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习作的影响_第1页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习作的影响_第2页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习作的影响_第3页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习作的影响_第4页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习作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习作的影响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班级文化建设方面,探讨其对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影响。关键词:班级文化;习作水平;建设;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里的实际即包括学生自身的需求,也包括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目前,很多学生作文存在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没有经历过,有的虽经历过,但是没有什么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作文时只得胡编乱造,既写不具体,也不能表达真心实感。多年来,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素材是习作的砖瓦,一篇好文章的背后必定会有丰富多彩、内涵深刻的素材作为支撑。因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和环境、提供习作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笔者认为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习作素材,班级文化建设可成为习作教学中的重要载体。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班级文化建设管理实践和日常习作教学,探索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的重要影响,以期更好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习作水平。一、班级文化建设对习作教学的影响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班级是学校机体的细胞,学生在校生活的“家”。从教育角度看,它应是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能为学生提升写作水平提供有益的平台。具体表现为:(一)具有导向性小学生正处于心灵发展的稚嫩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他们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正面的导向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展现积极的人生态度,而且能提升习作技巧,也能升华习作灵魂。(二)具有凝聚性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这种凝聚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展现其风采。(三)具有教育性教育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班级文化源于实践,并从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经形成,它对整个班级或班级中的个体都会起到一种净化、激励和促进发展的作用。这种教育性能引导学生在习作中体现其思想,体现教育的本质。综上所述,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导向性、凝聚性和教育性,完善学生的心智教育,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体会、积累素材,感受人文关怀,从而提升学生自作水平,释放学生的天性。二、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习作教学的开展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必须把握三点,即贴近生活、师生共享和鼓励创造。通过多年的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笔者发现,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能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与习作教学相融合,能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让小学生愿意习作,热爱习作,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具体实践如下:(一)物质文化建设与习作班级的教室布置是最直接和最原始的物质文化建设载体。为了绿化教室,使教室充满灵性,让班级生活添文化风采,我们班建立了丰富多彩的自然角。几片翠叶,朵朵红花,绿意萌动,生机盎然。有的学生将自己培植的蔬菜,喂养的小龟、小鱼、仓鼠带入班级,让班级环境增添了生活气息,调节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这一角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课余时间,他们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你一言、我一语地热情讨论,养成主动观察和交流的好习惯。这些细致的观察,为学生积累了直观的资料,写出的文章自然是鲜活的、富有自然气息的。班级黑板报也是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笔者采用“默默地耕耘、静静地收获”为教室布置的基调。除了定期更换黑板报主题以外,笔者在黑板的一角开辟了新闻窗口,每天由学生在上面写新闻;在教室墙壁上开辟了“童眼看世界”专栏,将学生收集的名言警句和创意作业进行张贴;还开辟了“好书推荐”专栏,学生自行设计好书推荐卡,把读过的好书介绍给别人,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引起他人的阅读兴趣。教室里的这些“栏目”记录着班级活动的精彩内容,记录着学生的辛勤付出和收获……这些物质文化建设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也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提高。(二)行为文化建设与习作组织班级活动,引导学生的行为是班级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家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1.走向家庭。学生走向家庭,了解了爷爷奶奶和父母过去的生活,知道了家长的艰辛与喜乐。学生走进厨房,做做饭,洗洗碗,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承担,激发了他们的责任心。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或父亲节的时候,我们班级开展了“尽孝心”活动,学生为家长倒杯热茶,捶捶背,帮助家长干些家务……家长感动,学生也高兴。这些都是学生习作的很好的素材,由于是亲身经历的,所以事件的过程写得具体形象,情感也很自然地融入到他们的习作中。2.走进自然。走进自然,就像走进一个多彩的世界,大自然能给我们心灵的享受与视觉的愉悦。我们班家委会开展了“拥抱自然”的活动,学生一块儿去山药基地挖山药,摘山药豆;一块儿去天然氧吧――森林公园玩沙土;一块儿去郊区摘杏、烤麦穗、做烧烤;一块儿去参观养蜂场……经过学生充分的体验,教师再稍加引导点拨,便会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创作激情。因此,此时写的文章自然如“清泉石上流”。3.走进社会。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可见,习作是离不开生活的。社会就是一个万花筒,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学生作文的素材。我们班家委会组织了以“爱”为主题的活动,如参观献血车、义卖报纸、腊山植树、圣松公寓看望老人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了学生的见闻,学生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写出的心得自然是独特的。(三)精神文化建设与习作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深层次的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它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与本质体现,充分展示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我们班开展了文学社团活动,创办了心苗文学社,以“读优秀作品,品多彩生活,写真情文章”为宗旨,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利用这个小小的舞台去描绘生命的色彩。我们班级文学社开展了“感动班级人物”评比活动,学生平时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位同学,记下了令人感动的语言、事迹和神情。笔者还鼓励学生书写对感动人物的敬佩之情,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又使学生的习作水平不断提升。文学社团还组织了“模拟招聘会”,学生充满好奇,积极参与,通过写招聘书或应聘书,提高了自己的习作水平。这样,学生在班级创设的情境里用眼观察,用心感悟,认真练习,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综上所述,班级文化建设是小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开展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项基本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心智,又抓住习作的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大量习作素材,提升了他们的习作水平。参考文献:[1]戴联荣,薛晓阳,编著.小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2]谌启标,王?,编著.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2008.[3]金岚.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