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说明-语文题型示例参考答案_第1页
2016年高考说明-语文题型示例参考答案_第2页
2016年高考说明-语文题型示例参考答案_第3页
2016年高考说明-语文题型示例参考答案_第4页
2016年高考说明-语文题型示例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016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题型示例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2.答案:C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3.答案:B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第一题1、D2、C3、B4、(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强夺取任丘民众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韩文当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解析】1、试题分析:A项的“振”是通假字,通“赈”。B项对“当”的解释代入原文符合语境。C项对“临”的解释代入原文符合原文语境。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考点: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同时还可根据文段中的动词判定句读。考点: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在原文中,对于“冗员渐增”的现象,韩文只是“力请裁汰”,文中并未写皇帝的答复,也未写韩文有“着手压缩编制”的行为。考点: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赐”是“皇帝赏赐的”之意;“复”即“又”;“民业”即“百姓的产业”;“力争”是“竭力抗争”之意。第(2)句中“偕”是“偕同”之意;“伏阙”是“匍匐在宫殿上”之意;“入”即“(奏章)送入皇宫”之意;“不食”即吃不下饭。考点: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工科给事中,(又)外调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管太和山时,侵吞公款。韩文竭力阻止他,用那些多余的钱换了一万石粮食,以备赈灾借贷之用。九溪土酋与相邻的部落因争地盘而互相攻打,韩文前往劝解,都很服他。弘治十六年被授予南京兵部尚书。荒年,米价飞涨。韩文请求预支三个月的军饷,户部感到这件事很为难。韩文说:“救荒如同救火,如果有罪,我自己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米),米价才平稳下来。第二年皇帝下诏任命他为户部尚书。韩文稳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日里一副小心谨慎的样子。(但)面对大事的时候,刚毅决断没有什么能阻挠他。武宗登基的时候,赏赐以及为先帝发丧、大婚各项费用共需一百八十多万两。府库不提供。韩文请求先从承运库拿。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国库空虚,赏赐从京城到边疆的军士,请有区别地给予银钞,稍微用内库以及内府的钱来补贴,并且暂时借那些有功勋的皇亲国戚们的庄田税,并且下命令把承运库内经官方核实的存储的金银,登记在册。而且还要免去所有不属于急需的费用。”旧的制度,监局、仓库内官只有两三个人,后来渐渐的增加,有的一个仓库就有十多个内官。韩文大力请求裁减。淳安公主受赐田地三百顷,还想夺取任丘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争取才停止。韩文掌管国事两年,有力地遏制了弄权者和恃宠者。权贵和宠臣很痛恨他。而在此时,(武宗还是太子时就在)东宫随侍候的老宦官刘瑾等八个人号称“八虎”,每天带着皇帝声色犬马,不处理政务。韩文每次退朝时对同僚说起(这些)都会流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实在应在这个侍候率领大臣们去力争,除去八虎可能性很大。”韩文捋着胡子,挺起肩膀,毅然正色说道:“好,纵然事情不成,我这个年龄死也值得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即刻便偕同各位大臣伏跪在宫殿下。呈上奏折,奏折到了皇帝手里,皇帝吃惊哭泣不吃饭。刘瑾等人非常害怕。刘瑾更加记恨韩文。每天派人窥伺韩文的过错。一个月后,出了个把假银子运到内库的人,于是把这作为韩文的罪过。皇帝下诏降官一级并令他退休。刘瑾的恨还没有消除。(韩文)又因丢失部籍判罪。(刘瑾)逮捕韩文关进诏狱。几个月后才释放,还罚了他千石大米运到大同。不久又两次被罚米,家中产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复官职,后退休。嘉靖五年逝世,享年八十六岁。第二题1.C2.B3.B4、(1)译文:吃着丰厚的体禄,连死都不敢顾惜,更何况圣明时代肯定不会死人呢?(5分)译出大意给2分;“厚禄”“顾”“必”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译文:近期职权较轻,所以任用你以加重这一官位,还是不要推辞吧!(5分)译出大意给3分;“重”“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翻译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年,出仕任婺州参军事。调任资巡司兵,观察使房昶认为他有才,上表举荐给朝廷,升任逢巡法曹。州人孟神爽被罢免仁寿令,蛮横放纵,多次犯法,勾结贵戚,官吏不敢追究,韦凑审讯治罪,杖杀了他,远近佩服。召入任担至府属官,当时姚崇兼相王府长史,曾说:“韦子见识深远文思周详,我遗憾得到他太晚。”六次升官后任司农少卿。冒犯宗楚客,贬任贝州剌史。睿宗即位,授鸿胪少卿。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年,建造金仙等道观,韦凑规劝,认为:“正当农耕之月而兴建,虽然是公主出钱财,然而高价雇人,则农人舍弃耕作而接受雇佣,趋末弃本,恐怕天下有人会因此而受饥饿。”皇帝不听从。画涂坚持争谏,认为“万物生育之时,草木昆虫伤害太多,不符合仁君本意”。皇帝下诏在外朝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说:“公为何竟敢这样呢?”韦凑说:“享受厚禄,死尚不惜,何况圣世必定不会定死罪呢!”朝廷为此减省费用数以万计。韦凑出任陕、汝、岐三州剌史。开元初年,要在靖陵建碑,韦凑认为古代园陵不立碑,又正值大旱不可兴工,谏阻而停止。升任将作大匠。下诏恢复孝敬皇帝庙号为义宗,韦凑上谏说:“经传说:‘必须辨正名分。’根据礼:祖有功,宗有德,宗庙百世不毁。直有三宗,周宗武王,汉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历代称宗的,无不是统治天下,德化恩泽值得尊崇,列于宗庙的昭穆之中,因此说宗庙不毁。皇敬皇帝不曾即位,况且别立寝庙,没有称宗之义。”于是停止。韦凑升任右卫大将军,玄宗对他说:“依照旧制,诸卫大将军与尚书交替任职,近来这一职位不被重视,因此任用卿以重视此官,你不要推辞!”不久调任河南尹,封彭城郡公。正逢洛阳主簿王钧因贿赂判处死罪,下诏说:“两台御史、河南尹放纵属吏侵夺,《春秋》之义重在责罚主帅,应贬任韦凑为曹州剌史,侍御史张洽为通州司马。”很久,升任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防严整,下诏赐予时服慰劳勉励他。患病后,派遗御医登门治疗。去世,终年六十五岁。(二)古代诗歌阅读1.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三)名篇名句默写1、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3、带月荷锄归4、沉舟侧畔千帆过5、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试题分析:默写时,除了要注意翼、锄、侧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写完之后要完整的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上下不通或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考点:本题考察学生古诗文名句的背诵默写的能力。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对已古诗文考查的几种题型(上下句对接题、理解性默写题、归类型默写题、理解运用型题目)要心中有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1.BC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本与筛选信息的能力。B项,参考第一段和第二段,林冲得到“‘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并不是由于被高太尉陷害;C项,第二段,差拨破口大骂的原因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2.参考答案: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能力,即对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的理解。在林冲初到沧州牢营之际,便有“一般的罪人”介绍了牢营城内的各种规矩,不仅为林冲也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暗藏刀光剑影的狱中环境,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兴趣。3.参考答案: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①对比法。②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应该综合差拨对待林冲前倨后恭的态度加以鉴赏评价。4.参考答案: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解析:此题考查鉴赏与评价能力。应抓住文本中描写林冲动作与心理的句子加以归纳概括,例如“陪着笑脸”等。(二)(1)BC解题分析A“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错,应是反应村民对文化的漠视;D对“小声的嘟囔”,后面的解释都是错的,应该是体现了孕妇因为临摹下碑文,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E“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不准确,全文旨在反映其责任心,突出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2)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考点】考查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解析】小说中的人物的分析要根据故事情节、事件,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肖像)角度入手分析。【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是:性格+身份(3)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考点】考查小说的构思【解析】文中写了和牛有关的三个场面:怀孕的牛,牛与孕妇的亲昵,牛的形象描绘。这三个场景都有孕妇在场。考生可从二者的关系中发现牛对表现孕妇性格的作用。【思路分析】考生可以从作者笔下的牛的形象的角度入手分析,它与主人公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4)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考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评价。【解析】这是小说阅读探究题型之一。答题时一定要紧扣原文。题目中亮出两种观点,要考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明确要求“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考生根据文章、题目的提示和自己对小说的理解,选择其中的一种观点,如“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或“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然后,从小说中找论据。为观点一找的论据是:这样写既符合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生活逻辑。一个女人在自己的人生孕育新的生命的重要阶段,产生了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意识到为人母的责任感,因而在特定情境下——周围无人——采取相关的行动,这是很自然的现象。为观点二找的论据是:即使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一般也只是停留在意识层次,不会付诸行动的,除非有某种实际的需要。孕妇“自己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这多少带有理想的色彩,不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和生活逻辑,因而有些做作。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AC【解析】A项“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表述有误,根据原文中“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一句可知;C项“《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表述有误,原文说“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重点是称赞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而没有《中学生》“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这层意思.2、第一问:①认真讲解,时或热烈讨论。②不加约束,任其自由发挥。③重视评议,培养写作习惯。④善于启发,诱导深入思考。【解析】结合原文第一段相关内容儿女们“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也和父亲热烈讨论”和“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分别概括出①②点,根据叶圣陶的问话内容及儿女们的表现可以分别概括出③④两点。第二问: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想内容。【解析】应该根据第一段叶圣陶的问话来分析、提炼、概括,如“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问话主要涉及了作文的用词、句式等方面,考查的是关于作文的表达形式的;“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问话主要涉及的是作文的思想内容方面。3第一问: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③互相鼓励和帮助。【解析】根据原文第二、三段内容,结合“亲似手足、鼓动、帮助”等关键词语概括出来。第二问: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说。②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解析】根据文中叶圣陶的散文《与佩弦》中的内容,抓住“兴趣之所至、随意之极致、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无所不领会,如见其肺肝然”等关键词句,就可以概括出来了。4、提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分析:①对子女循循善诱,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精心扶植,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提携,关心爱护。(二)1、CDE.本文通过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描写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艺术家的感人形象。答案:C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A、黄宾虹提倡士大夫的逸品画格,以为不必求悦于人,人不知而不愠,才是真画者,力求华滋浑厚的画风;以浮滑为潇洒、以轻软为秀润是沪上流行的画风。B、三代以上笔法可从甲骨、古玉、铜器中求之,不是“只能从上古时期的甲骨、古玉、铜器人手”。D、应是鉴赏、鉴别真伪的大行家罗振玉。E、本文没有记述黄宾虹博采众长、学习绘画的艰苦历程,没有描写黄宾虹的突出成就。2、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解析:从第一段中分层归纳,即可得到答案。3、①从金石文字的点画结构中,他受到绘画笔法与章法布置方面的启发;②从金石拓本认识到书画同源,悟出画艺回归造化的路径。解析: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语句“更可见章法布置之妙、悟出笔法要旨、认识到书法、文字、金石、绘画都是同一来源”即可总结出答案。4、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观点一: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观点二: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观点三: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三)关于读书调查的四则新闻材料材料一:新华社对纸质图书和数字图书阅读行为的调查材料二:中华读书报调查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构成(文字及圆形图)材料三: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材料四:北京青年报关于世界阅读日的行为分析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他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有哪些表现与危害。4.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答案:1、答:相同点:①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2013年连续七年稳步上升②2013与2012年相比,纸质图书阅读量上升,报纸、期刊阅读量下降;数字化阅读量增加,接触时常增长③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不同点:材料一介绍了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以及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不断加强,并点出了现代国民仍然认为读书很重要。材料二介绍了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指出0-17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2、答:材料一的侧重点是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的情况及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材料二的侧重点是介绍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主力这一情况。3、表现:习惯网络浅阅读,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危害:难有耐心品味经典著作,获取的信息是碎片化的。4、答:材料三认为网络阅读是浅阅读,获取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而习惯了浅阅读的人们也难有耐心品味经典著作,不能领略经典著作的深刻之美。(1分)材料四则认为电子工具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必纠结于阅读的载体,读书才是最重要的。(1分)看法(观点):既要有浅阅读,也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2分)①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②浅阅读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们把读书当紫一种休闲方式或者获取某种利益的途径。③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是提高个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两种读书方式兼用。(4分)(单纯赞成浅阅读或纸质图书阅读,并能具体分析,言之有理,也对。)五、语言文字运用1、D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的辨析首先要知道其意思。考生如果不熟悉其意思可以用文言文知识来解释(典故性成语除外)。D项“匪夷所思”的意思是“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与句意不合。2、BB项“全神贯注”的意思是: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A项,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常做谓语,指两个事物之间。用以形容鸽子和细菌二者都能感应地球气场,恰当。C项,物尽其用:各种东西凡是有可用之处,都要尽量利用。指充分利用资源,一点都不浪费。符合句意。D项,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子。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使用恰当。B项,全神贯注: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贯注:集中。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用在这里形容张阿姨热心与小王聊天不恰当,可改为“兴高采烈”。3、【答案】B【解析】A项:“问题……改善”搭配不当,应把“改善”换成“解决”或“比赛”添加谓语“致使”;C项:语序不当(缺少主语),“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把后一个“是”改为“成为”;D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在“成绩”前加“的工作”。【思路分析】病句可以采用语感审读法(如D项),缩句法(如A项)、造句法(如C项)来识别。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答案:④①③②解析:整个语段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从横线前“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一句的句式和句意可知,④句应与之紧密联系。剩下的三句从逻辑推理可知,应该先是①句“执著寻求”之因,才会有③句的“发现奥秘”,才会有②句的“震动学界”,所以四句话的排序是④①③②。5、C解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由横线处的句号和分号可知,备选的六个句子应分为四层,即④句的“主题”、⑥句的“地点”、③句的“特征”和②句的“色彩”。再从四层的逻辑来看,“主题”在前;从后文“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来看,“色彩”在最后。6、阳光照在他脸上可扩充为比喻或拟人句;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嘱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可扩展为排比句;也可以使用其他修辞手法。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他的脸明亮光洁,如同一朵在秋阳下盛开的白山菊花。为了年迈的父母那长久以来沉积在心底的期盼,为了热心的朋友那热切而真挚的夜半时分的嘱托,也为了自己自小就有的那份坚定而毅然的心底信念,他迈开了步子勇敢地朝前走去。(不设统一答案)7、何必为一朵浪花的消失而伤感;如果你是果树(答案不唯一)8、①铭师恩·唱友情”、“今回首·再相逢”、“师生情·同窗谊·理想鸽”、“叙同窗友情,扬人生风帆”、“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让精彩留驻这一刻”等能表达主题即可。②“我们荡起双桨,在青春的湖面上轻快地划行,我们的船儿推波逐浪,共同走过了三年的时光。三年时光虽然匆匆,但是真情相随,师恩、友情永志难忘!就让下面的节目来抒发我们此刻的心声吧,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三年的时光,三年的同窗,我们划着青春的船儿一块儿向前进发,生活的湖面上,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留住了我们的青春闪光,彼此结下的友情已经长住我们的心灵,下面,就让舞蹈《友谊地久天长》来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吧——”等)。凡注意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前后勾连即可。③挺起你的胸膛,谱写壮丽的诗篇;迈开你的双脚,攀登成功的阶梯;张开你的双臂,拥抱美好的未来;朋友们,因为我们正年轻!凡注意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写与“展望未来”、“开阔视野”有关即可。9、①(总要)夹上②(却是)白字连篇③(更)应该④(但)同时⑤(随着)中国【试题解析】虚词虽然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的作用。在语言表达中,虚词如果用得好,往往会增强表达效果。这种题型在试卷中首次出现,意在通过具体语境考查考生运用虚词的能力。所选材料是有关学习英语与学习汉语关系的,考生会有亲切感。“总要”,副词,多用在动词前,表示毫无例外。“总要”还意为一直、持续,插在“夹上许多‘洋文”前。“却是”,副词,表转折,多用在主语后谓语前。插在“白字连篇”前。“更”,副词,表示程度上的加深,多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更进一层。插在“应该”前面。“但”,连词,表转折,多用在句首。只能插在“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前,与上文构成转折关系。“随着”,介词,表示因甲事物的变化而引起乙事物的变化。也表示在后面紧接着同一方向的行动,只能插在“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前。做这类题只要在正确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基础上,分析清楚句间关系,就可以准确找到这些虚词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评分参考”特别注明:“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10、“宣布”改为“通告”;“敝”改为“本”;“提出”改为“垂询”;“贵用户”改为“您”;“不安”改为“歉意”。【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是一则通告的文稿,其中有五处在使用上不得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词语本身搭配上不得体。另一种是词语使用上不得体,即词语不适用于某些应用文(比如通告)。前一种情况有两处:“敝工程”和“贵用户”。“敝”是个谦词,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如“敝姓”、“敝校”等,但不能无限类推,一般不说“敝工程”。跟自己有关的“工程”可以说“本工程”;“贵”是敬词,用于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所以不能用“贵用户”来称对方,必须改成“您”。第二种情况有三处:“宣布”、“提出”、“不安”。这三个词用在这里都不妥当,应分别改为“通告”、“垂询”和“歉意”。如果再客气一点,“宣布”也可以改为“敬告”。六、写作【试题解析】这道题沿袭运行了多年的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模式。两段材料呈现出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趋势。首段是感性认识,用确凿的数据陈述客观事实——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中国引起了数以万计的媒体的关注;中国崛起的新闻,在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中名列首位。次段是理性认识,紧承首段的事实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引发考生理性的思考,开启作文的“入口”。命题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关注现实,追踪热点。作文以“中国崛起”为题材,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命题与中国社会的这一重大热点(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相契合,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把个人的认知、体验、命运,与国家的发展、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育人功能。②立意明确,题材宽泛。讴歌祖国的崛起,是这道作文试题的立意指向。一目了然的立意,使考生可以轻松越过审题关,有效地规避跑题的风险,一般不会“王顾左右而言他”。立意明确而单纯,在题材的选取上却又是宽泛的,这是这道作文试题的一大亮点。试题没有停留在“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这一问题的层面上,而是提出了“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的范围,这既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定,又是对考生构思作文的提示。这样,考生在选材上就有了宽泛的回旋余地,不至于面对笼统的问题而茫然失措,捉襟见肘。③贴近生活,张扬个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真实地反映生活,文章才有生命力。“中国的崛起”是与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试题所涉及的内容,贴近考生生活,为考生所熟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抒写感受,张扬个性,展示才情。但是,毋庸讳言,这道作文试题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时政性太强,语文性太弱;二是理性认知太强,感性认知太弱;三是概念性太强,形象性太弱。这“三强三弱”,是作文命题的大忌。这道题不像是一道作文题,倒像是一道政治问答题。面对这样的试题,要写出血肉丰满、情感真挚、文采斐然的文章,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概念成堆、激情缺失、文字干瘪的作文恐怕比比皆是。在互联网上,有的网友给它贴上了“假、大、空”的标签,有的则把它列为最难写的作文之一,更有甚者把它打入了最差作文的“冷宫”。这些批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写作指导1】不难想象,面对这道作文题,大多考生就像面对一个庞然大物,不知所措,如同老虎吃天,无处下爪。“人贵直,文贵曲”,这是为人、为文之道。写好这篇作文,不能像回答政治试题那样,直截了当地你问我答,那样就会落入大话连篇的泥淖,无法自拔。正确的策略是“大题小做”,即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中国崛起”和“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是作文的“文眼”。用这只“文眼”捕捉“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等六个方面中的任何一点,就可以构思行文。一般说来,人们对祖国的“经济发展”感受最深,因为人们的生活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自身的生活状况出发,说起国家的“经济发展”,谁都可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考生当然也是这样,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切身体验,可从自身下笔,写家庭,写家乡的生活巨变;也可以旁观者的视角,写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感受。但要注意,不要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而要聚焦于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方面,集中笔墨,突出重点,写深写透,只求一叶肥厚,不求枝繁叶茂;只求一花独放,不求春色满园。最后再反过来“小题大做”,扣住题旨,从小事中理性地概括出国家“经济发展”的某一特点。“小题大做”时要注意,让题旨从小事中自然浮出,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不能生搬硬套,故意拔高,无病呻吟。倘能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运作,化大为小,化空为实,化抽象为形象,然后再以小见大,必定能写出锦绣文章,稳操胜券。【写作指导2】这是一道关注社会现实的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立意的角度就是材料限定的范围,第一段陈述事实——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第二段提出问题——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和关注的特点;第三段提出要求——根据材料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根据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我们可以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中国崛起、中国的崛起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这是材料的“文眼”,它蕴涵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作文只要围绕这个中心,结合“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和“开放程度”这六个方面来写作都是符合题意的。【优秀作文】最后一座土坯房周末,我回到了“阔别”三月的家。天下高三一般忙,周六不休息,周日休半天。春节后,我再没回过家。家在百里之外的深山里,回家一趟不容易。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学校放了两天假,让学生放松一下,以待最后一搏。同学们归心似箭,周末一放学,顿“作鸟兽散”。我坐在长途班车上,恨不得汽车飞起来;一下车,步履匆匆地踏上一条羊肠路,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见半山腰上的“土坯房”了。那土坯房,就是我的家。我家五口人一直住在那间老屋里。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剥蚀得满目疮痍。这些年,富起来的农民越来越多,漂亮的“小洋楼”鳞次栉比,把山村点缀得如同别墅区一般富丽堂皇。渐渐地,我家的老屋竟成了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丑陋无比,有碍观瞻。我家又是山村的制高点,这样就有点滑稽,成了“鸡立鹤群”。奇怪的是,父亲是挣钱的好把式,干活不惜力气,又有技术,但父亲就是迟迟不盖新房。乡亲们说父亲是个守财奴,舍不得花钱。听到这些善意的挖苦,手巧口拙的父亲付之一笑,啥话也不说。我也不理解,早几年负担重,风烛残年的爷爷奶奶常看病,现在日子好过了,父亲还是按兵不动,真不知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转过一道弯,奇迹出现了——土坯房竟然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小洋楼”,雪白的墙体,蓝色的屋顶,在夕阳下熠熠生辉……我先是目瞪口呆,继而惊喜地往家跑,顾不得“窈窕淑女”的形象,像个野小子。三月不见,家人亲热得不行,父母弟妹围上来,这个说我胖了,那个说我廋了,这个说我白了,那个说我黑了。我应付几句,赶紧屋里屋外看新房。这是一座两层小楼。外墙贴着洁白的瓷砖,崭新如洗;室内装修简洁而美观,地板光可鉴人,天花板上悬挂着华美的灯饰,雍容典雅……母亲一边陪我参观一边说:“你爸早就想盖房了,可盖房子动静大,怕影响你学习,咱上高中图啥呢?不就是图考上大学吗?……你三个月不回家,你爸就趁这个机会动工了,他不让对你说,怕你读书不安心,老想着回家帮忙。”是啊,家里大兴土木,谁都不得安宁。父亲口齿木讷却心细如发。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弥漫到全身,不由得往父亲怀里钻,脑袋在那宽厚的胸口上贴了好久,像在聆听父亲的心跳。夜晚,我躺在舒适的席梦思床上,浮想联翩。随着我家新楼的竣工,村里最后一座土坯房成了历史的陈迹。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我家是亿万中国农民家庭的缩影。试看今日之中国,像我家这样的农民家庭不知有多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与新时期以前的农民不可同日而语……想着,想着,我眼前出现了幻觉——在学校举行的才艺选拔大赛上,我声情并茂地唱了两支歌后,主持人考我一个老气横秋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富强了,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亿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哗,台下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点评】选材精当,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通过我家住房的变迁表现当代中国农民生活的巨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这一重大主题;构思颇有特色,结构精致缜密,主要表现在文章前后的照应技巧上,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二者吻合得天衣无缝。例如,开篇写“三月没回家”,既是高三生活的真实写照,又为后文“土坯房”变成“新楼房”巧埋伏笔;中间部分写父亲“迟迟不盖新房”,是设置悬念,后面母亲陪我参观时说的一番话是揭开谜底,前后有机衔接,不露痕迹。结尾颇具匠心,让题旨自然浮出水面,把理性的思考化为形象的揭示,生动地诠释了主题,使所供材料的主旨得以彰显。此外,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也值得称道,运用精彩的语言修饰,精妙的细节描写,精当的遣词造句,勾勒出一幅山村生活质朴清新的图景,使人如在画中。【优秀作文】变迁爷爷上学时,徒步走几里路才能够到达学校;爸爸上学时,家里有了辆二八自行车,他能骑着车轻松地到达学校;我上学时,家里买了汽车,我每天都坐在汽车里,一路舒适地到达学校。我们一家三代上学由脚到自行车再到汽车的变迁,不正是中国几十年变化的缩影吗?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在这天,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不再奴颜婢膝,而是挺起腰杆,自豪地走在祖国的土地上。新中国的成立,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大为震惊。它们断言,中国这个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的贫穷落后的国家,要繁荣起来,道路会很漫长很漫长。但是,国人并没有被这一妄言干扰,而是披荆斩棘,攻坚克难,仅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摆脱了贫困,向着全民小康的目标迈进。从老的“三大件”到新的“三大件”,这一快速的变迁,不知令多少作壁上观的国家震惊不已。1894年,日本侵略中国,发动甲午战争,不到一年,我们就输了。割地赔款,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千万同胞被迫受日本人统治,失去生命和尊严。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海啸,境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一时朝不保夕。在此紧要关头,我国政府积极应对,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在日华人回国。中国驻日大使馆统一派大巴车到重灾区接在日华人,并积极为他们定购回国机票。在国内,出入境管理大队则开通绿色通道,积极为归国华人办理签证。走下飞机踏上国土的那一刻,这些历劫归来的华人高呼“祖国万岁”。从钓鱼岛事件中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到地震中快速有效地迎回自己的人民,都可以看到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实力。从“四万万人齐落泪”到十三亿人同欢歌,都体现着中国的崛起。2011年,利比亚内乱,卡扎菲政府和反对派开战,战火波及平民,人们的生命安全失去保障。在此关头,我国政府接连包机,接回在利比亚的华人华侨3万余人。如此迅猛的速度,再一次彰显了中国的实力。也再一次证明,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我们已经从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强国了。中国的变迁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变迁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让国人感到羞愤的社会问题。毒奶粉、染色馒头、地沟油、瘦肉精等恶性事件奏出的不和谐音符,一时不绝于耳。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使命,就落在了我们这些正在奋笔疾书的学子身上!从饥寒交迫到丰衣足食,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强国,从人才凋零到人才济济,从技术落后到领跑国际……这一幕幕巨变,无不在见证着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我停下手中的笔,抬头望向窗外,不远处,一株向阳花正傲绽枝头。点评:这篇作文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1.事例丰富,安排合理。作者选取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衣食住行的变化、甲午战争和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中国的表现、利比亚内乱接回同胞以及一些不良现象等,事例充足而典型,体现了考生丰富的时事素材积累能力。同时,该考生在素材的安排上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科学合理。2.辩证分析,观点全面。作者在表述中国崛起时,还实事求是地展示了其中存在的负面现象——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和辩证性,观点更加深入全面。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提出问题,他还想着解决问题,所以进一步提出消除“不和谐音符”是自己这一代青少年的使命,从而使分析议论深刻感人。3.结构严谨,结尾启思。文章开头以三代人上学方式的变化引出中国的变迁,然后在主体部分逐一论述这一变迁,最后又回到中国崛起的主题上来,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作者在结尾写到“不远处,一株向阳花正傲绽枝头”,暗喻祖国的明天像花一样绚烂,引人遐想。【优秀作文】祖国啊,我为你骄傲!那绵延万里的万里长城,是您亲吻大地时的姿态;那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是您傲然挺立时的高度;那沧浪急流的黄河长江,是您激情澎湃时的热血。祖国啊,我为您骄傲!为您那饱经沧桑却依旧灼灼其华的大好河山,为那历经千年却依旧鲜活生动的中华文化,更为您今日呈现于世的泱泱大气!祖国啊,我为你骄傲!为您那屹立于东方却威震于世界的影响力之大,当几内亚海的海盗叫嚣着张狂时,是您派出了数百人的维和部队保护了过往的船只;当海地的地震仍旧频频不止时,是您派出了数支救援的部队为废墟下的生命点亮了希望的火种;当金融危机的风暴袭卷整个世界时,是您用沉着冷静的姿态力挽狂澜于紧急之时,稳住了经济的平稳和安定。祖国啊,我为您骄傲!为您那对儿女关心备至的深情之真。为了让农民也能够买得起家用电器,您施行家电下乡补助政策来为其开路;为了让那些贫穷的孩子也能接受到知识的浸润,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来为其铺道;为了让打工人员也能有个温暖的栖身之地,您执行“公租房”收费标准来为其保障;为了让空巢的老人重拾家庭的温馨幸福,您出台法律条文,将“常回家看看”的希望写进字里行间。祖国啊,我为您骄傲!为您那日新月异的城市化进程之快。昨日破旧的工地棚屋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排排整齐的“廉租房”;昨日的泥泞小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条条坚硬的柏油马路;昨日的废置荒地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那一行行葱绿挺拔的树木。大山的深处,洁净的自来水取代了苦涩的雨水;山谷之中,宽阔的路径取代了狭窄的山道;草原之上,青砖白瓦的房屋取代了破旧的毡房。祖国啊,我为你骄傲!我多想以流水为声调,为您演绎出一首三音八叠的乐曲;我多想以清风为笔墨,为您描摹出一张盛世和谐的图景。我多想以明月为标点,为您书写出一段永世不朽的诗篇。祖国啊,我为你骄傲!简评:难得该考生浪漫主义豪情喷薄而出,万里长城、珠穆朗玛、黄河长江都成了作者引吭高歌的时代音符;非黄钟大吕不足以抒发万丈豪情,非厚地高天不足以寄托江山之爱;作者立意宏大,格调高远,高屋建瓴地用密集的意象铺排,避免了空泛空洞,形象地勾勒出中华大地崛起的瑰丽景象。自标题至正文,紧扣“祖国啊,我为你骄傲”如多重奏反复咏叹,中心得到集中强化。尽管个别语言还稍显稚嫩,但在考生文章中已属佼佼者。以下资料为赠送资料:《滴水精神》主题班会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

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

主持人口述谜语:

“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

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