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学年浙教版中考科学冲刺训练
必考题集训29
1.配制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将一木块漂浮于50回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
(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
图变化。
(1)由此推测出温度的改变是(填"升温"或"降温")
(2)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3)导致木块浸入液体体积增大的原因是o
2.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当温度为团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时。将a何
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a?回,溶质的质量为甲乙(填">、""<"或"=")。
3.有一种亮度可以调节的小台灯,其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15V,通过灯泡L的电流
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12V,则灯泡L的额定功率为
W;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L的功率为3.6W,此时滑动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阻
值为Q,12分钟电路消耗的电能为Jo
4.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
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之间。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
①气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②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
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
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
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下图中的冲程实现。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
其目的与内燃机的(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5.某课外科学科技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取6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装满同样的沙土,并编号。
②将一个刚发芽的马铃薯块茎切成同样大小的6块,每块马铃薯上都有一个芽眼。将这6
块马铃薯分别埋进6个花盆的沙土中5cm深。
③把6个花盆按照表中的要求分别培养,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花盆编号培养条件
1号室温(20回),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号室温(20回),黑暗中,适量浇水
3号室温(0即,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号室温(20即,光照较暗,适量浇水
5号室温(20⑷,光照较暗,大量浇水,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
6号室温(20回),光照较暗,不浇水
(1)该实验花盆组合可用来研究光照因素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其中1、3
号花盆组合可用来探究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2)5号花盆中的马铃薯最终死亡的原因是。
(3)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存在缺陷?请说明理由:o
6.在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稀盐酸输瑟酸插盐酸稀盐酸稀盐酸
滴行前做<^[H
的复匕kT碳酸气
钠溶液钠溶液
ABDE
(填字母序号)。
(2)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D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________色,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醐外)做
出如下猜想。猜想一:只含有一种溶质;猜想二:含有两种溶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
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测定得出结论
结果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pH<7猜想_________正确,溶液中的溶质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是_________O
小组同学选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重复实验,证明了硫酸与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有一
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
7.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位置固定
不动)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
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
(2)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骁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
13015—
2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
315—倒立、放大的实像
46无正立、放大的虚像
请根据实验序号4的成像规律,写出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
(3)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
像为(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
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
镜的焦点.你认为她这种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8.为了节能减排,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某种镁硅酸盐矿石[主要成分Mg3Si2Os(OH)4]为原料的
新型绿色水泥。全球镁硅酸盐储量丰富,新型绿色水泥不必担心原材料,推广潜力很大。新
型绿色水泥与传统水泥对比如图o
传统水泥绿色水泥
每生产It水泥产每生产It水泥产
生0.8tCO生0.5tCO
每使用It水泥吸每使用It水泥吸
收0.3tCO收0.6tC()
(1)传统水泥和绿色水泥的生产过程分别涉及以下反应:
CaCO3高温CaO+CO2t;
Mg3Si2O5(OH)4高温3MgO+2SiC»2+2H2。个。
以上两个反应都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与传统水泥相比,每生产并使用It绿色水泥能够减少排放t二氧化碳。
(3)传统水泥生产中,高温煨烧某种石灰石50t,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已知该石灰石
中碳酸钙含量为80%,杂质不参加反应。
9.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RO4,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8.求:
(1)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0.甲、乙两位同学对雨滴的下落速度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对此展开研究。雨滴接近地面时
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径为r,密度为p,球的体积为V=4/3nr。(注:
所有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1)半径为r的雨滴重力为o
(2)在接近地面时,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3)假设半径为r的雨滴在近地面下落h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对它做了多少功?
11.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简图,A、B、C、D代表心脏的腔,E、F、M、N、P、Q,代表血管。
(1)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些物质主要在消化道的
内被消化。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首先流回心脏四腔中的C,C的名称
是。
(2)图中血管P、Q流经肺部,血管Q中物质与血管P相比明显的变化是o
(3)如果F是肾脏里的毛细血管,那么血管N内的血液与血管M内血液比较,血液中物质
的明显变化是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2.同学们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饮用加热后产生水垢较多的水容易患结石病。查阅资料发
现:产生水垢的天然泉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较多,水中阴离子有以下三种,它们形成
的盐的溶解性如下表:
阳离子/阴离子2HCO
OHCO33
Ca2+微溶不溶溶
Mg?+不溶微溶溶
水垢是天然泉水在煮沸过程中形成的固体难溶物,小明对水垢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下:
①取水垢样品2克研磨成粉末状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蒸镯水,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
②分别取上层清液各2毫升加入两只试管,向两只试管中各自滴加酚配试剂和稀盐酸,均
无明显现象。
③取6克粉末样品放入图甲的B装置,先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逐滴滴入稀盐酸并持续缓
慢继续通入空气。实验中用台秤测量装置D的质量变化,示数如图乙。
(1)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哪些现象可以说明水垢样品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2)步骤③中前后两次分别通入空气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若水垢中只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两种固体,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水垢样品中氢
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说法验证:探访社区医生等专家后,同学们了解到结石的成分和成因很多。且煮沸过程中,
钙、镁离子经过化学变化转化成了不溶的固体沉淀,大大减小饮用水中的离子浓度.说明这
种说法不科学。
13.在拓展课上,语馨同学模拟某建筑工地上拉动工件的情景,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
她用该滑轮组在4s内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沿着水平地面匀速拉动了2m。人的拉力为
18N,物体移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物重的0.35倍,不计绳重及机械的摩擦。求:
(1)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2)人的拉力做功的功率。
(3)动滑轮受到的重力。
1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测定某稀盐
020靠氧化钠溶液腐量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
(2)如图表示用上述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与20g某稀盐酸发生反应后溶液pH值的变化情
况.当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3)试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1)降温
(2)增多
(3)温度降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溶液的密度减小,而木块所受浮力
不变,所以V排增大
解析:(1)首先根据B图确定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溶液密
度的变化,进而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弄清溶解度的变化,最后推断溶液的温度变化。
(2)溶解度增大,晶体减小;溶解度减小,晶体增多。
(3)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B图可知,木块排开溶液的体积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p«jgVi*可知,
溶液的密度减小,那么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溶解度减小。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
而减小,所以温度的改变是降温。
(2)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会有更多的晶体析出,即烧杯地表硝酸钾晶体增多。
(3)导致木块浸入液体体积增大的原因是:温度降低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
出,溶液的密度减小,而木块所受浮力不变,所以V排增大。
2.31;=
解析:(1)当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图像相交时,交点所对的温度就是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
(2)分析图像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判断溶质是否会析出即可.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图像的交点所对的温度为a何,因此当温度
为a何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2)当温度为a何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且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因此此时溶质的质量
相等。根据图像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当它们的温度都升高
到a2团时,溶质都不会析出,因此溶质的质量甲=乙。
3.9.6;15;6480
解析:(1)从乙图找到电压为12V时通过灯泡的额定电流,然后根据P=UI计算灯泡的额定
功率;
(2)根据P=UI=3.6W,从乙图中找到灯泡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利用U交=11总-5计算
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再根据根据R变=学计算即可;
(3)根据公式亚加代计算电路消耗的电能。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当灯泡的额定电压为12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8A,那么灯
泡的额定功率为:P=UI=12VxO.8A=9.6W;
(2)根据乙图可知,当灯泡的电压为6V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6A,此时灯泡的功率
P=UI=3.6W。此时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变=UQUI=15V-6V=9V;此时变阻器的电阻为:/?变=
—=—=150。
10.64
(3)12min电路消耗的电能为:W=Ult=15Vx0.6Ax720s=6480J0
4.(1)C
(2)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
(3)排气
解析:(1)在四冲程内燃机中,只有两个冲程有能量转化,即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如果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由于缸体被机器的外壁包裹,因此热量的散失肯定会减小,
效率肯定会提高,据此分析;
(3)在内燃机的排气冲程中,打开排气门,将做功完成后剩余的废气排出气缸,为吸取冲
程做好准备。
解答:(1)A:进气门打开为吸气冲程;B:两个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为压缩冲程;C:
两个气门关闭,火花塞大火,为做功冲程;D:排气门打开,为排气冲程。
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来自与做功冲程,故选C。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
排出燃烧后的废气,其目的与内燃机的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5.(1)1、2、4号;温度
(2)缺少空气(或缺少氧气)
(3)存在缺陷,材料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解析:此题考查生物学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生物学探究实验是重点也是考点,
需要熟记:在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要控制唯一变量。
解答:(1)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探究实验方案可知,1号、2号和4号是一组对照实验,除了
光这个条件不一样,其他条件都一样,所以变量是光,因此探究的是光照因素对马铃薯生长
的影响;1号和3号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2)根据表格中资料分析,5号花盆大量的浇水,并将盆底的排水孔堵死时,水会把马铃
薯淹没,导致缺氧无法进行呼吸,最后死亡。
(3)本实验的设计存在缺陷,因为根据题干所述,每一组只提供了一块马铃薯,在实验中
容易出现偶然性。
故答案为:(1)1、2、4号、温度;(2)缺少空气(或缺少氧气);(3)存在缺陷,材料太
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6.(1)BE
(2)Fe2O3+6HCI02FeCI3+3H2O
(3)无
(4)二;盐酸、氯化钠;氢离子(或H+)
解析:(1)根据酸与活泼金属和碳酸盐反应都能产生气体分析;
(2)根据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分析;
(3)根据酚酷遇碱性溶液呈红色,中性或酸性溶液呈无色分析;
(4)根据反应后溶液pHV7说明盐酸过量及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分析。
解答:(1)B中镁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氢气、E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两实
验中有气泡产生;
烧杯中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2)CFe2O3+6HCII32FeCI3+
:
3H2O
(3)D烧杯中,当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4)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溶液pH<7,说明反应后溶液中有盐酸存在,则猜想二正确,
溶液中溶质为盐酸和氯化钠;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相同的氢离子;
故答案为:;无;二;盐酸和氯化钠;
(1)BE;(2)Fe2O3+6HCI02FeCI3+3H2O(3)(4)
氢离子(或H+)。
7.(1)较暗;上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解答:解:
(1)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暗,这样成的蜡烛的像更加清晰;由于成
的实像是倒立的,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就应该越向上移动;
(2)①由数据知,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5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物体成倒立、缩
小的实像;
②当物距为15cm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像距为30cm,此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
像;
③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实际应用是放大镜;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成烛焰完整的像:由
于凸透镜折射光线的数量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4)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
焦点.所以改变凸透镜与地面间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
斑便为焦点.如果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
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
故答案为:
(1)较暗;上;
(2)倒立、缩小的实像;30;放大镜:
(3)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4)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
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前后光线相差越大,实验效果越明显,蜡烛的像越明显;理解倒
立实像的含义,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向下运动,则像向上运动;
(2)当物距大于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像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体在焦点以内时,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若将凸透镜的一部分遮住,凸透镜其他部分仍能折射光线,所以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
只是折射的光线数量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4)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
8.(1)分解反应
(2)0.6
(3)该石灰石中含CaCCh质量为50tx80%=40t。
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CaCOsCaOCO2个
高温+
10044
40tm
10044
—=一,
40tm
m=17.6to
解析:(1)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2)首先根据产生量-吸收量计算出两种方法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再将多生成的
二氧化碳质量相减即可;
(3)首先用石灰石的质量x质量分数计算出其中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写出碳酸钙分解生成
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
解答:(1)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两个反应的反应物都只有一种,而生成物有多种,符合
分解反应的定义,都属于分解反应;
(2)传统水泥多生成二氧化碳质量:0.8t-0.3t=0.5t;
绿色水泥多生成二氧化碳质量:0.5t-0.6t=-0.1t;
那么绿色水泥比传统水泥能够减少排放:0.5t-(-0.lt)=0.6t«
(3)该石灰石中含CaCO3质量为50tx80%=40t。
设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高温
CaCO3tCaO+C02T;
10044
40tm
100_44
40t-n?;
解得:m=17.6t。
9.(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设R元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为X,则Ix2+x+16x4=98,x=32.
(2)该化合物中R的质量分数是xl00%=32.7%.
解析: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
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10.甲、乙两位同学对雨滴的下落速度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对此展开研究。雨滴接近地面时
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把雨滴看做球形,其半径为r,密度为p,球的体积为V=4/3nr。(注:
所有结果均用字母表示)
(1)半径为r的雨滴重力为。
(2)在接近地面时,雨滴在下落过程中机械能(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3)假设半径为r的雨滴在近地面下落h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对它做了多少功?
11.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简图,A、B、C、D代表心脏的腔,E、F、M、N、P、Q代表血管。
试回答:
组织细胞
(1)食物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些物质主要在消化道的
内被消化。消化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血液循环首先流回心脏四腔中的C,C的名称
是。
(2)图中血管P、Q流经肺部,血管Q中物质与血管P相比明显的变化是。
(3)如果F是肾脏里的毛细血管,那么血管N内的血液与血管M内血液比较,血液中物质
的明显变化是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12.同学们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饮用加热后产生水垢较多的水容易患结石病。查阅资料发
现:产生水垢的天然泉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较多,水中阴离子有以下三种,它们形成
的盐的溶解性如下表:
阳离子/阴离子2
OHCO3-HCO3-
Ca2+微溶不溶溶
Mg2+不溶微溶溶
水垢是天然泉水在煮沸过程中形成的固体难溶物,小明对水垢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如下:
①取水垢样品2克研磨成粉末状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蒸储水,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作拍摄合同范本
- 债务变更合同范本
- 代销汽车合同范本
- 二手车合同范本商家自己写
- 分阶段付款合同范本
- 华帝橱柜合同范本
- 农村建房主体合同范本
- 单位门合同范本
- 医疗美容转让合同范例
- 产品设计开发合同范本
- CJJ2-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 病媒生物防治操作规程
- 2024年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真题必考题
- 德育教育研究课题申报书
- (高清版)JTG 3810-2017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文件管理导则
- 《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题及答案
- 《ISO31000:2024风险管理指南》指导手册(雷泽佳译2024-04)
- 学前儿童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学前儿童游戏课件)
- 建筑用真空陶瓷微珠绝热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高清版)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
- 《拒绝校园欺凌 防霸凌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