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 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5《七律 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5《七律 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5《七律 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5《七律 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七律长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七律长征

【文本解读】

《七律长征》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为“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习作要素为“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指向非常明确。

本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笔力雄健,对仗工整,用词精当,仅用56个字,就把长征写得惊心动魄,有声有色,显示出诗人的豪迈之气。

课文插图是艾中信绘制的油画《红军过雪山》,描绘了红军战士在雪山中相互搀扶,坚强行进的场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红军不屈不挠的意志,体会诗句中表现的战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大意,结合时代背景领悟诗句表达的感情,感受红军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查找资料,了解长征,体会长征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前准备

1.创设情境:

时值长征胜利87周年,为学习长征精神,学校举办了“长征”主题创作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长征主题摄影展

活动二长征主题歌曲合唱

活动三长征主题诗歌朗诵

活动四长征主题征文比赛

2.预学任务:

(1)运用学过的查找、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长征"。

(2)按照活动任务将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

(3)预习课文,扫清障碍;了解作者,回顾与作者相关的课文。

(设计意图:这首诗独特的时代背景与时代意义,决定了学习时不能就诗论诗,应该去练会其背后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感受伟人情怀,因此用情景任务切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是本课主要的学习方式。)

二、师生交流,奠定基调

学习任务一长征主题摄影展

1.出示学习提示:

选出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张照片,写出推荐它的理由,为其他同学介绍这张照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张照片中的故事,小组交流。

2.全班展示;

(1)预设:出示五岭、乌蒙山、岷山图片及注释

师: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山脉的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出示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相机提示“逶迤”“乌蒙"“磅礴”“岷山"的读音。

(2)预设:出示金沙江、大渡河图片及注释

师:同学们知道“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

师出示“飞夺泸定桥"资料,学生默读。

3.小结:

从大渡河到夺取泸定桥,红军在逆境中又一次展现出了顽强的求生意志和战斗力,这不但是军事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人类的极限挑战,为红军北上打开了一条道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不朽的历史。

学习任务二长征主题歌唱比赛

1.出示学习提示:

欣赏歌曲《七律长征》,体会诗歌传递的情感。

2.师生交流。

3.出示长征资料: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他们历经艰险,跋山涉水,穿越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十几个省份,最后顺利到达目的地。

(设计意图:通过与长征相关的图片、资料、歌曲等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为后续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做铺垫。)

三、入情入境,体悟诗歌

学习任务三长征主题诗歌朗诵

1.出示《七律长征》:

师:请同学们观察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七律”是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偶句末一字压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韵可不压,必须一韵到底。

2.出示学习提示:

大声朗读课文,把诗歌读准读通,注意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与同伴交流。

(1)疏通诗歌大意:

出示长征路线图,读古诗,将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标注在路线图上。

路线图: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渡河—翻岷山

小结:红军不怕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万水千山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绝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的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确定朗读基调:

出示资料:长征过程中,中共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翻阅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二万五千里。

师:读了资料中的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3)解决朗读难点:

首联:“远征难"要用慢节奏,读出长征中困难重重的意味;“不怕”要读的响亮,读出红军藐视困难的态度。

颔联:“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写环境,“腾细浪"“走泥丸”写感受,要读好诗人的感受来体现红军乐观豪迈的形象。

颈联:“暖"和“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分别让我们体会了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和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要读出感情的变化。

尾联:要加快语速,语调激昂,表现红军因最后胜利即将到来而喜悦的心情。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试着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学习任务四长征主题征文比赛

1.出示学习提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从作者描写的具体的诗歌形象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能够体会到红军怎样的精神。

预设1:诗中描写的诗歌形象有“万水千山"“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云崖"“大渡桥”“铁索"“岷山”“千里雪"“三军”。

师:你从这些诗歌形象中发现了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些形象呢?

小结:“万水千山"说明山多、水多,是总写;“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岷山”只是其中的代表,是具体写。这些形象突出了红军战士长征的艰难,衬托了他们不怕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预设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对应了首句中的“千山”,把起伏连绵的五岭山脉比作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把高大的乌蒙山脉比作在脚下的小泥球,从中我们可以体会红军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预设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应了首句中的“万水”,从诗句中我们仿佛看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场面和巧渡金沙江时喜悦的情景。

预设4:“三军过后尽开颜"与首联相呼应,胜利即将到来,战士们露出了喜悦的神色,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小结:这首诗生动地概括了红军长征中翻越五岭、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师:学习了这首诗,了解了长征精神,你有什么话想对革命先烈们说?把自己的心声写下来,与革命年代的战士们对话,表达自己作为新时代小学生对他们的敬爱之情。

预设:87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战士以青春的信仰扣开历史的大门;现在,有我们,一群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少年以创新的精神奏响时代的乐章。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抓住诗歌中描写的具体形象理解诗歌大意,结合背景资料体会战争年代战士们经历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诗词延伸,深化主题

1.出示毛泽东写的其他关于长征的诗句,结合写作背景,猜测作者写作时的心情。

诗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背景:由于“左倾”错误,红军损失惨重,处于危难关头。)

预设:乐观、豁达

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背景:娄山关之战胜利,大部队顺利通过。)

预设:喜悦、振奋

诗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背景:翻越六盘山,长征胜利在望。)

预设:充满必胜信心

2.课堂小结:

长征时期,毛泽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