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A
Physiology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医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
生理学是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过程,
机体各器官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的物理化学本质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各相关基础和临
床课程奠定基础。通过实验课,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理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
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
1、理论授课以大班上课为主。
2、各章节广泛使用多媒体方式配合理论讲解。
3、选择部分章节的内容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4、适当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和段落,进行双语教学。
四、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成绩的考查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期中成绩占20%。考试形式为笔试,卷面成绩150分,
成绩评定以卷面成绩为准。试题覆盖整个教学内容,试题中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内容占
50-60%,熟悉内容占30-40%,了解内容占10-20%。命题中回忆(知识记忆)占50%,解释
(理解)占30%,问题解决(知识应用)占20%。试题得难易程度按难题占10-20%,适中
题占60-80%,容易题占10-20%。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供8年制及七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姚泰主编
2、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理学》(第6版),姚泰主编
参考书:
1、生命科学今昔谈王志均编著北京人卫1998
2、近代生理学发展简史吴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reviewofMedicalPhysiology》W.FGanong20theditionLangeMedicalPublications
2001
4、中国生理学史王志均、陈孟勤编著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5、Anatomy&physiology.Seeley,Red.McGraw-Hill2003
6、理学复习指南余承高等编著(第二版)上海科技,2000
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
早T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章绪论2
第>1J一-----童-H22-细胞的基本功能7
第三章血液4
第四章血液循环14
第五章呼吸6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6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3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6
第九章感觉器官4
第十章神经系统15
第十一章内分泌和生殖5
总计72
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及控制的方式。掌握内
环境、稳态、反馈等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J
一、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任务。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三、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1)反射,反射弧
(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体液调节:
(I)全身性体液调节
(2)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
(3)神经分泌
3、器官、组织、细胞的自身调节。
四、体内的控制系统
1、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正反馈
2、前馈控制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熟悉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和收缩的分子基础,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
掌握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兴奋性、兴奋概念及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性的周期性变
化。
掌握生物电产生和兴奋传导的基本原理及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过程。
掌握肌肉收缩原理、调节机制、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和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Na+-K+离子泵及其作用
4、出胞、入胞
三、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等。
2、由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效应器醐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
3、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
四、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2、细胞发生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3、静息电位
4、动作电位
5、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的原理。
五、兴奋的引起和传布
1、阈刺激,阈电位
2、阈下刺激,外加外向电流、电紧张电位、局部反应及其总和
3、兴奋的传布: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六、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2、骨胳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I)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2)钙离子在耦联过程中的作用
3、骨胳肌收缩的原理:肌肉收缩的滑行理论
4、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I)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2)前、后负荷,肌肉初长度,等长收缩,等张收缩,肌肉收缩能力等概念
(3)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
掌握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了解血液的组成,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
一、体液、血液和内环境的概念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内环境和内环境稳态
3、血量
二、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三、血细胞生理
1、红细胞生理
2、白细胞生理
3、血小板生理:
四、生理止血
1、生理止血的过程
2、凝血因子和内源性及外源性血液凝固过程
3、抗凝和纤维蛋白溶解
五、血型及输血原则:ABO及Rh血型系统、交叉配血。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掌握心肌生物电,心肌特性与心脏的射血功能。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以及血流动力学的
概念。掌握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掌握微循环的生理的功能,以及心血管活动的
调节。
[教学内容]
一、心脏生物电活动
1、心肌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3、体表心电图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脏收缩的特点
2、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三、血管生理
1、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血流,血流阻力和血压
3、动脉血压: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影响因素(每搏输出量、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
心率、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4、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
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5、循环的结构及功能:直捷通路,动一静脉短路和迁回通路。
6、组织液的生成:有效滤过压
7、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1)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包括递质及心肌细胞膜的受体
(2)血管的神经支配
(3)延髓心血管中枢及其紧张性活动
(4)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2、体液调节:
⑴全身性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⑵血管内皮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
3、自身调节
四、器官循环
1、冠脉循环解剖特点、冠脉血流的时相性特点、心肌代谢特点、冠脉血流的代谢调节
2、肺循环血流的特点
3、脑循环的特点;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第五章呼吸
[目的要求]
了解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肺通气,肺换气的原理,气
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呼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运输,内呼吸
二、肺通气
1、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
2、肺通气的原理:
(1)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的变化,胸内压的变化,顺应性。
(2)肺通气的阻力。
3、肺容量与肺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
能余气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及其影响气体更新率的
概念。
三、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1、气体交换的动力:分压差,肺泡,血液和组织内气体的分压值。
2、气体交换的过程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肺换气和组织换气的过程,气体扩散的速度、
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四、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02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血红蛋白与02的可逆结合,血氧容量,血氧含量,
血氧饱和度。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2、CO2的运输:物理溶解,HCO3-形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
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的概念:脊髓和下位脑干的呼吸中枢,脑桥上部的呼吸调整中枢,吸气切断。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动脉血液Pco2,Po2,p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化学感受器、CO2、02和H+对呼吸的影响。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
掌握食物在消化道中进行消化和吸收的基本过程,以及神经、体液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
动的调节作用。
[教学内容]
一、消化生理概述
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二、口腔内消化
1、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唾液分泌的调节
三、胃内消化
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胃液分泌的调节
(I)促进胃液分泌的调节: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分泌及其特点
(2)抑制胃液分泌的调节
3、胃运动的形式:
(1)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胃运动的调节
(2)胄排空及其控制;消化间期的胃运动
四、小肠内消化
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
2、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3、消化间期及消化期小肠运动的形式
五、大肠的机能
1、大肠的运动形式
2、排便反射
六、吸收
1、吸收的主要部位和有利因素
2、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目的要求]
了解机体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掌握基础代谢的概念,测定的方
法;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的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
[教学内容]
一、能量代谢
1、概念
(I)食物的热价
(2)氧的热价
(3)呼吸商
2、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及计算。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测定方法及计算。
二、体温
1、体温
(1)体温概念
(2)体温的正常变动
2、体热平衡
(1)主要产热器官及影响产热的因素
(2)散热过程(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3)发汗及汗液分泌的调节
3、体温相对稳定机制: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对产热和散热过程的调
节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
[目的要求]
了解尿生成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意义,掌握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肾脏
泌尿功能的调节。
[教学内容]
一、肾脏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
1、肾脏的功能解剖
2、肾脏血液及其调节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1、决定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及滤过系数。
2、滤过膜及通透性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1、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物质转运的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继发主动转运及联合转运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Na+,K+,水,HC03-,CI-,葡萄糖重吸收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K,H和NH3的分泌
四、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1、尿液的稀释和浓缩
2、尿液的浓缩机制
肾髓质渗透压梯度及形成的原理,逆流学说,肾髓质高渗的维持
五、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
1、肾内自身调节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球管平衡
2、神经和体液调节
肾交感神经,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六、尿的排放
1、神经支配
2、排尿反射
第九章感觉器官
[目的要求]
了解感受器的概念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掌握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原理。
[教学内容]
一、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二、视觉器官
1、眼折光系统结构和功能
(1)眼折光功能
(2)眼的调节
(3)瞳孔对光反射
(4)简化眼和视敏度
(5)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纠正
2、眼感光功能
(1)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感光系统
(2)感光细胞的光化学反应
3、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4、视觉基本现象
(1)暗适应与明适应
(2)视野
(3)颜色视觉
(4)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三、听觉
1、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2、外耳与中耳的功能
3、内耳功能
四、前庭器官及其功能
1、前庭器官概念
2、前庭器官功能
第十章神经系统的功能
[目的要求]
了解中枢神经元间功能联系的方式,兴奋在反射弧中枢部分传布的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的感
觉功能和高级功能。掌握突触传递的原理,主要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对躯
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
[教学内容]
一、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神经元
(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
(3)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
(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二、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反射
1、经典的突触传递
(1)突触的分类
(2)突触的微细结构
(3)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4)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EPSPIPSP)
(5)突触的抑制和易化
(6)突触传递的特征
(7)突触的可塑性
2、兴奋传递的其他方式
(1)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2)电突触传递
3、神经递质与受体
(1)神经递质和调质
(2)递质的共存
(3)受体与配体
(4)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
4、反射
(1)反射与反射弧
(2)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三、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1、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2)非特异投射系统
2、痛觉
四、脑的电活动与觉醒、睡眠机制
1.皮层诱发电
2.脑电图
3.觉醒与睡眠的产生机制
五、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
(1)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2)牵张反射
2、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
(1)脊髓的整合功能
(2)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3、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4、小脑的功能
六、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本能行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锌空电池市场需求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计算机机房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纯铁钢坯市场运行态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糕点及面包市场运行动态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硅藻土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4数学竞赛CHKMO中国新加坡合练训练题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液压元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气工程前沿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工业大学《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企业运营管理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高中英语课程设计目的
- 2024-2025学年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三期初测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4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CET-4真题试卷
- 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 佳能EOS700D使用说明书
- 煤矿应急叫应、回应、响应机制
- 圆圈正义读书分享课件
- DL∕T 1910-2018 配电网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技术规范
-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原则及调配方案
- 2023级武汉大学临床医学毕业考试试卷
-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耐久跑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