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_第1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_第2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_第3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_第4页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备课素材

一内容解读

1.开篇议论,奠定基调

使用议论的句子,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暗示了这位牧羊人是一位品

行出众的人,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第1段)

2.初遇,山地荒芜

作者首先写“我”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细致地描

写了“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的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

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文呈现出来

的绿意融融、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创造的

奇迹。作者叙事描写生动细致,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如“在我眼里,他就像这

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

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滋

润、富饶、丰美。“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

细,几乎看不出来”,此句从正面直接地刻画牧羊人的性格,让我们看出他是一个积

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忍执着的人。接着作者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来刻画人物,也交代了牧羊人在这儿植树的原因。(第2〜12段)

3.再逢,绿树成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再次与牧羊人相逢,这次见面与第一次见面相比,山

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荒芜的山地现在绿树成片,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

居然水流淙淙。这是孤独的牧羊人的功劳。孤独让他少言寡语,孤独让他对外面世

界的战争全然不知,孤独也让他比所有人都更了解他种的这片森林。他说,这片土

地不是他的,但他仍然要种树。也许隐隐之中,他只是为了改变些什么。“眼前的一

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

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

最了不起的奇迹!”这些热情洋溢的赞美表现了“我”对牧羊人的无比敬佩之情。从

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虽然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但是从字里

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牧羊人种树的艰难和他的坚持。(第13〜18段)

4.最后,荒地变绿洲

最后一次与牧羊人见面时,他已经87岁了。这次的见面让“我”目瞪口呆,原

来的荒地变成了绿洲I。“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

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

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现

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

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光

芒。这些都正好印证了上文中“最了不起的奇迹”。牧羊人这种坚持不懈的行为,让

事物改变得这样深刻和有意义,给人们带来了幸福。“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

事”,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开头,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

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深刻的启迪。(第19-21段)

二技法总结

1.第一人称,真实可信

本文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牧羊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

牧羊人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旅人,是个

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

庄。在文中,“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牧羊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由此,牧

羊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文章开篇的一段议论起到了总领全文、点明题旨的作用,并且奠定了文章的感

情基调。中间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这个地区由荒原到绿洲的变化,叙事细致生动,

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

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句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写出了“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颗发不了芽,

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往坑里放”“仔细盖上”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

做了铺垫。行文中注意前后对比、照应。如“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

了。”下文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是:“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再如“我走了

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下文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1913年我来时见

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结尾“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一句

议论既照应开头,又给主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到人生哲理

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三主题概括

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描述了牧羊人艾力泽・布

菲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一一只要满怀无

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同时表达了对老人的

赞美和敬佩之情。

1.作家作品

让・乔诺(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多部作品获奖,部分作品被搬

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多半以他的

家乡和周边地区一一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文体知识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自绘本。“绘本”这个名字是外来语,实际上就是图画书,

即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多是独立的绘画作者专门绘制,带有

明显的个人风格,以画面本身为主。

3.作品背景

《植树的牧羊人》原名为《植树的男人》,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

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第二年这篇文章在美

国一本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这篇文章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

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废墟(xii)干涸(he)坍塌(tdn)戳(child)酬劳

(chou)

流淌(tang)水渠(qu)乍看(zha)刨根问底(pdo)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慷kdi(慨)帐peng(篷)呼xiao(啸)滚tdng(烫)张yang

(扬)

溜da(达)微b6(薄)硬lang(朗)不mdo(毛)之地沉默

gud(寡)言

3.解释下面的词语。

⑴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的地方。

⑵干涸:干枯,没有水。

(3)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4)溜达:散步,闲走。

(5)刨根问底:追究底细。

(6)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毛,地面上的植物,

多指庄稼。这里用作动词,长庄稼。

【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

度,并勾画关键词句。

2.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一:1953年美国一本杂志策划了一个征稿专题活动:你曾经见过的最平凡、

难忘的人是谁?编辑部陆续收到投稿,其中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尤其震撼

人心。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植树的牧羊人”,感受他的情怀。

导入二:在当今这个工业发达的时代里,当人类正在为一件件高新技术产品问

世而感到骄傲时,一场无声的灾难正悄悄地笼罩地球。但也有不少人,他们深知环

境问题的严重,将自己的一生默默奉献给了山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这样

的人的文章《植树的牧羊人》。

导入三:有一部作品曾被某位加拿大动画大师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

十届(198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大家知道这部作品是什么吗?对!是让・乔

诺的《植树的牧羊人》。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

二整体感知

限时6分钟,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出示默读要求: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不停顿,遇到不理解的生字词做记

号。

提示:(1)整体感知文章的方法有多种,初读时尝试对标题进行提问,就是一个

不错的方法。例如:

牧羊人的姓名?

是什么?植树的地点?

种树的时间?

为什么牧羊人去种

为什么?

标题提问树?

法牧羊人怎样种树?

牧羊人是个怎样的

怎么样?人?

牧羊人种树有怎样的

结果?

(2)初读时,圈点勾画可用于回答以上问题的语句,并加以整合,有助于迅速梳

理文意。

预设:文章记述了一个名为艾力泽•布菲的牧羊人,从1910年开始,在荒原中

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种树,重建美好家园的故事。

三厘清思路

1.再次默读课文,可圈画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和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完

成文章结构图,厘清写作思路。

第1段总起议论:______________

牧羊人情荒原情

———

第2—_______

1913年初见牧羊人

第_________-一次大战后________牧

17段羊人

_________年开始屡见牧

第18段

羊人

1945年6月最后一次见

第19一20段

牧羊人

第21段_________:伟大

提示:结构层面的重点语句指的是总起句、总括句、过渡句、点题句、前

后呼应句等。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具体到本文,指的是交代“我”与牧羊人

见面时的语句以及表现牧羊人和荒原情况变化的语句。

示例: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长期观察”呼应后文“我”

与牧羊人的多次见面)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

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总起议论句)

那是在1913年……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原来是一个牧羊人……卧在滚烫的

山地上。(初次见面)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一

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

(再次见面)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屡次见面)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最后一次见面)……昔日的荒地如

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前后呼应句)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

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总结议论句)

明确:

第1段总起议论:慷慨无私,难得的好人

————牧羊人情况高原情况

一个人住在石房毫无生气;一片废

1913年初见牧羊子里;牧羊,同时墟;

第2—12段

人种树;生活一丝不狂风呼啸;干旱缺

苟水

第13—17一次大战后再见身体更矫健了;减树木成片;鲜嫩挺

段牧羊人少羊的数量,开始拔的白桦树富有

养蜂;一直在种树生机;有了溪水

1920年开始屡见

第18段一直种树没有提及

牧羊人

微风飘着香气;泉

他已经87岁了,水源源不断;到处

第19—201945年6月最后

和一万多人共同洋溢着青春活力,

段一次见牧羊人

生活在家园人们幸福地生活

第21段总结议论:伟大

小结:本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一叙述一议论”。文章主体为叙述,按时间

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

2.观察结构图,不难发现“我”与牧羊人有过多次见面,为何只重点讲述这三

次见面的情况?

【明确】这三次见面最具代表性,分别对应故事的开端、发展与结局,时间跨

度长,充分表现了老人的一如既往。后两次见面的时间分别在一战与二战后,引发

读者对毁灭与创造的思考,深化文章意蕴。

四精读研析

1.探究种树原因:牧羊人为何要选择种树?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明确】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

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老人种树的动力来自对生命的呵护,对美好的向往。因为儿子与妻子的相继离

世,老人对生命更加珍视;老人内心恬淡,认为没有比种树更重要的事,这与其他

人所认为的重要的事是索取、破坏与战争形成对比。

2.探究植树意义:老人植树后带来了怎样的结果?请分析之前所圈画的表现荒

原前后状况的语句,提炼关键词填空并阐述理由。

出示:老人让________变为,改变。

预设:让“荒原”变为“绿洲",环境改变。

让“荒凉”变为“活力”,氛围改变。

让“痛苦”变为“幸福”,心情改变。

让“灰色”变为“绿色”,色调转变。

让“逃离”变为“归来”,方向转变。

让“抱怨”变为“感恩”,关系改变。

老人因助人变得更加充实,重获幸福;“荒原”因老人再次成为“家园”,重拾

活力。

小结:自私自利,漠视生命,人间即地狱;无私奉献,珍爱生命,人间如天堂。

一新课导入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以一人之力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走近艾

力泽-布菲。

二精读研析

1.走近老人。

学校杂志社准备把这个感人的故事拍成短片,如果由你当导演你会拍摄哪些镜

头?会设计怎样的画外音?请再次默读全文,圈点勾画并分析相关语句,完成拍摄

任务的脚本设计。

画面描画外

镜头镜距

述音

镜头

镜头

镜头

...

提示:圈画描写老人言行的具体语句、描写环境的语句、后文关联照应的语句

作为画面描述备选。圈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评价的语句,个人感触较深的语句,

富有文采和哲理的语句,作为画外音备选。

镜距用途

远景常用于表现广阔深远的场面

常用于表现人与物、人与周边环

全景

境的关系

中景常用于表现人物形体动作

常用于表现人物表情及景物局部

近景

状态

特写常用于凸显局部,起到强调效果

示例:

镜头镜距画面描述画外音

小屋全貌:房间收拾得“瞧!这个仿若世外桃

镜头全景+近

很整齐,餐具干干净净,源的小屋。多么自律的

地板没有一点灰尘老人啊!”

种树画面:老人粗糙的

镜头近景+特“他种下的不只是一粒

手,轻轻在坑里放入一

写种子,更是一份希望。”

颗橡子

树林画面:成片的树林;“这笔直站立的白桦,

镜头远景+中

棵棵鲜嫩、挺拔的白桦让老人恍惚中,仿佛看

树;老人孩子的身影到了自己的儿子。”

镜头一片狼藉的战场;翠绿“人类除了毁灭,也可

全景

四如雾的森林以创造。”

镜头新鲜醇厚的羊奶,金黄“这流淌着奶与蜜的家

特写

五透亮的蜂蜜园!”

镜头老人日渐佝偻的脊背靠“让自然休养,让人们

近景

六在日益茁壮的树干上休息,相互依靠。”

人们聚集在中心喷泉欢

镜头全景+特庆丰收的幸福场面,最“老人心满意足,安详

七写终定格在老人的眼里;地进入‘梦乡

老人缓缓闭上眼眸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