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_第1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_第2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_第3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_第4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

复习专题真题与教考衔接之一执教教师:山间明月2023•全国甲卷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答案:BDG原句: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翻译: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答司马谏议书》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5.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武传》6.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苏武传》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重要实词教考衔接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考察点:重要实词席,①〈名词〉席子;用草、竹篾、苇篾等编织的坐卧铺垫的用具。《孔雀东南飞》:“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又】〈名意动〉以……为席。《左忠毅公逸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②〈名词〉席位;坐位。《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③〈名词〉酒席;筵席。《群英会蒋干中计》:“瑜命撤席,诸将辞出。”④〈名词〉船帆。李白《梁园吟》:“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⑤〈动词〉凭借;倚仗。《汉书·刘向传》:“吕产禄席太后之宠,据将相之位。”重要实词教考衔接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考察点:重要实词枕,zhěn〈名词〉枕头。《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zhèn①〈动词〉将头放在枕头等物上。《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动词〉临近;挨着。《汉书·严助传》:“北枕大江。”重要实词教考衔接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考察点:特殊句式(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用助词“之”“是”或“惟……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助词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介宾结构中的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前面,宾语前置。重要实词教考衔接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考察点:重要实词蔽,①〈动词〉遮住;遮掩。《鸿门宴》:“常以身翼蔽沛公。”②〈动词〉蒙蔽。《论语·阳货》:“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又】受蒙蔽。《邹忌讽齐王纳谏》:“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动词〉隐藏,躲藏。《黔之驴》:“蔽林间窥之。”④〈动词〉总括;概括。《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重要实词教考衔接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考察点:重要实词逆,①〈动词〉迎;迎接。《国语·晋语》:“吕甥逆君于泰。”【又】迎敌;迎战。《赤壁之战》:“将兵与操并力逆操。”②〈动词〉预先;预料。《孔雀东南飞》:“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③〈动词〉不服从;违背。《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④〈名词〉叛逆;骚乱者。《〈指南录〉后序》:“数吕师孟叔侄为逆。”【逆旅】客舍;旅舍。选D。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C.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D.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重要实词教考衔接B.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B.“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慢”是“轻慢、怠慢”的意思,因此周尧卿是对轻慢自己的人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而非“不如自己的人”。故选B。慢,①〈形容词〉傲慢;不敬。《史记·淮侯列传》:“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②〈动词〉懈怠;轻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③〈形容词〉缓慢。《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答案:(1)他泪流满面地回答说:“过了今天,即使以后我想要像现在这样竭尽全力,还能有机会吗?”(“泫然”,流眼泪的样子;“是”,如今、现在;“复”,还、再;“……乎”,反问句,……吗。)泫:〈动词〉激水珠下滴。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引】流泪。王僧达《祭颜光禄文》:“心悽目泫。”【泫然】流泪的样子。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答案:是,①〈形容词〉对;正确。《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又】〈形意动〉认为……正确;肯定。《问说》:“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②〈代词〉这;这个;这样。《石钟山记》:“是说也,人常疑之。”③〈形容词〉凡是;所有的。《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④〈动词〉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答案:复,①〈动词〉返回;回还。《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信陵君窃符求赵》:“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②〈动词〉回复;回答。《信陵君窃符求赵》:“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送东阳马生序》:“不敢出一言以复。”③〈动词〉恢复;还原。《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师说》:“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④〈动词〉免除赋税徭役。《史记·高祖本纪》:“沛幸得复,丰未得复。”⑤〈动词〉报复。桓宽《盐铁论·本论》:“有复匈奴之志。”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答案:复,⑥〈副词〉再;又。《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⑦〈名词〉夹衣。《世说新语·夙惠》:“冬天昼日不著复衣。”⑧〈形容词〉夹层的。《旧唐书·王锷传》:“作复垣洞穴,实金钱于其中。”⑨〈形容词〉繁复;重复。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⑩〈动词〉通“覆”,覆盖,盖住。《女娲补天》:“天不兼复,地不周载。”《促织》:“复之以掌,虚若无物。”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答案:乎,①〈介词〉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师说》:“生乎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乎沂,风乎舞雩。”⒉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乎三子者之撰。”《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⒊介绍依凭的条件。《庖丁解牛》:“乎天理,批大郤。”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捕蛇者说》:“吾尝疑乎是。”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答案:乎,②〈助词〉语气词。⒈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鸿门宴》:“壮士,能复饮乎?”⒉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有种乎?”⒊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乎?”⒋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答案:乎,⒌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归去来兮辞》:“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召公谏厉王弭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始得西山宴游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③〈词缀〉用于形容词、叠音词后面。《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矣。”《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五人墓碑记》:“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答案:(2)杨纭到达县里后,不再另行访查,只是将听到的情况上报来推荐他。(“邑”,名词,县;“察”,考察、访查;“第”,只是。)邑,①〈名词〉城镇。《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②〈动词〉封地。《荆轲刺秦王》:“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③〈名词〉县。《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④〈形容词〉通“悒”。忧愁不安。《汉书·杜邺传》:“由后视前,忿邑非之。”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察,①〈动词〉仔细看;观察。《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②〈动词〉看清楚。《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又】〈动词〉苛求。《班超告老归国》:“察政不得下和,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③〈动词〉考察。《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④〈形容词〉清楚;明白。《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动词〉考察举荐;选拔。《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剌史臣荣举臣秀才。”⑥〈动词〉督察。《邵公谏厉王弥谤》:“近臣尽规,亲戚补察。”(补察:弥补过失,督察是非。)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第,①〈名词〉次第;次序。《左传·哀公十六年》:“楚国第,我死,令尹司马非胜而谁?”(按照楚国的用人次序,我死后令尹司马的官职不是胜(人名)来继任还有谁呢?)②〈名词〉官僚和贵族的住宅。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出,驾而宿于朝房,旬而还第。”《左忠毅公逸事》:“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③〈名词〉科举考试的等级。成绩好为“甲第”、“上第”,考中了叫“及第”,没考中叫“落第”、“下第”。《柳毅传》:“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芋老人传》:“书生用甲第为祖国。”重要实词教考衔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2)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第,④〈副词〉表假设,译为假使,如果。《陈涉世家》:“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⑤〈副词〉只;仅仅。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⑥〈连词〉只是;但是。表示转折。《与妻书》:“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⑦词头。用在整数的前边,表示次序。《孔雀东南飞》:“云有第三郞,窈窕世无双。”《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重要实词教考衔接周尧卿,字子余,他的祖先是汝阴人。尧卿聪明机警,博闻强记,七岁时就擅长作诗,二十岁时以学识和品行而闻名。天圣二年考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和饶州通判。去世时年五十三岁。他的文集有二十卷,《诗》和《春秋》的注解各有三十卷。尧卿在十二岁时失去了父亲,悲伤哀痛得就像成年人,见到母亲句抑制情感、忍耐哀痛,不想让母亲伤心。母亲对此感到诧异,对亲戚说:“我的儿子这样的关怀我,非常懂得孝顺赡养我。”尧卿后来果然赡养孝顺母亲,他的志向如同母亲所说的那样。他对待兄弟,尤其厚道友爱。母亲去世后,他结草庐守孝三年,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即使生病也不饮酒吃肉。有人劝他按照礼仪规矩适度保重,他说:“《礼记》上说‘老年多病可以不停止吃酒肉’,也许是因为忍受不了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