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含解析)试题_第1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含解析)试题_第2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含解析)试题_第3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含解析)试题_第4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含解析)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提升作业寻觅社会的真谛(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同时,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2个亿。老龄化危机、用工荒,已让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危机。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即一方系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体现了()A.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D.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解析】选A。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题干中“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胎’”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入选;B、C、D与题干主旨不符。2.(2015·南昌模拟)2014年9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考察,工作人员说,过去审批事项多,各部门审批章共有109个,现在通过减少审批、整合职能等改革,所有必要的审批集中到一起,只需盖1个章。李克强赞许道,109个章变1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促进作用C.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D.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根本动力【解析】选C。这里的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A不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只有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才会对经济基础起促进作用;D说法错误,改革不是根本动力。故选C。3.经济建设是我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也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①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④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C。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首先是基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②入选;其次可联系到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④入选;①与题意无关,③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要求。4.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要把职能转变作为地方政府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一要求蕴含的哲理有()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④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①表述错误;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体现进行上层建筑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抓重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上层建筑的变革,②排除,③入选;职能转变作为地方政府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核心,体现④。故选D。5.(2014·嘉兴模拟)在人们探索人类发展的规律中,恩格斯认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而李泽厚则认为:“历史向来是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行进,文明进步要付出道德的代价。”以上两个观点()①都看到社会历史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发展的②都认为进步和灾难相互转化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③都承认了历史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都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性,与人民群众的努力无关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选B。历史灾难、道德的代价与文明进步、历史的行进说明了社会历史也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对立统一,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材料未体现,不选。6.(2015·淮安模拟)目前,国际形势局部动荡不断,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究其原因有国家经济不景气、财富分配不公、外国势力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改革经济基础,使其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③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选B。“国家经济不景气、财富分配不公”表明要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意识形态的影响”表明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①③符合题意。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表述错误;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说法错误,④排除。7.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趋势看,至少应当包括两次大的转型与改革:第一次转型与改革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其主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与改革是从当前到未来的30年左右包括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在内的全面改革,其主题是实现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推进我国改革,应该()A.克服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B.消除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实现生产力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D.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的认识。题干材料强调体制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因而A入选;B消除矛盾表述错误;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错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而不是经济基础,D错误。8.(2014·唐山模拟)《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揭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只有真实地认识历史,才能客观地把握未来。这()①说明历史是客观的、普遍联系的②有助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坚持辩证唯物史观③说明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昨天的镜鉴④说明历史是循环往复的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解析】选A。题干材料强调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把握未来,①②符合题意;今天的一切可以作为明天的镜鉴,③排除;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循环往复的,④排除。【知识拓展】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这是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的名言。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为史”与“知道”的关系。意思是说,要掌握社会发展的“大道”,必须首先研究蕴含着社会发展“大道”的历史。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道”中,最“大”者当推治国安邦之道。因此,凡欲治国安邦者,首先必须研究历代为政者的治国之道,特别是治国安邦中的经验和教训,作为自己治国安邦的借鉴。龚自珍的这一真知灼见,上承中华先哲,下启当代精英,实为治国安邦之真谛。9.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是因为()A.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D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A项错误。B项是对改革的解释,C项说的是基本矛盾,均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加固训练】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材料未体现()A.意识具有自主选择性B.矛盾具有普遍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解析】选C。“宁要微词,不要危机”体现了意识的自主选择性;矛盾具有普遍性,改革也“不完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所以必须改革,A、B、D材料均有体现。只有C材料未体现。10.(2014·武汉模拟)受益于传统年画、灶画、剪纸、刺绣的濡染,浙江秀洲农民开始拿起了画笔。20多年来,秀洲的农民画作有800多幅入选全国各种展览,获奖200多幅次,140多幅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等单位和国际友人收藏,200多幅在《美术》《艺术世界》等国内2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这表明()A.人民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来源于传统文化艺术B.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丰硕的精神财富C.人民群众具有的无限创造力是精神财富的源泉D.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基础【解析】选B。题干材料强调秀洲农民画作受到认可,表明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B项符合题意;A、C两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D项与题干主旨无关。【知识拓展】灶画灶画是指乡土百姓在砌灶的同时,专请灶画师傅绘在灶头的各个部位上的彩色图案、文字、线条及花边等。我国南方打灶头分为平灶和莲花灶两种,等灶头打好后,就开始为上灶、下灶粉上石灰,再稍等片刻,待石灰干后,就可以在灶面上进行绘画。工具采用尺、毛笔、画笔,大多选用红色、黄色、翠绿等较为喜庆的色彩,描绘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体现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11.“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启示我们()①要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②要重视发挥整体中关键部分的作用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要在砥砺自我中不断走向成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上联强调官员对于地方的重要性,因而②入选;下联强调群众的重要性,因而③入选;①④与题干主旨无关。12.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世界观依据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④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D。本题的题干要求是世界观依据,①④符合题意;②③是具体做法,不属于世界观依据,排除。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8分)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不变的主题。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届三中全会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定不同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原因。(12分)(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是当代中国发展不变的主题”的理解。(16分)【解析】本题以改革为主题,综合考查政治与哲学知识。第(1)问考查党推进改革的原因,综合党的知识不难作答,但要注意从原因角度分析;第(2)问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知识,也就是回答改革的重要性。答案:(1)①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性质和宗旨决定的;②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③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2)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调整;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③改革体现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14.(24分)(2015·临沂模拟)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以人为本是党和政府的施政理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材料二2010~2013年我国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变化表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GDP增速10.4%9.3%7.8%7.7%财政收入增速21.3%24.8%12.8%10.1%注:2008~2012年,国家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倾斜,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年均增长21.58%,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29.3%。对于我国财政状况的变化,有评论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下滑是符合规律的经济现象。当前,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的正确性。(12分)(2)结合材料二中的表格(含注),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理解。(12分)【解析】第(1)问首先明确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范围,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第(2)问要注意全面把握表格信息,运用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知识组织答案。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