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初二语文期末现代文复习_第1页
2024年上海市初二语文期末现代文复习_第2页
2024年上海市初二语文期末现代文复习_第3页
2024年上海市初二语文期末现代文复习_第4页
2024年上海市初二语文期末现代文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一)背影1.内容梳理:回家奔丧——祖母逝,父赋闲,回家奔丧南京送别——丧事毕,赴南京,父子同行嘱茶房,不放心,亲自送行看行李,拣座位,再三叮咛穿铁道,见背影,几度落泪北京思父——执父信,思背影,泪光晶莹2.背影分析:点题的背影——开头设疑——惦记背影买橘子的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惜别的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思念中的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车站和父亲依依惜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由衷的感激和深切怀念之情。3.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分析:(1)肖像描写:衣着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2)动作描写: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3)动作描写:爬月台——攀、缩、倾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令人揪心啊!“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身体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的紧张啊!同样,“倾”字用的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4.下面是父亲送儿子上车站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④进去吧,里边没人。——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5.先烘托父亲去买橘子的费事(1)买橘子需要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行动不便。(2)父亲是一个胖子,回来过程更有困难。(3)接着写父亲的穿着因为外貌描写三次突出“布”字,呼应前文惨淡的家境,在这样的情况下,父亲还为我买橘子,突出父爱的崇高。(4)接着写父亲穿过铁道的情况“蹒跚”是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父亲不是瘸子,他走路的姿势为何是蹒跚?因为父亲肥胖体衰,所以步履艰难,烘托出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5)最后写父亲爬上月台的背影“攀”是写手的动作,显示了对父亲来说,月台的高、陡。“缩”是写脚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的年老体衰、动作迟缓,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灵活,一撑即上。“向左微倾”是写身体的动作,一是因为右手支撑比较有力,二是因为要把右脚跨上月台有困难,要借助身子的倾斜。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背影朱自清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②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③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④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⑤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⑥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⑦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上海市宝山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9.说说选文第②—③段的作用。10.第④段中,两处“终于”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11.第⑤段中,作者写了父亲送我上车时的一系列小事,比如照看行李、________、_________等。12.作者两次说自己太“聪明”,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1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表明父亲对茶房的不喜欢。B.写父亲“嘱咐”、“踌躇”等,表明父亲放心不下自己的儿子。C.作者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是为了表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D.作者写“勾留南京”一笔带过,是为了表现家人们心情沮丧。【答案】9.通过写祖母去世、父亲卸职、家中惨淡的光景,烘托悲凉的气氛,为下文写父亲的背影做铺垫,突出父爱的深沉。10.强调父亲犹豫反复的心理过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细致入微、深沉、含蓄。11.(1).拣定座位、(2).嘱托茶房12.运用反语,“聪明”实为糊涂,强调了现在的“我”对当年的“我”不理解父亲爱子之心的后悔(悔恨、自责)13.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这句话表明“父亲”对茶房不放心,要亲自去送“我”,体现出“父亲”深沉、细致的爱,而不是对茶房的不喜欢;C.作者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是为了说明父亲完全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的关怀细致周到;D.“勾留南京”一笔带过,不是为了表现家人们心情沮丧,而是“勾留南京”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故选B。14.根据第②段的拼音写出汉字。狼jí__________15.下列对第④段中画线词“踌躇”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A.因为父亲对“我”不放心。B.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C.因为父亲要谋事,比较忙。D.表现了父亲处事犹疑不定。16.完成下面的表格。“我”流泪的原因“我”的情感第一次流泪家境困难,祖母去世①第二次流泪②③第三次流泪看到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不舍第四次流泪④⑤17.第⑥段中画线句中的动词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18.联系全文,分析“背影”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14.藉15.D16.①悲伤②父亲为自己买橘子。③感动④读父亲的信,又想起父亲的背影。⑤思念或愧疚17.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了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表达了父亲对“我”的关爱。18.背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文章的内容都是围绕背影来叙述往事的;背影凝聚着父子情,是父爱的象征,也是“我”理解父亲的原因。(二)白杨礼赞1.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3.原文理解(1)原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提问: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赏析:开门见山,(开篇点题),点明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线索,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拓展:开头段落的作用——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起线索作用;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2)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赏析:自然景象: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作者感受: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的叫了一声。写黄土高原的目的:①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解释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做铺垫。(3)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赏析:“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们,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4)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赏析: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5)文章第七段已经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那么第八段是不是多余呢?赏析:不是。第8段用抒情性议论的笔调,以“不但象征……尤其象征……”进一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白杨树的原因,点明全文的主题。所以,这段文字绝不是前段的简单重复,正是有这段抒情议论的点染,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更加鲜明突出。4.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白杨礼赞(节选)茅盾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参考答案】两个指代词用的很巧妙,用“那”是白杨树还在远处,引出对它的描写;用“这”表示它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解析】比较画线的两个代词,“那”“这”都指白杨树,但“那”所指较远,“这”所指较近,这两个代词的运用与各自语段的内容相契合。(2)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挺立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努力力争上游【参考答案】①向上参天耸立②倔强不折不挠【解析】精读第二段内容,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原文中提取即可。做题时,需注意“自然特征,拟人特征”的字眼,避免因界限不明造成无谓的失分。(3)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解释。【参考答案】不矛盾。“极普通”是指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不平凡”指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解析】反义词的同时运用,一般是运用的角度不同。读文章可知,“极普通”是从一些外在因素而言的,如生长环境、外形等,“不平凡”是从内在的角度而言的,如它的精神、气质、意志等。(4)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与挺拔。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参考答案】①坚强不屈②坚强不屈【解析】精读第四段,根据提示在原文中提取即可。注意,提示中已有的要省去不记,不得重复。(5)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参考答案】示例:受到一种震撼,觉得很有力量,对白杨树的赞誉之情痛快淋漓地表达出来。【解析】读第四段,可以从内容、情感、句式等角度去谈感受。如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感受到了白杨树的精神与意志,感受到了北方人民的坚强不屈。※第五单元《中国石拱桥》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苏州园林》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一)文章分析1.《中国石拱桥》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本文说明的事物比较复杂,文章把说明的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再按一定顺序分段说明。第一部分总写石拱桥的特点;第二部分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我国的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极高的技术水平,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第三部分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和石拱桥构造的广泛使用,从而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归纳起来,本文的写作顺序是“石拱桥一中国石拱桥一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一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这里运用了从一般到特殊,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层次分明,事例具体,让人们对石拱桥的特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2.《苏州园林》特征鲜明,结构清晰。课文开头就对苏州园林作了总体的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个总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等多方面的特点。最后在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了这一总特征。《苏州园林》的结构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说明。(二)说明方法的运用1.《中国石拱桥》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1)举例子。作者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这种说明方法,给人的印象深刻、具体。(2)列数字。课文中对赵州桥的建桥时间、长度、宽度、拱圈的道数等都用了具体精确的数字,有的虽说是概数,但也起到了很好的说明效果。(3)作比较。课文中在介绍卢沟桥的坚固时,说到“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这就将卢沟桥与两岸河堤作了比较,说明了这座桥的坚固。(4)引用。课文中引用了中外名人的话,从形式上和成就上突出了石拱桥的特色。2.《苏州园林》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突出事物特征。(1)作比较。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文章多次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将苏州园林与我国一般建筑比较,说明它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将苏州园林与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说明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将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比较,说明它极少使用彩绘的古朴、闲适的风格。(2)举例子。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3)引用。文中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如“鱼戏莲叶间”就是引用汉乐府(江南》里的诗句。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恰当运用,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三)问题探究1.《中国石拱桥》一文,为了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共同特征,作者在举例时,为什么在举了赵州桥这一典型的石拱桥后,又以卢沟桥为例?如果把后者省去,文章不是更简洁吗?赵州桥和卢沟桥虽然都是石拱桥,但前者是独拱桥的代表,后者是联拱桥的代表。这样举例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又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多样。另外,对赵州桥侧重介绍其设计科学,结构坚固;而对卢沟桥侧重介绍其形式优美,闻名中外。可见,作者正是选取不同形式的典型代表,又从不同的方面清楚而具体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所以,后者不能删去。2.《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为什么不采用空间顺序而采用逻辑顺序?本文介绍的不是苏州的某一个园林的情况,而是苏州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因此,它不能像介绍某个地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而要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的显眼的事物到小的不显眼的事物分项进行说明,所以采用逻辑顺序。课内现代文语段阅读中国石拱桥(节选)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④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⑤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⑥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dūn],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⑦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1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桥[dūn]___________13.第五段划线句“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可算”能否删去?为什么?14.概括第五段大意,选出最正确的答案。()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施工技术巧妙绝伦。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凸显了设计者的高度智慧。C.说明了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D.说明赵州桥的设计者技术水平高超,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5.第六自然段划线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析一下这句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2.墩13.不能,“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这里说明事物特点时留有余地,不绝对。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4.C15.(1).作比较(2).通过把卢沟桥和两岸的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非常坚固的特点。16.示例一: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示例二:这一句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不仅能够展现出卢沟桥石柱上的狮子的各种姿态,也能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征,还能使说明更加具体生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通读第⑤段,“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是介绍赵州桥的结构美;“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介绍了赵州桥的用料省;“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说明了赵州桥强度高;“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和“初月出云,长虹引涧”则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所以第⑤段正是将赵州桥的特点分为了四部分来说明,这四部分说明了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所以C选项最正确。故选C。苏州园林叶圣陶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链接】《苏州园林》原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编入语文课本时略有删减。9.细读文本,填写下表。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体现苏州园林设计理念的方面(1)园中景物的布置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2)(3)色彩的使用10.第③段画波浪线句中,加点字“绝大部分”不能删去,请加以分析。11.结合【链接】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暗含着作者写作时是按照游览者的游览顺序来写的。B.暗含作者意在让游览者用艺术的眼光鉴赏苏州园林。C.从游览者的感受印证苏州园林处处是一幅完美图画。D.增加与读者之间互动,使文章读来更加充满情趣。12.下面这段文字如插入上文中,你认为放入第⑤段哪两句之间比较合适?并说明理由小园树多落叶,以疏植之,取其空透;大园树适当补常绿,则旷处有物。放入第⑤段第句和第句之间。理由:【答案】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9.(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2)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3)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10.“绝大多数”是表示限定的词语,说明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有极个别的是不对称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1.C12.第1句与第2句之间(或第2句与第3句之间)。理由:这个句子说明树种相间分布,与第2、3句是同类,第3句是总结,因此可放在第1、2句之间(或第2、3句之间)。【11题详解】链接材料中说“《苏州园林》原是叶圣陶先生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这说明叶圣陶先生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给浏览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文中画线句子“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这些句子都是站在浏览者的角度对园林进行感受的,句中的“心里想着口头说着”“感到”“不会忽略”“得到美的享受”等,都是浏览者的感受。因此这些句子是从浏览者的感受印证苏州园林处处是一幅完美图画;故选C。(一)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中国石拱桥(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___形式优美,__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3)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4)赵州桥横跨在淀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5)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麓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引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6)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7)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拦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8)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9)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10)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和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可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1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第(2)段横线内()A.因为所以B.不但而且C.不是而是D.或者或者13.第(3)段提到的《水经注》,其作者是________14.概括第(5)段文字的段意()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5.第(5)段加点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第(6)段加点的“几乎”能否删掉?为什么?【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12.B13.郦道元14.C15.(1).列数字(2).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16.不能掉。“几乎”是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这里是是对“与河面平行”的限制,意思是接近于“与河面平行”,强调了路面平坦的程度,如果掉就变成了完全与河面平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所以不能去掉。【解析】【12题详解】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在语义上是递进关系。A.表因果关系;B.表递进关系;C.表选择关系;D.表选择关系;故选B。【13题详解】考查文学常识。《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北魏时期地理学家。【14题详解】考查概括段落内容。第五段主要通过分类别介绍了赵州桥的四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二是用料节省,三是强度高,四是形式优美。故选C。【15题详解】考查说明方法。第五段首句“50.82米”“9.6米”“9米”列举了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长度与宽度,具体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列举准确数据,可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16题详解】考查说明文语言。“几乎”表示的意思是差不多,接近的意思,在句中表示的是桥面差不多和水面平行,但不是绝对平行。强调了桥面平坦的特点。如果去掉,就变成了绝对的平行,与事实不相符,所以不能去掉。“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苏州园林(节选)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