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城一中高二生物学竞赛辅导PAGEPAGE42016年寒假生物奥赛专训—动物行为学与生态学(20%)第一部分生态因子竞赛知识先学习一、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周围环境和无机环境相互关系及机理的科学。(→联赛真题对应练一、生态学概念)二、生态因子(→联赛真题对应练二、生态因子)1、定义: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rs)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2.类型:(1)气候因子(光、温、水、空气等因子);(2)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肥力和土壤生物等因子);(3)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因子);(4)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5)人为因子。3.限制因子与耐性(1)限制因子: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任何生态因子超过生物的耐受极限,就成为限制因子。水中的氧会成为鱼生存的限制因子。(2)耐性限度(thelimitsoftolerance):每个种只能在环境条件一定范围内生存和繁殖。也即生物种在其生存范围内,对任一生态因子的需求总有其上限与下限,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种对该因子的耐性限度。(3)耐度限制的调节:通过下列主要方式:新环境适应-驯化培育;休眠—“逃避”限制;生理节律变化和其他周期性补偿变化。调节的目的是对恶劣环境的克服,通过这些方式,使体内生理、行为达到平衡,而抵抗恶劣环境。4.生态因子的两个定律(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食物的量(2)耐受性定律:又称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5.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三、温度生态效应:(→联赛真题对应练三、温度生态效应)1.决定地球上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入射的太阳辐射和地球表面的水陆分布2.温度与生物生长发育:生长“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温度。(1)发育:植物的春化作用(某些植物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结果)。(2)低温致死的原因:冰结晶使原生质破裂,损坏了细胞内和细胞间的细微结构;溶剂水结冰时,电解质浓度发生变化,引起细胞渗透压的变化,造成蛋白质变性;脱水使蛋白质沉淀;代谢失调,乃至停止(3)高温对生物的影响:①植物: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此两个重要过程失调,造成植物的饥饿现象;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促使蛋白质凝固,导致有害物质的积累。(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积累在体内)②动物: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变性;缺氧,排泄功能失调;神经系统麻痹。3.有效积温法则:(1)含义:每种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K)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2)公式:K=N(T—T0),其中,k为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以“日度”表示,为常数;T为生长发育期内的日平均温度;T0为该生物生长活动所需最低临界温度(生物学零度);N为天数。(3)应用:①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②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③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④推算生物的年发生历;3.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对低温适应—在形态、生理和行为方面的表现(1)植物:①抗寒:形态方面芽叶具有油脂类物质,芽具鳞片,植表有蜡粉密毛,植株矮小;生理方面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②抗热: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缓代谢速率;靠旺盛的蒸腾作用避免使植物体因过热受害。还有一些植物具有反射红外线的能力;(2)动物:①贝格曼定律:高纬度地区恒温动物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减少②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为四肢、尾巴、外身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的趋势。③葛洛格规律:温血动物在温暖地区的个体黑色素增多,在干旱地区则红,黄,棕色为多,在寒冷地区色素逐渐减弱④乔丹定律(Jordan’srule):栖息于冷水水域中的鱼类,比栖息于温暖水域中的同种鱼的脊椎骨数目多。解释:低温使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速度变慢,因而延长了其性成熟时间,从而产生更大的个体,其脊椎骨的数目也增多.区别:阿利氏规律-群聚可能会增加个体间对营养、食物和空间的竞争,但这经常被群体存活力的提高而抵消。4.物候节律: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季节变化的反应现象。物候学(pheology)则是指研究生物与气候周期变化相互关系的科学。四、光照和水的生态作用(→联赛真题对应练)1.光的生态效应(1)光强的生态作用对生物的适应:①光强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作用—植物黄化现象(eitiolationphenomenon)②光照强度与水生植物;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2)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程度,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会提高,这点称为光饱和点。(3)光合作用:叶绿素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深水中的红藻(紫菜)能够较有效的利用绿光。紫外光的作用抑制了植物茎的伸长,所以很多高山植物都具有特殊的莲座状叶丛。(4)昼夜节律与光周期①昼夜节律:大多数生物活动表现出昼夜节律,即24h循环一次的现象。动物的行为习性常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也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②光周期现象:生物对白天黑夜的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photoperiodism)。生物的光周期现象常表现在:日照长短与植物开花、种子萌发、地下部分的生长、动物的生殖、休眠等。(5)年轮:树目受阳光照射多的一面,生长快,所以年轮就疏一些.光照少的一面生长慢,年轮就密一些,所以在北半球,年轮密的应是北,年轮疏的是南2.水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1)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大致有两种渗透压调节类型。一种类型是动物的血液或体液的渗透浓度与海水的总渗透浓度相等或接近;另一种类型是动物的血液或体液大大低于海水的渗透浓度。①硬骨鱼类和甲壳动物体内的盐是通过鳃排泄出去的,而软骨鱼类则是通过直肠腺排出。②淡水动物:丢失的溶质从两个方面得到弥补:一方面从食物中获得某些溶质,另一方面动物的鳃或上皮组织的表面也能主动地把钠吸收到动物体内。(2)山脉高峻能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在迎风坡一面降水增多,背风坡降水较少。→2009全国卷57联赛真题对应练一、生态学概念1.(2000全国卷58)生态学是研究A.各类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的科学B.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C.生物牺居的科学D.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二、生态因子1.(2009全国卷50)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2.(2013联赛50)科学家经过对土壤的检测,发现某块地中营养物质对于某种作物的产量的作用,其中氮可维持400Kg产量,钾可维持270Kg产量磷可维持550Kg左右,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单选1分)
A.400Kg左右B.270Kg左右C.550Kg左右D.1620Kg左右三、温度生态效应1.(2013联赛103)与非冬眠时相比,动物在冬眠时:(单选1分)A.心率会显著增加B.警戒行为变得更强C.体温显著上升D.呼吸频率显著变慢2.(2009全国卷47)关于动物对高低温的耐受极限,下列哪些特征不属于高温致死的原因?A.酶活性被破坏B.脱水使蛋白质沉淀C.氧供不足,排泄功能失调D.神经系统麻痹3.(2007全国卷86)北美洲在过去的18000年中,云杉、白桦向北推移的原因是:A.潮湿气候的区域已经向南推移了B.飓风发生的频率增加了C.年平均温度升高了D.年均降水量增加了4.(2009全国卷111)物种的地理变异是指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群间显著差异。下面哪些项可作为地理变异经典例证?A.葛洛格规律(Gloger’s)B.阿利氏规律(Allee’s)C.贝格曼规律(Bergmann’s)D.阿伦规律(Allen’s)5.(2009全国卷53)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使南美赤道附近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的异常气候现象是:A.温室效应B.气候变暖C.拉尼娜D.厄尔尼诺6.(2001全国卷26)以下关于动物对温度的适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低温条件下,变温动物的寿命较长,随着温度的增高,其平均寿命缩短B.温暖地区,变温动物完成发育史比在冷的地区为慢C.常温动物在低温下保持恒定的体温,而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有相应的变化D.温度是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最重要的是地区平均温度7.(2007全国卷84)下面不属于内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生理适应对策的是:A.阿伦规律B.逆热流交换机制C.产热D.局部异温性8.(2005全国卷7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温度生态效应的是:A.北大西洋涛动(NAO)使挪威国鸟河乌的存活率上升,种群数量增加B.北极狐的耳朵比非洲狐的小C.温带森林中的啮齿类毛色较热带森林中的栖居者毛色浅D.帝企鹅冬季繁殖时雄鸟集群孵卵9.(2005全国卷82)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我国其它地区生长的要大的原因是:A.昼夜温差大B.阳光辐射强烈C.白天温度高D.降水多10.(2001全国卷71)判断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生长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要大的原因。A.昼夜温差大B.阳光辐射强烈C.白天温度高D.降水多11.(2001全国卷72)判断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上生长的原因。(2)相对密度测定①直接数量指标:捕获率、遇见率②间接数量指标:粪堆数(多利用此估算大、中型狩猎动物如:兔、鹿等。)、鸣叫次数(一般是针对鸟类)、毛皮收购记录(适用于产毛皮的动物)、单位渔努力的捕捞鱼数量或生物量(适用于常见的能捕获的鱼类)。(四)空间特征:3种分布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联赛真题对应练)1.类型(1)随机型往往被错误地认为是最多见的(受到独立分配规律的影响,非等位基因之间随机组合),而事实上是最少见的,由于资源均匀分布、种群之间的个体间无吸引、无排拆的现象是不太可能出现的。(2)成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成群分布的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②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3)均匀分布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是形成均匀分布的另一原因。2.判断方法:方差(A2)/平均数(m)(1)A2/m=0均匀分布(2)A2/m=1随机分布(2)A2/m>1集群分布(五)种群生命表(→联赛真题对应练)1.含义:生命表(lifetable)——是指列举同生群在特定年龄中个体的死亡和存活比率的一张清单。同生群(cohort)——同时出生的个体种群。2.类型:(1)图解生命表(diagrammaticlifetable)——以图解来表示生物一个世代的历程。(2)常规生命表(conventionallifetable)(3)动态生命表(dynamiclifetable)——真实记录生物个体存活情况。(4)静态生命表(staticlifetable)—记录某一特定时间获得的各龄级个体数情况而编制成的。3.生命表获得的信息4.作用(意义):综合记录了生物体生命过程的重要数据;系统表示出种群完整生命过程;研究种群数量动态必不可少的方法六、种群的增数量变化模型→联赛真题对应练(一)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1.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没有天敌、气候适宜2.特点: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指数式增长)()3.类型(1)离散增长:各世代不重叠。差分方程:Nt=N0λt(Nt为t世代个体数,N0初始个体数,λ种群周限增长率)→λ>1种群上升,λ=1种群稳定,0<λ<1种群下降,λ=0雌体没繁殖,一代中灭亡(2)连续增长:各世代彼此重叠→J型曲线①微分方程:dN/dt=rN(dN/dt种群生长速度,N初始个体数,r增长率或内禀增长率)②差分方程:Nt=N0ert(Nt为t时间后个体数,N0初始个体数,r增长率,e自然对数的底)→λ>0种群上升,λ=0种群稳定,λ<0种群下降,λ=0雌体没繁殖,一代中灭亡(二)种群的指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1.条件:食物空间有限、存在天敌、气候多变2.特点:与密度有关的增长3.类型(1)离散增长:各世代不重叠。(2)连续增长:各世代彼此重叠→S型曲线dN/dt=r(K—N)/K(dN/dt种群生长速度,N初始个体数,K环境容纳量或满载量或负荷能力)→K—N>0种群上升,N=K/2时,种群增长最快,K—N≈0种群稳定七、种群数量的变动与调节→联赛真题对应练(一)种群数量的变动与调节1.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①种群增长;②季节消长;③不规则波动;④周期性波动;⑤种群的暴发(赤潮)⑥种群平衡——种群较长期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⑦种群的衰落和灭亡⑧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这种过程称生态入侵。(最常考)2.调节因素(1)非密度相关:外界(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如降水、温度、土壤状况等。(2)密度相关(密度依赖)——内部的生物因素。(3)自疏(selfthinning)与-3/2定律:①自疏:指同种植物因种群密度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的过程。②–3/2定律:植物种群自疏过程中,其个体平均重量与种群密度成-3/2直线斜率的变化。W=Cd-3/2→logw=logc-3/2logd(W平均单株重量、C为常数、d种群密度)(植物个体重量与密度说:密度降低,重量增大)(4)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二)种群的适应对策(P349)1.形态对策(1)植物:旱生结构、水生结构、阴生结构、阳生结构、虫媒花、风媒花、水媒花等特定结构(2)动物:体型大小、体表面积大小、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注意:物种个体体型大小与其寿命呈正相关关系,并与内禀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2.生理对策3.生殖对策(1)r-对策(以量取胜,生活环境不稳定、通过提高生殖率适应环境)大部分有害动物(2)K-对策(以质取胜,生活环境较稳定,通过增强单个个体的生存能力来实现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大部分珍稀动物4.行为对策5.生态对策联赛真题对应练五、种群特征(一)种群特征的概念与分类1.(2013全国111)下列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多选2分)
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2.(2009全国卷56)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3.(2003全国卷95)下列不属于自然种群基本特征的是:A.空间特征B.数量特征C.形态特征D.遗传特征(二)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1.(2013联赛49)目前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人口国情下的一项基本国策,从种群动态角度讲,决定我国人口增长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单选1分)
A.出生率与死亡率B.性别比例与迁出率C.人口密度与年龄结构D.年龄结构与迁入率2.(2013联赛107)下列对种群大小调节的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是:(单选1分)
A.捕食B.竞争C.严寒D.传染病3.(2011全国卷79)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1分)A.某一特定年龄个体的数量B.种群中不同年龄个体所占的数量比例C.对种群中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划分D.种群中处于繁殖期个体的年龄占个体平均寿命的比例4.(2007全国卷117)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计指标,常被称为初级种群参数的是:A.增长率B.出生率C.死亡率D.迁入率E.迁出率5.(2003全国卷85)下列能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人口数量动态变化的是:
A.人口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6.(2001全国卷25)判断下列各个项目是否为影响种群数量的基本参数。A.生态型B.出生率C.分布型D.迁出率7.(2010全国卷78)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1分)A.这是一个下降型的种群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三)种群密度测定方法1.(2011全国卷69)下列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中,哪些属于相对密度调查方法?(多选2分)A.去除取样法B.单位时间(距离)内记录到的动物数量C.痕迹计数D.标志重捕2.(2005全国卷75)在动物种群密度测定中常见的方法如(1)粪堆计数法,(2)鸣叫计数法,(3)标志重捕法,(4)毛皮收购记录法,(5)单位渔捞努力的鱼数和生物量测定法;其中哪个(些)方法属相对密度测定法?A.以上皆属B.(1),(2)和(4)C.(1),(2),(3)和(4)D.(1),(2),(4)和(5)3.(2010全国卷77)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2分)A.标记重捕法B.灯光诱捕法C.样方调查法D.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四)空间特征:3种分布类型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1.(2013联赛)用方差/平均数比率检测生物分布型时,以下比值为均匀分布的是:(单选1分)
A.s²/m=0B.s²/m=1C.s²/m显著大于1D.s²/m略小于12.(2005全国卷83)检验种群的内分布型时,当方差与均值相等,即A2/m=1,该种群属于分布。(单选1分)A.均匀型分布B.成群型分布C.随机型分布D.随机与均匀型分布3.(2005全国卷78)以下关于种群分布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单选1分)A.在自然界中种群均匀分布不是普遍现象B.种群密度的变化往往导致分布型的改变C.成群分布增加了对食物、领域及光线的竞争D.生境的多样性促进随机分布4.(2008全国卷118)下列关于种群中个体分布型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2分)()A.生境条件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分布格局的类型B.动物对食物资源的利用、对生境的选择和种群内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分布型C.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往往会导致随机分布D.种群内个体间的协作关系往往会导致集群分布E.该种群物种行为与种群分布型无关(五)种群生命表1.(2013联赛)下列关于生命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选1分)
A.生命表是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B.动态混合生命表是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织的生命表
C.静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
D.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编织的生命表2.(2011全国卷82)通过生命表无法获得:(1分)A.种群增长率rB.环境容纳量KC.世代净增值率R0D.致死因子k3..(2009全国卷51)编制生命表时,涉及不到的是下列哪一项?A.各年龄死亡率B.各年龄开始存活率C.各年龄适合度D.生命期望4.(2009全国卷49)下列哪几组动物在自然条件具有“Ⅲ”型(凹型)的存活率曲线图?①.牛、马、菜粉蝶②牡蛎、海洋鱼类、血吸虫③藤壶、蛔虫、乌贼④野鸡、老鼠、鸵鸟A.①②B.③②C.④③D.①③5.(2010全国卷82)存活曲线图是以相对年龄为横坐标,相对应的存活数作为纵坐标。下面关于存活曲线的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2分)A.呈直线的存活曲线,表示年龄越大的个体死亡率越高B.凸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各年龄期的死亡率是相等的C.凹型的存活曲线,表示幼体的死亡率高D.自然界中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就是上述三种之一6.(2004全国卷68)下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型动物的的种群变化情况,哪种关系是正确的?C①果蝇②猴③蛙六、种群的增数量变化模型1.(2013联赛)我国钓鱼岛海域盛产飞花鱼,倘若该海域飞花鱼的环境容纳量是15000吨,且飞花鱼种群的瞬时增长率为0.04吨/吨/年,请问逻辑斯蒂模型估算该海域要持续获得最大收益,每年捕获的飞花鱼做多不应超过:(单选1分)
A.7500吨B.600吨C.300吨D.150吨2.(2011全国卷75)占领新栖息地的驼鹿种群,其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2分)A.稳定上升B.先升后降C.呈S型曲线D.不规则震荡3.(2011全国卷82)关于逻辑斯蒂增长的数学模型:dN/dt=rN(1-N/K),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分)A.如果N趋向于零,则几乎全部空间已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不能实现B.如果N趋向于K,则几乎全部空间尚未被利用,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能力能充分实现C.当种群N由0逐渐增长到K值,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提高D.当种群N由0逐渐增长到K值,种群潜在的最大增长可实现程度逐渐降低4.(2009全国卷52)某地区人口增长率为0.001,人口加倍则约需要:A.40年B.7年C.1200年D.700年5.(2009全国卷48)种群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下面的逻辑斯谛增长方程dN/dt=rN(K-N)/K表示。方程中N是个体数量,r是内禀增长率,K是环境容纳量。根据此方程,该种群的平衡数量将决定于:A.只有rB.只有KC.r和KD.N和KE.r和N6.(2005全国卷80)以下各曲线表示在种群数量动态过程中死亡个体数与种群密度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单位面积的死亡个体数。哪个选项反映出死亡不受密度制约。7.(2008全国卷89)某种群的增长过程如下表,以下阐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所在的环境无食物和空间的限制B.种群存在内禀增长率C.种群增长符合方程D.此物种属于r对策的物种8.(2010全国卷)71—72草履虫(Paramoeciumcaudatum)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现将100只草履虫移入150ml稻草培养液中进行常规培养,并每天固定时间对其进行观察和计数。下图所示为此次实验记录的每日草履虫数量。71(2010全国卷71)下述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2分)A.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B.在实验开始后的第4~7天,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C.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二裂生殖的情况D.在实验开始后的第9天以后,观察到较多接合生殖的情况72(2010全国卷72)下面哪一种叙述是正确的(2分)A.在实验最开始时计数草履虫密度,必然是0.67只/mlB.此次实验中草履虫的增长符合logistic增长C.此次实验中该培养液中最多可容纳约800只草履虫D.草履虫之所以不能无限制增长是由于空间不足七、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及其调节(一)生态入侵1.(2011全国卷75)在我国一些地方,人们从宠物市场上买来巴西龟放入当地的河流和湖泊中,结果发现随着巴西龟数量的增加,当地的龟类和鱼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减少,导致巴西龟数量增加的原因有哪些?(2分)A.当地的气候适宜巴西龟B.当地没有巴西龟的天敌C.巴西龟繁殖率高D.巴西龟是捕食者2.(2011全国卷78)如果有境外有害生物流入境内,下列有关其以后命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1分)A.境内一般会缺少其天敌B.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C.都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D.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指数性增长3.(2011全国卷85)麝鼠原产于北美,1905年一个捷克人把5只麝鼠从北美带到欧洲,后来又有更多人在欧洲放养并取其皮毛,并分布到前苏联,成为前苏联重要的皮毛动物之一。现在欧洲的麝鼠已不少于数百万,但同时它也危害河堤,破坏灌溉系统。这种现象称为:(1分)A.种群平衡B.季节消长C.种群数量规则性波动D.生态入侵4.(2011全国卷85)云南洱海原有22种野生土著鱼,其中包括名贵的大理弓鱼等8种洱海特有物种。由于人们为追求渔业产量,从20世纪60年代向洱海投放了当地原来没有的青、草、鲢等鱼苗。20年后,青、草、鲢等鱼类的产量增加了,但大理弓鱼绝迹了,其它几种优势土著鱼也已灭绝或濒临灭绝。青、草、鲢鱼在洱海发展的这一过程生态学上称为:(1分)A.生态入侵B.迁移C.蔓延D.再引入5.(2009全国卷46)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引入澳大利亚,十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A.种群大发生B.生态入侵
C.不规则波动 D.种群大爆发(二)种群数量的调节与适应对策6.(2013联赛51)下列定律或法则中描述植物种内竞争随密度增高而影响到植株存活率的是:(单选1分)A.最后产量恒值法则B.阿利氏法则C.贝格曼法则D.Yoda氏-3/2自疏法则7.(2007全国卷85)生活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采取的生活史对策为:A.r-对策B.杂草对策C.竞争对策D.胁迫忍耐对策第三部分群落生态学竞赛知识先学习一、生物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互惠、共生、共栖、捕食、寄生、竞争二、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1.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主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2.群落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中包含群落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种的数目或丰富度;种的均匀度3.优势种和建群种(1)优势种: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成为优势种。它们通常是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2)建群种:群落的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的优势种,比如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分别存在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此处为乔木层)常称为建群种。4.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1)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2)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三、生态位理论1.生态位: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若无竞争种存在,生物群落中,该物种所能占据的最大空间为基础生态位。在群落中种群所占据的实际空间及功能作用,为实际生态位。2生态意义:重叠少,资源利用系数小,进化上à重叠;重叠多,竞争排斥原理à不利于共存。生态位互补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态位重叠小,系统稳定性高。四、群落结构:群落内的所有种类及其个体在空间中的配置状况(一)群落的结构单元:生活型与片层←群落空间结构取决于两个要素1、群落的结构要素(1)生活型: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物种,不但体态相似,而且其适应特点也是相似的。①高位芽植物②地上芽植物③地面芽植物④隐芽植物⑤一年生植物(2)片层:指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态需求的物种所组成的机能群落。系瑞典植物学家H.Gams(1918)首创。第一级层片式同种个体的组合,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第三级层片是不同生活型的不同种类植物的组合。2.群落的外貌(physiognomy)决定于群落优势的生活型和层片结构。3.季相: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时间结构:昼夜结构和季节结构(1)季相:群落外貌随季节的变化,称为季相变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层片结构决定群落的外貌。2.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决定动物分层①陆生植物群落成层现象:包括地上成层和地下成层。a决定地上分层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和湿度等条件;b决定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水分和养分等土壤的理化性质②动物群落的分层现象:食物和栖息场所(2)群落的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3.群落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五、群落演替与顶级群落1.概念:一种群落转变为另一种群落的过程,叫做群落演替2.演替类型(1)按照演替发生的时间进程,可以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2)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分,可以分为:①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②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3)按基质的性质划分,可分为:①水生演替:演替开始于水生环境中,但一般都发展到陆地群落: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灌丛、疏林植物阶段→顶极阶段。②旱生演替:演替从干旱缺水的基质上开始:地衣植物阶段→苔藓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顶极阶段(乔木或森林阶段)。(4)按群落代谢特征来划分,可分为:①自养性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初级生产量(P)超过群落的总呼吸量(R),群落的有机物质就逐渐积累。例如陆地从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②异养性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产量少于呼吸量,说明群落的有机物质在减少。异养性演替多见于受污染的水体。例如,海湾、湖泊或河流受污染后,因为那里细菌分解作用强烈,导致群落的有机质含量减少。3.演替过程群落结构与机能的变化(1)演替的结果:群落结构趋于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功能更完善,稳定性更强。(2)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趋势:①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一般是在演替的初期低,越接近顶极越高,均匀性方面的变化也基本上有同样的趋势。②生化多样性:生化多样性初期低,顶极高。③群落中的生物体一般是初期个体小,且生活周期短(r选择种类的特征),越接近顶极阶段,越有一些大型生物种增加进来,它们具有成为较长世代种的可能性(K选择种类的特征)。④在演替初期,初级生产力或总光合作用量(P)超过群落的呼吸作用(R),随着演替发展,P/R逐渐接近1。换言之,在成熟的群落,固定的能量与维持消耗的能量趋向平衡,这时群落的净生产量就由大变小甚至趋向于零。P/R是表示群落相对成熟度的最好功能指标。⑤与此相关的是生产量(P)与生物量(B)的比率随着演替的推移从高到低。群落中现存生物量在演替初期很少,到顶极期增多。联赛真题对应练一、生物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互惠、共生、共栖、捕食、寄生、竞争1.(2010全国卷80)为了验证车轴草和粉苞苣这两种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实验人员做了如下实验:1)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但地上枝叶部分分隔开,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65%2)将两种植物分别种在不同的花盆里,但地上枝叶部分挨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47%3)将两种植物种在同一花盆内,地上枝叶部分也族在一起,粉苞苣的干重为单独生长时的31%。这些实验结果能得到下面哪些结论(2分)A.这两种植物在一起生长时会竞争阳光、营养物质和水等重要资源B.对阳光的竞争与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阳光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D.水分的竞争对植物生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营养物质的竞争所产生的负作用2.(2008全国卷90)以下哪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属于拟寄生()A.多鞭毛虫和白蚁B.杜鹃和大苇莺C.华肝蛭和淡水螺D.赤眼蜂和玉米螟3.(2004全国卷109)下列哪些属于共生关系A.猪和蛔虫B.地衣C.寄居蟹和海葵D.满江红的红萍和鱼腥藻4.(2004全国卷45)捕食者对猎物种群有明显影响,而寄生物对寄主种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A.寄生物不杀死寄主,而捕食者杀死猎物B.寄生物只分泌毒素,而捕食者杀死猎物C.寄生物杀死寄主,而捕食者只杀死老、弱、病、残猎物D.寄生物有利于寄主生长,而捕食者有利于种群发展5.(2002全国卷)假定有两种植物共同生长在一个盆中,当两种植物被分开种植物时,一种死掉了,另一种生长得要好得多,请问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A.寄生 B.共生C.自养 D.异养6.(2007全国卷81)生物防治在防治有害生物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1957年广东从国外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木麻黄上的吹绵介壳虫,长期以来,澳洲瓢虫已在广东省许多地方定居并持续发挥其控制害虫的作用。试问这属生物防治类型中的:A.输入B.接种C.增补D.大量释放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和优势种(一)物种多样性1.(2013联赛55)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层次包括:(多选2分)A.物种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C.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E.遗传多样性2.(2013联赛48)下列有关长江江豚的生态保育工作方法中,最恰当有效的是:(单选1分)A.定期追踪、记录种群的数量增减,数量一有减少,便立即补足至原有数量B.保护其栖息的长江水道与溪流及其周围环境C.以人工的方法繁殖后,再进行野放D.将所有的江豚捕捞,放在一个保护区内加以保护3.(2009全国卷109)下列哪些项与物种多样性研究关系不大?A.丰富度B.多样性指数C.均匀度D.个体大小4.(2005全国卷81)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研究内容:A.景观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D.个体多样性E.生态系统多样性5.(2003全国卷86)下属哪一个不是生物多样性所包括的内容:A.遗传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化C.丰盛的个体数量D.生态系统多样性6.(2001全国卷24)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高低决定于:A.物种的丰富程度B.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C.海拔高度D.纬度高低E.经度大小7.(2011全国卷89)生物多样性包括下列哪些项?(2分)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种群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8.(2008全国卷12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描述,错误的是()A.大量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和普降酸雨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几个层次C.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是人类所面临的又一全球性环境问题D.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意义重大E.引进外来物种不会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造成根本影响(二)优势种1.(2001全国卷27)在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优势的群落类型A.极地苔原B.温带草原C.荒漠半荒漠D.常绿阔叶2.(2008全国卷87)应该以下列哪一项指标判断一个物种为群落中的优势种。()A.群落中个体数量最多的物种B.在群落中作用最大的物种C.占有最大生存空间的物种D.有最大生物量的物种三、生态位理论1.(2013联赛56)下列有关生态位理论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1分)
A.物种生态位可随发育而改变B.互利共生倾向于扩大基础生态位
C.生态位指种群在系统中所处的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D.缺乏竞争者时,物种可扩大其实际生态位2.(2007全国卷80)以下关于生态位的术语哪个是不正确的:A.生物在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B.用来表示栖息地再划分的空间单位C.是一个多维的超体积空间D.是一组生物所占有的环境3.(2007全国卷83)生态等值种具有相同的:A.栖息地B.食物C.环境D.生态位四、群落的结构(一)群落的结构单元:生活型与片层1.(2005全国卷85)群落空间结构决定于两个要素,即群落中各物种的及相同生活型的物种所组成的层片,它们可看作群落的结构单元。种类B.生活型C.生态环境D.生态型2.(2010全国卷83)结网蛛(MetepeJraincrzssata)是一种群居的蜘蛛。位于群体边缘位置的个体食物捕获率更高,但被捕食的风险相当于群体中央位置的3倍。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下述有关不同个体在群体中的分布位置哪一个是正确的(1分)A.个体较小的年轻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B.个体较小的成熟蜘蛛分布于群体的边缘C.个体较大的年轻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D.个体较大的成熟蜘蛛分布于群体的中央(二)群落结构1.(2011全国卷79)森林生物群落中与鸟类物种多样性关系最密切的要素是:(1分)A.群落的物种组成 B.面积大小C.群落的分层结构 D.植被的茂盛程度2.(2001全国卷61)根据森林层次和各层枝叶茂盛度来预测鸟类多样性是有可能的,对于鸟类生活,植被的比物种组成更为重要。A.面积大小B.分层结构C.是否落叶D.阔叶与针叶五、群落演替与顶级群落(一)演替的概念、类型与过程1.(2013联赛59)下列有关群落叙述中,正确的是(单选1分):
A.捕食作用必然提高群落的多样性
B.群落演替过程中总生产量/总呼吸量(P/R)始终大于1,到演替的顶级阶段P/R接近或等于1
C.群落物种多样性随群落演替进展而增加,故顶级群落阶段,多样性最高
D.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会有所增加2.(2011全国卷90)在经历很长的时间后,干涸的池塘演变为草地,草地然后演变为灌丛,灌丛然后又演变为由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最后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演变为针叶树组成的森林,这个变化过程在生态学上被称作:(1分)A.演替B.演化C.进化D.演变2.(2011全国卷9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到成熟期的发育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特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1分)A.成熟生态系统的矿物质营养循环相对更开放B.成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较高C.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抗外部干扰能力良好D.在发展期的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较低且各物种生态位较宽3.(2007全国卷116)生态系统发育到成熟阶段时,下列哪些特征是正确的:A.总生产量大于群落呼吸量B.净生产量高C.食物链以碎屑食物链为主D.物种多样性高E.物种选择压力为K-选择4.(2007全国卷115)从裸岩开始的群落演替会经历的阶段是:A.地衣植物群落阶段B.苔藓植物群落阶段C.草本植物群落阶段D.灌木植物群落阶段E.乔木植物群落阶段5.(2005全国卷25)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功能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其中:A.发展期的生态系统,P/R(总生产量/总呼吸量)>1;而在成熟稳定期P/R<1.B.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矿质营养循环由相对开放趋向于更加封闭C.生态系统从幼年期向成熟期的发展过程中,有机化合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代谢过程中向环境中排出的产物增加。D.发展期系统内部的熵值明显较成熟期为高6(2005全国卷27)植物群落的形成,可以从裸地上开始,也可以从已有的另一个群落中开始。但是任何一个群落在其形成过程中,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阶段。A.繁殖体的传播B.植物地上部分郁闭C.植物地下部分相互交织D.植物体的定居E.植物体之间的竞争【解析】群落的演替从生物定居开始,生物必须先到达定居点,这要经过繁殖体的传播,经过繁殖体的传播与植物体的定居之后还要有植物体之间的竞争才能实现群落的演替。选择ADE
7.(2001全国卷62)生物群落的动态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群落的内部动态、和地球上的生物群落的进化。A.群落的演替B.生物群落的年变化C.干扰D.季节性变化8.(2008全国90)下列属于演替过程的有()A.深水池塘内逐级有挺水植物长出B.弃耕农田中植物的生长C.草原上灌木丛的比例增加D.森林火灾引起的变化9.(2006全国卷32)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中不经历:A.沉水植物阶段B.浮叶根生植物阶段C.沼泽植物阶段D.富营养化阶段10.(2002全国卷)在下列群落演替系列中,哪一种演替属于异养演替。A.从湖泊到森林; B.从裸岩开始的演替;C.从一个动物尸体开始的演替;D.从荒废农田开始的演替。(二)演替的最终状态:顶级群落1.(2011全国卷92)从理论上讲,对于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仍需要提供:(1分)A.能量B.无机盐C.二氧化碳和氧气D.能量和无机盐5.(2010全国卷75)一般来说,演替成为顶极群落时,它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有哪些(2分)A.顶极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B.无机物循环在顶极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C.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D.顶极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第四部分生态系统生态学竞赛知识先学习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联赛真题对应练2011全国81、2005全国26(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联赛真题对应练2011全国78;2005全国28、84、93;2003全国881.食物链的类型⑴碎屑食物链:以死生物或腐屑为起点的食物链。在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和浅水生态系统中,生物量的大部分不是被取食,因此能流是以通过碎屑食物链为主。⑵捕食食物链(活食链):捕食食物链虽然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但只在某些水域生态系统中才能成为能流的主要渠道。⑶寄生食物链:以寄生方式取食活有机体而构成的食物链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1.生产量(或称生产力):在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某个种群或群落生产出来的有机物总量。2.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植物体内的化学能,这过程称为“初级生产”,它所固定的总能量(或形成的有机物总量)称为初级生产量。又分①总初级生产量:在某单位时间内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②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生产者自身呼吸消耗后余下的数值。3.次级生产量:在单位时间内动物体的同化量减去其呼吸量余下的值。实际上它就是动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那部分能量。一级、二级、三级消费者的生产量都属于次级生产量。
次级生产量=同化量-次级呼吸量=个体增重+新个体重量(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水循环:(1)地球上的水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圈和海洋,是通过气体形式而循环的,循环动力是太阳能,大气是全球水循环的关键因素。(2)水循环的主要途径有三条:①由于阳光照射,江、河、湖、海和土壤中的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②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动物体表蒸发出来的水分进入大气中。③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以雨、雪等形式回到地面。2.气体循环(碳、氧、氮、硫)3.沉淀循环(钙、钾、钠、镁、磷)沉积型循环物质主要有两种存在相:岩石相和溶解盐相。循环的起点源于岩石的风化,终于水中的沉积★生物富集作用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四、生态系统的类型联赛真题对应练一、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2011全国卷81)下列哪些选项可构成生态系统:(2分)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置于阳台上的水箱,内有金鱼、蟹、水草、沙石、水、金鱼食物C.一块生活有鼠类的草地D.生活有小鱼、大鱼、浮游植物的池塘2.(2005全国卷26)从营养结构上分析,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A.非生物环境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2011全国卷78)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很大一部分流向捕食食物链,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1分)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河流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2.(2005全国卷2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B.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不单单是捕食关系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D.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3.(2005全国卷84)下面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请分析后回答DE↗↗↑A→B→C上图中出现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A.A→B→C→EB.A→B→EC.A→DD.A→B→C4.(2003全国卷88)在这个食物链中:草→鼠→鹰,若将鹰杀绝,那么田鼠的数量将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保持原来状态5.(2008全国卷93)没有被食草动物消耗的初级生产进入了下面哪个食物链()A.食肉动物食物链B.腐质食物链C.化石燃料食物链D.人类食物链二、生态系统的功能(一)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1.(2013联赛)下列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低的是:(单选1分)
A.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B.沙漠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温带阔叶林生态系统2.(2008全国卷85)不能测定初级生产力的方法是(),A.氧气测定法B.叶绿素测定法C.蛋白质测定法D.氮含量测定法3.(2010全国卷74)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1分)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C.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量都要比初级生产量少得多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4.(2004全国卷29)如果你从5平方米的面积中采集了167只蜗牛,计算这种蜗牛的生物量需要的值包括:①总数量②总重量③总面积④总体积A.①+②B.②C.②+③D.①+④(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011全国卷86)在印尼苏门答腊群岛火山爆发灾难中,有个人被困在一个岛上,岛上除充足的可饮用水外,很难找到可吃的食物。还好他身边尚有3公斤谷物和一只1公斤重的母鸭。请问要维持最长生存时间,以获得救援,他应该怎样做?(1分)A.用3公斤谷物喂鸭,吃鸭蛋,然后吃鸭B.先吃母鸭,再吃谷物C.吃2公斤谷物,用1公斤谷物喂鸭,吃鸭蛋,然后吃鸭D.先吃谷物,再吃母鸭2.(2007全国卷119)下列有关能量转化说法错误的是:A.恒温动物的同化率很高,但生长效率极低B.变温动物的同化效率高,生长效率也很高C.变温动物的总能量转化效率比恒温动物低D.变温动物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是非常有效的“生产者”E.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食动物能利用较多的初级生产量3.(2010全国卷8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有哪些(2分)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和不可逆的B.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急剧减少,主要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会储存下不少能量C.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主要是太阳能D.如果断绝对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立即消亡4..(2006全国卷33)在生态金字塔中,哪种不可能形成倒锥形?A.数量金字塔B.生物量金字塔C.能量金字塔D.都不可能(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水循环1.(2008全国卷1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A.水循环的主要路线是从陆地表面蒸发到大气圈,再从大气圈降水返回陆地表面B.陆地的蒸发量和大气圈的降水量每年基本持平C.陆地上的地表径流是水循环的一部分D.水循环带动了大量物质在地球上运动★气体循环(碳、氧、氮、硫)2.(2013联赛)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属沉积型循环的是:(单选1分)A.碳和氮B.碳和硫C.氮和磷D.硫和磷E.碳和磷3.(2011全国卷88)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其中③最可能代表的是:(1分)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二氧化碳4.(2008全国卷83)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属于气体型循环B.地球上最大量的碳存在于大气圈中C.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死亡分解是碳循环的一部分D.全球气候变暖和地球上碳的收支不平衡有关5.(2008全国卷9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急剧地减少。从大气中分离出的碳去了哪里()A.沉积成为煤和碳酸盐的岩石B.储存在极地冰盖的二氧化碳气泡中C.储存在海洋溶解的二氧化碳中D.逐渐发散到太空中6.(2006全国卷82)下面哪种有关生物圈碳循环的说法是错误的?A.海洋储存的碳比大气储存的碳多很多B.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大致相等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同人类排放的碳大致相等D.人类排出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海洋和陆地植物吸收7.(2004全国卷47)固氮菌中的固氮酶复合物可将大气中的氮,转变成植物可利用形式的氮,固氮酶复合物的产物是A.氨B.亚硝酸盐C.硝酸盐D.氨基酸★沉淀循环(钙、钾、钠、镁、磷)8.(2010全国卷7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又称为地球化学循环,包括下面哪些基本类型(2分)A.气体型循环B.海洋型循环C.沉积型循环D.大陆型循环9.(2008全国卷92)下面关于磷循环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几乎没有例外,磷不经过氧化一还原反应B.除了灰尘,磷不以任何形式进入大气在酸性土壤中,磷是最可被植物利用的D.在水生系统中磷的流入能够刺激初级生产量★生物富集作用10.(2005全国卷24)下列选项中能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发生生物富集的是:A.重金属B.热量C.碳水化合物D.氯代烃类杀虫剂11.(2003全国卷96)人类释放到自然界的DDT,一旦进入到生物体内,使处于最高营养级的动物体内,浓度会扩大100,000倍,这在生态学上被称作:A.分解B.生物累积C.放大D.再循环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013联赛109)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2分)
A.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B.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高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没有差别D.热带雨林恢复力稳定性低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2011全国卷84)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一种突发的污染使所有的植物死亡,在可以测量的变化中首先降低浓度的是:(1分)A.二氧化碳B.硝酸盐C.氧D.磷3.(2007全国卷118)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1”表示有,“0”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正确的是:生态瓶编号生态系统组成光照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甲111101乙011101丙111100丁111111A.甲瓶是最稳定的B.乙瓶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降维持恒定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四、生态系统的类型1.(2011全国卷83)下列哪些植物不能作为欧亚草原指示种:(2分)A.针茅属植物
B.蒿属植物
C.双子叶植物
D.羊茅属植物2.(2011全国卷76)在自然环境中,下面各类型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层最厚的是:(1分)A.温带草地B.北方针叶林C.阔叶灌木林D.热带雨林3.(2011全国卷77)下列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层最厚的是:(1分)A.泰加林B.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D.苔原4.(2007全国卷82)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生产能力最强的是:A.稀树草原B.温带灌丛C.山地草甸D.热带雨林5.(2007全国卷87)在以下各植物群落中,一般来说,具有最小叶面积指数的植物群落是:A.荒漠B.热带雨林C.草原D.落叶林6.(2007全国卷88)生态系统服务是指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其价值主要包括提供产品;水供应、土壤肥力形成和水土保持;抗干扰和调节;传粉、传播种子和生物防治以及休闲、娱乐和文化等。请判断在海洋、海岸、湿地、湖泊河流、森林、草地和农田这7类生态系统中单位面积价值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A.湿地,农田B.海岸,草地C.森林,湖泊河流D.海洋,湖泊河流E.农田海洋7.(2003全国卷99)在各森林类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A.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B.北方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C.温带阔叶林、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D.北方针叶林、热带雨林、温带阔叶林8.(2010全国卷76)哪种类型的群落具有这样的特征①降雨量少,水分蒸发量大②优势植物包括蒿属植物、藜属灌木和肉质早生植物⑧动物通常会采取冬眠或夏眠的方式来渡过不利季节(1分)A.寒带针叶林B.热带稀树草原C.苔原D.荒漠9.(2008全国卷86)仔细阅读以下陆地生物群落类型的描述,选择符合描述顺序的选项()(1)通常可分为4层,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和地面层(由草本、蕨类和苔藓组成)(2)分布在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巴西西北部,垂直结构不发达,水平结构明显(3)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北部,属于严寒的大陆气候,季节变化极为明显。常见鸟类有榛鸡、雷鸟、交嘴雀等(4)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0之间,生活着90%的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A.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B.温带针叶林,热带干旱林,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C.温带阔叶林,热带稀树草原,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D.热带季相林,草原,苔原,热带干旱林10.(2006全国卷55)热带雨林在中国主要分布在:。A.西双版纳B.海南岛C.台湾D.上述各项五、人与环境1.(2003全国卷97)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环绕地球大气的CO2浓度上升B.地球表面的能量反射C.太阳辐射能量增加D.太阳黑子的作用2.(2003全国卷98)能够有效地阻挡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的气层是:A.大气上层B.臭氧层C.大气下层D.温室效应3.(2003全国卷22)关于“先锋植物”—地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地衣能附着在云杉、冷杉等植物上,帮助这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地衣可以分泌地衣酸C.地衣可以用于制造香料D.地衣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类型4.(2004全国卷33)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气中的____形成的A.NH3B.N2C.SO2,NOD.O2第五部分动物行为学竞赛知识先学习一、动物行为概述1.动物行为:有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反应。2.意义:所有行为都有其适应意义,表现为生存的改善(取食、避敌)和生殖的成功(求偶、繁殖、筑巢和照料后代等)。3.行为的基础(1)遗传基础行为具有遗传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行为差异的遗传基础,并利用标准的遗传学方法来确定差异的基因定位(2)生理基础一般认为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与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和激素有关。4.研究步骤与方法:
(1)步骤:一是对动物的行为做观察记录,二是对行为从功能、产生原因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依次解释和说明。
(2)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将结合这两种方法的综合法。二、动物行为分类(一)按获得途径分:先天行为(趋性和向性、非条件反射、本能)和获得行为(印记、模仿、条件反射、洞察学习或推理)。1.先天性行为(1)趋性:是动物对环境因素刺激最简单的反应。如眼虫的、某些昆虫和鱼类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哺乳动物的行为中已经没有趋性了。(2)非条件反射:反射必须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3)本能: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按一定顺序连锁发生构成的,比非条件反射复杂。非条件反射一般是个体局部发生的行为,本能是全身性的行为。2.后天性行为(1)印记:动物由于早期(初出生时)经验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记忆现象或行为方式。印记也是动物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他一般是在动物出生后不久形成的(现在发现某些动物的成体——性成熟的个体也具有印记能力),一旦形成就非常牢固难于消除,而且他只需根据少量经验并在一定的“敏感期”中形成。印记虽然一般是在动物出生后的早期形成的,但对其后的行为(如性行为、社群行为)产生深远影响,也就是说影响动物个体的行为发育印记的种类:a.印随(追随印记)b.性印记:c.识别印记:d.鸟鸣印记:(2)模仿:幼年动物则主要是通过对年长者的行为进行模仿来学习的,如小鸡模仿母鸡用爪扒地索食,年幼的黑猩猩会模仿成年的黑猩猩用沾水的小树枝从洞穴中取出白蚁作为食物。模仿与印记的区别在于模仿没有特定的敏感期。(3)条件反射: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放射。(三类)a.经典条件反射或称为食物分泌性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或称为尝试与错误(试错)或称为食物运动性条件反射(自然界中存在最普遍)c.防御性条件反射(4)洞察学习:为了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学习和体验新事物,建立新的条件反射的过程。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形式。有以下方式:①习惯化:动物对既无积极意义又无消极影响的无关刺激无动于衷或不予反应就是习惯化。例如:小鸟对反复从天空掠过的形影不再逃避;对田间的稻草人不再警惕;大街上的马不再害怕往来车辆等等。习惯化可以使动物对无关刺激不予反应从而节省精力,避免无畏的能量消耗。②印记:(习惯化和印记又被称为简单学习)③联想学习: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根据经验的联想学习,都需要强化;所不同的是经典条件反射强调的是刺激,并以无条件刺激为基础,是用条件刺激(铃声)代替非条件刺激(食物),尝试与错误学习(操作条件反射)则是从行为出发,在尝试中以正确的行为代替错误行为。自然界中动物的摄食行为和逃避敌害行为往往都和“尝试与错误学习”有关。④观察学习——即模仿:如“山雀偷奶”事件。最初的某只山雀是“试错”,后来的山雀是模仿行为。⑤潜在学习:是指没有报偿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特殊的联想学习。即在没有明显的奖罚情况下对无关刺激或环境的联想。⑥悟性学习(洞察学习):是最复杂也是迄今为止了解得最不够的一种学习方式。悟性的本意指的是主要凭直觉对新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认识能力,不涉及演绎推理。悟性学习和试错学习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豁然顿悟”,其解决困难问题的速度远远高于后者。注意: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又有区别:人类的学习是以概念学习为基础(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和文字),动物的学习是以经验学习为基础(直接体验)。(二)按其具有的适应意义可分为(索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节律行为、择居行为)1.捕食行为(1)索食行为(2)贮食行为2.动物的攻击行为和防御行为(1)动物的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发生相互攻击或搏斗叫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或领地是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原因。同种动物在相互攻击中一般很少受到伤害。攻击行为尽管使某些个体受到损害,甚至死亡,但对种族还是有利的。(2)动物的防御行为动物采取各种方式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叫防御行为。防御行为有很多方式。如:①保护色:动物身体的颜色与其栖息环境相似,以此避敌求生。这种在体色上对环境的适应叫保护色。如水母、海蜇等漂浮生物躯体近于全透明,是对水体的良好适应。②警戒色:一些能释放毒液或恶臭的动物,其体表多具醒目的色泽或斑纹。其意义在于警示或吓退其捕食者,所以称这种体色为警戒色。③拟态:某些动物的形体或色泽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这种状态叫拟态。如竹节虫的体形酷似竹枝。a.贝茨氏拟态:可食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大多见于鳞翅目昆虫。b.米勒氏拟态(缪勒拟态):两种具有警戒色的不可食物种互相模拟的拟态现象。c.进攻性拟态: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食虫植物如瓶子草、猪笼草均模拟花朵以诱捕采蜜昆虫。d.自家拟态:同种生物间的模拟,如很多雄蜂无刺却形似有刺的雌蜂而得到保护。e.默滕斯氏拟态:东方珊瑚蛇剧毒,具红、黑、黄色环状纹(警戒色),同在南美洲另有花纹相似的弱毒蛇及无毒蛇(多带王蛇)。f.韦斯曼氏拟态:主要见于鸟类。例如杜鹃产卵于其他种鸟的窝内,其卵色与宿主的卵相近,因而不被发觉。④假死:是一种以装死方式来逃生的保护性适应。如金龟子遇敌害后会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上,伺机逃脱,从那些喜欢吃活食的捕食者口中逃生。⑤逃逸:某些动物遇敌害时,会采取一定方式迷惑捕食者,趁机逃走,这样的保护性适应方式叫逃逸。如蜥蜴会断尾来逃生;乌贼喷出墨团趁机逃逸;黄鼬能以臭气退敌等。⑥其他方式:如牛遇敌害时,成年的个体会围成一圈,头朝外,把幼体保护在中央,用角御敌;乌鸦会聚众乱叫以卸敌;食肉目动物多以提上唇、露犬齿,并发出鸣叫来驱敌。意义:动物的防御行为保护了个体的生存,保证了种族的延续,是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3.动物的繁殖行为:自然选择产生了各种机制包括繁殖行为,来保证繁殖的成功。如,两性的识别、占领巢区、筑巢、求偶、交配、孵化、哺育等就是属于繁殖行为。4.定向行为:大多数动物在其活动区域中,都有其特殊的定位方法。人类主要依靠视觉定位;而蝙蝠主要靠听觉定向;一些昆虫、水生动物和哺乳动物主要靠化学(嗅觉)走向。(1)化学定向:即依靠对化学物质的感受来定向。(2)视觉走向:鸟类在白天飞行,大多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定向;夜间飞行则是靠星辰来定向。(3)听觉走向:蝙蝠、海龟、鲸、海豹等动物是靠回声定位去避开障碍物和寻找食物的。5.动物的社群行为与通讯(1)社群行为(社会行为或群体行为):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试桩工程专项补充合同3篇
- 2024年钢质门安装合同
- 202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合同书
- 2024年运动鞋出口贸易代理合同范本2篇
- 202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第三方保证合同3篇
- 医院医疗行业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 2024年高速公路水电设施施工与维护劳务合同3篇
- 金融业美工视觉设计案例分享
- 建筑行业建筑设计经验总结
- 安防客服工作总结
- 设计服务保障措施方案
- 软件测试方案模板(完整版)
- 建筑幕墙工程(铝板、玻璃、石材)监理实施细则(全面版)
-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学科教学改进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 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教学实验室建设方案
- 医疗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
- 钢结构防腐蚀技术与措施
- 《琵琶行并序》课件
- 2024年广东省液化石油气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