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省一等奖】_第1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省一等奖】_第2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省一等奖】_第3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省一等奖】_第4页
人教课标实验版必修三8 寡人之于国也【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师承子思,但推崇孔子,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胜于孔子也”。孟子周游齐、晋、宋、薛、鲁、滕、梁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当时诸侯各国忙于战争,几乎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思想。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是中国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栏目导航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

栏目导航

《寡人之于国也》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性散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文章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文中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文中通篇未著一个“仁”字,却淋漓尽致地折射出“仁政”和民本思想的光辉。栏目导航栏目导航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实词】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材木不可胜用胜:尽、完。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非我也,岁也岁:年成。王无罪岁罪:归咎,归罪。栏目导航【虚词】请以战喻以:用,拿。填然鼓之之: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凭。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按照。栏目导航填然鼓之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鼓。五十者可以衣帛食肉矣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动用法。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生”“死”为动词名用,译“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名词动用,“为……办丧事”。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名词用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栏目导航栏目导航①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几,若干数罟不入洿池密②发:百发百中发射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派遣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③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值栏目导航④兵:非我也,兵也兵器兵连祸结战争草木皆兵军队⑤胜: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超过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⑥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施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凶恶,厉害.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跑。 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斧斤以时入山林 古义:斧头。 今义:重量单位。然而不王者 古义:称王。 今义:君王,最高统治者。栏目导航栏目导航①宾语前置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之”置于“有”之后,这样却不称王的,没有这种情况。)②介词结构后置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于邻国”置于“多”后,不要希望自己国家的人民比邻国的多。)树之以桑。(介词结构“以桑”置于“树”后,把桑树种植在那里。)【探究一】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王道之始”,一是“王道之成”。【点拨】栏目导航【探究二】“王道之始”要采取哪些措施?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文中第二部分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孟子在这四组排比里,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点拨】栏目导航【探究三】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倍感忧虑?【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地广人稀、兵员和劳动力匮乏。为达到富国强兵、拓扩疆土、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的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地争夺、吸引和控制人口,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员,发展生产力。可以说,增殖人口,是时代前进的需要和新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人口的决定性作用,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忧心忡忡。栏目导航【探究四】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动荡变化,民主观念抬头,百家争鸣兴起。当时孟子就义无反顾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的论点,敢于藐视神圣君权,骂桀纣是“一夫”,骂五霸及今之诸侯是“罪人”,骂大臣是“民贼”,骂把人民推向战争是“殃民”。面对梁惠王“于国”“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辞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转下页)【点拨】栏目导航

(接上页)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论辩家的形象。栏目导航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转下页)【品析】栏目导航栏目导航(接上页)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2.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目的是启迪对方思考。“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必须施仁政,行王道。巧用比喻将原本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品析】栏目导航结构严谨

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这篇文章三部分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部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栏目导航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得从容不迫。如用“五十步笑百步”比喻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不比邻国之政好多少。

栏目导航善用比喻气势充沛

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这篇文章第三部分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