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12《拿来主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先破后立、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2.感知鲁迅杂文语言的讽刺性特点。

3.领会“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先破后立、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

2.感知鲁迅杂文语言的讽刺性特点。

教学难点

领会“拿来主义”的内涵及强烈的现实主义。

教学过程

导入:

师:近年来,一些外国知名品牌一边赚着我们中国人的钱,一边不时地发出一些辱华言论或爆出辱华行为,例如近期的新疆棉事件更是暴露了外国企业的狼子野心。面对国外企业的辱华行为,国人们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展现了我们骨气,充满了理性的思考。其实我国也曾有这样一位智者,面对外来文化的输入和本国文化的传承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智者,感受他眼光的锐利性,体会他思想的先进性。

检测预习: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说出本文的论点

生1第2段

生2第5段

生3第7段

活动——同桌讨论到底是第几段?说出理由(激发学生思维碰撞)

生1

师:本文论点为第7段第2段初步提,第5段进一步提,第7段才明确论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师:如何理解这个论点?请同学们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生1

生2

师:鲁迅先生是要告诉我们拿来的时候要——有主见,有鉴别,有选择

师:之前大家写议论文时老师要求论点要出现得快,最好在文章第一段,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论点为什么没有在开头出现呢?

生1: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是在批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师:驳也就是先把对方的观点打破——所谓的破就是分析、评论或批驳,指出其不足或者错误之处。文中的破是为了立,是为了确立不违背常理的观点。并且这个观点是与错误的言论或生活现象完全相反或对立的。在破和立之间要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以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结合刚才老师讲的破和立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梳理一下本课的结构。

生1

生2

师:第1段批判“闭关主义"的危害及“送去主义”的一些可耻行径——破

第2段初步提出“拿来主义"——立

第34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破

第5段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立

第6段指出送来的危害——破

第7段提出中心论点——立

第8段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破

第9段阐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立

第10段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的胆识和品质,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立

文章先破后立,边破边立,破立结合

任务一:

师:作者在第7段提出中心论点后,第8、9段对拿来主义进行了详细论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8、9段,思考以下问题:

第8、9段批判了哪三种错误倾向?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三种错误倾向

生1

生2

师: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的孱头(逃避主义)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的昏蛋(虚无主义)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的废物(投降主义)

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挑选的具体做法是:或使用,或存放,或销毁。

师:我认为视频中的周秉义可以算是拿来主义的典范。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段的写作特点和作用。

生1

生2

师: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晰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任务二:

A: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B;中国一直奉行“闭关主义",排斥对外交流。自从鸦片战争战败之后,又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文字,思考这两段文字有区别吗?你能说说吗?(师生可进行深度个别互动)

生:第1段是语文课本的,第2段像是历史课本。

师:你喜欢哪一种表达方式?

生:第1段形象、生动;第2段抽象,没有味道。

师:文学的文字是最有感染力的。我们应热爱文字,热爱文学。鲁迅的杂文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形象性,那种无以复加的形象,甚至是无法模仿的形象性。

师:此处运用“自己”“别人"“枪炮”“一串钉子"等名词,通过“不去”“不许来"“打破”“碰"等动词,生动地指出了闭关主义的盲目自大以及中国遭受的惨痛失败。你看,钉子不是一枚钉子,而是一串,那种失败的被扎的惨痛,历历在目。多么形象的语句啊!

师:这是对闭关主义生动的描绘。请同学们在第1段找出你读起来特别有味道的名词和动词,画一画,读一读,然后自由交流。(限制方向,有的放矢,开口要小,精准进入文本)

生1:“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读)“捧着"用得很好,让人感受到送去主义者恭敬,谄媚的样子。

师:你能模仿“捧”的动作吗?(学生模仿)(要学生动起来,能直观地感受到用词的准确生动)

师:你从“捧"字背后看出了什么?

生:奴才,可怜的样子,电视剧中那些奴才和丫鬟是这样的。

师:讲得不错。“那几张画”是说画多,还是画少?

生:画少。

师:既然画很少,还“一路的挂过去",这是发扬国光吗?

生:不是,那是国耻。

师:对,这在是打肿脸——

生:充胖子。

师:你看,这些行为除了奴才的可怜之外,还有寒酸自卑的一面。

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用精炼、传神的动词,恰如其分的修饰语和限制语,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国民党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态。这就是鲁迅的语言特色。

师:鲁迅的文章在形象生动地背后有着强烈的个人憎恶,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绝不矫情,也不怕得罪人!你看,第三次送,要得罪人了,是谁呀?

生:梅兰芳。

师:你知道梅兰芳吗?

生:唱戏的。

师:具体说是唱京剧,也是艺术家,但最善于唱青衣。唱戏的居然称他为——

生:博士。

师:博士有何用意。

生:讽刺和调侃。

师:“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句话是说真的进步了吗?

生:没有。这是反语,是对送去主义的嘲讽。

师:这就是鲁迅的杂文语言特点,几句话就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写出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的可耻行径。

任务三:学以致用

核酸检测现场奇葩现象的视频

假如今天鲁迅先生和我们一样去核酸检测,也看到了视频中核酸检测现场“奇葩"现象,请你代鲁迅立言,结合本课写作特点写一篇文章。

课文总结:

鲁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