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行的世界——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国际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舒婷•《双桅船》1945美苏易北河会师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舒婷•《双桅船》?二战冷战“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一.平行世界的裂变——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冷战”的手段:
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极:一般是指“强势大国或者国家联盟”
(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国际政治影响力)二战后,美国、苏联、西欧实力对比②美、苏空前强大,西欧各国普遍衰落“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概,几乎每项协议都包含着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的框架1.冷战发生的原因一.平行世界的裂变——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雅尔塔体系提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维系了战后和平1.冷战发生的原因③二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斯大林·1945于雅尔塔)④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尖锐对立
共产主义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杜鲁门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
——斯大林1.冷战发生的原因一.平行世界的裂变——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p109【史料阅读】
罗斯福的话反映了美国什么样的战略意图?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p109【学思之窗】
材料表明了苏联战后的什么意图?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斯大林1945年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⑤美国确立全球扩张战略,希望称霸世界⑥苏联关心西部边界的安全美全球扩张和苏保护西部边界安全的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冲突1.冷战发生的原因一.平行世界的裂变——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③二战后战时同盟的基础瓦解④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尖锐对立⑤美全球扩张和苏保护西部边界安全的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冲突1.冷战发生的原因①雅尔塔体系奠定两极格局的框架②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的重大变化(美苏实力强大;西欧日本普遍衰落)一.平行世界的裂变——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1946.2凯南的“长电报”1946.3“铁幕”演说1946.9诺维科夫的“长报告”1947.3杜鲁门主义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6马歇尔计划杜鲁门宣布世界分裂为自由民主与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苏联宣布世界分裂为帝国主义阵营和反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P110,简述“平行的世界”如何形成?冷战的序幕
丘吉尔1946年3月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到亚得里亚海,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所有这些名城及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这就是著名的“铁幕演说”。
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主张。——美国驻苏联参赞乔治·凯南
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主要障碍,并正在积极扩军备战,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思考:两位大使的话说明了什么?美苏双方的对外政策转向了(态度)逐渐对抗,怀疑和不信任造成了战略误判。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宣读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公开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目的: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
称霸世界。思考:“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什么?冷战开始的标志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西欧“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目的:复兴欧洲经济,控制西欧市场,遏制苏联扩张,称霸世界思考: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什么?经济上:马歇尔计划(1947.6提出,1948.2实施-1952结束)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请结合所学,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淡化了意识形态,其本质都是遏制苏联。1946.2凯南的“长电报”1946.3“铁幕”演说1946.9诺维科夫的“长报告”1947.3杜鲁门主义1947.9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6马歇尔计划1949.1经互会成立1949.9北约成立1955.5华约成立杜鲁门宣布世界分裂为自由民主与极权主义两个对立的营垒苏联宣布世界分裂为帝国主义阵营和反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巩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计划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5德国分裂政治体系的绝裂经济体系的断裂军事战略界限划定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P110,简述“平行的世界”如何形成?地缘政治的割裂一、平行世界的裂变标志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1949.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49.10第一次柏林危机
根据二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的协议,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柏林。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为了扶植双占区,稳定战后混乱的德国经济市场以对抗苏联。于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B”记马克。苏联针锋相对,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D”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西方于23日下令将“B”记马克引入柏林西区。国际局势顿时紧张,爆发了“柏林危机”。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柏林局势虽然紧张,但双方都没有下决心走向冲突,而是通过谈判解决危机。第一次柏林危机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于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一、平行世界的裂变第二次柏林危机与“柏林墙”1961年6月3日,苏联向美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赫鲁晓夫说:“我们不希望战争,但你们如果要强加给我们的话,我们会奉陪到底。”
如果赫鲁晓夫真正的意图是要占领柏林,那他为什么还要修建边界墙呢?他只需要占领整个城市,根本不需要什么墙。这是他摆脱困境的一个手段。
——约翰·肯尼迪1961年8月14日1.柏林墙折射出冷战的什么特点?2.这一形式的对抗还体现在什么事件中?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东西方在柏林问题上的冲突不断加重。联邦德国想用原子武器武装军队,民主德国宣称要统一柏林,苏美双方态度强硬。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年11月苏联政府照会美英法,要求三国在6个月内撤走驻西柏林军队,使其成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否则,苏联就要“动外科手术”,西方三国拒绝,双方都威胁要诉诸武力,柏林危机再起。1959年的戴维营会谈,暂时缓和了危机。1961年1月,赫鲁晓夫与肯尼迪举行维也纳会谈,再次要求西方6个月内缔结对德合约,并使柏林成为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遭拒绝。当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同时美苏互相进行核威胁,危机达到高潮。1.大国之间的国家利益之争2.明显的地缘政治特点3.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4.冷战双方在处理危机时的自我控制机制,通过谈判解决危机,谨慎处理,避免升级为战争学习任务3:结合材料,探究“平行世界”(两极格局)状态下世界的特点一、平行世界的裂变“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
从表面上来看,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态度都很强硬,剑拔弩张,然而在行动上却表现出相当的克制和谨慎。他下令海军除非绝对必要,否则不得拦截任何苏联船只……赫鲁晓夫也极力避免同美国正面相撞,命令苏联船只暂时避开美国海军的拦截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共通了25封信,就危机的解决进行谈判。
——《古巴导弹危机的启示:危机需要理智管控》1.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立2.形式多样:总体冷战,局部热战(朝鲜战争1950-1953、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3.不对称性: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4.不完全性: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旧版必修一人民版教材163页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联盟(1993年)经济一体化组织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欧共体成立与发展二、平行世界的渐变——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①西方阵营分化
1959年法国总统藏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材料战后美国与欧共体GDP占世界总额的比重
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日本经济的“起飞”并积极寻求“政治大国”地位
早在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时,日本政府就提出了“过渡到政治大国”的口号。进入80年代,日本把谋求政治大国作为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1981年7月,中曾根首相在他的故乡发表讲话时说:“要在世界政治中提高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①西方阵营分化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横向纵向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西方世界形成了日、美、西欧三足鼎立之势。三足鼎立日本美国欧洲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二、平行世界的渐变——多极力量的成长【史料拓展】苏联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苏联还在东欧各国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将包括共产党著名领导人在内的几十万人清除出党,以保证苏联政治路线和外交政策的执行。▲匈牙利十月事件▲中苏关系恶化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
中苏关系的破裂▲波兰波兹南事件②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史料拓展】苏联不允许东欧国家独立发展重工业,在合营公司、双边贸易、原料供应、价格等方都是不平等的。爱德华•卡德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在所有联合企业和合办事业中,苏联专家,即居领导地位的苏联人独揽大权,而我们的甚至连认真查阅这些公司的账目的权利都设有,更谈不上审阅这些公司的技术和经济方针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到我们不仅被排挤到一边,处于依赖苏联伙伴的地位,而且在经济上受到剩削”。二、平行世界的渐变——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两弹一星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③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二、平行世界的渐变——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材料:南斯拉夫……1948年受到“情报局”不公正对待而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同时,因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敌视态度,其对外一直是“极端生硬的反资本主义”……探索独立自主过程中,亚非会议的基本思想和方向对其有很大启迪,产生了发展中国家联合的思想。——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在两大阵营之外,发展中国家团结求生存1961年9月,在铁托的努力之下,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代表参会。背景二战后,两极对峙;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成员国构成第三世界,亚非拉独立国家时间1961年9月地点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影响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④第三世界的兴起1955年亚非会议,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二、平行世界的渐变——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表现: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3、中国的崛起4、第三世界的兴起5、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二、平行世界的渐变——多极力量的成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平行世界的剧变——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
紧张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大搞军备竞赛,实施“战略防御计划”。1.美苏关系的演变
:
紧张→缓和缓和
1985年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1987年12月8日美苏签署《消除中程导弹条约》
▲德国统一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②裁军取得重要进展: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德统一。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又称“星球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美苏关系走向缓和,主要是以苏联的退让和妥协为前提的1991年7月,时任美苏最高领导人的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握手2.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1.美苏关系的演变
:
紧张→缓和3.两极格局瓦解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历史解释】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三.平行世界的剧变——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解体。飘扬了近七十年之久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消失了。三.平行世界的剧变——两极格局的瓦解(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①历史(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②直接(主要):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③外部:东欧剧变和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材料一: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核战威胁材料四:朝鲜战争、侵越战争材料三:火箭上天、美国登月课堂探究:综合教材知识和下面材料分析冷战的影响美苏两国的核武器足以把整个地球毁灭七次!如果我们发动核战争,18小时里将有一亿五千万人死于非命,这相当于美国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经历了五百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恐怖平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客观上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为两部分。【课堂小结】二战后初期: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苏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兴独立国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美国苏联中国日本西欧第三世界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欧盟第三世界1991年——现在: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综合国力的对比裂变渐变剧变美苏争霸结束了,美俄关系依然紧张;冷战结束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俄乌冲突后,“新冷战”说已充斥西方舆论场。美国和西方国家鼓吹回归“平行世界”,主张退回狭小的西方世界,放任国际社会逐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福州地区二手房买卖法律文件
- 劳动合同法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2024年度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材料供应合同2篇
- 汽车指标租赁合同
- 交通事故和解协议书集合
- 物业委托管理合同范本
- 财务转正述职报告范文
- 补充报告范文
-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中学生学习方法》课件
- 年产10万吨电解铜的铜电解车间设计
- 砌体结构PPT课件
- 检验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本
- 下乡调研农业访谈总结
- 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
- D702-1~3 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2004年合订本)_(高清版)
- 租户分级安全管理规定
- 钢板桩支护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年产20万吨氯碱盐酸工段工艺设计(共22页)
- 沙多玛产品目录表
- 《卵巢黄体破裂》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