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类方串讲王磊_第1页
桂枝汤类方串讲王磊_第2页
桂枝汤类方串讲王磊_第3页
桂枝汤类方串讲王磊_第4页
桂枝汤类方串讲王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枝汤类方串讲王磊概说

桂枝汤为经方的代表方剂之一。仲景立方200余首,其用桂枝者60余方,以桂枝为首者30方,仲景将此方冠于群方之首,可见此方比其他诸方疗效宏而变化多。桂枝汤应用范围甚广,涉及条文66条,由此衍化的方剂约40首,几占《伤寒论》方剂总数的1/3,实非他方所能比拟。

本方通过调和营卫而使邪从汗解而止汗,对自汗、盗汗、下利、虚寒性胃痛、腹痛、妊娠恶阻等病证均有疗效。此外,桂枝汤亦有温经通脉,促进血行之功,用于治疗月经闭止或延期或经行腹痛或身痛等病。本方外证得之解肌调和营卫;内证得之调和气血。临床上只要见到营卫不和,卫强营弱之证,不论有无外感均可应用。桂枝汤类方证

各位经方家认知不同,罗列方剂也不同,其中:徐大椿19首;左季云19首;刘渡舟21首;冯世纶33首;傅延龄29首;窦志芳18首;合计近50首,今天我们先就桂枝汤原方以及在原方基础上稍有加减而来的约20首方子进行原文解读,其它方剂论述待下节再议。一、桂枝汤

【原文】略【方药】桂枝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犹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桂枝汤方解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方中桂枝辛甘温,温经通阳,解肌发表,调营卫散邪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收敛阴气,补养营阴以和营益阴为臣药。二药相伍,使辛散而不伤阴,酸敛而不碍邪,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味散邪之功。使营卫调和,表邪得解,里气以和,是相须为用。倍用甘草,复加姜、枣,一方面解肌散风寒而益卫气,一方面和中养脾胃而扶营弱,尤其是服药后须啜热粥籍汗于谷气,足见本方所治的风寒表虚证,不仅是指有汗,亦指病人营卫俱伤,汗源匮乏,故须藉此安内攘外之品,以资汗源,固表实卫也。

桂枝汤有5种药组成,从配伍上可分为两组,一组是辛甘化阳的药,辛味的桂枝、生姜,配合甜味的甘草、大枣辛甘化阳;它有助卫阳的作用。桂枝、生姜又是辛温解表药,它有祛风散寒的效果。一组是酸甘化阴的药,芍药是酸味的,甘草、大枣是甜味的,它们合起来有酸甘化阴的作用,针对太阳中风证的营阴外泄的自汗出,养营阴,敛汗液。

两组药物并用,发表祛邪而不伤正,敛汗养营而不留邪,既可以祛邪气,又可以保正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桂枝汤方解

桂枝汤方中桂枝、生姜、大枣、甘草都是食品和调味品。芍药我们虽然不直接把它作为一个食疗的东西,但卫生部药食同源目录也将其列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可见,这5个药都与食疗有关。所以它有开胃气,和胃气的作用。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是营卫化生之源。因此,桂枝汤通过适当的加减,通过调和中洲,调和脾胃进一步来达到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营卫的作用。故“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金匮要略心典)因此,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者,都可酌情使用。桂枝汤方解

桂枝汤的第一个适应证

太阳中风表虚证①主症主病机

阳浮而阴弱,它既说的是脉象,也说的是病机。阳就是轻取即得即脉浮,阴是沉取,脉弱。从病机来说,风阳伤卫阳,两阳相争引发了卫阳病理性的亢奋(不是卫阳真正的强盛),卫阳浮盛于外,就会发热,所以“阳浮者,热自发”。卫阳被风邪所伤,卫外失司,加上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不能内守而为汗。汗为营阴所化,汗出伤营,营阴内弱,故“阴弱者,汗自出”。实际上不是阴弱而导致了汗出,而是因为汗出而导致了阴弱。它们是排比句式,意义是颠倒的。

鼻鸣,干呕两个症状是太阳中风证的兼证。鼻卫肺窍,肺主皮毛。太阳主表,当太阳的表阳,被风寒邪气所伤之后,常常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对太阳中风证来说,主要是风邪上壅,使肺窍不利。鼻鸣指的什么?是指的鼻塞,呼吸不畅,也包括打喷嚏,鼻流清涕。至于干呕,不是风邪犯胃,而是表邪郁闭,肺失肃降,里气升降失调的一种表现。

第13条进一步指出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为桂枝汤正证,凡病见之,即宜桂枝汤主之。②太阳病外证未解服桂枝汤共3条都是论述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均在,惟脉浮弱揭示了太阳中风表虚证的实质,即卫强营弱,营卫失和。第57条言伤寒发汗已解,应初为太阳伤寒表实证,以辛温发汗之正治法后症状缓解,然时过半日又见烦躁、脉浮数,必有发热、恶风寒、头痛等表症,知其余邪未尽,移时复发。故不宜再行峻汗,恐其汗多伤正,或酿成他变,而只宜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此时的“更发汗”应是服桂枝汤后的“遍身絷絷微似有汗”。③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再服桂枝汤

服桂枝汤后出现了反而烦热、发热更加重的现象,这主要是病重药轻,不足以驱除邪气,反而激惹了邪气的势力,这种激惹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先刺风池、风府以疏通经脉,驱除邪气,调动正气,再予桂枝汤解肌祛风。可以达到汗出病退的效果。这就是针药并用法。

④太阳病下之后可服桂枝汤4条阐述典型的太阳病误用下法之后用桂枝汤的条件。一是其气上冲者,即病人自觉胸中气逆,是正气犹能与内陷之邪抗争的标志。二是脉浮,说明病在外、在表。三是出现了下利清谷不止的少阴阳气虚衰证,而又有身疼痛的太阳表证,表里同病,症有缓急,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急当救里,方用四逆汤回阳救逆,挽救将脱之阳气。利止后仍身疼痛,宜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邪。四是太阳病误治,先下后汗,胃气受损,邪热内陷,滞塞中焦,形成热痞证。同时恶寒、发热、头痛表证仍在,表里同病,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⑤太阳阳明并病3条,从“伤寒不大便六七日”、“表未解也”、“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可知均为太阳病演变过来,虽出现了阳明病的症状特征,但要细加详辨,掌握下法和解表法的用药时机。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恶寒发热,脉浮虚者,宜发汗,可适时应用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⑥两经并病用桂枝汤276条:此所谓太阴病,当指下利而言。下利而脉浮者,表里合病之属,脉当浮弱或自汗出,利亦轻,病欲自表解,故宜桂枝汤以解表和里。

若脉浮紧无汗,则宜葛根汤发汗解表,升津止利。若真是里虚寒的太阴病,即有表证,亦不可与桂枝汤先攻表,当与四逆汤先救里。

372条:下利而腹胀满,虚寒下利也,故虽身疼痛的表证在,亦宜四逆汤先温其里,而后乃可与桂枝汤以攻其表。本条所述虽在厥阴篇,乃真太阴病的下利。⑦霍乱里和而表未解的辨治

霍乱上吐下利,损人津液至烈。吐利已止,说明里气和,升降复,但正气受损,脾胃虚弱。而身疼不休者,乃为营卫不和,表邪未尽,即里和表未和也,宜少少给与桂枝汤缓解其外。消息:即斟酌之意,灵活变通,随证选药,量证用药,提示与一般解表治疗有所不同。

桂枝汤的第二个适应证

—荣卫不和证

营和卫是运行于体表的气血,营自行于脉内为血,卫自行于脉外为气,气血之间,营卫之间有相互协调,相互资助、相互制约的关系。卫失荣则不固,荣失卫则不守,当我们生理机能失调的时候,尽管没有外邪,它也可能导致营卫之间的失和、气血之间的失和。“病常自汗出”、“时发热、自汗出”就是营卫失调,卫阳不能固护营阴,营阴外越的结果。治疗应在发热汗出之前,先给他用桂枝汤小发其汗,调和营卫。

正常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冲为血海,血海不足,冲脉之气上逆,影响胃之和降,故可有泛恶,呕吐,不得食等恶阻反应,多数在孕后3个多月逐渐自然消失。假使平素脾胃不健(以阳虚为主),气血不足,则恶阻反应往往较重,而且缠绵的时间亦长。日久必然导致机体气血阴阳失调,以致发展到口渴、不能食的地步。应属恶阻较重之列,故以桂枝汤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调理阴阳,和中降逆而治之。这应是最早的关于妊娠恶阻的治疗方剂。桂枝汤适应证概括为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2)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3)发汗或下之后,而表未解者;4)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5)病下利而脉浮弱,或自汗出者;6)霍乱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7)妊娠恶阻偏阳虚胃弱者。桂枝汤的禁忌证一

第16条:从病证的角度阐述桂枝汤的首禁。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属太阳伤寒表实证,应与麻黄汤辛温发汗,祛寒邪外出而使表解。桂枝汤为解肌祛风之剂,发汗之力不足以祛除太阳伤寒郁遏在表之寒邪,故“不中与之也”。这是医学常识,必须掌握。而太阳病经过误治,疾病会发生多种变化,出现邪陷入里,或六经难以指名之证候,即坏病,此时更不能随意与桂枝汤,而是应详察其脉象与症状,分析找出误治所致坏病的机理所在,辨证论治。桂枝汤的禁忌证二

第17条:酒客就是嗜酒之人,身体就有一个湿热内盛的素质,由于酒湿内留,湿郁化热,湿热内盛,一个湿热内盛的人得了太阳中风证,你不能单独的给他用桂枝汤,因为桂枝汤这张方子是辛甘温的,可以增湿,助热,体内有湿热,用完它之后,容易增加体内的湿热而出现湿热上逆的呕吐,所以对湿热内盛的这种病人得了太阳中风,解表用桂枝汤的时候,有人就主张把大枣、甘草这些甜味的药去掉,然后加上一些芳香的、化湿的、醒酒的这类的药。桂枝汤的禁忌证三

第19条:素有内痈的病人,体内毒热内盛,腐破血络,会发热;毒热内盛,毒热逼迫津液外越,会有汗出;有发热,有汗出,病人就会有头痛,就会有周身的酸懒,症状也很类似于太阳表证,还应该有舌红,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这些里热证的表现,它也是一个太阳类证,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禁用桂枝汤。用桂枝汤就意味着你用热药来治疗火毒,火上浇油。它是毒热内盛造成的这些证候,应该用清热解毒、化脓破腐的方法来治疗。桂枝汤辩证要点桂枝汤是太阳中风证的主方,但在《伤寒杂病论》中,该方还应用于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兼有表证而证似太阳中风者,以及里虚寒而表未解者,凡表证见发热、汗出、恶风均可用之,其中发热较为轻浅是桂枝汤证发热的特点。此外,桂枝汤还是治疗杂病营卫不和“发热自汗出者”之良方,临证又应以脉弱自汗为审证要点。现代应用桂枝汤及其加味的范围更广,足见该方是一首秘阴和阳,内和脾胃,外调营卫,解肌祛风,温通降逆,扶正祛邪的方剂。外证用之,可以散风寒,和营卫;内证用之,可以调脾胃,和阴阳,通经脉。不论外感内伤,不拘何科何病,凡符合桂枝汤营卫不和之病机者,皆可用之。桂枝汤现代药理研究

桂枝汤具有解热镇痛、抗过敏、改善心脑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代谢及免疫系统功能等诸多药理效应。有研究认为,本方通过调和营卫,通畅血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的途径,实现五个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使营卫不和所致的体温偏低或偏高的病理状态趋向正常,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对心阳虚所致的汗腺分泌异常进行调节,对心脾阳虚所致血压异常进行调节,对大肠功能失常所致久痢或便秘进行调节。二、桂枝加葛根汤

【方义】桂枝汤解肌袪风,调和营卫,葛根发汗解肌,解热生津,升阳止泻,透发麻疹。葛根在这个方子里作用有三,一是助桂枝汤解肌袪风,解表,这样就增强了桂枝汤的发汗力量;二是疏通经脉,驱除经脉中的邪气;三是升津液、起阴气以滋润经脉。全方共奏解肌袪风、疏通经脉之功效。桂枝加葛根汤证解析项背强几几:就是项背拘紧不柔和。太阳病出现项背强几几,也即头疼,项强,一直连及后背拘紧不柔和。主因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太阳经气不利,津液敷布失常,经脉失于濡养所致,属太阳中风或伤寒兼经气不舒证。治疗用方的关键是辨明虚实,而辩证的要点是出汗和不出汗,这也是太阳表虚和太阳表实证的最大不同。文中强调“反汗出恶风”便是桂枝加葛根汤的最佳适应,通过解肌袪风、生津疏经而病愈。如果“无汗恶风”,则应选加了麻黄的葛根汤发汗解表,生津疏经。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方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桂枝三两

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

杏仁五十枚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加厚朴、杏仁而成。桂枝汤解肌袪风,调和营卫,厚朴苦辛性温,利气定喘;杏仁苦温,下气平喘。二药合用,降气定喘之功尤著,为喘家之圣药。全方合用,共奏解肌袪风,降气平喘之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解析喘家就是有多年喘病史的病人。新得太阳中风叫“新感”,平素有多年喘病的人,新感中风以后,就容易引发肺气宣发肃降的失调,然后引发宿喘的发作,所以18条讲的是新感引发宿喘,表里同病。这是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第一个适应证。43条讲太阳病误用下法,导致邪气陷于胸中,肺气不利,出现了轻微的喘,这是新感新喘。新感用桂枝汤解肌袪风、调和营卫;误下风邪陷于胸中,使肺气不利,出现了新喘,用厚朴和杏子宽胸、降肺、利气以定喘。故而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所谓“主之”,就是这个病用这个方子是最恰当的。

四、桂枝加附子汤【方药】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炮附子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方义】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而成。仲景用附子有生用、炮制两种。生用回阳救逆,炮制温经扶阳。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袪风,制附子温经扶阳,固表止汗,邪去阳复,汗止津生,诸证皆愈。。桂枝加附子汤证解析太阳病,发汗太过,汗不得法,遂漏汗不止;其人恶风,一半由于桂枝汤证未解,一半由于阳气不足。汗漏不止,体液大量丢失,阳虚气化失司,故而出现小便难的结果。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亦由于津液亡失,筋肉失和的极虚证候。表邪未解,又伤阳耗津,阴阳俱损为其病机要点,急待扶阳敛阴,兼以解表,施以桂枝加附子汤调和营卫,解肌袪风,温经扶阳。使阳气来复,气化津生,则表邪得解,此所谓扶阳即所以固表,固表即所以敛汗,敛汗即所以存津液,既是治本之道,又不失标本兼顾。桂枝加附子汤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表证不解,兼阳虚漏汗者。五、桂枝加桂汤

病在表,当发汗,但以烧针迫使病人大汗出,是不得法的治疗,病必不除。汗多就容易伤心阳,心阳被伤,下焦阴寒之气上犯,大汗表不解,本易导致气上冲,若针处被寒(实即感染初期)红肿如核者,则更促进气上冲的剧烈,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即其候也。改为灸法治针处被寒(局部热敷消炎)。桂枝在伤寒论中的作用:解表邪,补心阳,降冲气,开结气。此处桂枝加桂汤里加桂枝的作用不是解表,而是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治疗奔豚病下焦寒上逆之奔豚病。

六、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本太阳病,依法当发汗解表,而医反下之,不但表未解,且因误下,致邪陷入里,壅遏脾络,血脉受阻,滞而不通,聚结成瘀,遂发生络脉瘀滞之变,因而腹满时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专就此腹满时痛的证候而言,病属太阴,但并非太阴病的虚满,此时痛也非太阴病的寒痛,是阳证而非阴证。此时用桂枝汤倍加芍药,其配伍意义已经有所改变,变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剂为辛温宣通,除血痹,通脾络,温阳散寒,缓急止痛之用。

当出现大实痛时(腹痛疼痛拒按),则反映了脾络受阻瘀滞的程度较前腹满时痛者明显加重,故在前方基础上加大黄二两,旨在加强活血消瘀,畅通脾络之力。

七、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发汗后,身复疼痛,为外未解,法宜桂枝汤更汗以解之。但脉见沉迟,为胃气内虚,津液不足,表证而有里虚之候,必须扶里之虚,才可解外之邪。只凭草枣平淡之品己不能振兴,故加补中有力的人参和温中健胃的生姜以复胃气,更加芍药以滋津液。新加汤健胃于中,益气于外,邪自难留,表乃得解。本条所述,只是脉沉迟,里虽虚尚未见阴寒重证。假如另有厥逆下利等证,即本方亦不可用,应按先救其里,后救其表的定法治之,不可不知。八、小建中汤

102条以病史与主症相结合的方式论述了本证的临床特点。伤寒仅二三日,尚属初起之新病,又未经汗下之误治,却见心中悸动,神烦不宁等里虚性症状,究其原因,是因为里气先虚,心脾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所致。心中悸而烦是本证的特点,然悸与烦证又有虚实之分。本证既非水气凌心之悸,亦非热扰胸膈之烦,更不是少阳胆火炽盛之烦悸证,此乃里虚邪扰,气血不足,心无所主则悸,神志不守则烦。当此里虚兼表时,治之不可攻邪,应当建中补脾,益气血化生之源。待正气充盛,则邪气自退,烦悸自止,小建中汤主之。100条为少阳兼中虚腹痛证时的脉象描述。阴阳是就浮沉取脉的方法而言,即浮取而涩,沉取而弦。涩脉乃气血不足之征,示心脾不足,气血先虚的病理基础;弦脉为少阳本脉,沉取方得,以其里虚,无力抗邪。故先与小建中汤,使中焦健运,气血充足,则少阳微邪或能自解,是补土以御木邪之法。若服汤药而腹痛不差,脉弦不解者,知少阳之邪未除,再与小柴胡汤和之,是泄木邪而保中土之法,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方义小建中汤系由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所组成,功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组方以《素问.脏气法时论》“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为指导,重用饴糖为君,甘微温,入脾胃肺经,长于补虚建中,缓急止痛。芍药加倍,意在养血敛阴,缓急止痛,与桂枝相合可调和阴阳,化生气血,为臣药。生姜、大枣辛甘相合,健脾益胃,调和营卫,为佐药。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九、黄芪建中汤

本条虚劳里急,应包含了小建中汤证中的各种症状。诸不足则是论述病机,谓气血阴阳皆不足,以药测证,黄芪是补益中气之品,可知本条的阴阳两虚,重点是以气虚为主,因此在症状上尚有表里内外不足的表现,如少气,自汗,盗汗,身重或不仁,恶风(寒),脉虚而大等症状,较小建中汤证为重,故黄芪建中汤补中气以缓急迫的功效优于小建中汤。上述两方为阴阳两虚的虚劳拟定了建立中气的治疗方法,这是因为中气恢复,脾胃健运,气血充足,阴阳自然调和,各种现象自除。十、当归建中汤

当归养肝补血,与小建中汤合用,有建中益气,养血柔肝之效,为产后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之代表方。主治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疞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拘急,痛引腰背,不能食饮。当归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均为小建中汤加味方,前者加当归重在补血,后者加黄芪重在补气。十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本条失精家,即指经常梦遗、滑精之人。此乃阴阳不调,阴不内守,阳不固摄,阴阳失去维系所致。多由情欲妄动,神志不宁,因生梦幻引发。下焦阳虚失于温煦,则小腹弦急不舒,阴头有寒冷感;精血衰少不能上养则目眩发落;脉芤迟、芤动微紧为极虚之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中,龙骨、牡蛎均为强壮性的收敛药,不只为固精,主要在于敛神定志,以潜镇摄纳,合桂枝汤调营卫以和气血,为此证的正治。有治胸腹动悸的特能,可作用于烦惊、不眠,以及幻觉等神经证,以及胸腹动悸、烦惊不安而梦交失精者。十二、桂枝加黄芪汤①黄汗由于湿滞肌肤,卫郁营热,湿热交蒸,湿注于下,阳为湿遏,不能温煦下肢,故身虽发热,两胫自冷。假如下肢和全身一样发热则属历节。②劳气即劳伤阴气之谓也。进食后汗出和暮卧盗汗出,均属表虚失固,津液亡失之证,其所出之汗皆非黄色,而且发热不因汗出而减为劳气汗出的特点。③黄汗之发热,每因汗出而湿热之邪有泄,故而汗出热减。假设汗出后复发热(反发热),乃精怯邪留之候,日久则肌肤失其营养,粗糙状如鳞甲。发热日久不去,必致营血不通,郁热更盛,气血腐败,肌肤溃烂,酿出恶疮。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故又有“善走皮肤”“达皮肤最捷”之说。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由于表气虚衰,邪留肌肤不去,为湿、为水,为黄汗以及上述诸病,均有用本药的机会。故本方主治桂枝汤证而表气虚弱者。由本条可知,黄芪有祛黄作用甚明,但仅适用于寒湿发黄或湿重于热兼表虚发黄证。而黄疸脉浮者,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亦常用(阳黄兼表),临证时宜适当选用之。十三、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1条太阳病,误用泻下之法,表邪内陷胸中,气机郁而不畅,胸阳虚而不振,故胸闷;胸中阳气不足,又要奋力抗邪,则心率加快,此时脉快、脉促是无力的。桂枝汤阴阳协调,刚柔相济,解肌祛风,除其外证最佳。今邪已内陷,治疗以温振胸阳,袪邪达表外出为主。方中桂枝、生姜、甘草、大枣,是纯辛甘的药物,辛甘合化为阳,因此是补心阳、补卫阳的,桂枝、生姜辛温发散祛除内陷胸中之邪。芍药酸敛阴柔,不利于胸中阳气的畅达,并对桂枝、生姜、甘草、大枣纯辛甘的、温补心阳的这些药物有制约的作用,所以要把芍药去掉。22条“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这个微寒就是脉微、恶寒。为什么不把它说成微恶寒呢,这主要是以方测证,以药测证。因为作为一个经典,方中用了附子,那一定存在着肾阳虚,表阳不固这样的病变和病机。既然肾阳虚,它就应当有脉微,脉微是里阳虚的表现,里阳不足,肾阳不足,自然它表阳就不固。表阳不固,温煦失司,这种恶寒就属于里阳虚的一种病证。所以在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上加附子来温肾阳,固表阳。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我们今天常常用于心肾阳虚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冠心病,常常夜间发作,受寒冷发作,那就是心肾阳虚的一种表现,单纯心阳虚的,用桂枝去芍药汤,如果兼有年龄大,肾阳虚的,用桂枝加附子汤更有疗效。

十四、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本条论述由风寒与湿邪相搏引起,以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者为主要表现的风寒湿痹证。即《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太阳伤寒已八九日,又续发风湿相搏证,由于风寒湿邪痹着于肌表,导致营卫不调,气血运行不畅,故周身痛剧,沉重,以至烦躁不宁;由于肢体痛剧,以致转侧困难,并可有恶寒,发热;肌腠开泄致表阳不固,故可有汗出;不呕、不渴提示未传少阳阳明。虽病还在外,但已虚极入阴,风性疏泄,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脉浮虚而涩;桂枝附子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不过增加桂附的用量而已。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