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1页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2页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3页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4页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膽胰脾影像診斷學肝臟的影像診斷檢查技術正常表現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臟的影像診斷檢查技術CT檢查1.CT平掃:(1)掃描前30分鐘口服1-2%泛影葡胺500-800ML(2)層厚及層隔:10MM,小病灶2-5MM(3)範圍:肝頂至肝下緣2.增強掃描:(1)目的:增加正常組織與病灶間的密度差,顯示等密度或可疑病灶;幫助鑒別病灶性質;顯示肝內血管解剖(2)方法:靜脈快速注射對比劑後掃描叫增強掃描肝動脈期(20-25秒),門靜脈期(60秒)肝實質期(2-3分鐘)延遲期(5-7分鐘)肝臟的影像診斷檢查技術MRI檢查1.MRI平掃:SE序列——橫斷面T1WI、T2WI

冠狀面T1WI、T2WI2.MRI增強掃描:與CT同3.動態增強MR血管造影:肝臟的影像診斷正常CT表現1.肝實質呈均勻一致的軟組織密度,CT值50-70HU2.肝動脈、門靜脈、膽管進出肝門其密度低於肝質3、增強掃描:A.門脈期門靜脈肝靜脈明顯強化,肝實質開始強化B.肝實質期肝實質強化達峰值。

肝臟的影像診斷正常肝臟的MRI表現肝實質1、信號均勻2、T1WI像肝為中等信號略高於脾、T2WI像肝的信號明顯低於脾門靜脈主支及肝靜脈主幹因流空效應而呈低信號肝動脈、肝內膽管不顯示肝裂因含有脂肪T1WI像、T2WI像呈高信號增強掃描肝實質均勻增強,肝血管增強明顯,肝內膽管無增強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膿腫臨床與病理分細菌性和阿米巴性兩種,單發或多發,臨床主要為發熱、肝大和肝區痛CT表現:1.平掃(1)圓形低密度,密度稍高於水,CT值20-40HU,少數可見氣體影(2)膿腫壁密度高於膿腔而低於肝臟,2.增強掃描(1)膿腫壁呈環狀強化,環厚薄均勻,內外壁光整,(2)膿腔無強化,膿腫壁外周有低密度水腫帶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膿腫MRI表現1、形態及邊緣:圓形、橢圓形邊緣銳利

2、信號:T1WI像-低信號、但不均勻,膿腫壁信號略高於膿腔而低於肝實質,厚薄均勻,外側可見低信號水腫帶T2WI像-大片狀高信號、中心信號最高類似於靶征,部分膿腫為多房、腔內可見信號分隔3、增強掃描:A.膿腫壁輕-中度增強,內壁光整可有分隔強化信號略高B.膿腫周圍肝實質因充血可有高灌注異常

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血管瘤概述:肝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無臨床症狀,個別有發熱、貧血、腹痛等症狀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血管瘤病理:1、大體病理:外觀呈紫紅色、質軟無包膜、切面為囊篩狀似海綿而得名2、鏡下:由無數的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組成、根據瘤壁的厚薄分為---薄壁型(壁薄腔大)厚壁型(壁厚腔小、個別呈裂隙狀或完全閉塞)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血管瘤CT表現

A.平掃

1、境界清楚的低密度、CT值30Hu2、較大的血管瘤中央有裂隙狀、星狀或不規則形的更低密度(瘤內血栓形成、機化、纖維化、壞死、囊變、陳舊性出血等所致)

B.增強掃描(特徵為早出晚歸)1、早期病變邊緣呈高密度強化(塊狀或棉絮狀)2、增強區域進行性向心性擴展3、延遲掃描呈高或等密度充填時間:

一般大於3分鐘、通常7~15分鐘、最高達20~60分鐘平掃門脈期動脈期延遲CT平掃CT強化延遲掃描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血管瘤MRI表現:是最好的檢查方法1.形態及邊緣-類圓形、邊緣清晰2.信號-T1WI呈略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信號強度隨TE時間延長(≤120ms)而增高,稱為燈泡征,一般瘤灶信號均勻,大的病灶因血栓或纖維瘢痕而信號不均3.增強掃描

周邊結節樣或棉絮樣強化,逐漸向中心擴展,延遲為高信號或等信號充填原發性肝細胞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男性占第三位,女性占第四位。原發性肝細胞癌是最常見的一種細胞類型。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

大體病理:

巨塊型:單個或多個,直徑≥5cm結節型:單個或多個,直徑<5cm彌漫型:結節小,彌漫而均勻分佈

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

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

4、臨床表現肝區疼痛、上腹腫塊、消瘦等胎甲球(AFP)增高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

5、CT表現(平掃)

形態及邊緣

(1)形態規則或不規則(2)邊緣清晰—有假包膜(暈圈征-Halosign)纖維組織增生

病灶周圍肝組織受壓(3)邊緣模糊—腫瘤浸潤性生長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

5、CT表現(平掃)密度

1)低密度:2)等或高密度:(少見)

3)混雜密度:囊變、陳舊出血、壞死、鈣化、脂肪變性低密度高密度稍低密度混雜密度間隔

寬窄不一、方向不定---間隔征(原來的包膜由於癌瘤發展而殘留在更為擴大的病灶中)肝表面凹凸不平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

5、CT表現(平掃)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

5、CT表現(增強)供血

1)正常肝臟供血:20~30%由肝動脈供血、70~80%由門靜脈供血2)肝癌供血:90%由肝動脈供血10%由門靜脈供血增強

1)動脈期:增強明顯,條狀、結節狀或片絮狀。乏血管者無增強2)門靜脈期:輕或中度增強,病灶與正常肝臟對比明顯,瘤中壞死出血區無增強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

5、CT表現(增強)門靜脈改變門靜脈主幹或主支侵蝕破壞中斷消失或腔內形成充盈缺損、肝動脈---門靜脈短路肝門及肝內膽管擴張癌瘤侵犯或淋巴結壓迫膽管形成梗阻性黃疸肝門或附近淋巴結轉移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三、MRI表現

信號1、T1WI像低信號、T2WI像高信號2、瘤灶中心可有脂肪變性、囊變、壞死、出血等而出現不同的信號鑲嵌樣結構:纖維間隔或壞死灶將有活性的瘤結節分隔使瘤內信號不均重T2像:TE時間的延長而信號逐漸減低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肝癌三、MRI表現

假包膜(纖維組織和受壓的肝組織):T1WI像腫瘤周圍窄帶狀低信號T2WI像顯示不清瘤周水腫:T1WI像顯示不清、T2WI像高信號靜脈瘤栓:血管流空信號消失呈T1WI像高信號、T2WI像低信號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檢查技術正常表現常見病的影像診斷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檢查技術X線檢查1.X線平片:分辨力低,已逐漸被淘汰.2.造影檢查:(介入講解)口服法靜脈造影法膽囊直接穿刺經皮經肝膽管造影(PTC)術後引流管造影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生理積聚(被淘汰)直接導入法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檢查技術CT檢查1、範圍:膈頂-鉤突,層厚10mm、層隔10mm、重點區域3-5mm2、胃腸道準備:術前禁食8小時以上,懷疑結石者口服水或脂溶性造影劑,其他口服2%的泛影葡胺3、增強方式:a.靜注60-65%泛影葡胺b.靜注60%膽影葡胺c.口服碘番酸1-2片、12-14小時後掃描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檢查技術檢查前的準備

1、常規禁食8-12小時2、應用低張藥物減少胃腸道運動偽影常規掃描

1、SE序列-TIWI2、FSE序列-T2WI3、脂肪抑制技術增強檢查

Gb-DTPA強化,膽管壁及膽囊壁增強磁共振膽管造影(MRCP)選擇較長的有效回波時間,使含有大量活動質子具有較長T2的膽汁獲得重T2上呈高信號,肝實質及周圍軟組織由於T2較短呈低信號,通過MIP及SSD等技術處理獲得膽管樹的全貌.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正常表現

膽管

1、肝內膽管與門靜脈分支伴行,平掃不能顯示,直徑<2-3mm或小於伴行靜脈的1/32、總肝管直徑3-5mm,長30-40mm,平掃不能顯示3、膽總管直徑<6mm,>10mm為擴張,長6-10cm4、膽總管與門靜脈間距<10mm膽囊1、空腹狀態下膽囊壁厚薄均勻,正常厚度2-3mm、>3.5mm為異常、>5mm為肯定增厚2、膽囊長徑4-5cm、直徑<5cm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急性膽囊炎臨床特徵

1、結石嵌頓、梗阻是引起膽囊炎的主要原因2、病理:單純性—黏膜層充血水腫化膿性—炎症累及膽囊全部、囊內充滿膿液、漿膜有纖維素滲出壞疽性--囊內充滿膿液囊壁充血壞死穿孔3、臨床多見於45歲以下女性、右上腹痛向右肩部放射、高熱、黃疸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急性膽囊炎CT表現

1、膽囊明顯增大2、膽囊壁彌漫性增厚、壁內可見低密度帶3、膽囊床積液4、膽囊結石5、少數有膽囊積氣MRI檢查(一般不用)超聲(首選)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

-胆囊及胆道结石分類

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混合性結石CT表現(位置可隨體位改變而移動)1、高密度結石2、略高密度結石3、等密度結石4、低密度結石5、環狀分層結石--混合性結石膽色素結石膽固醇結石膽道系統的影像診斷

-胆囊及胆道结石MRI:

結石T1WI、T2WI及MRCP均呈圓形、橢圓形低信號,近側膽道擴張USG:(首選)

胰腺疾病的CT、MRI診斷正常胰腺CT、MRI表現急性胰腺炎CT、MRI表現慢性胰腺炎CT表現胰腺癌CT表現胰腺疾病的CT診斷

胰腺正常CT表現形態

1、斜形、橫形、S形或馬蹄形2、自胰頭→胰尾逐漸變細3、邊緣光滑或呈羽毛狀、鋸齒狀大小

a.頭、體、尾的橫徑依次為3、2.5、2cmb.以L2椎體橫徑為標準:頭/L2≈1/2~1、體/L2≈1/3~2/3尾/L2≈1/5~2/5主胰管直徑小於3mmAAAB胰腺疾患的MRI診斷

正常MRI表現信號:

胰腺腺體內含有豐富的水樣蛋白成分以及一定量的脂肪組織沉積在胰腺間質內。1、T1WI像上與肝臟相比呈略高信號2、T2WI像上與肝臟相似的低信號3、胰腺後方可見流空信號的脾靜脈和後上方的脾動脈胰腺疾病的CT診斷

急性胰腺炎病因

1、膽源性:壺腹部梗阻→膽汁返流→胰管內壓↑→胰液外溢→胰組織自溶2、酒精性:酗酒、暴飲食→胃腸道充血水腫→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痙攣→膽汁、胰液返流3、感染、藥物、十二指腸梗阻臨床表現

急性腹痛、血尿澱粉酶升高胰腺疾病的CT診斷

急性胰腺炎CT表現

A.急性單純性胰腺炎1、胰腺彌漫性或局限性腫大2、密度輕度均勻或不均勻減低3、胰腺邊緣模糊、可有胰周滲液4、胰腺均勻增強無壞死5、吉氏筋膜增厚胰腺疾病的CT診斷

急性胰腺炎CT表現B.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

1、胰腺彌漫性腫大

2、密度減低、其中有更低密度的壞死灶或高密度出血灶,增強呈不均勻強化3、胰周積液(小網膜囊、腎旁間隙、結腸旁溝等)4、胰腺邊緣模糊5、胰腺膿腫、膿腫壁較厚有環狀強化、其內部分可見氣泡胰腺疾病的CT診斷

急性胰腺炎CT表現6、假性囊腫:一般在急性胰腺炎4-6周內形成,積液未及時吸收被纖維組織粘連包裹形成、可位於胰內外。B.CT呈圓形、卵圓形或不規則形水樣密度影、大小不一、壁厚薄不等、囊壁可有鈣化。胰腺疾患的MRI診斷

急性胰腺炎MRI表現

1、急性單純性胰腺炎

胰腺腫脹,T1WI為略低信號,T2WI為略高信號,胰周滲液表現為長T1長T2信號,增強後胰腺呈均勻或不均勻強化2、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

胰腺彌漫性腫大,信號不均,出血區T1WI為高信號,水腫及壞死區T2WI為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增強掃描壞死區無強化,胰周大量滲液,局灶性液化壞死繼發感染形成膿腫脾臟影像學檢查方法USCTMRI常見疾病脾腫大脾破裂脾腫瘤脾囊腫脾腫瘤海綿狀血管瘤淋巴管瘤淋巴瘤海綿狀血管瘤淋巴管瘤主要內容檢查方法正常骨與關節影像學表現基本病變的影像學表現骨與關節外傷骨、關節和軟組織感染性病變骨與關節腫瘤及腫瘤樣病變全身性疾病的骨骼改變關節疾患檢查方法X線平片造影 血管造影 關節腔造影CT 平掃、增強 MRI 平掃、增強、功能成像超聲 同位素介入放射技術X線平片良好的定位、定性作用檢查要求 正側位片 包括軟組織 鄰近一個關節 對側對比CT優勢 密度分辨力高 顯示精細結構作用 確定範圍、性質以及和周圍結構的關係局限 不如平片直觀檢查方法; 平掃 病灶範圍內,1~10mm掃描 增強 觀察病灶強化程度 優勢 軟組織分辨力高 多平面、多序列成像 功能成像目的 觀察病灶成分變化 周圍組織變化局限 鈣化、骨化和骨膜反應等顯示欠佳 成像時間長,限制多 圖像影響因素較為複雜磁共振(MR)造影

血管造影 血管性疾病的診斷、良惡腫瘤的鑒別以及腫 瘤和周圍的關係關節腔造影 顯示關節囊、肌腱、韌帶、軟骨等關節細微 結構血管造影同位素檢查

優勢 功能成像 全身掃描目的 病灶定位 早期發現異常 可進行治療局限 定性能力差小結多種影像檢查方法的綜合運用對於疾病診斷和療效評價具有重要意義X線平片是骨關節疾病首選和最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骨胳的正常X線表現長骨 小兒; 骨幹骨骺 骨幹 一次骨化中心 骨皮質 (密質骨) 骨髓腔 (無結構半透明區) 骨膜 (不顯示)骨骺 二次骨化中心(骺核) 骨骺板(骺線)

成人長骨

骨幹 骨皮質(密質骨) 骨髓腔(無結構半透明區) 骨膜(不顯示) 骨端 骨松質(蜂窩狀的骨小梁) 骨性關節(骺線消失)骨胳的正常X線表現兩個或兩個以上骨端組成骨端關節複蓋一層關節軟骨關節囊內層 滑膜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外層 緻密結締組織關節間隙(X線) =關節軟骨+真正關節腔四肢關節的構成頸7胸12腰5骶5尾4-5椎體 中央為松質骨,周圍為密質骨椎弓 由兩個椎弓根和椎板組成,棘突、 橫突、上、下關節突椎管 由椎體後緣和兩側椎弓組成椎間隙(盤) 軟骨板、髓核、纖維環

脊柱正常X線表現

脊柱的橫斷位圖像椎管骨環 椎體、椎弓根、椎弓板硬膜囊 低密度黃韌帶 附著在椎弓板和關節突內側腰段神經根 位於硬膜囊前外側側隱窩 前(椎體後方)後(上關節突) 側(椎弓根內壁)椎間盤 中等密度脊柱正常CT表現矢狀位、橫斷位、(冠狀位)

T1WT2W序列骨組織 低信號韌帶、肌腱、纖維軟骨、氣體 低信號肌肉、透明軟骨 中等偏低信號正常成人骨髓 高信號椎間盤 T1W等信號,T2W高信號

脊柱正常MRI表現骨關節病變基本X線表現

骨基本病變密度減低 骨質疏鬆 骨質軟化 骨質破壞密度增加 骨質增生硬化 骨質壞死 骨膜增生

關節基本病變 腫脹 破壞 退行性變、強直骨質疏鬆一定單位體積內正常鈣化的骨組織含量減少

(有機成份和鈣鹽同時減少)X線表現:(1)骨密度降低(2)松質骨中骨小梁變細、減少、間隙寬(3)骨皮質變薄,髓腔增寬(4)椎體易反映:上下緣內凹,椎間隙寬正常椎體骨小梁骨質疏鬆骨質疏鬆廣泛性 老年、絕經後婦女,營養不良與代謝障礙,內 分泌疾患(甲狀旁腺、腎上腺、腦下垂體)局限性 廢用性,骨折後,感染,惡性腫瘤等

常見原因骨質軟化

一定單位體積內骨組織有機成份正常,骨礦物質含量減少(僅鈣鹽減少)X線表現(1)骨密度降低(2)骨小梁變細、骨皮質變薄,結構模糊(3)持重部分彎曲變形見於:腎性骨病、佝僂病、骨軟化病骨質破壞局部骨質為病理組織替代X線表現(1)局限性密度減低(2)骨小梁稀疏及缺損,骨皮質中斷(4)邊緣銳利(慢性、良性) 邊緣模糊(急性、惡性)(5)周圍有/無硬化區(6)單發或多發,大小不一見於:腫瘤和腫瘤樣病變,化膿性和結核性感染骨質增生硬化一定內單位體積內骨量的增多X線表現骨密度增高皮質厚、輪廓粗、髓腔窄小梁失去海綿狀結構見於:慢性炎症、骨病修復期、成骨性腫瘤、代謝 性或內分泌障礙骨質壞死骨組織局部血供障礙、代謝停止、發生壞死、 形成死骨

X線表現骨質局限性骨密度增高 死骨骨小梁表面新骨形成 死骨周圍骨質吸收,肉芽、液體包繞見於 化膿性骨髓炎、缺血性壞死、骨折後

骨膜增生又稱骨膜反應骨膜受剌激後成骨細胞活動增加引起骨膜增生提示存在病變X線表現骨皮質外緻密陰影形態 線狀,層狀,蔥皮狀、花邊狀 -提示良性 針狀,放射狀 -提示惡性

骨與軟骨內鈣化

顆粒狀或小環狀無結構的緻密影見於 軟骨源腫瘤 腫瘤軟骨內鈣化 骨梗死 骨髓內鈣化 關節軟骨或椎間盤退變 軟骨鈣化分為骨窗和軟組織窗骨窗 骨皮質 緻密線狀、帶狀 骨小梁 細密網狀軟組織窗 中等密度 肌肉、肌腱、關節軟骨、 骺軟骨、積液 低密度 脂肪、氣體基本病變的CT表現基本病變的CT表現增強掃描的作用 進一步確定有無骨和軟組織的腫瘤骨惡性腫瘤侵犯軟組織的程度腫瘤內有否囊變、壞死腫瘤與周圍結構的關係基本病變的磁共振表現鈣化、骨化 低信號纖維化 低信號活動性出血 T1W和T2W高信號組織水腫 T1W低信號、T2W高信號腫瘤 T1W低信號、T2W高信號為主壞死、囊變 T1W低信號,T2W高信號關節腫脹X線表現關節或其周圍軟組織密度增高皮下脂肪線,肌間隙模糊、消失、推移關節間隙正常或稍寬關節面附近骨質略疏鬆見於:關節積液,炎症、充血、水腫、出血關節破壞關節軟骨及骨性關節面的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侵犯、替代

。X線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軟骨破壞)關節面骨質破壞、缺損鄰近松質骨破壞後期 半脫位、全脫位見於:關節結核,化膿性關節炎、類風關等關節退行性變核心環節 關節軟骨變性X線表現好發 脊柱、膝關節、髖關節早期 骨性關節面異常中期 關節間隙異常 狹窄軟骨下骨皮質 囊變 骨性關節面 骨質增生,骨贅(spur) 軟組織 關節囊增厚,韌帶骨化見於:退行性骨關節病、外傷等關節強直

慢性關節病變後期表現 分為骨性和纖維性強直骨性強直 關節間隙消失 骨小梁貫通關節 見於化膿性關節炎纖維強直 關節間隙狹窄 無骨小梁貫穿 見於關節結核關節纖維性強直關節骨性強直關節脫位

關節骨端脫位離正常相對關係常見 髖關節、肘關節、肩關節分類 程度 完全,不完全性(半脫位) 原因 外傷性 常伴撕裂性骨折 病理性 化膿性或結核性關節炎 先天性 關節發育不良複習基本病變骨 密度增加 骨質硬化,骨膜增生,骨質壞死 密度降低 骨質疏鬆,骨質軟化,骨質破壞軟組織 腫脹 鈣化和骨化關節 關節強直 關節腫脹 關節破壞 關節退變 關節脫位

骨與關節外傷

首選X線檢查(軟組織損傷為磁共振)部位 長骨和椎體常見影像檢查的目的 瞭解骨折、脫位的詳情:類型、移位、原因

X線監視下作複位治療 複位固定後觀察癒合過程及有無併發症骨折的臨床與病理

定義 骨質的連續性中斷臨床 多有外傷史 局部疼痛、腫脹 功能障礙、肢體畸形體檢 壓痛、叩擊痛、骨磨擦音骨折的臨床與病理原因 外傷性、病理性、疲勞性程度 完全、不完全(青枝性)皮膚完整 閉合性、開放性形態 橫形、斜形、縱形、螺旋形、線形、星形骨片情況 粉碎、撕脫、嵌入、壓縮、骺離常見部位骨折兒童 肱骨髁上骨折、骺分離 (骨折線橫過喙突或鷹嘴)青年 COLLES骨折 (骨折線位於撓骨遠端2~3cm以內)老年 股骨頸骨折 (易發生缺血性壞死)脊柱 常見於C5/C6、T11/T12、L1骨折後7月X線平片的基本表現骨折線 骨皮質 不規則的透亮線 骨小梁 中斷、扭曲、錯位 嵌入性或壓縮性骨折可觀察不到骨折線CT、磁共振與骨折CT 非常規檢查 複雜骨折重建 骨盆、脊柱、面骨等

MRI 非常規檢查 隱匿性骨折 骨挫傷骨折移位

以近端骨折段為准,判斷骨折遠端移位方向和程度良好的複位對位 骨折端相接大於二分之一對線 近端與遠端長軸近似平行骨折癒合肉芽組織期 血腫形成,機化,肉芽組織形成 骨折線模糊骨痂形成期 骨折後2-4周,內外骨痂形成 骨折線消失,斷端骨密度增高骨性癒合期 骨折後3-12周塑型期 兒童1-2年,成人3-4年骨折併發症延遲癒合或不癒合 骨痂出現延遲、稀少或無,骨折 線消失遲緩或存在畸形癒合骨質疏鬆感染缺血性壞死椎間盤突出組成 纖維環、髓核、軟骨板定義 髓核從破裂的纖維環進入其他區域臨床表現 腰痛無/或伴下肢放射性疼痛椎間盤突出X線 有/或無椎間隙狹窄CT 直接徵象 椎體後方軟組織密度 間接徵象 硬膜囊及神經根受壓 硬膜囊外脂肪消失MR 清晰顯示突出椎間盤關節內結構損傷

常見結構包括半月板,韌帶,滑膜等

X線 難以顯示

CT 異常軟組織密度

MRI 最佳方法,清晰顯示骨與關節感染化膿性骨髓炎急性/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硬化性骨髓炎慢性骨膿腫結核骨骺、幹骺端結核骨幹結核脊椎結核骨型關節TB滑膜型關節結核化膿性骨髓炎致病菌 金葡菌途徑 血源性附近軟組織或關節直接延伸開放性骨折年令 兒童與青年,男>女部位 脛、股、肱、橈、幹骺端與骨幹

臨床表現全身:急、熱、毒局部:紅、腫、熱、痛急性化膿性骨髓炎X線表現以骨質疏鬆、破壞為主兩周內可無陽性X線表現急性化膿性骨髓炎早期:腫脹,模糊兩周後出現骨的改變幹骺端松質骨骨質破壞(小梁模糊、消失)骨膜增生(分層狀、平行狀、花邊狀)死骨形成(長型與長軸平行、密度高於皮質)病理性骨折CT與MRI表現CT(顯示更清晰)顯示軟組織感染骨膜下膿腫骨髓內炎症皮質破壞死骨及小破壞區

MRI

敏感,早期發現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臨床 慢性病程,膿腔及死骨長期存在病理 死骨積存細菌,抗菌素不易進入 炎症呈長期慢性的過程慢性化膿性骨髓炎X線表現

以骨增生硬化為主骨皮質廣泛性增生硬化 髓腔變窄 皮質內膜增生 輪廓增粗變形 皮質外膜增生破壞 死腔及死骨軟組織萎縮MRI表現增生、硬化的骨質 均為低信號肉芽組織 T1WI低或稍高信號

T2WI為高信號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

致病菌 金黃色葡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感染途徑 血液至滑膜 骨髓炎直接蔓延好發於髖,膝關節承重面臨床與病理

臨床 急性發病病理 滑膜充血,水腫 關節內膿性滲液 軟骨下骨質侵蝕

後期關節強直

X線表現

早期 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間隙稍增活動期 關節間隙變窄 關節承重面骨質破壞 脫位恢復期 可出現關節強直骨與關節結核骨質疏鬆、骨質破壞為主慢性疾病原發病灶 多見肺部途徑 血行性至骨與關節年令 各年齡段部位 椎體、骨骺、幹骺端、關節滑膜骨骺、幹骺端結核X線表現骨骺、幹骺端松質骨內局部性骨質破壞“泥沙樣”死骨易向關節方向擴展形成關節結核骨幹結核

短骨多(指、掌、趾、蹠)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常雙側,多發X線表現軟組織梭形腫脹早期呈骨質疏鬆骨幹內圓形或多房形囊狀破壞區骨皮質變薄,骨幹膨脹“骨氣鼓”脊椎結核

好發部位順次為:腰、胸、頸、骶尾X線表現椎體楔形變(松質骨破壞和脊柱承重)椎間隙變窄或消失(早期病變累及椎體上下緣)

冷膿腫形成脊椎後突,側彎畸形

關節結核

骨型關節結核滑膜型關節結核骨型關節結核

以骨骺、幹骺端結核為基礎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關節間隙不對稱關節骨質的破壞

X線表現較典型,診斷不難滑膜型關節結核X線表現早期 腫脹,關節間隙可增寬進展期 骨質疏鬆 蟲蝕狀,對稱性關節邊緣破壞關節間隙變窄出現較晚(缺少蛋白溶解酶)晚期 關節纖維性強直骨腫瘤影像學在骨腫瘤診治中的作用顯示(定位) 腫瘤瘤體 臨近組織判斷(定性) 良性、惡性 原發性、轉移性確診 臨床、實驗室檢查 影像學 病理檢查影像學評價

發病部位 年齡 各種腫瘤有一定的年齡分佈規律病變數目 單發(原發),多發(轉移)骨質變化 良(邊薄、膨脹) 惡(破壞)骨膜增生 良(無) 惡(有)軟組織變化 良(推移) 惡(侵潤)骨腫瘤分類

分類良性惡性軟骨細胞軟骨瘤,骨軟骨瘤軟骨肉瘤骨細胞骨瘤骨肉瘤破骨細胞巨細胞惡性巨細胞瘤骨髓組織Ewing氏瘤,骨髓瘤結締組織纖維瘤,脂肪瘤纖維肉瘤,脂肪肉瘤常見骨腫瘤發病年齡

骨軟骨瘤10-20歲Ewing氏瘤5-20歲軟骨瘤10-50歲骨髓瘤40-80歲巨細胞瘤20-45歲纖維肉瘤30-45歲骨肉瘤10-25歲轉移瘤40-80歲骨良、惡性腫瘤鑒別

良性惡性生長緩慢無轉移迅速有轉移病灶膨脹,輪廓清輪廓模糊,邊界不清骨皮質完整、變薄中斷,破壞骨膜增生無針狀,放射狀軟組織正常或移位腫塊、鈣化或瘤骨良性骨腫瘤骨瘤(osteoma)骨軟骨瘤(osteochondroma)骨巨細胞瘤(giantcelltumorofbone)骨瘤(osteoma)

最常見的良性骨腫瘤臨床與病理年齡 11~30歲患者部位 顱骨和麵骨症狀 不一定有病理 分化良好的成熟骨組織構成影像學表現X線表現半球狀或分葉狀邊緣光滑的高密度影CT骨軟骨瘤(osteochondroma)臨床與病理年齡 兒童和少年多見部位 長骨幹骺端,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症狀 一般無症狀病理 骨性基底+軟骨帽+纖維包膜影像學表現X線表現幹骺端,背離關節生長細蒂或寬基底與骨相連頂部軟骨帽鈣化細蒂或寬基底骨巨細胞瘤

起源於骨胳結締組織的間充質細胞占骨腫瘤10~15%

臨床與病理年齡 20~40歲部位 已閉合的四肢長骨骨骺病理分型 非侵襲性侵襲性骨巨細胞瘤X線表現特點 偏心性、膨脹性生長

X線表現 分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典型性 皂泡樣,膨脹性生長非典型性 溶骨性破壞(骨皮質吸收,破壞)腫瘤內無鈣化骨肉瘤臨床與病理年齡 11~20歲部位 膝關節,肩關節臨床表現 痛、腫、早期遠處轉移病理學特點 腫瘤性骨組織骨肉瘤分型成骨型 腫瘤性骨樣組織和骨組織成分為主溶骨型 破骨成分為主混合型 上述成分混合骨肉瘤影像學表現骨髓腔內不規則的骨破壞和骨增生骨皮質的破壞骨膜增生--蔥皮樣、放射狀、Codman三角(袖口征)軟組織腫塊腫瘤骨—診斷骨肉瘤要點雲絮狀、針狀、斑塊狀骨肉瘤不同期的腫瘤造成不同的影像學表現成骨型 骨增生(為主)+骨破壞+骨膜反應+軟組織腫塊溶骨型 骨破壞(為主)+骨增生+骨膜反應+軟組織腫塊混合型–上述成分混合(臨床最常見)骨轉移性腫瘤

原發癌依次來自

乳腺、甲狀腺、前列腺、肺、腎、鼻咽、宮頸好發於脊柱、骨盆、肋骨、顱骨長骨見於膝肘部以上,遠端少見可分溶骨型、成骨型及混合型溶骨型轉移

多見於腎、甲狀腺、肺、宮頸、腸癌多發性蠶食或鼠咬狀骨質破壞病灶可融合成大片溶骨區常併發病理骨折很少出現骨膜反應F88Y成骨型轉移

多見於前列腺、乳腺、鼻咽、膀胱、肺癌帶瘤生存斑點狀或塊狀骨質硬化影,邊緣不整骨小梁增厚,間隙變窄骨外形大多不變骨囊腫X線表現卵圓型或圓形、邊界清晰的均勻囊狀病灶膨脹性,沿骨幹長軸發展病理性骨折類風濕性關節炎(RA)

全身性結締組織病,與感染與變態反應有關多見於中年女性病理 滑膜炎症、增生、肉芽組織形成、纖維化類風濕性關節炎X線表現早期 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中期 關節面骨質破壞、糜爛呈小囊樣變 關節間隙變窄晚期 骨質疏鬆顯著,軟組織萎縮 關節半脫位或全脫位,畸形 關節纖維性強直強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

以中軸關節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疾病,原因不明幾乎都累及骶髂關節。病理 非特異性炎症-滑膜炎症和血管翳臨床 發病隱匿 下腰痛,脊柱活動受限,晨僵部位 骶髂關節(100%),自下而上強直性脊柱炎

骶髂關節 鼠咬狀破壞,狹窄、骨性強直竹節狀脊柱 纖維環和韌帶的骨化。累及大關節 雙側對稱性破壞,骨性強直骨缺血性壞死

病因 不明確 微血管網破壞,血管內凝血?病理 破壞 骨細胞壞死、骨質吸收、關節面塌陷 修復 肉芽組織形成,新生血管形成 臨床 疼痛、腫脹、跛行、活動受限複習炎症 骨髓炎結核腫瘤 骨肉瘤 良,惡性骨腫瘤鑒別慢性支氣管炎病理改變可有支氣管粘膜炎性改變,支氣管不完全阻塞以及肺部纖維化X線表現無特徵性X線表現僅見肺紋理增多、增粗、呈網狀肺透明度不同程度增高後期可有肺心,肺動脈高壓支氣管擴張症多繼發於支氣管,肺的化膿性炎症,肺不張及肺纖維化X線表現平片:僅見肺紋理增多、增粗造影:支氣管呈柱狀或囊狀擴張,管腔粗細不均,內壁呈鋸齒狀,各分支相互靠近,或呈一串葡萄狀支氣管擴張症CT表現柱狀支氣管擴張:呈管狀、環狀及橢圓形陰影囊狀支氣管擴張: 散在或簇狀分佈的囊腔,腔內可見液平, 呈葡萄串樣分佈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擴張的支氣管呈不規則串珠狀擴張高解析度CT基本上可取代支氣管造影囊狀支氣管擴張柱狀支氣管擴張靜脈曲張型支氣管擴張大葉性肺炎多由肺炎雙球菌致病臨床:高熱、寒戰、胸痛、咳嗽、鐵銹色痰X線表現發病12~24小時內,X線可無陽性發現(充血期)肺實變:肺內呈現典型滲出性病變,形狀與肺葉的輪廓一致不同肺葉的大葉性實變形狀各不相同1~2周後逐漸消散大葉性肺炎的CT表現早期:表現為磨玻璃樣陰影,密度略高於正常含氣肺組織實變期:大葉性或肺段性分佈的高密度影,可見支氣管充氣征消散期:散在的、大小不一和分佈不規則的斑片狀陰影支氣管充氣征支氣管肺炎多由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致病見於嬰幼兒、老年人或為手術後併發症X線表現兩肺中、下肺野,內、中側帶大小不一,密度不勻斑片狀滲出性實變形雙側肺紋理增多、增粗、模糊病變變化快

支氣管肺炎的CT表現好發於兩下肺內中帶。彌散結節影,邊緣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狀實變影,或融合成大片狀,實變影周圍可伴發肺氣腫或肺不張為本病的特徵之一。典型病例用普通X線檢查就能明確診斷,一般不需要CT檢查。肺炎支原體肺炎又稱原發性非典型性肺炎,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症狀輕,體征少,冷凝集試驗陽性。X線表現早期肺紋理增多,模糊,可呈網狀改變局限性肺內滲出性實變,密度淺淡,多在肺門區或其下方吸收快(1~2周內)化膿性肺炎由金葡菌通過吸入性血源性引起臨床:發病急、高熱、寒戰、咳嗽、膿痰X線表現肺門呈現多個大小不一,球形滲出性實變影,並逐步發展成膿腔常伴發園形薄壁肺氣囊,變化快常見胸膜反應肺膿腫由多種化膿性細菌(金葡萄為主)引起感染途徑:吸入性、血源性、直接蔓延臨床:高熱、寒戰、膿痰X線表現早期:肺野內滲出性實變影(葉或段)急性期:空洞形成液平洞壁厚,週邊有炎性浸潤漫性期:空洞伴液平,周圍纖維增生,洞壁厚,邊緣清楚肺膿腫的CT表現早期: 呈較大區域的密度增高陰影,邊緣模糊,病灶常緊貼胸膜,呈楔形的肺段或亞肺段實變。進展期:濃密陰影中有多個低密度灶,代表肺組織的壞死和液化,繼而出現空洞,空洞內見液平。病變好轉表現為周圍炎性浸潤吸收、消散,病變範圍縮小,空洞縮小,液平消失。

男性53歲高熱2周,咯黃色濃痰肺結核分型(1998年)Ⅰ型

原髮型肺結核(1)原發綜合征(2)胸內淋巴結結核Ⅱ型

血行播散型肺結核(1)急性粟粒性肺結核(2)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Ⅲ型

浸潤型肺結核(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Ⅳ型結核性胸膜炎

Ⅴ型肺外結核(骨、腎、中樞神經系統)肺結核原發綜合征病理肺內原發病灶淋巴管炎肺門淋巴結炎X線表現肺內原發病灶表現為急性滲出性實變,呈邊界模糊,雲絮狀影淋巴管炎呈條索狀緻密影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腫大胸內淋巴結結核肺內原發灶吸收較快,淋巴結炎癒合慢,結核呈肺門或縱隔淋巴結增大,可分為結節型:肺門旁園形或橢園形結節狀影,內緣與縱隔相連,外緣突出,邊界清楚,多出現於右側氣管旁及氣管支氣管淋巴結群。炎症型:肺門影增大,邊界模糊。結節型炎症型急性粟粒性肺結核大量結核菌一次或短期內數次經血行達肺X線表現兩肺均勻分佈,大小密度相等粟粒狀陰影(直徑1.5~2毫米)正常肺紋理不易顯示數月內可吸收,也可融合、乾酪樣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結核結核菌在較長時間內多次侵入肺,病灶新老雜陳X線表現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佈不均的粟粒或結節,病灶分佈於兩肺上、中肺野,下肺較少病灶以增殖為主,但與滲出、纖維、鈣化灶並存

繼發性肺結核多為已靜止原發灶重新活動,或為外源性再感染。為成年人結核最常見類型X線表現病變局限於肺的一部,多在肺尖,鎖骨下區及下葉背段病灶以滲出為主,大小不等,形態不一,可伴有增殖,纖維、空洞等病灶結核球,乾酪性肺炎為兩特殊類型結核性胸膜炎多見於兒童與青少年,可單獨發生或與肺結核並存,可分為:

幹性胸膜炎:X線僅見膈運動受限,肺透明度略減低滲出性胸膜炎:X線表現為胸腔積液,病程較長,可引起胸膜增厚、粘連、甚至鈣化肺結核的CT表現滲出:病灶呈結節狀或不規則模糊陰影,邊緣模糊,以兩肺上葉多見。增殖:病灶周圍滲出逐漸吸收,密度增高,邊緣清晰,代表結核性肉芽腫形成。乾酪性病變:密度不均,同一病灶內的CT值差距較大,相差可達300Hu。個別病灶內可見斑片狀鈣化或液化。空洞:可多發或單發,病灶內明顯低密度區,CT值-800Hu以上。纖維化:範圍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從少量纖維索條到大片纖維化實變。鈣化:形態多樣,條狀、斑塊狀、結節狀、粟粒狀等高密度影。CT值約100~500Hu。肺結核的CT表現原發性支氣管肺癌起源於支氣管上皮、腺體或細支氣管及肺泡上皮分為:鱗癌(50%) 未分化癌(40%) 腺癌(2%) 細支氣管肺泡癌(2%)按發病部位分:中心型、週邊型(段支氣管以下)生長方式:管內型、管壁型、管外型

中心型肺癌X線表現早期:

局限於粘膜內,可無異常發現隨後管腔變窄引起阻塞性肺氣腫和阻塞性肺炎,甚至阻塞性肺不張病變向腔外生長或肺門淋巴結轉移形成肺門腫塊體層攝影:息肉樣充盈缺損,管壁增厚,管腔狹窄支氣管造影:已少用中心型肺癌CT線表現

支氣管管腔內軟組織腫塊支氣管管腔狹窄、變形或阻斷支氣管管壁不規則增厚常伴有相應的肺葉或肺段不張,阻塞性肺炎週邊型肺癌X線表現早期:呈小片狀浸潤影或輪廓模糊的結節狀或球形病灶(直徑<2釐米)隨後發展成球形腫塊,密度高而均勻,邊緣呈分葉,伴細短毛剌及臍狀切跡中心可壞死形成癌性空洞發展較快,倍增時間平均為78~88天週邊型肺癌CT線表現

大小不等類圓形或分葉狀腫塊腫塊內可有液化、壞死腫塊密度均勻或不均腫塊邊緣有細短毛刺增強掃描後,腫塊有強化改變轉移性肺癌X線表現原發灶常為絨癌、肝癌、骨肉瘤、腎癌、胃癌、乳癌。血行轉移:多發球形病變,密度均勻,大小不一,輪廓清楚似棉球狀,以二中、下肺野較多,少數可單發淋巴轉移:自肺門向外呈放射狀分佈的索條狀影,並呈串珠狀改變轉移性肺癌CT表現結節型:多發或單發結節,大小不等,密度均勻,邊緣銳利。腫塊型或肺炎型:通常為孤立病灶,以中下肺野和外帶為多。肺炎型病灶模糊,往往局限於一肺葉或肺段。頗似肺炎樣浸潤陰影。淋巴管型:淋巴管轉移性肺癌的常見表現。肺門LN增大,從肺門向肺野放射狀分佈的索條狀影。網狀結節影(HRCT)粟粒播散型:兩肺野無數細小結節,呈粟粒狀,大小不等。肺門縱隔腫塊型:肺門區、縱隔LN腫塊影。邊緣光滑,可有分葉,支氣管腔通暢。混合型: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縱隔腫瘤前縱隔

胸腺瘤 畸胎瘤、皮樣囊腫 胸內甲狀腺中縱隔

惡性淋巴瘤 支氣管囊腫、心包囊腫後縱隔

神經源性腫瘤(神經纖維瘤、神經鞘瘤、神經節細胞瘤)胸腺瘤CT表現部位:前縱隔心與大血管交界處升主動脈前方形態:圓形或卵圓形,光滑或分葉狀密度:均勻或不均勻,CT值15~50Hu,可有鈣化如腫瘤整個邊緣不清,胸膜受侵犯—惡性皮樣囊腫CT表現部位:多位於前縱隔大血管根部形態:圓形(良性)或分葉狀(惡性),邊緣光滑密度:密度低,呈囊性,可有殼樣鈣化,CT值取決於腫瘤的組織成分,囊性部分的CT值近於水,皮脂物質的CT值為負值淋巴瘤CT表現部位:中縱隔內(氣管旁、氣管與支氣管及隆突下)形態:結節狀軟組織塊影,可融合成塊,常侵犯兩側縱隔或肺門淋巴結,呈對稱性分佈密度:軟組織密度影,輕度至中度強化(增強掃描)腫塊內偶見鈣化,一般發生在放療後神經源性腫瘤CT表現部位:好發於後縱隔脊椎旁溝內形態:圓形、橢圓形、長條形、三角形等,腫塊與縱隔緣的交角關係多為鈍角密度:大多較均勻,如果腫瘤內有壞死液化、含脂肪或鈣化,其密度不均勻良性:邊緣清晰,鄰近骨骼受壓,骨質吸收惡性:邊緣模糊,鄰近骨骼溶骨性不規則破壞穿刺結果:椎旁結核性冷膿腫反射性腸鬱積腹部炎症性疾病可造成分泌功能和動力障礙,以至腸道內有過量氣體和液平的預淤積稱前哨腸曲(sentinelloop)闌尾炎

女21歲1、直腸內有氣體2、脊柱側凸3、盲腸充氣4、盲腸與腹壁距離增大闌尾穿孔

男10歲上腹痛8小時後右下腹痛伴噁心嘔吐發熱1、腹脂線消失2、心影小3、盲腸腸壁間距增大4、腰大肌模糊闌尾穿孔1、右下腹痛2、脊柱側凸3、直腸內有大便4、右下腹有大量小氣腹急性膽囊炎

男37歲腹痛兩天右肩部反射痛膽囊顯示膽囊炎1、膽囊顯影2、小腸小於3cm未見液平3、結腸積液左側輸尿管結石輸尿管結石輸尿管結石輸尿管結石腎周膿瘍腎絞痛男16歲發熱,腹痛有腎區叩擊痛女29歲左下腹痛兩天發現腫塊一天左卵巢囊腫15X12X6扭轉720。卵巢囊腫扭轉麻痹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不是因為腸腔狹窄,而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整個胃腸道動力消失,處於麻痹狀態所致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麻痹性腸梗阻的X線表現均勻分佈,大小腸輕、中度充氣。胃內常充氣擴大。直腸內有氣體及糞便陰影。腹腔內大量液體,腹脂線模糊。橫隔運動受限。腹腔膿腫盆腔炎腸麻痹

乙炔爆炸傷顱腦、脊柱損傷股骨骨折腎出血腸麻痹出血性小腸炎小腸較普遍充氣擴張腸壁水腫直立見若干散在短小液平腹脂線模糊病變嚴重者胃囊充氣腸壞死,出現腸壁內積氣和門靜脈積氣。

男9歲高熱6天,伴腹痛便血小腸大腸充氣腸壁水腫胃充血,腹脂線消失出血性腸炎出血性小腸炎腸氣囊腫症正常情況下,淋巴液內鹼性碳酸鹽與胃腸道內發酵的酸性產物接觸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血中氮氣所代替,使氣體進入淋巴管內。潰瘍病合併幽門梗阻時,因胃內壓力升高,蠕動亢進,易將淋巴管內氣體壓制粘膜和漿膜下。腸氣囊腫症X線表現氣腹,但不伴有急腹症症狀。肝脾,胃膈,脾膈,有間位小腸。腸壁層內有透亮鏈狀,和串珠狀。造影時,腸腔內有多數圓形充盈缺損。急性胰腺炎反射性腸淤積,橫結腸截斷征。胰腺區密度增深腹膜刺激征胰腺區多發性結石或鈣化橫結腸截斷征腸淤積,腸痙攣結腸梗阻特徵

右半結腸充以液體袋形集中消失或變淺結腸內大量糞便儲留粘膜皺劈增厚而不規則結腸內緣呈鋸齒狀結腸內混雜斑片狀液體影低位結腸梗阻

乙結腸Ca腸內大量糞便影F32Y陣發性腹痛伴嘔吐7天乙結腸癌陣發性左腹痛一月餘腸內大量便影乙結腸癌結腸梗阻特徵

結腸梗阻病程長,腔內壓力增高,造成回盲瓣功能不全,從而使大量氣體和液體返流入小腸內,致小腸明顯擴張,由於梗阻近端結腸內積液多而積氣少,常表現為低位小腸機械性梗阻。孤立盲腸囊狀擴張的X線表現位於右下腹或右側小骨盆內。囊腔直徑大於8.5cm。盲腸和周圍小腸擴張程度不成比例腫大的“V”行的回盲瓣影位於擴張盲腸的內側緣。孤立盲腸囊狀擴張的X線表現擴張的盲腸內見半月皺劈消失擴張盲腸腸壁增厚大於5mm盲腸袋形減少或消失盲腸內壁呈鋸齒狀盲腸或升結腸內見寬大液平

盲腸擴張男45歲陣發性腹痛1周直徑12cm,腹壁0.5cm。

盲腸擴張男18歲上腹痛7天脾曲有5X4cm,直徑9cm。

盲腸擴張男43歲直徑10cm,腹壁5mm。

盲腸擴張男26歲直徑10.5cm,腹壁9mm”V”回盲瓣顯示

男55歲左下腹痛2月可及腫塊

盲腸擴張男54歲右腹股溝疝30年腸梗阻一周腸道無腫塊術後第二天腹脹。

腸內大量糞便影男32歲7月前中腹痛近月來明顯消瘦產生盲腸囊狀擴張的原理整個結腸在相同壓力的情況下,以腸腔最大的盲腸擴張最明顯。Laplace法則:T=PD(T代表腸壁張力,P為腸腔壓力,D為腸腔的直徑)產生盲腸囊狀擴張的原理結腸壁的結構結腸壁的厚度從乙結腸向盲腸逐漸變薄。同時腸壁的張力也由乙結腸向盲腸逐漸減弱。產生盲腸囊狀擴張的原理病程約長,結腸內積氣越多,腸腔內壓力越高。David-Bryk指出,腸腔內液量和腔內壓力成正比。產生盲腸囊狀擴張的原理升降結腸內無系膜而借助結締組織固定與後腹壁,因此其活動度較差。但盲腸大部分為腹膜包裹,其活動度較大,仰臥位時,結腸內液體流入升降結腸內,而盲腸充氣上浮。乙狀結腸扭轉

乙狀結腸系膜附著與後腹壁形成一個銳角。自骶骨上1/3的左方上升至腰,然後這項髂中部和骶髂關節處。如附著角度小,兩系膜較靠近或乙結腸冗長易發生扭轉。乙狀結腸扭轉乙結腸生理性扭轉: 繞乙結腸腸管旋轉360度,但平均分佈在乙結腸的全長上。閉袢型乙結腸扭轉: 假如乙結腸腸管旋轉360度,分別集中在兩端,系膜血管受不同程度的障礙。閉袢型乙結腸扭轉的X線表現典型的馬蹄形陰影馬蹄的中間為一粗的增白線結腸橫徑大於10cm,有時可達20cm盲腸和其系結腸充氣,但不如擴大的乙結腸乙結腸扭轉的度數和方向阻塞端細小皺劈紋近乎平行,扭轉相當於180度,粘膜紋呈螺旋狀表示為360度。阻塞的鳥嘴狀陰影尖端指向左,表示為順時針(即近端的腸曲在遠端直腸段的前面)。外閉袢型乙狀結腸扭轉如果乙狀結腸脹氣或多量糞便而膨大,則繞腸管旋轉360°,集中於遠端。只有腸腔的狹窄而無血供的障礙。盲腸扭轉三大特點擴大盲腸位於腹部任何部位。小腸可轉至盲腸外側。回盲瓣可轉至盲腸外側。盲腸扭轉的早期診斷平片見到大量糞便影,具有以下特點:大堆糞便陰影連成片。常見到直腸乙結腸和降結腸積氣,但和上述糞便影不連成一片。糞便陰影中見小氣泡影。立位:右側結腸內糊狀糞下沉形成凹凸不平的液平。脊椎腫瘤發生部位胸椎40.2%骶椎30,5%腰椎22.0%頸椎7.3%腫瘤在脊椎的分佈椎體/附件約2:1椎體良性/惡性約1:3附件良性/惡性約2:1脊椎腫瘤的檢查方法:常規X線平片:優點:簡便,價廉,觀察全面.缺點:重疊,密度解析度低,早期或小病變易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