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民生非小事治污莫任性、依法禁放、抵达青年、年度总结_第1页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民生非小事治污莫任性、依法禁放、抵达青年、年度总结_第2页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民生非小事治污莫任性、依法禁放、抵达青年、年度总结_第3页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民生非小事治污莫任性、依法禁放、抵达青年、年度总结_第4页
2024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民生非小事治污莫任性、依法禁放、抵达青年、年度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抵达青年在城市森林里重建消失的“附近”林树心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12月27日08版)在大城市里,谈论“附近”是奢侈的。物理意义上,每个人当然都拥有自己的“附近”,但是,在地图上丈量出的远近,却不等于生活与心灵的距离。在都市的脉动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但那些离乡打拼的年轻人,却常常苦恼于社群联结的缺位,在内心深处感到孤独。身处都市,年轻人面对着无数的机遇和可能性。然而,在陌生而繁忙的环境里,那些构成传统“附近”的元素——如邻里的亲密交往、社区的集体生活,也在快速淡出他们的生活画面。对此,有人不无忧伤地感慨:大城市里的“附近”正在消失。也有人在努力思考:要怎样做,才能让人们需要的“附近”在城市生活中得以重建?其实,若要比较生活的便利程度,大城市的表现从来不差。打开地图App,城市居民可以轻松在附近找到各种商店与生活服务,以及花样繁多的休闲娱乐。但是,当我们谈论“附近”时,我们谈论的显然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配套设施,而更是一种令人安心的社交氛围。当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年轻人回归到生活场域中时,居住的社区有没有社群活动,能否让人找到兴趣相投的同伴、感受到邻里的温暖,不仅决定着年轻人能有多强的归属感,也关乎一座城市能否给那些漂泊的奋斗者一份“家”的感觉。我有一位“北漂”同事,就常常感慨于“附近的消失”,进而抱怨都市生活的不适与不易。作为一个写故事的人,她喜欢与人聊天。在她长大成人的故乡,哪怕一时兴起,她也总是可以找到能把酒言欢的人,这个人可能是她结交多年的朋友,也可能是在村口摆龙门阵、只是看着眼熟的老人家。而在北京,除了深夜加班后偶尔与同事小酌,她只能通过网络找“组织”,千里迢迢跨越几个环路,去参加一周一度或是一月一度的聚会。众多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每天从相同的地点出发、返程,彼此的生活却像一条条平行线,总是难以相交。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太大,平日相熟的人常常住得很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钢筋水泥的丛林似乎自带某种社交隔膜,以至于多数社区的社交氛围都很不活跃,让人难以打破障壁、在“附近”的世界初次相遇。说起“附近”,我常常怀念我的小学时代。那时,每天的放学,并不是同学们的告别时刻,反而是欢聚时光的开始。小伙伴们在学校附近一起玩耍,或是到某位同学家里,喝着叔叔阿姨端出来的饮料、尽情畅聊在学校没空聊的闲天。一会儿就能走完的通学路、比邻而居的小伙伴、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各家长辈……这平平无奇的一切,共同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附近”,让我们总是被一种社交的“安心感”所包覆,仿佛朋友永远都近在咫尺、触手可及。只不过,那时的我们还少不更事,只把这当作理所当然的日常,不知这样的生活很快就将随着我们的成长逐渐瓦解,直到当年天天见面的密友变得天各一方。有人或许会说:那些“漂”在大城市、为生计和梦想打拼的年轻人,早就忙得昏天黑地,哪里还有力气在业余时间寻求社交?但从身边朋友的情况看来,不论是“I人”(性格内向的人)还是“E人”(性格外向的人)、从事什么职业、有多少闲暇可用,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份对“附近”的渴望。其中,有人本来就是社交依赖型,离不开朋友的陪伴,也喜欢结交新朋友;即便是那些性格内向、更多喜欢独处的人,也希望生活在一个没有太多距离感、令人舒适的社交环境当中。在巨变的大时代里,年轻人想要追逐梦想,往往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小环境,一头扎进大城市的迷宫之中。能否为他们营造出所需的“附近”,既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也指向着社会生态的进步方向。从社区社交的角度来看,基层组织可以通过设计和举办更多的活动,促进居民尤其是青年居民间的互动,比如定期的社区集市、街头音乐会或电影之夜,都可以让年轻人找到生活的感觉,有机会结识新的同好。与此同时,更多的社区公共空间,诸如图书室、咖啡馆、工作坊等,也可以成为居民交流想法、分享技能的场所。在营造“附近”的过程中,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关键的一点,始终是保持人性化的关怀。只有当社区服务能够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情感时,才能真正营造出令人向往的“附近”感。说到底,在大城市中重建“附近”,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温暖、互助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实体空间的改变。让社群生活圈满足青年的“即时需求”盘和林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年12月27日08版)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力争到2025年让有条件的城市都行动起来,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什么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按照央视新闻在报道中的定义,这需要城市居民50%以上的日常消费支出,都集中在社区周边1公里范围内,也就是步行15分钟的距离。这个“一刻钟”生活范围,包括青年消费者的日常餐饮、就医、运动等多方面需求。青年消费者对于这些需求既是“即时”的,也可谓真正的刚需。精准发掘和解决青年消费者身边的“即时需求”,可谓服务业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这也与青年社群生活圈息息相关。首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范围内的客群与需求关系较为稳定。在这个范围之内,青年消费者的需求主要集中表现为日常餐饮需求、就医需求、运动需求,等等。它们每天都会产生,需求变动风险较低。而且又依托消费者固定的居住地点,故而客群非常稳定,有效降低了相关服务业的经营风险,并对服务业的更新与迭代需求也较低,后续投资要求也并不高。其次,在青年社群生活圈里,这些需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它具体表现为:其一,是商品和服务需求的互补性。比如,老年人的保健、娱乐需求和年轻人的健身、交流需求形成互补。其二,是时间和空间需求的互补性。凌晨时段和白天工作时间是老年人的消费时段,而到了早高峰和夜晚,则是年轻人的消费时段,由此产生的“夜经济”与“日经济”,形成了有机的互补。居民多样化需求间的互补性,促使这些需求可以将相应的服务业态连点成面,各自客户群体既统一又有差异,形成一个稳定联动的生态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稳定需求的基础上,更有利于衍生需求的产生。比如,在社群圈子里,年轻人的餐饮需求会衍生出一系列餐后娱乐的业态。在稳定需求的基础上打造衍生需求有助于巩固客户群体,形成更合理的经营逻辑,打造更持久的经营模式。而且,这些看似很小的需求恰好对接了小微经营个体,进而让微型经济集聚成为稳定而协同的区域业态。年轻居民的“即时需求”对应的业态,往往投资门槛较低,经营方式较为灵活。一个小店铺、一个小摊子,就是一家早餐店、一处农贸店。再加上这些产品往往流动性大,原材料投入低,客流稳定,有助于个体经营的发展,在满足周边居民需求的同时,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经营灵活的个体户也更容易形成集聚效应,比如,做好多个小吃摊,就可以尝试打造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小吃街,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经济效益,提升生活品质。服务业不仅仅需要满足人们的享受型需求,年轻人身边的即时性、刚性生活需求同样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享受型需求对应的优势客单价高,服务周期长,衍生消费环节多,而这一类生活需求最大的优势,就是需求与客群稳定,资金回收期短,需求点琐碎却有助于整合。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作的不断推进,青年社区生活圈将会成为生活需求的重要集聚点,依托社区不断挖掘居民“即时需求”,探索服务业态的丰富与深化,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总体来看,构建青年周边社群的“生活圈”,在商业上也大有可为。满足年轻人的“即时需求”是服务业的下一个突破口,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丰富的服务场景。未来服务业还应在这些“小需求”上下“大功夫”。02不要任性市区禁熏腊制品有道理,但切勿单纯以环保为名南方都市报2023年12月29日李建国近日,一条印有“禁止熏腊制品”横幅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视频内容显示,该横幅落款为江西省萍乡市后埠街道办事处。有网友表示,此类举措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和火灾。但也有不同的声音认为,禁止熏腊肉对当地传统习俗不够尊重。12月27日,据媒体了解,当地部门确实不建议中心城区居民在家制作熏腊制品。禁止熏腊肉似乎成为一种常规操作。前段时间,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发布通告称,城区禁止私自熏制腊制品,熏制腊肉、腊肠等需送到指定的熏制点。既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按理说,萍乡的上述操作就不会遭受太大的舆论压力。不过,从舆论反馈看,很多人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四川版本的“禁熏令”主要出于环保目的,而萍乡如今的做法则主要为了消防。萍乡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上述规定进一步解释,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萍乡并非反对所有的熏制腊肉行为,“熏腊肉的原理是木材燃烧,用产生的烟去熏制。之前在山里有些农民就地取材,搭个小房子熏腊肉一疏忽就会引起火灾。我们主要反对的是这些行为。”而当地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也提到,在乡下人口稀疏的地方可以熏腊肉,但是中心城区还是不建议。可见,所谓禁止熏腊肉,其实萍乡的规定有很大的弹性,倒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夸张。众所周知,南方地区因为没有暖气,民众冬天要靠烤火来取暖,烧火的时候熏腊肉,是很多家庭的常规操作。尤其是在农村,几乎每户人家都会熏腊肉,过完冬天,腊肉熏制完成,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食用腊肉就是很多家庭的一种生活习惯。这种做法很普遍,早就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只是,随着城市化发展,熏腊肉逐渐成为一种乡土气息浓厚的习俗,住在城里的人习惯在乡下的亲人或朋友的家里熏腊肉,做法变了,对腊肉的热爱没变。那么,市区家庭能否熏制腊肉?这个问题在过去很少讨论,这主要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城市里的家庭没有相应的条件。而且,熏腊肉会产生浓烟,而市区的高层建筑空间本来就狭小,加上人口密集,一旦失火后果严重。从消防角度看,熏制腊肉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今很多人都有这种风险意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在城区熏腊肉就完全不存在。像萍乡这样的小城市,还存在不少的小产权房,这类建筑在消防管理方面并不严格。而一些居民的生活习惯也与农村接近,尤其是一楼或者顶楼的家庭,因为生活空间相对较大,一些家庭可能会尝试熏制腊肉,不排除“禁熏令”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市区禁止熏制腊肉没有太大的争议。而且,和四川版本的“禁熏令”一样,据媒体报道,萍乡市区有的街道也引进了环保熏肉机,居民可免费使用。既然没有太大的争议,那为什么这样一个新闻还是引发了不少批评,个人觉得主要是外界将这样的做法单纯理解为“以环保为名”的懒政。传统习俗和环保产生冲突的时候,人们更倾向于尊重传统习俗,像熏腊肉这种做法,导致的环境问题其实非常有限,不应该成为环保执法的目标。如今,“以环保为名”的各类操作备受舆论诟病。从禁烧秸秆到禁燃烟花爆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这类政策都以环保的名义被推广,现在出现各种反思的声音,政策纠偏也逐步展开。在这样的背景下,“禁熏令”自然容易引起注意,而且会被作为反面教材拿来批判。熏腊肉是传统,这种传统不会随着城市化而消失。如果其他地方跟进“禁熏令”,就有必要想清楚,若单纯以环保为名,恐怕就说不过去了。民生非小事治污莫任性《钱江晚报》评论员陈江近日,石家庄某菜市场的商家们被一张奇怪的通知弄得哭笑不得。该通知称,接上级通知,因大气污染,即日起责令停止面条、饼丝加工、煎饼制作,违反者除上级作出处罚外,市场也将作出处罚。事情引发网络热议。据报道,当记者在调查中追问通知到底由谁发布时,街道办和社区称不清楚情况,相关环保部门亦称未下发过相关通知内容。12月27日,当地街道办发布情况通报称,菜市场未经环保部门许可,擅自以大气污染防治为由,责令商户停止面条、饼丝、煎饼加工制作。目前,通知已被废止。因为要应对大气污染防治,就要求市场商户停止面条加工、饼丝加工、煎饼制作,违者将受到处罚。要不是白纸黑字,估计没几个人会相信,天下还有这样的奇闻。难怪这等奇怪的通知一出,不仅让市场商户和周边群众不满,更是激起了众多网友的质疑:这是什么样的奇葩操作?众所周知,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应对是一个科学问题。通常人们会将人类活动中的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过程的污染物的排放,看作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加工面条饼丝、制作煎饼,会对大气污染产生什么影响。正像网友所言,你说烧烤会影响空气质量还能理解,但拿面条说事,就不知道到底是谁影响了谁?如果不是缺乏基本常识的话,这不是故意找茬让商户停业、胡乱管理吗?事实上,呼吸清洁的空气、保护环境是人人关心的社会问题。为此,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治污力度,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然而,治污不能影响民生,要把保障基本民生作为底线,要充分考虑民众的日常生活需求。菜市场作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刚需场所,如果动不动就一刀切地被停业,给民众生活带来不便,由此产生的误伤让商户不满、让百姓抱怨,实在有点任性。民生问题无小事。面条、煎饼加工又不是什么主要的污染源,硬是要与空气污染扯上关系,这其实是治污工作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只有科学认识大气污染的成因,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管什么样的出发点,若动辄拿“大气污染”做挡箭牌,禁止面条加工、煎饼制作,这是拿着鸡毛当令箭,给群众生活添堵。治污要兼顾环保与民生之间的平衡,不可人为制造矛盾,就算小到一则通知,也要谨慎为好。03依法禁放烟花爆竹,应依法“禁”“放”《钱江晚报》评论员项向荣近日,全国法工委经审查认为,有关地方性法规关于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关于全面禁售、禁燃的问题,认识上有分歧,实践中也较难执行。经沟通,制定机关已同意对相关规定尽快作出修改。临近春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规定常常引发网友热议。比如2023年春节前夕,关于烟花爆竹的“禁”与“放”就曾引发讨论,西安、郑州等地重申全面禁放,杭州则把它列入“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不少二三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更是一刀切地禁止销售及燃放烟花爆竹。之所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要原因集中于两点:一是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二是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但这样的规定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吗?国务院颁布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燃放烟花爆竹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在国家法定节日或者其他重大活动期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则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储存、运输、使用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烟花爆竹。简而言之,这些法律法规并未对烟花爆竹的销售和燃放作出全面禁止性的规定。事实上,从实际监管情况来看,全面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难度。烟花爆竹是传统文化,燃放烟花爆竹是民间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民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于面广量大的燃放行为,如何进行有效监管,能否做到应管尽管,实事求是地讲,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谓爆竹声声辞旧岁,老百姓通过燃放爆竹来感受过年的氛围,本身是一种流传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同时,经过这些年的禁燃禁放管理,大众的环保意识已经大为增强,奢侈浪费的陋习也大为改进,的确到了不再简单地一刀切、予以依法适当“解禁”的时候。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传统文化需要得到传承沿袭,老百姓对春节习俗的体验感需要得到满足。一方面,法律法规需要对燃放烟花爆竹的限制和规定进行修改完善,各地要适时调整烟花爆竹的燃放时段和区域,引导大家科学合理地燃放烟花爆竹。另一方面,加强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提高烟花爆竹的质量。通过以上这些措施,既可以有效减少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不当燃放带来的安全隐患,又可以满足群众对烟花爆竹燃放的需求,不再让我们的春节变得冷冷清清。“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重申了法律权威2023年12月28日星期四北京青年报老鹰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报告2023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备案审查报告公布多起典型案例,其中一案例涉及燃放烟花爆竹。报告称,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这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再过一个半月左右,就是2024年的春节,是否允许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不少人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此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报告中指出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与上位法规定不一致,应当予以修改。这对此前广受争议的烟花爆竹禁与限问题,做出了一锤定音的回答,有助于纠正那些全面禁燃烟花爆竹的过头做法。从限燃到全面禁燃,再到禁止生产、销售烟花爆竹,可以说某些地方相关禁止措施不断在升级。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为几年前严重的雾霾天气和大气污染情况;其次是考虑到燃放容易引发伤情和火灾隐患,并对环境卫生造成破坏。在这些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面禁燃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多,“禁燃版图”不断扩大,引发的争议也多了。民间对全面禁燃有赞有疑,且往往由于认识上有分歧,使得该禁令在实践中也较难执行。因此,到2023年初,多地对“全面禁燃、禁售烟花爆竹”政策作出了调整,广东、山东、辽宁等地将“禁止”改为“限制”,规定民众在特定时段和区域内可以燃放烟花。相比之前全面禁燃的做法,地方从“禁”改“限”,通过细致的规定引导人们科学适度燃放烟花爆竹,对原有政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松绑”。全国人大法工委经审查认为,有关地方性法规关于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这就从法律角度重新审视了禁燃烟花爆竹政策的合法性。大气污染防治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未作全面禁止性规定,也就是说地方全面禁燃的规定并未得到法律授权。这就对全面禁燃的政策制定部门、执法部门进行有效普法,使其认识到地方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必须遵循上位法的规定,违反上位法规定的“全面禁燃令”不合法,应当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予以修改。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现代政府更应该遵法守法。就此而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此举,是对法律权威的再重申。只有提升各地政策、法规的制定部门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敬畏意识、遵从意识,才能重塑国家法律的权威性,才能使施政方向和社会运行都处在法律轨道内,而不是逾越法律规定各行其是,这会对社会运行和公民权益产生不当干扰乃至侵害。同时,通过普法提升公众的法治意识,也有利于监督各地相关的决定、决策,使其受到法律的必要约束。此外,全国人大法工委的声音还有助于以沟通督促整改。报告称,经沟通,制定机关已同意对相关规定尽快作出修改。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继认定“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后的另一贡献。即不只是认定合法不合法,还要以沟通督促整改,使“全面禁燃烟花爆竹”的做法得到彻底纠正。由此看出,纠正公共领域的不合法行为,不仅有赖于公民和企业的建议,还需要公民和企业能与法工委形成良性互动,形成系统性的纠偏。在2024年春节前,各地应以全国人大法工委的报告为契机,尽快纠正“全面禁燃令”这一不合法规定。04扫雪外包本溪扫雪争议,外包的只能是业务而不是责任南方都市报2023-12-27下雪后,谁来负责除雪?这个问题本来并不难回答,但在辽宁本溪,当地的做法却引发不小的争议。据媒体报道,本溪市明山区除运雪指挥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沿街单位、商户等要在24小时内清除门前积雪,否则将对商户实施处罚。这一做法让市民不解,多名市民表示今年的雪除得不好,“马路好几天没整干净,咋不见追究谁责任呢?”今年的除雪工作做得不好,这是当地市民的普遍观感。而媒体报道发现,背后还有不少深层次问题值得注意。种种迹象表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负责除雪的企业难辞其咎。2023年8月,本溪市主城区环卫作业以24年28亿余元的价格,外包给了“供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也包括除运雪服务。环卫业务外包,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对环卫这项公共服务不管不顾,不然当地何以还有一个“除运雪指挥部”,并且还发文要求沿街单位、商户除雪?对于外包之后的环卫业务,持续的监督、日常的评估,都是应该做的。从本溪城区今冬第一场雪的处理来看,承接环卫业务的这家企业,工作并不能让市民满意,毕竟“马路好几天没整干净”。政府部门显然也不满意,所以才发文要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商户、物业小区”24小时内清除门前积雪。本溪位于东北,对于下雪应该是习以为常了,环卫部门照理也有丰富的除运雪经验。有报道称,本次除雪本溪市住建局按照“机械为主人工扫雪为辅”的原则进行,但市民反映街面上的除雪机械很少,倒是环卫工人的身影随处可见,而且有工人反映,最近连续几天从早到晚加班。机械很少,工人很多,解释当然可以有很多,最说得通的无疑是为了节约成本。毕竟,除雪这样的工作在当地是一项常规操作,不是说今年突然下雪,猝不及防,准备不足,对于本溪这个见雪不怪的地方,没有理由不为除雪做好足够的准备。与之相对,按照当地有关负责人的解释,今年是政府外包环卫服务的第一年,需要时间理顺合作关系、进行磨合。据其说法,第一场雪后,市里召开了调度会,外包公司也进行了表态、检讨,“第二场雪后做得就逐步好了起来”。看来,当地对于负责除雪的那家公司还挺宽容的,丝毫没有作为政府或甲方的威严,这种威严倒是施加给了沿街商户。明山区除运雪指挥部的文件里,要求自行除雪的对象包括“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商户、物业小区”,然而,如果除雪不力,处罚的对象却只有商户,而不包括一同安排了任务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物业小区”,这种差异化待遇,也真是没谁了。一项涉及面广、总金额达数十亿元的公共服务,经过了正规的招投标流程,第一次遇到下雪就搞成这个样子,老百姓不满意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更不用说还得自己来顶扫雪不力要受处罚的压力。现在舆论关注了,当地对媒体称发文只是为了督促,“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实施处罚”,沿街商户们的压力算是暂时解除了。冬天还长,对于如何完善除运雪工作,对于这些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分配,当地还有必要表现得更有担当。28亿外包环卫扫不净雪:服务和责任不可一并“外包”2023年12月27日来源:红网张艺丹近日,据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居民反映,本溪市主城区环卫作业以24年28亿元的价格,外包给了“供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就包含除雪服务。然而相关部门一面督促临街商户清除门前积雪,马路上的积雪几天没清理干净却不见有人追责。(12月25日央广网)随着基层治理任务加重,群众服务需求提升,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将道路清洁此类基础性维护工作外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的治理压力、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升治理水平和行政效率,同时还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服务外包是解决政府基层治理难题的良方,但服务外包并不代表着责任外包。服务群众是政府的职责,服务外包只是转移了公共服务的任务,政府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转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者,仍是公共服务的责任主体。倘若基层单位将服务外包后,就做起了“甩手掌柜”,这非但不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还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滥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没有保证,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可能会出现贪污腐败,有违法乱纪的风险。因此,要想让外包真正成为基层工作的助力,基层单位应积极承担起监督和考核外包社会组织的责任。首先,要完善基层政府购买信息服务公开制度,强化对承担外包组织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公共服务外包在阳光下运行;其次政府应严格外包机构资格审查,完善对社会组织的激励机制,引入正当、充分的竞争,并适时对第三方承接主体的服务效果进行评价;最后,要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用规则和法治来保障社会组织的发展和竞争。服务外包,是服务方式的创新,不是服务责任的替代。在服务外包过程中,有“放”有“管”,才能让服务外包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良策。05年度总结从刷屏的年度报告,读懂当代年轻人2023年12月29日来源:红网林景“这些歌,陪你走过2023年的春夏秋冬”“这本书是你的年度最爱”“今年你最喜爱的消费领域是”……临近年末,作为网络用户主力军,收集并展示各大平台推出的个人年度报告,是当代年轻人的朋友圈新风尚。音乐、阅读、健身乃至外卖软件、支付平台,透过这些涵括了生活方方面面的年度报告,或许可以一窥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当代年轻人对网络世界的重视程度,远超中老年群体。积少成多的网络消费、动辄四五位数的浏览总时长,一串串庞大的数据令“网瘾少年”们咂舌。成长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人们早已习惯将生活“电子化”。这也是为什么相比起其他年龄段,年轻人会更期待每年各大平台的年度报告。娱乐、运动、学习、社交,被层出不穷的app“统治”着,生活的痕迹转而得以量化,成为一行行电子数据,描摹出清晰的用户画像。作为新兴生产力,网络有着无可比拟的速度与时空优势,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当代年轻人是网络用户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从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网络使用偏好,对未来网络时代的发展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在追随大众潮流与保持个性独立之间,年轻人有自己的取舍平衡。以音乐和阅读两大精神领域为例,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易云音乐、微信读书等,都根据用户偏好需求,在年度报告中为用户总结了“最小众”的喜爱作品。新工业化浪潮席卷全球,文艺作品也进入了流水线生产模式。《中国文艺报》指出,同质化现象在当今文艺领域普遍存在。年轻人们一方面投入其中,制造与传递各种热梗热词;另一方面也重视个体的独特性,追求小众成为张扬个性的重要方式。这种鲜明的精神底色,迸发出众多新颖的可能性,赋予社会更多发展活力。由一串串数据堆叠起来的年度报告,帮助年轻人更客观地认识自己。有别于中老年群体相对稳定的生活节奏,年轻人的生活似乎总是瞬息万变,步履匆匆奔赴一个个崭新的挑战。和刻板印象中的躺平、摆烂不同,虽然从不吝啬对生活之苦的抱怨,但他们始终怀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与其说是期待收到一份翔实严谨的年度报告,不如说,他们更期待在一年的结尾观赏自己一整年的足迹,细数各式各样的改变,在与过去的比对中发掘出进步和不足。由此展望来年,会有更充足的自信,也能针对自身发展做出更科学的规划。年轻人对自己的年度报告或欣赏或自嘲,其实都传递了一种向前看的态度:今年干得不错(有待进步),来年一定更棒!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不断向前流逝的时间长河里,一份份年度报告,替年轻人们留下一整年耕耘的印记。在各式各样的数据中拼凑出最独特的自我,为进步而展颜,为不足而惋惜,为迎接来年更强大的自己,制定更令人期待的目标。我们相信,这一代年轻人是富有朝气的。每一次回望,都是为了更好地启程。当代年轻人,一直在为书写下一份精彩的年度报告奋楫笃行,驰而不息。刷屏的年度总结,Z世代年轻人们特有的仪式感马媖泽来源:红网2023年12月28日年末已至,各大APP纷纷推出了查看“年度报告”的功能,拿网易云音乐来举例,其宗旨是“我们终将在音乐里相遇”。小程序一键浏览,用户便能收获自己在云村留下的温暖、难忘的回忆、自己的年度歌手、在哪个特殊的时间段单曲循环了哪首歌、小众音乐爱好是什么、音乐多巴胺又会是什么颜色……网友们纷纷截图把自己的“音乐个性”晒至社交平台进行分享。或许在各色APP上,形式上大同小异、内容上没有太大差别的报告有些令人索然无味,可能没有人真的需要这些APP告诉你最喜欢在什么时间听歌,看过多少字的回答,又最欣赏哪一个up主的创作——要么没有用,要么门儿清。也许这些积压已久的报告只是在人们难以入睡又无事可做时的消遣。可这些“年度报告”是有价值的——一来,碎片化的时间需要一个仪式得到归集和总结,从而被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并且带给自己一个撞车概率不大的标签,让人们更容易区分和发现自己在生活中所关注的领域或主题;二来,年轻人渴望被看见的感觉,哪怕“观察者”只是几行冰冷又粗糙的代码。这是Z世代年轻人们特有的仪式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数字世界中的存在和影响力。这也反映了当今数字化社会中人们对于个人价值和社交认可的追求。网易云音乐、哔哩哔哩和微博等平台上线年度总结,可以帮平台自身复盘过去一年的重要事件和热门话题,也可以帮助用户回顾一年来的音乐、视频和社交体验。同时,也可以展望未来,激发用户对新年的期待和兴奋。这样的总结能够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平台的重要一员。通过分析用户在过去一年中的使用行为和偏好,年度总结可以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这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更多符合他们兴趣的音乐、视频或社交内容,完善用户画像,提升体验。年度总结的发布往往会引发用户之间的讨论和分享,他们可以通过在朋友圈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年度总结的看法和感受。这种社交互动加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虽然背后是冷冰冰的大数据和算法在提供技术支撑,但是不代表这样的数据没有温度。总之,年度总结对于这些平台来说,是一种向用户展示平台成果、回馈用户支持的方式,同时也是增强用户黏性、促进用户互动的有效手段,更是年轻人特有的仪式感。06装得有料买零食算“公摊”这不是营销正道陈江来源:钱江晚报2023年12月27日公摊面积,这个原本用于描述房地产中公用区域的概念,现在被网友用来形容零食包装中的无用部分。近日,零食“公摊面积越来越大”再度引发关注。据报道,一些商家为了让商品显得更加“有料”,可谓煞费苦心:看似三等分的饼干,打开盒子发现中间凹进去一块;一片分装的海苔里垫有大包干燥剂;一箱装的牛奶仅有5小盒,剩余两倍空间用纸板填充……这种包装被大量网友吐槽,称感觉受到了欺骗和糊弄。零食,是许多人生活中的小确幸。打开看似包装得十分饱满的零食,却发现里面的内容少得可怜,该有的地方凹进去,不该有的地方又凸出来,这种“无法使用的部分”显然太多了。吃个零食还得为“公摊面积”买单,消费者当然不乐意。零食“公摊面积”之所以越来越大,主要是源于商家在市场竞争、成本压力之下的趋利选择。尤其是零食消费总体价格不高,顾客对单纯的提价较为敏感。为了降低成本,抬高利润空间,商家往往通过包装引导购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附加值。此外,部分消费者追求华丽包装的心理,也促使包装严重夸大商品实际分量的现象加剧。这些非必要的零食包装,不仅会在视觉上错误引导顾客,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还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增加废弃物污染环境。有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中约有30%至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