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_第1页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_第2页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_第3页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_第4页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主要内容:一、19世纪俄国的社会现实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三、作家介绍19世纪俄国的社会现实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40年代以后,俄国在废奴问题上展开激烈的斗争;1861年农奴制改革(改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第一、名家如林,明星如海,群星灿烂;第二、两大主题:赫《谁之罪》、陀《怎么办》;第三、强烈的自我反省和忏悔的意识(如“多余人”);第四、“心灵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1841)《当代英雄》(1840)

既否定一切,又蔑视自己的“多余人”毕巧林。冈察洛夫(1812~1891)《奥勃洛摩夫》(1859)象征着俄国贵族阶级革命性的总结。(p245)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IvanSergeevichTurgenev,1818-1883)是位异常敏感的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同时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品介绍《猎人笔记》(1847-1852)是作者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以一个猎人在俄罗斯中部山村、田野打猎,纪录见闻的形式,反映了农奴制俄国村镇的生活现状。鲜明而深刻的反农奴制的主题。浓郁的抒情情调和朴实的现实主义手法,尤其是对大自然的描写,出神入化。赫尔岑:“用诗写成的对农奴制的控诉书”。

“多余人”系列《罗亭》(Rudin)(1856):罗亭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P308)《贵族之家》(ANestofGentlefolk,1859)描写了贵族知识分子历史作用的消失,是贵族阶级“黄金时代”消逝的一曲挽歌;贵族费嘉·拉夫列茨基。

“新人”系列:

《前夜》(OntheEve,1860)是俄国第一部以平民知识分子为中心的小说。叶琳娜和英沙罗夫的形象。杜勃罗留波夫《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俄国的英沙罗夫应该是反对专制农奴制的战士。《父与子》(FathersandSons,1862)是代表作。

巴扎罗夫基尔沙诺夫巴威尔(p314)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革命民主主义战士、唯物主义美学家,同时又是作家。真正创造“新人”典型的任务,由他完成。《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1855)小说《怎么办?》(1863)副标题是“新人的故事”

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

新人领袖拉赫美托夫

p246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MihailovichDostoyevsky,1821-1881),杰出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是被托尔斯泰高峰挡住的更高峰”——纪德作品介绍《穷人》(1845)

马卡尔·杰符什金从17岁进政府机关当书记员,已经30余年,仍旧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瓦尔瓦拉是生活在贫民窟里的孤女,被杰符什金救出了青楼。杰符什金碰上瓦尔瓦拉之后,生命开始出现生机,但正在此时,一个地主贝柯夫插了进来,他向瓦尔瓦拉求婚,不是为了爱情,只是为了有个子嗣。瓦尔瓦拉为了不连累杰符什金,毅然跟随地主走了。杰符什金痛苦不堪。(p316)2、《被欺凌与被侮辱的》(p318)(TheInsultedandtheInjured,1861)是一部随笔式长篇小说,采用一种快速而热情的讲故事手法。资产阶级掠夺者和骗子手瓦尔科夫斯基公爵,工厂主史密斯一家,外孙女涅莉,小地主伊赫缅涅夫一家,娜塔莎,瓦尔科夫的儿子阿辽沙,富家小姐卡佳。他笔下的小人物都是驯良和可怜的人。宣扬了忍耐和宽恕。

3、《罪与罚》(CrimeandPunishment,1866)小说背景:60年代中期的彼得堡。中心内容是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与被惩罚。人物形象:拉斯柯尔尼科夫,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他的贫困、犯罪,犯罪前后的矛盾与斗争。在宗教信仰感召下的投案自首,在刑罚中赎罪,以求得以新生。心灵之谜--审美机制与心理现实主义

“双重人格”:作为癫痫病患者的敏感、孤独、自卑、歇斯底里等病态特质,和作为艺术家的敏锐、热情、深刻的艺术感悟力,融合成陀思妥耶夫斯基特有的心理分析和哲理性思辨的双重才华。那些充满痛苦、矛盾、纠葛的复调思辨也外射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精神人格。“人类心灵深处的调查员,细微的解剖者”。内倾性和心理现实主义(p323)复调性--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在他的1929年出版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一书中提出的。

巴赫金认为,如果过去的小说是一种受到作者统一意识支配的独白小说,则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即“复调小说”。复调小说特点:1、复调小说中的主人公不仅是作家描写的对象、客体,同时也是表现自己观念的主体。2、复调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开展情节、人物命运、人物性格,而在于展现那些有着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的独立意识。3、复调小说没有作者的统一意识,它是由不相混合的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声音组成的对话小说。

果戈理一、生平创作果戈理(Gogol,1809-1852),是俄国19世纪40年代最杰出的作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他的讽刺艺术确立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加强了普希金奠基的俄国现实主义。一、生平创作果戈理出身地主家庭。1831年结识普希金,结成莫逆之交,专事创作。1836年发表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一举成名。晚年,受斯拉夫派的影响,思想发生危机,由批判农奴制转为歌颂它,保卫它。终于发生焚烧《死魂灵》第二部和出版坚持错误观点的《与友人书简选》的悲剧性事件。为此别林斯基撰写了《致果戈里的信》,批驳他的反动思想。果戈理写了《作者自白》,承认自己的失败。果戈理焚书稿果戈理对创作一丝不苟,要求严格,他多次烧毁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作品,小说、喜剧都烧过。1852年2月11日夜,他第三次烧掉《死魂灵》第二部的残稿,10天后忧伤而死。终年42岁。果戈理焚书稿二、作品介绍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1831-1832),共收8篇短篇小说,反映乌克兰民间生活,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歌颂普通人的勇敢、机智、向往自由的主题,显示出讽刺的特点。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1835)收了4篇中篇小说,名篇是《两个伊凡的故事》,描写没落地主的生活,把对封建地主的揭露批判与沙俄官僚专制的揭露批判有机结合在一起。二、作品介绍《彼得堡故事集》(1835-1841)包括7篇短篇小说,描写彼得堡的生活,突出的特色是描写城市“小人物”,发展了普希金开创的写小人物的传统。《鼻子》讽刺了官吏好虚荣、想发财而又奴气十足。《狂人日记》和《外套》以描写“小人物”命运最为著名。前者写一个小官吏被官僚等级制度残酷迫害,直至发狂的故事;后者描写一个小官吏毕生抄写文书,过着贫困屈辱的生活,好不容易才攒够钱买了一件外套,但后来外套保不住,他也悲惨地死去。喜剧《钦差大臣》(1836)讽刺喜剧。某市把一个过路的彼得堡小官员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阿谀、行贿。正当市长将女儿许配给这位假钦差大臣,梦想升官发财的时候,传来了真钦差大臣到来的消息,喜剧以哑场结束。果戈理说:“任何人都至少做过一分钟的赫列斯达科夫”。满台反面人物。剧本的题词是:“脸丑莫怪镜子歪”。《死魂灵》(1842)长篇小说,果戈理的代表作。全书11章,描写城里的官僚和乡村的地主,主要写地主。写骗子乞乞科夫在全俄旅行,向地主们索取和收买“死魂灵”的故事。死魂灵是指那些在两次人口登记之间死去的农奴,他们在法律上仍被当活人,地主还要为他们纳人头税,因此他们愿意把他们送人或低价卖出。p304乞乞科夫身份和作用:乞乞科夫是40年代俄国社会中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的典型形象,具有寄生本质。他是贯穿作品始终的重要人物,他的活动,构成全书情节的枢纽。小说主要写了乞乞科夫拜访的五个地主。他们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圆滑世故,具有投机钻营的本领;又具有唯利是图的本质,整天为了赚钱而挖空心思,居然想到拿死人去作投机买卖。五个地主典型玛尼罗夫:外表文雅,内心空虚。他生性懒散,不务实际,无法理解买卖死魂灵的投机活动。这是个有文雅外表的寄生虫。科罗皤契加:她很会料理田产,虽然拥有许多农奴,有鸡、猪、菜园、果树等大量财产,但还是像一个小钱柜一样,“悄悄地慢慢地把现钱一个一个地弄到”,藏入里面去。她是一个悭吝的守财奴。罗士特莱夫:粗野无礼,放荡不羁,他把家产都挥霍在养狗、养马和赌场上。他吹牛、造谣、惹是生非、胡闹成性,是个“地方恶少式的地主,赶热闹、爱赌博、撒大谎,要恭维——挨打也不要紧。”梭巴开维支:粗壮得像一头熊,“脚步很莽撞,常要踏着别人的脚”,喜欢大吃大喝,总是全猪全鹅地吃。他把自己的庄园、住宅直到家具都营造得很牢固,在钱财上极精明。这是个贪婪顽固的地主典型。泼留希金:有大片庄园、上千农奴,仓库里有大批快要霉烂的衣料,堆攒的面粉已经硬得像石块,他却舍不得穿和用,自己的生活过得像乞丐。贪婪和破坏财富成了他性格中矛盾统一的特征。吝啬鬼泼留希金

泼留希金是五个地主中塑造得最丰满的一个,成为世界文学中四大吝啬鬼典型之一。贪婪是他的主要性格特点,他具有病态的贪婪,病态得积储财物,为积储而积储。贪婪生出吝啬。他克扣自己,吃得半饱半饥,穿得破破烂烂,住得陈旧简陋。电影改编《死魂灵》(导演:米·施维采尔)刻画泼留希金形象突出表现他的猥琐和吝啬。自然派盟主果戈理通过对这些地主形象的塑造,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腐朽和衰落,预示了它必然灭亡的前景,推动了解放运动的发展。为此,《死魂灵》的发表,震动了整个俄国。《钦差大臣》和《死魂灵》的发表,使果戈理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盟主,开始了“俄国文学的果戈理时期”(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自然派”。“自然派”别林斯基在《一八四六年俄国文学一瞥》(1847)和《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1848)中,论述了“自然派”形成的过程和他的特点。他认为,“自然派”的特点就是真实的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物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果戈理对现实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正是为“自然派”开辟了道路。果戈理的贡献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他为“俄国散文之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谢得林、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受到他的创作影响。20世纪初,果戈理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一文中称赞他的作品“以不可见之泪痕悲色振其邦人”。三、讽刺艺术

果戈理是讽刺艺术大师,独特风格是“含泪的笑”。他把生活中喜剧性和悲剧性的因素巧妙地展示出来,使得喜剧唤起的已不是轻松愉快的笑,而是痛苦和悲哀的笑。他的“含泪的笑”是一种自我嘲笑和无可奈何的解嘲,讽刺对象是地主官僚的腐朽丑恶,小人物的弱点,病态的生活。1.讽刺肖像画

常用寥寥几笔,勾勒人物的庸俗之处,借以突出人物性格,例如描写两个吵架的伊凡时,瘦伊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下的萝卜”,胖伊凡的头“像一只尾巴朝上的萝卜”。一个伊凡饭后吃甜瓜,必亲自切开,把瓜子用纸包好,写上“此瓜食于某日”,“某君在座”等字样。另一个伊凡洗澡时,喜欢在浴盆内放个桌子,上置茶炊,躺在齐脖子的水中喝茶。这是外省地主无所事事,精神低下,生活慵懒的肖像,行神兼备。2.暴露性语言果戈理笔下的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的讽刺性主要在于它的暴露性,人物开口说话就暴露自己的本性或暴露他人的本性。例如在《伊凡·费多罗维奇·希邦卡和他的姨妈》中,40岁的希邦卡和地主小姐相亲见面的谈话。两人相对而坐,形同木偶。最后希邦卡鼓足勇气说:“夏天苍蝇真多呀,小姐!”女方回答:“多极了,哥哥用妈妈的旧鞋子做了一个苍蝇拍,可是一点也没有用,还是多得很。”

在《钦差大臣》中,市长因假钦差向自己女儿求婚,做起将军梦。他对妻子说:“真见鬼,中了头彩!”“他妈的,当将军真够威风!有人替你在肩膀上挂绶带;安娜·安德列耶夫娜,你说哪种绶带好,大红的还是湖色的?”并且趾高气扬地回答向他拉关系的同事说:“我一定尽力”。

3.幻想性和偶然性情节果戈理的情节结构常在一种幻想的、偶然的安排中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