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_第1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_第2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_第3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_第4页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篇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1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训练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养训练的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注意培育同学的美妙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让同学在品德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学校三班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方案。从同学生活的原型动身,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同学展现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同学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加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学问的整合,以培育同学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参加社会的力量。

二、同学基本状况分析

三班级的同学学习仔细、思想纯朴,进取心强。对各文化课学习特别投入,同学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学问也较丰富,上课乐观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关心。但是同学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特别重视,所以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加率不够高。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班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训练主题统领之下,将同学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训练资源,依据同学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训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训练,国情历史和文化训练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同学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进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力量、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熟悉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力量,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力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全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育同学的自信念;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育同学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哺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急躁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乐趣,培育乐观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是特别珍贵的,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喜爱劳动、勤俭节省的态度,工作方案《学校三班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方案》。

力量与方法: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观赏别人的特长,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初步培育同学的规章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章。

2、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结构;观看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操劳,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怀和爱护家人。

3、学习合理支配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洁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力量。

学问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关心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把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意丰富的箴言,成为同学的良师益友。

4、熟悉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把握选购商品的初步学问;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了解“绿色食品”;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正、喜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怀和爱护家人;把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学习合理支配课余时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重要影响。

难点: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观赏别人的特长,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

2、能够初步熟悉自我,掌握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把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熟悉、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评价。

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转变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把握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阅历,结合同学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进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同学乐观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训练。

二、教学课时支配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成长》··6课时

其次单元《我的家庭》···8课时

第三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6课时

第四单元《七彩的社会生活》··8课时

机动······2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2

一、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四个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章交伴侣》、《我的角色与责任》。每个单元下设三到四个学习主题,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促进同学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父母,关注自己);

2、关心同学形成初步的是非推断力量。

(三)教学难点

1、对同学道德推断力量的培育;

2、让同学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章意识等。

二、学情简析:

本班共有23名同学,其中,从本校二班级直接升上来13人,前水峪教学点转入9人,外地转来1人。

三班级是学校生学问、力量、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但同时,三班级的孩子又很简单受到奇怪   心的驱使,产生盲目仿照、尝试、探究的心理,经常不顾后果盲目仿照,关心同学形成初步的是非推断力量,是三班级训练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一)学问目标

1、了解有关平安的常识,有初步的平安意识和自救自护力量。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感受集体生活中规章的作用,初步形成规章意识,遵守活动规章和学校纪律。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省。

(二)技能目标

1、珍惜时间,学习合理支配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怀家庭生活,情愿分担家务,有肯定的家庭责任感。

3、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念。

(三)素养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观赏和敬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耻辱感,疼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正、公正、民主、公平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育现代民办法识。

(四)情感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哺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敬重和关怀,孝敬父母长辈。

2、

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公平相处、相互关心。

四、培优转差措施

1、从同学熟识的生活入手引起同学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熟悉,进一步提升到对四周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2、从同学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同学对生活的思索和关注。在探究一切的热忱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五、减负提质措施

1、让同学从自己熟识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训练资源,制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联系当地和同学的实际,准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同学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

六、教学进度与逐周支配:

周次教学内容授课数

备注

1《开学第一课》1课时

2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1、我爱我的家》1课时

3《2、我们的学校》1课时

4《3、我们的社区》1课时

5其次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1、我学会了》1课时

6国庆放假1课时国庆节

7《2、向"谁"学》1课时

8《3、做学习的仆人》1课时

9《4、大家都在学》1课时

101--2单元复习2课时

111--2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12第三单元我和规章交伴侣《1规章在哪里》1课时

13《2规章有什么用》1课时

14《3我们给自己定规章》1课时

15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1、我是谁》1课时

16《2、我的责任》1课时

17《3、我能做好》1课时

183--4单元复习1课时

193--4单元测试与讲评1课时

20期末复习1课时

21期末复习1课时

22期末考试1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3

一、学情简析

三班级是学校生学问、力量、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乐观参加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三班级三个班共139人,同学集体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乐观向上,勤奋刻苦,能够相互关心,相互探讨问题,勤于思索,勇于发言,大多都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学校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乐观改正。

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班级的训练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训练主题统领下,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训练主题: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平安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长与他人;7、家乡培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册有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熟悉与同学关系的训练;其次单元主要进行平安生活训练;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训练。教材在“我在成长”训练主题统领之下,将同学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训练资源,依据同学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识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训练内容让同学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章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忱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留意了对同学道德推断力量的培育。三班级的儿童很简单受到奇怪   心的驱使,产生盲目仿照、尝试、探究的心理,经常不顾后果盲目仿照,关心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推断力量,是三班级训练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留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我能要》关心同学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殊应避开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同学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同学熟识的生活入手引起同学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熟悉,进一步提升到对四周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索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同学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老师和同学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同学、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训练基地、图书馆、试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留意了引导老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训练资源,使老师能制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老师能联系当地和同学的实际,准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同学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念。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观赏和敬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耻辱感,疼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公平相处、相互关心。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支配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章的作用,初步形成规章意识,遵守活动规章和学校纪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正、公正、民主、公平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育现代民办法识。

7、了解有关平安的常识,有初步的平安意识和自救自护力量。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哺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敬重和关怀,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怀家庭生活,情愿分担家务,有肯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

约。

四、课时支配

其次周——1、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6、平安回家(2课时)

第十周——7、让危急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第十九周复习总结

其次十周期末考查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4

一、学情简析

三班级是学校生学问、力量、情感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熟悉,养成了肯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同学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乐观参加到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三班级同学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乐观向上,勤奋刻苦,能够相互关心,相互探讨问题,勤于思索,勇于发言,大多数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乐观改正。

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班级的训练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训练主题统领下,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训练主题:

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平安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人与他人;7、家乡培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的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册由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熟悉与同学关系的训练;其次单元主要进行平安生活训练;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训练。教材在“我在成长”训练主题统领下,将同学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训练资源,依据同学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识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训练内容,让同学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章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忱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留意了对同学道德推断力量的培育。三班级的儿童很简单受到奇怪   心的驱使,产生盲目仿照、尝试、探究的心理,经常不顾后果盲目仿照,关心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推断力量,是三班级训练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留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我能要》关心同学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殊应避开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同学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等。教材从同学熟识的生活入手引起同学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熟悉,进一步提升到对四周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索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同学的好学之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念。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观赏和敬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耻辱感,疼惜自己的荣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公平相处、相互关心。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支配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章的作用,初步形成规章意识,遵守活动规章和学校规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正、公正、民主、公平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育现代民办法识。

7.了解有关平安的常识,有初步的平安意识和自救自护力量。爱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哺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谢、敬重和关怀,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系家庭生活,情愿分担家务,有肯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方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省。

四、课时支配

第一周——1.自画像

其次周——1.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6.平安回家(2课时)

第十周——7.让危急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5

一、同学状况分析:

三班级同学绝大部分同学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乐观要求上进,参与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几个同学,自我约束力量差,上课时能牵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加强对他们进行自律训练。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依据中高班级同学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熟悉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训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训练,国情历史和文化训练,地理和环境训练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同学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进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力量、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熟悉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力量,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力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进展,为同学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喜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喜爱科学、喜爱劳动、勤俭节省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恳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正、喜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章意识。

4、喜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培育,初步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力量

1、能够初步熟悉自我,掌握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把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公平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熟悉、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推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洁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三)学问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章,初步懂得规章、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洁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进展的重大历史大事。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宏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进展的一些重要学问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详细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转变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把握必备的学问。

2、擅长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阅历,结合同学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进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同学乐观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训练。

五、教学进度支配: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第一周我的自画像2课时

其次周别人眼中的我2课时

第三周心中有阳光2课时

第四周温馨的港湾2课时

第五、六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3课时

第七周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2课时

第七周说说我们的学校1课时

第八周校内里的发觉1课时

第九周给学校画张“地图2课时

第九周在学校工作的人们1课时

第十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2课时

第十一周看地图,找家乡1课时

第十二周家乡的山和水2课时

第十三周我的家乡变了样1课时

第十三周家乡明天更美妙1课时

第十四周我喜爱过年2课时

第十五周家乡的风味小吃2课时

第十六周小城故事多2课时

第十七周一起采风去1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6

一、同学分析

三班级有同学38名,其中男生20名,女生18名,年龄大多在9岁。课堂上他们看来很活跃、很喧闹,但是同学对问题的深化思索方面却特别缺乏.他们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进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训练内容应当是对同学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打基础的训练,是同学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自然连接。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编制了“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章交伴侣”、“我的角色与责任”四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支配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支配2-3课时,一册书支配30课时左右,留出肯定课时给学校和老师支配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

三、教材目标

三班级的同学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进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训练内容应当是对同学品德形成和社会性进展打基础的训练,是同学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的自然连接。

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训练主题统领之下,将同学的生活阅历作为重要的训练资源,依据同学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识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训练内容让同学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章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忱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留意了对同学道德推断力量的培育。

三班级的儿童很简单受到奇怪   心的驱使,产生盲目仿照、尝试、探究的心理,经常不顾后果盲目仿照,关心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推断力量,是三班级训练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留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关心同学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殊应避开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同学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同学熟识的生活入手引起同学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熟悉,进一步提升到对四周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索和关注。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同学的好学之心。

4、富有开放性,给老师和同学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同学、老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训练基地、图书馆、试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留意了引导老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训练资源,使老师能制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老师能联系当地和同学的实际,准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同学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汲取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全面精确     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洁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进展,为同学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制造性使用教材过程中的依据是什么?课程标准。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同学的社会参加,重视同学生活圈的渐渐扩大,注意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渐渐简单,涉猎的范围渐渐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进展和同学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同学供应主动参加、探究发觉、沟通合作并且能增长学问、开发智力、培育力量、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训练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老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同学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力量的培育,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供应了许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淌的状态,时刻挑战老师的才智。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同学,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准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7

一、单元目标态度:通过同学对自己优点、爱好、特长等方面的体验,使他们学习如何可观地分析、熟悉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而培育同学的自尊心、自信念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力量:通过了解、熟悉自己的体验,培育同学分析、反省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力量,观赏和敬重别人的力量,与同学沟通、合作的力量。初步懂得怎样爱惜、珍惜自己的名誉。学问:通过人事自己的体验,使同学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活动中初步懂得怎样爱惜和珍惜自己的名誉。

二、教学重点:引导同学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熟悉自己的性格、有事、爱好和特长,关心同学客观地分析、熟悉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

三、教学难点: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正确熟悉自己。

四、单元内容1.熟悉我自己2.我的爱好特长3.爱惜自己的名誉*4.我在进步

五、单元课时:14课时

六、学情分析:对于三班级学校生来说,学习熟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是有肯定困难的。所以,教学时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同学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同学探究自己、熟悉自己。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8

一、教材分析(略)

一、教科书编写的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1.使同学充分体现训练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关心同学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即以“学会做人”为中心,进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己的进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关心老师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充分关注同学的主体人格进展,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现代训练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2.使同学成为从社会生活动身实现学问整合的过程。从同学社会生活的原型动身,多视角(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地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同学展现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同学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加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学问的整合,培育同学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及参加社会的力量。

3.使同学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关心同学把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并在主动参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进展,关心老师超越,以学问直接传承,思维单一路径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从直接传授转向间接传授,从简洁呈现结论转向关注过程体验,从信息单向传输转向多向沟通和多元选择的教学策略的转变,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同学在实践体验,感悟中,通过自己的建构实现进展的过程。

一、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习内容。

2.采纳跨学科的编写方式,体现同时学习的原则。

3.具有充分的活动性,弹性和延展性。

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和体例

1.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总的框架结构:各大单元下均包若干单元(长单元,短单元结合)。本套教科书所含单元的次序主要以同学的心理进展和生活阅历为依据,再考虑规律次序。因此,每一班级教科书包含从个人到世界的8个单元。

学习信息的呈现结构:文字、图像、学习活动三个系统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生活情景——问题线索——参考信息——行动方案——方法建设(工具使用)的内容呈现结构。

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同学多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教科书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习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教科书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观赏,展览,竞赛,争论,小新闻,小评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____________个同学,大部分同学思维灵敏,活泼欢乐。本人已任教了一学年。对全班每位的共性特点,爱好特长都有了肯定的了解。因而对本册内容的学习不会有困难。再加上我校处于城郊交际处,同学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学问也较丰富,上课乐观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关心。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育同学的自信念,动的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自满也不自卑,擅长为别人拥有特长而欣慰,培育同学的竞争意识,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获得胜利。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哺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敬重和关怀。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急躁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乐趣,培育乐观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特别珍贵,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是光荣的,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养成喜爱劳动,勤俭节省的态度。

二、力量目标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观赏别人的特长,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他人的成长,初步培育同学的规章意识,能自觉的遵守竞争意识。

2.了解家庭中的亲戚及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看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学习合理支配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洁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力量。

三、学问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关心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把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奋、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义丰富的箴言,成为同学的良师益友。

4.熟悉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把握选购商品的初步学问;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熟悉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天生我才必有用》.①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②照镜子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③设计合理活动,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④开展“我能行”实践活动。

2.《我要向你学习》.①叙述《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懂得人有所长,物有所短的道理。②让同学说说自己的特长和短处。③通过故事会明白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3.《竞争与合作》.①故事屋《我们能赢》,使同学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竞争无处不在。②用“评议角”的方式竞争规章的训练。

4.《我来画棵家庭树》.①绘制家庭树,理解家庭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家庭的含义。②“才智谷”,写出亲属的称谓。

5.《我家的故事》.①叙述家的故事,初步了解家的功能。②写一个“我家的故事”,体会“我爱我家”的情感。

6.《家人关爱我成长》.①婴儿成长的过程图及“故事屋”,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哺育之恩。②古诗《游子吟》,小调查,我的生日,引出我们要报答的哺育之恩。③“采摘爱心苹果树”是详细的行为指导。

7.《欢迎来我家》.①知道自己家的布局,了解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家四周的环境。②利用小表演懂得如何待客做客。

8.《‘问号’之歌》.①阅读文中诗文,让同学明白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布满问号。②利用故事屋,活动角,了解古今少年好学勤学的榜样故事。③师生收集勤奋好学的格言、谚语。

9.《做学习的有心人》.①利用文中的故事及同学收获的故事,说明“只有耕耘才有收获”。②测试自己的急躁和毅力,关注测试的过程,谈胜利和失败的缘由,用“聪”字引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寸金难买寸光阴》.①背诵《明日歌》理解含义。②同学表演,从中明理。③组织一分钟活动。④设计和执行课余时间表。

11.《生活中的你我他》.①利用猜职业的方式导入。②让同学谈谈新的职业种类,体现与时俱进。③采访活动,了解各行各业。

12.《喧闹非凡的市场》.①利用双休日,让同学去问,熟悉一些商业场所。②通过了解调查,比较各种购物方式,货物摆放方式,价格及收款方式的不同,对各行各业有个初步的了解③支配一次体验活动。

13.《农产品的家园》.①通过观看图景,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进展历史,明白农业在进展,社会在进步。②老师介绍“胡柚的旅行”。

14.《走进工厂》.①图片引入,充分理解生活用品与现代化工厂的联系,理解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②参加一座工厂,亲身体验工厂中的分工与合作。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9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与社会课,通过了解,三(1)绝大部分同学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乐观要求上进,但也总会有几个同学顽皮,组织纪律涣散。虽说家庭训练也非常重要,但孩子们接受的品德训练和常规训练大部分还是来自于学校,这就需要老师能急躁地指导,对他们进行自律训练和常规训练,多与同学沟通沟通,督促同学改正缺点。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培育品德良好、乐于探究、喜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它将我国学校低班级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劳动、手工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它包括品德训练、科学训练、社会训练、生活训练、劳动训练等内容,但主导价值是对同学的品德训练。课程引导同学通过与自己生活亲密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进展自己的阅历、情感、力量、学问,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熟悉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力量,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力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同学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进展,为同学熟悉社会、参加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共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学问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章,初步懂得规章、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进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学问,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洁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进展的重大历史大事。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宏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进展的一些重要学问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初步熟悉自我,掌握和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行为。初步把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事。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公平地沟通与合作,学习民主参加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熟悉、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精确     的判定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朴的学习工具探究和说明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珍爱生命,喜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喜爱科学、喜爱劳动、勤俭节省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狡猾守信、友爱宽容、公正公正、喜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章意识。

4、喜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敬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培育,初步形成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转变过去偏重学问学习,忽视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把握必备的学问,注意心理健康训练、德育训练和环保训练。

2、擅长调动和利用同学已有的阅历,结合同学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面对全体同学,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乐观性,让同学都参加争论和沟通,大胆发言。

3、创设学习情境,敏捷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同学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进展供应充分的空间。使用电教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思品教学质量。进一步减轻同学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同学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进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长。让同学乐观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训练。

五、教学进度支配: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第一周我的自画像2课时

其次周别人眼中的我1课时

第三周心中有阳光1课时

第四周温馨的港湾1课时

第五、六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1课时

第七周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1课时

第七周说说我们的学校1课时

第八周校内里的发觉1课时

第九周给学校画张“地图1课时

第九周在学校工作的人们2课时

第十周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2课时

第十一周看地图,找家乡2课时

第十二周家乡的山和水2课时

第十三周我的家乡变了样2课时

第十三周家乡明天更美妙1课时第十四周我喜爱过年1课时

第十五周家乡的风味小吃2课时第十六周小城故事多2课时第十七周一起采风去2课时

《品德与社会》三班级上册教学方案10

一、同学基本状况

三班级共有三个班,大部分同学喜爱学习,能根据《学校生守则》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乐观要求进步,参与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正。在去年的期末检测中,合格率100%,但是,也有少数几个同学,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表现在上课爱讲小话,课余时间不够自觉。这学期,将对他们进行自律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推断力量,为他们成长具备参加现代社会生活力量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同学良好品德形成和进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