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模块1第1编中国古代史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师用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点向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核心价值引领民族关系是指民族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关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冲突,又融合,而民族交融是主流。秦汉的统一开启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新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加速了民族交融;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最后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中国古代华夏认同观念加强,民族认同逐渐形成并升华。考试命题重视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华夷观念发展变化的原因、实质及产生的影响。“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及对外贸易发展,为今天“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统编新教材主要讲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商业贸易、商路与文化交流等。“一带一路”倡议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是高考备受关注的热点内容之一。高考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近代东西方文明冲突下的“丝路”与“新航路”及“一带一路”倡议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的异同、经济全球化趋势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与挑战。必备知识贯通主干整合1.古代民族关系概况时间民族交融情况春秋战国中原各国与相邻的戎狄蛮夷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秦汉秦朝设典客、典属国,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三次出击匈奴,东汉初,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西汉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魏晋南北朝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学习汉族典章制度。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进一步推动民族交融隋唐隋唐时期,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隋朝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宋元少数民族政权吸收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元朝统治者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元朝对西藏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明清明朝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负责管理民族事务。在边疆设立都司、卫、所、土司管理边疆和少数民族。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清朝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控制;通过军事斗争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巩固了西北边疆;分别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办事大臣;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选派流官进行管理2.古代对外关系概况日本①秦汉: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东汉光武帝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②隋唐:日本派出遣唐使,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鉴真和空海成为中日佛教交流的代表朝鲜①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②10世纪初,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朝制度,设三省六部,地方划分为十道,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制,儒家经典和辞章之学广为传播南洋①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②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印度半岛从东汉到北朝,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远赴天竺取经,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亚和西亚①唐朝与大食国接触,造纸术由此传入阿拉伯地区②元代大量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欧洲①东汉: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一带。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中欧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②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欧洲③明清西学东渐,16世纪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又把中国的儒学和道教介绍给西方。徐光启等与传教士合译西方科技著作,为中国科技注入新的生机重难突破1.古代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平、友好、互利形式具体事例和亲①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中期以后,为密切汉匈关系,昭君出塞②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会盟、议和①9世纪,吐蕃与唐朝会盟,史称为“长庆会盟”②1005年初,宋辽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③1044年,夏宋订立和议,西夏对北宋称臣④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和议,南宋皇帝向金称臣,史称为“绍兴和议”经济文化交流①汉朝:与西域、匈奴进行物种和技术交流,开展互市贸易②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方面的书籍③两宋:通过互市和榷场的形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④明朝: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互市,修建呼和浩特城⑤清朝: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册封①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②清朝顺治皇帝赐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通贡指贡品赏赐。如靺鞨族对唐朝的纳贡;宋朝给辽、西夏、金的岁币设置管辖机构①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保护商旅往来,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②唐太宗征服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北南③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④元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行政区域,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⑤雍正时期,清朝派驻藏大臣,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⑥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2.对古代民族交往的正确认识(1)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特点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友好交往是主流,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民族大交融促进了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因此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2)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交往和民族交融。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发展,共同反抗压迫。尽管各民族间也有掠夺、迁移、战争、议和,但战争是短暂的,友好则是长期的。正确看待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民族隔阂主要指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战争。它只是民族关系中的次要部分。由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民族间的矛盾、斗争和战争从根本上说都是各民族的统治者所挑起的,从这个角度看,民族矛盾说到底是阶级矛盾。(3)实质①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民族融合实质上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民族融合实质上是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的扩展。③从经济形态的角度看,民族融合的实质是游牧向农耕的转化。④从生活方式的角度看,民族融合实质上是少数民族的汉化。3.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特点(1)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北方先后出现了辽、金等,西北出现了西夏,西南出现了大理等,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宋元时期先后完成了封建化过程。(2)民族特色的制度建设:少数民族政权一般都保留了符合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政治制度,比如辽的南、北面官制度,金的猛安谋克制度等,这些制度丰富了古代中国政治治理的历史选择,体现了政治制度建设的多样性。(3)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政权都促进了边疆的开发,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中原地区渐趋接近,成为民族政权与两宋政权并立的经济基础,也为明清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4)统一的历史趋势:五代十国以来,民族交往、交融进一步发展,统一的趋势日渐明显,元朝的统一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开放包容、兼收并蓄(1)条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对外交通发达;开明的外交政策;科技发展;杰出人物的作用。(2)途径:一是通过官方和民间的贸易途径,对外贸易往往伴随着文化交流。二是官方派遣使节和留学生。三是宗教传播,如佛教徒鉴真、玄奘、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四是战争,如成吉思汗的西征。(3)特点①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上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以前。到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变化的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根本原因),外国侵略势力的影响等。②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以海路为主。变化原因: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科技因素,包括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等。③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④交往形式以和为主:汉朝通过丝绸之路,对外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发达。⑤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出现侵略与反侵略斗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典题实达素养1.(2023·浙江1月)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B)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③伊犁将军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D.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B项正确;汉代置护乌桓校尉,唐代设单于都护府,在今天内蒙境内,排除A、C、D项。故选B项。2.(2023·湖北卷)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A)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解析】据本题材料“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了灵活的政策,充分地兼顾了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文化习惯、自治权利等方面的需求,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民族交往政策,不是唐王朝直接去治理边境的民族地区,排除B项;C、D项叙述有片面性,排除。故选A项。3.(2023·湖南卷)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D)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解析】根据材料“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可知,朝鲜和日本的请赐行为,说明两国以明朝政权为其宗主国,欲借助明朝赐书的行为,来强化自己政权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与儒家学说的发展无关,强调的是朝鲜、日本的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官方行为,与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请求赐书是为了强化政权的权威,非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汇各地域文化的涓涓细流,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逐渐扩大,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气象。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答案】地域:黄河流域。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阐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生产的发展催生文字的出现,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表达了先民的需求和意愿,之后文字逐渐摆脱图形的束缚,接近我们熟悉的样貌。由于农耕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化随之出现。新石器晚期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礼器,阶级阶层分化明显,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传说中五帝之首的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核心。五帝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