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服务沿海大开发_第1页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服务沿海大开发_第2页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服务沿海大开发_第3页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服务沿海大开发_第4页
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服务沿海大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第第页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服务沿海大开发第一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服务沿海大开发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服务沿海大开发

市能源办路辉

摘要:从发达地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策略的经济方法入手,对有效的面源管理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测算出连云港市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经济分析;对策

2021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连云港是江苏沿海农业大市,在沿海大开发中,将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推动全市生态、高效、外向型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刻不容缓。

1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本质和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形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以及“剪刀差”经济发展战略,二元社会结构的表现更为突出。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现代化进程中污染问题的加重,一方面是由于发展方式不当:过于注重经济目标,因此在农业集约化生产、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基本不考虑环境约束;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与社会未能协调发展,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而农村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制度缺失,导致农村极易“小污成大污”和“小污成大害”,导致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2连云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污染现状

2.1化肥污染

化肥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研究表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仅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从“九五”开始,连云港市大部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年平均下降1.9%;除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所回升外,土壤速效钾含量、毛管隙度、耕作层厚度等均呈现下降态势。这是由于近年来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用量减少,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板结,酸度增加,岗岭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沙性增强,影响到耕地保水保肥性能。东部的低洼土壤,由于排灌系统不配套,洗盐效率低,地下水位不能降低到安全返盐水位以下,土体盐分随水位上升而聚于表层,造成次生盐渍化的大面积发生。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比例失调。农作物生长吸收所需要的氮、磷、钾(n:p2o5:k2o)的比例一般为0.4:0.18:0.24,目前三种肥料的施用比例为1:0.22:0.06,说明连云港市氮、磷、钾的使用比例失调较重,氮磷肥的使用比例,特别是氮肥的使用比例明显偏高,这种比例失调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2农药污染

由于农药的利用较率低,导致大量的农药散失于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大多数农药以喷雾剂的形式喷洒于农作物上,其中只有10%左右药剂附着在作物体上,而大部分喷洒于空气中,施药时部分农药落入土中,附着在作物上的农药也因风吹雨打渗入土中,大气中农药又降至土壤中,使土壤中农药残留量及衍生物含量增加,严重污染土壤。土壤中农药被灌溉水、雨水冲刷到江河湖海中,污染了水源。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一定时间内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残留或超量残留在农作物上,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出口贸易。

2.3畜禽粪便污染

近五年来,连云港市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持续增产,连云港市的养殖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大量畜禽粪便进入农村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水质变劣。经测算,畜禽粪便的流失率按系数0.121计算(家禽量按1600万只),2021年全市农村养殖业流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为26563.88t,总氮为1984.3t,总磷为1684.43t,导致水体氮磷超标较严重。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地表水,大量致病菌给农村饮用水源带来安全隐患,村民饮用受污染的水,肝炎、肠道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病发病率将大为增加。

3国外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策略的经济分析

面源污染是环境问题中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难点问题,甚至在发达国家,与对于点源污染控制的政策措施研究相比,面源污染问题研究还是相当有限和薄弱的(decd,1991),这是因为面源污染的特征使得应对面源的经济政策措施变得复杂化。在欧盟各国家的地表水体中,农业排磷所占的污染负荷比约为24%~71%,硝态氮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流失是水体硝酸盐的主要来源。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西欧国家(欧盟成员国)自80年代末以来,各国流域逐步实施农业投入氮、磷总量控制,氮、磷化肥用量分别下降了大约30%和50%。连续20年氮、磷化肥用量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农业农药、化肥及畜禽废水等排污量大大减少,农田环境及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同时,由于欧盟成员国在大幅度减少氮、磷化肥用量的同时,通过农业政策的落实,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提高氮、磷化肥和农业系统中有机氮、磷资源的利用率,促进高产水平下物质投入在生产系统内部的良性循环,因此,虽然耕地面积和化肥投入量不断下降,但其耕地产出率和作物产量逐年上升,粮食总产和单产分别比90年代初期增加了57%和80%。欧盟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措施。欧盟形成以来,不断在政策中增加支持农村发展的内容,致力于改善农业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并将农业政策与欧盟的总政策结合在一起发展农村地区,确保其社会和经济的生命力。1992年6月,欧盟部长会议正式采纳了共同农业政策。共同农业政策中支持的农业和土地利用的有关措施,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的引进、农业用地中的造林项目和农民早期退休计划等。1993年欧盟出台了结构政策的环境标准。在化肥和农药的管理上,一些欧盟国家根据农药和化肥的毒性、用量和使用方法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加强管理并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2021年以来,欧盟水体系指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硝酸盐指令(91/676)、控制杀虫剂最大使用量的杀虫剂法(91/414/eec)、限制水中杀虫剂残留的措施及为保护鱼种、贝类安全而制定的水清洁的共同体措施等,已成为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时,欧盟各成员国还制定了合理的经济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开展,惩罚违反农业环境法规的情况。

二是技术措施。欧洲国家(政府每年对每公顷农田实施的环境政策补贴可达50~1000欧元),如在20世纪60年代推出的农田养分收支平衡记录单模型法,自80年代末以来经过科研部门的不断摸索、改进,目前在欧盟国家已经成为农户进行农田养分管理的一项实用技术

被广泛采用。在欧洲通常规定生态农业不允许使用氮素化肥和农药,对磷素化肥的种类和用量也有严格的限制,因而生态农业是水源保护地允许采用的主要农田利用类型之一。

三是采用其他措施来治理。在财政支持方面,欧盟不断加大用于减少农田氮、磷养分总用量、提高农田养分利用率的费用,进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财政预算和投入。近年来相关投资每年已达1700亿欧元,为欧盟财政预算总支出的80%以上,各欧盟国家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有各自的相应投入。

在加强机构管理方面,许多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原来的农业部的基础上,设立了农业与环境保护部,将减少污染、维护生态环境作为农业部门的职能之一,农业环境法规的监督和执行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委托地方农科院、地方农协等相应机构进行,赋予现代农业以新的内涵。从研究和政府推动两个层面双管齐下,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见与建议

随着连云港市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预计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将进一步加剧,如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势必影响工农业的继续发展,有可能形成城市污染转嫁农村,农村污染又反馈城市,最终出现农村、城市共同受害的局面,因此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连云港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发展清洁能源沼气工程

到2021年,连云港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4万余户,大中型沼气综合利用工程300处,每年可直接为近14万农户提供80%以上的生活用能。每年不但处理10余万多户所产生的人畜粪便,而且可为30多万亩耕地提供优质沼肥,直接为农户节支增收1.5亿元以上。清洁能源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沼气工程的建设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和农业面源污染,保证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沼肥代替化肥还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沼气发酵积造的有机肥的养分含量远高于一般堆沤方法制取的有机肥。沼液和沼渣是发展生态农业不可缺少的有机肥料,其中氮、磷、钾的回收率高达90%以上。沼气发酵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虽然微生物代谢过程也需要消耗一定的养分,但其数量很少,而且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能分解一些植物不易吸收利用的养分,吸收固定游离氮,合成富含多种养分的可溶性活性物质。长期施用沼肥不仅可节约大量的农业投入,还有利于活化土壤,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和保水保肥。

4.2合理利用农药、化肥,秸秆综合利用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切实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鼓励多施用有机肥,推广应用长效缓释肥;采用平衡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要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科学确定使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的次数和数量;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掌握最佳防治时期,用最少的农药争取最大的防治效果;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抗病、抗虫农作物新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及利用秸秆沼气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等废弃物作发酵原料制取优质洁净能源沼气,供农户使用。在秸秆过腹还田方面,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牛、羊等食草家畜,促进食草家畜的发展,提高秸秆处理利用率。在秸秆直接还田方面,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秸秆留茬还田技术和覆盖还田技术,利用秸秆发展食用菌实行废料还田等技术。大力开展农业秸秆收储运体系,目前连云港市已建设收储点30余处,年秸秆收集量达60余万吨,在减少秸秆污染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已初见成效。

4.3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在加强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同时,还要提高广大农民对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及

时更新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认识提高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由于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只有实行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才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将农村环境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是防治污染的重要措施。群众只有先了解、认识环保,才能积极地投身于环保,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依靠人民、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这项民心工程。而群众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环境宣传教育的过程。通过新闻媒体对群众进行环保政策、知识的宣传教育,在电视、电台节目中设立环保专题节目,在互联网上开辟农业环境保护网站,并通过这些媒体对地方环境违法行为予以曝光,剖析这些环境违法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让公众能够亲眼看见、亲耳听见,从而自觉地用行动去保护环境。农村环境问题从根源上可认为是环境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提高村民环保意识,是防治污染的有效措施。

4.4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

生态农业是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建立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施用有机肥和豆科植物轮作,化肥只作为辅助能源;强调利用生物控制技术和综合控制技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有机肥加工生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畜禽粪便、农村生活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是农业面源污染减控的基础和手段。连云港市可按照布局区域化、检测现代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监控体系建设。同时,积极研发、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1]黄雪萍.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21,12(5):45-46.[2]赵崇山,楚君,王洋.农药、化肥与农业污染[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5):10121,99.[4]张宏艳.发达地区农村面源污染的经济学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路辉(1976-),男,江苏连云港人,农艺师,从事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推广工作。联系方式86090552

第二篇: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实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2021年度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种植业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引起了农业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的环境质量衰退。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农业面源污染还引起经济方面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农民的纯收入,二是湖泊富营养化和酸雨导致了经济损失。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面临很大的挑战,恰当的控制政策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农业气候、耕作制度和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省区需要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控制措施。

对此,建议重点针对15个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的省、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

在政策、法规和技术3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控制。在政策方面:建立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在法规方面:建立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建立有机废弃物排放法规。在技术方面: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流域综合管理。

中国农业在短短2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在沿海发达省市出现了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愈演愈烈,跨越了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农业发展中走过的历程。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质量。首先是累积于饮用水源和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对沿海省份的广大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2021年有六个省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的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预计到2021年,将增加到15个省、直辖市(增加了河北、天津、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浅海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同时,氮肥的气态损失(目前中国农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产生的n2o气体逸失量约占世界的1/3)作为温室气体影响了气候变化。此外,过量施肥和施用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的净收益。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在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上使用的氮肥量占世界的1/3);过量灌溉引起损失,特别是蔬菜种植业;广泛使用的肥料品种易于形成面源污染;施肥技术落后,施肥不平衡;化肥和农药包装没有使用说明或者说明不恰当;缺乏推广服务,农民缺乏相关的施肥知识;公众尤其是农民缺乏环境意识。

由国务院和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正逐渐限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目前正在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措施。然而,除非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全面的控制措施,由规模化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和作物种植导致的面源污染将成为水体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农业种植业导致的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是完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强化推广机构建设,鼓励和推动农民采用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控制和治理中要贯彻4个原则: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综合规划、管理农村地区的环境;在农村规划体系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估的观念;对农业采用循环经济的观念。在政策方面:

(a)建立恰当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促进面源污染控制。考虑到粮食安全、面源污染以及其它环境问题,控制方案应该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减少环境压力。同时进行农

艺学和经济学的分析论证,考虑将国家粮食增产的重点恰当转移到中西部中产地区,如山西、江西、广西。

(b)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

(c)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

(d)全面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在环境立法方面,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法规,制订强有力的法规体系。

(a)建立国家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拟定新的化肥和农药管理法律法规,鼓励能够减少面源污染的化肥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包括:(i)制订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ii)建立农业优良耕作技术体系,针对作物确定化肥、农药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b)建立我国有机废弃物排放的法规,有效控制城镇的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的排放。同时,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在技术体系方面:

(a)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主要措施包括:(i)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15个省、直辖市)建立监测站,监测土壤、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含水层中的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含量,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ii)开展污染高风险区的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提供全面的可靠信息。(iii)在各级政府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b)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i)确定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区划,采用平衡施肥、深施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重点避免在作物生长早期大量施用氮肥;(ii)恰当应用长效缓释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并采用改良的施肥方法;(iii)采用免耕和其它农田保护技术(缓冲带和生态沟渠),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磷酸盐和农药损失。

(c)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改进对农民的技术服务支持,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包括:(i)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商业活动(如经销化肥和农药)分离;(ii)引进对政府和私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提高推广人员的技能;(iii)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iv)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v)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的环境意识。

(d)在污染区域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统一规划面源污染

控制政策,设立执行部门进行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技术,同时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最佳措施体系的研究和示范,尤其是开发适合农村及农田污染物控制的生态技术,吸取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生态县(市)作为面源污染控制试点区。在流域的综合管理中,由当地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村居住区的环境,控制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地表径流

第三篇: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近年来,苏州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优质农产品建设为导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根据“苏州市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十五’规划”,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使我市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这些意见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阳澄湖水源水质实施意见;苏州市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苏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意见;阳澄湖湿地恢复和保护规划、苏州市‘十五’农村绿化建设规划、农业生态环境。

抓好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采取各种行政措施,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曼延。同时加强了农机、农技、农艺等秸秆还田技术的配套和创新,提高了秸秆还田数量和还田质量,保证秸秆还田的顺利进行。2021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占应还面积的90%以上,还田量达到4045公斤/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69%,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市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大量的畜禽粪便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农业污染源。2021年起我们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第一批得到整治的是在太湖、阳澄湖周边27家畜禽场。农业与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治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各畜禽养殖场不同的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分别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治理办法,有针对性对开展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对一些条件十分简陋、设施很差、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的养殖场进行关停。这些企业采用了干湿分离,速造化粪池,尿液过滤还田等办法,基本杜绝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常熟、吴江市等市鼓励发展有机肥料厂,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商品化生产。全市已建成投产有机肥料厂4家。

4、努力控制大水面网围养殖。针对当前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大量非渔民农民挖塘养鱼、入湖围养高潮的再次兴起,我们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水域环境、维护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在湖泊网围养殖方面,坚持走“科学规模、合理布局、品种调优、总量控制”的生态养殖道路,并积极加于指导、引导和管理。特别是对阳澄湖网围养殖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管,实施了阳澄湖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对阳澄湖渔业由市统一管理。通过“减、挂、拆、调”等具体措施,有效遏制了盲目发展的势头。

三、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苏州市在实施《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试行办法》以来,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2021年新增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22111.72公顷。全市已经获得各类认证农产品4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7个,绿色食品123个,有机食品11个。

第四篇: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简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建于1978年,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点站之一,属于国家二级站。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九五”以来,通过开展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初步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为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单位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环境监测站”、“全国先进环境监测站”、“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现有内设机构8个,分别为。办公室、业务技术室(综合信息室)、质量管理室、行政财务室、现场监测室、中心分析室、生态监测室、自动监测室。人员编制116人,在岗员工116人,其中在编人员93人,编外人员23人。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专业门类覆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化工、生物生态、大气物理、自动控制、声学、信息技术等20多个学科领域。

二、装备和技术能力

现有一幢4325平方米的监测大楼,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间隔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gpc凝胶色谱、荧光pcr仪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等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分析仪器,以及空气自动监测车、环境应急移动监测车、现场监测仪器及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总资产超过7000万元。目前建有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包括空气灰霾监测超级站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站3个,省级托管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噪声自动监测单元15个,一体化移动应急监测车2辆,监测艇3艘。初步建成了覆盖水、气、声的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网络构架,基本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发布及预警。

1993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考核,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1999年12月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标准环境监测站”;2021年2月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率先、省内第一批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cnal)”,

使环境监测数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目前共获得认可的监测能力涵盖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及固体废物、生物及生物体残留、噪声和振动、辐射、汽车排气污染物7大类189项。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主要负责苏州市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各类专项监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全市环境监测网络业务管理工作,为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小康社会环境质量考核、总量减排考核、“蓝天工程”实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等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四、发展目标

将发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环保精神,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努力争当环境监测工作的排头兵,为环境决策、污染减排、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以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目标,紧扣“说清苏州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情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主线,着力提升“说得清”和“测得准”的能力,在“服务政府决策、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环境管理、推动总量减排,服务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建设,服务百姓需求、推动民生工程”中,为“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定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阜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张巾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给我市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随处可见,必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一、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我市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肥的连年施用对环境的影响。2021年全市农业化肥施用量15.2万吨。其中氮、磷、钾的比例平均为1:0.5:0.5。我们仅以氮肥的利用为例,氮肥施用为7.6万吨,而平均利用率仅约35%,剩余部分除以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外,其余大都随降水和灌溉进入水体,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使水中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水色变绿、变黑,严重时会发出臭味;进入土地中,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另外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积存

1在环境中,被农作物吸收,会损害人体健康。

(二)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2021年全市农药使用总量达504.4吨,利用率仅为10%一20%,而80%一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各环境要素中循环,并重新分布,污染范围极大且易扩散,从而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这些残留的农药不但大量地杀伤天敌生物,破坏农田生态平衡,而且由于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体,致使水体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严重的甚至危害人们生命健康。

(三)地膜覆盖中农膜残留对环境的污染。我市干旱少雨,节水滴灌成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耕作方式,由此地膜覆盖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地膜的连年使用,而且人工清除率较低,因此造成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但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和作物根系伸展,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还会破坏土壤耕层结构。并且农膜残片很容易随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农畜误食而死亡。

(四)畜禽粪便不合理排放带来的污染。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畜牧业生产龙头企业。因此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不断增加,我市的畜禽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有的乡镇村屯畜禽粪便处理

2不当,直接排入水系或农田,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使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五)秸秆大量焚烧废弃带来的污染。近几年阜新市农作物秸秆总量均在200万吨以上,除去一部分作为饲料、还田和作为食用菌基质用于再生产外,每年都有约30%被焚烧或废弃。这些被焚烧的秸秆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不但污染大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也是产生火灾的隐患。

由此看来,我市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严重危害了农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迫在眉睫。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首先要改变不利的生产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和强化保障措施,要做到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同步进行。因此,结合我市的农业生产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议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认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农业面源污

3染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治意识,要加强对农民清洁生产的技术培训,逐步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同时,扩大公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大家共同来减少污染,关爱家园。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解决农村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因此,在确保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要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做到有组织、有目标的开展此项工作。建议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分工上,环保部门负责统一监管和协调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部门负责专业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组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畜牧部门负责专业指导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其他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国土、卫生部门等均要各司其职,分工有序,全市上下形成紧密配合、协调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提倡和推广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

4近两年,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方面,我市相关部门开展了一些着实有效的工作。在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方面,我们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1年,全市农业部门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94万亩,增施有机肥650万立方米。在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