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形位公差_第1页
实验报告-形位公差_第2页
实验报告-形位公差_第3页
实验报告-形位公差_第4页
实验报告-形位公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实验2—1平行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2垂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3同轴度测量与检验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6对称度测量与检验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3—2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实验一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1—1直线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2组装在支承块3上,并用调整座4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1-1所示。图1-1-1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8点测量〔两端点为0和7点,示值为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1-1中。表1-1-1:单位:μm测点序号01234567计算值图纸值合格否两端点连线法最小条件法3、按图1-1-1例如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图1-1-1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拟,判断该零件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并将结果填入表1-1-1中。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上下。〔法〕精度高。实验1—2平面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面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二〕。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2〔测量块〕用调整座支承在平板上,调整被测外表最远三点,使其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2-1所示。图1-2-1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图1-2-2被测外表布点数据图2、按图1-2-2所示布点测量被测外表,将测量数据填入图1-2-2中。五、数据处理方法一:近似法在测量数据中取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所测量平面的近似平面度误差,并填入括号中〔〕。与图纸二中平面度公差〔〕比拟,并将合格与否的结果填入〔〕中。方法二:计算法1、最小条件法三角形准那么: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图1-2-3所示。图1-2-3三角形准那么图2、数据处理用平面旋转方法进行坐标变换,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1〕平面旋转方法事例,图1-2-4所示。图1-2-4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2〕将被测数据进行平面旋转,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图1-2-5所示。图1-2-5被测数据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3、最高点值与最低点值差值的绝对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与图纸二中平面度误差〔〕比拟,是否〔〕。4、比拟近似法与计算法测量平面度误差的精度。〔法〕精度高。实验1—3圆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V形块、平板、测量轴〔图纸三〕。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1上,并用V形块2轴向定位,图1-3-1所示。图1-3-1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2、用百分表〔架〕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百分表应有示值,并调零〕,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的一半为该截面的圆度误差。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度误差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3-1中;表中截面的最大误差值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表1-3-1单位μm4、将圆度误差值与图纸三中的圆度公差〔〕比拟,将结果填入表1-3-1中。实验1—4圆柱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柱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柱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柱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柱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V形块、平板、测量轴〔图纸三〕。四、实验步骤1、将被测零件放在V形块1上,并用V形块2轴向定位,图1-4-1所示;图1-4-1百分表测量圆柱度误差2、用百分表〔架〕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百分表应有示值,并调零〕,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测量一个截面上的最大与最小值。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柱度误差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4-1中;4、用表1-4-1中所有数值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2,即为该零件的圆柱度误差。表1-4-1单位:μm5、将圆柱度误差值与图纸三中的圆柱度公差〔〕比拟,将结果填入表1-4-1中。实验二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2—1平行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行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平行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块〔图纸二〕。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块置在平板上,图2-1-1所示。图2-1-1百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图2-1-2平行度误差测量线路图2、按图2-1-2所示线路测量被测外表,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1-1中。表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即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表2-1-1单位:μm3、将测量出的平行度误差与图纸二中的平行度公差〔〕进行比照,将结果填入表2-1-1中。实验2—2垂直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垂直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垂直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垂直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轴〔图纸四〕、支承座〔图纸五〕。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轴装入支承座中,按图2-2-1所示置于平板上,。图2-2-1百分表测量垂直度误差图2-2-2垂直度误差测量线路图2、按图2-2-2所示布点测量被测外表,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2-1中。表中最大值减最小值,即为该零件的垂直度误差。表2-2-1单位:μm3、将测量出的垂直度误差与图纸二中的垂直度公差〔〕进行比照,将结果填入表2-2-1中。实验2—3同轴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同轴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同轴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同轴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同轴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图2-3-1所示。图2-3-1百分表测量同轴度误差2、分别用百分表放在垂直基准轴线的径向截面1、2、3、4、5点位置上,旋转被测零件,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3-1中。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表2-3-1单位:μm3、将测量分析出的同轴度误差与图纸三中的同轴度公差〔〕进行比照,将结果填入表2-3-1中。实验2—4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4—1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径向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径向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径向跳动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图2-4-1所示。图2-4-1百分表测量径向跳动误差2、在被测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平面上的径向跳动误差。3、沿轴向选择5个测量平面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4-1中。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径向跳动误差。表2-4-1单位:μm3、将测量分析出的径向跳动误差与图纸三中的径向跳动公差〔〕进行比照,将结果填入表2-4-1中。实验2—4—2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圆柱全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圆柱全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圆柱全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圆柱全跳动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四、实验步骤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图2-4-2所示。图2-4-2百分表测量圆柱全跳动误差图2、将百分表与圆柱面最高点接触,再将百分表调零。在被测零件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过程中,百分表缓慢地沿基准轴线方向平移,测量整个圆柱面,其最大读数差值为圆柱径向全跳动误差。并填入括号中〔〕。3、与图纸圆柱全跳动公差〔〕比照,判断圆柱全跳动是否合格〔〕。实验2—5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实验2—5—1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端面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端面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端面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端面圆跳动。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轴〔图纸四〕、支承座〔图纸五〕。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轴装入支承座中,按图2-5-1所示置于平板上。2、被测零件在端面某一直径上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旋转,在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的最大和最小读数之差,即为测量端面在该直径上的圆跳动。图2-5-1百分表测量端面圆跳动图图2-5-2端面圆跳动误差测量图3、分别在端面选择4个测量点,图2-5-2所示,将测量数椐填入表2-5-1中。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误差。表2-5-1单位:μm4、将测量分析出的端面圆跳动误差与图纸四中的端面圆跳动公差〔0.05〕进行比照,将结果填入表2-5-1中。实验2—5—2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端面全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端面全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端面全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端面全跳动。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测量轴〔图纸四〕、支承座〔图纸五〕。四、实验步骤1、将测量轴装入支承座中,按图2-5-3所示置于平板上。图2-5-3百分表测量端面全跳动图2、装置好百分表〔架〕,并将百分表与圆柱端面接触,再将百分表调零。在被测零件在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过程中,百分表缓慢地沿端面径向平移,测量整个端面,其最大读数差值即为端面全跳动误差。并填入括号中〔〕。3、与图纸端面全跳动公差〔〕比照,判断被测端面全跳动是否合格〔〕。实验2—6对称度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对称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对称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零件对称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百分表测量对称度误差。三、测量工具及零件百分表〔架〕、平板、V形块、测量轴〔图纸七〕、定位块〔图纸六〕。四、实验步骤1、在测量轴键槽内装入定位块,并放置在V形块上,图2-6-1所示图2-6-1百分表测量对称度误差2、截面测量:在键中点调整定位块2,使其沿径向与平板平行,使百分表示值为零;将被轴旋转180°,再使调整定位块2沿径向与平板平行,百分表示值为a=(),该截面的对称度误差:f截=(ha)÷(d-h)=()÷(-)=()。3、长度测量:1)在键一端点调整定位块2,使其沿径向与平板平行,使百分表示值为零;将被轴旋转180°,再使调整定位块2沿径向与平板平行,百分表示值为a1〔〕。2)在键另一端点调整定位块2,使其沿径向与平板平行,使百分表示值为零;将被轴旋转180°,再使调整定位块2沿径向与平板平行,百分表示值为a2〔〕。3〕长度方向对称度误差:f长=︱a1-a2︳=︱-︳=〔〕。4、取f截与f长最大值为键槽的对称度误差〔〕。5、与图纸对称度公差〔〕比照,判断对称度误差是否合格〔〕。实验三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实验3—1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2、熟练掌握齿圈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3、掌握判断齿圈径向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二、实验内容用测微仪测量齿圈径向跳动。三、测量工具及零件测微仪〔百分表〕、平板、测量齿轮〔图纸九〕。四、实验步骤1、组装测微仪,并将测量齿轮装在测微仪的同轴顶尖上,调整两顶尖距离,使能转动自如,但测量齿轮无轴向移动,并用螺钉锁紧。图3-1-1所示。图3-1-1测微仪测量齿圈径向跳动2、把测头安装在百分表的测杆上〔通常需根据测量齿轮的模数选择不同的测头〕。3、在齿宽中间位置调整百分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