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中国人类活动及社会结构一、中国人类活动的主要特点建立在中国自然环境根底上的人类活动(一)、中国的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1)、中国人口规模的庞大.中国人口在很早以前就居世界各国之首。在1760年为2亿,140年后〔即1900年〕为4亿,相隔54年后的1954年为6亿,再相隔15年后的1969年为8亿,1981年已到达10亿,1990年7月我国大陆人口达11.34亿,1995年底我国人口达12.1,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说明中国大陆人口到达12.9亿人。假设搞好方案生育工作,到21世纪中叶达15-16亿。这时中国才可渡过人口的顶峰期,实现人口零增长。中国人口状况对世界人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原因:A、人口基数大B、增长速度快C、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快.(3)、人口因素的两重性
消费者:无条件的生产者:有条件的.(4)、方案生育的重要性人口与经济开展的关系:十分复杂没有定论,人口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人口多人均各项资源指标偏低、人口增长快就业压力大、积累少:人均土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1%,人均耕地31%,林地12%,草地不到50%,各种矿藏资源按人均也属低水平,每年有2000万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1亿以上,每年新增国民收入的四分一被新增人口消耗掉。方案生育是国策方法:开展经济、控制人口.2、中国的人口结构
定义:指人口总体内部各种属性的数量与比例关系,类型分为:自然构成:年龄、性别、种族社会构成:民族、教育程度、宗教、婚姻劳动构成:行业、职业地域构成:国籍、籍贯、居住地.(1)、特点A、性别结构不均衡B、年龄结构进入成年型C、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D、职业结构的传统型E、城镇人口比重低(2)、中国的人口结构的调整
.3、中国人口分布与移动
(1)、人口密度(2)、人口分布(3)、人口迁移
.(1)、人口密度指一定单位面积内所居住的人口数量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126人/平方千米(95年)中国人口密度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三角洲、平原人口最多;甘、新、蒙、藏人口最少。.中国人口密度.亚洲人口分布.中国人口分布图.(2)、中国人口分布的极不平衡及原因
表现:
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
农业地区人口多、林牧地区人口少
温暖湿润地区人口多、寒冷干旱地区人口少
开发历史悠久地区人口多、开发迟地区人口少
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交通不便地区人口少
.原因:环境的差异不能认为不平衡就是不合理:一定地区的人口数量必须与当地的自然、经济容量相适应,不能脱离东西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极其悬殊的实际搞人口均衡。改变只能是一长期过程.(3)、人口迁移
1949年以前东晋南北朝:长江流域得到开发北宋:自此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了闯关东:华北破产农民移向东北走西口:河南陕西移向甘肃、青海、新疆下南洋:华南破产农民移向东南亚
.1949年-1978年原因:方案经济时代国家需要,抽调东部人员装备支援内地边疆建设,复员军人、知青、农业人口到边疆。主要移出地区:黄河下游及长江下游(鲁、豫、皖、苏、沪;迁入东北、西北、华北、湖北、江西)、四川(迁向西北、云贵)、湖南(迁向云贵、赣、鄂、新、桂),总人数大约3000万人。.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后)主要表现:群众的自发流动如“民工潮〞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移民如“三峡移民〞移动特点:流向发生逆转,由内地流向沿海省际人口移动以近距离为主(如广东、上海)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人口流动频率大大加快.4、中国人口开展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快
时期高峰期(1949-1957)低谷期(1958-1961)高峰期(1962-1973)下降稳定期(1974-1984)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22.44.625.613.9.分布不均衡
著名的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第一次明确指出中国人口公布的特点,他说明的瑷珲~腾冲线,至今仍是表达中国人口公布地区差异性的一条最根本的分界线。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该线东南一侧包括台湾省在内总面积411.7平方公里,只占全国42.9%,人口总数却到达10.94亿人,占当时全国总人数的94.3%;而西北一侧面积占57.1,人口仅0.66亿人,占全国5.7%。东南半壁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65.7人/平方公里,西北半壁仅为11.6人/平方公里,相差22倍。.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迅速开展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总人口的比率高。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繁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使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我国196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2%,1990年为26.2%,而1998年那么上升为30.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开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城镇人口还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25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将到达58%,2050年那么到达70%左右。.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变迁。未来几十年内,年龄结构类型不仅将从成年型转向老年型,而且将向高度老年型开展。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9%,1990年为5.1%,2000年到达6.7%。预计到2003年将超过7%,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25年将超过12%,年龄结构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2050年会上升到20%以上,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进入高度老化阶段。.男女性别比偏高
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是以女性100人为基数计算的男性与女性的比例〕不仅显著高于兴旺国家,而且也稍高于某些开展中国家。我国三次人口普查的性别比分别为:104.88〔1953年〕,103.88〔1964年〕,107.15〔1982年〕近年来,我国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男女婴儿的性别比到达114/100。人口性别比的差异是导致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与关注。.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人口素质的改善与提高是在一个较低水平上开始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左右,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的20‰降至现在的7‰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到达1990年的5.18年,每万人大学生数由1952年的3.3人增加到1994年的23.4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已到达98.4%,1987年中国的人文开展指数到达0.716。虽然如此,但我国与兴旺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在沙漠化地区小孩儿不上学,不接受教育可以,但不会赶水车不行。所以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赶水车。.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很多少年儿童辍学到内蒙古草原上去搂发菜。图为孩子们在去搂发菜的途中。.中国人口的开展趋势
人口生育率已降到较低水平,自然增长率已由1974年22.2‰下降到1983年的11.5‰,几乎降低了一半,这是世界人口史上罕见的,但生育率继续下降的余地已经不大了。
.由于20世纪60-70年代生育高潮形成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在1995年前后形成一个生育顶峰,平均每年进入婚育年龄的人数在1100万对以上,生育率的降低较为困难。.中国目前人口死亡率在世界上是属于较低的,随着经济的迅猛开展,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死亡率继续下降是有可能的。.人口城乡结构比较落后,乡村人口比重仍然很大,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降低乡村的人口生育率仍然较为困难。.综上所述,以目前人口为根底,人口增长率能继续得到控制,到21世纪中期将到达16亿人。人口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中国人口的极限,即中国土地可负荷和供养的最大人口数。此后我国人口数会略有回落,并在某一暑期到达最正确人口数而稳定下来。.专栏—未来25年中国人口将到达16亿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说明,1987年7月10日,中国人口达10亿人;11亿人的时间是1990年;12亿的时间是1995年2月14日;1998年底中国人口总数已达12亿4800万人,当年出生1991万人,死亡807万人,净增1184万人,人口出生率在这一年首次降到了10‰。据此,科学家按未来25年内年均增长12‰测算,到2025年,人口总数大约为16亿5625万人。.
5、中国的人口问题
(1)、就业矛盾突出(2)、中国人口的继续增长(3)、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艰巨.6、中国民族构成和分布,民族地区经济开展特点(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实际上是由多民族组成,汉族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把相对于汉族的其余55个民族称为少数民族,实际从人口数量看,有些少数民族的人口可不少。.(2)、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大杂居: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分布、插花式地杂居在一起。表现在全国各省市区都有汉族居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交叉杂居。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县、市是单一民族居民。小聚居:大杂居外的少数民族相对集中,聚居在一定范围之内的现象。.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集中在五区四省(云贵青甘)自然环境:山地丘陵高原为主,8%的人口居住在62%的国土上,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原因: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自身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惯环境的严酷民族区域自治.(3)、民族地区经济开展特点经济开展的根底比较薄弱:原因大多位于遥远和边疆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多为山区草原荒漠地区邻近地区缺少经济中心的支持生产和消费水平低,商品经济微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大多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集体、私人经济成分太少产业结构中多以粮食生产为主,农业结构单一,少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中缺门多,地区优势不突出.经济开展具有多层次性各个少数民族经济开展水平,社会开展(生产、生活方式,宗教、风俗)水平差异大第一层次:与汉族接壤地区,壮回白维蒙土布等第二层次:西部的多数民族,哈尼、傣、拉祜、藏、阿昌、哈萨克等及一局部居住在平坝、草原、平川地区、半农半牧与牧区的回蒙维等民族,只能维持生计。第三层次:居住在遥远山区的瑶苗藏回土家族等,简单的再生产都难维持,属贫困地区第四层次:解放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2026版大一轮高考物理复习
- 2024年美容师提升技巧试题及答案
- 图形软件操作基础试题及答案
- 经典汽车维修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解析2024年统计学考试的重要内容与答案
- 自考复习中的资料深度挖掘试题及答案
- 汽车美容师的合规性原则试题及答案
- 2024-2025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 美容师技能大赛的意义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美容师客户节日营销活动策划试题及答案
- 机械加工PFMEA案例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PPT(第四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伊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探讨(论文)6400字》
-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铁塔基础自检验收记录表
- 《梅岭三章》教学实录
- 英国FBA超重标签
- DB50∕T 906-2019 殡葬服务标志和设置规范
- 安全生产管理和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讲义PPT通用课件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单元练习试题(共六套).doc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