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处理与写作培训讲义(2012精简新版)_第1页
公文处理与写作培训讲义(2012精简新版)_第2页
公文处理与写作培训讲义(2012精简新版)_第3页
公文处理与写作培训讲义(2012精简新版)_第4页
公文处理与写作培训讲义(2012精简新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党政机关公文应用与写作

李明垠目录一、公文及其作用二、公文格式三、公文种类四、发文处理程序五、公文写作一、公文及其作用

(一)什么是公文(二)公文与文件(三)公文工作的重要性(四)公文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公文

公文,分为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行政机关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二)公文与文件从广义上说,所有的公务文书都叫公文,包括党政机关因工作需要所拟制、下发、上报或宣读、张贴、刊登、公布、存档的各种文件、电报、讲话、布告、宣传品等文字材料。从狭义上讲,公文专指文件,就是通常所说的红头文件。(三)公文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公文工作是党政机关履行领导职能的重要形式。第二,公文工作是整个机关工作的重要枢纽。第三,公文工作是各级机关办公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载体。(四)做好公文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三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四是加强学习,增强素质。五是完善制度,强化约束。

第一部分完二、公文格式

党的机关公文由版头、份号、密级、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等部分组成。行政机关公文的格式与党的机关类似,根据需要,会有个别细节方面的差别。(一)版头

版头是指文件的首页固定版式,即常说的“红头”。版头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常见的版头结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机关名称+文件”式。红色、大标宋字体印刷,如“中共周口市委文件”、“中共周口市委组织部文件”、“中共周口市交通局党组文件”等,也叫大字头文件,主要用于向下行文,发布重大工作意见、决定、安排部署等,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命令性。▲另一种是“机关名称+(××)”式,红色、比第一种较小的字体印刷,如“中国共产党周口市委员会(××)”、“中共周口市委政法委员会(××)”、“中共周口市人民检察院党组(××)”等,也叫小字头文件,用于向上级请示、报告工作,向下级发布工作安排、人事任免、奖惩通报等,括号内填写请示、报告、通知、通报等文种名称。大字版头样式

中共周口市委文件

——————*

—————

小字版头样式中国共产党周口市委员会()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二)份号

份号即同一件公文的印数编号,用6位阿拉伯数字,顶格标注于公文版头的左上方第一行。党的机关公文份号前加英文“N0.”(第××)字样,行政机关公文直接印份号。公文一般不标份号,标有密级的公文必须标明份号。(三)密级根据内容和工作需要,凡应当保密的公文,要标注密级。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分别由中央、省和市级保密主管部门确定。顶格标注在公文版头左上方第二行、份号下方位置(行政机关公文标于右上方第一行)。密级后要注明保密期限(30年,20年,l0年),中间用“五星”隔开。密级可根据上级发文的密级和工作需要确定。但应注意的是,转发上级公文时,密级不得低于上级所定密级。

(四)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又称文号,是同类公文制发顺序的编号,以年度为单位编号。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发文年份和发文顺序号组成,标注于版头下方、红色横线上方,居中排布(请示、报告居左);年份、发文顺序号应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标全称,年份用六角括号“〔〕”括起;序号不编虚位(如1不编为001),也不加“第”字。机关代字的编定应科学、明确、统一,用一两个字把发文机关表示出来即可,最多不要超过5个字;在一个行政区域内不得重复,不要过于复杂。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五)签发人

上报公文(只限请示、报告两个文种)应当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联合行文,要标注所有联署单位签发人姓名,左右或上下排列。签发人一般为主要领导人或经主要领导人授权的主持工作的副职;联合行文时,签发人职务要对等。(六)标题

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公文主题)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中共周口市委

/关于开展作风纪律整顿的

/决定》

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有下列几种写法:▲事由(公文主题)+文种,如“关于××的

/通知”▲发文机关+文种,如“周口市人民政府

/令”▲只有文种,如“通知”从上述四种写法可以看出,标题三要素中的发文机关、公文主题在特定情况下可省略,但文种是不能少的。注意:发文机关的选择和实用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发文机关基本分为党政两大类:1.党的机关和行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制发公文,要按照《党的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办文;2.行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制发公文,要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办文,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专用司法文书按专用公文办理;同一机关,需以党组织名义发文的,发文机关为单位党组织;需以行政名义发文的,发文机关为该单位。发文机关应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主办单位排列在前,按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除办公室外,单位内设机构不得作为发文机关。发文机关还受文种的制约,如党组织不得发布命令、公告、通告和议案,行政机关不得发布决议、公报、条例和规定,而且条例和公报也只有党中央有权发布(详见后“公文种类”部分)。(七)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指接收公文的单位,一般不包括个人。其位置在正文之前,所以通常又叫“抬头”。上行文(请示、报告)都必须有主送的上级机关。除办公室外,不得向上级机关的其他内设机构请示、报告工作。下行文和平行文一般应有主送机关,但决议、决定、意见、公报、指示、规定、条例和会议纪要等没有主送机关。

(八)正文

正文即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公文中的数字、年份等不能分拆回行。正文的结构层次应清晰,划分层次时分别用“一”、“(一)”、“1.”、“(1)”等标明。全篇层次序数的使用要统一、一致。正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要求,详见后面“公文写作”部分。(九)附件

附件是附属于正文的文字材料,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如有附件,应标注于正文之后、落款之前。在处理公文时,有的将被批转、转发、印发的文件当成附件,这是完全错误的。被批转、转发、印发的文件是主件(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得视为附件。(十)发文机关署名

发文机关是公文的法定作者,应当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行政机关一般不署名只盖章),我们通常称之为“落款”。处理公文时,尽量使署名、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页,一般不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注意:决议、决定、意见、指示、公报、条例和会议纪要不署名。(十一)成文日期

成文日期一般署会议通过或领导签发日期;联合行文的,署最后签发领导同志的签发日期;有时可署印发日期;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书写(行政机关公文用汉字书写),必须写明年、月、日全称。注意:决议、决定、指示、公报、条例、意见、规定和会议纪要等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十二)印章请示、报告等上行公文必须加盖印章。党的机关印制有固定套红版头的下行文,一般不加盖印章。行政机关公文一律加盖印章。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或两个以上印章时,应署明各发文机关名称,合理排布,分别在机关名称上方加盖公章。(十三)印发传达范围

决议、决定、意见、指示、公报、规定、条例等不标识主送机关的普发性公文,必须在印发成文日期之后下一行标注印发传达范围“(此件发至×级)”,作为公文结束的重要标志。(十四)主题词

主题词,是将自然语言中的名词术语经过规范化和优选处理后的词或词组,用于文件的标引和检索。长期以来,我国对所有正式文件都标注主题词。但自2012年1月1日起,根据中央要求,全国党的机关公文实行改版,其中一项重要改变就是取消了标注多年的公文主题词,代之以“条形码”。目前地级以上党的机关已经推广普及,县级及市直单位党委(党组)公文正在改版中。条码标注普及后,我们就不再对公文标注主题词了。(十五)印制版记

印制版记是公文的标记,由公文印制机关名称、印发日期和条码组成,位于公文末页下端最后一行之上,用两条横线隔开。印发机关一般为本地本部门办公室,印发日期在成文日期同时或之后,条码中应收入制发机关、成文日期、文号、发放范围等信息。第二部分完三、公文文种

公文种类是指《党的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列举的法定文种。现行党的机关公文主要文种有14种: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现行行政公文有以下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综合上述两类,党政机关法定(通用)公文文种有18种。(一)决议1.决议涉及的内容原则性、理论性较强,重要、广泛而全面;2.决议的形成必须经过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或全体委员会议讨论通过;3.决议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议”,较多使用简明扼要的议论;4.决议的成文日期,用括号标写在标题下方,有时还要包括会议名称;5.决议应独立成文;6.决议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是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二是由会议名称+主要内容+文种组成;7.决议用红头行文或公开发表均可,常用公开发表代替行文;8.决议应以会议为主体来叙述、说明或议论,并提出要求,发出号召,通常用“会议审议、评价、指出、强调、重申、要求、号召、希望”引领承起。(二)决定1.决定涉及的内容相对比较具体,是党政机关常用公文;2.决定较多用来布置工作、提出要求,并对方针、原则、措施和办法作出规定,不一定要展开充分的议论;4.决定的成文日期,一般须用括号标写在标题下方;5.决定的标题,采用“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的写法,不得缺项;6.决定和决议在内容、形式、程序、表述方式、成文日期标写上有所不同,不可混淆;7.安排工作的决定在结构上应规范(一般采用分部分的序号模式);8.奖惩决定评价应准确、中肯,在文尾应有针对性地提出希望、号召;9.文尾须标注印发传达范围。(三)指示

1.凡县以上党的领导机关,均有权发布指示;2.指示涉及的事件或问题通常比较具体,是对上级机关的某一方针政策进行贯彻落实,或是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并阐明工作活动的原则,以指导下级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3.指示语气较和缓,没有命令、决议、决定那么强硬,措辞也比较灵活;4.与批复相比,指示是主动行文,批复是被动行文;5.指示一般应独立行文,写法与意见类似;6.指示一般应不用或少用。(四)意见1.意见是党政机关根据现实的需要,针对某一重要问题提出见解或处理意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2.意见是党政机关常用公文,对受文机关具有较强的约束力;3.意见通常不是具体的工作安排,而是从宏观上提出见解和意见,说明提出问题的缘由、目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及领导力量等,要求受文单位结合具体情况,参照文件中提出的精神来办理;4.意见一般独立成文,经批转、转发的意见应搭配通知;5.意见的结尾不署发文机关,因此成文日期应标注在标题下方;6.意见的标题只有一种写法: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不得缺项;7.文尾应标注印发传达范围,标志公文正文的结束;(五)通知1.通知是最常用的一种公文。可以是下行文和平行文,但不能用于上行文。规格要低于命令、决定、意见等文体。用它发布的规章,多是基层的,或是局部性的、非要害性的;用它布置工作、传达指示的时候,文种的级别和行文的着重程度,明显不如决定、意见;2.通知的发文机关,几乎不受级别的限制。大到中央级的党政机关,小到基层的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发布通知;3.凡是需对某一事项进行处理、对某问题作出指示,又不适合用命令、决定、意见的形式行文的时候,均可用通知的形式进行办理;4.通知的标题形式多样,可由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组成,也可省略发文机关,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还可单独由文种组成。印发、批转和转发文件的通知,所发的文件内容要出现在标题的主要部分,但不一定使用书名号;印发规章的通知,所发布的规章名称要使用书名号;5.晓谕性通知一般只有告知性,没有指导性。其用途较广泛,机构、人事调整,启用、作废公章,机构名称变更,迁移办公地址,安排假期等,都可使用这种通知。晓谕性通知不得提出办理事项;6.任免领导干部的职务,根据职务重要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文种。一般情况下,任免干部时用通知。任免通知,只需写明什么会议决定,任命什么人担任什么职务即可,不必说明原因;7.会议通知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主要程序,②召开会议的时间和地点,③对与会人员身份的要求,④对与会人员会前准备工作的要求,⑤报到时间、地点及联络人、电话,⑥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8.指示性通知应一文一事,或一文一类事,主要内容包括目的要求、指导思想、工作原则、方法步骤、组织领导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六)通报1.通报用于党政机关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沟通重要情况;2.通报应注意简短,并把握好时机;3.不论是肯定性的,还是否定性的,通报的态度和意见都须十分明确;4.通报中评价性的文字,要留有余地,注意措辞的分寸感和准确性,不能出现过誉或夸饰的现象;5.对综合性的不良现象或问题进行通报,分析原因的文字要深刻详细一些,为下文提出要求和措施打下基础;6.对单位或个人错误事实进行处理,要写明根据什么规定,经什么会议讨论决定,给予什么处分;7.通报应谨慎使用,切忌轻率杂滥。(七)公报1.公报的发布机关级别很高,或者是以党中央的名义,或者是以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会议、中央全会的名义,除此以外,行政机关、其他机关和团体不得发布公报;2.公报可用文件或公开发表公布。一般公开发表,普告天下,一体周知;3.公报的内容都是新近发生的事件或新近作出的决定,要求制作和发布迅速、及时,具有新闻性的特点;4.公报应简明扼要,一般以会议为主体叙述、说明和议论;5.公报应庄重严肃。(八)报告1.报告是下级党政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使用的单方向上行文,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2.报告须标注签发人,由本地本部门最高领导人签发;3.报告可采用模式化的套语收结全文。如“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执行”等等。4.多数报告,都是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或是在某种情况发生之后向上级作出的汇报,不需要上级机关给予批复,但可以批转;5.除紧急重要情况和领导交办事项的报告外,一般不送领导个人;6.报告篇幅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3000字。超过3000字的,要在正文前写出提要。(九)请示1.请示应强调遵循党政分开和“一事一请示”的原则。在一份请示中,只能就一项工作或一个情况、一个问题作出请示,不得在一份公文中就若干事项请示或批准;2.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所请示的上级须为直接上级,不得越级请示。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平级有关主管部门及不相隶属机关商请人、财、物,不得用“请示”(应用“函”);3.“请示”不得送领导个人;4.请示的事项应在上级的职权范围内,超过上级职权范围和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不得请示上级;5.请示中夹带的报告部分,应简明扼要,内容不宜过多;6.请示应在事前,不得事后请示;6.尽可能对请示事项提出解决办法和意见,并经过科学论证和沟通协商。请示意见应表述明确,晓畅明白;7.结语应规范。常用的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执行”等等;8.请示是双向对应文体之一,与它对应的文体是批复。下级有一份请示报上去,上级不论是否同意,原则上应给请示单位一个批复,或予以批转;9.请示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00字);10.请示的发文字号和签发人标注方法同报告。签发人一般应为本地本部门的最高领导人。(十)批复1.批复应坚持“一文一批”的原则,不得将多个事项集于一个批复之中,以免延误时间,耽误下级工作,给贯彻落实带来困难;2.批复的标题一般采用公文常规模式,即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没有发文机关和主要内容的标题,不够认真严肃,也影响工作效率;3.批复事关重大,一字千金,撰写时要注意及时、明确、庄重、简洁;4.批复应搞清下级机关的意图,态度明确,同意或不同意都应清楚明白;5.批复一般应独立行文(有时用批转通知代替批复)。(十一)条例1.党的中央组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最高行政机关和地方有立法权的权力机关,才有制发条例的资格,地方党政机关和其他机关都不得制定条例;2.条例正文由总则、分则、附则三大部门组成,一般都要采用分条列款的方式组织表达,往往篇下分章、章下分条、条下分款,以便于查找,便于引用。正文应力求层次清晰,结构完整;3.条例的概括性、原则性较强,必须严密准确,规范可行;4.条例的涉及面较大,内容比较重要。(十二)规定1.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和党的工作部门都可以制定和发布规定,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团体不得制发规定;2.规定的内容一般没有条例涉及面那么大,有较明显的局部性;3.规定的内容比较具体,对某项任务和工作所提出的要求和标准都比较明确,操作性更强;4.规定一般独立成文,也可与通知搭配下发;5.规定的标题采用制发机关+事由+文种的写法。暂行和试行规定应标注“暂行规定”或“规定(试行)”;6.规定应做到制发原因清楚,针对性强;7.规定要有实施说明。什么单位和个人适用这一规定,规定的解释权属于哪一部门,规定何时生效及规定中一些概念的含义,应在附则中加以明确;8.规定的措词较庄重、周密、准确。(十三)函1.函用于平行机关、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体现着双方平等沟通的关系,是公文中唯一的平行文,使用相当广泛,但目前还未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公函是正式的公文,既可用专用版头发文,也可用正式文件版头发文,应严格按照发文程序制发;3.应一事一函,一般用于商请人、财、物等事项;4.函的措辞、口气跟请示和批复大不相同,要合乎礼仪,谦虚诚恳,有分寸;5.函不仅适用于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行文,还适用于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行文。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时用请示函,不得用请示;6.函的结构与私人信函大致相同;7.函的结束语应规范,如“敬请函告”,“请予函复”,复函用“特此函复”等。(十四)命令(令)1.命令(令)是所有公文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的下行文种;2.命令(令)只能用于重大决策事项,如发布重要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以及奖励成就突出的人员等;3.命令的签发人是有权发布命令的机关和领导人。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和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及其部长、主任,地方县级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才有权力发布命令(令)。党的机关及其领导人、其他任何企事业单位均无权发布命令;4.落款应标明领导机关全称,或领导人职务和姓名的全称,不得用简称;5.命令(令)一般用专用版头发布,也可用正式公文版头发布。用专用版头发布时注意编号,即以领导人的任期为单位,按先后顺序编“第×号”。(十五)公告1.公告发布的是重大事项和法定事项;2.公告的发布机关级别高,发文的权力被限制在高层行政机关及其法定职能部门的范围之内;3.公告的发布范围广,其信息传达范围有时是全国,有时是全世界,应慎用;4.公告的内容具有新闻的特点,写作时应简明扼要,不加议论,语气庄重;5.公告一般不用或少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传播,而是在媒体上公开刊登(播发);6.公告须用编号(以事件为单位编号,即第××号)、落款和日期;7.常用“现予公告”、“特此公告”作结束语。(十六)通告1.通告是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团体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它所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2.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发,但党的机关不得发布通告;3.通告一般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的社区范围内,内容多指向一个特定的人群,要求这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4.通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一般以公开张贴为主;5.通告内容广泛、多样,应力求严谨,通俗简洁。(十七)议案1.议案的制作主体仅限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只适用于人民政府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提请审议事项,是政府与人大联系工作的例行公文;2.议案必须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举行会议期间提出;3.议案内容须涉及重大问题或重大事项,如建议、请求制定或申请通过财政预决算、城乡发展规划、重大工程上马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中重大事项的决策,政府组成人员任免等;4.议案应一案一事,独立成文;5.议案结构一般由案由+案据+方案组成。(十八)会议纪要1.会议纪要属党政机关正式公文文种,综合反映会议基本情况、主要精神和中心内容。党政机关办公会议、工作会议、专题会议和日常会议一般应编写会议纪要;2.会议纪要有选择性、提要性,不一定包容会议所有内容,但要客观反映会议情况,突出认识一致的结论要点;3.会议纪要须单独编制发文字号。一般省略机关代字,由领导班子任期届别和顺序号组成,编为“×届第×号”;4.会议纪要可用特定版头直接下发,也可用红头文件与通知搭配下发;5.会议纪要的成文日期一般加圆括号标写于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正文文尾不落款、不盖章;6.会议纪要的文尾要列出出席人员、缺席人员、列席人员名单(含职务);7.会议纪要应标注印制版记。除上述法定(通用)公文外,还有专用公文(经济、法律、军事、外交公文)和非法定公文。非法定公文,特别是领导讲话、会议主持词、计划、总结、调研报告、简报等,相当重要,使用较多。(一)领导讲话

领导讲话属会议使用的非法定公文。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行为,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主要有工作报告、演讲词、开幕词、闭幕词和欢迎词等。

1.领导讲话要与讲话人的身份、地位、所代表的方面相符合。2.领导讲话要庄重。3.领导讲话要深入浅出。4.领导讲话要避免雷同。5.领导讲话要有自己的风格。6.讲话不应有固定的章法,应随讲话的内容和场合变化。(二)会议主持词

1.会议主持词的结构

开会原因、会议主题、会议规模、会议议程、总结评价、提出要求。2.主持词的特点

严谨、准确、简洁、朴实、通俗,逻辑性强,言简意赅,通俗明白。3.主持词的写作要点

(1)会议的程序所涉及的时间、议题不能搞错。

(2)议程的排序,要有利于会议的审议,注意时间的有效利用。

(3)主持词文字要注意口语化。同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力求简洁。

(4)工作评价部分要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5)提出工作要求时要注意主持人身份。(三)计划(规划、要点、方案、细则、办法)

计划在公务活动中使用较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可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写作中注意掌握以下五条原则:

第一,对上负责的原则。

第二,切实可行的原则。

第三,集思广益的原则。第四,突出重点的原则。第五,防患未然的原则。(四)总结(汇报提纲、专题报告)

“总结”虽不是法定文种,但它的使用频率之高却是许多正式文种无法相比的。“总结”从内容上看,有专题性和综合性两种。从结构形式上看,可分为“三大块”式、“因果倒置”式、“层层递进”式三种。写好总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

找出规律,突出重点。

二是

认真分析研究,进行思维加工。

三是

要一气呵成。(五)调研报告(考察报告)1.调研报告的格式:前言、情况、分析和意见(建议或对象)。(1)前言部分要简要地说明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范围以及所要研究和报

告的主要内容等。(2)情况部分,既调查得来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部分。(3)分析部分要指出事物的性质或找出原因,要有针对性,要揭示实质和规律。(4)意见部分是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或对策。2.调研报告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第二,层次清楚,观点鲜明。第三,语言准确,感情饱满。第四,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六)简报(信息、要情)第一,抓准问题,有的放矢。第二,材料准确,内容真实。第三,简明扼要,一目了然。第四,讲求时效,反应迅速。第五,内容实在,不空洞。

第三部分完四、发文处理程序

发文处理程序大体有以下环节:拟稿、校核、会签、签发、编号、印制、盖印。(一)拟稿

拟稿,又名撰文、起草。起草公文,首先必须得到授权;然后,在收集材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出写作提纲。必须始终坚持“内容上求实、文字上求精、篇幅上求简”的原则。拟稿时还要注意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等引文的准确性。(二)校核

秘书部门对公文内容、文字、体式等进行全面审核把关的工作,统称校核。校核分五个步骤:

第一,接收。对接收的公文初稿必须清点、签字、登记。

第二,初核。看看有无缺、漏页现象和卷面是否清晰;核对文件体式是否合乎规定;审看签署意见是否齐全,会商意见是否一致;审议是否应由本机关发文等。

第三,深核。审核公文内容是否与法律、政策相抵触;内容是否真实可行;政策界限是否明确;措施是否落实;文字表达是否准确等。

第四,协商。通过召开座谈会、登门调研、送稿等形式对文稿内容进行协商;

第五,汇总。将意见综合汇总,等待会签。(三)会签需要会签的公文稿主要有三种:一是联合行文的公文稿,二是内容牵涉其他部门的公文稿,三是涉及需要审批的特定事项的公文稿。

公文稿在正式送领导签发前,对于牵涉几个部门工作的,涉及机构编制、财政开支、税收减免和奖惩事宜的,要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批。综合或单项奖惩事宜,须征求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和信访稳定等部门的意见。涉及民族宗教、台港澳侨、统战、外事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务,必须先由相应的职能部门会签,征得这些部门同意后才能送签。

如果协调后意见基本一致,可将各方面一致的意见改在公文稿上。如果不一致,应将相关部门的不同意见综合汇总,重新研究修改公文稿,直到意见一致时,方可送签。公文稿会签一般由主办部门负责,以部门主要领导签署意见并签字为生效。(四)签发

签发是公文生效的标志,是发文中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重要的或者涉及面较广的公文,由正职负责人或主持日常工作的副职负责人签发;会议通过的公文,可授权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签发。履行签发手续,是公文权威性的象征,秘书部门必须依照规定严格遵行。

(五)编号发文必须编号。

发文编号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编号时要对以下内容进行登记:文件标题、编号、成文日期、授文单位、内容摘要、附件、签发人、发放级限、印数、经办人及联系电话等。(六)印制根据中央关于党的机关公文改版要求,党的机关公文与行政机关公文用纸统一为A4纸型(长297毫米,宽210毫米),公告和通告用纸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为统一印制规格,便于保密,一个单位文件一般固定在单位文印中心或指定保密文印店印制。(七)盖印

盖印,是公文制发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按前文所述,需要加盖单位公章的文件,印制完成送机要文件管理部门发前,一定要加盖公章。印章要盖得清晰,端正得体。其基本要领是:

第一,印泥要蘸匀;

第二,位置要摆对,做到上不压正文,下要压成文日期(年月日);

第三,印章要置放端正;第四,盖印时,文件下面要垫上胶皮或厚纸;

第五,盖章时要用力扣压;

第六,起章要快速,切忌挪动。

第四部分完五、公文写作要领

(一)主题要突出

(二)立意要高远(三)谋篇布局要恰当

(四)内容要实(五)篇幅要短

(六)语言使用要得当

(七)文风要正(一)主题要突出

主题,是指通过全部公文内容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所有的公文都必须有主题,必须突出主题,突出重点。主题是否突出,主要取决于公文主题是否正确、深刻。确定公文主题除了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外,还要考虑:第一,工作实践是确立公文主题的直接因由。第二,上级的文件是确立公文主题的直接依据。第三,领导意图是公文主题的具体要求。

(二)立意要“高远”

观点是公文稿的灵魂与生命。立意要高,是指一篇好的公文必须有正确、鲜明、集中、新颖的观点。公文“立意”,要正确、清晰、集中、有新意。体现观点的高远,要始终坚持四个“捕捉”,即:

一是要从事物的特殊性中捕捉观点。二是要从上下的结合点上捕捉观点。三是要从社会的关注点上捕捉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