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1页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2页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3页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4页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天津卷语文模拟卷汇编一一文言文阅读

一、【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6分)

书史忠正公家书后

方东树

道光十三年四月,树与宝山毛生甫岳生同客武进县斋,生甫出忠正此书揭本,日:此吾

亡友镇洋彭甘亭兆君所贻也。又目:有汪有典者,为书名《史外》,别载公三节,揆其词旨,

似俱在此书后。因言:《明史》称大兵?四月二十日至扬州,二十二日薄城下。《明史》不言

破城日,《明史稿》纪以为二十五日。公此书称四月十八日围城,从其始至也。又云越二日,

炮击城西北隅。是公此书发于二十一日,距公死仅五日。厚有所不尽本末。

史言公初娶李夫人,继娶杨夫人,皆无子,夫人尝欲为置妾,公太息日:王事方战,敢

为私计耶?后遗命以副将史德威为后,而是书所云焰儿者,为公何人耶?公母弟二人,可模

早卒,可程为庶吉士,都城陷,降贼,公请置之,理福王以公故堂令养母。是书所属为保护

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萍之不及耶?独汪氏所载三书,最后一•书,遗其

伯叔父及兄若弟,则所谓弟者可程耶?

武进李申耆兆洛言日:《明史》以可程为母弟,独宜兴史屹铭以为从弟。又日:屹铭名

问和,有学行,号为《孝烈李孺人传》事,尤有足感人者。李孺人者,李夫人女弟,为可模

妻。可模卒,李哭泣五昼夜,绝食几死。太夫人素病瘵,忠正殉国后益剧,李侍汤药久不倦,

病革,李割臂肉以进,太夫人卒得生。其后平湖孝廉冯洪图冒忠正名起兵破巢县及无为州兵

败被执坚冒公名不改大帅命太夫人面质之李偕杨侍以往。李有国色,奸人聂某见而艳之,欲

强取之以媚大师,且怵以必从。巾至,太夫人惊悸不能决,则以授李,李从容日:是不难。

即携币、器人,割鼻及两耳投器中,使仆妇捧以至。太夫人号痛谓使者日:自我持谢贵人。

聂失措跃马逸去。当是时,李氏之节几与忠正比烈,何者?事起仓卒,而断行之无难也。汪

氏书亦载此事,但以可模为可则,冯洪图为冯韶伯,既日盐城人,又日浙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无硼的一项是()(3分)

A.廖有所不尽本末顾:只是

B.王事方尊殷:繁多

C.理福王以公故筑令养母贷:责令

D.币至,太夫人惊悸不能决币:礼物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明史》称大兵以四月二十日至扬州木欣欣以向荣

B.最后一书乃遗其伯叔父及兄若弟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C.后为《孝烈李孺人传》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用劫哉

D.为我持谢贵人为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后/平湖孝廉冯洪图冒忠正名/起兵破巢县/及无为州兵/败被执坚/冒公名不改/大帅命太

夫人面质之/李偕杨侍以往。

B.其后/平湖孝廉冯洪图冒忠正名起兵/破巢县及无为州/兵败被执/坚冒公名不改/大帅命太

夫人面质之/李偕杨侍以往。

C.其后/平湖孝廉冯洪图冒忠正名/起兵破巢县及无为州/兵败被执/坚冒公名不改大帅命/太

夫人面质之/李偕杨侍以往。

D.其后/平湖孝廉冯洪图冒忠正名起兵/破巢县及无为/州兵败被执坚/冒公名不改/大帅命太

夫人面质之/李偕杨侍以往。

4.下列句子不属于•史可法家书内容的一项是()(3分)

①四月十八日围城,从其始至也②越二日,炮击城西北隅

③以副将史德威为后④公母弟二人,可模早卒,可程为庶吉士

⑤屹铭名问和,有学行⑥以可模为可则,冯洪图为冯韶伯

A.④⑤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⑥

5.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史》称清兵二十二日逼近城下,史可法家书称清兵四月十八日围城,二者时间不一

致,但都未说及破城日期。

B.《明史》与《史记》一样,为纪传体通史;"从弟"是指同曾祖父或同祖父家族中,父亲的

兄弟的子辈中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

C.聂某见到李孺人,惊艳于她的容貌,想要占为己有,却担心她不顺从。

D.屹铭所写的《孝烈李孺人传》事迹非常感人。汪有典的《史外》也记录了李氏的事迹,

但较为简略,因此没有屹铭写得感人。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是书所属为保护其母者,皆公从父与兄行,而不及可程,岂薄之不及耶?(4分)

(2)当是时,李氏之节几与忠正比烈,何者?事起仓卒,而断行之无难也。(3分)

7.作者用较多笔墨写李孺人,有何用意?(4分)

二、【2022届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6

分)

心术

(宋)苏洵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呼,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利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

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恭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堆,使

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

气;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故土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

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

战而胜,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

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邓艾季兵于蜀中,非刘禅之庸,则

百万之师可以坐缚,彼固有所侮而动也。故古之贤将,能多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

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

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

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可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

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

吾阴而养之,使之货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尺笔当猛虎,

奋呼平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袒褐而案剑,则乌

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本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

力有余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无够的一项是()(3分)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瞬:正视

B.邓艾缱兵于蜀中缱: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C.一静可以制百动制:控制

D.使之羽而堕其中狎:忽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话相回的一组是()(3分)

A.可与百战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B.能以兵尝敌但以刘日薄西山

C.奋呼顾操击画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则童子弯弓杀本矣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晕令掌的一项是()(3分)

A.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B.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C.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D.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养士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3分)

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②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③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④小胜益急,小挫益厉

⑤用人不尽其所欲为⑥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④⑤⑥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惜m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其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凡兵上义”,战争的正义性是决

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义的战争,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是不利的,

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

的长处,与敌人对抗,将我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

c.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

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

D.文章给人以排宕顿挫之感,这得力于文中大量排偶句的纯熟运用,茅坤说“此文中多名言”,

排偶句的运用使文章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为文章增色不少。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4分)

(2)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3分)

7.本文分别从哪些方面论述为将、用兵、作战的策略的。(4分)

三、【2022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质量调查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面小题。(26分)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

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苟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好,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

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各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

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

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使者矣。彼见

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

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苦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

论有以激之也。

(选自苏轼《荀卿论》,有删节)

苏于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始皇之时,二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

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冬。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

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为善者也。斯逆探①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②。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

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

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

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

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

(选自姚鼐《李斯论》,有删节)

注释:①逆探:猜度试探。逆,猜测。②侈君张吾之:侈(chT)君,残暴放纵的君主;

张吾之宠,张大国君对他的宠爱。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足颈的一项是()(3分)

A.喜为异说而不注让:谦让

B.此亦必有所恃者矣恃:依仗

c.二用商鞅成法而已一:全部

D.始皇固自为之而不为厌:讨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今夫小人之为不善是说也,人常疑之

B.基子必且行劫尔基无忘乃父之志

C.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D.斯之术将不出于此而刀刃若新发于硼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

其学事秦

B.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

其学事秦

C.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

其学事秦

D.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

其学事秦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苏轼观点的一项是()(3分)

①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②敢为高论而不顾③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④破坏周公之井田⑤大体得治世之要⑥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检总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认为,父亲的杀人行径,必然会对儿子行为造成恶劣影响,乃至一定会去抢劫,同

理可证李斯的言行是受到了荀子"高谈异论"的影响。

B.虽然关于李斯乱天下行为是否与荀子有关,苏轼和姚鼐持不同的观点,但是关于李斯执

政时期犯下巨大的错误,二人看法是基本相同的。

C.姚鼐认为商鞅变法贻害秦国,乃至二世而亡,想要治理好天下必须要"述先王而颂言儒效”,

也就是独尊奉儒家学说才能获得治世的要领关键。

D.苏轼从对荀子的考查,得出李斯施政弊端的源流关联和师承影响的结论,具有一定的逻

辑性和辩证性,但完全归咎于此,还是有失偏颇。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4分)

(2)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3分)

7.姚鼐不同意苏轼关于“李斯用荀子的学说祸乱天下”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姚鼐不

同意的理由。(4分)

四、【2022届天津市第一百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8

分)

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建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梁丽可以冲城,

而不可以窒穴。整牛不可以逮鼠;骐骥不可以守闾。千金之剑,以之抄薪,则不如斧。三代

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超。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

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

无兵不足深虑,无饷不足痛哭,独举目斯世。求一攘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

不可亟得;或仅得之,而又屈居卑下,往往抑郁不伸,以挫、以去、以死。而贪饕出缩者,

果疆首而上腾,而富贵、而名誉、而老健不死,此其可为浩叹者也。

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耳。《淮南子》口:“功

可强成,名可强立。"董子日:“强勉学问,则闻见博;强勉行道,则德日进。”《中庸》

所谓“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即勉励功夫也。今世人皆思见用于世,而乏才用之具。诚

能考信于载籍,问途于已经,苦思以求其通,躬行以试其效,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才亦

渐立。才识足以济世,何患世莫己知哉?

(选自曾国藩《挺经》,有删改)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历览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

始进之年,而耻已存者寡矣。臣节之盛,扫地久矣。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

何以作之气?目:以教之耻为先。贾谊谏汉文帝曰:“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

且为也如遇宣徒欲将宣徒用为也。”兹训,炳若日星,皆圣哲之尽言,古今之至诚也。

农工之人、肩荷背负之子则无耻,则辱其身而已;富而无耻者,辱若家而已;士无耻,

则名之日辱国:卿大夫无耻,名之曰辱社稷。由庶人贵而为士,由士贵而为小官,为大官,

则由始辱其身家,以延及于辱社稷也。

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疾病归田里,又以

科名长其子孙,志愿毕矣。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嗟乎哉!如是

而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已,伏栋下求俱压焉者鲜矣。

(选自《龚自珍全集》,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建下品逮:及,达到

B.以之板薪析:劈开

C.才识足以涉世济:拯救

D.皆圣哲之危言危:危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勉之又勉,则识可渐通②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B.①而耻已存考寡矣②今春•项庄拔剑舞

C.①?教之耻为先②?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D.①富而无耻者,辱其家而已②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B.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C.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D.主上之遇大臣如遇犬马/彼将犬马自为也/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4.下列六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士不知耻"的一组是()(3分)

①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②如遇官徒,彼将官徒自为也

③何以作之气?曰:以教之耻为先

④作书、赋诗者,稍读书,莫知大义,以为苟安其位一日,则一日荣

⑤且愿其子孙世世以退缩为老成,国事我家何知焉

⑥封疆万万之一有缓急,则纷纷鸠燕逝而己

A.①④⑥B.④⑤⑥C.②③⑤D.①②③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曾国藩认为,世界上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要知人善任,将人才用到最合适的位置,发挥

他的长处。

B.龚自珍开篇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耻辱就是士人不懂得廉耻,而在当时,这样的人很多。

C.龚自珍指出,国家一旦有事,不要指望那些追求车马、卖弄花言巧语却又身居要职的官

员们挺身而出。

D.曾国藩引用《淮南子》,意在强调功业、名声都可通过强权手段去获得。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3分)

(2)求一摆利不先、赴义恐后、忠愤耿耿者,不可亟得。(3分)

(3)非由他,由于无以作朝廷之气故也。(3分)

7.两则选文中,曾国藩针对如何成才,龚自珍侧重成为怎样的人才,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

法,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五、【2022届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面小题。(26分)

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谣,虽其辞为方言剪语,而亦时有意义之存。

其体不出于比、兴、赋三者。乃知诗者,出于心之自然者也。世之士多自号为能诗,而何其

有意义者之少也!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曾警,意中各据有一二古人之诗以为宗主,而

诋他人芸不能知。是其诗皆出于有意,而所为自然者,已汩没千分门户、争坛站①之中,反

不若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出于自然,而犹有可观者矣。又其甚者,务为不可解之辞,而用事

则取其僻,用字则取其奇,使人茫然不知所谓,西不知者以博雅称之。以此为术,而安得有

诗乎?此诗之一变也。

他山吴氏,年近八十矣,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余曰:“君之诗宗何代乎?

口:“否。”“僻事以为奥,奇字以为古乎?”日:“否。”“然则君之诗可必矣。”因出

«示余。余为择别其合者若干首。他山晚晚②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

能忘情于名者。余与世论诗多不合,而独喜他山所见略与余同,而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

盖余昔读书山中,时当初夏,百鸟之噪于檐际者不绝也。一日黄鸥来为数。转百鸟皆喑已而争

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余也方为黄鸟之远去,而他山犹欲争名于燕雀碉啾之间乎?他山

日:“吾以待之后也。”因书而用之。

(选自清•戴名世《吴他山诗序》)

【注】:①坛站:古时盟会的场所。②腕晚:日将西,日将暮。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思颈的一项是()(3分)

A.虽其辞为方言那语/鄙:轻视

B.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臂等/詈管:攻讦,诋毁

C.然则君之诗可现矣/观:欣赏

D.因书而归之/归:赠给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诋他人之不能知/石々铿然有声者

B.己汩没于分门户、争坛拈之中/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C.顶不知者以博雅称之/故亏臣顼自利

D.因出以示余/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一日黄鹏来/为数啜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B.一日/黄鹏来/为数喈/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C.一日黄鹏/来为数唯百鸟皆喑/己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D.一日/黄鹏来/为数唯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4.下列句子全都体现作者认为"他山犹欲争名"的一组是()(3分)

①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②僻事以为奥

③奇字以为古④然则君之诗可观矣

⑤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⑥吾以待之后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戴名世为吴他山的诗集所写的序言,其中,作者也谈到诗歌创作的主张。

B.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农夫细民之歌谣,并将其定位为方言鄙语,认为其一无是处。

C.吴他山年近八十,过来拜访作者。作者与之论诗,觉得他的诗颇有可观的地方。

D.作者婉转地讽刺了吴他山与当世之人争名的做法。对此,吴他山是不予认可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以此为术,而安得有诗乎?(3分)

(2)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4分)

7.作者在选文中提出了哪些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见解主张?(4分)

六、【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一中高三模拟检测(二)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26分)

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5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

通贯3已。尝丛父祯官汪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宫古文,辞

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

至治元年,卷天下士手廷,本为第一人,赐进士及第,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春,除监

察御史,首言:“逆贼铁失等虽伏诛,其党枢密副使阿敬,身亲弑逆,以告变得不死,窜岭

南,乞早正天讨。”国制,范黄金为太庙神主。仁宗室盗竟窃去,本言:“在法,民间失盗,

捕之违期不获犹治罪,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又言:“中书宰执,日趋

禁中,固宠苟安,兼旬不至中堂,壅滞机务,乞戒饬臣僚,自非入宿卫日,必承所署治事。”

皆不报。

逾月,调国子监丞。夏,风烈地震,有旨集百官杂议弭灾之道。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

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既逮捕,旭灭杰奏释之。蒙古千户使京师,宿邸

中,适民间朱甲妻女车过邸门,千户悦之,并从者夺以入,朱泣诉于中书,旭灭杰庇不问。

本适与议,抗言:“铁失余党未诛,仁庙神主盗未得,桓州盗未治,朱甲冤未伸,刑政失度,

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辞气激奋,众皆耸听。冬,移兵部员夕卜郎。

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

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霞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

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僦屋以居。及卒,非蹲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纬者近二千人,皆缙绅

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冬。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

世,谥正献。

(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聚经史方日夜读之穷:尽

B.荣天下士于廷策:计策

C.必说所署治事诣倒

D.居官清慎自持,鱼亶粥至不给给:供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善为古文于是秦王不蜂,为一击缶

C.策天下士于廷不拘于时,学于余

D.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B.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C.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D.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

4.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主人公正直品性的一组是()(3分)

①善为古文,辞必己出

②"太常失典守,及在京应捕官,皆当罢去"

③"刑政失度,民愤天怨,灾异之见,职此之由”

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

⑤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⑥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⑤⑥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本很聪颖,幼时就超出常人。他还主动向他人求教,其造诣不断加深。

B.宋本在担任监察御史时忠于职守,主张讨伐曾参与叛乱而未被处死的枢密副使阿散,结

果,其意见未被呈报给皇帝。

C.因为铁失余党未除、仁宗神主被偷、桓州盗匪、朱甲冤案等事件都未得到彻底正确的处

理,宋本有所进言,提出自己的看法。.

D.宋本很小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奉养父母;后来虽然历任要职,生活条件也不优越,

甚至有时连铜粥都吃不上。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时宿卫士自北方来者,复遣归,乃百十为群,剽劫杀人桓州道中。(4分)

(2)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3分)

7.宋本成童后的治学方法值得今人学习,请分条概括。(4分)

七、【2022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一模(质量调查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

面小题。(26分)

文段一: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乃河东人。维开元九年进

士擢第。事母崔氏?孝闻。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历右

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服阕,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禄山陷两都,玄宗出幸,维息从不及,为贼所得。维服药取痢,伪称喑病。禄山素怜之,

遣人迎置洛阳,拘于普施寺,迫以伪署。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其乐工皆梨园弟子、教坊工

人。维闻之悲恻,滑为诗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

池头奏管弦。”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已刑部

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允乾元中,迂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

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

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本所及也。人有得《奏乐图》,不知

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得宋之间蓝田别壁,在胡

口,桐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

园所为诗,号《耦川集》。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

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

尘累。乾元二年七月卒。临终之际,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与平生亲故作别书数

幅,多敦厉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笔而绝。

代宗时,缙为率相,代宗好文,常谓缙日:“卿之伯氏,天宝中诗名冠代,朕尝于诸王

座闻其乐章。今有多少文集,卿可进来。”缙日:“臣兄开元中诗百千余篇,天宝事后,十不

存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余篇。”翌日上之,帝优诏褒赏。缙自有传。

(选自《旧唐书•列传》)

文段二:

右丞崛起开元、天宝之间,才华炳焕,笼罩一时;而又天机清妙,与物无竟,举人事之

升沉得失,不以胶滞其中。故其为诗,真趣洋溢,脱弃凡近,丽而不失之浮,乐而不流于荡。

(节选自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无确的一项是()(3分)

A.维扈从不及扈:随从

B.潸为诗曰潜:隐藏,隐没

C.书画特找其妙臻:达到(美好的)

D.乐而不流于落荡:放纵,过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为河东人为天下笑者,何也

B.事母崔氏以孝闻虽董之以严刑

C.非绘者之所及也凌万顷本茫然

D.舍笔而绝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

B.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

C.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贵授太子中

D.维以《凝碧诗》闻于行在/肃宗嘉之/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特宥之/责授太子中

4.下列六句分编四组,能体现王维品性高洁、志趣高远的一组是()(3分)

①居常蔬食,不茹荤血②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③天机清妙,与物无竞④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⑤才华炳焕,笼罩一时⑥真趣洋溢,脱弃凡近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⑤⑥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王维陷入叛军中,被迫任命伪职,但他始终心念唐室,不忘旧主。平定叛乱

后,被朝廷减罪。

B.开元、天宝年间王维诗名远扬,在书画方面也造诣极高,曾准确识别《奏乐图》中的曲

目,得到人们赞赏。

C.王维和其弟王缙都很有才华,又非常孝顺。母亲去世后,他们因悲伤而身体消瘦几乎不

能胜任服丧。

D.王维信奉佛教,晚年长斋,不穿华美衣服,寄情于辆川,弹琴赋诗,虔心礼佛,妻子死

后,多年孤居一人。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与弟缙俱有俊才,博学多艺亦齐名,闺门友悌,多士推之。(3分)

(2)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4分)

7.结合两个文段,请概括王维在书画、诗歌方面各有什么特色?(4分)

八、【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6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甫大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

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直

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瑁布衣时与甫善,时瑁为宰相,请自帅

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瑁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瑁罢相。甫上疏言瑁有才,不宜罢

免。肃宗怒,贬瑁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

县,自负薪采格,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

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合。甫性褊躁,恃恩放迭。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日:“严

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

与田唆野老相勺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

所依。及郭英义代武镇成都,英义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

岁,崔宁杀英义,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

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

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

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目高自称道,且言:“先臣

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连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

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

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

歌诗伤时税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赞日: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间、沈伦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

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

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厌余,残膏腾馥,沾手后人多矣。故

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

史”。

(节选自宋祁《杜甫传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氐砚的一项是()(3分)

A.待遇甚尊隆:优厚

B.与田峻野老相羿荡狎:放纵

C.单审言迨:等到

D.沾丐后人多矣丐:给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既自以心为形役

B.国高自称道君君用我降

C.陛下不忍弃之其皆出于此乎

D.甫乃厌余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梯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

污/为歌诗/伤时槎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槎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为歌诗/伤时梯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4.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境遇的一项是()(3分)

①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②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③自负薪采相,儿女饿殍者数人④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

⑤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⑥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A.③⑤⑥B.①②③C.①④⑥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事碰的一项是()(3分)

A.天宝年间,杜甫奏赋三篇,因文章写的好,受到玄宗赏识,新、旧唐书中对此事都有记

载,一详一略,互为补充。

B.杜甫自幼同房培就有深交,在房瑁因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

助。

C.自严武故去后,杜甫先后游东蜀、过江陵、居耒阳,生活更加漂泊无定。

D.杜甫的诗歌意境雄浑开阔,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古今诗体兼擅

长。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3分)

(2)速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4分)

7.结合文本,概括杜甫为人和为文的特点。(4分)

九、【2022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面小题。(26分)

书鲁亮侪

袁枚(清)

9冬冬,余承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自事。”余避东厢,

魏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薮,白须彪彪玲;口析水利数万言。心异之,不能忘。后二十

年,鲁公卒已久,予奠于白下①沈氏,纵论至于鲁,坐客葛闻桥先生日:

鲁之裕字亮侪,奇男子也。田文镜督河南严,提、镇、司、道以下,受署惟谨,无游目

视者。鲁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鲁为微行,大布之衣,草冠,骑驴入境。父老数百

扶而道苦之,再拜问讯,日:“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鲁谩日:“春问云何?”

日:“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日:“好官去可惜,伺鲁公

来,盍诉之?”或摇手日:“咄!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

舍己从人耶?”鲁心敬之而无言。至县,见李貌温温奇雅。揖曾入,日:“印待公久矣!”

鲁拱手日:“观公状貌、被服,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手而库亏何耶?”李日:

“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言未毕,泣。鲁日:

“吾喝甚,具汤浴我!”径诣别室,且浴且思,意不能无动。良久,击盆水誓日:“依凡而

行者,非夫也!”具衣冠辞李,李大惊日:“公何冬?”日:“之省。”与之印,不受;强

之日:“毋累公!”鲁掷印铿然,厉声日:“君非知鲁亮侪者!”竟怒马驰去。合邑土民焚

香送之。

至省,先谒两司告之故。皆日:“汝病丧心耶?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

明早诣辕,则两司先在。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田公离包坐,面铁色,盛气迎之,旁

列司、道下文武十余人,咚鲁日:“汝不理县事而来,何也?”日:“有所启。”日:“印

何在?”日:“在中牟。”日:“交何人?”日:“李令。”田公干笑,左右顾日:“天下

摘印者宁有是耶?”皆日:“无之。”两司起立谢日:“某等教敕亡素,至有狂悖之员。请

公并劾者,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

鲁兔冠前口?首,大言日:“固也。待裕言之: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

喜甚,恨不连夜排衙视事。不意入境时,李令之民心如是,土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

如是。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

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公若以为无可哀怜,

如裕再往取印未迟。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田公

默然。两司目之退。鲁不渺,走出,至屋雷②外;田公变色下阶,呼日:“来!”曾入跪。

又招日:“前!”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日:“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

贤员。但疏去矣,奈何!”鲁日:“几日?”日:“五日,快马不能追也。”鲁日:“公有

恩,裕能追之。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公果欲追疏,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公许之,遂行。

五日而琉还。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③要盟。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吴王坐朝,亮

侪黄袂衫,戴貂蝉④侍侧。年少豪甚,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掷涂赌跳之

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注】①白下:南京旧时别称。②雷,同"溜”,檐沟。③三藩:清初,明降将吴三桂被

封为平西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耿继茂为靖南王,称作“三藩”。④貂蝉:冠饰。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谩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谒:拜见

B.清河道鲁之裕白事白:报告

c.物鲁日:汝不理县事而来睨:斜着眼看

D.鲁不谢,走出谢:表达感谢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白须彪彪然/缪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B.荐问云何/以惹所为,求若所欲

C.公何之/夫天者,人之始也

D.则裕再往取印未迟/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B.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C.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D.某/滇南万里/外人也/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母至被劾/命也

4.下列语句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己未冬"中的"己未"用的是干支纪年法,这句的意思是"己未年的冬天"。

B.“甫下车而库亏何耶"中的"下车"的意思就是"官员刚刚到一个地方上任

C.“田公南向坐”和《鸿门宴》“亚父南向坐",田公和亚父坐的都是最尊贵的位子。

D."鲁免冠前叩首"中"叩首"是古人一种较隆重的礼节,意思是"以头叩地"。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是借葛闻桥之口讲述主人公鲁亮侪的生平事迹,最后一段用简笔补充交代鲁"武

艺奇绝”的原因。

B.首段中"心异之,不能忘”几个字是引起后文的关键,二十年后在南京又谈到鲁亮侪,这

才引出葛闻桥的介绍。

C."掷印""厉声""竟怒马驰去"等细节把鲁亮侪对李令的愤怒描写得很生动,将鲁亮侪的形象

塑造得有声有色。

D.作者选材极有特点,主要记叙鲁亮侪生平几件事,并没有过多渲染人物的武艺,这样写

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力量。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2分)

(2)奇男子!此冠宜汝戴也。微汝,吾几误劾贤员。(3分)

(3)中牟令竟无恙。以此鲁名闻天下。(2分)

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主人公鲁亮侪"奇"在何处?(4分)

十、【2022届天津市河东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8分)

(一)

卓吾日:晁错对策①,直推汉文于五帝,非谀也,?其臣皆莫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