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复习: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项练习【有答案】_第1页
2021年中考复习: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项练习【有答案】_第2页
2021年中考复习: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项练习【有答案】_第3页
2021年中考复习: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项练习【有答案】_第4页
2021年中考复习: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项练习【有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复习: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项练习1.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声(动)衬静。2.表现手法的作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练习:母鸡(1)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2)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也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3)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4)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的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5)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6)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7)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A欲扬先抑B象征C想象D以小见大答案正确答案:A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欲扬先抑是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通过先采取辩证对比的方法对其加以控制、压抑,来突出地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或情感的方法。文章开篇便提到:“一向讨厌母鸡。”紧接着写母鸡招“我”讨厌的种种表现,属于“先抑”。而后文写母鸡孵出小鸡后的表现:“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它是鸡母亲。”属于“后扬”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意。故本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选A。我的妈妈是老虎郑海丹(1)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2)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地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地回家。(3)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她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4)再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我打电话。”她一副风清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地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5)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6)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或者“你喜欢就好”,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7)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8)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着。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重合不到一起。(9)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未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10)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11)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12)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13)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正确答案: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欲扬先抑是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通过先采取辩证对比的方法对其加以控制、压抑,来突出地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或情感的方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属于“先抑”,而在结尾部分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属于“后扬”。因而可判定其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手法。淡淡的深情常跃强(1)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2)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3)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4)大学四年,花开花落。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5)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6)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7)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8)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地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9)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10)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3.本文在选材上所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答案正确答案:以小见大。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以小见大是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的手法。文章主要描写了我考上大学母亲为我送行以及我回乡探望母亲的场景,从取材来看,主要选取了几个生活中的小场景来体现母爱的。抓住看似“淡淡”的场景进行集中描写,来充分表达“深深”的母爱,属于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丑狗(1)我注意它多日了。它长相极丑,弓腰塌背,背毛软塌塌的,失去了尾尖,大半截尾巴如一根木棍,嘴角撕裂,露出半颗犬牙。这种狗既没有猎犬的机警灵敏,又没有牧羊犬高大威仪。草地上很少见到这种狗。(2)它每天准时出现在土丘上,双眼出神地望着远方。一列从草地外驶来的列车出现在它的瞳孔里,它兴奋地冲着越来越近的列车吼几声,随后,颠着碎步跑下土丘。它偶尔会腾起,落下,大概过于兴奋,有时会跌下去,滚个满身泥土。它总能把过剩的兴奋传递给它认为能与它分享的一切,一朵小花,一棵高秆植物,一簇马莲……都能让它玩耍一阵。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它的大部分注意力是接近站台和注视着越来越清晰的庞然大物。(3)这是铁路线上小得不能再小的五等小站。绿皮列车只在这里停留短短的三分钟。上下车的旅客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三分钟后,列车喘息一声,缓慢地离开了站台。绿皮列车冲站台甩一个尾巴时,站台已经空空如也。(4)它不知所措地看着远去的背影,一脸茫然。其实,背影很多是车站上的工作人员。而旅客早已像丢在辽阔草地上的珍珠一样无影无踪。它无望地把目光转向列车,列车甩给它一个偌大的点,这个点随着时间拉长越来越小。(5)回程中,它有些沮丧,低着头,弓着腰,耷拉着大截尾巴,迈动着四肢。那四肢似乎因走了太长的路而变得软弱无力,有时会趔趄一下。当它爬上土丘时,那趟列车已消失在两条银亮的铁轨上。不知什么时候,沙丘上已经没有它的踪影了。(6)这是一条从草地外通向草地深处的铁路线。奔跑在这条铁路线上的列车大多是黑乎乎的运煤列车,而那绿皮列车一天当中只有一趟,一进,一出。(7)它只对进入草地的绿皮列车感兴趣,我知道,它在等一个人。这个人一定是它最亲密的伙伴。我还知道,在车站方圆十几里以内没有牧点,也没有蒙古包。它每天至少要跑上双倍的路程,就是为了等待伙伴出现。(8)整整一个暑期,我每天都能看见它的身影。暑期要结束了,我不得不离开这里,我有些怅然,我渴望遇到让它喜极而泣的一幕。(9)这一幕在我临走前的一天终于出现了。它又准时出现在沙丘上,兴奋地冲着列车的方向发出欢快的吼声。它没有像往日一样停留,而是一个急转身,迈动着四肢向站台这里奔来。按理,它应该在路基下面等待,哪知它竟然冲向站台。这时列车虽缓缓地驶进了站台,可这个庞然大物所带起强风与那种霸气让所有的动物包括人畏惧三分。而它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竟然疯狂地迈动着四肢,大有与这个钢铁家伙以死相拼的架势。(10)车站的工作人员吓坏了,大声驱赶着它。哪知,这喊声就像给它吹起的冲锋号,它竟然横跨过铁轨,一个箭身落到站台上,列车擦着它的身子飞了过去。好险啊!工作人员恼羞成怒,挥舞着工具奔向它。(11)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它几个箭身,来到一个车门前“呼”地立起来,前肢收在胸前,喉咙里发出欢快、压抑的吼声。工作人员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它。(12)车门打开,第一个下车的是个少年。它兴奋地吼叫一声,扑向少年。少年看见了它,也兴奋地尖叫一声,随后人与狗扑到一起。它的双爪紧紧地扒在少年的胸前,伸出舌头“呼噜呼噜……”少年蹲下身子,那条宽大、厚实带着体温的舌头一直没有离开少年的脸,不一会儿,少年脸上湿漉漉的。(13)他们滚到一起,在地上滚来滚去,少年发出“呵呵呵……”的笑声。它和少年离开了站台,向远处的土丘走去。它陪伴在少年身边,异常兴奋,身子缠绕着少年的腿,不时嗅闻着……(14)我深情地看着他们远去,看着他们消失在土丘上。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正确答案:欲扬先抑。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欲扬先抑是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通过先采取辩证对比的方法对其加以控制、压抑,来突出地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或情感的方法。文章首段以:“我注意它多日了。它长相极丑……”一句开头,对“丑狗”进行外貌描写,刻画其丑陋的外在,属于“先抑”。而后文描写这条“丑狗”日复一日地跑过漫漫长路赶去车站等待自己小主人归来的场景,其忠诚可爱的形象又随之跃然纸上,属于“后扬”。因而可判定其为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银行里的男孩(1)一天,我到西大街某银行的一个小型储蓄所准备开个新账户。已经是午饭时间,储蓄所里只有一个职员在值班。那是一位大约40岁的黑人,紧贴头皮的头发,小胡子,整洁、笔挺的棕色西装,身上的每一处都暗示着,他是一位细心谨慎的人。(2)这位职员正站在柜台后面,柜台前站着一位白人男孩,黄棕色的头发,穿着一件V字领的毛线衣,一条卡其裤和一双平底鞋。我想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初中生,而不是一位银行的顾客。(3)男孩继续引起我的兴趣的是下面所发生的事。(4)他手上拿着一本打开的存折,脸上写满了沮丧的表情。“但是我不明白,”他对银行职员说,“我自己开的账户,为什么我不能取钱?”(5)“我已经向你解释过了。”职员对他说,“没有父母的信函,一个14岁的小孩不能自己取钱。”(6)“但这似乎不公平,”男孩说,他的声音有点颤抖,“这是我的钱。我把钱存进去。这是我的存折。”(7)“我知道是你的存折。”职员说,“但规定就是那样。现在需要我再讲一遍吗?”(8)他转身对我微笑了一下。“先生,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9)“我本来想开一个新账户,但是看到在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幕后,我改变了主意。”我说。(10)“为什么?”他说。(11)“就因为你说的话。”我说,“如果我理解的没错的话,您刚才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已经够年龄把钱存入你们的银行,却没有达到取出他的钱的年龄。如果无法证明他的钱或者他的存折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银行的规定的确太可笑了。”(12)“对你来说也许可笑,”他的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似乎有点生气了,“但这是银行的规定,除了遵守规定,我没有别的选择。”(13)在我跟银行职员辩论的时候,男孩满怀希望地紧挨着我,但最终我也无能为力。突然我注意到,在他手上紧抓着的那本打开的存折上显示只有100美元的结余。存折上面还显示进行过多次小额的存款和取款。(14)我想我反驳的机会来了。(15)“孩子,以前你自己取过钱吗?”我问男孩。(16)“取过。”他说。(17)我一笑,转问银行职员:“你怎么解释这个?为什么你以前让他取钱,现在不让呢?”(18)他看起来发火了。“因为以前我们不知道他的年龄,现在知道了。就这么简单。”(19)我转身对男孩耸耸肩,然后说道:“你真的被骗了。你应该让你的父母到这里来,向他们提出抗议。”(20)男孩看起来完全失望了。沉默了一会儿,他把存折放进背包,然后离开了银行。(21)银行职员透过玻璃门看着男孩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转身对我说道:“先生,你真的不应该从中插一杠。”(22)“我不应该插一杠?”我大声说道,“就你们那些该死的规定,难道他不需要一个人来保护他的利益吗?”(23)“有人正在保护他的利益。”他平静地说。(24)“那么这个人是谁呢?”(25)“银行。”(26)我无法相信这个白痴居然会这样说。“瞧,”我揶揄道,“我们只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但你也许愿意跟我解释解释银行如何保护那个孩子的利益。”(27)“当然,”他说道,“今天早上我们得到消息,街上的一帮流氓已经勒索这个孩子一个多月。那帮混蛋强迫他每周取一次钱给他们。显然,那个可怜的孩子由于太过害怕而没有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那才是他为什么如此烦恼的原因。取不到钱,他害怕那些流氓会打他。不过警察已经知道这件事,今天他们也许就会实施抓捕行动。”(28)“你的意思是说根本没有年龄太小而不能取钱的规定?”(29)“我从没听说过这个规定。现在,先生,你还需要开户吗?”5.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文中“我”的“插一杠”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答案正确答案:欲扬先抑,突出“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第一步,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欲扬先抑是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通过先采取辩证对比的方法对其加以控制、压抑,来突出地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或情感的方法。第二步,分析。结合表现手法和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先以“我”的视角刻画了“黑人”不讲情理的形象,属于“先抑”。继而揭示真相,与之前所刻画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属于“后扬”,使其坚决维护男孩利益的执着形象更为鲜明。第三步,作用。欲扬先抑能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或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故本题中使用欲扬先抑,使“黑人”保护孩子利益的执着形象更为突出,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青木瓜之味(1)大约是2000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她一眼: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2)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3)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4)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她高兴地说:“太好了,我一定去。”(5)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帖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纷纷说我,“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别是个骗子吧?”“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鸦嘴里的肉。”(6)一下子,说得我发懵。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7)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8)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9)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10)这件事虽已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6.从表现手法角度看,文章第(5)段写家人的态度有什么作用?答案正确答案:和后文年轻女子的表现做对比,更加突出女孩真诚淳朴的人物形象,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曲折。最美的善举张建军(1)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2)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3)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4)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5)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6)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7)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8)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9)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10)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11)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12)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13)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14)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15)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16)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17)“苏大哥,这……”(18)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19)“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20)“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21)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22)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7.选文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写法,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正确答案:选文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络腮胡子”的粗俗,后写他的善举。这样写使文章内容更有波澜,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第一步,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欲扬先抑是为了赞美或讴歌某一主题,通过先采取辩证对比的方法对其加以控制、压抑,来突出地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或情感的方法。第二步,分析。结合表现手法和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先以“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开头,继而刻画了“络腮胡子”油腻粗俗,大大咧咧的形象,属于“先抑”。继而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揭示了“络腮胡子”一直借蝉蛹变相地支撑1号床母子的生活,为他们添点菜钱的事实,刻画了其粗糙外表下,温暖善良的内心。第三步,作用。欲扬先抑能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或造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故本题中使用欲扬先抑,使“络腮胡子”善良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使文章情节内容更有波澜。绣针闪亮岁月长(1)以前的日子,人们总离不了针线,绣针亮,丝线长,绣出了无数的花朝雨夕,那样的场面总是撩人心绪:小窗独倚,明眸皓齿,纤指如葱,绣针落处,红花翠叶、游龙惊凤,翩然出现,美透了长长的岁月、浓浓的光阴。(2)记忆中,母亲也是惯拿针线的人,忙完一天后,母亲总爱拿出一副枕套,细细地绣起来。我依偎在母亲膝头,银色的月光从窗外照进来,照着母亲飞针走线,渐渐的,一朵粉色的桃花就在母亲的针下绽放。小小的绣针,牵着长长的丝线,穿过重重的夜色,在时光深处,成为我心底最美的记忆。我常常凝望着那枚绣针,它轻盈的身体,穿透经纬,将一幅幅美景定格: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鸳鸯戏水、喜鹊闹梅……每一幅都流光溢彩、鲜活靓丽,让人不忍移开目光。(3)我最记得母亲绣的一副绿边白底的枕套:翠绿的荷叶,露珠滚动;红色的荷花,含羞乍开。那绿,那红,都不是单一的:淡绿、翠绿、深绿,层层叠叠,极富层次;粉红、大红、暗红,深深浅浅,浓淡相间。那荷花灵动多姿,呼之欲出,竟不像是绣在枕上,而像是开在枕上,让年幼的我,惊叹不已,疑心母亲是否将那银色的月光也绣进了这丝丝缕缕中,化作了荷叶上的那颗露珠?(4)有一次,我的衬衣破了个洞,母亲拿起来,并没有打成个补丁,而是拈起针,在那破处绣了一朵金色的雏菊,花朵不远处,又用蓝丝线绣了一只翩飞的蝴蝶,左邻右舍都夸好看,结果,那件衬衣成了我最爱的一件。(5)周围的乡下姑娘也善绣,她们不光绣枕套,还绣帐帘、绣寿匾、绣肚兜……傍晚时分,红霞漫天,凉风绕绕,常有姑娘来找我教美术的父亲描花样,父亲倒也乐意,几笔一勾,淡墨梅花,报晓公鸡,戏荷鲤鱼……便浮现在洁白的布上。姑娘们再和母亲切磋一下,配怎样的颜色,用怎样的针法,少不得母亲手把手教上一会儿,待几瓣梅花落下,姑娘们才心满意足地离开。(6)然而,不待我长大,母亲却已离世。锈了花针,旧了丝线,暗淡了韶光。银色的月光依旧洒进窗棂,却再不见那穿针引线的人。枕着母亲留下的荷叶枕头,我的眼泪淌成荷叶上的那滴新露,一年年,任那无尽时光沧桑。(7)多年后,我也做了母亲,拿起一根针,我也想在孩子小小的衣服上绣点什么,无奈笨手笨脚,不知从何处落针。母亲啊,走得那样匆匆,还未来得及教年幼的我绣会一枝半朵。(8)如今,电脑绣花早已普及,手工刺绣渐渐被人们淡忘。只有小小的绣针,还记得那些悠长岁月中所有温暖的细节。五彩的丝线,仍在梦中轻舞飞扬,将过去的光阴编成心底最深的眷念,每一回首,每一流连,依旧温情无限。8.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如何理解选文结尾处画横线句子的含义?答案正确答案: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通过写绣针,抒发了“我”对母亲和悠长岁月中所有温暖的细节的怀念之情,含蓄温婉,意味深长。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第一步,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借物抒情,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第二步,分析。结合表现手法和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细致描写了母亲绣花的种种场景,第(6)段写母亲去世后,“暗淡了韶光”,“枕着母亲留下的荷叶枕头,我的眼泪淌成荷叶上的那滴新露”,可见我对母亲的怀念。于是作者在第(8)段,借划线句中的“小小绣花针”,来抒发对母亲和悠长岁月中所有温暖的细节的怀念之情。第三步,作用。借物品来抒发情感,更加形象含蓄。因此,划线句运用的借物抒情写法,通过写绣针,抒发了“我”对母亲和悠长岁月中所有温暖的细节的怀念之情,含蓄温婉,意味深长。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1)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2)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而且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上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3)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4)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5)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天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6)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7)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9.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正确答案: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以百合花象征坚定执着,默默努力地证明自我的精神品质。使文章立意更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第一步,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手法。第二步,分析。结合表现手法和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写百合花在饱受质疑和嘲讽的情形下,依旧坚定执着地告诉自己“我要开花”,通过努力开花来证明自己的故事,从中可见其象征坚定执着,默默努力地证明自我的精神品质。因而作者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表现了这种抽象的思想品质。第三步,作用。象征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因此,文章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以百合花象征坚定执着,默默努力地证明自我的精神品质,从而使文章立意更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洁白的木槿花(1)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2)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3)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4)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5)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6)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7)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8)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9)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10.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说,“木槿花”在文中有什么意义?答案正确答案: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洁白的木槿花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化抽象为具体,使文章立意更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含蓄地表达了母亲对廖医生的感激之情。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第一步,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手法。第二步,分析。结合表现手法和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围绕木槿花,写了廖医生谎称我家院子里的木槿花可以入药,因而花钱买下,免费给我治腿病还资助我们的故事情节。文章结尾称其为“圣洁无比的木槿花”,则是以洁白的木槿花象征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另外,母亲临终前要求:“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可见母亲对廖医生的感恩之情。第三步,作用。象征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因此,文章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化抽象为具体,使文章立意更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使母亲对廖医生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更含蓄。心中的芦苇张弛(1)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2)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3)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4)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5)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止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劲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6)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弥散。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的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织成的透明的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真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7)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8)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11.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正确答案: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由物及人,作者心中的芦苇象征着人表现出来的思想、韧性及坚强。化抽象为具体,使文章立意更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第一步,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手法。第二步,分析。结合表现手法和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第(7)段写道:“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可见作者用芦苇象征人性的坚强和韧性。后文继续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点明人的思想性。由物及人,借芦苇这一具象,象征人表现出来的思想、韧性及坚强。第三步,作用。象征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因此,文章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由物及人,作者心中的芦苇象征着人表现出来的思想、韧性及坚强。化抽象为具体,使文章立意更深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父爱的速度风之语(1)那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2)我无意中参与了一场群架,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的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逃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位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了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纪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不必再来了。”(3)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木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先在家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4)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然后趁着夜色,带我去校长家。(5)这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6)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他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7)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就多么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灭绝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话,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你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8)但我还是跟父亲挨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9)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了开去。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10)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停住了脚,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11)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12)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13)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14)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12.从表现手法角度看,第(5)段交代父亲“在一次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有什么作用?答案正确答案:与下文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下楼速度之快形成对比,突出父亲为了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决心之大,表现了父爱的无私与伟大,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曲折。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第一步,判定。常用表现手法主要包括对比、衬托、象征、想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描写、照应、伏笔等。其中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第二步,分析。结合表现手法和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第(5)段写父亲“在一次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而第(9)段写父亲拉“我”冲出门去的场景:“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了开去。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与前文走路都艰难的腿形成对比,进而表现了父亲为了能让我重回学校而甘愿付出一切的决心,从而突出了父爱的无私与伟大。第三步,作用。对比能更加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曲折。因此,本文使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父亲为了儿子甘愿付出一切的决心之大,表现了父爱的无私与伟大,使文章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曲折。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李云迪(1)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2)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3)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4)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5)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6)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7)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13.文章在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开头和结尾部分,写出你的见解。答案正确答案:运用对比的写法,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