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全国通用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项汇编
专题2实用类文本阅读(原卷版)
一、(2023•河南•校联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临近春节,全国不少地方出台政策,规定全区域全时段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同时,也有地方允许在除
夕、春节、元宵节等限定时间内燃放烟花爆竹。
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致区域的实
际情况,确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和种类。”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地点燃放烟花爆竹,或者
以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方式燃放烟花爆竹的,由公安部门责令停止燃放,处100元以上500
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
法》第三十条,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
(摘编自《全国多地全区域全时段禁放烟花爆竹部分地区限定春节可放》)
材料二:
据2023年1月8日中新社报道,年关将至,烟花爆竹的“禁”与“放”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陕西
延川、甘肃白银、山东东营、山东滨州、辽宁大连等地明确,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烟花。北京
市烟花办近日表示,2023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将继续严格执行全城禁放政策。
在很多人看来,燃放烟花爆竹是过年重要传统之一,能让节日气氛更浓厚,也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
乐趣。不少人希望通过燃放烟花爆竹来释放压抑情绪,迎接新的生活。不过,考虑到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带
来污染问题和安全隐患,很多城市在是否允许燃放问题上,态度并不一致。
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主要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其中,限制燃放
包括限制燃放时间、限制燃放区域、限制烟花高度和爆竹多少响等;而禁止燃放既包括禁止在部分区域内
燃放,也包括全域禁止燃放。对此,大多数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人有不同看法。
在人口密集、古建筑众多、气候干燥的地方,严格禁放烟花爆竹是现实且必要的举措。对于一些人认
为禁放烟花爆竹会消解节日氛围的担忧,相关地方不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去弥补。而人口不那么密
集、古建筑少的城市,则可以采取允许加限制燃放的办法,适当满足市民对节日氛围的期待。也就是说,
禁止燃放还是允许燃放,要给合各地自身实际情况来定,不要盲目效仿或跟风,也不要被舆论“绑架”。
即便允许燃放,各地也要保障烟花质量、燃放安全,做好消防准备。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每个城市在发布有关政策通知时,应及时向市民做出详
细的解释说明,让人们能够了解、理解相关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摘编自《是否禁放烟花应当‘‘因城施策”》)
材料三:
我们即将迎来兔年春节。最近,有部分地区根据当她的实际情况,把对节日放烟花爆竹由全面禁止改
为限制燃放,允许在特定时间段内燃放烟花爆竹。正如央视某主持人所言,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
归”的体现。燃放烟花爆竹也是老百姓在表达过年时喜悦的心情。
烟花爆竹可以放了,但是,可以“一放了之''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告诉我们,烟花爆竹燃放(包括生
产、流通、消费),一定伴随着安全问题。正因为这样,公安党委(扩大)会议1月17日会议强调,有关
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引导群众合规燃放、文明燃放。
中央早在1988年就提出要加强烟花爆竹的生产和燃放安全管理。后来随着公众对环保和空气质量的重
视,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陆续有200多个城市制定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也就是说,在这次“禁
改限”之前,我国很多城市,特别是城市的中心城区,是不能燃放烟花爆竹的,售卖烟花爆竹也是不可以
的。仅有小部分地区可以限时限区域燃放。
那么,这么多年来大部分地区的禁放,会不会让管理部门和老百姓忘记了燃放烟花爆竹需要遵循安全
第一的原则?大家已经习惯禁放的日子之后,现在又可以燃放了,老百姓在兴奋之际,安全意识是否重新
确立?有关部门的安全措施是否重新实行?这不能不说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摘编自《烟花爆竹“禁改限”,还是要安全第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会受到处罚,因此,不能在禁止的时段和区
域内燃放烟花爆竹。
B.许多城市在是否允许燃放烟花爆竹问题上,态度不一致,是否禁放烟花爆竹应当“因城施策”,不能采取
“一刀切'’的做法。
C.无论是允许还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都会有赞同的或反对的声音,在倾听大多数民众心声的同时,还要
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
D.全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实行禁放烟花爆竹的政策,一旦放开,人们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授权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限制或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
间、地点。
B.陕西延川、山东滨州、辽宁大连、北京等地明确,2023年春节期间,在部分区域和特定时间段可燃放
烟花。
C.目前,对于烟花爆竹,我国城市采取允许燃放、限制燃放、禁止燃放三种做法,对此,公众都表示理解。
D.在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央视建议允许在特定时间和地区燃放烟花爆竹,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盼望年味回
归的体现。
3.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二、(2023•河南安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称大科学装置,是指为提升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
的能力,由国家统筹布局,依托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或系统,
是为高水平研究活动提供长期运行服务、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共设施。按照不同的用途,重大科
技基础设施一般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专用设施,这是为特定学科领域的重大科学技术目标而建设的研究装置。如北京正负电子对
撞机、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脸室等。专用设施有明确具体的科学目标,追求国际基
础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依托设施开展的研究内容、科学用户群体也比较特定、集中。
第二类是公共实验平台,这类设施主要为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提供支撑性平台。这类装
置为多个领域的不特定大量用户提供实验平台和测试手段,为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及其应用提供关键支撑,
追求满足用户需求,服务全面完整。
第三类是公益基础设施,主要为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服务,属于非营
利性、社会公益性设施,追求满足国家和公众需求。
(摘编自《王贻芳院士: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材料二: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着策源地作用。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不
少设施为此立下汗马功劳。面对快速射电暴起源这一天体物理领域前沿问题,我国科研工作者利用“慧眼”
卫星精准定位了快速射电暴对应的X射线天体,还利用“中国天眼”第一次捕捉到了快速射电暴多样化的
偏振信息,揭示其来源和辐射机制。东方超环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选行,这是目前世界
上托卡马克装置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
面向经济主战场和人民生命健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比如医疗领
域,重离子研究设施一展身手。重离子进入人体后,有一个奇妙功能——按照重离子的能量停留在某一深
度。科研工作者设想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杀死体内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没有伤害。
(摘编自王贻芳、彭良强《助建科技创新高地的大国重器》)
材料三:
《瞭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的?
赵红卫:我国已取得的科技成就多数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关,世界范围内亦是如此。世界范围内来
说,40%左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得成果。
《隙•望》:如何更好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赵红卫:可以吸引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有发达国家企业与国家实脸室合作,
大型设备的所有权由实验室掌握,企业有使用权。我国也可以借鉴此类做法,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同时,
国家亦可鼓励地方政府投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
《豪望》:打造全球创新高地,我们面临哪些新挑战?
赵红卫:目前,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有部分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部分分系统、某个方向或
设备性能等领先的较多,全面领先、领跑的相对较少。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红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造福人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共实验平台和公益基础设施这两类大科学装置与专用设施相比,其立足于公众,所服务的领域相对较
广,所创造的价值也相对较大。
B.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事实证明,而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是推
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利器。
C.我国利用“慧眼”卫星捕捉到了快速射电器多样化的偏振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快速射电暴起源问题奠定了
基础。
D.在世界范围内,四成左右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得成果;在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主
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与医疗领域。
3.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
三、(2023春•河南平顶山•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旁的老年人。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
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
重提升到17.8%左右;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客观地讲,在我国目前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要彻
底解决空巢老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尽量采取多种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的担忧。
(摘编自王庆海《破解空巢老人养老难题》)
材料二:
空巢老人的问题,折射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交织着现代化过程中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均衡,劳
动力候鸟式的迁徙就不可避免;社保制度的割裂,使各种保障难以无缝衔接;户籍制度的坚冰,让老年人
随子女迁徙难度加大;政府投入不足和民间资本进入不畅,导致养老服务供给不够且水平较低……时代的
列车一往无前,老年人却已步履蹒跚;而最为弱势的空巢老人,更是难以承受的时代之重。
从要求各级政府“用于养老服务的财政性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到提出“加快建立社会恭老服务体
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问题正在破解。而此前不久,国务院决定合并“新农保”和“城居保”,建立
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无疑将有助于解决老人们面临的问
题。
(摘编自贾壮《“空巢”之痛,时代之重》)
材料三:
农村空巢老人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具体体现在: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面临着外在危险的威胁,由于
年老体弱,老人在受到外力侵害时无力抵御和抗衡;另一方面由于年老体弱而多陷“内在疾患”。调查显
示,农村空巢老人的患病率在80%以上,甚至有50%以上的老人患有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在调查中,我们
了解到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六个方面:自理能力下降,慢性疾病,消防隐患,用药不当,
不法分子诈骗、入室盗窃、抢劫,住房老旧。
下图是对农村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原因的调查统计分析。
犯罪分子的人身伤害
火灾6.7%
13.3%
其他
20%
突发疾病
60%
(摘编自张晓琼、侯亚丽《晚年何以安度: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问题研究》)
材料四:
一方面是老龄化社会的步步逼近,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把“互联网+”和养老服务
结合?南京市民政局目前正在进行这样一种有益尝试。
这种基于“互联网+”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便利,而便利也往往是老
年人群体所最为期待的。通过“互联网+”把以上这些老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资源、服务整
合到一起,老人身边只要有一个电话或手机就可以轻松享受这些资源和服务。
养老服务网络等于是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在市场和老人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而密切的
联系,进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但我们也要看到,老年人群体要想充分享受到这种服务的便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么一
方面政府有关部门需要对那些被纳入养老服务网络的企业、商家在服务质量、服务价格上给予必要的引导,
以避免有企业和商家哄抬服务价格,导致老年人群体消费不起的情况;二则,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
的老年人群体,政府应该加大养老补贴和救济的力度,以类似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帮助他们享受养老
服务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和各项服务。
(摘编自苑广阔《盼”互联网+”惠及更多空巢老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空巢老人的数字惊人,主要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人口大国。
B.虽然中国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当下已成为社会难题。
C.因为年老体弱,农村空巢老人要面对来自外在危险和自身疾病的双重威胁。
D.把“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是一种创新,能使市场和老人实现共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表明,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数量将超过老年人口总数的一半,彻底解决空巢老
人"不敢老'’的问题仍存在许多困难。
B.根据材料二,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诸如“医保”改革政策的落实,"空巢”之痛势必短期内可以获得有
效解决。
C.根据材料三中相关数据可知,空巢老人患病率非常高,所以他们的“内在疾患''是最应该引起社会关注的
安全问题。
D.依据材料四,经过市民政局的积极努力,南京市的空巢老人已经能够享受到便利的“一键呼叫式“养老模
式。
3.怎样才能让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四、(2023•青海•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中国有不少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为什么还要建立种质资源库?
李德铢:只有保护的手段更多样,保护才更具可靠性。以自然保护区为主的就地保护是一个重要方面,
但不少珍稀、特有物种不在保护区内。此外,如果自然保护区出现火灾、冻灾、虫害等自然以及人为灾害
的话,那么种质资源库就可以成为一个备份,有效保护其中的特有物种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种质资源的加速丧失促使世界各国建立各种类型的种质资源库。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
成后,相当比例的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种子已经入库,种质资源库成为这些种子名副其实的避难所。
当一个物种有灭顶之灾时,我们就可以启用这些种质资源。
(摘编自《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打造“生命之舟”)
材料二:
一份种子想要进入种质资源库,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每一个品种都要先经历2到3年的田间种植“考验”,在确认其特点与库内种子存在显著差异后,才
可能会被“收编”。入库后的种子,又要经过仔细"体检",通过处理、清选、活力检测、干燥等十多道“关
卡”,最终被装瓶密封。
这些种子将被保存在不同条件的库里:在-18℃、湿度低于50%的低温库,含水量5%〜8%的农作物种子
将就此“沉睡”,寿命可从1〜2年延长到数十年,唤醒后发芽率仍在九成以上;在试管苗库,草莓、香蕉、
马铃薯等几乎不用种子种植的作物以茎尖作为保存材料,在试管中可一待数月;在超低温库,796℃的液
氮则能让作物组织迅速进入冷冻休眠状态,就像给生长按下了暂停键,几十年后取出,依然可以活力不减。
此外,这里还以DNA的方式保存着一些特有、珍稀、濒危、野生的作物遗传资源。
不仅如此,带有视觉识别功能的机器人滚筒输送线实现了种子的快速存取,感知气味的电子传感器可
以隔空分辨种子的代谢变化,监测在库种子的活力……智能化、信息化的助力,让科研人员“穿着棉大衣、
登梯爬高存种子”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摘编自《种子方舟: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材料三:
“在这里,有很多品质优异、色彩斑斓、全国罕见的稀有而珍贵的种质。”秦慧彬说,“比如食用豆,
我们保存了13种资源,包括菜豆、小豆、绿豆、豌豆、山薰豆等;再比如,常见的大豆是黄皮黄瓢,我们
保存的大豆资源有黑皮黄氯、黑皮青瓢、青皮青瓢等多种罕见形态。”
那么,这些种质资源来自哪里呢?
“一方面是农民的自留种子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是山西有组织地收集和保护。”秦慧彬介绍,山西省
组织过三次大型种质资源收集工作,包括“第一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
源补充征集”“西北干旱区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这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提供了很大帮助。
此外,山西种质资源库还设计、制作了一批对外开放的锁控种子柜,专门为科研单位及育种专家保存
种质资源,并开展库存种质安全保存预警监测关键技术的研究等,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贮存。
一份份种质资源,特别是全国罕见的、古老的地方品种和重要的野生品种,在这里搭上了“诺亚方舟”,
为下一步的生物育种和发展提供了基因资源。
(摘编自《稀有作物种质登上“诺亚方舟”:探访山西种质资源库》)
材料四:
种子入库以后,固然可以作为战略资源进行长期保存,但该项功能一般由“长期库”来承担,而对山
东省农科院的这种以“中期库”为主的种子资源库来说,如何盘活资源,使其在品种选育中发挥作用,显
得十分重要。
以常见的荷兰豆品种选育为例,现在市场上多数是绿色的、比较肥厚的豆子,紫色的豆子品种非常稀
少且豆荚较小,口感不好。所以,随着紫色食品在当下越来越受欢迎,就有育种专家提出,能不能培育出
既是紫色同时口感又好的荷兰豆。
在这个过程中,种质资源库中储存的大量的不同品类的荷兰豆种子就派上了用场。李润芳告诉记者:
“按照目标性状提取种子,然后杂交培育,目前育种专家已经种出了品种比较稳定的紫色荷兰豆。”此外,
当前比较火的节水抗旱稻、耐盐碱稻等很多品种的选育,最开始也从种质资源库筛选了种子。
李润芳介绍,依托种质资源库,建成了由实物层、数据层、网络层构成的种质资源中心。该中心建立
了一个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共享平台,后又承担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山东子平台"运行与
服务的任务,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探访山东最大的种质资源库,这里有一艘“生命方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保护区并不能涵盖所有珍稀、特有物种,建立种质资源库让保护的手段更多样,以应对可能发生的
各种灾害。
B.种子特点与库内种子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在田间经历种植“考验”的种子被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收入的
前提条件。
C.农民自留的代代相传的种子是罕见的稀有珍贵种质的一个重要来源,收集和保护种质资源时要将其放在
最重要的位置。
D.品种比较稳定的紫色荷兰豆以及当前比较火的节水抗旱稻、耐盐碱稻等品种的选育,都从种质资源库筛
选了种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很多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种子已进入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我们在需要时可以启用这些种
质资源。
B.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有低温库、试管苗库和超低温库等不同的库,可以满足各种种质资源的不同保存
需求。
C.山西种质资源库保存着一些全国罕见的、古老的地方品种和重要的野生品利h将为生物育种和发展提供
资源。
D.山东种质资源库承担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山东子平台”运行与服务的任务,所以建成了种质资源
中心。
3.材料二、三、四都谈论了种质资源,但三则材料的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2023春•青海海东•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我国,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南方和北方二氧化硫排放程度大致相当,但是酸雨主要出
现在长江以南地区,北方只有零星分布。学术界对这一现象早有解释:北方多风沙,来自沙漠的沙粒偏碱
性;北方土壤也偏碱性,飘尘也偏碱性,含钙的硅酸盐和碳酸盐都会中和大气中的一些酸性物质。但是由
于受制于当时的单一模式和计算能力,一直没能开展相关的定量研究。
随着人们对沙尘暴关注的升温,科学界对它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现在,科学家已经测算出沙尘暴对
酸雨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王自发研究员说:“沙尘暴确实降低了酸雨的酸性。沙尘及其土壤粒子
的中和作用使中国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8〜2.5,韩国增加0.5〜0.8,日本增加0.2〜0.5。如果没有沙
尘的作用,那么很多北方地区的酸雨危害要严重得多。”
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始于人类出现之前,也将继续存在下去。对于它的存在,我们很难用“好”
与“不好”的标准来评判,自然界自有它的一套法则。我们对沙尘暴的认识和研究还只是一个开始,在自
然的奇伟面前,我们总是像个好奇的孩子。
(摘编自周元春、柳旭《沙尘暴: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
材料二: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
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大风与沙尘相结合产生的一
种灾害性天气,它是大气污染及环境污染主要自然源之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不仅影响经济与社会可持
续发展,而且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气象上将浮尘、扬沙、沙尘暴统称为沙尘天气,它
们之间主要是以能见度和风力的大小来区分。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尤其每年3〜4月份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最为活跃的一个时段。同
时,沙尘暴也是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特别是强沙尘暴能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危害
人们的健康,毁坏农田、城市和村庄,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甚至能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现代科学
技术研究表明;沙尘暴的发生多少与人类活动有关系,但根本还是自然因素引起的。沙尘暴的发生主要有
三个原因:一是我国北部和西北部有浩瀚的沙漠,加之北方地区连年少雨干旱,土地裸露,土质松软,提
供了取之不尽的沙尘;二是有蒙古气旋的存在,将大量沙尘卷入高空;三是有冷气气流将卷入高空的沙尘
携带到了远方。也有研究表明,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也有对应
关系,尤其与人类对自然环境与资源过度的“索取”——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有着直接关系。大规模开
采矿石和交通建设,围湖造田,过度垦荒,过度载畜放牧,草场沙化退化,滥伐森林、灌木、杂草,等等。
(摘编自《闲话沙尘暴》)
材料三:
怎样防止沙漠化,抵抗沙尘暴?许多媒体都鼓吹''造林万能论”,长江发洪水,人们的结论是种树才
能制止;北京来了沙尘暴,
人们想到的也是种树;于是有了“三北防护林”等庞大的造林工程。
按照地理学的自然带和地域分类规律,处在什么自然带上,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
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既然北移西进的农牧交错带已经完全进入典型的草原自然带,“三北
防护林”还能是防护林吗?似乎改称“三北防护草原带”更为妥当。其实,人们应该做的也就是从北移西
进的农牧交错带退回来。沙尘暴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只是自然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如今,越来越
多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如科学家发现沙尘暴能为海洋生物带来丰富的饵料。美国的科学研究表明,
沙尘暴加入了全球循环的过程,它为海洋浮游植物带来了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铁,而海洋浮游植物在
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方面竟与陆上的森林等平分秋色,因此,可以说沙尘暴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
雄”。
(摘编自单之啬《被媒体“妖魔化”的沙尘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酸雨在我国北方的出现远少于南方,这是因为北方风沙多,来自沙漠的偏碱性的沙粒中和了大气中的酸
性物质。
B.沙尘暴既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也与人类活动有着直接关系,但归根结底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过度开发引起的。
C.植树造林以防止沙漠化,抵抗沙尘暴、洪水,这种应对策略并非万能:还得遵循地理学的自然带与地域
分类规律。
D.海洋浮游植物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不亚于陆地森林,是因为它吸收的来自沙尘暴中富含的铁元素
远高于森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发的论断,以举例子和列数字的方法说明沙尘暴可以降低
酸雨的酸性。
B.材料一中“在自然的奇伟面前,我们总是像个好奇的孩子’'这一句生动形象,强调人类对自然奥秘还有很
多尚未认识的地方。
C.材料二阐释了沙尘暴的定义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性,分析了沙尘暴发生的自然环境原因与人类社
会活动的原因。
D.材料一与材料三都论及沙尘暴对于环境的有利的一面,材料二与材料三都侧重谈到了沙尘暴对于人类生
产生活的危害。
3.媒体对沙尘暴常见的描述有以下几种情形;(1)沙尘暴是人类破坏环境所遭受的惩罚;(2)沙尘暴近些
年来愈演愈烈;(3)沙尘暴极具侵略性和进攻性,正在一步步地通过制造荒漠来吞噬人类的家园;(4)大
量沙尘暴毁地埋城,残害生灵;等等。对此,你怎么看?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六、(2023•甘肃陇南•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她方政府共同实施。其
中,生态环境部负责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两项任务,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近4
亿元,共267家科研院所的20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基本摸清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状
况。“崔书红说,全国划定32个陆地、3个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优先保护区域约占我国陆地国土
面积的29%,维管植物数占全国总种数的87%,野生脊椎动物占全国总种数的85%。同时,还发现新种和新
记录种70余个,丰富了中国生物多样性“家谱”。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作用逐步显现,构建了监管数据库,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水平,支撑了相关
政策法规的制定。
如今,由社区省公益组织发起的保护行动明显增多,观岛爱好者积极参与湿地鸟类的监测工作:“蔚蓝
地图”等手机应用程序上线“生物多样性随手拍”等活动,吸引公众了解身边的物种……
人们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中受益,激发和增加了生态保护积极性,沙丘连绵,湖水湛蓝、沙柳、
胡杨刚吐新绿,初夏的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七星湖景区风景怡人。经过30多年生态治理,曾经的不毛之地
披上了绿装,绝迹多年的狼、狐狸、山鸡、野兔、苍鹰等野生动物,重回这里安家,生物种类增长了10倍。
(摘编自孙秀艳《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材料二:
如何激发村民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热情,恢复青山绿水的美丽容颜?“白水江分局尝试把生物多样性保
护与农村综合发展相结合,建立社区共管机制,鼓励通过签订合作保护协议,将权利与责任划分清楚,赋
权社区开展保护行动,从而激发村民的责任心,共同保护国家公园周边自然资源。”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
甘肃省管理局白水江分局局长刘兴明告诉调研组,''村民成立森林巡护队,对保护地进行巡护,制止乱砍、
盗猎、乱采、滥挖,约定期满后评估保护效果,由白水江分局给予一定的补偿与奖励。'‘李子坝村村民任华
章是森林巡护队的一员,他兴奋地说:“村里制定了巡护计划、资源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我们不能再靠山
吃山了,应该靠山护山养山!”
建立社区基金、成立茶业合作社、提供电炒茶机补贴、引入节柴灶……社区共管共建共享模式的实践
不仅改变了李子坝村的面貌,也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主动保护意识及科学技能。
(摘编自兰亚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如何“共赢”》)
材料三:
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迈上新台阶,要将这一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
样性的自觉性和参与度。了解是保护的前提,让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民自觉行动,不仅要做好在更大范
围摸底数、建档案、强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还要让全社会对这一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
通过科考,建立起各类生态系统、物种的监测观测网络,掌握生物多样性总体情况,具有基础性意义。近
年来,从一碧千里的西江到浩荡奔腾的长江黄河,再到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我国开展了一系列野外观测
和科学考察,不仅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全社会了解、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了良好
氛围。
开展科学考察,摸清生物家底,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
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定能实现自然生态系纯良性循环,形成生物
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摘编自王浩《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15—2020年)》,生态环
境部负责调查评估等任务。
B.通过实施重大工程,我们基本摸清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优先保护区域面积大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
积的29%»
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作用逐步得到显现,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都得益于相关政策法规
的支持。
D.经过30多年生态治理,曾经的不毛之地披上了绿装,库布其国家沙漠公园七星湖景区的人们在保护中
受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区或公益组织发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明显增多,手机应用程序上线“生物多样性随手拍”吸引了更
多公众参与其中。
B.尝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农村综合发展相结合,签订合作保护协议,分清权利与责任,赋权社区,激发了
村民的责任心。
C.李子坝村曾经靠山吃山,实施社区共管共建共享,改变了李子坝村的面貌,极大提高了村民的主动保护
意识和科学技能。
D.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但是它们的报道方式各有特点,材料一、三侧重事实
报道,材料二侧重理论阐述。
3.如何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七、(2023•陕西西安•西安市大明宫中学校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
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
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
用。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
绕
名
称北斗GPS格洛纳斯伽利略
使用码分使用频分使用马分多址技
段多址技术固定频段多址技术术
20世纪7020世纪90年代提
2000年建年代开发。20世纪80出,2002年批准,2008
发成北斗一代,1994年全面建年代开发。年开始建设,2015年,
历2012年北斗二成,止前研制1995年投入使欧洲发射两颗伽利略
程代投入运营第三代GPS用导航卫星
星35(静止轨
教道、非静止轨28(其中424(其中330(其中3颗备份
量道)颗备份星)颗备份星)星)
位
精军用<1m,军用〈I电,军用<lm,
度民用<lm民用<10m民用<10m民用为主<1m
(摘编自《2019—2025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成本领先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材料二: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北京发布《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
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其
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敏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
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1454亿元人民币。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
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以技术体系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主线,积极推动
“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发展。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
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及水利、智
能制造、智慧教育等数字化应用场景等方面,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发挥出重要的时空赋能作用,加
快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进程,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赋予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亚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北斗进入规模应用发展新阶段》)
材料三:
“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北斗产业化应用已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当前,北斗系统已在农业、林业、水利、大众应用等众多行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赋能
各行各业成果丰硕、效益显著。北斗系统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科技先锋。
从产业基础看,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
技术取得突破,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S0C芯片,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截至2021年
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
“北斗+智能同联车路协同”“无人配送”等综合性应用场景,是北斗系统跨行业、跨区城融合应用的
体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重大基础设施。通过提供时间和空间信息,北斗卫
星导航系统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时空基础设施,在推进数字产业协同、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
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和能力提升,为北斗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以平均每年20%增长率计算,
2025年后北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2035年前,我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
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摘编自余建斌《北斗远在天外应用近在身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等,是我国北斗卫
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目标。
B.从开发应用历程看,我国“北斗”系统要晚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
目前研制第三代GPS。
C.从频段看,我国“北斗”系统与欧洲“伽利略”系统相同,从卫星数量看,我国“北斗”系统最多,俄罗斯“格
洛纳斯”系统最少。
D.从定位精度看,我国“北斗”系统并不逊于其他三家卫星导航系统,尤其是民用方面,已经大大超出了美、
俄两家卫星导航系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目前已有14000家左右的企事业单位进入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这些企事业单位中有50
多万人从事这方面业务。
B.“北斗十”和“十北斗”都是科技创新应用模式,但它们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技术体系的创新,后者侧重
于应用模式的创新。
C.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有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三号上的SOC
芯片在一些领域应用广泛。
D.北斗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和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
航授时体系是远景目标。
3.为什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取得显著效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八、(2023•陕西西安•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
变革。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超过190万座的5G基站,星罗棋布。在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我国工
业互联网平台汇集着数百万家数字化工厂,联网设备总数超过7000万台套。数字经济催生的产业新生态对
经济运行效率带来很大的变化,从2018年到202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6.8%,快于国内生产总值6.6%
的年均增速,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率变革。
这十年,数字化浪潮还重塑了社会分工。十年间,我国对199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
修订。在最新公示的职业分类大类中,首次出现了数字职业标识,数量高达90多个,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
增材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商务数据分析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从这些新职业名称可以看出,如今数字
职业从业者已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覆盖了一、二、三产业。
十年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
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社会到个人,从线上到线下,中国掀起的数字化浪潮,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
强劲的动力。
(摘编自《解码十年•中国掀起数字化浪潮》)
材料二:
信息平台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载体,也提升了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水平。打造信息平台,一方面
有利于加强业务协同、畅通政策传递和信息反馈通道,另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涉农服务事项在线办理,为推
动基本公共服务下沉提供便利。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催生出大量连续性原始数据,涉及乡村空间地貌、农民生活方式、农
业生产关系等。将这些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提纯、分析应用,不仅能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重要
支撑,也能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此如,有的地方方面推进
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在农业生产、服务、监管上实现新突
破;有的地方运用“移动议事厅”等平台,引导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发展讨论,提高了村务决策的民主化、
科学化水平。
(摘编自陈川、刘渊《为乡村振兴赋能,微字乡村建设展现广阔前景》)
材料三:
数字乡村治理是信息技术在乡村空间中不断应用、嵌入与融合的过程。虽然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存在
多重耦合基础,并在经济、生态、文化、民生等重点领域有着应用空间,但这一行进过程还面临诸多的挑
战、误区及潜在风险,精准定位这些阻力因素,有助于数字乡村治理的持续推进。
“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开发''是数字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两者分别是数字乡村的“硬件底座''和
“软件基础目前来看,在硬件上,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挑战。不少研究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数字
多效治理面临的最突出挑战是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薄弱,而向农业生产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4G
和5G网络、北斗导航、遥感卫星等基础设施的研发和应用都远落后于现实需求。在软件上,面临系统平台
互斥与数据孤岛的梳战。实践中,数字乡村建设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始终存在条块平台分割、
系统独自运行的矛盾,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难以形成有效耦合。因此,数字乡村治理要想真正实现,
一定要以“数据包容”为理念,注重共性平台的打造,通过县域数字一体化平台的推进,纵向上形成“中央一
省一市一县一乡,,各层级基础数据资源的互联贯通,横向上注重各部门条口的数字协同与涉农数据资源的开
放共享,应避免园数字平台条块分割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平台的重复建设,从而消除数据资源的横向排除
与信息孤岛。
(摘编自中国农村研究网《数字乡村治理何以可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进行了两次修订。我国数宰职业从业者己分布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
费的各个环节。
B.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存在多重耦合基础,导致这一行进过程面临诸多的挑战、误区以及潜在风险。
C.“数据资源开发”是数字乡村的“硬件底座”。目前来看,存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的挑战。
D.数字乡村建设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数字治理体系,始终存在一些矛盾,数字技术与乡村现实情境无法融合。
3.请根据材料,谈谈新形势下“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
九、(2023•陕西安康•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车厘子是英文cherries的直接音译,它既不是物种名也不是品种名,但你要以为车厘子=樱桃,就错
了。实际上,直译成樱桃也不算错,但在中文语境中,叫“樱桃”的其实另有其果,它就是樱桃这个物种。
樱桃原产于中国,它的果实小巧红润,酸甜可口,但因为娇嫩而很难走出原产地,是只有产区周围的人才
能享受到的限定美食。比起中国的樱桃,欧洲甜樱桃的果实不仅个头大,果肉硬度也更高,可以更方便地
运输到各地。而由它栽培种植出来的果实,就是我们印象中的“车厘子”。
(摘编自《车厘子凭什么从“水果刺客”,摇身一变成兔年“年货顶流"?》)
材料二
以2008年中国和智利签订《关于智利樱桃、李子输华检疫议定书》为标志,智利车厘子正式进入中国
市场至今已经有15年。但在2016年之前,智利车厘子一直不温不火,宣传推广也还没跟上。那时候,美
国是中国水果进口的第一来源国,美国车厘子也因为更早进入中国市场而占据上风。
从进口量的数据上来看,2018年是智利车厘子扭转局面、大大反超美国车厘子的一道分水岭。2018年,
中国车厘子进口总量增加到18.6万吨,其中来自智利的车厘子有16.3万吨,占比达到87%以上,占据中国
进口车厘子市场的大头份额。此后,中国车厘子进口总量连年提高,到2021年已经达到31.4万吨,其中
有30万吨来自智利,占比超过90%。美国车厘子的数量则逐渐下滑,到2021年只有不到1万吨进口中国,
占比不到5%。
美国车厘子往往在5、6月成熟,和国产樱桃成熟时间相似,在中国水果市场的竞争压力也大,难以持
续扩大到中产以外的消费群体。位于南半球的智利车厘子则在每年11月到第二年1月在中国反季节上市,
不仅是中国水果稀缺季,还恰逢圣诞、元旦、中国农历新年这一时期,先天就注定是春节水果C位的候选
人。
于是,智利选择了一条更接地气、更亲民的赛道——结合中国本土传统的春节文化,把车厘子融入春
节年货中。从2016年开始,智利针对中国启动名为“幸福正当红”的营销活动,接下来,智利车厘子每个
产季的推广口号都紧扣中国红、幸福、健康等元素。从2017、2018年产季到2021/2022五年间,智利车厘
子的推广口号分别是“享受你的红色时刻”“红色幸福”“收获每一个幸福时刻”“守护健康每一
刻”“幸福就在此时此刻”“幸运时刻,一口实现"。事实证明,智利把车厘子定位成“春节年货”是成
功的。
(摘编自《跨越半个地球“走红”中国,为啥过年都在买车厘子?》)
材料三
智利驻华大使路易斯•施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卖公鸡广告合同范本
- 中医门诊合同范本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修车厂劳务合同范本
- 个体服装购销合同范本6
- 产品合伙合同范本
- 代购分期购车合同范本
- Starter Unit 3 Section B projec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
- 企业食堂用工合同范本
- 劳务搬家合同范本
- 大客户营销的黄金法则
- 钢栈桥设计计算书
- 贸易术语案例讨论题汇总
- 建筑工地紧急事件处理流程图
- 中山市培养引进紧缺适用人才导向目录(2011-2012年)
- 小学三年级下册开学语文老师家长会发言
- 对讲机测试报告
- 3、分段计费问题
- 防渗墙专项施工方法
-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遗失补办申请表
-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垃圾焚烧发电厂监理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