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赤壁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赤壁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赤壁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赤壁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公元1079年,湖北的黄州迎来了一位满心伤痛的人,他就是苏轼。曾经的庙堂才子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赤壁,寄情山水、凭吊古人。用多彩的篇章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赤壁赋》这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路历程吧!1.走近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文艺全才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

生平简介一生三次被贬1、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贬黄州,共五年。2、绍圣元年(1094)又贬惠州(今广东惠阳)。3、四年后(1098)再贬儋州(今海南岛儋县)。三年后,遇赦放还,次年病死于常州。

1069年,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门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2、写作背景

3.题目解说

周瑜破曹的赤壁古战场的地点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后人称“武赤壁”苏轼所游是黄州的赤鼻矶,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市区西北的长江边上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山崖陡峭如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后人又称“文赤壁”,但并非赤壁大战处。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本文是宋代文赋的代表作。4、关于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结合课本注释理清文意。

字词注音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尊()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

)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

)18、枕藉()

rénxūshīzhàoshuòniǎoqiáohèpiānlípáoqiǎofúyóuliáozàngzhúlújíjīngjiè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1自然段漂浮农历十六日不一会,焉,语气词,无义笼罩任凭小船越过形容江面旷远迷茫。“嘱”,劝酒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状语后置)指白茫茫的水汽。往,到……去。于赤壁之下游(状语后置)指广阔无边的江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通“凭”乘太空脱离道家认为成仙的人能升天转折顺承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逆流而上。月光下江水明澈。悠远的样子。循,依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唱和,应和江面浮动的月光。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第2自然段指洞箫声婉转悠扬。细丝使.....起舞,(使动用法)深谷,这里指深渊。使…哭泣。(使动用法)潜伏的蛟龙寡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容色改变的样子。整理形作动为何,宾语前置端正。通“缭”,环绕,盘绕。介词“被”(被动句)当占领攻下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在安”

(宾语前置)长矛本来顺承朝.往.向(西.东)(名作状)斟酒第3自然段转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以……为伴侣”意动“以……为朋友”形容船小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片刻昆虫名夏秋之交生在水边,朝生暮死。比喻人生短暂偕同,带屡次得到用在句中表停顿。余音,指箫声打鱼砍柴(名作动);江中小洲悲凉的秋风第3自然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转折满,指月圆却,指月缺那,指月亮到底消减和增长句首,表假设语气。那么羡何,宾语前置发语词,表示另起一个话头。通“已”停止;逝,往。此,指流水。简直,竟然,连……都。第4自然段假如

即使大自然宝藏

享用消逝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菜肴和果品纵横凌乱互相枕着睡觉已经发白,即天亮已经第5自然段酒杯斟酒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段——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五段——忘情尘世的洒脱第二段——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段——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段——随缘而安的态度

《赤壁赋》

知识点总结通假字:1、举酒属客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举匏尊以相属。

属—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冯—凭,乘,御,驾尊—樽,酒杯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侣鱼虾而友麋鹿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使动,使……起舞;使……哭泣

意动,以……为侣;以…为友名词动用,东下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使……正,使动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客有吹洞箫者4何为其然也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今安在哉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介宾结构后置状后置定后置宾前置被动宾前置状后置特殊句式:

小学而大遗遗深追先帝遗诏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托遗响于悲风

遗漏,忽略死人遗留下来的

给予,留给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若望仆不相师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盼望

远望

埋怨

农历每月十五

纵一苇之所如如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突如其来

往像,如同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之哀吾生之须臾。助词,主谓间不译。惟江上之清风。结构助词,的。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不译。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助词,表被动。成语归纳6、取之无禁(尽),用之不竭:拿不尽,用不完,形容非常丰富。

一次月夜赤壁泛舟苏子与客的心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自主探究乐甚——愀然——喜而笑乐-----------悲--------乐

1、因何而乐?2、为何而悲?3.喜从何来?合作探究

因何而乐?

一、良辰:七月既望二、美景: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三、雅事:

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四、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为何而悲?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山川依旧,人事无常之悲功业无成之悲天地辽阔而自身渺小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长江无穷而人生短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山川依旧,人事无常之悲,个人功业无成之悲天地辽阔,个体渺小之悲长江无穷,人生短暂之悲现实与愿望的对比落差形成悲凉心境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志士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抒发了人事无常,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悲哀。喜从何来?水

人变不变逝者如斯盈虚如彼生老病死未尝往也卒莫消长代代相承不取取物各有主

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清风明月,大自然之无尽藏也吾与子之所共适(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也是永恒的。(2)物各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深度探究: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