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1页
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2页
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3页
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4页
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12/28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主旨概括]公元5世纪,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为缓解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孝文帝在其祖母冯太后初步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革。通过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孝文帝不仅对鲜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也是一位对中华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政治家、改革家。[学法指导]1.注意运用联系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既要把北魏孝文帝改革放在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学习和思考,联系我国古代各民族发展的历史,从少数民族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这次改革的意义,又要在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基本内容的同时,与中国历史上其他改革,比如与商鞅变法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认识这次改革的特点。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一定历史事件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3.评价历史人物,可以把历史人物参与的重要活动进行分类,然后予以评价,活动一般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也可以采取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予以评述。知识点知识要素识记理解运用卓有成效的新制孝文帝改革实施的政治、经济政策及影响√√设巧计迁都洛阳迁都洛阳的原因及影响√√移风易俗移风易俗的措施及影响√√

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推行(1)主持者:冯太后。(2)改革重点:建立各种新的制度,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2.措施(1)制定

,整顿吏治。①俸禄由

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官吏俸禄制国家②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使吏治有所好转。(2)推行均田制:①前提:中原地区长期遭受战乱,

控制着的大量无主荒地。②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

。③作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得到了无主的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政府买卖荒地(3)设立三长制:①目的: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

的控制。②职责:检查

,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③作用:取代了

,完善了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①原因:配合

的推行。②内容:一对

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

。地方户口宗主督护制均田制夫妇租调③作用:农民成为国家的

,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财政收入。3.作用(1)经济:

成为北魏经济的主要成分,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政治:加强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为孝文帝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原因(1)原都城

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①政治上,平城是

贵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进一步发展。编户齐民农业平城鲜卑②经济上,平城经济落后,

供给困难。③军事上,与北边强敌

相毗邻,很不安全。(2)洛阳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过程(1)493年,孝文帝以“

”为名,迫使鲜卑贵族接受了迁都决定。(2)495年,北魏正式迁都

。粮食柔然南伐洛阳3.影响有利于北魏统治者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民族融合;使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和布局,对后来城市建设也有较大影响。

三、移风易俗1.目的改变

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学习

文化。鲜卑族汉族

2.措施(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

。(2)讲汉话:

以下的官员必须说汉话。(3)改汉姓: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按照

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5)改籍贯: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

为原籍。

3.影响(1)促进了鲜卑人对

的认同。(2)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3)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汉装30岁门第高低洛阳汉族文化[特别关注]孝文帝的“联姻”政策是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鲜卑统治者赢得了汉族地主阶级的信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对巩固和深化改革,促进民族融合都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一、孝文帝迁都的原因及历史作用是什么?1.原因(1)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2)解决都城粮食供应的严重匮乏问题。(3)避开来自北方柔然族的侵扰。(4)摆脱平城地区鲜卑贵族盘根错节的势力网,削弱他们对政治的影响力。(5)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改革鲜卑旧俗,深化改革,使北魏王朝以华夏正统姿态雄踞中原,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

2.历史作用(1)一方面,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为民族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北魏政权进一步封建化的有力保障。(2)另一方面,迁都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鲜卑贵族染上魏晋门阀士族的恶习,政治日益腐败,迁都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也造成了统治集团的分裂,丧失了拓跋部强有力的支持,导致了国家分崩离析的后果。1.对于迁都洛阳的考虑,因素众多,下列哪一项是促使孝文帝力主迁都的根本性因素 ()A.促进鲜卑贵族的封建化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C.平城过于贫瘠,也不安全D.平城守旧势力过于强大解析:四个选项都属于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但在众多因素中,把都城迁移到洛阳,便于与汉族地主合作,推进改革,从而有利于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稳固政权,是根本性因素。答案:B二、如何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根本目的是加强北魏的统治,但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来看,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又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作出了贡献。2.具体措施表现为实行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著名史学家何兹全说:“汉化政策,就鲜卑族来说,推动了鲜卑族文化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就中华民族来说,使中华民族的骨干——汉族融合吸收了更多的鲜卑民族文化、血液,从而更加丰富了汉族的内容,使汉族文化向前发展了。”2.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阶级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分析能力。北魏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实际上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即学习农耕文化,以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故选C。答案:C高频考点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过程中的巨大阻力[示例](2012·安徽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依据材料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说明了什么?(8分)[解析]据材料中的时间“公元499年”,可知是孝文帝改革开始后,归纳材料信息总结其原因;“说明了什么”要从当时的现象及变法规律中总结。[答案](1)仍有人穿鲜卑服装;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改变;孝文帝力主全面改革。图文探究北魏均田制探究目的(1)知识层面:考查均田制的实质、作用影响(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材料解析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示例]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问题生成](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是什么?(2)均田制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4)简要评价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影响。[探究思路]本题以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的有关史实为切入点,考查均田制的实质、作用及影响,既要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又要注意所给材料的信息。[尝试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