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微专题4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1页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微专题4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2页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微专题4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3页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微专题4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4页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一专题二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微专题4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4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平、友好、互利形式具体事例和亲(1)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中期以后,为密切汉匈关系,昭君出塞。(2)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会盟、议和(1)9世纪,吐蕃与唐朝会盟,史称为“长庆会盟”。(2)1005年初,宋辽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3)1044年,夏宋订立和议,西夏对北宋称臣。(4)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南宋皇帝向金称臣,史称为“绍兴和议”经济文化交流(1)汉朝:与西域、匈奴进行物种和技术交流,开展互市贸易。(2)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3)两宋:通过互市和榷场的形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4)明朝: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互市,修建呼和浩特城。(5)清朝: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册封(1)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2)清朝顺治皇帝赐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通贡指贡品赏赐。如靺鞨族对唐朝的纳贡;宋朝给辽、西夏、金的岁币设置管辖机构(1)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2)唐太宗征服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3)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4)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行政区域,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5)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6)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2.古代民族间的冲突与战争——从民族隔阂走向民族交融性质主要内容具体事例民族掠夺战争这是把掠夺其他民族的财富作为民族交往的方式和财富积累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为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的掠夺匈奴与秦汉之间,突厥与唐朝之间,契丹、女真、党项与宋朝之间,蒙古与宋朝、明朝之间等都发生过这样的战争民族征服战争这是一个民族政权为征服其他民族政权进行的战争,其结果是被征服民族政权的丧失,而不是民族的灭亡金灭辽;金灭北宋;蒙古灭西夏;元朝灭南宋平定民族冲突的战争这是中央政权巩固统一、反对分裂的战争康熙平定噶尔丹;乾隆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抵御外族侵略的自卫战争抵御外国民族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政府对沙俄侵略者的雅克萨自卫反击战3.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途径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表现日本(1)秦汉: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东汉光武帝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2)隋唐:日本派出遣唐使,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鉴真和空海成为中日佛教交流的代表朝鲜(1)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2)10世纪初,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朝制度,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制,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南洋(1)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2)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印度半岛从东汉到北朝,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远赴天竺取经,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亚和西亚(1)唐朝与大食国接触,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地区。(2)元代大量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欧洲(1)东汉: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一带。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中欧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2)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欧洲。(3)明清。西学东渐,16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教介绍给西方。徐光启等与传教士合译西方科技著作,为中国科技注入新的生机考向1清代民族间的民俗交融1.(2021·湖南卷)下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冰嬉图》(乾隆时期)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解析:滑冰是冬季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同民族的人们都能参与,在古代也有这项运动。从材料信息看,《冰嬉图》描绘了八旗兵滑冰活动的场景,由所学可知,八旗有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之分,故该图体现了民族间的民俗交融,故选C项;材料信息显示,《冰嬉图》为写实作品,无法体现神韵意趣,故A项错误;冰嬉在清代也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训练项目,不能说明军事训练松弛,故B项错误;清朝皇帝对于冰嬉的喜爱是出于民族习俗与军事训练的需要,故D项错误。答案:C考向2唐代对边境少数民族的治理2.(2023·湖北卷)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解析:由材料“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可知唐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充分兼顾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相对落后的现实,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重视对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故选B项;征税属于社会治理的范畴,不是民族交往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强调对边远诸族的统治和国家统一,而非区域发展,排除C项;“因俗而治”出自于《辽史·官制》,意思是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者管理,与材料“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不符,排除D项。答案:B1.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对中华民族形成的意义总体特征由华夷之辨逐步发展为华夷一体,华夏认同民族关系多样,和平交融、共同发展是历史主流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我国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状况意义共同地域:中央王朝的边疆管理与各族人民的共同开发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共同经济生活:长期的交错居住、经济依存为中华民族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共同文化心理:各民族兼收并蓄,对“大一统”观念、“华夏归属感”的认同积淀了中华民族意识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1)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以海路为主。(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