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医学根底课件〔第二版〕绪论
一、预防医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一〕预防医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1.预防医学的性质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现代医学中开展比较快,并且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学科群。预防医学是从预防观点出发,研究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公共卫生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等措施,保护和增进健康,预防和控制疾病,以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为目的的一门课程。2.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预防医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着眼于群众的健康,从维护群体健康出发,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鉴于人类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自然的,也有心理的、社会的因素。群体的预防必须建立在个体预防的根底上,因而预防医学同样重视个体的预防,但只有做好群体预防才能保证个体的健康。3.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是有区别的,它的特点是:①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群体和个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亚健康者。②研究重点是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③研究方法为卫生统计、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社会医学和行为医学研究方法等,研究工作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④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较临床医学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1.说明健康的新观念,确立整体论的健康观以及充分认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2.阐述人与环境的平衡观、健康和疾病的连续观,认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认识健康和疾病的相对关系,认识健康与疾病的动态连续过程。
〔二〕预防医学的任务3.表达环境、食品、劳动卫生、学校卫生与健康,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公共卫生措施对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4.表达人群健康调查的流行病方法和统计方法,为开展人群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做准备。5.阐述三级预防原那么,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传染病地方病、营养有关疾病、心身疾病、医源性疾病、性传播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疾病预防与控制的根本知识和技能以开展预防性效劳工作。二、预防医学开展简史人类在同疾病的长期斗争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健康和疾病与外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不断积累和总结保护和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措施,形成了预防医学,并不断促使其得到开展。预防医学的开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经验预防阶段〔二〕实验预防阶段〔三〕社会预防阶段三、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一〕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1997年1月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开展的决定?〔简称?决定?〕。?决定?中指出了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发动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效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新的卫生工作方针是对原卫生工作方针的继承、丰富和开展。〔二〕我国的卫生工作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开展的决定?确定的卫生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效劳、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根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1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兴旺地区到达或接近世界中等兴旺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兴旺地区到达开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到2021年,我国的主要健康指标是应到达平均期望寿命73~74岁,任何地区不低于68岁,并延长人们的健康生活时间;婴儿死亡率在2000年根底上降低1/4;孕产妇死亡率在2000年根底上降低1/3。四、预防医学的理念〔一〕医学模式的转变1.生物医学模式生物科学的开展,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菌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及遗传学等生物科学体系的形成,使人们从生物学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现象以及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也称现代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是美国著名理论医学家恩格尔教授于1977年首次提出的。现代医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⑴从全面、多维的角度来看待健康与疾病问题⑵把人置于社会关系中,反映了人的生物和社会双重属性⑶对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二〕整体论的健康观1.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所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又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1990年WHO在有关文件中论述健康时提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健康的涵盖面进一步扩大。从这些定义中可以得出健康的含义:⑴躯体健康:要求躯体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具有完成通常活动的能力。⑵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⑶社会适应良好:指人们进行社会参与时的完好状态。至于“道德健康〞,可以理解为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而且还要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因此,道德健康问题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2.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活力降低、适应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水平低下导致的。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况,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已将亚健康状态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症〔CFS〕,并拟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亚健康状态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3.影响健康的因素⑴生活方式因素:⑵环境因素:⑶生物因素:⑷医疗卫生效劳因素绪图-1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三〕人和环境的平衡观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及其一切活动都与环境息息相关,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底,同时又是人类改造和利用的对象,人类的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环境。1.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首先表现在人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种交换就是新陈代谢。其次,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在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和制约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2.人和环境的平衡时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四〕健康和疾病的连续观健康和疾病的连续观认为:健康与疾病之间不存在明确的界限,而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健康人可以存在健康问题,或处于所谓亚健康状态〞,或者不一定是“没有疾病〞的,有些即使没有疾病又没有病痛的人也可成为病人,也有病人因某些原因病痛未愈而成为“有病的〞健康人。其原因主要有:1.健康和疾病是相对的2.健康和疾病是连续的五、预防原那么和预防策略〔一〕三级预防原那么三级预防是以全民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预防保健原那么。它针对疾病的全过程,分为促进健康、控制威胁健康的有害因素,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恢复功能等三道防线,将预防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前直至转归的整个过程,融预防、保健和治疗为一体。近年来,预防医学专家又提出了根本性预防的原那么,采取宏观根本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
1.第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针对病因〔或健康危险因素〕采取特异或非特异的预防措施,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侵袭,防止疾病的发生。2.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其根本思想是当疾病发生后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3.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其根本思想是针对已患病的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残或丧失劳动能力,促其早日康复。〔二〕个人、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策略从预防医学开展历史来看,预防策略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从个体预防开展为群体预防,再由群体预防进一步开展为个体、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1.个体预防按照WHO西太区办事处提出的“健康新地平线〞的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准备生命(2)保护生命(3)晚年的生活质量2.家庭预防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根底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细胞,具有多种功能作用。3.社区预防社区预防是社区卫生效劳的组成局部。按照卫生社区的效劳原那么,以社区人群为对象,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和可利用的资源,确定优先的健康问题,决定干预目标和策略,为社区人群提供综合性预防效劳。小结预防医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人群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它着眼于群体的健康,从维护群体健康出发,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预防医学的根本理念为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论的健康观、人和环境的平衡观、健康和疾病的连续观。预防医学以三级预防为原那么。三级预防是以全民为对象,以健康为目标,以预防疾病为中心的预防保健原那么,并以个人、家庭和三位一体作为其策略。思考题1.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有哪些区别?〔试举例说明〕2.如何理解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论的健康观?3.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是什么?4.三级预防原那么有哪些内涵?〔试举例说明〕预防医学根底课件〔第二版〕
学习目标1.说出环境、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2.表达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阐述人和环境的关系第1章人和环境
第1节人类的环境人类始终生活在自然环境(aturalenvironment)和社会环境(societalenviron—ment)中,环境和人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一方面,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开展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条件,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依赖于环境。另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和开展,需要不断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创造有利于自身生存、开展的环境条件。人类需要不断地改造环境,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又将大量的废弃物带给了环境,如大量的工业“三废〞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要预防疾病,增进人群健康水平就必须了解环境,深入地开展环境和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
一、环境的概念
〔一〕环境自然环境环境是人和生物群落赖以生存的地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群落都生活在地球的表层,这个适宜生物群落生存的范围叫做生物圈〔biosphere〕,它大概包括海平面以下11km深,海平面以上15km内的范围。组成生物圈上层的主要物质有空气、阳光等;中层主要物质是水和生物等;下层主要物质是土壤和岩石等,这些物质为人类和生物群落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构成了自然环境。
1.按环境属性分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自然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岩石等,它们综合起来组成人类的自然环境,这是人类和其它一切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物质根底。自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①原生环境(primitiveenvironment):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②次生环境(secondaryenvironment):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形成的与原生环境不同的环境。〔二〕环境的系统组成〔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相互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与社会关系。具体的社会环境由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教育、人口开展、婚姻家庭,行为生活方式和卫生效劳等因素构成。人类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因素对于人的健康与疾病起着主导作用,其中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群健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经济的开展状况与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密切相关。2.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
主要有生产环境〔如车间、农场环境等〕、生活环境〔如居室、院落环境等〕、空间环境〔如航空、航天的密封舱环境等〕、乡村环境、城市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等。二、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及信息流动共同构成的功能系统。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和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系统。从上述观点来看,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多种多样,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局部区域,甚至一个湖泊、一片森林、一个城镇、一滴水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形成地球这个庞大生态系统,即生物圈。(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一般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生命物质四大要素组成的整体。它们间的关系如图1-1。图1-1生态系统四要素及其关系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凡能利用阳光和无机物生产绿色植物。2.消费者主要指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以及人。3.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它们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骸具有分解能力。4.无生命物质指生态系统中各种无生命的无机物、有机物以及各种自然因素。(三)生态系统的功能是通过食物链〔foodchain〕进行的。食物链是由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连接起来,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另一种生物再以第三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饵连接起来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链锁关系。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不断地进行复杂的物质循环。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由非生物环境经生物环境,再到外界环境的一系列不可逆的单向转移过程。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各局部之间及各组成局部内部都存在着各种信息。三、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生物群落之间不断发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移与交换,所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那么称之为生态平衡(ecologicalbalance)。生态平衡是生物生存、活动、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根底。人类的健康有赖于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尤其是人为因素可使生态平衡遭到更大破坏。第2节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及其一切活动都与环境息息相关,人类在不断的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环境为人类提供了所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元素。人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关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与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人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的交换,既新陈代谢。人与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根本单元是各种元素,均存在环境。
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类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需要自身不断地调节自己的适应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保持人和环境的平衡关系。
三、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人类社会整个开展进程中,人们在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环境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小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为机体生命活动提供了一切必需物质元素。人类在漫长和曲折的进化与开展过程中,既依赖于环境,又不断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与环境保持一种协调的平衡关系,通过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来极大的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使机体的内环境和外界环境相适应,使人类得以可持续性生存和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意义。思考题1.解释环境的概念。
2.什么是生态系统?举一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为什么说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人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预防医学根底课件〔第二版〕
学习目标1.表达环境污染的概念和主要环境问题2.简述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种类3.概述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损害4.简述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第2章自然环境与健康
第1节自然环境因素
人类的自然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按其属性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一、化学因素在人类的生活、生产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性质不同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且化学物质过量与缺乏都可能使机体受到损害,影响人体健康。
二、物理因素自然环境中,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气象条件以及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无不与人类生活、生产和健康有密切关系。
三、生物因素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等,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互为环境,并通过食物链进行能量传递和物质转换。
第2节环境污染
一、环境污染和环境问题〔一〕环境污染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的概念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环境的组成成分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生活、生产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严重的环境污染叫环境破坏或称公害〔publicnuisance〕。而由于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为公害病〔publicnuisancedisease〕。2.环境污染的原因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两个方面。
当今世界面临危害最大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臭氧层破坏和酸雨〔acidrain〕三大问题。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1.温室效应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含碳燃料燃烧和森林面积减少〕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直接阻碍地面热量向大气中释放,而使地球外表气温升高的现象。2.臭氧层破坏在大气层的平流层中,有一厚度约20km的臭氧层,是由于太阳紫外线作用,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再合成臭氧而形成的。3.酸雨酸雨是硫酸雾与降水结合的产物,其PH<5.6。〔二〕环境问题
二、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
表2-1工业“三废〞中主要物质及其来源有机物质污染来源废气煤烟及粉尘有毒粉尘:铅、砷、锰、氟、镉、磷及其化合物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硫化氢等火力发电站、工业锅炉、交通工具、水泥厂、粮食加工厂金属冶炼及加工工业、磷肥生产等煤燃烧、化工、印染、合成纤维工业等废水化学毒物:酚、氰、铅、汞、铬、砷、氯及其化合物、有机磷、苯及其硝基化合物、酸、碱等有机质:油脂、有机悬浮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化工、机械、冶金、印染、采矿、造纸工业等造纸、皮革、屠宰、生物制品、食品加工、制糠、石油化工及医院废水等废渣无机废渣:矿石、炉渣、灰烬、含无机毒物的金属矿渣、化工生产废渣等有机废渣:食品加工厂的废渣、动植物尸体、动物内脏及皮、毛、骨等采矿、冶炼、化工、锅炉等生物制品、屠宰业、食品加工、皮革工业等
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按其属性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物理性污染物和生物性污染物三大类。1.化学性污染物常见的包括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氯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等〕、重金属〔铅、汞、镉等〕、农药〔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以及其他无机及有机化合物。2.生物性污染物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各种有害动植物等。3.物理性污染物如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以及热污染等。
〔二〕环境污染物的种类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
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各种环境因素,如图2-1。同时污染物本身的数量和性质也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极为复杂,既有分解过程,又有合成过程;既可使有机物无机化,也可使无机物有机化;可使某些污染物的毒性降低,也可使某些污染物毒性增加。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作用主要可归纳为:图2-1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一〕环境的自净作用
少量污染物一时性地进入环境,可经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污染物浓度降低,环境的组成和性状恢复到污染前状态,使生态系统免遭破坏,环境的这种作用称为自净作用,又称环境自净功能。环境自净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作用完成:1.物理作用进入空气、水、土壤中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扩散、稀释、沉降、吸附、蒸发等途径使污染物的浓度下降。2.化学作用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可通过氧化、复原、中和以及其他化学反响,使有机物无机化,使毒性高的变成毒性较低的物质而到达自净。3.生物作用污染物在环境中,经各种微生物作用可使有机物无机化。以上环境自净作用决定于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本身的条件。
〔二〕生物转化作用
是指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相应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如图2-2。
图2-2环境中汞的生物甲基化〔三〕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污染物〔如汞、砷、铅、铬、有机氯农药等〕进入生物体内,逐渐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级转移,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级提高的作用。图2-3汞的生物富集四、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1.广泛性环境污染物可使大气、水、食物、土壤受污染,并且涉及范围大,不分地界或国界。2.长期性由于环境污染区的居民常年累月地呼吸被污染了的空气,饮用污染的水或吃带有残留毒物的食物,故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影响持续时间长。3.复杂性进入环境的污染物,可经呼吸道、皮肤、胃肠道等途径进入人体。4.多样性由于环境污染物的组成很复杂,产生的生物学作用也是多样的,既可有局部刺激作用,也可有全身性危害,既可呈现特异作用,也可有非特异性作用。第3节自然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由于环境污染物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对健康的损害表现极为复杂,分为特异性损害〔specificinjury〕和非特异性损害〔non-specificinjury〕。一、特异性损害
〔一〕急性中毒由于环境污染物在短期内大量侵入人体造成的危害,来势凶猛,病情开展迅速,因而后果严重。如1.英国伦敦烟雾事件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3.日本森永奶粉中毒事件4.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5.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二〕慢性中毒由于环境污染物长期、少量、反复侵入人体造成的危害,称为慢性中毒。其潜伏期长,病情进展不明显,容易被无视。1.水俣病因最早在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渔村发现而得名。位于该地的日本氮肥公司私营厂生产氯乙烯的同时,把大量含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汞经过微生物作用转化为甲基汞,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富集到鱼贝类体内,人长期食用这种鱼、贝后引起甲基汞中毒。其典型病症和体征为肢端感觉麻木、中心视野缩小、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障碍等。2.痛痛病又称骨痛病,该病最初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因病人患病后全身非常疼痛,整日喊痛不止而得名。痛痛病是由镉污染环境所造成的慢性中毒,污染源是开采和冶炼铅锌矿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河水和农田,致使水稻和大豆中含镉量增加,人吃了含镉的粮食而中毒。
〔三〕远期危害也称远期效应,是慢性中毒的一种特殊情况,其危害结果的表现时间更长,有的几十年才能在受害者身上出现病症,有的那么是通过子孙后代才反映出来的,即遗传效应。
1.致突变作用
机体的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然的变异称为突变。突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基因突变,即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的损伤。环境中有许多因素能诱发突变,这种诱发突变的因素称为诱变原。最常见的诱变原有:〔1〕化学诱变原〔2〕生物诱变原〔3〕物理诱变原2.致癌作用
对于肿瘤的病因学问题,至今虽尚未完全说明,但有些学者认为人类癌症的70%~80%与环境因素有关。据估计环境致癌因素中,80%~90%为化学物质所引起,病毒等生物因素引起的占5%,放射性因素等物理因素引起的也占5%。(1)化学致癌物〔2〕物理致癌因素〔3〕生物致癌因素
3.致畸作用指引起胎儿形态结构上异常的作用称致畸作用,表现为四肢畸形和内脏器官缺陷。致畸的因素有两大类: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常见的环境致畸物有:〔1〕化学性致畸物①有毒化学物质②药物〔2〕物理性致畸物〔3〕生物性致畸物二、非特异性损害
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损害除表现为上述特异性作用外,尚可出现一系列非特异性损害。表现为一般多发病的发病率增高,人体抵抗力降低,劳动能力下降等。三、影响环境污染对健康损害的因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常受到污染物的化学结构、剂量〔浓度〕、接触途径和方式、环境因素及机体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二〕持续作用时间和剂量〔浓度〕〔三〕接触方式〔四〕机体状况〔五〕环境因素第4节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二〕环境保护的内容1.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影响下变异和退化;2.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扩大再生产,以利于人类的生命活动。
二、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
〔一〕治理工业“三废〞由于工业“三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治理“三废〞是防止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1.工业企业合理布局这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一项战略性措施。2.改革工艺,综合利用这是治理“三废〞的根本性措施。3.净化处理对于暂时没有适当方法进行综合利用的“三废〞,应采取经济有效的方法加以净化。〔二〕预防农业污染
1.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农药是消灭害虫的有效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防治农林的病、虫、草害,在农业增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滥用农药,也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健康。
2.加强污水灌溉农田的卫生管理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既可解决城市污水的处理问题,又可为农业生产提供不可缺少的水和肥。〔三〕预防生活性污染〔四〕防止噪声污染1.贯彻执行环境噪声标准2.控制噪声声源和防止噪声的传播
表2-2环境噪声容许范围[单位:dB(A)]
人的活动最高值理想值体力劳动(保护听力)9070脑力劳动(保证语言清晰度)6040睡眠5030小结本章内容应着重理解环境污染的概念,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对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学生可以简要举例说明;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学生应掌握其产生原因;环境污染有四大特点,应能加以概述;
自然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分为特异性损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和非特异损害,学生应弄清楚对造成世界历史上的重大公害病〔如水俣病、痛痛病等〕的原因。对医学界和生物界所称的“三致〞作用,即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的概念,以及与之有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能举例加以说明。思考题1.什么是环境污染?2.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什么?3.环境污染有哪些特点?4.举例说明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转化和生物富集作用。5.自然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各举例加以说明。
预防医学根底课件〔第二版〕
学习目标1.简述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家庭等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阐述情绪、性格特征、个性心理特征等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3.说出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4.简述医疗卫生效劳态度对健康的影响?第3章社会环境与健康
第1节社会因素与健康社会是人们集体物质生产和共同生活的交互作用产物,社会因素〔socialfactor〕就是社会各分子间所表现的交互关系和共同行为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1〕社会特征,指社会制度、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等,这些因素影响人们的收入和消费、营养状况、居住条件,接受科学知识和教育的时机等;〔2〕人群特征,包括年龄、性别、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婚姻状况、文化教育水平、伦理观念等。
一、社会制度与健康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非常广泛,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经济、社会关系、文化教育、人口家庭等方面。〔一〕社会制度的概念社会制度〔socialsystem〕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标准体系。〔二〕社会制度与健康
社会制度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对人群健康起决定性作用。1.社会制度2.社会分配3.社会制度与行为
二、社会经济与健康〔一〕社会经济开展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的开展程度是通过经济水平来表达的,经济的开展能快速地推动卫生事业的改善,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综合表达在人的预期寿命的延长。与健康有关的社会经济指标主要有:〔1〕国民生产总值〔GNP〕;〔2〕社会生产总值、居民平均收入;〔3〕劳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失业率;〔4〕人均住房面积和热量摄入量等;〔5〕平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
〔二〕国家和社会对卫生保健国家和社会可直接促进卫生效劳的组织、实施和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和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使一些传染病、地方病的发病率下降,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其居民健康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全球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岁〕塞拉利昂18016937安哥拉41016040马拉维17014240乌干达24011341卢旺达18012542美国280207.476英国196006.177澳大利亚200905.978瑞士40630578日本409404.280表3-110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健康指标的比照关系
〔三〕经济的负面影响1.工业开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2.经济开展对资源的透支
3.社会环境与心理健康
4.生活方式的改变
广义的文化(culture)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侠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一〕文化与健康〔二〕教育与健康1.教育水平2.受教育程度〔三〕风俗与健康
三、文化教育与健康四、人口、家庭与健康人类生活的这个社会群体,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如家庭、朋友、邻里、工作团体等,共同构成社会网络。〔一〕人口数量〔thesizeofpopulation〕与健康1.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2.社会负担加重。3.人口的快速增长,会影响到生物圈
〔二〕人口结构与健康
人口结构(populationstructure)对经济开展、教育、就业、医疗保健效劳等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三〕人口流动与健康人口流动(populationflows)是指人在不同职业和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表现为自动流动、集体流动等。(四)家庭与健康家庭是社会根本单位,它受婚姻及血缘关系的影响。1.家庭结构与健康2.家庭功能与健康3.家庭关系与健康
第2节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一、概述社会心理因素〔socialpsychologicalfactor〕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20年代前后的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medicine〕,它是研究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科学。二、个性心理特征与健康〔一〕个性与气质个性或称人格〔personality〕,多数都联系到人的心理差异性,特别是性格、兴趣、气质方面的差异性。气质(temperament)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的力量强弱、变化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二〕人格心理特征人格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性格
人的性格受一定的思想、意识、信仰、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与后天条件有关。性格和气质均属于人格范畴,就气质的自然性质而言,气质是性格的根底,二者相互渗透而影响人的行为。有学者把性格分为A、B、C三种类型,其主要特征是:1.A型性格表现为行事急促,时间紧迫感强。2.B型性格与A型相反,其特点是:温和、安静,言行缓慢,不争强好胜,无时间紧迫感。3.C型特点童年时常有心理创伤,性格上倾向于自我克制,压抑情绪,怒向内发,焦虑成性等特点。
四、情绪
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心理反映,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一个指标,也是特定的人在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是否统一或冲突的一个指标。1.生活挫折2.紧张工作3.不良人际关系4.现代化城市生活5.环境问题
第3节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饮食与睡眠生活方式是每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一种习惯或模式。1.合理营养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不良饮食习惯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如贫血、高血压、肥胖病、营养缺乏、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2.睡眠与健康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后常会疲劳,通过积极的休息,良好的睡眠,才有助于消除疲劳,协调集体各器官的活动及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恢复充分的精力,增进食欲,以促进人体健康。二、吸烟1.吸烟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烟草燃烧时,有害成分达1200余种,其中致癌物40多种,癌症诱发物10多种。三、酗酒
〔一〕酗酒对健康的危害酗酒对健康的危害分急、慢性两类。急性可引起乙醇急性中毒或车祸、斗殴和意外死亡等。慢性中毒,可使口腔、咽、食管及肝脏等部位发病率增高,可诱发胃炎、肠炎、溃疡病、胃肠出血、高血压等疾病,严重者可引起肝脂肪性浸润,甚至肝硬化。〔二〕控制酗酒的措施在我国教育部明文规定,校园内不准经营烈性酒;老、弱、病、残、幼、妇等特殊人群远离饮酒;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措施,使人们自觉戒酒,禁止酗酒。四、吸毒与滥用药物
〔一〕毒品与吸毒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务院规定管理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吸毒对人体健康的损害:〔1〕吸毒过量死亡〔2〕损害内脏器官〔3〕传播疾病〔4〕因意外事故、自杀或犯罪活动而死于非命:〔5〕影响怀孕、分娩和后代健康。〔二〕滥用药物WHO定义药物滥用是指“持续地过量用药,这种用药与公认的医疗实践不一致和无关〞。五、不洁性行为
导致健康损害的异常性行为称为不洁性行为,是一种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越轨行为。不洁性行为是导致性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如艾滋病、淋病等。不洁性行为的控制应采取综合性的控制措施,包括社会道德、健康教育、媒体宣传。
六、缺乏锻炼
运动是健康非常重要的要素,现代医学认为加强锻炼有益健康,生命在于运动.适度锻炼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防治疾病和调节情绪。〔一〕锻炼与健康合理的锻炼可改善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增加耐力和关节的灵活性,可消除疲劳,调节精神紧张状态,增强体质并减肥。〔二〕缺乏锻炼与健康1.免疫功能减退2.心脑血管疾病3.消化系统疾病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第4节医疗卫生效劳与健康二、医疗卫生效劳资源
医疗卫生效劳资源〔medicalhealthserviceresource〕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医疗卫生费用等。加强资源建设,合理分配利用卫生资源,才能更好地效劳于人们的健康。1.医疗卫生机构是指直接或间接为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效劳工作的机构。2.医疗卫生人员是指从事各种医疗、卫生、保健等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专职卫生人员与非职业卫生人员。3.医疗卫生费用〔medicalhealthexpense〕是指国家、社会和个人拿出卫生费用的总和,医疗卫生费用是指在医疗卫生效劳中消耗的总费用,四、医疗卫生效劳态度医疗效劳卫生效劳态度〔medicalhealthserviceattitude〕反映在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效劳态度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和健康,关系到医疗卫生质量和效果。小结
思考题
1.为什么要重视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2.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心理素质?3.社会经济、制度、文化教育、人口、家庭等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产生哪些影响?4.什么是行为生活方式?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有哪些?5.酗酒、吸毒、缺乏锻炼、不良饮食习惯对健康产生哪些危害?
预防医学根底课件〔第二版〕学习目标1.说出统计中几个根本概念和统计工作的根本步骤2.学会根据不同的资料选择适宜的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指标,并会进行计算。3.写出假设检验的根本步骤,会作常用的t检验4.简述常用相对数的种类及应用时的本卷须知5.能够根据资料的性质正确选择检验方法,会作常用的检验6.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方法,会根据不同资料选择适宜的统计图第4章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方法一、统计中的根本概念〔一〕同质和变异同质(homogeneity)是指事物的性质、影响条件或背景相同或相近。例如,研究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应选取同性别、同年龄儿童进行观察。同质个体间的差异,称为变异(variation)。如研究儿童的身体发育,即使同质(同性别、同年龄)儿童的身高,也有高有低,各不相同,称为身高的变异。同一种药物,同样的剂量治疗同样病种的病人,其疗效亦不一样。同质观察单位之间的个体变异,是生物的重要特征。统计的任务就是在同质分组的根底上,通过对个体变异的研究,透过偶然现象,反映同质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第1节卫生统计的根本概念和步骤总体(population)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的观察单位的全体。样本(sample)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出的局部有代表性的个体。所谓随机,即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均有同等的时机被抽取。这种从总体中抽取局部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sampling)。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含量或样本大小,用n表示。〔二〕总体和样本〔三〕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各观察单位间存在个体差异,抽样研究中抽取的样本,只包含总体的一局部观察单位,因而,样本指标不可能恰好等于相应的总体指标。这种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统计学上称为抽样误差(samplingerror)。一般说来,样本越大,那么抽样误差越小,越和总体的情况相接近,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精确度越高,反之亦然。由于个体变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抽样误差是不可防止的,但可以通过增加样本含量来减小抽样误差。〔四〕资料的类型1.数值变量资料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数值变量资料,亦称为计量资料〔measurementdata〕。2.分类变量资料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不同进行分类计数所得的资料,称为分类变量资料。分类变量资料分为无序分类变量即计数资料(enumerationdata)和有序分类变量即等级资料〔rankeddata〕。实际上,资料的类型可以根据研究分析的需要进行相互转化。例如,观察每个人的血红蛋白含量〔g/L〕,属计量资料;假设按血红蛋白正常与异常分为两组,清点各组人数,那么为计数资料;假设将血红蛋白含量(g/L)的多少分为五个等级:重度贫血、中度贫血、较度贫血、正常、血红蛋白增高,清点各等级人数,那么成为等级资料。3.资料的转化概率(probability)是描述某事件或某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用符号P来表示。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将所有事件分为三类:在一定条件下,肯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肯定不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或偶然事件。必然事件的概率等于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等于0,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五〕概率二、统计工作的根本步骤统计工作一般分四个步骤,即先有一个周密的设计、然后根据设计的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这四个步骤是相互联系、前后照应、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统计设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对统计工作全过程的设想和方案,是今后研究工作应遵循的依据。〔二〕搜集资料搜集资料〔collectionofdata〕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及时取得完整、准确的原始数据的过程。1.医学研究资料的来源〔1〕日常医疗卫生工作记录〔2〕统计报表与报告卡〔3〕专题调查和实〔试〕验资料2.搜集资料的本卷须知搜集资料时应注意资料的完整、准确、及时。〔三〕整理资料整理资料〔sortingdata〕是根据设计的要求,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使其条理化、系统化,以便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一般来说,整理资料首先应检查核对资料,检查核对资料要注意以下几点:1.资料的逻辑检查2.从专业角度对资料的合理性进行检查3.从专业角度对资料的一致性进行检查〔四〕分析资料分析资料〔analysisofdata〕,就是将整理好的资料,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说明事物的内在规律。统计描述〔descriptivestatistics〕是将计算得到的统计指标与统计图表结合,来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等,为进一步进行统计推断奠定根底。统计推断〔inferentialstatistics〕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料性质,利用样本信息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和推断的统计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分析资料时应注意,不同资料类型,不同分析目的,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同,本章后几节将作详细介绍。第2节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计量资料经过整理后,可以计算一系列统计指标,以说明资料的特征,便于对资料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平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或平均水平,标准差描述其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当例数较多时,可先编制成频数表,了解变量值的分布情况,然后再计算其统计指标。一、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所谓频数就是观察值的个数。频数表(frequencytable),即同时列出观察值在其取值范围内,于各组段中频数分布情况的表格。1.频数表的编制现举例说明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表编制方法。例4-1某年某市100名成年男子血清总胆固醇测定结果如表4-1,试编制频数表。表4-1某年某市100名成年男子血清
总胆固醇(mmol/L)测定结果3.374.795.104.775.324.505.104.704.445.164.376.255.554.563.354.084.633.614.974.175.775.094.385.184.795.154.795.304.774.404.895.863.403.384.555.154.244.325.853.245.853.043.896.164.585.724.875.174.614.124.434.316.144.882.704.606.554.764.486.515.183.915.394.524.473.644.095.966.144.696.364.605.094.473.564.234.345.185.694.256.303.954.035.385.217.224.314.715.213.975.124.554.903.055.204.745.543.933.506.38〔1〕求全距:全距(range)又称极差,是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用R表示。即:R=Xmax-Xmin〔公式4-1〕式中:R—全距Xmax—最大值Xmin—最小值本例最大值Xmax=7.22mmol/L,最小值Xmin=2.70mmol/L,R=7.22-2.70=4.52(mmol/L)。〔2〕定组段数、组距:组段数一般分8~15个组为宜,根据全距和组段数确定组距(i)。组距可用公式4-2进行估算。i=R/k〔公式4-2〕本例i=4.52/10=0.452(mmol/L),为方便计算,取0.5mmol/L作为组距。〔3〕划分组段:各组段的界限应清晰清楚,第一组段应包括最小值,最后一组段应包括最大值。每一组段的起始值称下限,终止值称上限。为了防止交叉,各组段从下限开始〔不包括下限〕,到本组段上限为止〔包括上限〕,各组段上限、下限之间用“~〞连接。注意:最后一组段应同时写出上下限。本例第一组段可为2.50~开始,包括最小值,第二组段3.00~,第三组段3.50~,……第十组段7.00~7.50
〔4〕归组汇总:将原始数据进行归纳计数,可用划“正〞字的方式〔见表4-2第2列〕,并给出各组段的频数f〔见表4-2第3列〕,频数表的编制即完成。表4-2某年某地100名成年男子血清
总胆固醇〔mmol/L〕频数表频数表的用途
1.揭示变量值的频数分布类型2.确定变量值的两个重要特征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和特小的可疑值4.便于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二、集中趋势指标1.适用条件:适用于频数分布呈对称分布资料,特别正态分布资料。2.计算方法①直接法②加权法直接法
加权法
〔二〕几何均数1.适用条件:适用于等比数列资料、对数正态分布资料〔即原始数据呈偏态分布,但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资料〕及近似对数正态分布资料。2.计算方法①直接法②加权法直接法加权法〔三〕中位数1.适用条件中位数表示平均水平,不受资料分布类型的影响,因此应用范围较广。常用于:〔1〕偏态分布资料;〔2〕数据的一端或两端无明确界值的资料,即开口资料;〔3〕分布类型不清楚的资料。2.计算方法①直接法②频数表法直接法将观察值按大小排序,当观察值例数为奇数时,中位数就是位次居中的那个数,即位次为(n+1)/2的那个数;当观察值例数为偶数时,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相加再除以2,即位次为n/2和(n/2+1)的两个数的均数。频数表法当为频数表资料时,可先分别计算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表4-4第3列、第4列〕,然后按公式4-8计算中位数。三、离散趋势指标集中趋势是数值变量资料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仅有集中趋势指标还不能很好地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规律,还要有离散趋势指标。为了比较全面地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规律,除了需要有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外,还需要有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离散趋势又称离散程度、变异程度。常用的离散趋势指标有全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一〕全距全距又称极差,用符号R表示,是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如例4-9中,R甲=4,R乙和R丙均=8,甲组的全距小,乙、丙两组的全距大,说明甲组的离散程度小,乙、丙两组的离散程度大。全距的优点是计算方便,容易理解;缺点是其大小仅与最大值、最小值有关,不能客观地反映其它观察值的变异情况。如本例,乙、丙两组资料的离散程度何者更大,全距无法反映。〔二〕方差为了克服全距的缺陷,必须考虑每一个观察值对离散程度的影响。方差(variance)是常用的离散趋势指标,用σ2表示,计算公式为:由于医学研究中常用抽样研究,总体方差往往是未知的,常用样本方差来估计,样本方差用s2表示。统计研究发现,用样本资料计算出的样本方差往往比总体方差偏小,为了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将样本方差分母中n减去1,那么计算公式为:〔三〕标准差方差因计算方便的原因,原有的计量单位被平方,这不利于进一步统计处理,因此人们常用方差的平方根——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替代方差描述资料的离散程度。总体标准差〔用σ表示〕、样本标准差〔用s表示〕计算公式分别为:1.标准差的计算直接法未分组的资料,可用公式4-12直接计算。但此公式计算先得求出均数,在实际工作中这样运算很不方便,经数学推导,公式4-12可转变为:加权法与加权法计算均数一样,当相同观察值较多或频数表资料时,可按公式4-14计算:
2.标准差的应用
表示变量值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表示变量值的变异程度时,要求单位相同,均数相近。标准越大,表示变量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反之标准差越小,表示变量值的变异程度越小。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应用于概括估计观察值的频数分布和医学参考值范围。可以计算变异系数和标准误。〔四〕变异系数当所比较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时,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其离散程度,而应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用CV表示)。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标准差与均数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变异系数没有单位,常用于:
①计量单位不同的资料间的比较②均数相差悬殊资料间的比较四、假设检验—t检验(一)假设检验的概念假设检验〔hypothesistest〕是统计推断的另一重要内容,亦称显著性检验〔significanttest〕。假设检验是对所检验的总体先提出一个假设,然后通过统计分析去推断是否拒绝这一假设。如两组1岁婴儿的头围均数,甲组为45cm,乙组为42cm,这两组均数不同可能是抽样误差引起,也可能是本质不同。在下结论前首先要区别两组均数间差异的性质和来源。假设是由于抽样误差引起的差异,统计上认为无显著意义,如果这种差异超出了抽样误差的范围,那么很可能是本质原因引起的差异,统计上称这种差异有显著意义。判断两个均数之差有无显著意义的假设检验,常用t检验。〔二〕假设检验的根本步聚1.建立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2.选定检验方法并计算统计量3.确定P值4.判断结果〔三〕常用的t检验假设检验的具体方法,通常用检验统计量来命名。如检验统计量为t那么称t检验,检验统计量为u那么称u检验。实际应用时应注意各种检验方法的用途、适用条件和本卷须知。常用的两均数假设检验的方法有: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一般把标准值、理论值或经大量调查所得的稳定值作为的总体均数μ0。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目的是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数〔未知的〕与总体均数μ0有无差异。t值计算公式如下:2.配对计量资料比较的t检验在医学研究中,为了减少误差,提高检验效率,常采用配对设计(paireddesign)。配对设计主要有:①将试验对象按照一定的条件配成假设干对,然后随机将每对中的两个观察单位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去,给以不同的处理,观察某种指标的变化;②同一组试验对象在处理前后观察某种指标的变化;③对同一样品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比较等。其假设检验的目的是推断两种处理或处理前后的结果有无差异。计算公式如下:3.两个小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在医学研究中,能够进行配比照较的资料较少,更多的是两组资料的比较。目的是推断两样本各自代表的总体均数μ1与μ2是否相等。当两个样本含量较小时,n1+n2<100,用t检验,t值的计算公式如下:4.假设检验的本卷须知要注意用单侧还是双侧检验要注意每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要注意资料的可比性要注意判断结果不能绝对化要注意实际差异大小与统计意义的区别第3节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在医疗卫生工作中,通过日常医疗卫生工作记录、统计报表、现场调查、实验研究所搜集来的一些数据,如人口数、出生数、治愈数、阳性数、阴性数等都是绝对数。绝对数可以反映事物在某时某地出现的实际情况,是统计分析和制订方案的根底。但绝对数的大小,常受基数多少的影响,不便于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要比较资料的情况,必须计算相对数,再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相对数常用指标1.相对数的概念
相对数〔relativenumber〕是两个有联系指标的比值,常用于分类变量即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2.相对数的种类及计算方法〔1〕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10万分率〔1/10万〕等表示。计算公式为:计算时比例基数的选择,主要依据习惯用法或使算得的率至少保存一位整数,以便于阅读、比较。如有效率、治愈率,习惯上用百分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习惯上用千分率;某病死亡专率、恶性肿瘤发病率,习惯上用万分率、10万分率等。〔2〕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它表示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局部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用100为基数,以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一般来说,构成比的总和为100%〔亦可表示为1〕,但有时由于计算尾数取舍的关系,其总和不一定恰好等于100%,需对各构成比的尾数作适当调整,使构成比的总和等于100%。事物各构成局部构成比的大小,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该局部自身数值变化的影响,这一影响易被人们所觉察;二是其它局部数值变化的影响,这一影响往往被人们所无视。〔3〕相比照〔relativeratio〕相比照是两个有关指标之比。例如,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或不同时期的两个有关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之比,可反映两者之间的差异变化情况。相比照通常用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3.医疗卫生工作中常用相对数指标1.死亡率或称粗死亡率2.病死率:3.发病率:4.患病率〔或称现患率〕死亡率或称粗死亡率死亡率或称粗死亡率:表示某地某年每千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常受各地人口、年龄、性别等构成因素的影响,需进行标准化后才能进行相互比较。同年平均人口数以上年末人口数加本年末人口数除以2。病死率指在观察期内,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应与死亡率相区别。两者分母不同,计算结果的意义也不同。发病率表示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所谓新病例指每发生一种病算一种新病例,如某病治愈后再次发作,算两个新病例。患病率〔或称现患率〕表示某一时点〔一般不超过一个月〕某人群中患某病的频率。一般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存在或流行的频率。4.应用相对数的本卷须知不要混淆率与构成比。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宜过小。要注意平均率的计算。两个率或构成比比较时应作假设检验。要注意资料的可比性。构成比说明某局部占全体的比重,率说明事物发生的概率,两者计算不同,说明的问题也不同,但由于两指标同属于相对数范畴,有时又都用100作基数,所以易于混淆。常见的错误是把构成比当作率来应用。一般说来,调查和实验观察单位应有足够的数量。观察单位足够时,计算的相对数比较稳定,能够正确反映实际情况。如果观察例数过少,计算的相对数可靠性较差,此时应以绝对数直接表示为好。例如4名患者2名治愈,最好用绝对数表示。计算率的平均值时,不能将各组率相加,然后除以组数。如计算表4-8资料各年龄组人群平均患病率时,不能将各年龄组患病率相加后求平均率,而应该将各年龄组检查人数与病人数分别相加,然后以总病人数除以总检查人数。两个率或构成比比较时应作假设检验在抽样研究中,率和构成比也存在抽样误差,所以比较构成比或率时,不能仅凭外表数据直接下结论,应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所谓可比性,即除了两者被比较的因素不同以外,其余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一般应注意:①所要比较资料的时间、地点、方法等是否相同;②所要比较对象的年龄、性别等因素的构成是否相同,如果要比较组的年龄、性别等构成不同,应计算分年龄组、分性别的率,或者计算标准化率。二、检验x2检验是一种用途较广的假设检验方法,常用于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x2检验最常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率〔或构成比〕差异有无显著性。按照设计类型不同,可将x2检验分为四格表资料x2检验、配对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合同:某科技创新企业专利技术授权
- 《MCU多点处理单元》课件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人之间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
- 《股市的基础常识》课件
- 2024年度广告制作与发布合同协议书
- 2024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春季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石化校园招聘350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商务出行出租车包车合同
- 2024中国国际航空股份限公司招收高中飞行学生14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交集团公开招聘所属企业高管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意义及时机
- 国开2023春《语言学概论》形考任务1-3+大作业参考答案
- 天然气输送管道首站门站简介演示文稿
- 六年级上册《比》《圆》测试题(A4版)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第5章-多旋翼无人机调试
- 【校园快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2000字】
- 神经病学 ppt课件 癫痫
- 竖向设计图课件
- 2022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国开电大)专科《市场营销学》网上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 2016奇瑞观致3原厂维修手册与电路图04-组件更换10.wsm离合器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