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1页
安徽省怀远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2页
安徽省怀远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3页
安徽省怀远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4页
安徽省怀远2023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及点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

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又是一年清明时。①你将切身感受到,先人不仅继续活在血脉之中,也继续活在记忆之中。②顶着一穹涉曲叩印

的天,怀着一颗清澈明朗的心,你看到,通往两个“永生”的长路在脚下手个毛便,你知道,你必须跑好属于自己的

那一棒。③清明节,是一个强化与刷新家族记忆的日子,体现了中国人亘古常新的家庭本位观念。④在这生意奉将的

时节,我们与家人一起,祭扫先人长眠的地方,慎终追远,虔敬唤起家族共同的记忆。这生生不息的家,埼将这生生

不息的文明与民族。

A.“盎然”是形容词,“铸就”是动词,“无尽延伸”和“清澈明朗”是并列短语。

B.“你知道,你必须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这个句子中,“必须”作定语。

C.“先人不仅继续活在血脉之中,也继续活在记忆之中。”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第①④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一直脩守过去的行为模式与习惯,不寻求改变,未来我们必将深受其苦。

B.漂流道两边的怪石嶙峋,地势险要,流泉飞瀑比比皆是。

C.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虐。

D.像你这种偷梁换柱、李代林做的做法,迟早会被明眼人识破。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寒喧荟萃文绐给真知卓见信手拈来

B.仓皇漫谈脾气躁矫揉造作不屑置辩

C.呕气账簿三部曲变本加厉置若罔闻

D.座落造诣万户侯脍炙人口共商国事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不可能永远都保持好的情绪,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消极情绪出现时,不要压抑它,而要通过如转移注意的焦点、自

我安慰、适当发泄等方法调节或控制它。

①这样的人能让自己每天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②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

③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慢慢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④这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己的消极情绪

⑤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并不是没有消极情绪,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⑥心理学研究表明,“压抑”并不能改变消极情绪,反而会使它在内心深处沉寂下来

A.③①④⑤⑥②B.③④⑥②⑤①C.⑤①③④⑥②D.⑤④③①⑥②

5.古诗文默写。曲径通幽处,①一o(《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少壮不努力,②。(《长歌行》汉乐府)

一切景语皆情语。月,是古诗中常描绘或歌吟的对象。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描绘江上的美景为:“③_____,

④_苏轼被贬黄州,携友人夜游承天寺,所描绘的庭院之景是:"庭下如积水空明⑤_,⑥_"于中秋夜,

怀念手足,苏轼抒写了"①_,⑧_,此事古难全。”的旷达情怀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6.阅读《三国演义》片段,完成题目。

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喊,毛玲、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揉传令日:“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

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

到来,毛价、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

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

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日:“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

已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

(1)著名成语(填四字)就出自这一故事。《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成语故事,如乐不思蜀、舌战群儒、

望梅止渴等,请从上面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概述相应故事情节。

(2)司马徽曾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句中的“伏龙”是指诸葛亮,“风雏”是指.

上一片段表明诸葛亮是一个的人。

(3)不单诸葛亮善于“借”,曹操也是这方面的高手。清代文学评论家毛纶、毛宗岗父子这样评价:曹操一生,也是

无所不用其借,借之谋愈奇,借之术愈幻,是千古第一奸雄。请根据你对《三国演义》的阅读,举一个例子来印证曹

操的“借”谋。

二、阅读

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周厉王侯芮伯率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目:“不如弃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

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告之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

个献之。荣夷公果使求海,弗得,遂谐诸王,日:“伯也隐。”王怒遂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①芮:姓氏,读rui。戎:泛指西部少数民族②贾:gii招

致。③潜:zen,诬陷。④渎货:贪财。启:引发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使(2)卒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的左右丞相一定认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您请求。

B.大王身边的臣子一定因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您请求

C.大王的左右丞相一定因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您索求。

D.大王身边的臣子一定认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您索求

3.概括文章内容,并拟写一个标题。

4.作者认为两伯“罪”在“知王之渎货而启之”。其实,芮伯面对文中的其他人物,也犯下了致命的过错。请你总结

出两点。

8.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轮扁祈轮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雷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

也。”目:“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日:“寡人读书,

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祈轮,徐则甘而不固②,疾则苦而不入③,不

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

十而老祈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选自《庄子》

(注释)①轮扁:制造车轮的人。②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③苦而不入:

滞涩而难进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用以先帝称之曰能

B.轮人去得议乎/衣食所求

C.臣之子亦不能熨之于臣/觉之天也

D.建椎凿而上/爱不将手

2.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3.你从轮扁说的这番话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字词。先帝不以臣卑鄙()此阳天所以资将军()至若

春和景明()此人可旗见()在宋城上而待楚事矣()困于心衡于

虑而后作()等而去之()长跪而谢之曰()

10.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城市绿道应不断延伸

①如今,若在上海、武汉街头停下脚,当地人或许会告诉你:他们引以为傲的地标,除了上海中心、黄鹤楼,还

有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的绿道,还有东湖边的绿道。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点赞它们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

之作”。

②城市绿道的延伸,多少埋藏着人们对田园城市的寄望。从现代化的进程看,人口向城市集中是大趋势,但紧接

的问题是: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2013年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种最自然不过的情感,抒发的是存于每个人心底的生活理想。南朝史学家吴均在《与

朱元思书》中曾感叹:“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年多前,富阳江滨大道开通,这条“最

美绿道”因“望尽富春山水”引许多人徜徉其中。绿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

③城市绿道的延伸,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绿色发展的理念铺路,从而引领田园城市的规划。杭州,田园城市

的典范。多少年来,杭州/<一直感念白居易、苏轼两位太守,庆幸他们“前人栽树”,留下“”。可

喜的是,后人并没止于乘凉,球色发展的理念在这里发扬,丹青妙手,点染了多少绿水青山。杭州现已建成各类绿道

几千公里,形成了“绿芯”、“绿带”、“绿脉”、“绿点”等层次分明的田园城市格局。

④城市绿道的延伸,让慢行、奔跑、骑车等低碳生活方式重回都市生活,田园城市建设带给人们满满的幸福感。

然而,有些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为追逐经济利益,毁木坏林现象比比皆是,城市绿道大量萎缩。民有所呼,党有所应。

“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将绿色发

展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国策。

⑤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条路,它也对接了现代城市人的“心路”,让田园诗意可望可即;它也是城市规划的“思

路”,思路一变天地更宽;当然也预示着整个国家的“出路”,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绿色发展

没有住耳符,这样的城市绿道,不妨长一些,再长一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第⑤段加点词“休止符”在文中的意思是

2.联系上下文,第③段空白处应填入的诗句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

B.竹外桃花三两枝

C.绿杨阴里白沙堤

D.何妨吟啸且徐行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引山水入城是为了让居民望见山看见水。

B.杭州的书画家们,用笔墨点染了许多绿水青山。

C.满足人们在物质上的需求是当下城市发展的理念。

D.绿道是心灵通道,连接了城市与田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

4.从全文看,作者阐述“城市绿道应不断延伸”的内容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5.阅读相关链接,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链接”的内容

(2)“相关链接”材料可作第段的论据。

(相关链接)瑞典斯德哥尔摩市2010年获得欧洲第一个“绿色首都”的称号,它在田园城市建设上积累了诸多经

验。城市通过改造街道来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增加通勤公交运量,93%的市民绿色出行;利用存量土地进行绿地开发,

公园绿地占城市面积的36%,距公园绿:地200米范围内居住着约85%居民。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

①那只是一条非常普通的围巾,可对于贫困的玛娅和她的妈妈来说,它是那么的漂亮,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即。那

天,玛娅望着母亲的手轻轻掠过那条围巾时,有一个声音在心底告诉她妈妈需要那条围巾。

②货主是个满脸慈祥的老人。岁月染白了他的头发和胡须,也在他脸颊上刻满了年轮的印迹。如果他穿红色衣服,

再戴顶红色的圣诞帽一定像极了传说里的圣诞老人。玛娅心想,跟这样的老人一定很好打交道。

③每次走进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

的艺术品。货主老人留意到了她,和蔼地问:“小姑娘,你想买下它吗?我可以便宜一点卖给你.”玛娅摇摇头窘迫

地跑开了,因为她口袋里连一个硬币也没有啊!

④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可玛娅的妈妈仍要天天出去到地里干农活。望着妈妈肩上披着

雪花,玛娅心疼极了。要是妈妈的脖子上有条围中,也许就不会那么冷了。

⑤玛娅手里紧紧地攥着妈妈送给她的那串珍珠项链,在雪地里跑了很远很远的山路。听妈妈说,那串项链是妈妈

的妈妈的妈妈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宝贝,能值不少钱。但玛娅只想用它换回一条围巾给妈妈。风雪中,她不知道摔了多

少跤,多少次跑掉了鞋子。

⑥玛娅颤抖着双手把那串珍珠项链放到货主老人手里,说:“我想要那条围中,因为我妈妈实在是太需要它了。

我把项链押在您这儿,等我有钱了,再把它赎回去行吗?”

⑦“要是让你妈妈知道了你把这么贵重的项链押给我了,她会伤心的。你知道吗?”货主老人说。

⑧玛娅急了:“那您赊给我一条围巾吧,求求您了,我有钱了一定会把钱送来的。”说完,她可怜地盯着货主老

人,等待他的怜悯。

⑨货主老人轻轻地抚摩着她的脑袋,和蔼地微笑着说:“爷爷知道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好姑娘。可是,这围巾我还

是不能赊给你。不过我答应你,这条围巾会一直为你留着,等你凑够钱了来买走它。

⑩玛娅走出小铺,风暴般的忧伤充斥着她的心,眼泪一下子也就流了出来,她开始有一点恨那个货主老人。他真

的是太小气了。

鲤个漫长的寒假,玛娅都非常忙碌。忙着在垃圾堆里找那些废塑料和旧报纸,忙着在山坡上采一些可以做药材

的野草。这一切,都是瞒着妈妈干的。她努力地为得到那条围巾付出着辛勤的汗水的同时,冬天很快就过完了,可她

攒的钱还是不能把它买回来。

领二年春天,上初一的玛娅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襄。里面是那条让她魂牵梦萦的美丽的围巾,还有一封信。信

是货主老人的孙女写来的,她在信里说:“寄这条围中和写这封信给你是我爷爷临终前的遗愿、爷爷说他不是不想赊

给你一条围巾。他只是想让你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

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爷爷说希望你能原谅他的无情。”

⑬看完信,玛娅潸然泪下。她终于明白,其实谁也不能施舍给我们未来,除了自己。

1.根据提示,将玛娅对货主老人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好感)f()f()

2.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那年的冬天越来越冷了,寒风凛冽,雪花漫天”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每次到店里,玛娅都会情不自禁地盯着那条围巾看一会儿,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像是在观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货主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5.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谁也不能施舍给你未来”的含义和作用。

三、应用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2019年3月11日,中国植树节设立40周年暨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在京发布。

首枚植树节纪念邮票,画面由双手、绿叶、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等构成。

CHINA中国邮政

,我国古代就有在清明节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

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以后为了纪念

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会第六次会议确定每年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如今,我国森林覆盖率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2%提高到目前的21.66%,

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快的国家,植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必须树

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A.《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由中国邮政发行,邮票面值1.20元。

B.1915年、1928年、1979年,是我国植树节发展的重要年份。

C.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21.66%,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阅读(材料一),《中国植树节》纪念邮票图标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

3.阅读以上材料,我国植树节的意义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1)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以此为话题,自拟题目,构思行文。

(2)以“给我一个肯定就够了”为题,构思行文。

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内容具体,结构合理,语言流畅;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体美观,不少于600

字;文中若涉及本地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

【解析】

A“无尽延伸”是偏正短语。B“必须”作状语。D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④①。

2、C

【解析】

C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处心积虑”一般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可改为“费尽心力”等。

3、B

【解析】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

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ACD三项修改为:A.寒瞋真知的见;C.但气;D.共商国悬。

4、C

【解析】

根据选项可知,③或⑤为横线上的首句。横线前的内容是说人有消极情绪,而③说的是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⑤说的是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也有消极情绪,故⑤应为首句。可排除A、B。⑤中说“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①“让自己每天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与之联系紧密。排除D。故选C。

5、①禅房花木深②老大徒伤悲③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其中藻存交横⑥盖竹柏影也⑦

人有悲欢离合⑧月有阴晴圆缺

【解析】

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

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禅、藻、存”这些字词不要写错。

6、(1)草船借箭;乐不思蜀:蜀国被灭,刘禅投降,司马昭试探其心,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舌战群儒:诸

葛亮联吴抗曹,遭到东吴谋士责难,他一一反驳,谋士哑口无言。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打仗,士兵口干难耐,曹操说

前有梅林,士兵顿时口舌生津。(2)庞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3)如:借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借

杨修之头,稳定军心;借发代首,以严军纪;借梦中杀人,保自身安全等。

【解析】

考查名著阅读。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

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

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文

学常识。

(1)一问,考查从《三国演义》中提取成语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文章,不但是我们民族文

化的瑰宝,而且是提炼成语与名言的宝库。这要看学生平时对《三国演义》的词语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

字眼的记忆。如“三顾茅庐”“虎入羊群”等。二问,要求从“乐不思蜀、舌战群儒、望梅止渴”三个成语中任选一

个,概述相应故事情节。这是考查对成语故事的积累能力。如“舌战群儒”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

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

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

“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2)“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中的“风雏”是指庞统。选文“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

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

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支”是写草船借箭的故事,充分表明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军事才能。

(3)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积累。题干要求根据你对《三国演义》的阅读,举一个例子来印证曹操的“借”谋。如王厘身

份是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不足,让王厘以小斛充当,引发士卒嗟怨,曹操于是杀了王厘当替罪

羊。

二、阅读

7、1.派最终

2.D

3.芮伯献马

4.(1)不听芮季的劝说,执意献马.(2)对王身边的人贪婪不得而诬陷自己缺乏防备。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

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

今异义词,使:派。

2.考查句子的翻译。根据重点词语:“左右”指身边的臣子,以:认为。求:索求。故选D。

3.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要根据文章内容来拟写。此文写的人物是芮伯,事件是芮伯想把得到的良马

献给周厉王,故而拟写为芮伯献马。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

括的前提和基础。芮季已经告诉他周厉王是个贪得无厌、听信谗言、良莠不分的昏君,而芮伯却依然献马取宠、行贿

送礼。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芮伯。总结出两点原因一是周厉王贪得无厌,

二是王身边的人的诬陷。

【点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

(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

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攻打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

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在军队回来的时候献上马,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

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

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伯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芮伯。说:“芮伯还有藏私啊!”周厉王大怒,将芮伯

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引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8、1.B

2.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既然这样,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3.一是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规律;二是时代不同,不能泥古不化,要

懂得变通;三是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

【解析】

1.A.因此。B.怎么/养生。C.接受。D.放下。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

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

键词: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糟粕:比喻事物粗劣无用的部分。

3.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

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轮扁斫轮》是庄子虚构的一个故事。它通过轮扁讲述自己砍制车轮的体会,说明

了三方面的道理:一是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出规律;二是时代不同,不

能泥古不化,要懂得变通;三是要心手相应,手中所做要能符合心中所想。

【点睛】

译文: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来,问齐桓公说:“请

问,您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

去了。"轮扁说:“既然这样,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

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来的。砍削(木材)

制作轮子,(桦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从

手中做出的活儿,正符合心中摸索出的规律。这种火候嘴里说不出来,但是有个规律存在其中。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

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

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9、(1)见识短浅(2)大概(3)日光(4)接近、趋向(5)入侵(6)奋起,指有所作为(7)

放弃(8)道歉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注意的是“卑鄙”,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鄙”古义是见识短浅;“寇”是一个词类活

用的,在这里是“入侵”的意思;“谢”也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古义是“道歉”。这些都是课内的,一定要识记。

10、1.止境、停止、终止等

2.C

3.D

4.从绿道是个人的生活理想到城市规划再到绿色发展的国策,论证范围逐步扩大,内容上步步递进,论证充分;和第

⑤段总结相呼应。

5.(1)“链接”从交通、绿地开发等方面介绍了斯德哥尔摩市在规划发展田园城市上的经验。(2)第三段

【解析】

1.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词语的本义,还要能结合语境理解出语境义。“休止符”本义指乐谱中的

符号,表示各小节之间的间歇时间。这是指绿色发展不会停止,没有止境的意思。

2.AB是写花的,D”何妨吟啸且徐行”意思是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C是写西湖美景的,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

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

旷而神怡。与文段语境吻合。故选C。

3.A错误,是为了让城市融入大自然,符合每个人心底的生活理想。B错误,杭州的书画家们,画出了许多美丽的自

然风光。C错误,与原文“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符。

4.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的理解。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文章先从个人的生活理想写起,接着写城市规划,然后写绿色发

展的国策,由大到小,由浅到深,论证范围逐步扩大,内容上步步递进,论证充分;同时与下文和第⑤段总结相呼应。

5.①考查对材料的概括。仔细阅读材料内容,按照谁+怎么样的格式来概括。介绍了斯德哥尔摩市在规划发展田园城

市上的经验。

②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议论文中的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论据的位置确定,要根据论据内容

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来判断。材料举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在田园城市建设上积累了诸多经验的例子,与第③城市绿道的延

伸,不仅是种草植树,更是用绿色发展的理念铺路,从而引领田园城市的规划。第③段“更是用绿色发展的理念铺路,

从而引领田园城市的规划。”一句相一致,故而放在第③段合适。

11、1.怨恨感动

2.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作用: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玛娅更加渴望得到那条围巾,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了玛娅对母亲的疼爱,同时也表明了玛娅是个善良懂事的孩子。

3.动作、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玛娅对围巾的喜爱,以及表现了她想得到这条围巾的急切心情。

4.货主面对玛娅的求助,并没有直接给予她施舍,而是告诉她要用自己的双手获得,在临终前又把围巾送给玛娅。从

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货主老人是一个心地善良、有爱心,又懂得教育方法的慈祥老人。

5.含义: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

或者施舍。

作用:点明中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1.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

然后再用与提示相同的句式来概括情节即可。玛娅想用把那串珍珠项链换那条围巾,但是货主不同意,她开始有一点

恨那个货主老人。最后玛娅得知货主真正的意思后,玛娅潸然泪下。她被感动了。

2.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

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

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描写的种类及其作用效果。这句话是环境描写,

以突出天气的寒冷,突出玛娅渴望得到那条围巾送给妈妈,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等等。“情不自禁”“闪烁着异样”是神态描写,“盯”“看”“观摩”是动作描写,突出玛娅看到围巾是兴奋心理,

表现玛娅对这条围巾的喜爱和急于得到的心情。

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

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货主不是不想卖

给玛娅围巾,是想让玛娅明白,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

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可见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到的慈祥老人。

5.考查文章标题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此文玛娅请求用项链来赊围巾,遭到货主的拒绝,并在寒假努力的攒钱;第二年

的春天,玛娅意外收到货主寄来的围巾,并深受感动,并明白了“要想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和理想,要想改变自己

贫穷的命运,应该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靠别人廉价的怜恤或者施舍。”以此为题,含蓄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围绕“不能施舍”展开对对故事的叙述,内容集中,易于表现主题。

三、应用

12、1.C

2.①两只张开的手像树干,五指像树枝,寓意人人植树,共同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②树叶围绕城镇乡村、河流山

川、飞鸟白云,寓意绿色的地球美好的家园。

3.纪念孙中山;传承民族传统(彰显中华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解析】

1.这是一道信息筛选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

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C项有误,“超过”言过其实,“森林面积”偷换概念,

原文是“人工林”。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将图标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着

题干中的活动主题,联系社会现实,从图标创作意图角度答出其寓意即可。树干为两只托起的手,象征人人亲手植绿

播绿;树干枝头上方是生机盎然的绿叶,层层绿叶中点缀了城镇乡村、河流山川和飞鸟白云,寓意通过植树造林,共

同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3.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

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从“以后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植

树节逐渐成为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的基本国策”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范文:(一)

厉害了,我的国

我的祖国是东方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的太阳。

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是可以使用移动支付的。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并使用纸币的国家。而这次,

中国又在引领全球支付体系迈入新时代。

在杭州,诞生了全球第一家无人零售店。人脸识别、语言识别、自动扣款一气呵成。在广州,有一家无人商店,

它更像一个大型自动售货机,想买什么,就用手机扫码就可以了。在北京,超市里安装了智能分拣系统,所有商品,

线上线下都可以下单,30分钟就能免费快递到家。

这就是全世界都在羡慕的中国,一个用创新科技铸造起的时髦前沿、方便快捷的互联网国度。

中国不但科技发达,而且盼了100年的事,今天也干成了。

兰渝铁路历经九年艰苦建设。今天成功了。兰渝铁路是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山区长大干线铁路之一;也是一条

施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的铁路。德国隧道专家给出的评价是“不可能在这种地层中打隧道。”而中国铁路建设者在

不懈努力下,就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至渝铁路的建设构想,100年前,就出现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

从兰州到重庆,850公里,不仅要翻越海拔3000米秦岭,而且沿途地质状况之复杂,堪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之最。没有

足够的技术实力,这条铁路就只能停留于想象。但现在,工程师们有了一个很有魄,力的解决方案。用226座隧道、396

座桥梁实现穿越。

胡麻岭隧道二号洞,被视为“鬼门关”。不到14公里的隧道一挖就是八年,最艰难的时期,每天只能掘进半米。

还有最后的15米,兰渝铁路将全线贯通。胡麻岭隧道工程师夏荔和同事正在处理涌泥回流,厚度两米的涌泥突如其来,

一个星期的进度又回到了原点。隧道施工,怕软不怕硬。坚硬的岩石,大型盾构机能快速掘进。但胡麻岭的山体,沙

粒比米粉还要细,含水量高达28%。胡麻岭隧道工程师夏荔表示:“你挖一锹,它有时候来两锹,你挖两锹它来四锹,

你根本就挖不赢。我们现在就是在这个稀饭里面在打隧道,一挖一锅粥。”在泥汤里挖隧道,就这样一寸一寸地艰难

推进,但再难也得挖通!2017年6月19日早上10点30分,胡麻岭隧道贯通。

兰渝铁路一旦通车,货运能力每年将达到5000万吨。铁路运输直接降低了物流成本,甘菊的陇南,马坝村到附近

的市场集散地,陆路运输的成本是1500元/吨。铁路运输的成本下降到400元/吨,运输成本下降了75%。

我国是第一个使用移动支付。而修建铁路,德国专家认为不可能,但我们创造了这个奇迹!

厉害了,我的祖国!为你点赞!

给我一个肯定就够了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题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