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致云雀》课件43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致云雀》课件43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致云雀》课件43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致云雀》课件43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致云雀》课件43张+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致云雀雪莱雪莱名言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4.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善良的瞬间记忆。雪莱(1792-182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与拜伦并称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双子星座”。他热爱自然,崇尚理性,主张改革。其代表作品有诗歌《西风颂》《自由颂》和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背景探寻:据雪莱夫人回忆,《致云雀》这首诗是1820年夏季的一个黄昏,雪莱在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的鸣叫有感而作。雪莱曾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滥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有着对快乐的渴望,对“春天”到来的执着信念的他,走在郊野的路上听到云雀鸣叫会是什么感触和情感呢?致云雀:致敬致辞致青春……(讴歌赞颂)赏析诗歌,解读意象1.诗人认为云雀有哪些值得赞颂?这是一只

的云雀?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音乐,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1云雀的评价:欢乐的精灵

歌声的来源:天堂的邻边歌声的特点:不事雕琢,倾吐衷心。

欢乐神圣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起,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2运动的姿态:从地面向上一跃而起歌唱的习性: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比作烈火轻云:轻快的身姿高飞欢唱自由地平线下的太阳,放射出金色的电光,晴空里霞蔚云蒸,你沐浴着明光飞行,似不具形体的喜悦刚开始迅速的远征。3时间:地平线下的太阳,放射出金色的电闪。高飞歌唱的速度:迅疾的远去。升上晴空迎接朝阳,向往光明淡淡的紫色黎明在你航程周围消融,像昼空里的星星,虽然不见形影,却可以听得清你那欢乐的强音——4把云雀比作昼空里的星星,黄昏时飞翔于高天的云雀身影模糊,如同天幕上的星星影影绰绰,以声音的强劲与身形的模糊对比,突出云雀飞行的高度及叫声的明丽。歌声清脆明丽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暗淡,直到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以星光的利箭之类的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5歌声有力量清晰,锐利,有如那晨星射出了银辉千条,虽然在清彻的晨曦中它那明光逐渐缩小,直缩到看不见,却还能依稀感到。——查良铮译声如晓日轮,银箭之尖锐,曙白澄空中,烈光渐消微,看到不分明,可感其所在。——郭沫若译链接:不同译本整个大地和大气,响彻你婉转的歌喉,仿佛在荒凉的黑夜,从一片孤云背后,明月射出光芒,清辉洋溢宇宙。6

以孤云背后的明月的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歌声婉转清新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什么和你最为相似?从霓虹似的彩霞也降不下这样美的雨,能和当你出现时降下的乐曲甘霖相比。7

以霓虹似的彩霞的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歌声优美动听歌声本是虚无缥缈的,诗人是如何告诉我们云雀的歌声清脆有力、婉转动听的?通感通感又叫“移觉”,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刘鹗《老残游记》“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知识链接:通感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8把云雀比作诗人,用智慧的歌唱,使世人领会了希望与忧虑的含义,突出云雀有思想,同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像一位高贵的少女,居住在深宫的楼台,在寂寞难言的时刻,排遣她为爱所苦的情怀,甜美有如爱情的歌曲,溢出闺阁之外;9把云雀比作少女,夜阑人静时,用幽婉的歌声减轻爱的痛苦,突出云雀高贵而又拥有甜美而忧伤的深情。像一只金色的萤火虫,在凝露的深山幽谷,不显露它的行踪,把晶莹的流光传播,在遮断我们视线的芳草鲜花丛中;10把云雀比作萤火虫,在花草丛中闪烁明灭,无形地散发柔辉,表明云雀能在黑暗中传播光明。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遭受热风的摧残,直到它的芬菲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11把云雀比作玫瑰,被热风摧残,却以浓郁的芳香熏醉“鲁莽的飞贼”,表明云雀虽遭遇外力摧残,却更加强大。多个比喻,增加了云雀意象特征的丰富性,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常见)明喻、暗喻、借喻(不常见)博喻修辞的基本类型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温馨提示:分析时要说本体比喻成喻体或者本体比作喻体或者喻体比喻本体知识链接:比喻像我这样的人不多,为何还要让我难过?班主任像是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我似乎看到了胜利女神那迷人的微笑。这次考试,很多同学都有很大进步,像……非比喻的几种情况(同类相比)(表示举例)(疑断猜测)(表示想象)不常见:博喻、较喻、缩喻、引喻博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较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缩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引喻: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和听众了吗?

总:所有比喻都可以改成明喻。如: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红领巾们走出校园,回到家中比喻的作用①说理比喻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②叙事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事物更加清楚明白。

③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的印象。

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称得上明快、欢悦,清新的一切,都不及你的音乐。12这三个形象引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音乐之美。对比(比较)

晶莹闪烁的草坪,

春霖洒落时的声息,

雨后苏醒了的花蕾,

称得上明朗、欢悦,清新的一切,都及不上你的音乐。以草地、春霖、花蕾,衬出云雀歌声的明朗欢悦

飞禽或是精灵,

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

我从来没有听到过,

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之音。以颂歌衬出云雀歌声的甜美、神圣对比(比较)

赞婚的合唱也罢,

是凯旋的欢歌也罢,

和你的乐声相比,

不过是空洞的浮景,人们可以觉察到,其中总有着空虚。

以赞婚的合唱和凯旋的欢歌反衬云雀歌声的深刻丰富,有思想性。(一)衬托:正衬、反衬衬托:为使事物特征突出,用次要事物来陪衬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比较。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知识链接:对比与衬托正衬:相同方向:先写A很好(静、悲、小)再写B比A还要好(静、悲、小)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反衬:相反方向:先写A很坏(静、悲、小)再写B很好(闹、乐、大)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温馨提示:对比无主次之分,同等重要衬托有主次之分,被衬托者为主体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全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白梅抒发自己坚持操守,不与世俗同污的思想感情。②诗中还运用了衬托和对比:以冰雪衬梅之坚毅耐寒;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什么田野、波涛、山峦?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15你有明澈强烈的欢快,倦怠永不会出现,烦恼的阴影从来近不得你的身边,你爱,却从不知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16云雀鸣音甜美的原因: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是醒来或是睡去,你对死的理解一定比我们凡人梦想到的更加深刻、真切,否则你的乐曲音流,怎能象液态的水晶涌泻?17超越痛苦、超越逆境,永远坦荡泰然,永远充满爱意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18对比人类勇于反抗庸俗,超越俗世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19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20勇于鄙弃尘土教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全世界就会象此刻的我——侧耳倾听。21唱出欢乐的歌,为全世界带来欢乐、自由与真理。致云雀总体评价(第1节)——欢乐的精灵展开描绘(第2~20节)表达愿望(第21节)——渴望传递云雀的欢欣、希望与爱外在形态:喜悦明朗(第2~3节)优美歌声:欢乐强音(第4~6节)云雀本质:高贵自由(第7~11节)诗人观点:爱与生死(第12~17节)人鸟对比:鄙弃污浊(第18~20节)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