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实验操作
一、单选题
1.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下列实验,选用仪器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A.用甲装置除去NO2中的NOB.用乙装置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C.用丙装置将海带灼烧成灰D.用丁装置验证溟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答案】B
【解析】
用甲装置除去NO中的NO2,故A错误;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可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饱和碳
酸钠溶液,故B正确;将海带灼烧成灰用蛆烟,故C错误;乙醇易挥发,乙醇能使酸性高锯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
误。
2.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k,溶液与Cu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序
IIIm
号
实r-i
n
蛤1inLOJinol•L"1mLO.lmol.I1ml.0.05mol,L
翘少W嗣粉尸,溶液过靖铜酚尸,溶液过脑倒叫/《乱口溶液
步
骤充分振荡,加入2mL蒸储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储水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饵水
实
验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铜粉有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
现蒸储水后无明显现象蒸储水后生成白色沉淀色,加入蒸储水后无白色沉淀
象
A.实验I、II、W中均涉及Fe3+被还原
B.对比实验I、n、in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可能与铜粉的量及溶液的阴离子种类有关
C.向实验皿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
D.实验n、HI中加入蒸溜水后c(Cu2+)相同
【答案】D
【分析】
实验I:少量铜粉加入ImlO.l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储水,铜粉少时,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储
水后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离子氧化铜生成铜离子;
实验U:过量铜加入ImlO.l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镯水,铜粉有余,溶液黄色褪去,铁离子全部
和铜反应,加入蒸储水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铜被氧化产物有亚铜离子,生成Cu。白色沉淀;
实验m:过量铜加入ImlO.O5moi/L硫酸铁溶液,充分振荡,加2mL蒸储水,铜粉有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镭
水后无白色沉,说明铁离子反应完全,生成的溶液中可能含铜离子和亚铜离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由分析可知,实验I、II、II[中溶液黄色变浅或褪去,均涉及Fe3+被还原,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比实验I、H可知,白色沉淀CuCl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对比实验H、III可知,白色沉淀CuCl的产生与
溶液的阴离子种类有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向实验m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CuCl沉淀,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实验I[中有CuCl沉淀生成,实验川中没有CuCl沉淀生成,因此加入蒸溜水后,c(Cu2+)不相同,D项错误,符
合题意;
答案选D。
3.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
A除去NaHCOs固体中的Na2CO3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制备无水Alcis蒸发A1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重结晶提纯苯甲酸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鉴别NaBr和KI溶液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1,萃取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加热碳酸氢纳分解生成了碳酸钠,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直接蒸发A1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AlCh溶液,铝离子
发生水解,最终得到的是Al(0H)3,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方法是:将粗品水溶,趁热过滤,
滤液冷却结晶即可;D、NaBr和Nai都能与氯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单质,再用四氯化碳萃取,颜色层不同,NaBr的为
橙红色,KI的为紫红色。故选D。
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试卷第2页,总51页
实验现象结论
向2mL0.1mobL-'的FeCb溶液中加足
黄色逐期消失,加KSCN溶
量铁粉,振荡,加1滴KSCN溶液还原性:Fe>Fe2+
液颜色不变
A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
CO2具有氧化性
B集满CO2的集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加热盛有少NH4HCO3固体的试管,并
石蕊试纸变蓝NH4HCO3显碱性
C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
一只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
D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Ksp(AgI)<Ksp(AgCl)
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和Nai溶液
A.AB.BC.CD.D
【答案】C
【详解】
A、加入过量的铁粉,黄色消失,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Fe3+完全被消耗,即Fe+2Fe:'+=3Fe2+,根据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Fe化合价升高,Fe为还原剂,Fe?+即是还原产物又
是氧化产物,因此还原性Fe>Fe?+,故A说法正确;B、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说明生成C,发生反应是4Na+COT^
2NazO+C,⑩中C的化合价降低,因此CO?作氧化剂,被还原,故B说法正确;C、碳酸氢钱受热分解,NH,HCO:^=
NH3t+CO2t+H.O,碳氨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而不是碳酸氢钱缘故,故C说法错误;D、产生黄色沉淀,
说明生成AgLAgl和AgCl形式相同,溶度积小的先沉淀,BPKsp(AgCl)>KSP(AgI),故D说法正确。
5.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
A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向浓度均为0.05mol-L-1的Nai、NaCI混合溶液中滴
BKsp(AgI)>Ksp(AgCl)
加少量AgNCh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C向3mL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溟水,振荡,再滴加1mLBn的氧化性比L的强
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
D
9,NaNCh溶液的pH约为8CHjCOOH的强
A.AB.BD.D
【答案】C
【详解】
A.先滴加氯水,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加入KSCN溶液前溶液中存在Fe-",而此时的Fe?+是否由Fe?+
氧化而来是不能确定的,所以结论中一定含有Fe2+是错误的,故A错误;
B.黄色沉淀为Agl,说明加入AgNO:,溶液优先形成Agl沉淀,Agl比AgCl更难溶,Agl与AgCl属于同种类型,则说
明Ksp(AgI)<Ksp(AgCl),故B错误;
C.溶液变蓝说明有单质碘生成,说明漠置换出KI中的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得出结论:Bi〉的氧化性比L的
强,故C正确;
D.CH3coONa和NaNCh溶液浓度未知,所以无法根据pH的大小,比较出两种盐的水解程度,也就无法比较HNCh
和CH3COOH电离出H'的难易程度,故D错误;
故选C。
6.某研究性小组为了探究石蜡油分解产物,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碎瓷片有催化和积蓄热量的作用B.试管B、C中溶液均褪色,反应类型不相同
C.石蜡油与煤焦油的组成相同D.结束反应时,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石蜡油在碎瓷片的催化作用下发生裂化反应,生成物中含烯烧。把生成物通入酸性高镒酸钾溶
液后,发生氧化反应,可以使酸性高铳酸钾溶液褪色;通入滇的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溶液褪色。A.碎瓷片有
催化和积蓄热量的作用,A正确;B.试管B、C中溶液均褪色,反应类型不相同,B正确;C.石蜡油的主要成分为
烷烧、环烷烧和芳香烧,而煤焦油的主要成分为苯、甲苯、二甲苯、酚类等芳香族化合物及其他有机物,故两者组
成不同,C不正确;D.结束反应时,先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可防止倒吸,D正确。本题选C.
7.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试卷第4页,总51页
选
实验现象结论
项
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铝可从铜盐溶液中置换
A铝丝表面变红色
放入CuSO』溶液中出铜
B溶有SO2的BaCL溶液中通入气体X有白色沉淀生成X一定是Ch
C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硅酸钠溶液变浑浊证明非金属性:Cl>C>Si
四氯化碳溶液最终变产物为无色且溶于四氯
D将乙烯通入澳的四氯化碳溶液
为无色化碳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A项,铝丝用砂纸打磨后,放在冷的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发生钝化形成致密氧化膜,因为AI2O3与CuS04不
反应,所以放入CuS04溶液中,铝丝表面不会生成铜,故A错误;B项,向溶有SO2的BaCb溶液中通入气体X,
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亚硫酸钢或硫酸钢,则X可能为氨气或者氧化性气体(如氯气、臭氧等),故B错误;C项,
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要看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所以不应该使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
应该用高氯酸与石灰石反应,故C错误;D项,乙烯与澳单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1,2-二澳乙烷且溶于四氯化
碳,所以将乙烯通入澳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故D正确。
8.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现象
项
分离Fe(OH)3胶体和FeCh
A将混合液倒入过滤器中过滤
溶液
向lOmLO.lmol/L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O.lmol/LZn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
B证明Ksp(CuS)<Ksp(ZnS)
入CuSOq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C证明还原性: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D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产生气泡
B.BC.CD.D
【答案】C
【解析】
A、胶体和溶液都可透过滤纸,因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选项A错误;B、因Na2s溶液过量,
生成两种沉淀,不能比较溶度积的大小,选项B错误;C、因发生反应2Br+C12=2C「+Br2,选项C正确;D、铁与
盐酸反应,且溶液呈酸性,发生析氢腐蚀,不发生吸氧腐蚀,选项D错误。答案选C。
9.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合SiCh杂质)的含量。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装置C中
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A中药品应为浓硫酸
B.在B〜C之间应增添盛有饱和NaHCCh溶液的洗气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
C.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也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D.为了测得C中生成的沉淀质量,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等操作
【答案】D
【详解】
A.A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B,所以应选择能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试剂,可以是氢氧化钠
溶液等,故A说法错误;
B.B装置中挥发出的HC1与NaHCCh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B〜C之间添加盛放碳酸氢钠溶液的装置,二氧
化碳的产量增加了,无法确定石灰石的含量,故B说法错误;
C.盐酸具有挥发性,也可以从B进入C中,且C中还可能进入水蒸气,导致实验误差,无法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
数,故c说法错误;
D.要准确测量碳酸钢沉淀的质量,必须过滤出碳酸钢,然后洗净附着在其表面的杂质,再干燥、称量,故D说法
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试卷第6页,总51页
I一演两优和
NaOHfif*液
A.在实验室,可用右图装置检验1一漠丙烷的消去产物
改性
KMnO4
B.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C.用滨水、CCL、烧杯、玻璃棒、分液漏斗可除去NaBr溶液中的少量Nai
D.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若先将两种溶液混合并计时,再用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则
测得的反应速率偏低
【答案】A
【解析】A、加热过程中,醇挥发,因为醇可能使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褪色,对实验产生干扰,故A说法错误;B、
滴定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让残留液进入锥形瓶,减少误差,故B说法正确;C、Brz的氧化性强
于6滨水能把「氧化成12,L、Brz易溶于CC14,然后通过分液方法进行分离,不产生新的杂质,故C说法正确;
D、探究温度对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影响时,应先将溶液水浴加热至设定温度,然后混合计时,若是先将两
种溶液混合后再用水浴加热,随着热量的散失,测的反应速率偏低,故D说法正确。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A验证Fe2+还原性弱于I-将KI溶液与FeCb溶液混合后加入CC14
B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将稀盐酸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配制100mLImol/LCuSCh溶液将25gCuSO45H2O溶于91mL蒸储水中
Mi?+能加快H2c2O4溶液与KMnO4酸性溶液的将4mL0.01mol/L酸性溶液和2mLO.lmol/LH2c2O4溶
D
反应液混合
A.AB.BC.CD.D
【答案】A
【分析】
A、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
B、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需比较H004与H2cCh酸性强弱;
C、溶液的密度不一定是lg-mLT;
D、需做“有MP和无M/+时相同H2c2O4溶液与KMn04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证明MM+能加快
H2c2。4溶液与KMnCU酸性溶液的反应。
【详解】
A、将KI溶液与FeCb溶液混合后加入CCI4、CCL层显紫红色,表明发生了反应2Fe3++2「=2Fe2一+L,即还原性
I>Fe2+,故A正确;
B、比较氯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需比较HC104与H2cCh酸性强弱(或HC1与CH4的热稳定性),故B错误;
C、配制lOOmLlmol/LCuSCU溶液,需将25gCuSO4-5H2O溶于适量蒸储水中配成100mL溶液,而不是溶于91mL水,
故C错误;
D、要证明MM+能加快H2c2O4溶液与KMnCU酸性溶液的反应,需作有MM+和无MM+时相同H2c2。4溶液与KMnO4
酸性溶液的反应的对比实验,故D错误;
故选Ao
12.某学生探究0.25mol・LTAl2(SO4)3溶液与0.5mol・LTNa2cO3溶液的反应,实验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Na£O海液,神凡SO,_
实验1g过冷.洗涤”[Jt
过量的AI,(SOJ泣液白i沉淀a沉淀*解,无气泡
[AI/SO,),溶液.
1Hf。.
过洗涤卜
实验2u4.,1J
!
过量6)Na,COi*液合i沆淀b沆淀浓解,少量气泡
A.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1(OH)3
B.实验2中,白色沉淀b中含有CO;
C.检验白色沉淀a、b是否洗涤干净,不可使用相同的检验试剂
D.实验1、2中,白色沉淀成分不同可能与混合后溶液的pH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实验1在过量的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过滤、洗涤,得到沉淀a,加入稀硫酸,沉淀溶解,没有气泡,说
明沉淀a中含有A1(OH)3。
实验2在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铝溶液,过滤、洗涤,得到沉淀b,加入稀硫酸,沉淀溶解,并有少量气泡,
说明沉淀b中含有A1(OH)3,同时含有碳酸盐。
【详解】
A.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1中白色沉淀a是A1(OH)3,故A项正确;
B.实验2中有气泡生成,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可说明白色沉淀b含有CCh'故B项正确;C.最后溶液中均含有硫
酸根离子,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都可通过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方法,即用盐酸酸化的BaCL溶液,观察是否有白
试卷第8页,总51页
色沉淀生成,故c项错误;
D.实验1、2中,加入试剂的顺序不同,溶液的pH不同,生成的沉淀不同,说明白色沉淀的成分与溶液的pH有关,
故D项正确。
答案选C。
13.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
用铁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电解煮沸过的NaOH溶液(液面上覆盖一层
A制取纯净的Fe(OH)2
苯)
B证明SO2具有氧化性将SCh通入酸性KMnCh溶液中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
C
泡溶液从尖嘴流出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
D取出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
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制取纯净的Fe(0H)2,Fe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
B.S02通入酸性KMnCM溶液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
D.分液时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
【详解】
A.制取纯净的Fe(OH)2,Fe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Fe失去电子,A错误;
B.SO2通入酸性KMnCU溶液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体现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错误;
C.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从而排除碱式滴定管尖
嘴部分的气泡,C正确:
D.分液时为避免上下层液体混合,应该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
从分液漏斗上端管口倒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的知识,把握物质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操作、电解原理、混合物分离提纯、
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本题侧重于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镒酸钾溶液能氧化乙烯,故浸有高锌酸钾溶液的硅土可做水果保鲜剂
B.硅胶可作瓶装药品的干燥剂及催化剂载体,是因为Si(h是酸性氧化物
C.Na2(h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是因为Na2()2能将CO2氧化,生成。2
D.在处理废水时,常用明帆做消毒剂,使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乙烯具有催熟作用,能够被高锯酸钾氧化,所以用浸有酸性高锦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作水果保鲜剂,A正确;
B.硅胶无毒,可吸水,且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则硅胶可用于袋装食品或药品的干燥剂,也可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这些都与SiO2是酸性氧化物无关,B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为歧化反应,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过氧化钠作供氧剂是因为过氧化钠与
水、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c错误;
D.明机水解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有吸附作用,因此可以起净水作用,但没有强的氧化性,不能用于消毒,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5.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装置①用铜与稀硝酸制取少量NO
B.装置②可用于测定中和热
C.利用装置③制取氯气
D.装置④保护铁闸门不被腐蚀
【答案】D
【详解】
A项,NO极易被氧化生成Nth,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不选A项;
B项,装置②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可用于测定中和热,故不选B项;
试卷第10页,总51页
C项,用二氧化铳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需要加热,所以不能利用装置③制取氯气,故不选C项。
D项,如图所示,装置④为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铁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可被保护,故选D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
本操作,所以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
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项
Cu片与足量浓硫酸加热反应,冷却后,再将冷水缓慢加入
A溶液变蓝证明反应生成了Cu2+
盛有反应混合物的烧杯中
B向添加Kith的食盐中加入淀粉溶液、稀硫酸、KI溶液溶液变蓝氧化性:IO3>l2
向20.00mL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Ch和Na2s的混合只产生黑色沉Ksp(AgzS)>
C
溶液中滴加几滴等浓度的溶液
AgNChKsp(Ag2S)Ksp(Ag2CO3)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均为O.lnwl/L的Na2s。3HSCh一结合H+能力比
DpH:Na2SO3>NaHSO3
和NaHSCh两种溶液的pHs(V-的强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混合物中含有浓度较大的硫酸,应将反应后混合物注入水中,溶液变蓝,操作不正确,A错误;
B.向添加KICh的食盐中加入淀粉溶液、稀硫酸、KI溶液,发生反应:ICh-+6H++5r=3l2+3H2O,反应产生的L遇淀
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会看到溶液变为蓝色,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KIO3,I2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所以可证明氧化性:B正确;
C.Ag2S与Ag2c03的组成相似,Ksp小的先产生沉淀,由于向等浓度等体积的Na2cCh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儿
滴等浓度的AgNCh溶液,先产生黑色Ag2s沉淀,说明Ksp(Ag2S)<Ksp(Ag2co3),C错误;
D.根据盐的水解规律:越弱越水解,即形成盐的酸的酸性越弱,其酸根离子结合H+能力就越强,等浓度的Na2sCh
2
和NaHSCh两种溶液pH:Na2sO3>NaHSO3,说明结合H+的能力:SO3>HSOy,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7.下列实验操作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均正确的是(加热装置略)()
ABCD
卜玻璃管卜汹度计
£
A飞便纸板
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制硝基蒸储分离水与乙醇的混合
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制乙烯中和热的测定
苯物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苯与浓硝酸均易挥发,反应温度应控制在50〜60℃,控制水浴温度,选项A正确;
B.混合液反应温度应迅速升温至170℃,故温度计水银球应没入溶液中,选项B错误;
C.中和热测定应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并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且两烧杯口平齐,选项C错误;
D.乙醇和水通过蒸储分离,蒸储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与支管口平齐,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室制备物质必须首先明确该物质的性质,以及选择试剂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注意
事项,气体的收集,一般应操作简单、安全,验证物质的生成还应考虑干扰气体的除杂等。
18.下列实验操作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均正确的是(加热装置略)
ABCD
一温度计长玻璃管
硬纸板
•:
11二二
蒸储分离水与乙醇的混合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制硝基
乙醇与浓硫酸作用制乙烯中和热的测定
物苯
试卷第12页,总51页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乙醇和水无法通过蒸馈分离,蒸储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与支管口平齐,故A错误;
B.混合液反应温度应迅速升温至170℃,故温度计水银球应没入溶液中,故B错误;
C.中和热测定应填充保温隔热材料,并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故C错误;
D.苯与浓硝酸均易挥发,反应温度应控制在50〜60℃,控制水浴温度,故D正确;
故选Do
【点睛】
掌握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原理和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9.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蒸发CH3COONa溶液得到CH3COONa晶体
B.用装置乙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C.用装置丙制取CO2气体
D.用装置丁模拟工业制氨气并检验产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A、醋酸钠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钠难挥发;
B、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纯碱易溶于水;
D、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详解】
A、醋酸钠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醋酸,但氢氧化钠难挥发,因此醋酸又转化为醋酸钠,所以可用装置丙蒸发
CH3coONa溶液得CH3coONa晶体,选项A能达到实验目的:
B、装置甲中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进行中和热的测定,选项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纯碱易溶于水,不能实现固液分离,用该装置制取C02气体不能随开随用、8随关随停,选项C不能达到实验
目的;
D、碱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因此不能用装置J模拟工业制氨
气并检验产物,选项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选A。
20.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有火Mg2Si水解生成Mg(OH)2
A向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Mg2Si
苗
和SiH4
向添有KIO3的食盐中加入淀粉溶液、稀
B溶液变蓝色氧化性:103->L
盐酸及KI
向装有经过硫酸处理的CrOK桔红色)的固体逐渐由桔红色变为浅
C乙醇具有还原性
硅胶导管中吹入乙醇蒸气绿色(CN+)
向稀氨水和酚猷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
D溶液由浅红色变为红色AgzO是强碱
AgiO,振荡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发生反应:Mg2Si+4H2O=2Mg(OH)2+SiH。,SiEU在空气中可以自燃,选项A正确;
B.该实验现象说明被氧化,ICh-作氧化剂,被还原,IO3-+5r+6H+=3k+3H2O,故氧化性IC)3>l2,选项B正确;
C.CrO3中Cr元素为较高价态,具有氧化性,加入乙醇后被还原为C5+,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选项C正确;
2+
D.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稀氨水和AgzO发生反应:Ag2O+4NH3-H2O===2[Ag(NH3)2J+2OH+3H2O,导致溶液碱性
增强,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装置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试卷第14页,总51页
A.图装置4圣弹,加热蒸发碘水提取碘
MgCI;-2HJ)I
B.图装置可,加热分解制得无水Mg
名水
气球人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C.图装置
AI
D.图装置,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答案】C
【分析】
A、蒸发碘水,水、碘均易挥发:
B、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盐酸易挥发;
C、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
D、A1与NaOII反应,A1为负极。
【详解】
A项、蒸发碘水,水、碘均易挥发,应萃取分离,故A错误;
B项、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盐酸易挥发,应在HC1气流中蒸发,故B错误;
C项、挤压胶头滴管,气球变大,可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故C正确;
D项、A1与NaOH反应,A]为负极,而金属性幅大于A1,图中装置不能比较金属性,故D错误。
故选Co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电化学,注意实
验的评价性分析为解答的关键,D项为易错点,注意金属A1的特性。
2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
A前者pH比后者大非金属性:s>c
Na2sCh溶液的pH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不能确定原溶液中含
B试纸不变蓝
的红色石密试纸置于试管口+
NH4
用珀烟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
C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下来
上加热
将淀粉溶液与少量稀硫酸混
D合加热,然后加入新制的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未发生水解
Cu(OH)2悬浊液,并加热
A.AB.BC.CD.D
【答案】B
【分析】
A.测定等浓度的Na2c。3和Na2s03溶液的pH,可比较碳酸氢根离子与亚硫酸氢根离子的酸性;
B.滴加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
C.氧化铝的熔点高,包裹在AI的外面;
D.淀粉水解后,在碱性溶液中检验葡萄糖。
【详解】
A.测定等浓度的Na2cCh和Na2sCh溶液的pH,可比较HCCh-与HSO3-的酸性,不能比较S、C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
强弱,A错误;
B.滴加稀NaOH溶液,可能生成一水合氨,试纸不变蓝,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NH4+,B正确;
C.加热AL表面的A1被氧化产生ALCh,ALCh是离子化合物,熔点高,包裹在A1的外面,使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
滴落下来,C错误;
D.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水解后产生的葡萄糖应该在碱性溶液中进行检验,未将催化剂硫酸中和,操作不合理,
因此不会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3.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ABCD
实验分离CCL中的L除去水中的氯化钠制取NO称取NaOH固体
试卷第16页,总51页
A.AB.BC.CD.D
【答案】B
【详解】
A.L溶于CC14,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由于L和CCL的沸点不同,可用蒸储的方法进行分离,A选项错误;
B.加热时,水易挥发,但NaCl不挥发,所以可以采用蒸储的方法出去水中的NaCLB选项正确;
C.制取NO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锥形瓶的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NO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C选项错误;
D.NaOH具有强腐蚀性且易潮解,为防止NaOH腐蚀托盘和纸张,应放置在烧杯中称量,D选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基本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实验基本
操作等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易错选项是B。
2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向浓度均为O.lOmobL-1的KC1和
出现黄色沉淀
AK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Ch溶Ksp(AgCl)>Ksp(AgI)
液
向Na2sCh溶液中先加入Ba(NO3)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
BNazS。?溶液已经变质
2溶液,然后再加入稀盐酸盐酸,沉淀不溶解
向盛有NH4Al(SO4)2溶液的试管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
+
CNH4+OH=NH3T+H2O
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03和
DNa2CO3>NaClO酸性:H2CO3<HC1O
NaClO的pH值
A.AB.BC.CD.D
【答案】A
【详解】
A.向浓度均为010mol・L।的KC1和K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Ch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说明相同条件下Agl
先于AgCl沉淀,二者为同种类型沉淀,K,p越小溶解度越小,相同条件下越先沉淀,所以K,p(AgCl)>Ksp(AgI),故
A正确;
B.即便亚硫酸没有变质,先加入Ba(NCh)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后硝酸根也会将亚硫酸根氧化沉硫酸根,故B错误;
C.向盛有NH4Al(SOS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会先发生AF++3OH-=A1(OH)3],并不能生成氨气,故
C错误;
D.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Ch和NaClO的pH值,Na2cC)3>NaC10可以说明HCO^的酸性强于HCIO,若要比
较H2c03和HC1O的酸性强弱,需要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NaHCCh和NaClO的pH值,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5.用下列实验方案及所选玻璃容器(非玻璃容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所选玻璃仪器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酒精灯、烧杯、玻璃
A除去KNO3中少量NaCl
结晶,过滤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分成协议书
- 茶馆合伙协议书
- 签订贸易协议书
- 夫妻吵架解决好协议书
- 王楠离婚协议书
- 联合应急协议书
- 服装店员工聘用协议书
- 在职研究生定向协议书
- 房产代理人合同协议书
- 村环境卫生保洁协议书
- 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加油站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 供电企业舆情的预防及处置
- GB/T 41666.4-2024地下无压排水管网非开挖修复用塑料管道系统第4部分:原位固化内衬法
- 4、《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 大学生职业素养(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涉密内网分级保护设计方案
- 木地板培训资料大全
- 康养旅游概念及市场现状分析
- 99版-干部履历表-A4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