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1页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2页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3页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4页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水一、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二、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投影)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二探究活动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三)看书学习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四)讨论交流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五小组合作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蒸发水蒸气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温的方法。^(二)实验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特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二.沸腾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水沸腾了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学情分析】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2.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2.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1.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2.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1.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4).冰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时。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3.冰还是水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0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到预期的效果。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水(液态)凝固(0℃或0℃以下)冰(固态)【作业设计】1.当水的温度下降到()的时候,水开始结冰。;℃B.0℃℃2.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可配图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C.可能是空气里3.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A.会上升不变会下降)'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一、聚焦?出示一块冰。3.提问:如果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3.揭示课题。二、探索观察一:冰块融化了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冰块加热2.教师出示吸管并指导: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引导学生说说发现: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观察二:冰融化的过程1.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1)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2)我们可以怎样用实验验证<2.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2)将试管浸入水中,观察变化。(3)冰完全融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5.引导学生汇报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6.小结: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助学生获得冰如何融化成水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三、整理水的三态变化。1.呈现资料。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2.小组讨论。(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感受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三、研讨1.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2.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自然现象进行联系。四、板书设计4、冰融化了温度上升?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准备】一、聚焦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三、探索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1.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2.引入对比实验。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3.实验设计,小组讨论。(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4.明确实验方法。(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5.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6.出示实验记录单。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1.出示实验材料。2.出示实验提示。(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3.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好基础。三、拓展1.拓展资料。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2.课后实验。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四、板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约18克溶解能力强小苏打约5克溶解能力弱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一、聚焦二、探索1.谈话:刚才我们作了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如果让你们选,你会选择2.盐、同时加入)3.1)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同样2)静置10分钟,每2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手册。4.教师分发材料,巡回指导,小组合作实验。5.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响溶解快活动二: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提问:我们已经用实验证明了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那怎样证明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呢2.课件出示记录单: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搅拌与溶解快慢关系的实验,完成活动记录单。3.学生讨论得到实验方案,确定要改变的条件:搅拌与不搅拌。相同的条件:同样多的冷水、同样多的盐、同时加入。4.课件出示实验材料: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2杯同样多的冷水、1根玻璃棒。5.1)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同样多2)一个烧杯搅拌,另一个不搅拌,每2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手册。6.教师分发材料,巡回指导,小组实验。7.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生初步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三、拓展相同条件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一、聚焦二、探索(一)活动一: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活动要求: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食盐和沙的特点,和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的结果。3.提问:用筛子无法将沙和食盐分离开来,原因是什么4.小结:由于两者的颗粒大小太接近,无法用筛子分离它们。我们需要思考用其他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沙和食盐的颗粒大小,并尝试用筛子分离它们,实验思考利用溶解的方法,将食盐变成更小的微粒,再进行分离。(二)活动二:用水分离食盐和沙1.讨论:将混合物放入水中后,我们可以怎样操作要注意些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沙分离出来。2.3.教师小结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1)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加入清水并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2)将杯中的混合物,慢慢分次倒入滤纸过滤,将沙分离出来。4.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12)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3)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的方法,分离出沙,并学会使用这个方法来分离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三)活动三:分离食盐和水1.谈话:我们已经成功地将沙分离出来,过滤后的这一杯液体是食盐水,中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2.提问: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原先溶解在杯中的食盐会怎样呢3.谈话: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出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4.学生讨论实验方案。5.6.12)学习酒精灯的构造、火焰的组成和安全使用方法。7.教师小结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1)将10mL左右的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中。(2)边加热,边搅拌。(3)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4)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12)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很烫,不要触摸。8.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9.研讨:(1)蒸发得到的白色颗粒是盐吗有什么方法证明(2)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与食盐颗粒比较,他们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3)食盐和水是怎样分离的(4)分离后的水到哪里去了的过程。从而学习分离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三、拓展出示木屑和铁屑混合物图片。匠想回收铁屑加工成其他的铁制品,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分离出铁屑呢识迁移运用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课堂小结学会了用蒸发的方法将溶于水中的物质重新分离出来。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点:比较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一、聚焦的学习兴趣。二、探索(一)活动一:让橡皮泥、纸发生变化1.课件出示材料:4张白纸、1盒橡皮泥。2.明确活动要求:比较橡皮泥、纸和水的变化日期它们的变化水3.12)时间153)小组讨论,完成记录。4.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小组展示作品,说说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是怎样做的,橡皮泥和纸有了哪些变化它们还是橡皮泥和纸吗6.小结:我们通过挤压、拉伸、切成小块等方法,让橡皮泥和纸的形状、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它们的本质没有改变,还是橡皮泥和纸。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变化,思考变化。(二)活动二:比较橡皮泥和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的相同之处1.谈话: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制作,橡皮泥和纸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根据本单元学习的关于水的变化的内容。请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剩余部分。2.小组讨论填写表格。3.4.研讨:橡皮泥、纸的变化与水的变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小结:橡皮泥、纸和水虽然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有改变,仍是原来的物质。6.提问:生活中,你还能找出类似水这样的变化吗发现橡皮泥和纸、水等物质都是形状、体积、形态等方面发生了改变,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还是原来的物质。三、拓展课件出示一个压瘪的乒乓球。1.提问:这个乒乓球被压瘪了,有什么方法让它恢复原状呢2.教师演示实验:把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乒乓球发生3.小结:乒乓球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所以瘪下去的地方又鼓起来了,我4.提问:你知道其他类似的现象吗课后做一个小调查。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科学原理去解释一些现象。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有可能发生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但构成物体的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还是原来的物质。【板书设计】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形状变化原来的物质大小变化形态变化第二单元空气感受空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科学探究目标1.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难点: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黑盒、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班级记录表。小组: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大号透明塑料袋、气球、哨子、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带盖的黑盒]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二、探究研讨:空气特征(预设25分钟)(一)游戏一:感受空气[材料准备:每组1个大透明塑料袋、1个气球、1个哨子]1.出示:一个大的透明袋子、1个哨子、1个气球,你们分别会怎么玩2.学生说玩的方法,明晰各物品的游戏方法,尤其是透明袋子的,学生示范装空气的方法(打开袋子轻轻的一兜,用手抓紧袋口,再拧一圈,观察结束前都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4.学生汇报交流: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空气有什么特征小结:空气很轻,会流动,会发出声音,能压缩……(填入气泡图中)(二)游戏二:传递游戏[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水、石头、空气、自封袋、透明杯子、篮子]1.出示:三样物品水、石头和空气,三个容器自封袋、透明杯子和篮子,每个容器中只能装一样物品进行传递。2.学生小声讨论实验方法。3.出示实验记录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论,并思考理由。4.学生汇报交流:(1(2)空气和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空气和石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预设)空气和水的共同点: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预设)空气和石头共同点: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空间。三、拓展:认识物质三态(预设5分钟)介绍固体、气体和液体,学生举例。四、小结与延伸(预设5分钟)1.小结空气特征,解释气泡图上的气泡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的。2.针这些空气特征提出新的质疑。小结: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后面的课堂学习。【板书设计】1.感受空气摸不着无味【作业设计】1.下列关于空气的认识错误的是()A.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空气很难密封空气都有声音2.下面不属于空气和石头的共同点的是(A.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都是无色无味的都要占地方)3.下列物质不属于液体的是(A.牛奶酱油)冰块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第组(一)压杯入水图1图2▲我会观察:①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②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3.小组汇报交流。(1)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了底部时,杯子内的水面有没有发生变化(预设:没变)(2)杯子底部的纸团怎么样了呢(预设:没湿)(3有)(4)水为什么进不去呢(预设: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空气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6)分析纸团湿了的原因:有没有小组杯底的纸团是湿的为什么你们的纸(二)扎孔观察1.引出扎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进不去,你有办法让水进到杯子里吗(预设: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2.为了大家的安全,杯底的小孔已经扎好了,你们只要撕开杯底的胶带纸就可以根据要求进行实验。(1)按住小孔,压杯入水(2)松开手指,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二)扎孔观察图3图43.学生继续小组探究,教师指导。4.简单交流:(1)杯子底部扎了小孔以后,杯子中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预设:杯子中水面变高了)(2)水面怎么会变高了呢(预设:水跑到杯子里面了)(3)水是什么时候跑到被子里面去的(预设:松开手指以后)(4)水跑到杯子里后,空气去哪里了(预设:空气被水挤出了小孔)(5)空气被水挤出了杯子,就是说刚才被空气占据的空间现在被谁占据了(水)(6)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那么杯底的纸团怎么样了(预设:湿了)(7)湿了的纸团把它从杯子里拿出来放在盘子里。(三)打气观察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吹气)2.出示气筒:怎么吹(预设:嘴巴)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出示打气观察提醒:(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三)打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慢慢向杯子打气的时候,杯子里面有什么变化4.小组反馈:(1)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杯子里的水慢(3)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杯子里的水被空气挤出去了,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1.些现象(预设:第一次水没有进杯子,纸团没有湿;第二次水进入了杯子把空气据了杯子的空间)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空间)3.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预设:能)划去“吗”字四、拓展延伸,应用挑战1.谈话激趣:刚才李老师让小朋友们玩了气球,还想不想玩但是老师要你们自己把气球吹大。谁会吹气球2.出示瓶子和气球:今天这个吹气球有点不一样,老师要你们吹瓶子里面的气球,谁来吹(1)吹不大。这是怎么回事谁能利用今天学过的科学知识来给大家说说原(2)能吹大。怎样能吹大(预设: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去)你要不要再试试(3)看瓶解惑:老师在这个瓶子上施了魔法,瓶子底部有个小孔,第一次吹的时候,老师把小孔堵住了,瓶中的空气没法跑出去,占据了瓶子的空间,气出外面,气球就吹大了。(4)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现象: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原理(PPT品。【板书设计】2.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湿水进入杯子不湿杯内有空气【作业设计】1.纸团(不会湿会掉下来A.会湿2.小明按下图做了一个压杯入水实验,观察发现杯子内的纸团没有湿,是因为(A.空气占据了杯内的空间杯子中有水C.水没进入杯子&(三)打气观察1.提问:水的本领还真大,把空气挤出了杯子,你能想办法让空气再回到杯子中去吗(预设:向杯子里吹气)2.出示气筒:怎么吹(预设:嘴巴)老师这里有更先进的工具,我们就用它把杯子里的水赶出去。出示打气观察提醒:(1)按住杯子,球针入孔(2)慢慢打气,观察变化“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三)打气观察▲观察与思考:当慢慢向杯子打气的时候,杯子里面有什么变化4.小组反馈:(1)当慢慢向杯子打气时,杯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杯子里的水慢(3)这说明了什么(预设:说明杯子里的水被空气挤出去了,空气又重新占据了杯子的空间)三、研讨交流,小结课堂1.些现象(预设:第一次水没有进杯子,纸团没有湿;第二次水进入了杯子把空气据了杯子的空间)2.课堂小结: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预设:空气能占据空间)3.家空气能占据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