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必考考点07:课内阅读(有答案)_第1页
部编版2022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必考考点07:课内阅读(有答案)_第2页
部编版2022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必考考点07:课内阅读(有答案)_第3页
部编版2022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必考考点07:课内阅读(有答案)_第4页
部编版2022年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期末必考考点07:课内阅读(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假期集训】考点07:课内阅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

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裔裔皇皇。干将发研IJ,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

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士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朗读本节选文段应读出的感情基调。

A.悲伤抑郁B.委婉含蓄C.豪迈激昂D.浪漫抒情

(2)将下列文句和其象征意义用直线连起来。

①乳虎啸谷,百兽震惶A.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②鹰隼试翼,风尘吸张B.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③奇花初胎,商商皇皇C.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D.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3)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敏而好(hao哈。)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huihuT)人不倦。

--《论语》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songyo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氤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面正确的字和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锻而好学:②学而不医:

③余尝谓:④谡渥: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口到。

C.“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是一个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至U。

说明心到的重要性。

D.“默而识之”中的“识”的意思是“认识”。

(5)读了朱熹的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6)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

乎?

(1)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文中讲到读书有三到:、和O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谓:漫浪:

决:岂: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读了本文,由此我们想到了作者还在《观书有感》一诗中悟到:“只有不断学习、更

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像不断有源头活水注入塘中那样,才能使内心澄明”的诗句是:

古人谈读书(节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

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

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B.读书人C.老百姓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

(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A.有志B.有识C.有恒

当我说许多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

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见。

我们的船渐渐(靠近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

的数目不可计数(shushuX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

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现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

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

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段话选自,作者o

(2)用“/”划去括号内错误的拼音或生字。

(3)结合选文全篇,我们知道作者的观察顺序是

(4)你从文中划线句子体会到

(5)“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应该读出的语气。

(6)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

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

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丫母亲却

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让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看书的r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

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补充合适的标点符号,写在括号里

(2)“母亲却把钱塞在我手里了”想想“母亲”是怎样塞的,以下哪一个词语形容的不够

恰当?(填序号)

A.坚决果断B.小心翼翼C.斩钉截铁D.干脆利落

(3)“立刻”可以换成哪些近义词(至少写两个),与文中句子比,哪一句更好,好在哪里?

(4)以上片段运用了描写方法中的描写和描写,突.出表现了“我”的母亲

是一个的人。

白鹭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

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

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

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⑩--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⑪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选自五年级上册课文《白鹭》)

(1)将下面的字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最恰当的一组是

A.黑白长短B.长白短黑

C.长短白黑D.黑短白长

(2)本文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加入对白鹤、朱鹭、苍鹭的描述?

(3)课文第⑥-⑧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B.文章的第①自然段和第⑪自然段在行文中是首尾呼应的关系。

C.文章第⑤自然段运用了排比句。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协调的色彩。

D.“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以此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父爱之舟》片段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

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

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

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

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

把那只载着父爰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依旧--②精致--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描绘的场景。

(3)“老天不负苦心人”的意思是什么?

(4)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的原因是

A.因为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B.因为这只小船对作者来说非常熟悉。

C.因为这是姑爹的小船,姑爹是作者的亲人。

(5)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

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

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

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

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把选段补充完整。

(2)读选文中的第一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画面可以用

“”来概括。这段话先写一行人动作的美,从“”一词可以看出来;再写

声音的美,从“”一句可以看出来;最后写画面的美,从“”

两个词可以看出来。

(3)选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画面可以用"”来概括。“理所当然的事”

指:,这表现了年轻人的品质

(4)“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乡亲们的情感。

10.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

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qiaoqiao)走路,看虾兵、

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

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卖。父亲从家里带来粽子,

找个偏微(pibi)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了,领我到

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naolao),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

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各种手艺活,但

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

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

象美的启迪(didi)者吧!

(1)这段片段节选自的o

(2)我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启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恍惚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中的省略号和破折号的作用。

省略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折号

(4)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仿写词语。

各式各样、

密密层层、

(6)我和父亲找个偏僻的地方吃粽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片段从和两个方面写出父亲对我的疼爱。

11.

[A]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一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B]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

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心到最后不甘为下逅

(2)语段[A]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的智慧之见,他在《观书有感》“其一”中也有经典之

论“问渠那得清如许?语段【B】是清朝文学家曾国藩的读书心得,他

认为读书要o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用原文短句回答)

(4)作者选用“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说明

12.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

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

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

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片段选自《》,作者是。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爱慕-_立亥I__

(3)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o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他们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储、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

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4)你认为我们身边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13.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

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

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写的。

(2)“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是对母亲和的描写。

说明母亲o

(3)“我”重复两声“妈--”“妈--”的呼唤,想象“我”喊“妈”的时候,语气是什

么样的?联系上文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横线上。0

A、悲伤的语气

B、疑惑的语气

C、感激的语气

D、高兴的语气

(4)“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

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突出了母亲工作的;母亲“吃

惊地望着我",是因为。

(5)“我的母亲”.在每个分句的结尾出现,是为了强调:,“我”从没想到母亲

14.

①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

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

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建

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

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

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博物馆、艺术馆。

(1)选择下列合适的词语将第①段补充完整,将词语按文中的顺序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热闹街市金碧辉煌田园风光诗情画意玲珑剔透

(2)第①段介绍了圆明园的,第②段介绍了圆明园的,再现了圆明园当年

的宏伟壮观。

(3)选一选

a.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在选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B.承上启下C.总结全文

b.第②段的结构是

A.分-总B.总-分-总

c.这两段文字选自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作者却用较大篇幅描写了圆明园的“辉

煌”,作用是

A.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形成鲜明的对比,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清政府腐败

无能的痛恨。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再现了圆明园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留恋。

15.

《搭石》片段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

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

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

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联系上下文,“理所当然”的意思是。

(2)选文中画“”的句子可以概括为0

A.礼让B.止步C.相背而行D.友好攀谈

(3)选文列举了、这两个事例,突出了山里人、的美好品

质。

(4)课文的结尾中所用表现手法与下面三项中哪一个相同

A.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B.还有人说,那一天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静静地听着,还可以听见牛郎织女在桥上亲

亲密密地说话呢。

C.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5)走搭石时见到的情景当然不止这两个,还会有怎样的情景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16.

片段一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

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裔裔皇皇。干将发研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

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片段二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

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

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片段一选自课文《》,作者是o

(2)片段一描绘了o片段二主要介绍了:o请抓住重点词语分析一下侵略

者的野蛮、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表现出来。片段一表达,应该用

的语调来读。片段二表达的是之情,朗读时应该语速,声调。

(4)片段二结尾划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7.

《慈母情深》

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

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

犹如身在蒸笼。

(1)这个场景是作者在的时候看到的。这让他对母亲升起的感情。

(2)“潮湿颓败”、“光线阴暗”、“蒸笼”等词语写出了怎样的工作环境?用一句话概括一

下,30-50字。

(3)“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

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一句中,作者把比作了蒸笼。

(4)作者写场景中,反复使用“七八十”,有什么效果?

18.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

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

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

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

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

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

物馆、艺术馆。

(1)从选文的第一自然,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可分为三类: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文中还有一个有同样作

用的句子,请你用“”在文中标出来。

(3)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结构方式是

A.总分总B.总分C.分总

(4)漫步园内,流连其间,你仿佛来到了哪里?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仿照下文,写一写。

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丽的田野山乡,看到了稻浪滚滚,听到了水声潺潺,闻到了稻香阵阵。

我仿佛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材料: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示儿》的作者是代诗人o

(2)请你把诗句补充完整。

(3)题目《示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再写出一句课内或课外的爱国诗句吗?

20.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颔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颈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尾联)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维。他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的首联信息丰富,

用诗中的字表达,地点是,时间是,季节是,环境是。

(2)作者在诗中写了很多美好高洁的意象,比如、、、等。

(3)诗中使用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主要写“静”,主要写"动”。

(4)“王孙”是诗人自指。你能从尾联中读出诗人的什么志向?

(5)后面明明写了“浣女渔舟”,怎么前文说是“空山”?试着写出自己的理解。

【假期集训】考点07:课内阅读参考答案

1.【答案】

(1)本文以少年为喻,论述了“少年中国”的理想,即由中国少年所制出的“未来之国”,表达了作者

改革现实,建立富强进步国家的改良主义思想。所以应该读出豪迈激昂的语气。

(2)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可知,本文以“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以“河出伏流”象征少

年中国发展的不可限量;以“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的生动形象和“乳虎啸谷,百兽震惶”的巨大声威

和以“鹰隼试翼,风尘吸张”的冲天气势,喻我中国少年创建的少年中国的英姿。以“奇花初胎,葡裔

皇皇”象征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以“天戴其苍,地履其黄”象征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3)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个突出的重点不同,中国少年突出的重点是少年,“中国”是一个修

饰,它突出了少年所在的国家,而少年中国突出的重点是中国,''少年”表示这是属于少年的中国。两者

的联系在于:只有中国少年强大了,睿智了,明确了奋斗目标了,少年中国才能强大,睿智。

答案为:

(1)C;

(2)①A;②C;③D;④B。

(3)只有中国少年强大了,睿智了,明确了奋斗目标了,少年中国才能强大,睿智。

2.【答案】

(1)好”[hdo]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hM喜爱,与“恶”相对。故选“ha。”。

决不能:指坚决不能。故选“决”。

(4)考查了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错误,“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

不好意思。

B.错误,朱熹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心到。

C.正确。

D.错误,“默而识之”中的“识”的意思是“记二

(5)考查了读文后的感受。结合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可知,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

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有恒心,有毅力,

不半途而废。

答案为:

(1)haohuisong决;

(2)聪敏。满足。说。随意。

(3)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4)C;

(5)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有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意思相近即可。

(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3.【答案】

(1)朱熹心到眼到口到;

(2)说。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一定。难道;

(3)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答案】

(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意思是:有恒心的人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

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

(3)考查了对诗句的积累与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的《蝶恋花•伫倚

危楼风细细》,意思是:人消瘦了,衣带越来越宽松,我始终不曾懊悔,为了思念她,我宁可自己容颜憔

悴。这句话描绘了热恋中的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然衣带渐宽、面容憔悴,也心甘

情愿、无怨无悔。这句诗表现了对恋人的思念的专一与恒心。故选C。

答案为:

(1)B;

(2)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会成功。

(3)C«

5.【答案】

(1)《鸟的天堂》巴金;

(2)逼近sh(i展示;

(3)由远及近;

(4)大榕树生命力旺盛;

(5)喜爱、赞美;

(6)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当地对那棵住满鸟的大榕树的称呼;第二个“鸟的天堂”就是鸟类的天堂

的意思.这句话是说:那棵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庇护着这么多的

鸟儿们在里面生活得自由自在,幸福快乐,它的的确确是一个鸟儿生活的天堂啊!

6.【答案】

(1),:“?

(2)B;

(3)马上立即。

文中的句子更好,用立刻更能体现出母亲的坚决,且更为书面。

(4)动作语言爱孩子、勤劳。

7.【答案】

(1)作者用“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

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写出了白鹭“适宜”的程度无可挑剔,表现出了白

鹭的外形美。故C项是最恰当的。

(2)本文赞美的是白鹭的美,但在文中对白鹭、朱鹭和苍鹭的身体外形进行了描写,这是用对比的手法

来突出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

(3)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高度概括。第⑥自然段描写的是一只白鹭站在水田里,不急不躁,静静地等鱼

来,像一个垂钓者,所以可把这幅图的画面起名为“白鹭钓鱼图”。第⑦自然段可想象为:白鹭或许在期

待远方的风景,或许在思念久别的朋友,或许在等待觅食的同伴,所以这幅画可起名“白鹭瞭望图”。第

⑧自然段可想象为:黄昏的空中,白鹭翩翩起舞,清纯美丽,宛若仙子,所以,给画起名‘'白鹭起舞图”。

(4)A.-不,歌未免太铿锵了。”前面写白鹭像一首歌,后面又进行了否定。故破折号表示的转折

的意思。B.本文第一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结尾”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是前后呼应的关系。C.第⑤自然段运用了排比句。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协调的色彩。D.“歌未免太

铿锵了”这是把白鹭比喻成一首优美的歌也是不合适的,因为在作者看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

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故D的内容表述是错误的。

答案为:

(1)B;

(2)这是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白鹤、朱鹭和苍鹭身体的大来突出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

(3)白鹭垂钓图白鹭瞭望图白鹭起舞图;

(4)Do

8.【答案】

(1)依然精巧;

(2)父亲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3)原指上天不会亏待苦心经营的人。形容埋头苦干的人最后会成功的。文中指“老天不负苦心人”的

意思是“我”考取了无锡师范。

(4)A;

(5)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9.【答案】

(1)紧走搭石慢过桥;

(2)人影多,姿态美协调有序嗒嗒的声音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相互谦让,尊老爱幼把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这件事看成应该、必须要做的尊敬老人;

(4)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10.【答案】

(1),本选段选自吴冠中的《父爱之舟》。

(2)启迪:开导;启发。恍恍惚惚: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3)看踩高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这个句子中的省略号表示这个后面的活动还有很多,

在这里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阅读句子: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各种手艺活。这句话中的破折号

表示对各种玩意的解释,因此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4)“跷“读音为qiao,意思是脚向上抬:〜脚。〜腿。这里选择读音“qiG。”,僻的读音是.“pi”,

意思是偏僻:〜巷。荒〜.〜处一隅。选择读音“pi”。“脑”读音“ndo”,选择读音“3。”;“迪”的读

音为“才”意思是开到启迪,故选择读音“才”。

(5)“各式各样”是ABAC式的词语,因此仿写词语为:各种各样,人山人海。“密密层层”是AABB

式的词语,因此仿写词语为:恍恍惚惚、朦朦胧胧。

(6)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卖。从这句话可知,我和父亲找个偏僻的地

方吃粽子是因为父亲怕我被别人嘲笑而心理自卑。

(7)从句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和“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

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可知,本选段主要从给我买吃的和给我制作玩具这两个方面来表现父亲

对我的疼爱。

答案为:

(1)吴冠中《父爱之舟》;

(2)开导,启发;神志不清、迷惘的状态;

(3)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解释说明:

(4)qiaopinfiodi;

(5)各种各样,人山人海;恍恍惚惚、朦朦胧胧;

(6)父亲怕我被别人嘲笑而心理自卑;

(7)给我买吃的制作玩具。

11.【答案】

(1)重要。下等。

(2)为有源头活水来有志、有识、有恒;

(3)心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12.【答案】

(1)本语段选自《落花生》,作者是许地山。

(2)

可贵:值得珍视。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珍贵”;

爱慕:喜欢羡慕。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喜爱”;

立刻:马上;立即。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是“立即”。

(3)文中父亲说的这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

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

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说出了在父亲眼里,父亲认为花生不

像桃子、石储、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

品格很可贵。作者也赞美了花生的可贵品格。实际上也是借物喻人,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品格也像

花生的品格一样不讲体面而做着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故选本题选项中的C项。

(4)我们了解了花生的品格确实很可贵,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品格也像花生的品格一样,如:教

师,环卫工人,警察叔叔,

答案为:

(1)落花生许地山;

(2)珍贵喜爱立即;

(3)C;

(4)教师,为了培养教育学生,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给学生批改作业和备课;环卫工人,起早贪黑的

清扫着街道,为的是让人们穿行在整洁的道路上;还有警察叔叔,不管严寒酷暑,风霜雨雪,他们总是

默默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他们的品格都具有花生的品格,都做着对人

有好处的事。

13.【答案】

(1)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写的。

(2)“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句话是作者对母亲外貌和动作的描写。

从“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这些词可看出来,这句话说明了母亲工作认真。

(3)当“我”看到妈妈如此辛苦的劳作,“我”喊了两声妈妈,当时喊的语气应该是用“疑惑的语气”

来喊,因为“我”看到了妈妈挣钱不容易,不忍心向妈妈要钱,表现出疑虑不安,犹豫不定的心情喊“妈

妈”。故选选项中的B项。

(4)文中这段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

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的意思是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句中“吃惊地望着我”是

因为她从不曾想到这个时候我会出现。

(5)从文中的“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可看出“我的母亲”这句话在每个

分句的结尾出现,作者这样写,其目的是为了强调:对母亲的愧疚和爱,以及对母亲的歌颂!,“我”从

没想到母亲干这么重的活,如此辛苦、疲劳。

答案为:

(1)梁晓声;

(2)外貌动作工作认真;

(3)B;

(4)艰辛她从不曾想到这个时候我会出现;

(5)“我”对母亲的愧疚和爱,以及对母亲的歌颂干这么重的活,如此辛苦、疲劳。

14.【答案】

(2)从“园中许多景物”可知本段主要介绍的是圆明园的景物。从“还珍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可知

这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文物。

(3)a.画线句子是个过渡句,承接着上文讲的建筑宏伟,开启了下文要讲的历史文物,所以起到的作

用是:承上启下。b.第二段先用过渡句引入本段内容,中间具体介绍有哪些文物,最后一句总结了它是

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是总-分-总结构。c.文章里介绍的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后来被侵略者毁灭,

就是想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痛恨。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感。所以选A。

答案为:

(1)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诗情画意

(2)景物文物

(3)a.B;

b.B;

c.Ao

15.【答案】

(1)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文中指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

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

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可知这是“礼让”。

(3)短文描写两个走搭石的例子,一是两人面对面走搭石时的情景,一个是当遇到老人时理所当然地把

老人背过河去。从这两个例子中看出家乡人的互相礼让和尊老敬老的美好心灵。

(4)结合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看出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

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故选“C”。

(5)注意写出走搭石时,表现“礼让”的内容即可。

答案为:

(1)文中指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2)Ao

(3)走搭石时互相礼让背老人过搭石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4)Co

(5)一个妇女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儿童过搭石,一位青年主动帮忙抱着孩子走搭石。

16.【答案】

(2)片段一描绘了少年中国的辉煌前景。片段二主要介绍了圆明园惨遭肆虐践踏而被毁灭的经过。从“他

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