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社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社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社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社戏》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平桥村淳朴和睦的民风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社戏”,

理解课文中表达的对童年水乡生活的怀念之情;

2.体会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及儿童叙述视角的运用,品味鲁迅语言简洁

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补充阅读《社戏》删节部分及《呐喊•自序》《祝福》《故乡》,思考鲁迅的理

想乐土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及儿童叙述视角的运用,品味

鲁迅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教学难点:补充阅读《社戏》删节部分及《呐喊•自序》《祝福》《故乡》,

思考鲁迅的理想乐土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

三、教学时长

三课时,120分钟。

四、教学环节

(一)课前预习

自主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识记重点字词。

上网了解“罗汉豆”“乌柏树”“乌篷船”“白篷船”。

对课文有思考、有困惑的内容进行批注。

提前熟悉学案,不必填写。阅读《社戏》删节部分及《呐喊•自序》《祝福》

《故乡》全文。

(二)情境导入

请两三位同学各用一个词语描述你以前看戏的感受。

解题,“社戏一一旧时南方农村在春秋两季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

播放视频《江南船上看社戏》,

【设计意图】了解民俗活动“社戏”,吸引学生兴趣,营造文化氛围。

(三)自主探究

默读整篇课文,看看“我”眼中的“社戏”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学案,列

表归纳文中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社戏”的,分别带给“我”什么感受?边读

边整理课前预习批注的有关“社戏”的疑惑,稍后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描写”的表达方式以及鲁迅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

答案示例:

\角度特征“我”的感受

示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飘渺得像一座

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

例场地仙台楼阁,满被红霞罩着。

一座戏台。

1被吸引、欢喜。

白篷船里的孩子们,

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

2看客简直可以算“白地

闲汉,乌篷船里的土

财主的家眷。

铁头老生和一群赤膊

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

的人翻筋斗打仗

咿咿呀呀的小旦盼着她进去。

蛇精与老虎最愿意看,但等了许多时都不见。

3演贝有些疲倦了;

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什么,只

很老的小生

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

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

什么高低。

被绑的红衫小丑和用振作精神笑着看;

马鞭打人的花白胡子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扫兴;

踱来踱去地唱,后来忍耐地等着;

竟在交椅上坐下唱的不住的吁气,打起哈欠;

老旦赞成离去,离去后又疑心老旦已经进去

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白天时猜想朋友们在戏台下买豆浆;

4吃食聋子卖的豆浆

看戏时念念不忘,托桂生买豆浆未果。

(四)讨论交流

围绕课文学生自由提问,回答交流。预设九个问题,顺序可打乱。问题一、

三、八、九为主要问题,若未提出可补充。

>问题一(主要问题)“我”看到的“社戏”是一场好戏吗?

【设计意图】了解平桥村淳朴和睦的民风与当地的民俗活动“社戏”,理解

课文中表达的对童年水乡生活的怀念之情。

同桌两人讨论两分钟后自由发言。

答案预设:

不是一场好戏。正面描写一一①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

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

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侧面描写一一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

“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是一场好戏。①红衫小丑-折戏让大家振作精神笑着看。②临走时还想回去

看,但不好意思说。③后来回忆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

似的好豆,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从内容上来说,“我”童年看的“社戏”是一场很平常的戏。

提示阅读补充文本。小组讨论交流五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社戏》课文删节节选(一)PPT展示

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

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

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

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

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嚏嚏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社戏》课文删节节选(二)PPT展示

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

已经嚏嚏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

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

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

答案不例:

“我”童年时看的这场社戏是一场“好戏”。虽然在内容上有所缺憾,但胜

在环境好与戏友好,而且是一段珍贵的童年回忆。

第一,看戏的环境好。后来看的戏是“冬冬口皇口皇之灾”,有“酷似刑具的长

凳”。那夜的社戏在“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上演,“我”在一支白篷的

大船上看戏,耳听“宛转悠扬的横笛”,呼吸“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洒

在“身上的月光乂显得格外地皎洁”。

第二,看戏的戏友好。后来看的戏,戏友中有“蛮横争座位的人”和冷漠高

傲的“胖绅士”(可以让同学们表演)。那夜的社戏有双喜、桂生等一众小伙伴,

“打包票”划船带我看戏、热心地帮“我”买豆浆和舀水、一起有说有笑地讲戏。

“管”应该是读一声,教学视频中读错了!以后会牢记并改正。

>问题二《社戏》按题目所示似乎应该写戏,但文中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

天地,都写了哪些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本。

平桥生活(略)一一无船出行(详)一一夏夜行船(详)一一赵庄看戏(详)

一一归航偷豆(详)一一谈豆送豆(略)。

>问题三主要问题分析本文第一段所写的“平桥生活”一事中运用了怎样的

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

句,大概说了儿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

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但

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

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乐土”既写出了平桥村在

“我”心目中的地位,又写出了“我”对平桥村的情感。“乐”表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①“我”在这里是客,可以得到优待,小朋友们一起自由自在地玩,没有

等级;②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③可以钓虾、放牛,体验自由快乐的

乡间生活。

>问题四“我”在看社戏前,遇到了哪些波折?是怎样解决的?(“无船出行”)

【设计意图】体会鲁迅语言风格的简练。

盼望看戏八叔船回伙伴愿同去写包票

叫不到船大人有工作怕孩子不可靠

①叫不到船,且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②八叔的船回来后,外祖母

担心孩子们划船出去不可靠。③母亲怕大人熬夜带“我”看戏耽误白天的工作。

双喜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二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

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

去看社戏的愿望。短短一件事有三次起伏,少年双喜的话极具说服力,体现了鲁

迅语言文字的简练。

>问题五找出文中描写少年们开船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设计意图】赏析动作描写的效果。体会鲁迅语言风格的表现力。

“拔”“点”“磕”“架”等词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小伙伴们驾船的技

术娴熟、利落,写出了他们的麻利能干,照应了上文的“弄潮的好手”。

>问题六找找文中的景物描写从哪些感官写景,并体会其作用。

【设计意图】赏析景物描写的效果。体会鲁迅语言风格的画面感。

嗅觉(清香);触觉(扑面吹来);视觉(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

赵庄,几点火)听觉(歌声、横笛);想象(戏台、渔火)。

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写出

了孩子们行船之快。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抒发了“我”

热爱水乡童年生活的感情。

>问题七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

【设计意图】小说典型人物分析。理解课文中表达的对童年水乡生活的怀

念之情。

①双喜:看戏前,当“我”因为看不到戏感到沮丧,人们都叹息地表示

同情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提得

恰到好处,很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当外祖母和母亲还有些不放心时,双喜

马上表示“写包票”,同时提出了几条有力的根据,至使“我”能去看社戏。

航船出发了,双喜“拔前篙”,第一个出动,像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这都表

现了他的聪明、热情、机灵、能干。看戏时,双喜告诉“我”铁头老生能连

翻八十四个筋斗,这说明他已经来看过戏了,这一次是专意陪“我”的。这

表现了双喜对“我”的友爱、热情。那铁头老生没有表演翻筋斗,双喜马上

来安慰“我”,"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这表现双喜善解人意,对“我”非常体贴。当大家都不想继续看戏时,双喜

说“还是我们走的好罢”,他了解大家的情绪,俨然像一个兄长一样。看戏

后,双喜认为多偷阿发家的罗汉豆,阿发的娘若知道了会哭骂的;用了八公

公的盐和柴,老头子会骂的。这又表明了双喜考虑周全。

②桂生:因没有给“我”买到豆浆,要给“我”舀一瓢水来喝;这补偿

对“我”的歉意,他还想出了偷罗汉豆的主意。

③阿发:建议小伙伴们偷摘自家的豆。他多么纯真无邪,憨厚无私。

④-一公公:只对小伙伴们摘豆”踏坏了不少”表示惋惜,这是劳动人

民珍爱劳动成果的本色;他又亲自给“我”送罗汉豆,又表明他的淳朴,好

客。

>问题八(主要问题)分析本文最后两段所写的“谈豆送豆”一事中运用了

怎样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课文最后两段,讲述了“我”再次吃豆的经历和感觉。六一公公不仅不指责

孩子们偷豆,反而给“我”家送来新豆,并且夸奖“我”有见识,说明他这个人

除了心地善良外,还有一些可爱的虚荣心,想博得他人的夸赞。最后一段关于吃

豆的议论,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内心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

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有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

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问题九(主要问题)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

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

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

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

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品味课文语句,理解作品的儿童叙述视角。

1.“我”非常想去看社戏,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戏表演的情景,以及看

戏人喝豆浆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悲伤、失落的情绪。

2.“我”既然可以出门看社戏了,心情变好了。“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

于突变,“轻松”“舒展”与前面看戏不成而沮丧的心情完全不同。“身体也似

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是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的心情无限之好。

3.这是一个儿童眼中的景物描写,非常富有诗意。“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

似的”是儿童才有的想象;“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明“我”非常急于到赵庄看

社戏,这也是儿童心理的表现。

4.儿童对看戏很有兴趣,但在夜间容易犯困,所以台上戏子的形象变得模糊,

这里真切地描写出了儿童看戏的精神状态,富有奇趣。

5.这是半想象、半纪实的描写。大鱼驮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童话里才

有的情景,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孩子极富浪漫色彩的想象力。

(五)拓展学习

鲁迅写作《社戏》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设计意图】思考鲁迅的理想乐土与现实环境之间的差距。

阅读补充材料345,《呐喊・自序》《祝福》《故乡》选段

参考答案:

鲁迅笔下的平桥村是一片理想的“乐十一。这里的人都很善良,充满友爱,

小伙伴愿意陪“我”玩,并找船载“我”去看社戏;长辈们对晚辈充满慈爱,对

“我”尤其厚爱;人们都没有私心,地里的庄稼不分彼此,大家共同分享。更重

要的是大家有一定的封建礼教观念,但是平时还是本着平等、友爱、和睦的精神

相互交往。此外,还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每年各村都有社戏活动,说明此地

村民精神生活是富有的。这里看不到物质生活的匮乏和村民精神生活的闭塞与麻

木。

现实中的“平桥村”到底是怎样的,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可以从鲁迅其他作

品窥见另一番景象。例如从《故乡》中可知同类乡村生活极为困苦,乡民精神麻

木不仁的状态让人叹息;从《祝福》中可知乡村妇女身受多重压迫,身心无所寄

寓。这也是鲁迅生活时代的江南农村现实写照。描写这样悲惨的景象,当然是服

从表现社会黑暗的主题的需要。因此可以说,鲁迅借这篇章作品描绘自己主观愿

望中的“平桥村”,借这一小村庄表达自己对中国社会的期望,以及对中国农民

生存状态的期望。这外祖母之乡的''平桥村”成为作者久已逝去的梦想之乡、安

魂之乡。

五、作业

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收集一种文化现象的资料,整理成400字左右的

笔记,笔记中注意使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六、板书设计

社戏.

鲁迅+

「环境好,

一场好戏-戏友好乐土与现实“

L回忆好~

七、学案

1.文中“我”眼中的“社戏”是什么样子的?

X角度特征“我”的感受

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飘渺得像一座

示例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

场地仙台楼阁,满被红霞罩着。

1一座戏台。

被吸引、欢喜。

2

3

4

5

2.阅读材料《社戏》删减部分

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只看过两回中国戏,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

看戏的意思和机会,那两回全在后十年,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

第一回是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

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

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

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

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嚏噎的响

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

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运

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髡,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

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

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

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

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

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嚏嚏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

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

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

第二回忘记了那一年,总之是募集湖北水灾捐而谭叫天(注:即京剧名角谭

志道)还没有死。捐法是两元钱买一张戏票,可以到第一舞台去看戏,扮演的多

是名角,其一就是小叫天。我买了一张票,本是对于劝募人聊以塞责的,然而似

乎又有好事家乘机对我说了些叫天不可不看的大法栗了。我于是忘了前几年的冬

冬噎嚏之灾,竟到第一舞台去了,但大约一半也因为重价购来的宝票,总得使用

了才舒服。我打听得叫天出台是迟的,而第一舞台却是新式构造,用不着争座位,

便放了心,延宕到九点钟才去,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我只得挤在

远处的人丛中看一个老旦在台上唱。那老旦嘴边插着两个点火的纸捻子,旁边有

一个鬼卒,我费尽思量,才疑心他或者是目连的母亲,因为后来又出来了一个和

尚。然而我又不知道那名角是谁,就去问挤小在我的左边的一位胖绅士。他很看

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说道,“龚云甫!”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

同时脑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

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

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我向来没有这样忍耐的等待过什么事物,而况这身边的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

这台上的冬冬嚏嚏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加之以十二点,忽而使我醒悟到在

这里不适于生存了。我同时便机械的拧转身子,用力往外只一挤,觉得背后便已

满满的,大约那弹性的胖绅士早在我的空处胖开了他的右半身了。我后无回路,

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街上除了专等看客的车辆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

入了,大门口却还有十几个人昂着头看戏目,别有一堆人站着并不看什么,我想:

他们大概是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的,而叫天却还没有来……

然而夜气很清爽,真所谓“沁人心脾”,我在北京遇着这样的好空气,仿佛

这是第一遭了。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此后再没有想到他,即使偶尔经

过戏园,我们也漠不相关,精神上早已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了。

但是前几天,我忽在无意之中看到一本日本文的书,可惜忘记了书名和著者,

总之是关于中国戏的。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

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

有他的风致。我当时觉着这正是说了在我意中而未曾想到的话,因为我确记得在

野外看过很好的戏,到北京以后的连进两回戏园去,也许还是受了那时的影响哩。

可惜我不知道怎么一来,竟将书名忘却了。

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

十一二岁。

(后续接课文内容)

3.阅读材料《呐喊•自序》《故乡》《祝福》

《呐喊•自序》节选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

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

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

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

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

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

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

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

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

往往不恤委婉了一点,在《药》的瑜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