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陆游
题目解说
.书:写,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作品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写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人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此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62岁,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诗人“书”了哪些事?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什么手法?有何作用?选取了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六个意象。列锦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良时恐作他年恨,大散关头又一秋。”想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何啻于泣血?戎马倥偬:róngmǎkǒngzǒng,形容军务繁忙。局部鉴赏
考试如何考?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赏析颔联
①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②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在写景上运用白描(列锦)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③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将诗人的恢复国土之志具体化。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坏境(夜雪、秋风)、险要的军事据点(瓜州渡、大散关),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有力地烘托了作者早年“气如山”的豪情壮志。
再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列锦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参考:“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同时,诗句选取“楼船”“铁马”“秋风”几个意象排列,勾勒出战斗场面,意境雄奇阔大,不愧为“豪丽语”。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从追叙转入现实,抒发诗人蹉跎岁月、壮志未酬的感概。意思是说:年轻时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到头来都化为泡影,无法实现,只有虚度年华,空自叹息。
陆游以檀道济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呢?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再想,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悲怆便为郁愤。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这里问谁能与诸葛亮比肩并称,其实是感叹无人主持北伐。
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了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1.对诸葛亮受重用,名垂后世的赞叹与仰慕2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同时自己抒发功业无成的愤懑之情。3以典故收束全篇,言简义丰,韵味无穷。考试如何考?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化常识: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引古事来比今事以抒发情怀的手法,通常称为用典。从典故内容上分:借用历史故事、化用前人诗句、借用神话传说。
作用:1.增加诗歌意蕴。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言简义丰2、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借古讽今
4、抒情
用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诗人“书”了哪些愤?“愤”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愤”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愤”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愤”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3、这首诗中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①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世事艰难之感;②以檀道济自喻,既是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③壮志难酬、请缨无路,岁月蹉跎,年华空老的悲怆之情。
④诗人以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表明他至死不渝的恢复中原之志。
①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愤于金兵南下,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多年前的抗金经历。愤中有豪言壮志。②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高。这一联抒发了诗人的沉痛、感伤之情。③激愤。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但诗人并不绝望,诗中还蕴含着诗人豪壮的感情。4.①对比显“愤”。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与当下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几多郁愤。②叙事言“愤”。颔联追忆昔日辉煌战斗生活,感慨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③用典明“愤”。颈联用典,悲愤自己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尾联用典,追慕先贤业绩,表明自己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4.①对比显“愤”。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与当下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几多郁愤。②叙事言“愤”。颔联追忆昔日辉煌战斗生活,感慨今日恢复中原之机不再,诗人之心如泣血。③用典明“愤”。颈联用典,悲愤自己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尾联用典,追慕先贤业绩,表明自己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2.①《书愤》陆游通过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典故,赞美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挥师北伐,收复中原。②《蜀相》杜甫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
考试如何考?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试指出“空”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空”,徒,白白。2.表明自己空有一腔报国豪情,但没有机会,壮志未酬。3.抒发失落愤懑之情。4.照应上文“那知世事艰”。
蜀相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试指出“空”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空”,徒劳地,白白地。2、碧草春色,黄鹂婉转,自然界春意盎然,“空好音”“自春色”则写出了庙宇的寂寞,也写了诗人自身的寂寞。3.乐景衬哀情,抒发诗人怅惘失落之情,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怀以及对国事的担忧。4.①作者远离家乡,到他乡做官,会生愁情;②平时忙碌不已,闲暇时光少,会生愁情;③夕阳西下,听到凄凉的角声,会生愁情;④朋友将别,客中送客,会让作者更生愁情。劳燕分飞:古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用“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云谲波诡:汉代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此处形容“想法与感触”接连不断涌现,应用“源源不断”。不知不觉: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顺理成章:写文章或做事,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顺理成章”与后面的“竟”矛盾,应用“不知不觉”。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故选C。2.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熟读周公七月诗”,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背景陆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经68岁(一说69岁),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日夜思念报效祖国。诗人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在现实中已不可能实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拓展阅读
68岁的陆游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0岁的陆游
拓展阅读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0岁的陆游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示儿⑴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⑵,但悲不见九州同⑶。王师北定中原日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台管理办法
- 妇科产科知识宣传
- 人事销售合同范例
- 城市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合同(2篇)
- 教师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培训
- 个人借款清账合同样本
- 共同集资合同标准文本
- 做影展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担保公司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货物销售合同范例
- 安徽省C20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 2025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克苏管理分公司第一季度招聘(7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高级育婴师的试题及答案
-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2024年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GB/T 45120-2024道路车辆48 V供电电压电气要求及试验
- 企业微信客户端操作手册
- 2025年广东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选聘事业单位常设岗位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儿童哮喘预防
- 无人机法律法规与安全飞行 第2版民用航空人员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