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习目标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2.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时间轴整理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

期——

——战

期——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兼并:战国七雄争霸:春秋五霸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分裂局部统一秦:统一社会形态时期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前2070年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元一体,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年)夏(前2070年——前1600年)商(前1600——前1046年)西周(前1046——前771年)夏商周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代表,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商代神权统治到西周血缘政治的演变;国家疆域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不断繁荣转型时期前770~前221年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列国纷争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儒家思想初步形成知识概览政治之变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经济之变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各国变法思想之变“学在官府”被打破思想先声:孔子、老子百家争鸣指导刺激华夏认同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开始形成烽火时代的大交融

繻葛之战(周)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请在课本P9找到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排位战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政逮于大夫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赵氏、魏氏、韩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政)韩氏、赵氏、魏氏(BC403)BC481年,齐国卿大夫田成子(田常)杀齐简公,专齐之政。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上下失序;宗法分封制瓦解。考一考在右边的地图中标注出战国七雄的大致位置秦楚韩赵魏燕齐生死战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找一找二者有哪些变化?原因何在?变化:(1)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形成区域强国;(2)战国时期修建了长城;(3)靠近中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消失了;变化原因:诸侯国竞争更趋激烈,形成区域强国;四夷势力进一步向中原发展,交流、冲突和民族交融。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趋势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战争、迁徙、交流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相继封建化。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初步形成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华夏认同

华夏认同的影响:

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③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④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内容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分析直接和根本目的?

血缘认同(同源同祖)文化认同制度认同直接:论证其政权的合法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根本:巩固统治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牺尊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战国末期修建郑国渠垄作法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土地开始向私有化方向转变耕作效率提高水利灌溉工程修建耕作方式改良有利于提升农业产量农业二、经济发展材料三:当时,各国对商品交换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将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都集中在一起,称为“列”,统一进行管理,对于市中商肆的占地大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当时诸侯国的财政收入,除地租之外,工商税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经济来源。……市场里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在一些繁荣的市里,一大早就有很多顾客等着市场开门,一旦市场开放,就蜂拥而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中心城市出现贸易发展工商业繁荣工商业二、经济发展封建政治制度开始产生(选一P3)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各国进行的重大政治改革结果:君主权力加强,郡县制、官僚制开始产生(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桓公五年》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宗法血缘关系瓦解燕国:乐毅改革齐国:邹忌改革楚国:吴起改革赵国:赵武灵王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魏国:李悝改革秦国: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李悝变法乐毅变法邹忌改革胡服骑射改革商鞅变法时间国家改革者变法内容春秋战国齐国其他诸侯鲁国管仲改革魏国楚国初税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军事:整顿军备

经济:发展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经济:履亩而税经济:尽地力而教、平籴法法律:制定《法经》政治:限制贵族权力、三代以后收回俸禄、奖励军功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变法运动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经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政治新兴地主阶级打败奴隶主贵族,建立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思考一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必然性。军事兼并战争激烈,富国强兵的现实需求。秦商鞅变法燕乐毅改革赵赵武灵王变法魏李悝改革韩申不害改革楚吴起改革齐邹忌改革经济措施政治措施社会管理农商政策:军功授爵:小家庭化:富国强兵集权弱民土地制度:“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县制管理: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连坐制度:商鞅变法(BC356年秦孝公时期)变法运动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却告诉你,敌人的首级也不是万能的。在《秦律杂抄》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即“故大夫斩首者“迁”,这里的迁”指流放、贬谪,位于第五级大夫”亲自去斩首,不仅没有军功,而且是犯法的。换而言之,斩首封爵的上限不得过“大夫”。也就是说在秦代的军功制度中,首级不能完全等同于军功,底层军士的确可以通过斩杀敌人首级晋升,然而一旦靠首级晋升到大夫后,其身份相当于基层军官,对于他们的考核标准也变了,不再与普通土兵相同,而是带领团队获得战果。

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中记载的两个案例就揭示了秦代军功制度这方面的弊端。案例一是士兵甲在军中看见士兵丙拿着剑砍士兵丁,甲制止后问起原因,得知是丙要抢存丁获得的首级,于是将丙捉拿治罪。案例二则是讲两名秦军在战场上斩获一个首级,而后互相争夺,于是请上级来裁断。没想到这位裁判官在验首级的过程中发现首级所受的是剑伤,而非战场上的矛、戟戈等长兵器造成,裁判认为事有蹊晓,怀疑是谋杀自己人冒领军功,于是通告各部队统计失踪的士兵,并让他们来辨认首级。这两个案例反映出一个残酷的事实,在秦代军功制度的激励下,士兵固然能够勇猛作战,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自相残杀、杀良冒功等弊端。这种激烈竞争制度下的秦军尽管凶猛如虎狼,但当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精神,恐怕也在军功的刺激下所剩无几。②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1.积极性:①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②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2.局限性: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如何评价商鞅变法?周朝的核心价值观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力图重构价值体系百家争鸣有的人,被迫流离失所……有的人,死于战火……有的人,政途不顺含恨投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该何去何从……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为获取更多的土地、财富和人口,彼此之间不断开展兼并战争……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办法。克敌取胜之道,首在富国强兵,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争相延揽人才,不断调整国策,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达到目的。——卜宪群等《中国通史·第二卷》有的人,开始思考破局之法!面对社会失序,不同思想家代表不同阶层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形成百家争鸣……春秋先声三、“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诸子百家的争鸣交织:儒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孔子哲学家老子春秋先声: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1.以仁释礼、号召仁政、强调德治。2.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3.整理传统文献。1.提出“道”的观念。2.蕴含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秉持消极的政治态度(“无为而治”)。战国争鸣兵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葬(下层平民)墨家孙子《孙子兵法》,提出战略思想荀子

人性本恶;“隆礼重法”儒家孟子人性本善“仁政”、民本

(新兴地主阶级)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隐士)道家韩非子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中央集权思想(新兴地主阶级)法家邹衍阴阳五行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阴阳家思想解放;文化传承;孕育政治理想、道德准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思考点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你能举出若干学派的核心思想内容吗?春秋战国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解体,新兴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为了增强国家实力,纷纷招揽人才,重用士人。士阶层针对废旧立新的现实政治,代表各个阶层提出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道家学派在哲学上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儒家提出民本、仁、仁政和礼治思想,并重视教育,对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兵家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民族关系:鄙夷→融夷,华夏一体观念形成农工商业的大放异彩;风起云涌的变法运动;诸子百家的争鸣交织:经济:国有→私有;集体→个体;政治:分裂→统一;文化:垄断→下移旋转乾坤的大转型楚齐燕赵魏韩BC230,秦国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秦灭六国秦国的后来居上、完成统一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