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时要点_第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时要点_第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时要点_第3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时要点_第4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课时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复习、总结一下本册学过的诗歌.拟行路难比兴手法的运用门阀制度下,寒士难进的悲愤鲍照的诗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诗风俊逸豪放,矫健凌厉。创制了七言歌行,在诗体开展上大有奉献。.书愤.表现手法诗中的“愤〞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比照:一是理想与现实的比照;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比照。用典:“出师一表〞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那么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怒。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借古讽今〕.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2分。找对两个给1分,找对3个给2分。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1分“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3分。.蜀相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使用了什么技法,衬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到达怎样的效果。

炼字型.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寂寞和感伤寄寓冷清寂寥

融情于景以乐衬哀自空——单独——白白地意境青草自绿,无人光临黄鹂好音,无人聆听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

〔1〕释义〔2〕描述〔3〕答手法〔4〕答感情.登岳阳楼.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的“坼、浮〞二字。【参考思路】“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湖的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二、意旨探微此诗为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土,触景感怀而作。前四句描绘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之景,气势磅礴。后四句转入抒情:亲朋音讯阻绝,老病孤舟为伴,突出了自己坎坷的遭遇,身世的凄凉,又由己推及国家,由家事延伸至国事,深化了诗歌主题,诗人的忧国之心跃然纸上。.旅夜书怀.

延伸: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月下,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叶孤舟竖着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之中,放眼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遥挂低垂,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动如涌,江流奔腾。〔一景〕如此开阔的环境,如此孤独的小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孤寂冷清的旅夜图。〔二境〕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无所依托的飘泊自伤之情。〔三情〕.答题步骤〔顺序可调换〕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表达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切忌空洞〕.答题的一般思路〔顺序可调换〕〔1〕描绘诗中图景〔2〕概括气氛特点〔3〕分析作者感情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切忌空洞〕.扬州慢.昔盛今衰\感时伤世〔黍离之悲〕

面对这种情境,词人起了什么感慨?.

这份感慨,词人是借助何种表现手法抒发的?

比照衬托虚实结合昔日繁华的扬州——虚

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实.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日“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青楼梦好〞繁华热闹破败荒凉比照昔盛今衰的感伤比照鲜明,虚实相生〔虚写〕〔实写〕化用诗句,情景交融。.夜归鹿门歌.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构造了一种平淡自然,优美恬淡的意境,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

技巧上,主要运用了比照的手法,江边渡头喧闹的世俗场景和山中寂寥的隐逸场景两相比照,表现出自己的选择。小结.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浪漫主义表现1,新奇的比喻2,丰富的想象3,大胆的夸张.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定。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3、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一、梦游之由〔起〕——表达二、梦游之景〔见〕——描写三、梦游之吟〔叹〕——议论、抒情思路.内容事件意境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洞天仙境魂归枕席洞天雷洞天门洞天境洞天仙:霹雳:石扉日月照金银台霓衣风马虎瑟鸾车麻列纷下魂魄动起长嗟惟枕席失烟霞神奇壮丽和穆陆离向往自由追求乐土梦游之景〔二〕天马行空想落山外憎恨现实痛苦惆怅想象夸张浪漫主义..菩萨蛮.赏析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结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从浅层次来看,作者对江南极端迷恋,甚至遥想回乡之后,会因思恋江南而肝肠寸断。可是仔细体会,又会发现不妥之处。.作者当时所处背景,家乡正值战乱,作者为避乱流落江南,如果当时即还乡,只能目击离乱,令人断肠,故暂不还乡。由此得知,作者不还乡只是无奈之举。“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总结:.春江花月夜.整体感知:诗歌融入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一洗六朝以来、流毒于初唐的宫体诗空洞艳俗之风,意境开阔高远。.春江花月〔景〕思妇游子〔情〕宇宙人生〔理〕完美融合.1、思乡怀亲之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2、清幽雅致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3、凄清孤苦之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4、时空永恒之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2、题解:?春江花月夜?“月〞是全诗的灵魂。月亮情结:.结尾落在一个“情〞字。花落了、春尽了、月沉了,全化为了浓浓的情。“故言春、江、花、月、夜五字,最显一个月字,盖月非月,月乃人之魂也,月乃人之情也〞。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情思贯穿全文的是一“月〞字,在诗中,月已不再是月,而成了一种情感的载体,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明月情结。.本诗的感情基调: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爱情的重逢的美好企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五、课堂小结本诗融景情理为一体,尽情描绘春江月夜澄澈空明之美景,讴歌人间美好的爱情,抒写人生的离别之感,并把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幽美而邈远的意境,成为诗中的绝响。是一轮明月,成就了春江月夜如诗如画的美景;是一轮明月,引出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无穷感慨;是一轮明月,平添了思妇游子的几多愁情?一轮明月将景情理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诗歌的境界十分开阔高远。.李凭箜篌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声喻声

以形绘声以境显声

以感衬声

直接描写〔比喻〕〔通感〕间接描写温故知新.阁夜.鉴赏指导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为下文写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鉴赏指导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鉴赏指导3、“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这一联你读懂了什么?上下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

上下句形成比照,有人忧有人愁。.鉴赏指导4、“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一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悲慨?用典:①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②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鉴赏指导诗人用事之妙在于,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而使人不觉得这是用事。

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鉴赏总结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