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组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aB.bC.cD.d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aB.bC.cD.d“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A.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B.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C.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D.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4.历经80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A.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B.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C.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D.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A.①B.②C.③D.④8.①到④省的简称分别是A.黑鄂粤滇B.滇粤鄂黑C.滇琼湘吉D.鲁粤鄂黑阅读“中国近2000年人口变化表”,完成下列各题。9.结合右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历史上各朝代中,明朝(1368年-1644年)及以前的人口总数从未超过2亿;②清朝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③1600年以后,我国人口逐年递增;④1949年—2000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人口增速最快的阶段;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0.据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49年以后,中国新增人口数是1949年人口总数的两倍B.我国人口大致以漠河——腾冲一线为界呈明显地区分异C.我国人口于1949年以后的显著变化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的结果D.导致1949年以后人口的变化,与国家成立初期没能及时控制人口有关“胡焕庸线”是一条大致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划定的,反映了我国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布上的差异,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战略的规划与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读我国西北半壁与东南半壁人口比重、面积比重、人口密度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1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下列与“胡焕庸线”最接近的是A.①B.②C.③D.④1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中,两部分的变化及原因分别是A.西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经济差异在扩大B.东南半壁面积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城市化水平差异在扩大C.西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变化极小,因为地形和降水格局没有变化D.东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因为自然、社会经济大格局没有根本的变化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3.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3°B.5°C.8°D.10°14.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A.④和③都位于一级阶梯上B.②与③都处于中纬度地带C.①②⑤都位于古丝绸之路上D.五地之中,只有⑤位于热带1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⑤D.④和⑤16.关于我国的人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北部人口多,南部人口少B.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相差不大C.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龙江的漠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D.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目前总人口数仍在上升17.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我国各省级行政区都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其中四个省展馆的主题分别是:中华水塔三江源;人文长安之旅;水润天府生命之舟;丝路城歌。各展馆依次对应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A.乌鲁木齐、兰州、重庆、太原B.拉萨、哈尔滨、武汉、合肥C.西宁、西安、成都、兰州D.南宁、郑州、昆明、长沙18.关于图中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叙述正确的是A.①和③两省都位于北温带B.②省和④省互为邻省C.四省中①纬度最低,位置最东D.③和④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19.下列关于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海陆兼备B.我国领土所跨经度广,领土总面积居于世界第四位C.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域辽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D.我国领土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有利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20.我国大陆海岸线南北起点所属省区是A.吉和琼B.辽和桂C.辽和粤D.吉和桂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1.甲、乙两省(区)可能是()A.辽宁、山东B.湖南、宁夏C.新疆、四川D.西藏、内蒙古22.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A.甲省气候、乙省地形B.甲省地形、乙省水源C.甲省水源、乙省地形D.甲省气候、乙省植被2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叙述正确的是()①跨南北半球②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③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没有热带④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⑤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有利于对外交往和合作以及发展海洋事业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二、综合题24.读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概括图中省区人口迁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人口迁移对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3)数据显示江西人口老龄化明显,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精选公文范文参考答案1.C2.D【解析】1.“甲人”笑了,说明甲的面积大,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c,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C对。a是内蒙古,b是湖南省,d是云南省,A、B、D错。2.“乙人”笑了,说明乙的民族多,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d,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D对。A、B、C错。点睛:了解各省级单位的轮廓形态特征,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3.C4.B5.A【解析】3.读图分析可知,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东南半壁人口比重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但是人口密度不短增加,因此人口数量应该呈增长趋势,A错误;西北半壁的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都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西部地区的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B错误;由于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好,人口迁移会导致东南部的人口增长数量大于西北地区,C正确;但是由于西北半壁少数民族数量多,少数民族地区有计划生育优待政策,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导致西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东南半壁,D错误。故答案选C项。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由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我国的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相对于较为恶劣的西部地区,更适合人类的居住,而且随之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东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和水平都高于西部地区,因此人口还是多分布在东南地区,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5.破解胡焕庸线需要时大量的人口迁入西部地区,可以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人流、物流等的不断进入[,推进城市化进程,A正确;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将会建设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口的迁入,C错误;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会加重区域环境的压力,反而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D错误。故答案选A。6.C7.D8.B【解析】6.根据省区轮廓可知①—云南省,②—广东省,③—湖北省,④—黑龙江省。湖北省是一个内陆省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属于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省份,故答案选C项。7.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时间东早西晚,经度越靠东,见到太阳的时间越早,因此在春分时,春分日时,位置最东的黑龙江省最先看到日出,故答案选D项。8.云南省的简称为滇,广东省的简称为粤,湖北省为鄂,黑龙江省为黑,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9.C10.D【解析】9.读图分析可知,1368年-1644年之前,人口总数从未超过2亿,①正确;清朝在明朝之后,由图示可知,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②正确;1600年以后,我国人口呈现波动上升,③错误;1949年—2000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图中斜率最大,人口增速最快,④正确,因此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10.读图分析可知,1949年人口约为6亿,到两千年人口约为12亿,中国新增人口数为6亿,是1949年人口总数相同,A错误;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B错误;我国人口于1949年以后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导致死亡率大为下降,人口增长率快速提升,C错误;1949年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增加,但是我国此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快,D正确。故答案选D。11.B12.D【解析】11.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根据我国西北半壁与东南半壁人口比重、面积比重、人口密度对比图中的数据可知,②线最为符合,B项正确。12.虽然过去了80年,但是“胡焕庸线”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对我国目前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位置基本没有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是多种因素在发展中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因而D项正确。点睛: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1956年改称爱珲,1983年改称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利用ArcGIS进行的精确计算表明,按胡焕庸线计算而得的东南半壁占全国国土面积43.8%、总人口94.1%。),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B14.B15.A【解析】13.图中五角星为中国首都北京,大致位于40°N,最南端的省级行政中心为海口,大致位于20°N,两地相差20°。图中两地相差4条经线,因此图中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5°,故正确答案为B。14.根据上题结论,④和③都位于不同级阶梯上;②与③都处于中纬度地带;①②位于古丝绸之路上,⑤不位于古丝绸之路上;五地之中,都不位于热带。15.由图可知,①表示乌鲁木齐地区,②表示甘肃地区,③表示陕西西安地区,④表示河南郑州与湖北武汉地区,⑤表示云南四川地区。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为河南和山东,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为新疆和西藏,因此本题网格区中①最小④最大,故正确答案为A。16.D【解析】我国北部人口少,南部人口多,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差异大,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但不是漠河,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目前总人口数仍在上升。17.C【解析】中华水塔三江源位于青海省,省会是西宁;人文长安之旅为陕西西安;水润天府生命之舟为四川成都;丝路城歌为甘肃兰州。18.B【解析】①省区有一部分为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③省位于北温带;②省湖北和④省陕西相邻;四省中①纬度最低,但位置不是最东,③山东位置最东,③省位于第一阶梯,④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19.C【解析】我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海陆兼备,我国领土所跨经度广,领土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域辽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我国领土地跨热带、北温带,没有北寒带,所以选C。20.B【解析】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位于辽宁省。南至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位于广西省。南北起点所属省区是辽和桂,B对。A、C、D错。21.C2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1.根据图示信息甲图人口稀疏,可排除辽宁、山东与湖南。新疆与西藏人口稀疏,人口沿绿洲或河谷呈带状分布。图示乙省人口分布东部多,西部少,且东部人口十分稠密,排除内蒙古的可能性;四川西部为川西高原和山地,人口稀疏,东部为成都平原,人口稠密。故C正确。22.利用第1小题结论甲为新疆、乙为四川进行分析。新疆突出自然地理特征是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四川西部的高原、山地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人口稀少;东部成都平原,古来既有“天府之国”美誉。故C正确。【点睛】抓住图例,分析甲、乙两地人口分布的特点。23.C【解析】从海陆位置上来看,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西岸,②正确;受太平洋的影响,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故①③错误④正确;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④正确,我国从北到南,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辽阔,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⑤正确;故②④⑤正确,本题选C。24.(1)人口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省区。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省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或中西部较落后,就业机会少,工资低)。(2)(江西省人口以净迁出为主)可以缓解江西省的人地矛盾;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3)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经济发展速度受损。【解析】本题以我国区域人口的迁移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问题等相关知识。(1)读图分析可知,安徽、江西贵州四川等中部的城市,人口的净迁移率为负值,说明以人口迁出为主,而上海、北京、田径、广东等东部省区,人口的净迁移率为正值,说明以人口迁入为主,由此说明人口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省区。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省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而中西部较落后,就业机会少,工资低,从而导致人口由中西部流向东部省区迁移。(2)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读图分析可知,江西省人口以净迁出为主,人口迁出一方面可以缓解江西省的人地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但是同时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力短缺。(3)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尤其是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来讲,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对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有积极作用。有时也遏制迁出地的经济发展对迁入地:对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促进了该地区人力资源的增加,和经济开发,但是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和环境的不稳定性。高电压技术总结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是XX最新发布的《高电压技术总结》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XX。篇一:高电压技术总结
第一章
1.极化: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其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类型:电子式极化、离子式极化、偶极子极化、夹层极化。
2.吸收现象:原因分界面上积聚起一批多余的空间电荷,这就是夹层极化引起的吸收电荷。电荷积聚过程所形成的电流称为吸收电流。
3.介质损耗:定义: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中总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包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某些有损极化(例如偶极子、夹层极化)引起的损耗。组成:电导、有、无损极化。影响因素:漏电、电压频率、温度、材料。
第二章
1.气隙中带电质点的产生的方式:①气体分子本身发生游离②处于气体中的金属阴极表面发生游离。消失方式:①与两电极的电量中和②扩散③复合
2.击穿理论:①汤逊理论(电子的碰撞游离和正离子撞击阴极表面造成的表面游离所引起。适用范围:低气压、短气隙。)②流注理论[适用范围:高气压、短气隙。流注通道:正负离子(浓度相等)、良导体、弱电场]。
3.电场:均匀、不均匀。
4.极性效应:对于电极形状不对称的不均匀电场气隙,极性不同时,间隙的气晕电压和击穿电压各不同。极性效应是不对称的不均匀电场所具有的特性之一。
5.冲击电压标准波形击穿电压:指间隙上出现的最高电压。放电时间的组成为:tb=t1+ts+tf。
6.提高气体间隙击穿场强的方法:①改善电场分布,使其尽可能均匀②改变气体的状态和种类。
7.沿面放电:定义:在大气中用绝缘子支撑或悬挂带电体,当绝缘子两级电压超过一定值时,绝缘子与空气交界面出现放电现象。形式:干、湿、污闪。污闪:沿着污染表面发展的闪络。XX污闪过程:污闪层受潮→电导增大→泄漏电流增大→发热→形成干区→干区电阻大分压高场强高→放电形成→干区扩大→击穿。污闪事故的对策:①调整爬距②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扫③涂料④半导体釉绝缘子⑤新型合成绝缘子。
第三章
1.液体体介质击穿现象:发热膨胀、出现气泡。固~:电击穿是有强电场引起的(特点:击穿电压高、时间短、击穿前介质发热不显著)
2.影响液体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杂质、温度、电场的均匀程度、电压作用时间、压力。~固体~因素:电压作用时间、温度、电场的均匀程度、电压种类、积累效应、受潮、机械负荷。累积效应:固体介质在不均匀电场中,介质内部可能出现局部损伤,并留下局部碳化、烧焦或裂缝等痕迹。多次加电压时,局部损伤会逐步发展。
3.组合绝缘原则:①必须有优异的电气性能②有良好的热性能、机械性能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能③各种介质的特性相互合理配合,优缺点进行互补。
4.绝缘的老化定义:电气设备的绝缘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范文写作致使其电气、机械及其他性能逐渐劣化现象。~形式:电、热、机械、环境老化。
第四章
1.预防性试验:①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②泄漏电流测量③介质损失角正切测量④局部放电测量。试验结果:①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能发现绝缘中贯穿性导电通道、受潮、表面脏污等缺陷②和绝缘电阻一样③测量tgδ能发现绝缘中存在的大面积分布性缺陷④能检测出绝缘中存在的局部缺陷。
2.耐压试验:工频、感应、直流、冲击~。试验结果:①能有效地发现绝缘中危险的集中性缺陷②能对绕组的纵绝缘和相间绝缘进行试验③更易检查出其中的缺陷④能良好地检验高压电气设备对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的耐受能力。
3.星三角接法:正、反接法。
4.绝缘试验有:绝缘特性试验、耐压试验。
第五章
1.波过程(转载于:XX:高电压技术总结)含义:实质上是能量沿着导线传播的过程,即在导线周围空间储存电磁能的过程。波阻抗:作用于某个面积上的压力与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此面积的质点流量(即面积乘质点振动速度)之比,介质密度p与波速V的乘积。波阻抗与电阻的区别:阻抗是电路中包含了电阻,电感,电容几个元件或其中的两个;而电阻只是单个电器元件的纯电阻。
2.折射系数(α):折射电压波与入射电压波的比值。反射系数(β):反射电压波~。
3.线路串电容作用:可降低短路电流;思想汇报专题降低入侵波陡度。~并电感作用:可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路损耗;改变波形。
4.绕组行波特点:初始电压分布、稳态~。过电压在绕组中的分布特点?
5.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方法:①采用避雷器或避雷棒间隙②配置零序过电压和间隙零序电流保护。中性点绝缘水平情况:全绝缘、分级绝缘(经济性好)。
第六章
1.雷电参数:雷电流的幅值、波头、波长、波陡度,波形,雷暴日与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
2.防雷直击雷: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类型:保护间隙、排气式避雷器、阀式~、氧化锌~。
3.接地装置形式:工作~、保护~、防雷接地。
4.变压器绕组中的波过程影响因素:绕组的接法、中性点接地方向、进波情况。
5..防雷措施: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装设自动重合闸、加强绝缘、采用排气式避雷器。
第七章
1.输电线路雷击过压:直击雷~、感应过电压。
2.反击定义:绝缘水平不高的35kV以下的配电装置,构架避雷针容易导致绝缘逆闪络。防止反击:接地装置必须接地良好,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合格,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25欧,避雷针与设备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感应过电压:由雷击线路附近大地,由于电磁感应在导线产生的过电压。
4.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指标:耐雷水平、雷击跳闸率。
第八章
1.独立避雷针与构架~的区别:独立的避雷针为单独的用角钢或是22的圆钢做成的,用于35KV及以下配电装置;而构架避雷针是用建筑物的钢架或别的可导电物体做为接接闪器,用于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
2.进线段保护:对全线无避雷线的35~11OkV架空线路,应在变电所1~2km的线路上架设避雷线。进线段作用:①雷电过电压波在流过进线段时因冲击电晕而发生衰减和变形,降低了波前陡度和幅值②限制流过避雷器的冲击电流幅值。
第九章
1.内部过电压类型:暂时过电压(工频电压升高、谐振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切断空载线路~、空载线路合闸~、切断空载变压器~、断续电弧接地~)。
篇二:高电压技术总结复习资料
一、填空和概念解释
1、电介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使用的绝缘材料。
2、范文TOP100击穿:在电压的作用下,介质由绝缘状态变为导电状态的过程。
3、击穿电压:击穿时对应的电压。
4、绝缘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或厚度上承受的最小的击穿电压。
5、耐电强度:电介质在单位长度上或厚度所承受的最大安全电压。
6、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增加的过程。
7、去游离:电介质中带电质点减少的过程。
8、碰撞游离:在电场作用下带电质点碰撞中性分子产生的游离。
9、光游离:中性分子接收光能产生的游离。
10、表面游离:电极表面的电荷进入绝缘介质中产生的游离。
11、强场发射:电场力直接把电极中的电荷加入电介质产生的游离。
12、二次电子发射:具有足够能量的质点撞击阴极放出电子。
13、电晕放电:气体中稳定的局部放电。
14、冲击电压作用下的放电时间:击穿时间+统计时延+放电形成时延
15、统计时延:从间隙加上足以引起间隙击穿的静态击穿电压的时刻起到产生足以引起碰撞游离导致完全击穿的有效电子时刻。
16、放电形成时延:第一个有效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碰撞游离形成流注,最后产生主放电的过程时间。
17、50%冲击放电电压:冲击电压作用下绝缘放电的概率在50%时的电压值。
18、沿面放电:沿着固体表面的气体放电。
19、湿闪电压:绝缘介质在淋湿时的闪络电压。
20、污闪电压:绝缘介质由污秽引起的闪络电压。
21、爬距:绝缘子表面闪络的距离。
22、极化: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对外呈现电极性的过程。
23、电导: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导电的过程。
24、损耗:由电导和有损极化引起的功率损耗。
25、老化:电力系统长期运行时电介质逐渐失去绝缘能力的过程。
26、吸收比:t=60s和t=15s时的绝缘电阻的比值。
27、过电压:电力系统承受的超过正常电压的。
28、冲击电晕:输电线路中由冲击电流产生的电晕。
29、雷暴日:一年中听见雷声或者看见闪电的天数。
30、雷暴小时:一年中能听到雷声的小时数。
31、地面落雷密度:每平方公里每雷暴日的落雷次数。
32、耐雷水平:雷击输电电路不引起绝缘闪络的最大的雷电流幅值。
33、雷击跳闸率:每百公里线路每年在雷暴日为40天的标准条件下由雷击引起的跳闸的次数。
34、击杆率:雷击事故中雷击塔顶的次数与雷击输电线路的总次数之比。
35、绕击率:雷击绕过避雷线击中导线的概率。
36、建弧率:线路中绝缘由冲击闪络变为工频闪络的概率。
37、进线段:输电线路中距离变电站1—2公里的线段。
二、简答
①提高系统的输电能力②增加输电距离③降低线路功率损耗④降低电网传输单位容量的造价。
汤森德理论:①电子碰撞游离产生电子崩的过程是气体放电的主要过程②二次放射是气体自持放电的必要条件。
游离条件:运动质点所具有的总能量一定要大于被撞质点在正常状态下的游离能。
气体的放电电压是气体间隙距离和气体相对密度乘积的函数Uf=f(δ·s)。
4、在多介质绝缘结构中极化和电场分布的关系。
电场分布的静向分量与绝缘的相对介质常数成反比。
①有损极化电流②无损极化电流③电导电流直流电压作用的一瞬间三种电压都存在,当到达稳态时只存在电导电流。
6、固体介质的击穿形式。
①电击穿:由于电场力作用发生碰撞游离破坏介质晶格形成电通道。②热击穿:由固体内部热不稳定造成的击穿。
①非破坏性试验②耐压试验
原则:①两个实验都是从不同侧面反映绝缘缺陷的实验,两者相互补充②检测性试验与击穿电压之间没有函数关系所以耐压试验是不可替代的③耐压试验对设备有一定的损害所以要先进行检测性试验,没有缺陷后再进行耐压试验。
多级电容的并联充电然后串联放电。
9、过电压的分类和系统电压的关系。
①外部过电压②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
外部过电压和系统电压之间没有关系内部过电压和系统电压的等级有关。
电力系统中的储能原件由于各种操作从一个稳态到达另一个稳态的过程中产生的振荡电压就是内部过电压。
电压波和电流波在线路传播是相伴而行的统一体,电压波和电流波的传播就是电磁能的
传播或者电磁波的传播。
①物理意义上的不同波阻抗是指同方向传播的电压波与电流波之间的数量关系当波通过分布参数的波阻抗时以电磁能形式把能量保持在线路周围,而通过集中参数电阻时则消耗在电荷内②波阻抗加正负表示波阻抗的方向③线路中的波阻抗只与单位长度上的参数有关与长度无关④当线路中存在两个方向的波相遇时电路中的总电压与总电流之比不等于波阻抗。
电场能=磁场能
波通过参数激变的节点发生电压波和电流波的重新分布或电磁能的重新分布。
①把入侵波的电压的两倍作为等值电路电压源的电动势②把分布参数的波阻抗看场集中参数的波阻抗然后连接在一起。
适用范围:①入侵波必须按照分布参数的线路传播而来②和线路一相连的线路中只能有一个可拆分的电压波或电流波。
①使波形发生改变幅值减小②波速和波阻抗减小③是导线的耦合系数增加。
算数叠加规律
18、电压波和电流波符号的定义。
电压波:①在线路中正电荷的传播产生的电压波是正的电压波②在线路中负电荷的传播产生的电压波是负的电压波。电流波①线路中正电荷沿X正方向传播产生的电流波是正的电流波②负电荷沿X正方向传播产生的电流波是负的电流波③正电荷沿X反方向传播产生的电流波是负的电流波④负电荷沿X反方向传播产生的电流波是正的电流波。
19、避雷线在输电线中的作用。
①当雷击杆塔时起分流作用降低杆塔上的雷电流②防止雷直接击到杆塔上③对感应雷起耦合作用。
变电站独立避雷针距离设备的距离不小于5m接地体距主接地网的距离不小于3m。
21、三绕组变压器的特殊保护。
当三绕组变压器高中压绕组运行而低压绕组停运时应在低压侧加装避雷器保护防止高中压绕组出现过电压。
三、论述
随着电压升高电子在电场力下加速撞击中性分子发生碰撞游离,是升压的时间。随着电子崩的发展他的正电荷和电子数量成正比增加是发展阶段。随着加电压的进行正离子在
电场力的作用下也加速,当获得的能量足够大时产生二次电子发射,新的电子代替出事电子参与电子崩自持放电开始。
(1)汤森得理论解释的气体的放电时间比实际的放电时间长(2)汤森德理论解释的气体放电条件是和阴极表面材料有关实际观测试没有关系的(3)放电形式不同汤森德理论解释的放电是充满间隙空间的放电,实际观测是值差的树状放电。为什么:因为汤森德;理论没有考虑到空间电荷累积而造成的电厂的激变。
当击穿发生在波前时击穿电压以击穿时的电压值计,当击穿发生在波后时击穿电压以对应电压的峰值计,,击穿时间以击穿的时刻计,用统计的方法绘制成曲线
4、巴申定律对气体在气体相对密度和间隙距离变化下的放电电压变化曲线的解释。
(1)δ不变s增大必须增大外施才能产生碰撞游离,当s很小时碰撞游离的概率已经很高s继续减小电子碰撞中性分子的概率减小所以必须升高外施电场才能保持击穿(2)s不变δ增加电子自由行程变短相邻两次碰撞之间电子积累足够动能产生碰撞游离的概率减小所以升高外施电压。δ很小时碰撞游离的概率增加的影响不再抵消碰撞游离次数减小作用,为保持一定数量的带电质点所以必须增加外施电场。
随着电子崩的发展,空间上积累大量的正离子和少量的负离子,电子很快进入阴极,造成电场的激变,电场强度弱的地方正好是正负离子混合的区域,很容易产生负荷,发光产生光游离,带来的电子替代原来的电子,形成二次电子崩或多次电子崩汇合形成流注接通正负两极,最终形成击穿。
①棒极带正电位时,棒极附近强场区内的电晕放电产生的电子达到棒极后即被中和,而正离子速度慢暂被留在棒极附近,正电荷消弱棒极附近的电场强度而加深了气隙身处的电场强度,容易使气隙深处产生二次电子崩,与初崩汇合成流注。流注产生的空间电荷总是加强前方电场,发展是连续的速度很快的,与副极性比击穿电压低。②棒极为负极性时,电子崩的发展比正极性时困难。初崩留下的正电荷加强了负棒极附近电场,但消弱了气隙深处的空间电场,流注向前发展受到抑制只有再生高电压等待初崩中向阴极发展的正流注完成,才能产生新的电子崩,形成负流注。负流注的发展是阶段性的,击穿所需电压要高得多。③无论正流注负流注,发展到对面电极时整个间隙就被充满了正负电荷,具有较大导电性的通道所穿过。在电压源的作用下流注中的带电质点继续加速获得能量,使流注中带电质点浓度增加,通道温度和电导增大,完全失去绝缘能力,气隙击穿就完成了。
提高电场的均匀程度,靠屏蔽电极的沿面效应等效的增加了曲率半径小的电极吃寸减小了曲率半径小的电荷,提高了放电电压。
不均匀电场中局部放电产生电荷在两极间运动被极间屏障阻挡电荷均匀分布在屏障上提
高了电场的均匀程度提高放电电压。油中增加绝缘屏障阻挡杂质小桥接通电极,减小杂质小桥的电导电流,提高放电电压。
采用高气压就是提高气体的相对密度,气体的相对密度增加电子碰撞中性分子的距离减少,碰撞前累积的动能减小使碰撞游离发生困难,提高了气体的击穿电压。
10、采用高真空提高气体击穿电压的机理。
采用高真空是改变了击穿条件,使气体的击穿由碰撞游离变为强场发射,强场发射所需要的电场强度大,从而提高了电场的击穿电压。
采用高强度气体使气体的分子结合能增大,发生碰撞游离的条件是是电子碰撞之前所累积的动能大于分子结合能的时候产生碰撞游离,使碰撞游离困难提高了气体的击穿电压。
当绝缘子表面有污秽,由于天气不良(毛毛雨、雾等)污秽淋湿而没有冲掉的情况下最容易出现边沿闪络。
耗?
①绝缘的功率损耗很小很难直接测量②功率损耗和绝缘介质的体积有关,同材料不同体积的的设备所测的功率损耗么有可比性③功率损耗和所加的电压有关,不能完全保证每次所加的电压值完全相等所以所测值没有可比性④介质损失角的正切值和功率损耗成正比可以代替。
14、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测试分析绝缘性能的机理是什么?
通过分析电导电流的变化来分析。
(书56页)包括调压部分、升压部分、整流部分、试验和保护部分。
介损试验可以发现电气设备绝缘整体受潮、穿透性导电通道、劣化变质等。但是对于非穿透性的局部损坏很小部分的绝缘老化劣化及个别的绝缘弱点应用介损试验不灵敏,当大设备的绝缘有几部分组成时分别测量各部分的tgδ,便于发现缺陷。
①直流耐压试验所用的设备体积小容量小便于携带②直流耐压试验和工频耐压试验相比对设备损害小③直流耐压试验更容易发现电极端部的缺陷④直流耐压试验不如工频耐压试验更接近生产实际。
18、波通过线路末端开路和接地的情况下的折反射情况及能量解释。
线路末端开路发生电压波正的全反射和电流波的负的全反射,电压升高为原来的两倍。电路末端接地时发生电压波负的全反射和电流波正的全反射,电流升高为原来的两倍。能量解释:两种波的能量都不能继续传播全部反射回来,线路末端开路时能量都变成电场能,接地时全部变成磁场能。
19、在什么情况下用串联电感和什么时候用并联低昂荣来降低入侵波陡度?
篇三:高电压技术复习总结
高电压复习总结
闪络:沿着整个固体绝缘表面发生的放电。在放电距离相同时,沿面闪络电压低于纯气隙的击穿电压。
污闪:由于污秽导致产生的闪络,对电力系统造成的损失最大。
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划分污秽等级的方法是等值盐密法。
我国规定的标准冲击电压波形主要有以下几种。
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标准雷电截波标准操作冲击电压波
冲击电压下的气隙击穿特性:50%冲击击穿电压(U50%),击穿百分比为50%时的电压。伏秒特性,气隙的冲击击穿电压与放电时间的关系。
“棒—棒”气隙具有完全的对称性,而“棒—板”气隙具有最大的不对称性。
要提高气隙的击穿电呀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改善气隙中的电场分布,使之尽量均匀;二是设法消弱或抑制气体介质中的电离过程。具体方法有:、改进电极形状以改善电场分布利用空间电荷改善电场分布采用屏障采用高气压采用高电气强度气体采用高真空
电场的不均匀程度对SF6电气强度的影响远比对空气的的大,SF6的优异性能只有在电场比较均匀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切电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都会出现极化、电导和损耗等电气物理现象。不过气体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都很微弱,一般均可忽略不计。所以真正需要注意的只有液体和固体介质在这方面的特性。
电介质的极化是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起束缚电荷相应于电场方向产生弹性位移现象和偶极子的取向现象。
电介质极化的强弱可用介电常数ε的大小来表示,它与该电介质分子的极性强弱有关,还受温度外加电场频率等因素的影响。
电解质:击穿,电导,极化,损耗。
介质损耗角δ为功率因数角φ的余角,其正切tgδ又可称为介质损耗因数,常用百分数(%)来表示。
关于纯净液体介质的击穿机理有各种理论,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电子碰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水利工程项目投标担保委托保证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葫芦岛市房屋继承合同范本3篇
- 基于二零二五年业绩目标的小型餐饮店面馆饭店加盟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湖南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医疗保险聘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电梯门套工程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电子商务纠纷解决机制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辣椒种植与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物流配送中心场地租赁合同BF0602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服装调换货及退货处理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住宿代理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篇
- 新版DFMEA基础知识解析与运用-培训教材
- 制氮机操作安全规程
- 衡水市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全真题库)
- 护理安全用氧培训课件
- 《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
- 注册电气工程师公共基础高数辅导课件
- 土方劳务分包合同中铁十一局
- 乳腺导管原位癌
- 冷库管道应急预案
- 司法考试必背大全(涵盖所有法律考点)
- 公共部分装修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