系表现出来。家庭次系统是家庭大系统中根据性别、功能、角色和代际不同而分成的比整体小的次级系统。家庭系统是由多个次系统组成,夫妻次系统、亲子次系统、兄弟姐妹次系统等。每个子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边界〔界限〕——家庭各成员和各次系统是由边界隔开的。边界决定家庭成员间接触的性质和频率。过度僵化的边界导致疏离的状况——疏离型。个体或次系统能保持完整独立,但缺乏照顾、协助和彼此情感的交融,家庭缺乏温情和凝聚力;过度模糊不清的边界导致纠结状况——纠缠型。特征是家庭成员过度关切和卷入彼此的生活,支持性很高,次系统间互相替代和干扰,需付出很大代价,即牺牲彼此的独立性,对孩子的人格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两种类型都易引起家庭问题。正常家庭的界限应清晰、半渗透式、松紧适度。遇到新情况和压力时,灵活地调整,满足协调成员的需求。清楚的界限是评估家庭功能的有效指标。评估工具——家庭结构的诊断蓝图,简称为家庭图。要评估家庭结构正常与否、家庭关系是否适宜,通常还要考虑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和家庭的独特性。家庭压力来源:一是家庭成员与外界接触时所产生的压力;二是家庭因外在环境的压力所产生的压力;三是家庭在转换阶段所面临的压力。如,最常见的家庭转折点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际;四是家庭遭遇特殊问题所产生的压力。二、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不良家庭结构形式主要表现:〔一〕纠缠与疏离各次系统间边界模糊或混淆,该封闭的不封闭、该开放的不开放,导致角色混乱。夫妻感情不好,妻把孩子作为倾诉对象,久而形成母子同盟,夫妻感情、父子感情疏远。母子关系纠缠,夫妻关系疏离。〔二〕联合对抗纠缠与疏离使家庭某些成员结盟,而与其他成员疏远、对立。冲突时,结盟的成员会维护本同盟的成员,反对另一方。家庭中这种壁垒清楚就是联合对抗。〔三〕三角缠非直接的互动模式,双方互动要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夫妻间不直接交流和沟通,而是通过子女来传话,或打骂子女发泄对配偶的不满。〔四〕倒三角核心家庭中,家庭权力操纵在父母手中。家庭中由于父母不和或家长性格软弱,导致子女支配、控制父母的局面是倒三角家庭结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不良家庭结构:〔五〕越俎代庖祖孙三代的主干家庭中,祖代越自己的角色范围,代替孩子父母对孙代行使自己的管教权利。主干家庭中,上下两代夫妻间无明确边界和距离,公婆干预儿、媳行为和个人事务,或反之,易造成不良家庭关系,产生矛盾。〔六〕混沌一片比越俎代庖更进一步。缺乏明确的次系统和清晰的边界,家庭成员无适度的距离,角色分配和责任分工混乱,形成每人都管理他人并受他人管理、每人都指责他人并受他人指责的局面。不良家庭结构不利于家庭成员和孩子成长,是家庭和孩子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长期共同生活形成的抽象框架,很难意识,也很难改变。出现问题时,才引起关注、调整愿望。三、结构式家庭治疗的根本过程根本目标:促进家庭系统的转化,协助被认定的病患及其家庭。过程:参加、诊断和介入。三个环节中,顺应和重构是最常用的工作策略。顺应——为缩短与家庭的距离,使自己的意见被家庭接受,推动会谈顺利进行,在语言、姿态和动作上表达出自己顺从和适应家庭的治疗策略。重构——为了迫使家庭产生治疗性改变,向家庭挑战,以重新构造家庭系统,促使家庭系统转化的治疗策略。区别:顺应一般不会挑战家庭,重构法那么会向家庭挑战。在治疗中,相互依赖、紧密交织的,缺少任何一种,治疗都很难取得成功。〔一〕 参加建立治疗系统、定位领导角色的方法。家庭改变是治疗师与家庭治疗结合才能实现,为评估、诊断、治疗,参加家庭〔领导者〕,与家人联结,组成互信治疗系统。任务:适应家庭、保持领导者地位。可发生在治疗的任何阶段。应注意:第一,接纳家庭规那么与习惯——了解和接受家庭规那么与习惯,不急于改变潜在规那么。第二,了解家庭的交往过程和内在关系,有助于进入家庭问题核心。协调自己的立场,贴近、中立还是远离,要根据家庭情况、治疗进程灵活选择。参加——通过顺应、与个别家庭成员接触来实现。顺应和参加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式。“参加〞强调目标在于直接和家庭成员或家庭系统建立关系,“顺应〞指为到达参加的目标所做的自我调适工作。治疗师与他人相处的技巧——维护(顺应家庭的规矩、习惯并入乡随俗)、追查(追溯家人交往过程及表达关系、方式)、模仿(家人习惯用语、姿态和动作)拉近于与关系。注意勿被“同化〞——在不知不觉中顺从了家庭病态的过程及结构。“参加〞不仅是单纯利用顺应技巧“参加家庭〞的过程,还是一种重构家庭结构的介入过程。〔二〕诊断收集资料,了解整个家庭功能失调之处和原因。需了解的情况:①家庭的根本情况:各个家庭成员的根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重要社会关系和资源、彼此关系,以及家庭目前的困扰和需要。②整个家庭的结构、互动模式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替代方法。观察家人如何相处并分析他们的交往。绘制家庭图有助于理解家庭的结构特征和问题所在。③家庭系统改变的弹性和能力。重演生活片断或商议某件事。重演技巧,观察、体验家人平常沟通的过程和方式,评估家庭遇到压力时的弹性和适应能力。④家庭生活的环境,如年代、社会政治背景、社区、文化习俗等。⑤家庭的开展史和生命周期。家庭史——婚姻、子女开展的历史,家庭重要事件或危机,家庭的经验等。⑥家人的表征问题与家庭系统惯用的交往方式的关系。对家庭的诊断不是一下完成的,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并随时加以调整的过程。〔三〕介入治疗或促成家庭系统转化的过程。介入主要策略是重构。工作目标:①改变家庭对问题的定义。常用技巧重演、集中焦点、导致强烈的感觉等技;②挑战家庭的结构。如,治疗中,欲把一对相隔很远、关系疏离的夫妻连接在一起,可请其在挨近的位置就座或换一个可对望的坐姿,共同商议一件事。重演、集中焦点和导致强烈的感受等具体技巧亦常用来挑战家庭的结构;③挑战家庭的世界观。四、常用的家庭治疗技巧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注重策略和技巧。常用治疗策略和技巧:〔一〕维护常使用的顺应技巧之一,给家庭有方案的支持。操作:积极肯定某一成员的优点和潜力,支持某个家庭次系统,支持某一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等。肯定方式可以是赞许、重视和鼓励,都是维护策略。增强原有结构,具有重构的功能。〔二〕追查顺应技术的一种,循着成员沟通话题和内容,鼓励继续下去。形式:询问澄清问题,赞许意见,重复说过的话,有兴趣的表情以示对某段话的欣赏等等。设计场景和活动来追查家互动行为。把自己定位为于对他们有兴趣的一方,不挑战对话和行为。追查沟通的内容有利于探索家庭结构,通过提问作为重构的策略。〔三〕模拟是顺应家庭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的技术。模仿家庭成员语言风格、姿势、习惯动作,增加家庭对治疗师的信任感和亲密度。可成为增加家庭成员权力的重构技术。模拟应暗中进行并自然发生。〔四〕重构一种介入治疗的治疗策略和技巧。重构过程是将收集的信息重新整理,以利于家庭改变的形式表现出来。重构可从看似消极的事情中发现积极的因素,给所获信息赋予新的意义。两种方式——通过分析病人的病症看到家庭系统问题;找出病症中对家庭积极作用方面。〔五〕重演邀请家庭实际表演某个生活片断或商议某件事,以便重现家庭的互动模式。指导家庭用最自然的方式把问题展现出来,可指导,改变演出的方法,评估家庭改变交往方式的弹性,引导家庭学习和体会新的沟通方式。成员必须互相交谈,是重建家庭沟通的有效方式。〔六〕平衡与打破平衡支持是重要参加手段;打破平衡是挑战家庭原有的等级制度,是重构家庭的重要技巧。转化家庭系统,必动摇系统的平衡,特别是过度纠缠型的家庭,与家庭中某成员建立临时联盟以对抗另一方,从而动摇原先的家庭结构。画出家庭图。要求对家庭有影响能力,对治疗师的信赖是非常重要的。〔七〕现实化一是在治疗会谈中允许家庭成员以其本来面目出现;二是由治疗师设计接近于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家庭展开讨论,以观察家庭内的相互作用;三是引导家庭成员自己重新制定新的沟通行为,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对空间位置的安排和操纵是现实化的手段,是重构家庭互动模式的技巧。个人选定的位置隐喻彼此间的距离,通过重新安排成员位置,可阻断或加强两人际联系。〔八〕划分界限划分界限方法——如要求两个家庭成员互相交谈;要求谈自己的问题和感受而不是谈论对方;提醒家庭成员不应该代别人答复以下问题,如有成员代别人答复,可以用手势或者语言要求他沉默下来等。对空间的操控也是划分界限的常用方法。〔九〕运用病症一般反对把重点放在带病症者身上。当病症相当危险且给家人带来痛苦时,优先处理病症问题。家庭刚开始时,必须以其关心的主要问题为治疗重点,否那么很难与他们定下治疗契约。运用病症的策略包括以病症为重、夸大病症、不强调病症(有意忽略,给被认定病患以自主选择的时机,帮助被认定病患摆脱其角色)、转移到新的病症(将治疗的重点暂时转移到另一位家庭成员身上,以动摇以前被家庭所认定的病患)、重新标定病症、改变病症的情感气氛等。〔十〕指定任务家庭治疗中,指定任务和布置“家庭作业〞。会谈要指出家庭成员该如何沟通以及谁对谁谈活;也可以操纵空间,说:“我要你坐到你太太旁边去,当她出现焦虑时,你就抓着她的手。〞任务可让家庭成员学习新的互动方式,也可增强治疗师规那么制定者的角色。“家庭作业〞指定给家庭成员在家里执行的任务,给家庭提供新的互动架构,使成员尝试新的经验,使新经验和改变日常化、固定下来。每次会谈结束时,给家庭留一定的行为作业去练习。注意任务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十一〕集中焦点巧妙的把讨论带回到问题的重点。观察家庭时,界限、权力、问题、互动行为信息繁杂,将其重新安置,使之与家人的互动模式及治疗方向连结起来,将病症行为与家庭系统做关联。要做到须先选择焦点问题,展出工作主题。筛选资料,才能专注于治疗。选定焦点,可忽略某些资料。〔十二〕导致强烈的感受给很难听进别人的话的家庭以震荡和冲击,使其能真正注意治疗师说的话。采用方法去引起家庭注意,如反复重复某一信息;声音变动;使用使人震动、易于记住的字句;突然做出意外动作以营造出乎意料的感觉等。〔十三〕似非而是比拟特别的疗法,在家庭抗拒转变的情况下,采用“相反〞的方法,鼓励家人顺应家庭某位成员的固执意愿,通过反向证明使病人及家庭认识到他们的错误观念而自动产生转变,或者通过夸大某一病症使家庭明白消除这一病症的必要性。适用于具有长期刻板性、重复性、循环性行为和高阻抗的家庭系统,而不适用于求治动机较高、阻抗较低的家庭,也不能用于危机情境如暴力、自杀、监禁或虐待儿童等。五、治疗师的角色结构式家庭治疗中,治疗师领导者角色,带着家庭治疗的进行过程。要评估家庭,据评估建立治疗目标,促使家庭系统的重新结构。三种角色:一是近距离的密切参与,二是中距离的适度参与,三是远距离的抽离。结构式治疗法是一种行动治疗,注重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之中重构家庭的结构。治疗中,治疗师可作为家庭问题和家庭结构的描述者、解析者、重新框架者,作为专家和导师,引导家庭前进。但其根本性角色是催化者,权威的推动者,推动家庭成员自己行动,致力于家庭的改变,而不是治疗师直接去改变家庭。第三节萨提亚家庭治疗法一、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根本理论〔一〕根本假设①人类能够成长和开展,进行各种转变;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成长所需的各种资源;③家庭是一个系统,成员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将问题的归咎于某一家庭成员;④治疗师及其所有的理念比专业技术更重要,是有力的治疗工具。〔二〕治疗信念和原那么对人的信念:〔1〕人都拥有成长和开展所需要的内部资源;〔2〕人与人因相似性建立联结,因差异性得到成长和开展;〔3〕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感受;〔4〕人本质上是好的,人需要发现自己内部资源;〔5〕人应对方式表达自我值感。自我价值感越高,应对方式就会越健康。对家庭的信念:〔1〕父母通常会重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家庭模式,因为熟悉,即便此模式存在问题;〔2〕到达整合状态的目标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父母,接纳他们也是普通人。对改变的信念:〔1〕改变永远是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很有限,内在的改变仍然可能发生;〔2〕希望是改变发生的重要因素;〔3〕在压力情境中,人倾向于选择熟悉的应对方式,而非让自己感到舒服的方式;〔4〕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应对问题的方式才是问题;〔5〕无法改变过去的事件,可以改变它们的冲击或影响;〔6〕欣赏并接纳过去可以提高我们应对现在的能力;〔7〕过程是通往改变的重要途径,内容提供改变发生的情境。对治疗的信念:〔1〕治疗需关注健康和积极面,而非病理学方面;〔2〕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让我们每个人成为自己的决策者;〔3〕到达表里一致和高自尊的状态是最为主要的目标。(三)主要理念构架1.根本三角关系降临到世界的开始,就成为某个根本三角关系的一局部:父亲、母亲和孩子。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最初来源于这个根本三角关系,它对人是最具影响力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在怎样的家庭中长大。高度重视原生家庭。个体在最初的根本三角关系中的经历会对他产生持续的影响。在原生家庭中学到的生存法那么在以后并不总能功能良好地运作。2.生存姿态在压力下,人们对他人、情境、自我的应对方式构成了生存状态,反映了家庭成员的自我价值感。当个体处于低自尊和不平衡状态时,为保护自我价值免受现实存在或假定存在的威胁,人会使用一些生存姿态。讨好型——充分尊重交往中的他人和情境,但轻视自我,不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其资源是关心和敏感性。责备型——只考虑自我和情境,轻视交往中的他人,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借口,不断挑剔苛责他人以保护自己。其资源是自信。超理智型——仅仅关注情境,漠视自我和他人,显著特征是非人性化的客观,不去抒发也不去感受人的情绪感受。说话力求完美,频繁运用琐碎术语和详细描述。其资源是才智。打岔型——忽略自我、他人和情境,企图将他人的注意力从当前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其资源是有趣、自发和创造性。都是个体低自尊应对方式的表现。第五种生存姿态是表里一致,是一种完满的状态,是力求到达完善的状态,也是个体与自我和他人沟通的方式。此状态下,自我、他人和情境都得到了足够的尊重,是一种高自尊应对方式的表现。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主要技术〔一〕技术中包含的主要元素1.雕塑——外化内心世界应对过程的方式,通过非言语的运用形象展示出人的关系、家庭沟通模式和内心的感受。基于对家庭状况的了解,要求家庭成员利用身体语言雕塑出彼此的关系,以展示他们的关系和沟通方式。如,对于一个将不能表达愤怒作为家庭规那么之一的家庭,雕塑者可以让家庭成员摆出愤怒的身体姿势。2.戏剧——让家庭成员表演自己或他人生活中某个特点的场景。手势、雕塑技术和空间关系都可成为戏剧语言。用非语言的方式比语言描述更能有效表达个体的内心感受。使人以新的眼光看当下情境,并与他人开展出新的关系。3.冥想〔二〕主要技术家庭重塑是让人重新体验和感受已经格式化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对人有负面影响的成长经历。提供崭新的视角,重新去看待父母和自己,并以全新的观念来看待现在和未来。包括给予自己更多自由、更大可能性,可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家庭重塑作用:一是释放出被压抑的感受并克服来自过去的种种影响;二是突破目前所知道的局限。这可以帮助个体向着正面、成长、完善以及健康和最优的功能迈进。1〕家庭重塑工具进入家庭重塑阶段前,主角〔他的家庭将被重新演绎〕就已经被选定。主角和治疗师一起进行事先准备——准备好家庭重塑的工具,包括完成主角的家谱图、家庭生活编年史等。澄清什么是主角想要改变的,协助治疗师探索主角原生家庭中的特定事实。①家谱图家谱图组成:一位成年男性,一位成年女性以及一个孩子。由于萨提亚的家庭概念要跨越祖孙三代,还要扩展到主角的〔外〕祖父母。准备家谱图4个步骤:步骤一:询问有关主角父母的一些问题——结婚日期、父母名字、生日和出生地、现在的年龄或是去世时的年龄、职业、教育以及业余爱好等。步骤二:需要让主角为父母增加一些内容:三个描述父母的形容词、他们在压力情境下采用的主要应对姿态和次要应对姿态。步骤三:主角还需补充:按年龄从大到小所有的孩子、步骤一中针对每个孩子的问题、步骤二中针对每个孩子的问题。步骤四:主角已经可以画出三个独立的三步骤家谱图,包括他祖父母的家庭、他外祖父母的家庭以及主角当前的家庭。除了步骤三的资料,主角还需补充说明:父母和祖父母的家庭规那么;任意家庭模式〔如疾病、应对姿态、死亡原因等〕;家庭持有的价值观〔如对于教育的价值观〕;家庭秘密。②家庭生活编年史家庭生活编年史涉及祖孙三代,从主角年龄最大的〔外〕祖父母开始,并以主角到达法定成人年龄的时刻作为结束。编年史可以通过年代顺序总结以下信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重要的家庭事件的日期〔如搬家、结婚、离婚、死亡等〕,以及获得重大成就的日期〔如毕业、升职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日期〔如灾害等〕。③影响力车轮影响力车轮图表可以展现出每一个在主角成长过程中给予他情感、智力方面影响的人。这些人可以给主角许多学习经验,而主角也会对他们做出回应或对抗。主角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中间,在自己名字周围一圈列出其他人的名字——就像一个装有辐条的车轮,辐条的宽窄可变,线条越粗表示关系越亲密。这些人包括:祖孙三代的家庭成员;其他生活在主角家庭里的人;特殊的老师,朋友。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宠物;珍惜的玩具,以及个人的特殊事件和物品。在每个名字下面,主角需写出三个形容词描述每个个体。对于家庭成员,可以直接使用在家谱图中提到的形容词。主角还要将每个形容词用符号标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2〕家庭重塑的过程引导者熟悉了主角的家谱图、家庭生活编年史和影响力车轮时,可把它们悬挂在工作坊的墙上作为参考。经典的家庭重塑通常是在一个大组当中完成的,大组人数从15人到几百人,要花费1~3天的时间。在介绍性陈述后,引导者告诉大家主角的家族历史,主角坐在一旁倾听。当主角吸收了其中包含的大量信息时,引导者让主角去挑选小组中其他成员来扮演在他童年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人。家庭重塑在开始局部还需要在引导者、主角和扮演者之间建立起某些契约,花时间了解主角的目标并记录下来。完成了介绍阶段的工作后,家庭重塑就开始遵循四个步骤来开展:步骤一、雕塑主角的原生家庭:让主角描述一个全家都处于压力状态下的时刻,最好是选一个主角离家之前发生的创伤性事件。步骤二、雕塑主角父亲和母亲的原生家庭:让主角分别雕塑其父亲的原生家庭和母亲的原生家庭。目的在于让主角注意到他的父亲和母亲是怎样成长的,引导者要鼓励主角在一个更深程度的关心和亲密水平上接触自己的父母,与他们分享深层感受。步骤三、雕塑主角父母的约会、求婚和婚礼场景:演员演示主角父母的约会和求婚情景,演示一个具体雕塑让大家一起经历二者的婚礼。步骤四、重新雕塑主角的原生家庭:在婚礼之后,演员通过演示包括主角在内的每个孩子的出生来雕塑主角的原生家庭。通常引导者会让主角回忆并雕塑一个创伤性场景或者重要经历,并询问每个演员对它的评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展示出每个家庭成员的内心加工过程,让主角从中获得对自己以及所有其他家庭成员的新的评价。当主角到达了较高的自尊水平、充满希望和能量的状态时,引导者就可以结束家庭重塑了。结束活动包括解除扮演者的演出角色,让扮演者和观众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及整个过程带给自己的影响。家庭重塑中,主角要达成的根本目标:一是认识到过去的经历中蕴藏着哪些资源;二是认识自己父亲和母亲的人格;三是为探寻自己的人格铺垫道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父母,建立新的生存模式。三、治疗方法与技巧〔一〕治疗策略①注重家人成长而非问题解决;②注重过程而非内容;③注重让家庭获得新经验而非消除旧经验;④注重滋润而非强迫;⑤治疗就是教育。〔二〕治疗过程第一个阶段:接触期。开始接触的时期。工作重点:①获得当事人家庭的信任。②观察当事人家庭的互动方式。③对当事人家庭的回馈。要求用第一人称表达观点和感受。用“我〞而不是“我们〞或“他〞,更直接面对自己,对自己的需要、感受和选择更加清晰和敏感。——引导每个人描述而非分析自己的经验;——示范如何沟通;——鼓励不同观点的表达。第二个阶段:蜕变期。治疗最重要的阶段,工作重点:用各种技巧,帮助家庭改变互动方式,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治疗策略:醒觉一接受一经验(改变)。“醒觉〞是对现状有所觉醒,并认识到现状并非不可改变。“接受〞有多重意蕴,指成认现状的真实性,不再逃避问题,不再用否认逃避的防卫方式;接纳自己对现状的情感反响,并把这些反响视为重要的线索,反映出自己内心的需要;接受自己对现状应负的责任,并且承当改变的责任。接受是改变的关键,代表着治疗过程的第二次模式转移。第一次模式转移是从专注于问题转为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而这次是个人从“现状非我可改变〞的无助心态中解脱出来,转而专注于“什么是我可以改变的〞和“我可以怎样改变〞。即使现状是不能改变的,仍然可以改变自己对现状的回应方式。“经验〞是从尝试中体验改变的经历,新经验会增加改变的动力,诱发出更大更多的改变,形成良性循环。配合上述治疗策略,有一些技巧。诸如:连接——即重建家庭成员间感情上的联系。例如,在治疗师问“当你听到你妻子(或丈夫、父亲、母亲)能够说出这番话时,你心中有什么感受?〞,或者“当你明白了父亲内心有这样的挣扎,在这一刻你心里有什么感觉浮现出来?〞这是在引导家庭成员进行感情上的交流。——引导说出正面动机。任何家庭成员行为的背后都有正面动机,如果能将正面的动机说明,难以接受的行为都变得可以理解,就有时机寻找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这个动机。如,治疗师:“刚刚你的妻子说她觉得你……其实你真正的动机是什么?〞丈夫:“我觉得……〞治疗师:“你的动机是想保护她?〞丈夫:“是的〞治疗师:“虽然你的动机是想保护她,但是她觉得你…。使用的方法并不适合,不如让我们看看有什么更好的更适合她的方法,能够帮助她应付。〞或者:“或者你可以试试用另一种表达方式,看看效果会否不同?现在请你面对对看着她,试试这样说……〞——澄清。有问题的家庭,沟通是模糊不清,让人猜度的。对于同一句话,各人的理解不同,引起误会。治疗师可以引导当事人进一步澄清自己的意思:“刚刚你说觉得……能不能解释得详细一点呢?〞或者:“你说希望丈夫能尊重你,你心目中的尊重是什么意思呢,过去有没有一些例子可以帮助他明白你所指的是什么?〞——对质。引导个别家庭成员对某些信念、规矩、成见、感受、行为等反省的技巧。如:治疗师:“既然这个做法不能到达目的,你是否愿意放弃这个做法去尝试一些新的方法呢?〞或治疗师:“从今年你在这里所听到和看到的,你自己原来的想法有没有一些改变呢?——调整步速。习惯专注于自己的某些想法和感受,而忽略另一些想法和感受,以致当一些重要醒觉在治疗中出现的时候,也会匆匆带过,此时,要减慢他的惯性反响速度,引导他去注意这些新的醒觉。例如:丈夫:“我知道过去我的一些做法必须改变,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治疗师:“请你稍停一下,我想听你多说一点,你过去什么做法要改变?哪些是你的责任?〞——鼓励选择。人运用自己选择的能力,会提高自尊,应鼓励运用选择的能力,但不能用命令、勉强等方式左右他的选择。比方:治疗师:“这是你过去的做法,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这是另一种做法,或者可以带来一些转变,使你可以考虑的,你愿意冒这个险吗?〞治疗师:“以前你觉得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现在你知道即使你不能改变事情的发生,但你可以选择有不同的方式来回应。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学习正面经验。治疗师如果能够引导案主开掘出一些正面的经验,并且用这些经验作为指引的话,他的改变会更容易。——视线转移。这个技巧是对案主原有的经验提供不同的解释,借此引发改变的连锁效应。第三个阶段:稳固期。取得了重要的改变后,治疗进入准备结束的预备阶段——稳固期。工作重点:①稳固蜕变期已经取得的改变;②帮助当事人家庭整合治疗经验;③预备家庭再返回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新挑战。个人和家庭的成长永无尽头,治疗应在着眼于目前的改变的根底上,为日后的成长铺路。须消除当事人家庭对他的过分依赖,提高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信赖。常用技巧是回忆治疗的过程,认识已有的改变,特别明白改变的步骤,以便将来知道怎样继续改变。注重帮助家庭体验改变带来的新感觉,使之感受改变的实在性。治疗成功,家庭的改变:互动方式从封闭式转为开放式;不同的意见在家庭中是获得尊重的;家庭和谐是靠大家的合作而达成的;每个人都顾及自己、别人和情境的需要。四、萨提亚家庭治疗法的特色第一,注重个体由内而外的改变;第二,处理的是家庭中的沟通“过程〞,而不限定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家庭自己去寻求最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法,所以适用性广;第三,是“经验式〞的,家庭成员在治疗师的带着下学习新的互动方式,体验新的互动方式所带来的新感受,在治疗过程中体验改变的即时性和实在性,增加信心和希望;第四,改变涉及多个层面,是完整的改变,而且治疗从不同层面入手,弹性很大,易取得效果;第五,根本信念是对人的信任和尊重,治疗的根本原理是注重滋润和关注,所以较少遭遇家庭的抗拒和不配合。萨提亚的治疗法被有些学者归为经验一人本主义取向的一派。第四章家庭治疗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二〕第一节德国系统式家庭治疗一、系统式家庭治疗概述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传入德国,后经德国家庭治疗师在开展,于1988年介绍到中国。从系统论出发,家庭是可调节的自稳态系统,内部局部元素发生改变,另一局部也发生相应改变,共同作用,或恢复稳定,或改变扩大化甚至加剧,造成家庭或个人的问题。家庭成员有自己认识事物的模式,即内在解释。内在解释决定行为模式,反过来受行为效果的影响。内在解释与外在行为是反响式的循环关系。内在解释与外在行为受其他成员影响,也影响其他成员,也是循环反响式的。家庭成员问题,反映家庭的认识以及相应行为和关系的紊乱,反映家庭与外界环境互动存在问题。问题是一个索引,家庭本身才是“问题〞。治疗在于以家庭系统为对象,引入新的观点和做法,以谈话和行为作业传达信息,来改变与病态行为相互关联的反响环,改善人际关系。是资源取向的治疗法,着重促进病人自立,开发其主动影响病症的责任能力,将个人和家庭导向积极健康的新生活模式。重点:围绕病症找出家庭规那么中的问题系统,加以“扰动〞,从而促成病症的消失。“扰动〞是通过技术手段〔提问的方式、中立的态度、会谈中及结束的总结及家庭作业等〕干扰、搅动家庭原有原那么,使之松动和变化,最终促使改变。以改变功能紊乱的家庭系统,实现家庭新组合、新观念、新行为为目标;激发患者及家庭思考,学会从新角度重新审视并解决问题和行。“扰动〞是治疗师必须具备的根本意识之一。治疗对象:全家,必要时可邀请他人参加。治疗环节:一是治疗性会谈。通过倾听和提问了解情况与传递信息,澄清问题实质所在,对家庭关系形成假定和“扰动〞。二是安排家庭作业。有一系列技术,帮助家庭重塑互动模式。结束时,叮嘱做家庭作业,下次会谈时检查作业的进展情况和效果。二、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治疗技术〔一〕扰动性的提问技术提问——收集信息,了解家庭,传递信息,扰动的首要技术,最具特色的地方。方式:①循环性提问——在全家人面前,分别对每个成员询问对家庭问题和另外成员之间关系的看法,以了解家庭成员对患者病症的赋义、家庭关系等,将信息当面传达给被议论者及其他家人,观察言语和非言语反响,了解家庭中的互动规那么。如:“妈妈心情不好时,家里谁第一个去抚慰她?〞“哪个人对今天的访谈最感兴趣?〞等间接提问,具启发性、暗示性。是有控制性、导向性的提问,具有强烈的扰动家庭的倾向。循环提问不能让某个家庭成员长时间谈论某件事。②差异性提问——治疗师设定两种有比照性的差异情景进行提问。涉及无病症发生的时间、场合或有关人事的情境性问题,使当事人受到启示——病症性行为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注意应提问“例外情况〞,如:“孩子在谁面前很少或从来没有像那样暴怒过?〞如治疗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治疗师问孩子:“你的病症什么时候最严重,什么时候最轻?〞、“你跟谁在一起发作,跟谁在一起不发作?〞问父母:“他在家发作的次数多还是在外面多?〞、“发作时砸什么东西,不砸什么东西?〞带有暗示性的提问有助于病患意识到自己对病症应负的责任,催促家人反省自己在病患问题上的责任。因为差异性反映出患者对病症是有控制力和选择性的,从而有助于激发责任感。③假设性提问——是以对未来或过去的假设作为出发点的提问,包括对过去的反响提问以及未来取向的后馈提问。反响式提问是与现况假设相反的提问,通过假设给病患及其家庭照镜子〔提出看问题的多重角度〕,让患者自己认识问题的实质,或者让家人将病态行为与家庭里的人际关系联系起来。可如此提问“你想过没有,假设你这两年没有病,你们家会是什么样子?〞、“假设你过去换一种方式发泄愤怒,你今天的情况会怎么样?〞不仅提示对于自己的病症负责,且暗示虽然从其病症中有所得,但失去的更多。未来取向的提问是面向未来的、基于对未来情况的假设的提问。刺激家庭设想对未来的方案,诱导这些方案成为“自我应验的预言〞可这样问:“假设你的病总也不好,你将采打算怎么办?考虑过自己的前途吗?〞、“假设一夜之间,奇迹发生,你的病好了,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或者“这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二〕家庭作业技术系统式家庭治疗的重要环节,备受重视。会谈后留4周左右时间,要求家庭下次会谈前练习一些任务,让其有时间发生变化,将会谈干预效应延续下去。技巧:内容出其不意、愉快幽默、意味深长,为冲击功能不良的家庭动力学模式。直接指向病症。扰动作用强大的作业需良好的治疗关系,否那么易引起阻抗,使治疗关系中断。常用的家庭作业技术:①悖论(反常)干预与病症处方。要求成心保持或“加重〞病症行为。如:“你那个毛病目前还有些用处,不要好得太快,一个月以内最好继续保持。〞强迫病症的作业:“建议你每天拿出30分钟来与那些怪念头斗,一定要准时,不能有一分钟的缩短或者延长。〞这些技术常可迅速控制不合意的行为。可能的机制是:对病态体验过分关注,被治疗师成心夸张、放大,到达了让其自己觉得荒唐的地步,产生领悟,起到“刹车〞的作用。假设治疗师的指令被违拗,正好有利于中止病症。②单、双日作业。要求在星期单日和双日作出截然相反的行为。其他家庭成员观察其两种日子里的行为各有的好处,进行关注和赞赏。目的是传达信息,引起对原有的退化、不合意行为产生领悟,并选择进步的方向。③记秘密红账——针对家庭成员惯常的“记黑账〞行为倾向而设计的,它直接干预临床上常见的缺陷取向现象——家庭中有成员出现不合意行为后,其他成员焦虑、沮丧,对病态过分关注,以致不再注意其功能良好的方面。促进其他成员重新分配注意力,诱导病患做出合意的行为。布置任务要有数量的要求。④角色互换练习。家庭成员交换在家中承当的角色。⑤水枪射击或弹橡皮筋。要求家庭成员以善意、戏谑的方式,直接对不合意行为或关系进行打击、干预。⑥定期写信或打。做法根本同“记红账〞,作为回应,治疗师须复信,鼓励后再布置新作业。三、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特色特别强调:①建立假设。②迂回询问——针对家庭的各种关系、变化和差异采用迂回而非直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查。直接询问与迂回的询问的效果不同。如,直接问夫妻“你们夫妻关系怎么样?〞与问孩子“你觉得爸爸和妈妈关系怎么样?〞前者可能遇到阻抗,后种那么不会,还可了解家庭关系的多种信息。③重视患者及其家庭对问题及行为的赋义、治疗师的积极赋义和改释——家庭成员对问题行为有不同解释。应充分了解,并对问题重新解释和积极赋义——对问题行为的有利之处进行开掘,从积极方面描述、定义。重新定义是传达:情景是相对的,现象的意义因角度不同可以改变,所谓的问题可能有积极意义。如:向一个家庭成员间情感分化较低的家庭提问后,回馈印象时说:“你们家人感情十分紧密,生怕伤害或麻烦别人,所以从直接用语言表达对别人的批评或要求,而用身体上很微妙变化让别人觉察,这样才心安理得地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有人会觉得这样太累。但我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些长处,只是请考虑一下如何做得更好。比方提高大家公开表达情绪的能力。〞积极赋义扰动了原有观念,意识到不是家庭状况而是自己对它的看法困扰着自己,重新评价可以帮助发现积极的一面,缓解其苦恼心理。③去诊断是一种改变疾病解释的技巧。系统式家庭治疗不主张对病症给出疾病的定义,而是将当事人从病态标签的压抑下解放出来,解除其病人角色。④保持中立。对建立关系十分重要,使家庭成员感到被尊重,消除抗阻,取得良好效果。包括:一是对所有成员持中立,不与任何人结盟或者四面结盟;二是治疗师对家庭的信仰、价值观、种族立场、社会准那么和阶层观念持一种“非评价〞的态度;三是治疗师不视病症为病理学性质的,而是家庭系统功能失凋的表现,设法让家庭中关于疾病的各种观点和态度以及疾病存在的理由和合理性得以充分展现,并为家庭提供一些新思路和可能的选择。此外,还有共情取向的态度、资源取向的立场等特点。第二节现代家庭治疗及其他模式一、鲍温家庭系统理论鲍温家庭系统理论在家庭治疗领域影响深远。八个概念——自我分化、家庭投射过程、数代相传、兄弟姐妹位置、三角关系、核心家庭情绪系统、情绪割裂和社会倒退,是进行家庭治疗的重要分析工具。自我分化〔前面理论中涉及到过〕内心分化层面:是指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时刻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低——不能将理智从情感中别离,理智被情感淹没,丧失客观思考的能力。高——不是没有情感的冷血动物。能平衡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即既能产生强烈情感和自主性行为,也能自我克制,并且能客观冷静地处理问题。人际关系层面,是指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良好——在与人相处时能维持独立自主与情感连结的平衡。与人相处保持清晰的自我感,压力面前能坚持自己观点,不去迎合他人。与人相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