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件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课件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课件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课件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简称MIS)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970年,瓦尔特·肯尼万(WalterT.Kemevan)最早给出的定义是:

“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一、定义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瓦尔特给出的定义是从系统论和管理控制论的角度而言的,强调的是MIS的决策服务功能,而不论其具体实现方式如何。从这一含义看,任何组织都有一个伴随内部组织机构而存在的MIS。可见,广义MIS是指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收集、加工、存贮、传递、检索、输出利用系统。一、定义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1985年,高登·戴维斯(GordonB.Davis)最早给出的狭义MIS定义是:

“它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手工操作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能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这一定义对MIS的功能内涵、组成与实现方式做出了限定,强调信息系统与人、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一、定义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随着社会环境、信息技术和管理变革的新变化,MIS的功能和内涵也有了新发展,其内涵有所拓展,得到广泛认可的最新MIS定义是:

MIS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一、定义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由企业组织机构、管理人员、规章制度等构成管理系统

由硬件、软件、数据库、信息处理规程及信息管理人员等组成

由终端设备、通讯线路和通讯控制设备组成

信息处理系统

信息传输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MIS都包括以下三个相关系统: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特点

1.基本功能12345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决策优化功能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2.特点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与特点

具有集中统一的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集中管理信息资源,并为各种用户所共享具有能够发现问题、分析并寻找最优解的数学模型库。高级的智能模型能和管理者以对话的形式交换信息,从而组合模型,并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具有预测、状态报告和控制能力面向决策,能为企业各管理层次提供决策支持第二节MIS的发展一、发展历程

MIS的发展经历了六十余年的时间,从其发展变化特征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单项信息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1综合信息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

2系统信息处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

3纵向一体化集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

4集成信息系统阶段(21世纪~)

5MIS的发展历程MIS与其它常见信息系统的关系MPR物料需求计划ERP企业资源计划OA办公自动化DSS决策支持系统MIS包括:SCM供应链管理EDI电子数据交换CRM客户关系管理第二节MIS的发展二、未来发展趋势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协同生态多媒体化注重知识管理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第三节MIS的结构MIS的结构是指MIS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和理解,MIS构成了多种结构形式,主要有:概念结构物理结构

软件结构

功能结构

第三节MIS的结构一、概念结构信息管理者信息用户信息源信息处理器

从总体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由四大部件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第三节MIS的结构二、软件结构MIS是基于系统软件平台上的应用软件,其软件系统由具有不同功能、层次的应用程序、专用和公用数据组合形成。

MIS的软件结构示意图销市售场生产后勤人事财务

会计信息

处理高层

管理公用程序模型库公用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战略计划管理控制运行控制业务处理专用文件公用数据文件应用软件用于

MIS的软件结构示意图高级管理人员(决策、计划)中级管理人员(控制、决策)知识工作系统职能人员经理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财务子系统其它子系统中央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第三节MIS的结构三、功能结构

从MIS的管理职能来看,涉及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研发、产、供、销过程的管理,同时,这些管理职能涉及业务处理、运行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四个层次,这些方面是建立MIS功能结构的基础。一个完整的MIS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资源管理和过程管理职能,它至少应包括生产计划、技术管理、运作质量控制、市场销售、财务、物流管理、人事、信息处理、高层管理等九个子系统。如图2.4所示。【课堂思考】:在MIS的功能结构中,为何没有党团等组织的管理模块?MIS的功能结构示意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市场销售子系统财务会计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物流管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战略管理子系统技术管理子系统运作控制子系统第二节MIS的发展四、硬件结构

从MIS的物理组成来看,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库、规程和人员五个部分,其中最关键的是硬件,不同的硬件配备制约着其软件、数据库、规程和人员的选择与配备。硬件结构主要是指各种设备的不同组合方式和物理位置安排。企业MIS硬件结构普遍采用网络结构,就设备的配置和组合方式而言,可以分为主机终端网结构和微机网结构;就设备的物理位置安排而言,可以分为局域网结构和广域网结构。MIS的硬件结构示意图1.C/S

结构(Client/Server

结构)..客户机......客户机客户机客户机..客户机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MIS的硬件结构示意图2.B/S结构(Browser/Server)—Internet架构..用户..用户..用户...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ODBC数据请求返回数据数据请求返回数据Lan连接HTTP连接C/S与B/S结构的比较1.硬件环境不同

C/S一般建立在专用的网络上,小范围里的网络环境,局域网之间再通过专门服务器提供连接和数据交换服务。B/S建立在广域网之上的,不必是专门的网络硬件环境,信息自己管理.有比C/S更强的适应范围,一般只要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2.对安全要求不同

C/S一般面向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对信息安全的控制能力很强。一般高度机密的信息系统采用C/S结构适宜。可以通过B/S发布部分可公开信息。B/S建立在广域网之上,对安全的控制能力相对弱,可能面向不可知的用户。C/S与B/S结构的比较3.对程序架构不同

C/S程序可以更加注重流程,可以对权限多层次校验,对系统运行速度可以较少考虑。

B/S对安全以及访问速度的多重的考虑,建立在需要更加优化的基础之上.比C/S有更高的要求B/S结构的程序架构是发展的趋势。4.软件重用不同

C/S构件的重用性不如在B/S要求下的构件的重用性好。

B/S的多重结构要求构件相对独立的功能.能够相对较好的重用.C/S与B/S结构的比较5.系统维护不同

C/S程序由于整体性,必须整体考察,处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系统升级难.可能是再做一个全新的系统

B/S构件组成,方面构件个别的更换,实现系统的无缝升级.系统维护开销减到最小.用户从网上自己下载安装就可以实现升级。6.处理问题不同

C/S程序可以处理用户面固定,并且在相同区域,安全要求高,需求与操作系统相关.应该都是相同的系统。

B/S建立在广域网上,面向不同的用户群,分散地域,这是C/S无法作到的。与操作系统平台关系最小。

C/S与B/S结构的比较7.用户接口不同

C/S多是建立的Window平台上,表现方法有限,对程序员普遍要求较高。

B/S建立在浏览器上,有更加丰富和生动的表现方式与用户交流.并且大部分工作难度减低,减低开发成本。8.信息流不同

C/S程序一般是典型的中央集权式的机械处理,交互性相对低。

B/S信息流向可变化,B-B、B-C、B-G等信息流向变化,更像交易中心。

第四节MIS的典型模式—ERP

伴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理念的变化,相对完整意义上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式先后经历了MRP→MRPⅡ→ERP的演变过程。商品供求供给不足,企业主导→生产能力过剩,客户主导市场竞争小,价格为主,竞争→大,服务为主,合作+竞争社会经济环境简单(封闭式,经济人,资源充裕,制度不完善)→复杂(开放式,社会人,资源紧张,制度完善)管理理念企业为本,利润最大化,封闭式,物化成本节约,效率→客户至上,价值最大化,开放式,时间成本节约,效益MIS演变

MRP→MRPⅡ→ERP(含e-ERP)第四节MIS的典型模式—ERP

一、ERP的概念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简称ERP)

是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由美国GartnerGroup咨询公司在1990年提出的,他们从四个方面就其功能标准给出了界定:⑴超越MRPⅡ范围和集成功能;⑵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⑶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⑷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第四节MIS的典型模式—ERP

⑴面向市场,面向经营,面向销售,能够对市场快速响应;包含供应链管理的全部功能,强调供应商、制造商与分销商间的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支持企业后勤管理。⑵强调企业流程与工作流管理,通过工作流实现企业的人员、财务、制造与分销间的集成,支持企业过程重组。⑶具有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支持资本运作,强调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将对供应链的管理上升到对价值链的控制。ERP的特点第四节MIS的典型模式—ERP

ERP的特点⑷具有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将人力资源这一重要而又相对孤立的系统有机集成于企业核心管理系统之内。⑸支持MRPⅡ与JIT(Just-In-Time)的混合生产管理模式,也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离散制造、连续流程制造等)的管理模式。⑹采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如客户/服务器分布式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多数据库集成、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及辅助工具。第四节MIS的典型模式—ERP

ERP的特点⑺具有多语种、多币制转换与合成功能,支持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管理,支持远程通信和电子商务。⑻突破了MRPⅡ只局限在传统制造业的格局,能够满足其它行业的管理需求。第四节MIS的典型模式—ERP

二、ERP的系统流程

ERP将企业内部管理职能划分若干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成本、生产、质量、销售管理等,通过功能有机集成,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经营风险管理、决策管理、获利分析、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的动态实时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工作流协同运动,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ERP的系统流程图销售管理生产管理应付管理采购管理经营预测总账管理库存管理成本管理应收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会计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分销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第四节MIS的典型模式—ERP

三、ERP的功能结构ERP系统主生产计划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账务管理应收账管理应付账管理成本管理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分销资源管理工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准时生产制造管理制造标准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作流管理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车间管理第四节MIS的典型模式—ERP

四、ERP的未来发展

鉴于当今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以及企业的经营环境巨大的变化,一个完整的ERP系统应该基于合作竞争及供应链理论,为企业提供经营所需的所有功能﹐能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企业内各功能部门无缝整合起来﹐并为它们提供决策支持。因此,从ERP功能的角度看,未来的ERP将是基于IT技术的多行业、多地区、多业务的全面集成与协同,即e-ERP的发展。e-ERP的概念框架注:EAI

(EnterpriseApplicationIntegration,企业应用集成)

SRM(SupplierRelationshipManagement,供应商关系管理)

PLM(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CPM

(CriticalPathMethod,关键路径法)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基础一、计算机系统第一节技术基础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二、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是指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类、排序、计算或加工、检索、传输、递交等工作,数据处理通常也称为信息处理。进行数据处理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数据以何种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采用何种数据结构能有利于数据的存储和取用;采用何种方法从已组织好的数据中检索数据。数据处理的基本内容数据收集;数据转换;数据的筛选、分组和排序;数据的组织;数据的运算;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输出。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管理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三、数据库技术

(一)基本概念数据库是将数据按一定格式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据的仓库,即存储在计算机内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主要功能是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和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数据库系统是指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通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内模式和概念模式组成的多级系统结构。它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硬件和软件支持系统、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设计员和数据库管理员)4个部分组成。二、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要素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系统的静态特征,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将确定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即从用户的角度看数据是如何组成的。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系统的动态特征,是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所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数据库主要有查询和修改两类操作。数据模型要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存储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及其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1、层次数据库模型用树结构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院系1院系2院系N-1院系N学校班级1班级N-1班级2班级N…学生2学生1学生N-1学生N…2、网状数据库模型用网络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3、关系数据库模型用数据的二维表格来描述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4、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面向对象数据库模型四、网络与通信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许多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按照某种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以实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组成:若干个主机、一个通讯子网和一系列的协议。(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提高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四)网络通信结构模式网络通信结构模式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第二节管理基础MIS失败率高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企业。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管理基础是影响企业实施MIS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管理基础工作涉及企业的很多方面,包括: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一、标准化标准化标准化工作主要指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MIS建设的标准化工作包括: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信息分类编码的标准化二、规范化规划化指对企业中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业务流程规范化是企业规范化工作的重点。业务流程图是以一项相对独立的管理业务为单位,用标准图例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将其业务内容、步骤和要求绘制出来的图表,目的是对管理业务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是企业中管理规程一类的文件。三、制度化制度化规章制度是用文字的形式对各项管理工作和业务流程要求所作的规定,是全体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企业的制度化工作涉及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包括资源、项目、机构、流程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从MIS项目实施的角度而言,与其直接相关的制度化工作包括:组织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信息资源的管理制度第三节资源基础MIS的有效运行需要企业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并提供持续的人、财、物等的资源保障,包括:数据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环境资源一、数据资源二、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包括:系统用户信息主管(CIO)系统开发技术人员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设计员系统维护人员…三、财务资源MIS的建设费用随着系统的类型、范围及功能要求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MIS的建设费用应为开发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之和。软件开发费用测算的一般过程四、环境资源环境资源包括:购置各种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通信设备、网络设备等。建设机房。机房建设需要配备供电系统、接地防雷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与网络系统等,并制定机房管理制度,以确保计算机安全。确保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为确保网络安全,需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防范黑客攻击。为确保数据安全,需要对计算机进行口令设置,并进行异机或异地数据备份。

系统开发方法

第1节MIS开发方法概述一、系统开发方法的历史回顾系统开发方法的发展与信息技术在管理中应用的拓展、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系统开发方法的发展并非是简单的否定过程,早期的开发方法及思想仍然被广泛运用于当今的MIS系统开发。二、MIS开发原则稳定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面向用户工程化和标准化整体性一把手三、MIS开发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先实现具体的日常业务功能,然后根据需要逐步增加有关管理控制和决策方面的功能,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从而构成整个MIS并支持企业战略目标。自上而下策略将企业看成一个整体,探索合理的信息流,确定系统方案,然后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确定需要那些功能去保证目标的完成,从而划分相应的业务子系统。

第二节结构化开发方法

一、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1)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一个多层次的模块化结构;(2)使每一个模块尽可能独立;(3)用直观的工具来表达系统的结构。二、结构化开发方法的主要原则用户参与、用户至上“自顶向下”为主,“自底向上”为辅

严格划分工作阶段,明确规定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为系统未来的扩展预留空间

工作成果文档化、规范化

一把手三、结构化开发方法的阶段划分及工作内容四、结构化开发方法的评价优点1、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2、严格地区分开发阶段,强调一步一步地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缺点(1)开发周期长;(2)注重系统功能,兼顾数据结构方面不够;(3)结构化程度较低的系统,在开发初期难于锁定功能要求。第三节原型法一、原型法概述

原型法是借鉴了技术工程中的建模方法,针对传统生命周期方法的缺陷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在在限定的时间内用最经济的方法,开发出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系统原型,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未来系统的概貌,以便尽早澄清不明确的系统需求。然后在原型系统的运行中用户发现问题,提出修改意见,技术人员完善原型,使它逐步满足用户的要求。二、原型法的开发步骤三、原型的分类和修改控制修改控制分类

①抛弃式原型②演进式原型

①限制用户接受程度②按费用/效益方法控制。③按修改次数控制。四、原型法所需的软件支持环境一个方便灵活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字典管理系统交互式工作环境。一套高级的软件工具

一个非过程化的报表或屏幕生成器

自动文件编排一套高级的软件工具

五、关于原型法的评价优点1、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少;3、系统更加贴近实际;4、易学易用;5、应变能力强;缺点1、原型法不适合大规模系统的开发;2、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3、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第四节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一、基本术语对象:消息:类和类层次:继承性:封装性:多态性:动态联编:

第四节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二、面向对象分析

面向对象分析的具体任务是确定和描述系统中的对象、对象的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对象间的关系及对象的行为约束,给出针对问题域的对象模型。面向对象分析可分为系统的静态结构分析和系统的动态行为分析两个主要部分。

三、面向对象设计系统设计1、系统层次结构设计;2、系统数据存储设计;3、系统资源访问设计

;4、网络与分布设计

;5、并发性设计;6、对象互操作方式设计。对象设计

1、静态结构设计;2、动态行为模型设计。四、面向对象编程程序设计语言为了把面向对象设计结果顺利地转变成面向对象程序,首先应该选择一种适当的程序设计语言。到底应该选用面向对象语言还是非面向对象语言,一方面要从全局的观点进行选择,另一方面要考虑要选择的语言的功能和特点。程序设计风格良好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风格,既包括传统的程序设计风格准则,也包括为适应面向对象方法所特有的概念而必须遵循的一些新准则。

五、关于面向对象方法的评价优点1、利用特定的软件工具直接完成从对象客体的描述到软件之间的转换

;2、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

;3、简化了分析和设计

;4、系统的适应性、重用性和可维护性好

;缺点1、对软件开发环境要求较高

;2、自下向上的开发方法易造成系统整体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不利于大型系统开发。第五节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一、CASE方法的基本思想CASE被定义为支持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集成化工具、技术和方法。CASE支持系统开发战略规划和需求分析各个阶段;允许用户在各种图形方式和多窗口的开发平台上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工作;支持从分析设计各个部分向实施和维护应用的机器自动转换过程,直至实际问题的最后求解。CASE支持系统开发战略规划和需求分析各个阶段;允许用户在各种图形方式和多窗口的开发平台上用不同的开发方法工作;支持从分析设计各个部分向实施和维护应用的机器自动转换过程,直至实际问题的最后求解。第五节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二、常用CASE工具1.RationalRose2.PowerDesigner3.Microsoft

VisualVisio第六节四种开发方法的比较与选择原型法面向对象结构化方法是软件工程开发的基础方法,具有的严密的工作程序、规范的理论基础、完善的图表工具,其重要技术是结构化规划、分析与设计,为系统整体优化提供方法论。可以看成是改进了需求定义的结构化开发方法,其重要技术是模块设计、会话设计及模拟,主要优势是有助于提升用户对系统的满意度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出发点是基于对象概念分解系统,其重要技术是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主要优势是有助于提升系统模块的共享性和开发效率

CASE方法为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了自动化生产工具,使开发工作量和重点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前端,在提升开发效率的同时,提升了系统开发的科学性系统规划第一节系统规划概述一、MIS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MIS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不少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系统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更多地关心怎样建设一个MIS,而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MIS却注意不够。第一节系统规划概述一、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MIS规划是指从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战略的角度,对企业信息系统近、中、长期的使命和目标、实现策略和方法、实施方案等内容所做出的统筹安排。三、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模型——诺兰模型(1)初装

初装阶段标志着组织购买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特点⑴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⑵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2)蔓延

处于蔓延阶段的组织中,计算机的应用初见成效,管理应用程序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特点⑴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⑵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⑶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3)控制

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特点⑴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⑵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⑶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4)集成

集成阶段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特点⑴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⑵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5)数据管理特点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6)成熟特点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企业的各管理层次要求,从操作层的事务处理(EDP)到中间管理层的控制管理(MIS),到支持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支持(DSS),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四、系统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与特点(一)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形成MIS的总体结构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制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二)系统规划阶段的特点结构化程度低高层管理人员是参与的主体系统规划不宜过细

一套高级的软件工具

制定一个科学而又合理的目标和达到该目标的可行途径MIS系统规划须纳入组织发展规划框架之内,随环境发展而相应调整

采用多种方法相互配合(三)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支持企业的总目标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

摆脱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从性一套高级的软件工具

便于实施

管理、人、技术应协调发展使系统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四)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第二节现行系统初步调查与分析一、现行系统初步调查是指对企业的目标、任务、企业概况、外部环境、当前系统的业务流程和子系统的划分、系统的开发条件等做出概括性的描述,并为系统目标的确定以及方案的可行性研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依据。初步调查内容和方法。第二节现行系统初步调查与分析二、企业状况分析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发现现行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改进的方向和途径。这项工作需要企业管理专家和信息系统专家共同进行。分析的内容包括对MIS的应用需求、现行管理体制的合理性与缺陷等六个方面。第三节方案构想及可行性研究一、开发方案构想(1)新系统的目标(近期、中期和远期);(2)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层次;(3)新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子系统划分;(4)新系统的硬件配置原则。(5)新系统实施计划

可行性分析二、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管理可行性可行性分析报告要求与环境调查新方案构想必要性分析系统开发是否有必要?有必要系统开发的资源和条件是否具备费用估算:

效益估算: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第三节方案构想及可行性研究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绪论初步调查和分析新系统的方案可行性研究可选的其他方案结论

第三节方案构想及可行性研究四、系统规划的有关文档资料(1)系统开发立项报告(2)可行性研究报告(3)系统开发计划书企业目标信息系统目标企业过程开发策略数据分析信息系统结构数据识别设计一、BSP方法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简称BSP法)是一种能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从企业目标入手,逐步将企业目标转化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结构,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第四节战略规划常用方法(1)准备工作;(2)调研;(3)定义业务过程;(4)业务过程重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MIS的总体结构;(7)确定子系统开发的先后顺序;(8)形成文档、建议书以及开发计划。2、BSP方法的详细步骤第四节战略规划常用方法二、关键成功因素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如何理解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SuccessFactors,简称CSF)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第四节战略规划常用方法第四节战略规划常用方法CSF法中的因果图第四节战略规划常用方法三、战略集转化法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SST法实例四、三种方法的比较CSF法能抓住主要矛盾,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SST法能将各种人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CSF法。可以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称为CSB方法(即CSF,SST和BSP结合)。可以补充单个方法的不足。第四节战略规划常用方法系统实施、评价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一、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第一节系统实施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系统转换硬件准备硬件准备包括购置、安装、调试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稳压电源、空调设备等)、通信设备以及机房建设等等。软件准备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一些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有些需要购买,有些需要组织人员编写。人员培训人员培训主要指用户的培训,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数据准备数据的准备主要指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等工作。系统转换系统转换是指经过对实际数据运行检验正确无误后,新系统替代旧系统的过程。二、结构化系统实施方法基本思想从两个方面控制模块实现的先后次序:先上后下,先总后分;合理划分版本。先上后下,先总后分先调试顶层模块及各个接口,然后逐层向下,层层展开,最后调试最底层的模块根据各方面的因素,将整个实施分为若干个“版本”,先实现一个只反映系统轮廓或骨架,实际功能尚不完善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所包含的模块有顶层模块、第二层模块,也可能有第三、第四层模块。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功能模块,最后使系统的全部功能得以实现合理划分版本(1)先上层后下层,先控制部分后执行部分,这样有利于尽早地、尽可能多地测试模块间的接口,验证系统结构的正确性。(2)根据用户的要求,安排模块的实现程序。用户希望先实现的功能先安排,使用户不断了解工作进展。(3)较复杂的模块分散在几个版本中实现。(4)结合文件的建立,统筹安排。(5)结合使用的硬件、软件资源、人员培训、研制力量统筹安排。版块划分示例一、程序设计的原则第二节程序设计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效率健壮性二、程序设计方法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SP)

a.顺序结构b.选择结构c.循环结构2、速成原型式的程序开发方法首先将HIPO图中带有普遍性的功能模块集中然后再去寻找有无相应、可用的软件工具,若有则使用这些工具生成这些程序模型原型。否则,可考虑开发一个能够适合各子系统情况的通用模块。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一般应与OOD所设计的内容相对应。它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映射过程,即将OOD中所定义的范式直接用面向对象的程序(OOP),如C++,Smalltalk,VisualC等来取代即可。第三节系统测试发现系统内部的错误了解系统的响应时间、事务处理吞吐量、载荷能力、失效恢复能力以及系统实用性等指标系统测试目的一、系统测试的方法与技术

测试方法分类(一)静态测试定义1通过对被测程序的静态审查,发现代码中潜在的错误2检查代码和设计是否一致;检查代码逻辑表达是否正确和完整;检查代码结构是否合理等等内容3人工测试方法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方法方法(二)动态测试定义1通过运行程序来达到测试目的的一种测试方法2设计“测试用例”执行被测程序分析执行结果并发现错误内容3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方法1、黑盒测试法“黑盒”是指看不见程序的内部结构只测试它的每个功能是否达到预期要求不必要求测试人员考虑模块内部的结构“黑盒测试”必须由独立的测试人员执行,因为开发者难以做到客观、公正黑盒测试法包括:等价分类法、边缘分析法、错误推断法(1)等价分类法将输入数据的可能值分成若干“等价类”,每一类以一个代表性的测试数据进行测试,这个数据就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它数据例:输入的数据范围为从1到999等价分类法示例某城市的电话号码的构成原则为:则等价分类为:等价分类法示例某城市的电话号码的构成原则为:则等价分类为:假定被调试的程序能接受一切符合上述规定的电话号码,拒绝所有不符合规定的号码,请思考:应该用几个测试用例?分别是什么?(2)边缘分析法经验表明,处理边界情况时程序最容易发生错误边缘分析法取边缘值作为测试数据选取的测试数据应该刚好等于、稍小于和稍大于等价类边界值的数据例如:输入数据的值的范围是-1.0至1.0,则可选-1.0、1.0、-1.001、和1.001等数据作为测试数据(3)错误推断法错误推测法在很大程度上靠直觉和经验进行。它的基本想法是列举出程序中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并且根据它们选择测试用例。如:输入的学生成绩超过100分或为负值;输入一些不存在的数据,如输入文字中不存在的编码等等2、白盒测试法“白盒”是指看得见程序的内部结构测试源程序的逻辑结构以及实现细节要求测试人员了解模块的内部结构“白盒测试”必须由开发者自己执行,因为别的测试人员无法了解到程序的内部实现细节根据覆盖的程度不同,使用的白盒测试法也不同,经常使用的白盒测试法有语句覆盖、判断覆盖、条件覆盖、判断/条件覆益和条件组合覆盖。(1)语句覆盖法执行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可执行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语句覆盖是最弱的覆盖标准(2)判定覆盖法判定覆盖是指执行足够多的调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不仅每个语句必须至少执行一次,而且每个判定的可能的结果都应该至少执行一次,也就是每个判定的每个分支都至少执行一次。对于上述例子来说,如果设计两个用例,使它们通过路径ace和abd,或者通过路径acd和abe,就可以达到判断覆盖的目的,因此,选择下列两组输入数据作为判断覆盖的用例:①A=3,B=0,X=3(覆盖acd),②A=2,B=1,X=3(覆盖abe)判定覆盖仍是弱的覆盖标准(3)条件覆盖法执行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的每个条件的可能值至少执行一次。仍用图8.4的程序为例,它共有四个条件:A>l,B=0,A=2,X>l为了实现条件覆盖,需要执行足够的用例使得在a点出现的结果有:

A>l,A≤l,B=0,B≠0同时,在b点出现的结果有:

A=2,A≠2,X>l,X≤l设计以下两个测试用例即可达到这个目的:①A=2,B=0,X=4(满足A>1,B=0,A=2和X>1的条件,执行路径ace)②A=1,B=2,X=1(满足A≤1,B≠0,A≠2和X≤1的条件,执行路径abd)条件覆盖法思考题上述例子用以下两个测试用例是否可以?①A=1,B=0,X=3②A=2,B=1,X=1从中你能得出条件覆盖法和判断覆盖法之间的什么关系?(4)判断/条件覆盖法执行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的判定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同时每个判定本身的所有可能判定结果至少执行一次是判定覆盖与条件覆盖的综合,但不能保证检查出逻辑表达式的全部错误。对于上例中A>1时检查B=0,而A<=1时,B<>0却不去验证了(5)条件组合覆盖条件组合覆盖是更强的逻辑覆盖标准,它要求选取足够多的测试数据,使得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对于上述例子,共有八种可能的条件组合:①A>1,B=0;②A>1,B≠0;③A≤1,B=0;④A≤1,B≠0;⑤A=2,X>1;⑥A=2,X≤1;⑦A≠2,X>1;⑧A≠2,X≤1下面的四组测试数据可以使上面列出的八种组合每种至少出现一次:①A=2,B=0,X=4(针对A>1,B=0;A=2,X>1两种组合);②A=2,B=1,X=1(针对A>1,B≠0;A=2,X≤1两种组合);③A=1,B=0,X=2(针对A≤1,B=0;A≠2,X>1两种组合);④A=1,B=1,X=1(针对A≤1,B≠0;A≠2,X≤1两种组合)满足条件组合覆盖标准的测试数据,也一定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和判定/条件覆盖标准二、系统测试过程系统测试步骤1、单元测试单元:程序中的一个模块或一个子系统,是程序设计的最小单位在软件编码阶段进行,确认模块作为单元能够正常运行2、集成测试把经过测试的单元按一定顺序组装成为系统,进行测试,又称接口测试可采取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测试方法自顶向下:先分别测试A、B、C、D、E、F,然后将六个模块连接起来再测试自底向上:先并行测试E、C、F,然后测试B、D,最后测试A3、确认测试确认测试主要检查软件是否满足需求说明书的要求,既验证软件功能与用户要求的一致性主要包括:(1)功能方面应测试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是否满足需求;(2)性能方面应测试系统的数据精确度、时间特性、适应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其他限制条件的测试:如可使用性、安全保密性等等。4、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将经过确认测试的软件与硬件、外设等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对软件系统进行整体测试和有效性测试恢复测试安全测试强度测试性能测试5、验收测试验收测试确认已开发的软件能否达到验收标准,包括对测试有关的文档资料的审查验收和对程序测试验收测试用例应该是由实际意义的数据组成的。可以请用户参与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方法以黑盒法为主第四节系统转换一、系统转换前的准备工作数据整理与录入人员培训事务管理人员系统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二、系统转换二、系统转换系统转换指用新的信息系统代替原有系统的一系列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将信息系统完全移交用户使用。是系统实施阶段的关键环节系统转换的方式

第五节系统运行一、日常运行管理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硬件的简单维护及设施管理

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二、系统维护的内容1、按维护活动目的分改正性维护对系统在运行期间发现潜在的错误的维护适应性维护为了适应系统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对系统所进行的维护完善性维护为了满足用户提出的新功能或者修改已有功能的要求而进行的维护安全性维护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而进行的维护二、系统维护的内容2、按维护活动内容分应用程序维护根据需求变化,对程序进行修改数据库维护数据内容的增加、数据结构的调整、数据备份等代码维护代码的订正、添加、删除至重新设计硬件维护故障检修、部件更换等三、运行管理体制运行管理体制包括:系统运行管理的组织机构基础数据的管理运行制度管理系统运行结果分析第六节系统评价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后,就要定期地对它的运行状况评价系统评价的目的:检查系统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系统的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系统的各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是否理想为系统的改进提供依据系统评价的内容:系统目标的评价技术性能的评价经济效益的评价

一、系统目标的评价系统目标的评价按照系统设计中确立的系统目标,全面分析和评价系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要求技术性能评价二、技术性能评价对信息系统的功能评价系统操作方面的评价对现有硬件和软件的评价经济效益评价三、经济效益评价直接经济效益年利润增长额(年节约额)年经济效益系统的投资效益系数投资回收期间接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四、系统评价方法1、多因素加权平均法

一种简单易用的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把上述20项指标列成表一所示的最上层,然后请专家对每个指标按其重要性打一个权重,权重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1分。再请每个专家分别对被评价系统20个指标打分,最高分也是10分,最低分1分。2、层次分析法(AHP)评价方法五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4.层次总排序

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3、数据包络(DEA)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CCR模型可以看作是处理具有多个输入(输入越小越好)和多个输出(输出越大越好)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方法。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中,可以根据投资项目的输入数据和投资后管理信息系统的输出数据来评价。输入数据是指投资项目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耗费的某些量,输出数据是指建设项目经过一定的输入后,所产生的表明该管理信息系统活动成效的某些信息量。系统评价报告四、系统评价报告引言摘要:系统名称、功能;背景:系统开发者、用户;参考资料:设计任务书、合同、文件资料等。系统评价的内容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系统的使用效果系统的性能系统的经济效益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第七节MIS的文档管理和安全管理一、文档管理1、文档的作用(1)用户与MIS分析人员在系统规划和系统分析阶段进行沟通(2)系统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期内的沟通(3)前期开发人员与后期开发人员的沟通(4)系统测试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的沟通(5)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在系统运行期间的沟通(6)系统开发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的沟通(7)用户与维护人员在运行维护期间的沟通2、文档的类型3、高质量文档的特点针对性文字准确,简单明了完整统一可追溯性可检索性特点4、文档管理的内容维持文档的可追踪性文档管理的制度化2413维护文档的一致性文档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一)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技术角度上,信息系统是脆弱的,因为现在信息交换和传输的网络极其架构(协议)是开放的开放性意味着,所有信息和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远程和匿名访问变得可能;信息系统自身组成缺陷由于认知和实践能力的缺陷,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留下许多漏洞;大量的恶意攻击对信息系统的侵害(二)信息系统安全1、信息系统安全的定义信息系统安全是指组成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基本内容是: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内容实体安全: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运行正常,系统服务适时软件安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应用软件等软件及相关资料的完整性数据安全:系统拥有的和产生的数据或信息完整,有效,使用合法,不被破坏或泄露运行安全: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使用合法(三)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内部因素: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信息系统运行平台(OS,DBMS,NOS等)的漏洞内部人员的错误、过失和恶意操作影响因素外部因素:恶意代码(病毒、蠕虫、陷阱等)黑客/竞争对手破坏环境自然灾害。(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原则(1)基于安全需求原则(2)主要领导负责原则(3)全员参与原则(4)系统方法原则(5)持续改进原则(6)依法管理原则(7)分权和授权原则(8)选用成熟技术原则(9)分级保护原则(10)管理与技术并重原则(11)自保护和国家监管结合原则(五)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管理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操作控制计算中心的物理保护硬件控制计算机系统访问控制信息访问控制灾难恢复控制六、我国信息安全法规1.法律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行政法规类(1)《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4)《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5)《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六、我国信息安全法规3.行政规章类(1)《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2)《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4)《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5)《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6)《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7)《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七)我国信息安全标准GB17858.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20268.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2080-2008《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系统分析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阶段

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化开发方法(SSA&D)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系统分析人员基于前一阶段——系统规划的工作成果,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及软件工程等多学科知识,深入描述及研究现行系统的活动和各项工作及用户的各种需求,使用一系列分析工具,进一步地分析,完善和优化,构思和设计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为下一阶段——系统设计提供依据。导言

一、系统分析的任务

按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通过对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信息需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报告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结构图组织/功能关系表管理功能结构图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判断树、判断表、结构化语言详细调查分析新系统逻辑模型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二、系统分析的步骤对象目的原则现行系统掌握现行系统的现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收集资料,为下一步的系统化分析和提出新系统的逻辑设计做好准备

自顶向下全面展开先熟悉业务再分析其改进的可能性工程化的工作方式面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主动与用户沟通、保持积极友好的人际关系

范围组织结构业务处理状况现行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和用户需求各种计划、单据和报表资源情况约束情况薄弱环节和用户要求第二节详细调查详细调查的方法

开调查会个别访问问卷调查参加业务实践通过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面对面的、有目的的谈话来获取资料谈话调查法有助于大家意见的互相补充,以便形成较为完整的印象。但是由于时间限制等其它因素,不能完全反映出每个与会者的意见,因此,往往在会后根据具体需要再进行个别访问针对所需调查的各项内容,绘制出相应各种形式的图表(问卷),通过这些图表(问卷)对企业管理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需求调查如果条件允许,开发人员亲自参加业务实践是了解现行系统的最好方法调查表示例第三节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一、组织结构调查组织结构:一个组织(部门、企业、车间等)的组成以及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关概念组织结构图: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的树状结构图企业管理处计划统计处供应处财务处销售处职工食堂第一生产车间服务公司厂办厂长办公室包装车间生产调度处设备管理处技术质量处第九生产车间厂医务室小车队企管科质检科计算中心综合计划处统计科销售管理科成品库业务联系部市场分析部甲班组丙班组乙班组丁班组党委办公室团委工会职教处人事处图书资料室厂长工厂管理委员会厂长工作部经营部生产部后勤部宣教部........................组织结构图示例二、组织/功能关系分析功能是各组织机构职能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个目标,为了实现系统目标,系统必须具备各种功能一个部门可能需要承担多项功能,一个功能可能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工具:组织/功能关系图组织/功能关系图示例三、功能分析

分清组织内部各部门的业务功能后,分层次将其归纳、整理,形成各层次的功能结构图,然后自上而下逐层归纳、整理,形成以系统目标为核心的整个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管理功能结构图示例第四节业务流程分析

目的内容工具了解某项业务的具体处理过程,修改和删除现行系统的不合理部分,在新系统基础上优化业务处理流程按信息流动的过程调查各环节的处理业务、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经去向、信息输出形态等业务流程图表格分配图确定哪些是今后计算机系统要处理的环节弄清每一业务的输入、处理、输出等要求2413除去不必要的环节,对新的环节进行增补一、业务流程分析的内容理顺各个岗位、各个业务流程之间的关系二、业务流程图描述业务过程中的人员分工、作业顺序、信息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存储的图业务流程图常用的符号及含义:业务流程图示例三、表格分配图

在调研过程中,如果发现某部门经常将某种单据同时分发给其他多个部门时,可以采用表格分配图的形式来描述有关业务。通过表格分配图,系统调研人员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某种单据共有多少份,分别分发给了哪些部门,即与哪些部门存在业务联系,存在什么业务联系表格分配图示例四、业务流程重组企业信息化不是“传统管理加计算机”,而应该把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管理创新相结合,需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对企业的管理思想、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全面创新分析原系统业务流程图,发现问题,对原来业务流程进行修改优化原图,形成目标系统业务流程图第五节数据及其流程分析含义:剥离物理因素而抽取数据,抽象的反映信息的流动、加工、存储和使用情况数据流程分析工作内容:数据的汇总分析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处理过程描述一、数据的汇总分析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分类数据特征分析数据汇总数据的汇总分析查阅档案面谈调查发调查表实测围绕目标进行分析围绕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弄清信息源周围的环境输入数据类过程数据类输出数据类按业务过程进行分类编码数据类型精度字长取值范围二、数据流程分析(一)数据流程图及其特征

概念1描述系统数据输入、流动、输出、存储和处理过程之间关系的图2抽象性:舍弃具体的人、物等物理成分。概括性:它把系统对各种业务的数据处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形成一个总体数据框架。层次性:“平面”分层关系,逐步细化特征3外部实体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四要素(二)数据流程图的四要素1、外部实体系统之外的信息提供者或使用者说明数据输入的源点或数据输出的终点图例:采购员表示重复出现写上实体名(二)数据流程图的四要素2、数据流表示数据流动(信息传递)的方向。由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有明确的流向。数据流必须从一个“处理”或“外部实体”流出、或者流入某个“处理”或“外部实体”图例:订货报表数据流名用箭线标明流向1.1审批检查数据1

数据2车间每月1号工资单工资率1.3计算工资A1职工档案数据流绘制注意事项用便于理解名词,尽量使用现行系统已有名字用便于理解名词,不要意义空洞1.1审批检查领料单

领料单车间批准的领料单不用标出激发条件(二)数据流程图的四要素3、处理逻辑(处理)系统之外的信息提供者或使用者图例:功能描述:必不可少的,它直接表达这个处理逻辑的功能,一般用一个动宾词语来表示标识:用以区分处理逻辑,一般用P父图号.子图号表示,例如P1.1顶层(第0层)“处理”编号为P0第1层“处理”编号为P1,P2,P3……第2层,“处理”编为P1.1,P1.2,P1.3P2.1,P2.2……..P3.1,P3.2,P3.3流程图中处理逻辑的编号(二)数据流程图的四要素4、数据存储表示需要保存数据的地方图例:数据存储的编号数据存储的名称箭头向外表示读出数据P1.1检索商品信息D1商品目录(三)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逐层分解(1)识别系统的边界,画出顶层DFD顶层数据流程图只有一张,它说明了系统的总的处理功能、输入和输出Textinhere(2)对数据流程图的“处理”逐个进行分解和细化数据流程图示例——顶层流程图学籍管理系统顶层图数据流程图示例——流程图的分解和细化

学籍管理系统第一层图数据流程图示例——流程图的分解和细化

学籍管理系统第二层图(学生成绩管理部分)数据流程图示例——流程图的分解和细化

学籍管理系统第三层图(分析期末成绩部分)数据流程图示例——流程图的分解和细化

学籍管理系统第四层图(确定异动情况部分)三、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描述了系统的分解,即描述了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等等,但是还没有说明系统中各个成分的含义。处理“判断留级或退学”是如何处理的呢?三、数据字典

概念1对数据流程图中所有成分定义和解释的文字集合2唯一性:同一数据成分只有唯一的说明全面性:凡是DFD中出现的成分均应作出说明详实性:对具体细节及关联情况作出说明,以满足设计的需要特征3数据项数据流数据结构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外部实体六成分1、数据项(数据元素)含义数据项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举例学号姓名包含的内容数据项的名称数据项的编号别名和简述数据项的长度数据项的取值范围数据项卡片示例2、数据结构含义数据结构用来描述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还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举例学生=学号+姓名+性别成绩=学生+课程名+分数+任课教师包含的内容数据结构的名称数据结构的编号别名和简述数据结构的组成数据结构卡片示例3、数据流含义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组成举例期末成绩单毕业生信息包含的内容数据流的名称数据流的编号别名和简述数据流的组成来源去处流量激发条件数据流卡片示例表示必选其一4、数据存储(文件)含义数据存储主要用于描述数据存储的结构、有关的数据流和查询要求。数据存储在数据字典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而不涉及它的物理组织举例学籍表成绩一览表包含的内容数据存储的名称数据存储的编号别名和简述数据存储的组成据项的取值范围输入的数据流输出的数据流信息量数据存储卡片示例表示“写入”表示“读取”5、外部实体含义外部项表示与处理逻辑相关的、且为系统外部的人、部门、单位等举例教师学生包含的内容外部实体的名称外部实体的编号别名和简述输入的数据流输出的数据流外部实体卡片示例6、处理逻辑含义对处理逻辑的说明注意:仅需对数据流程图中最底层的处理逻辑加以说明举例统计不及格课程填写成绩单包含的内容处理逻辑的名称处理逻辑的编号别名和简述输入的数据流输出的数据流对处理功能的描述处理逻辑卡片示例四、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处理逻辑的描述对后续的程序设计非常重要。对数据流程图中比较简单的处理逻辑可以在数据字典中作出定义。但对比较复杂的处理逻辑,为了做到简明扼要、无二义性,往往借助一些专门的工具。1、结构化描述语言

含义语句类型

专用于描述数据加工的处理功能和处理过程的规范化语言结构化语言介于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语言之间,语句类型少、结构规范,表达清晰、准确、易理解、无歧义顺序结构(祈使语句)判断结构(判断语句)循环结构(循环语句)(1)祈使语句依次列出要做的事情,一般用动词加宾语构成祈使语句示例:

打开工资文件计算实发工资编制工资条打印工资条(2)判断语句

含义一般形式

说明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要做的事情。判断语句可嵌套其他语句,也可再嵌套判断语句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A

否则执行B

假定学校录取新生时主要考虑考生的两个条件,即考试分数和体格检查结果。首先检查考分,其次再按体检结果分别做不同处理。

若成绩在录取分数线以上若体检合格则发出录取通知书否则(体检不合格)将考生档案转送下一志愿学校否则(成绩在录取分数线以下)

若体检合格则将考生档案转送下一志愿学校否则(体检不合格)发出不录取通知书

判断语句示例(3)循环语句

含义一般形式循环结构表达在某种条件下,重复执行相同的动作,直到这个条件不成立为止如果<条件>成立执行A执行B循环语句示例循环语句示例:set工资总和=0repeat:从工资文件中读工资工资总和=工资总和+工资直到所有记录执行完2、判断树(决策树)

含义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