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疗法_第1页
穴位注射疗法_第2页
穴位注射疗法_第3页
穴位注射疗法_第4页
穴位注射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穴位注射疗法及其临床应用·概述1、概念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小剂量中药或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开展历史此疗法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五十年代初期,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其名称经历了封闭疗法——“孔穴封闭疗法〞或称“经穴封闭疗法〞或称“穴位封闭〞——“穴位注射疗法〞三个阶段。穴位注射方法开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从肌肉注射到神经阻滞的初创阶段〔五十年代〕,推广应用阶段〔六七十年代〕和系统总结阶段〔八九十年代〕,技术成熟应用阶段〔近十年〕。历经60余年,源于西医注射疗法,渐被中医所兼收,成为一种理论较为完整,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用于极为广泛,疗效较为理想,前途极为广阔的疗法。

1编辑ppt治疗病症、所用药物、注射部位从治疗的病症来看,最初仅仅用于神经阻滞、缓解多种疼痛,其适用的范围比较狭窄,以后逐渐延伸到内外妇科、骨伤、皮肤等病种的研究,治疗的病种已不断扩大。据统计,七十年代,穴位注射的病种达10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各科临床疾病。

从所用药物看,经过了单纯阻滞神经的麻醉性药物阶段〔如2%的普鲁卡因〕,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蒸馏水、抗生素,逐渐又增加了少局部抗生素,之后注射所用的药物,包括了可肌肉注射的绝大局部药物,如西药液体制剂、中药液体制剂、组织液等。随着临床实践的广泛应用,还增加了氧气、空气、血液、植物油注射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穴位注射的内容。从注射部位看,最初只局限于疼痛点,从阿是穴逐步开展到应用个别经穴奇穴以及人体的局部腧穴、耳穴等。2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的作用机制经络的作用:联系人体上下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抗御病邪,反响病候。穴位的作用:近治作用,远治作用,特殊作用,双向调整作用,药物对穴位的持久作用。药物的效能作用较其它作用给药具有用药量小,药物可经经络直达病所,药物吸收快,作用佳的优势。现代动物实验研究说明,穴位治疗尤其是局部穴位注射用药几乎与静脉途径给药见效速度、效果一致,是一种极好的给药途径。3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的特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西药药理为根底,经穴位给药,发挥经络腧穴及药物的药效作用,更有利于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从而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注射治疗的操作较单纯针刺较为复杂,除与针刺相同者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穴位局部解剖、药物的适应症、配伍禁忌、不良反响等知识。适应病症广泛,凡临床内外妇儿五官骨伤神经针灸各科疾病均可用本法治疗,疗效较佳。穴位给药用药量小,可取的与大剂量肌肉注射或口服给药相同或更好的疗效,又可减少用药量。由于用药量较小,药物的毒副作用大为降低,因而平安性较强。药物作用与穴位局部药物浓度较高,药物在穴位滞留时间较长,使药疗时效及穴位刺激时间延长。穴位注射后,人体可随意活动而不受限制,较针刺的留针节省了治疗时间。补内服药物之缺乏,特别对体质虚弱、老人及儿童不能服药者更为适宜。4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医诸证、西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骨科、神经精神等各科疾病的治疗。也可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对有些疑难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婴儿,诊断不清、意识障碍者,对某些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该药,体质十分虚弱者,有频发晕针史的患者,穴位局部感染或较严重的皮肤病尽可能改用其它部位的穴位,孕妇下腹部、腰骶部腧穴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尽量少用或不用。5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的取穴原那么临床常以近部取穴、远道取穴、对症选穴三种,此三种方法可单项选择也可合选,临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穴。所选穴位通常有四种,经穴〔后溪——手太阳小肠经〕、奇穴〔太阳穴,不归任何经脉〕、阿是穴〔不固定点,是一些疾病的反响点、压痛点、敏感点等〕、耳穴〔分布于耳廓上的穴位〕。6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用药原那么临床中穴位注射所用的药物非常广泛,有中药注射液,西药注射液,比较特殊的有自家血注射,蜂毒注射等;注射时有用单纯一种药液,也有两种以上药液混合或交替使用者;用药剂量也有较大差异,最少者每穴0.1ml,多者可达每穴4ml。穴位注射的作用点是腧穴,所注药物通过腧穴,经络系统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用药上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那么。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0.3~0.5ml,耳穴可注射0.1ml,四肢部可注射1~2ml,胸背部可注射0.5~lml,腰臀部可注射2~5ml。7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常用药物凡可用于肌肉注射的药物均可做穴位注射。常用药物有:中药制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2ml/支〕、丹参注射液〔2ml/支〕、威灵仙注射液〔2ml/支〕、鱼腥草注射液〔2ml/支〕、黄芪注射液〔10ml/支〕、参附注射液〔10ml/支〕等。常用西药制剂:维生素B1注射液、〔50mg/支、100mg/支〕、维生素B12注射液〔0.1mg/支、0.5mg/支〕、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瓶〕、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支〕、胎盘组织液〔2ml/支〕等。8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操作方法在操作中不可刻意强调施用手法,以免造成局部组织附近神经,血管,肌腱等的损伤。严格消毒,针下要避开大的神经、血管,针头刺入穴内后,应回抽无血前方可将药液均匀、缓慢注入穴内。注药时不可过快、过猛。如为自血注射,那么应做到动作迅速、准确,以免血液在针管内凝固。如为蜂毒等易致过敏反响的药物,那么应先进行皮试,无过敏反响者方可进行穴注。9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的本卷须知选穴少而精,一次不宜过多,一般一次2-5穴。严格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响等。严格无菌操作。注射神经干部位的穴位时,应尽量避开神经干,或针尖深度稍浅于神经干通过的组织深度为宜。项部、躯干部穴位注射时,不宜深刺,以防刺伤重要脏器。孕妇下腹部及腰骶部穴位、以及对子宫有收缩作用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次髎、内庭、大敦等不可做穴位注射,以免流产。年幼、老人、体质虚弱者,在穴位注射时体位尽量采取卧位,以防出现晕针现象。10编辑ppt意外情况的处理和预防药物过敏:轻者局部或者全身出现药疹,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迅速应用药物进行脱敏治疗,对过敏性休克应进行中西医抢救。感染:表现为局部发炎,重者形成脓疡。认真对待积极处理,以防开展和恶化。神经损伤:多见于正中神经、腓神经、小儿坐骨神经等。应用维生素B1、B12,加兰它敏注射,中药内服外洗,配合针灸按摩理疗、功能锻炼等,轻者经治疗可以恢复正常,重者较难恢复正常。11编辑ppt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应用内科疾病

骨伤科疾病

妇科

外科、皮肤科

五官科

支气管哮喘、头痛、耳鸣耳聋、面神经炎急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