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 试题与答案汇总 第1-10章 绪论 -日本园林_第1页
中外园林史 试题与答案汇总 第1-10章 绪论 -日本园林_第2页
中外园林史 试题与答案汇总 第1-10章 绪论 -日本园林_第3页
中外园林史 试题与答案汇总 第1-10章 绪论 -日本园林_第4页
中外园林史 试题与答案汇总 第1-10章 绪论 -日本园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简述园林的概念及其内涵。园林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古典园林的狭义角度看,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遵循艺术规律,运用造园要素,从而构成一个文化美学意味浓、视觉景观美、物质功能全的游憩和居住环境。从现代园林发展角度看,广义上的园林早已发展成为概念更为宽泛且深远的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不仅包括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等,还包括人类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的活动,集自然生态、风景与人文历史、科技艺术于一体,为人类社会提供自然生态的、文明的生存环境。2.试述园林产生的背景及其性质功能。(1)背景:园林的形成离不开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要等三大背景。(2)性质: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又分为私有属性和公有属性。古代园林大多是供少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园,普通民众可享用的公共园林很少,因而具有私有性。而近现代园林是为满足社会全体居民游憩娱乐需要而建设的公共场所,从而具有公有性。自然属性。园林中浓郁的林冠、新鲜的花朵、明媚的水体、动人的鸣禽、俊秀的山石、优美的建筑及栩栩如生的雕像艺术等都是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艺术景观。虽然各园的景观千差万别,但是都改变不了美的本质。(3)功能: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3.简述园林的类型划分与构成要素。(一)类型划分(1)按园林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贵族)园林陵寝(寝庙)园林公共园林(3)按园林功能用途区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此外,园林类型还可以按国别划分,如中国园林、英国园林、法国园林、日本园林、印度园林等不胜枚举。(二)园林的基本要素:(1)建筑(2)山石(3)水体(4)植物(5)动物4.世界园林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世界园林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1)原始文明时期,进入萌芽状态特点:园林仅仅是萌芽阶段,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园林。(2)农业文明时期特点:出现古典园林,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造园流派,园林构成要素一致由山、水、物等构成,大多为统治阶级服务。(3)工业文明时期特点:园林由私人向公共转化,范围也扩大,由封闭向开放转化,由视觉效益向社会效益转化,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4)信息文明时期特点:园林领域大大扩展,成为生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学成为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学科。5.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有哪些?古典园林的整体艺术特点:(1)于自然、高于自然(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蕴含皇家园林1.简述灵囿的功能和特点。周文王所建的灵囿是最早的园林形式,范围广阔,除有天然植被,种树养菜外,也有一些简单的建筑物,可以观赏自然风景,具备了园林的基本功能和格局。灵囿本身已包含着园林的物质因素,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对于之后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对皇家园林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哪里?(1)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则起源于周代而丰富于春秋战国。由于天人合一的哲理的主导,园林作为人所创造的“第二自然”,里面的山水树石、禽鸟鱼虫当然是保持顺乎自然的“纯自然”状态,不可能像西方规整式园林那样出于理性主义哲学的主导而表现的“理性的自然”和“有秩序的自然”,从而明确了园林的自然风景式的发展方向。(2)君子比德思想“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比喻、拟人、象征方法的运用,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这就是说,大自然山川花木鸟兽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在于它们的形象表现出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的特征,从而给予山水花木鸟兽等以人格化的魅力。这种“人化自然”的哲理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园林重视筑山和理水,繁育花木、鸟兽,把它们与人的道德情操逐渐结合起来。(3)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流行于秦汉时期燕、齐一带。神仙思想乃是原始的神灵、自然崇拜与道家的老、庄学说融揉混杂的产物。它刺激了早期园林艺术、浮雕、图画、造型艺术的发展。3.结合园林实例,简述秦汉宫苑的形成背景与风格特征。(一)背景:秦汉时期,神仙思想十分流行,对园林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深远。汉代在思想、文学、绘画、雕塑、舞蹈、杂技等文化艺术和科技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较快的时期。(二)风格特征:(1)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土,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乎并无密切的有机关系。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2)由于原始的山川祟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日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性。苑囿由崇尚建筑逐渐转向推崇山水林木,这一转变虽不明显,但确实是在变化。(3)苑规模浩大,建筑壮观严整、装饰穷极华丽,以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4.魏晋时期皇家园林与之前相比,有哪些变化?(1)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已有用石叠山的做法。理水与园林小品的雕刻物相结合。建筑的内容多样,形象丰富,楼阁、观等多层建筑有所发展,台已不多见。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3)皇家园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注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5.简述隋唐皇家园林的发展成就与艺术特点。成就:隋西苑、唐长安四大宫苑、芙蓉苑、华清宫艺术特点:此期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壮丽,呈现出雄健豪放的气度,还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有了秀丽精雅的构思。同时,皇家园林还不断吸取各家园林所长,尤其是文人园林的诗情画意,呈现出文人化园林风格的倾向,在整体上不再建造商周以来流行的高台建筑,而是出现了形式更为丰富的殿堂亭馆,筑山理水和植物配置的手法也更为高超,园林的风格也趋于多元化。6.试述艮岳的历史背景、总体布局与艺术成就。(一)历史背景: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位于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二)总体布局:万岁山的叠山雄壮敦厚,整体形态模仿杭州的凤凰山,为整个山岭中高而大的主岳,是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介亭建于万岁山的最高峰,成为群峰之主,是全园的主要景观。万松岭模仿了杭州西湖边的名山万松岭,与寿山并列为宾辅,形成主从关系,这就是我国造园艺术中“山贵有脉”“岗阜拱状”“主山始尊”的造园手法。(三)艺术成就:(1)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2)置石:出现特置石。(3)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4)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5)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7.结合园林实例,试述清代皇家园林中主要类型特点。(1)清代皇家园林的内容上已经包含了观赏、游乐、休憩、居住、朝会等多种功能,完成了由宏大到精致的发展,园林建筑精益求精,园林布局自然和谐,园林内容丰富多样,造园手法趣味更多。以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和清漪园为代表的皇家园林,显示出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最高艺术成就。(2)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每个小景区,景点均自成单元,各具不同的景观主题和建筑形象。它们既是大园林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而自成完整小园林的格局。圆明园就是典型的例子,大范围的平地造园以及小团体集中的规划布局是圆明园造园特点;园中之园的布置形式是圆明园的独特形式。(3)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清代皇家园林建筑逐渐趋于多样化,务求其构图美得以协调、亲和于园林山水风景之间的组合。避暑山庄的园林造景、根据地形,充分加以利用,在山区内布置大量风景点,使广大的山野具有多变的景观,名风景点都尽量利用自然美景,少加人工造景,建筑物只是为景点而设。(4)全面引进江南技艺。避暑山庄的狮子林乃是再现苏州狮子林的造景主题的两个变体。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廊、水廊、拱桥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5)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圆明园整体象征古代所理解的世界范围,从而间接地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而避暑山庄连同其外围的环园建筑布局,则作为多民族封建答帝国――天朝的象征。8.简述圆明园、颐和园的形成背景与风格特点。(一)圆明园背景:在北京的西北郊有西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等。这一带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清代帝王的苑囿多向这一带发展,于是就有了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的圆明三园。圆明园特点: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畅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二)颐和园背景:颐和园于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开始建园,位于北京西北郊。颐和园特点:它的总体布局是根据所处自然地势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划分成四个景区: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庭;万寿山的前山部分;后湖及万寿山的后山部分;昆明湖的南湖及西湖部分。颐和园的艺术特点:(1)依山开湖,模仿西湖(2)借景西山,建筑呼应

(3)东面宫殿,东北居住(4)长廊接连,丰富景观(5)园中有园,仿园寄畅(6)石舫西洋,对立统一。9.简述中国皇家园林的整体艺术特征。皇家园林一方面要充分体现皇权至上的尊崇和皇家气派,另一方面也要表现出自然山水园林雅致、疏朗的艺术特色。具有如下的艺术特征:(1)壮观的总体规划(2)精美绝伦的园林建筑(3)娴熟精辟的造园手法(4)复杂多变的象征寓意私家园林1.简述古典私家园林的产生与兴起。私家园林发端于秦汉,受皇家园林启发而产生。私家园林的产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古代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学思想以及隐逸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产物,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与君主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中国的士大夫受儒家人动了私家园林的兴盛和发展。2.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的发展概况。私家园林的兴盛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园林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一度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与此同时,寄情山水、崇尚自然的风尚,以及老庄无为的哲学思想十分流行,促进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思想的解放带来了人性的觉醒,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了园林极大的影响。造园活动向民间普及,而且升华到了艺术创作的境界。门阀士族和豪富们纷纷建造私家园林,把自然式风景山水浓缩于私家园林中。就私家园林而言,规模从汉代的宏大变为这一时期的小巧精致,意味着园林内容从粗放到精致的跃进。另外,在城市私园中,筑山的运作已经比较多样而自如了。3.唐代文人园林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渐取代了门阀士族。宦海浮沉,显达与穷通莫测,升迁与贬谪无常,出处进退的矛盾心态的慰藉。于是,便逐渐催生出了隋唐时期具有新风格的私家园林——士流园林。科举取士制度施行之后,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大一统集权政治的干科举取士制度施行之后,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大一统集权政治的干普及和发展,对于士流园林的日益繁荣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4.宋代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简远。景象简约而深远。不是单调、简单,而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主要是创造一种意境,除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旨。(2)疏朗。园内景物(3)(4)表现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而且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5.论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风格特点。(一)整体设计小巧精致从魏晋南北朝之后,私家园林一改汉代以来的宏大风格,整个风格设计趋向于小型化、精致化。一般仅占地面积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相应地,造园的创作方法也从单纯写实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过渡。私家园林因此形成了其独特的类型和特征,足以和皇家园林相媲美。(二)叠山理水仿照自然中国古代早期的苑、囿是选择真山真水围合而成的。自魏、晋、南北朝之后,才开始有了仿造自然山水的做法。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私家园林均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其共同特点都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构建自然山水,成为造园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过程。水是园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组成部分。水不仅仅是园林的填充部分,同时还具有多项作用。所以中国古代的私家园林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而园林中的人工叠山一般都选取天然的石材,很少有斧凿加工的痕迹,且因材施法,而且也是按照自然界的山脉堆砌;就其外貌看,一般都是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峰有主有从、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三)山水建筑组合成景在园林构成要素中,园林建筑往往与邻近的山、水、植物等共同组成一处景观。山水建筑组成景点,多个景点组成景区。在各个景点或景区之间都有道路相连通,方便游览。为了求得景观的变化,这种通道宜用曲折小路而忌用径直的大道,既可以是露天石径小道,也可以是能避雨遮阳的廊道。这些廊道有的沿墙而行,有的曲折蜿蜒,有的随山势上下起伏,有的驾凌水面而成水廊或桥廊。沿着这些曲折的游廊、通道,造园者巧妙地设置了各有特色的景点,或者是一座厅堂亭榭,或者是古木一株或芭蕉、翠竹一丛,甚至只是一撮堆石,或处山顶、池边,或在路的尽头,只要布局适宜、安置得体,皆可成景。(四)细节处理精益求精房屋与院墙上的门、窗样式多变,仅在苏州一地的园林里就可以找出上百种不同的式样。这些不同式样的窗子,做工相当细致考究,工艺美观。园林中的地面,多用砖、卵石、碎石和瓦片铺就,造园工匠善于利用这些材料的不同形状、色彩和质感,将其拼成不同图案的地面,常见的多为各种几何形状和植物纹样,也有少数拼出狮子、鹿等动物形状的。在花木的选择上,造园者十分着重对植物的形态、生长期、枝叶花卉的色彩等加以选择和配置,使之更符合营造园林环境的要求。树干、枝叶、树冠的形态都经过了精心修剪,不仅要保持其自身优美的形态,还要与周围建筑、山石、水池的协调以创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五)艺术审美淡雅精深文人园林更侧重于赏心悦目、寄托理想、陶冶性情。从广义上讲,文人园林不仅是文人经营的或者拥有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如果把文人园林视为一种造园艺术的风格,那么“文人化”的意义就更为重要。文人园林不仅在造园技巧和手法上表现了园林与诗、画的沟通,而且在造园思想上融入了文人士大夫的独立人格、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园林艺术的灵魂,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它们的淡雅精深,其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匾额、楹联、勒石、诗词书画)之多和寓意之深刻,皆是皇家园林所不能比的。6.简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三大体系的形成。元明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连。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典造园理论著作。7.结合实例,试论北方、江南和岭南私家园林的异同。(一)异:花园——萃锦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无锡的寄畅园、阁云林堂,浙江归安赵孟颊的莲庄等。此外,还有台湾的林家花园等。(二)8.结合实例,论述扬州园林的发展过程及其艺术特点。:杭州的江南私家园林可鉴,再加上大运河、长江在此交汇,阴柔阳刚结合,从而使得扬州园林具有南秀北雄相互融合的特点.当时,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因此有足够的财力来建造园林,穷奢极欲。然而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战争,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艺术特点:既有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瑰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小品的情调,自成一种风格。9.简述苏州四大名园的园林布局及造园特点。16~18世纪为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占地面积1.1公顷。园内东足山林”意境。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又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有“桃源十八景”之称。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占地面积78亩(5.2公顷),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在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园林的风格也是别具特色的。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以水见长,弥的个性和特色。0.4西部为内园。园林空间安排采用主、辅对比的手法,中部是主景区,也是全园的主体空间,在它的周围安排若干较小的辅助空间,形成众星拱月的格局。留园占地面积约2公顷,全园分为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漏窗、洞门使两边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10.岭南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寺观园林寺观园林的类型划分有哪些?伊斯兰教园林、基督教园林和天主教园林;按照地理分布可分为市井型寺观园林、山林型寺观园林和综合型寺观园林。在选址方面,佛寺主要是相地选址或因袭旧址两种形式。简述寺观园林的起源。佛教在东汉时由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人到印度求法,并指定洛阳白马寺作为时期,皇帝贵族崇尚佛教,于是出现了大量寺观,并进而出现了以寺观建筑为主体的寺观园林。此时的寺观园林有些是坐落在城内,但更多是建造在风景秀丽的城郭近郊,建筑数量相对较多。特别是这一时期建在郊野的寺观园林,大多选址在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寺结合实例,谈谈隋唐时期寺观园林的发展。唐代佛教、道教的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顶峰,大量的外国宗教也盛极一时。长安城内寺观林立,而寺观都为清修之地,因此寺观内园林也要清静雅致、注重绿化,建筑也有一定宗教特色。寺观不仅在城市中兴建,还有很多建在郊野和山岳风景地带,在当时形成了很多以寺观主体突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简述宗教文化对寺观园林发展的影响。寺观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的内部庭院绿化和外部环境绿化,也泛指那些属于为宗教信仰和意识崇拜而服务的建筑群所附属的园林宗教的世俗化使得寺佛教发展到宋代,禅宗和净土宗两个宗派逐渐发展为主流,并结合传统的儒家学派发展此时的庙宇已经以南北中轴线为中心形成大规模有序的中从元代以后,我国宗教种类更多,佛教和道教则从兴盛逐渐转为衰落,但人们依旧不断的绿化,以及寺观园林和周边自然风景的结合。结合实例,简述元明清时期北京寺观园林的发展情况。元代以后,佛教和道教已经失去了唐宋时期蓬勃发展的势头,逐渐趋于衰落。但寺观园187所,其中很多建置有园林。明代自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北京逐渐成为北方佛教和道教中心,寺观建筑又逐年增加,佛寺尤多。永乐年间,各类寺观共计300所;到了成化年间,仅京城内就达到了636所。寺观如此之多,可见寺观园林之盛。明代北京西北郊风景名胜区之所以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充实扩大,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格局,与大量建置寺观以及寺观园林或园林化的经营是分不开的。如:大承天护圣寺是当时该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寺院。大承天护圣寺规模宏大,内建有行宫,建筑极华丽,为元朝皇帝驻跸之所,并供奉有元文宗皇帝及太皇太后的御容。西湖与护圣寺之间相互衬托,以寺衬湖,以湖托寺,表现了大承天护圣寺及其周边园林的景色之美丽。清代自顺治帝定鼎关内,历康、雍、乾三朝国力日益强盛,佛教发展日渐兴盛,寺庙园林也随之发展。清代北京地区寺观园林繁荣,已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朝代。清末时,北京城郊共有寺庙13340清代北京地区佛教寺庙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亘古极今,皆无可匹敌。如;白云观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为道教全真派的著名道观之一。建于唐开元年间,为玄宗奉圣祖玄元皇帝——老子之圣地,又叫天长观白云观面南背北,分为中、东、西三路以及后院共四个部分,其后的园林是光绪年间增建的。寺观园林的风格特点有哪些?(1)庄严、幽静、肃穆的空间氛围(2)有公共园林的特质(3)选址规模不限(4)园林寿命绵长(5)寓园林于自然(6)植物造景与宗教文化融合陵寝园林1.简述古代陵寝的命名与选址。(一)帝陵的命名:(1)后人所起;(2)时人根据陵墓的所在地命名;(3)当时朝廷的礼部大臣根据皇帝的尊号、谥号,选一些与之相应的吉利、祥顺、平和、美好的字眼作为陵名。(二)帝陵的选址:选址修陵讲究风水,陵园规模宏大,建筑群集中,院落层次起落明显,布局讲究中轴对称。2.简述陵寝园林一般风格特征。(1)有严格的等级制度,(2)采用风水理论选址,(3)陵寝园林分为地上陵园与地下寝宫两大部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3.简述中国古代陵寝园林的主要地域分布。(1)关中陵寝园林(黄帝陵、秦始皇陵、西汉陵寝园林、唐代陵寝园林);(2)北京陵寝园林(金陵寝园林、明十三陵、清代陵寝园林);(3)其他地区陵寝园林(洛阳陵寝园林、南京陵寝园林、西夏王陵、绍兴大禹陵园)。4.结合实例,谈谈唐代陵寝园林对古代陵寝园林的继承与发展。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品最多的一座;还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的典范,陵园内布满了各种设施和错落有致的园林建筑,石刻艺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昭陵六骏”的造型和艺术风格尤为独特。乾陵:发展并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其建立为中国古代陵寝建筑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昭示作用。它以南北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建筑组群,使整个陵区交替出现三次建筑艺术的高潮,从任何一个景区都能看到主峰顶端,提升了祭拜者对皇帝的敬仰心理,为后世陵墓设计者所沿袭。奠定了后世帝王“依山为陵”葬制的基本模式。5.结合实例,谈谈明清时期陵寝园林的总体布局风格。明十三陵:各陵建筑布局大同小异,从前面的白石桥起,依次建置有陵门、碑亭、棱恩门、棱恩殿、棂星门、石五供,明楼、宝城等。清东陵和西陵:各建筑物的梁枋斗拱有彩绘拱饰,屋顶及墙头有黄色琉璃瓦覆盖,脉络清晰、主次分明。建筑形式均按照清代严格的官式标准规制建造,等级森严:后陵小于帝陵,园寝小于后陵。6.简述明孝陵的建筑格局与主要特点。建筑格局特点:其陵寝制度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7.简述中山陵的设计布局与主要风格特点。布局;中山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墓区平面形如大钟,钟的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中山先生的立像为大钟的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风格特点: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色调和谐统一,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其他园林及造园家1.论述中国书院园林的发展及艺术特色发展:唐代初具书院的雏形。到了唐末、五代时期,由于战争持续,政权变更,公办书院的发展受到限制,促使民办的书院得到快速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书院园林的发展。到了北宋时期,出现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等书院,使得书院得到了茁壮发展。到达了南宋时期,全国出现了近700所书院园林,使书院园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元代初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加上儒学的地位动摇,致使书院的发展出现了低谷。明代初期,书院的发展并没有受到重视,直到嘉靖时期才开始复苏和发展。清代初期,文字狱阻碍了书院的发展,直到康熙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书院才开始发展起来。到鸦片战争时期,西学东渐,书院园林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于是出现了新的教育机构——学校。艺术特色:书院园林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址时重视周围环境。崇尚自然、寄情山水是中国文人追求的理想。因此,书院园林多选择在山清水秀、景色如画的幽静之处。二是建筑色彩造型大多朴实无华。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有统治地位,它反对奢侈和浪费,崇尚朴实无华,这种思想也影响着书院园林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书院建筑的外观选择大多较朴实,色彩和装饰方面较清新典雅。三是空间艺术处理和楹联文化应用丰富。书院园林布局多选用天井的穿插、屏风处理、地形的变化来达到空间上的表达,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创造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空间效果。在楹联文化应用方面,书院园林选择了大量画、匾、联来丰富书院的装饰效果,表达景观文化主题。论述山西晋祠园林主要特征主要特征:祠内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极具汉族文化特色。雄伟的建筑群和高超的塑像艺术使得晋祠闻名于世,同时它还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性的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具有恢宏壮观的皇家园林的规模和气势,选址受到了风水思想的影响,通过顺应自然环境、山水地势而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它依托的悬瓮山是吕梁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呈南北走势。这种背负悬山,面临汾水,依山就势,利用山坡之高下,分层设置,在山间高地上充分地向外借景的处理手法,构成了壮丽巍峨的景观。山坡上的建筑处于视觉注意力集中的焦点之上,其整体趋势与山体内在的向上趋势相呼应,获得了优美的天际轮廓线。同时,晋祠的选址也具有寺观园林的特点,背山临水、视野开阔的位置可以烘托纪念性建筑庄严神圣的氛围。3.论述会馆园林的发展。会馆主要是指我国封建社会明清时期城市中由同乡或同行业组成的社会团体。它最早始设于我国的明代早期,迄今有记载的会馆是永乐年间安徽芜湖人在北京建立的北京芜湖会馆,当时建制会馆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因科举考试点从南京迁到北京后学子的住宿问题。会馆在嘉靖、万历年间趋于兴盛,在清代中期数量达到顶峰。到了清代后期,出现了以同业公会的面目出现的超地域的行业组织,特别是大量工商业会馆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利益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4.简述园冶的造园思想。造园思想: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需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型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至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佳则收之,不分町曛,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从上面的阐释中可以看出,造园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因借”和“体宜”。因,就是依靠,也就是说依靠什么来造园。陈植先生说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意”,道出了因的本质。因人,是指造园师的主观体悟,随其理论修养、审美情趣、生活志趣而各不相同,是内因;因地,是指造园的地理环境差异,包括地形地貌、植被种类、气候条件等客观要素,是外因;因时,既有大范围的时代背景,也指当下的某时某刻,是变因。正是这三种因才可能达成园林这个果,其手段是“借”。借景有“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等;另有虚借,如借声音:“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借意象:“或借濠濮之上,如想观鱼”。还有实借,如“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高原极望,远山环屏”等等。所有因借,贵在得巧。巧就是功夫,是由“有规矩”到“无准绳”的一个过程。从内外、虚实、曲直、敞闭、明暗、动静、开合、显隐、远近等方面随心而作,无不贴切恰当,就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所谓胸有成竹是也。巧于因借的评价标准是“精在体宜”。“体宜”指体量合宜。“体”意味着造园的整体格局和风格特征,“量”则指园林中具体的尺度与空间对比。合宜,就是要有丰富的协调性,指园林中的各种要素,如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客观时空条件及园林内部结构之间产生有机联系、适度关联与合理构成,从而形成恰到好处的内在结构与外在形象。所以,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造园的方法论,也是其精髓所在。简述明清叠山的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文震亨家富藏书,长于诗文会画,善园林设计,著有《长物志》十二卷,为传世之作。并著有《香草诗选》《仪老园记》《金门录》《文生小草》等。把我国的造园叠山艺术推到巅峰,对我国的造园叠山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成就对当时和后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其事迹后来被写入《清史稿·艺术列传》。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500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1.简述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点。发展历程:近现代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激烈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现代园林形成和发展的一个时期,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使中国在这个阶段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现代园林发展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共160多年,大致经历了清末皇家园林的衰落、公共园林的出现;民国皇家园林的开放、私家园林的衰落、公共园林的兴起、现代园林营造理论的积累;新中国公共园林的盛行、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形成、大地园林规划思想体系的形成等发展历程。阶段特点:清末是我国现代园林初步产生的一个时期,封建体制的衰落直接引起了皇家园林的衰落、颓废和公共园林的出现;西方列强在入侵的同时,也将西方造园理论在中国进行造园实践,在租界建造了一批西式的公共花园,开中国现代公共花园建造之先河,间接促进了中国近代园林的转型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发展,体现公共、民主思潮的公共园林一枝独秀,其他种类的园林基本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在清末和民国近100年理论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现代风景园林学科基本形成,有了高等教育的支撑。2.简述皇家园林近代际遇与转型。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等级制度,打破了北京千百年来以帝王为中心的建设格局。民国时期,位于皇城之中的诸多皇家禁苑之地以及庙坛,逐渐对公众开放,于是过去专供皇帝、贵族和官员行走的禁区,变成了市民大众自由通行的大道;过去只有皇帝和贵族享用的园林风景,变成了市民大众憩息的公园。1912年,清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仍居住在紫禁城后半部。但至1914年,紫禁城前半部的武英殿已先行开放。翌年,又开放文华殿以及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并辟为考古陈列所。1924年,北京政变后,溥仪被逐出宫,原紫禁城定名为故宫博物院,并于1925年10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近代租界公园兴起的原因及风格特征有哪些?原因:鸦片战争之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相继开放一些沿海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如上海、天津、广州等地。西方列强在这些通商口岸城市和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开始建立租界,并在租界中修建了各自的公园绿地,即租界公园。风格特征:从规划布局上看,近代租界公园一方面在建筑特征、景观特色和艺术风格上主要受到建造者归属国的影响,呈现出外向型空间布局的西式风格,与中国古典园林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艺术风格。在造园要素上,租界公园由于出自西方设计师之手,西式要素如喷泉、瀑布、大面积湖泊、戏水雕像等水景要素的应用比比皆是。在功能使用上,租界公园被赋予了多样化的主体功能,与中国古典园林“前宅后园、居游合一”格局不同的是,租界花园更强调游览,而不是居住,主要是供游人散步、打网球、打棒球、打高尔夫球等,以及饮酒休息之用。近代中国造园的特征有哪些?西方造园素材的大量引入园林功能日益多样化中西合璧式园林作品不断涌现公共园林成为园林主流普遍建立纪念性公园公园发展呈现出内在不平衡性简述近现代园林发展中的“中山公园”现象。中山公园分前、中、后三个景区,前区是中西合璧式的园林景观区,保留了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及历史建筑,如棋盘山、四顾轩、茹冰、松月轩等园林景点。中区是现代化的休闲文化区,以受降堂、张公亭、孙中山宋庆龄铜像、大型音乐喷泉和多组雕塑为代表。后区为大型生态游乐场,游乐项目达40余项。简述近现代园林学科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中国园林发生了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后,西方造园艺术和公园建设理论大量传入中国,西方的“都市计划”“田园城市”“公园学”“新建筑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等理论与实践对中国园林建设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公园为都市生活上的重要设施”舆论氛围逐渐形成,使园林改善城市环境、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后,有一些留学回国的学者,在民族传统复兴的思想指导下,编制了“都市计划”,如南京的《首都计划》、镇江的《省会园林设计》、无锡的《都市计划》等,把公园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规划了较多的公园,对国内城市公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0世纪初,众多学者结合中国传统造园思想,借鉴西方城市规划、建筑理论等,逐渐把园林作为一门学科,并在中央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开设了造园课程。此外,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于1912年设置了园艺科,开创中国近代园艺专业教育之先河。海派经营性私家园林的特点有哪些?海派经营性私家园林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促使现代娱乐场所的公共性代替了传统私园的私密性和封闭性,具有与以往私家园林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①拼贴杂糅的布局风格②开放复合的功能形式③求新求异的造园因素④世俗化的审美趋向8.中国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内容与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城市园林绿地(城市园林)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风景绿地七类。在中国现代园林时期,园林的基本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主要功能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及物种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共存;改善城市化地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挥审美功能,供人们游憩健身、陶冶情操,提高思想文化素养;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扩大视野,培养人才。由于园林功能的扩展变化,该时期我国城市园林的特有风格是: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筑比例适度,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美化了城市景观,充分发挥了园林的综合效益;使用先进技术和材料,经济效益显著。欧美园林1.简述古埃及园林的类型与主要特征。古埃及园林可以划分为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和贵族园林这四种类型。主要特征:(1)强调种植果树、蔬菜,增加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2)重视园林改善小气候环境的功能(3)植物种类和栽种方式丰富多变,树木排行作队;甬道上覆盖着葡萄棚架,形成绿廊;桶栽藤本通常点缀在园路两旁(4)农业的生产发展促进了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也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进步,加之水体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使大多古埃及园林都选择建造在临近水源的平地上,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5)浓厚的宗教思想以及对永恒生命的追求促进了圣苑园林及陵寝园林的产生2.简述古希腊园林的类型与风格特征。类型与风格特征:(1)庭院园林:在古希腊时代,没有形成东方那种等级森严的大型宫苑,王宫与贵族的庭院也无显著差别,故可以统称庭院园林。(2)宅园(柱廊园):古希腊的宅园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一面为厅,两边为住房,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而当中则是中庭,以后逐渐发展成四面环绕着列柱廊的庭院(3)公共园林:在古希腊,由于民主思想发达,公共集会及各种集体活动频繁,为此建筑了众多的公共建筑物,出现了民众均可享有的公共园林。3.古罗马园林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类型:可以分为宫苑、别墅庄园、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和公共园林四大类型。特点:(1)宫苑:是一座拥有湖泊、开敞的林间空地、树林、雕像和众多建筑的“奇异梦幻的风景园”。(2)别墅庄园:古罗马的庄园采用规则式布局,常常是严整对称的。选址常在山坡或海岸边。庄园内既有供生活起居的别墅建筑,又有宽敞的园地,一般包括花园、果园和菜园。(3)中庭式庭园(柱廊式):古罗马庭园通常由三进院落组成,第一进为迎客的前庭,第二进为列柱廊式中庭,第三进为露坛式花园。(4)公共园林:古罗马人不像古希腊人那样爱好体育运动,虽然从古希腊接受了体育竞技场的设施,但是并没有用于发展竞技,而是把它变为公共休憩娱乐的园林。4.欧洲中世纪庭院的类型与风格特征有哪些?类型:教堂庭园、城堡庭园风格特征:教堂庭园:前期的教堂园林开始都是以实用性为主,但随着战乱平息、时局趋于稳定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园林的装饰性和娱乐性也日趋增强城堡庭园:中世纪的城堡庭园布局简单,由栅栏和矮庭园墙维护,与外界缺乏联系。除了方格形的花台之外,最重要的造园元素就是三面开敞的龛座,上面铺着草皮5.结合实例说明中世纪欧洲城堡庭园的产生背景及功能特点。产生背景: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辉煌壮丽的帝王宫苑,而欧洲却没有出现过如中国皇家园林那样壮丽恢宏的建筑,只有以实用性为目的的寺庙园林和简朴的城堡园林。就园林的发展史而言,中世纪的西欧园林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教堂庭园为主,是以意大利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后期则以城堡庭园为主。功能特点:教会掌握着文化、教育和医疗大权,内设学校、医院、病房、药草园等多种功能设施。瑞士圣·高尔教堂的规划反映了教会自给自足的特征,在总体规划上功能分区明确,庭园则随其功能而附属于各区,显得井然有序。位于城市中心,处于繁华地点,便于管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5世纪末,由于法兰西国王查理八世入侵佛罗伦萨,以及英国新兴毛纺织业的兴起,佛罗伦萨的政治经济地位受到挑战,逐渐失去了商业中心的位置,美第奇家族也随之衰落。此时,接受了新思想的罗马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大力提倡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支持并保护一批从佛罗伦萨逃亡出来的人文主义者,使得罗马成为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2)随着古典的复苏,许多贵族和富有商人大兴土木,在各地修建花园别墅。而当时罗马城郊的山丘成了别墅的主要建筑场地之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别墅依山而起,纷纷涌现出来。当时颇有权势的宗教人士也不甘落后,有很多花园别墅都是这些宗教人士修建的豪华居所。同时还涌现出了多纳托布拉曼特、拉斐尔和维尼奥拉等建筑造园名家。(3)16世纪40年代以后,意大利庄园的建造以罗马为中心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最具特色的意大利台地园。结合实例说明意大利台地园的风格特征。台地园的布局为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渡。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并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对英国和法国的影响。(1)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园林模仿意大利和法国台地园林规则式布局风格,出现了中世纪庭园与意大利规则式园林的结合,既有宏伟高大的宫苑园林,又有富丽堂皇的府邸园林。秘园、绿丛植坛、绿色壁龛及其雕像、池园及水喷等无不受到意大利台地园林风格的影响。(2)对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全面学习意大利台园造园艺术,并在借鉴中世纪园林某些积极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地形、植被等条件,促进了本国园林的发展。这一时期,法国园林主要有城堡花园、城堡庄园和府邸花园三种类型,分别以谢农索城堡花园(LeJardinduChateaudeChenonceaux)、维兰德里庄园(LeJardinduChateauVillandry)和卢森堡花园(LeJardinduLuxembourg)为代表9.简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及其类型特征。(1)产生原因:15世纪初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运动从意大利北部蔓延到北方各国(2)发展过程: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始于查理八世的“那波利远征”之时。1494年—1495年,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查理八世及其贵族被意大利文化艺术,尤其是被意大利别墅庄园华丽富贵、充满生活情趣的园林艺术深深吸引。于是查理八世从意大利带回了大批的珍贵艺术品和造园工匠,促进了法国的文艺复兴。从此,意大利造园风格传入法国,在花园里出现了雕塑、图案式花坛以及岩洞等造型,而且还出现了多层台地的格局,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园子,像东阿府邸的园子、迦伊翁的园子等。虽然形成了意大利台地园林艺术风靡一时的格局,但受法国独特的地理、地形限制,意大利台地园林并没有在法国独占风流。16世纪中叶以后,一批杰出的意大利建筑师来到法国,同时留学意大利的法国建筑师也相继回国。从16世纪50年代起,法国园林艺术家纷纷著书立说、深入实践,希冀开辟有自身特色的法国式园林。(3)类型特征:在接触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前,法国园林处于寺院及贵族庄园之中,有高墙及壕沟围绕,是以果园、菜圃为主的实用性庭院。庭院形式简单,用十字形园路或水渠将园地分为四块,中心布置水池、喷泉,或雕像。园中设置覆盖葡萄等攀缘植物的花架、绿廊、凉亭、栅栏、墙垣等。城堡小如宫廷,园林景观在构图上和建筑毫无联系,各层台之间也缺乏联系。花园大都位于府邸一侧,园林的地形变化平缓,台地高差不大。10.以凡尔赛宫为例,分析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要素与方法。凡尔赛堪称是法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其造园要素包括:1、花坛:2、小林园或从林:3、树篱:4、花格墙:5、喷泉:6、水壕沟:7、水镜面:8、运河:9、雕塑:10、“建筑物”造园方法:一是运用适应法国平原地区的布局法,用一条道路将刺绣花坛分割为对称的两大块,有些采用阿拉伯式的装饰花纹与几何图像相结合的图案。二是用花草图形模仿衣服和刺绣花边,形成一种新的园林装饰艺术,称为“摩尔式”或“阿拉伯式”装饰。绿色植坛划分成小方格花坛,用黄杨作花纹;除保留花草外,还使用彩色叶岩细粒或沙子作为底衬,以提高装饰效果。三是花坛是法国园林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从把整个花园简单的划分成方格形花坛,到把花园当成一个整体,按图案来布置刺绣花坛,形成与宏伟建筑相匹配的整体构图效果,是法国园林艺术的重大飞跃。分析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对欧洲各国的影响。(1)对意大利的影响从16世纪后半叶以来,大约整整一个世纪,法国的造园既受到了意大利造园技艺的影响,又经历了不断的发展过程,直到18世纪后半叶勒诺特尔出现,才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形式时代的结束和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开始。(2)对英国的影响勒诺特尔式园林风靡欧洲之时,英国尽管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却远远小于欧洲其他国家。勒诺特尔在完成凡尔赛宫苑后受邀访问了英国,在那里传播了勒诺特尔式造园,并改造了许多庭院,如圣詹姆斯园、格林尼治园等。后来,英国方面也积极派遣造园家去法国,创造了研究勒诺特尔式造园的良机。勒诺特尔式园林还通过著作逐步被英国人了解熟知,当时的法国造园书籍在英国传阅甚广,法国著作的英译版本也相继问世。(3)对荷兰的影响当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在西欧国家大面积流行的时候,其影响在荷兰并不是很明显,而且影响较晚。法国式的刺绣花坛很容易被荷兰人接受但是荷兰人对花卉的喜爱使得他们通常放弃了刺绣花坛,而采用种满鲜花的图案简单的方型花坛。荷兰勒诺特尔式园林空间布局紧凑。水渠的运用也是荷兰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色。(4)对德国的影响德国的园林传统来自于意大利、法国、荷兰及英国等国家。德国勒诺特尔式园林中最突出的是水景的利用。园景中有法国式喷泉、意大利式的水台阶以及荷兰式的水渠,都处理得壮观宏丽,许多水景的设计都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其次,绿荫剧场在德国园林中较为常见,比法国园林的绿荫剧场布局紧凑,并结合雕像的布置,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建筑物或花园周围设有很大的水壕沟,保留了更多中世纪园林的痕迹。(5)对俄罗斯的影响俄罗斯的勒诺特尔式园林在模仿法国园林的同时,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宫苑的选址上以及水体的处理方面,更多地借鉴意大利式园林,宫苑选址于水源充沛之地,并依山而建,形成一系列的台地和叠水,并且结合精美的雕塑,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既有辽阔、开敞的空间效果,又具有丰富的景观层次。在园林功能方面,由过去以实用为主,转向以娱乐、休息为主中外园林史规模上日益宏大。另外在植物的选用上,俄罗斯人的植物种植以乡土树种为主,如栎、复叶槭、榆、白桦形成林荫道,以云杉、落叶松等常绿植物构成丛林,使得俄罗斯园林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俄罗斯风情。(6)对西班牙的影响西班牙勒诺特尔式园林在因地制宜上有所欠缺。但西班牙勒诺特尔式园林在水景的处理上较成功,能充分利用园址中起伏的地形变化和充沛的水源,加上西班牙传统的处理水景的高超技巧和细腻的手法,制作了大量的喷泉、瀑布、跌水和水台阶等,使得园林中的水景多种多样。在铺装材料上仍然采用大量的彩色马赛克贴画,同时在造园中融入了许多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传统情感。(7)对奥地利的影响勒诺特尔式园林流行后,奥地利的统治者们也纷纷按照法国园林的模式进行宫苑重建。但因奥地利多山,所以勒诺特尔式园林多集中在维也纳这样的大城市及其周边。由于地形的限制,奥地利无法像法国那样创造大面积且开阔平坦的园林景观。但奥地利园林很讲究植物的修剪,尤其是树篱的应用,树篱常被修剪成闭和形式,结合雕塑布置,深绿色枝叶作为背景,与白色大理石雕塑形成鲜明对比;有时还利用树篱设计绿荫剧场,进行露天演出。简述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形成既受到英国自然条件、经济、文化艺术的影响,也受到了中国山水写意园林的影响。进入18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风靡百年之后,英国另辟蹊径地开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造园之路,那就是干净利落抛弃规则的几何式园林,创造不规则的自然式风景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有哪些?(1)威廉·坦普尔:英格兰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作品有《论伊壁鸠鲁的花园》一书(2)沙夫茨伯里伯爵三世:他的思想是英国造园界新思潮的一个重要支柱(3)瑟夫·艾迪生:有《论庭院的快乐》一书(4)亚历山大·蒲柏:曾发表《论绿色雕塑》一文(5)布里奇曼:斯陀园(Stone)是布里奇曼的代表作之一(6)威廉·肯特是摆脱规则式园林的第一位造园家,是真正的自然风景园林的创始人(7)胡弗莱·雷普顿是18世纪后期最有名的风景园林大师,主张风景园林要由画家和造园家共同完成,给自然风景园林增添了艺术魅力14.分析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发展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庄园园林化”时期----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①因地制宜,使园林具有环境特征,力图改变古典主义园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形象;②抛弃围墙改用兼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来分隔花园、林园、牧场,把自然景观迎进了花园,加强了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性;③对结合兼具生产性的牧场和庄园进行景观设计,大大降低了维持一个精致的几何式花园的经济负担。(2)“画意式园林”时期----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①缅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喜欢建造哥特式的小建筑和模仿中世纪的废墟和残迹;②喜欢用茅屋、村舍、瀑布和山洞等具野性的景观作为造园元素,使园林具有不规则、粗犷和变化的美;③大胆采用具有异域情调的元素,如丘园的中国式塔及其他画意式园林中使用的中国式山洞。(3)“园艺派”时期----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①自然风景园成为英国的代表性艺术,并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完全取代了古典主义园林,成为统帅欧洲园林的新形势;②英国式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响逐步渗透到了整个西方园林界。15.简述法国“中英式”园林的形成及特征。(1)形成:18世纪初期,法国绝对君权的鼎盛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古典主义艺术逐渐衰落,洛可可艺术开始流行。随着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并逐渐过渡到绘画式风景园以后,在法国也掀起了绘画式风景园林的热潮。由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影响,所以称为“英中式园林”。(2)特征:法国的“英中式园林”与勒诺特尔式园林相比,园林的规模和尺度都缩小了,在一个更加局促的环境中,借助于更加细腻的装饰,改变庄重典雅的风格,使花园更富有人情味;小型纪念性建筑则取代雕像,开始在花园中出现。同时,由于法国风景画家经常在作品中表现田园风光,这种创作思想也反映在风景园建造中,园林中常有“小村庄”,产生一种田园趣味。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中国园林的影响,法国“英中式园林”出现了塔、桥、亭、阁之类的建筑物和模仿自然形态的假山、置石,园路和河流迂回曲折地穿行于山冈和丛林之中;湖泊采用不规则的形状,驳岸处理成土坡、草地,间以天然石块。16.简述西方近代新型园林形成背景、主要类型与风格特征。形成背景:欧洲近现代园林在继承了英国风景式园林风格特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时期的优秀园林传统,从而使欧洲近代园林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快乐的游憩环境。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工业革命和早期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中人口密集、与自然完全隔绝的单一环境,引起了一些社会科学家的关注。城市问题的出现,冲破了古老的欧洲园林格局,解放了人们的传统思想,也赋予园林以全新的概念,产生了与传统园林内容、形式差异比较大的新型园林。主要类型与风格特征:城市公园: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园,那时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在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方面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动物园:动物园多由原皇家猎苑改为向市民开放游览的公园,也有一部分国家在野生动物聚栖至交通便利之地新建的供人们观赏的动物园。代表性作品有:布劳涅林苑(BiosdeBoulogne)、德国的梯尔园(TigerGarden)。植物园:植物园是利用原来的各种园林或新建园林,以观赏各种植物景观,兼有教学科研的功能,并向公众开放的园林。代表性的园林有英国的巴家特尔公园。城市公共绿地:城市公共绿地包括:各类园林以外的广场、街心花园、绿岛、滨水绿地、赛场或者游乐场、居住区小型绿地、工矿绿地等。简述美国城市公园运动的发展历程。18世纪之后,在一些经过规划而兴建的城镇中,出现了公共园林的雏形;随着城市公园运动传播到美国,美国的城市公园运动也迅速开展起来;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在放射性街道系统上覆盖网格状街道系统,形成一个内部有序、功能分明的道路体系,间有一些圆环及公园;19世纪初,美国其他城市的发展同样充满了投机性,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为了便于土地的划分和买卖,城市道路系统主要采用了网格状布局。19世纪上半叶,美国园林还处在谨小慎微的发展阶段。而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的110多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欧洲城市绿化思想的影响下,美国一些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呼吁城市改革,推进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城市美化运动”。美国的“国家公园”是怎么形成的?国家公园是19世纪诞生于美国的又一种新型园林。19世纪末,随着工业高速发展,大规模地敷设铁路、开辟矿山,美国西部的大片草原被开垦,肆意砍伐使茂密的森林遭受到了严重破坏,之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失去了栖息空间,植物群落也被破坏。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因预感会出现可悲后果而大声疾呼,阐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引起了政府重视。1872年,时任美国总统格兰特签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建立国家公园的主要宗旨在于对未遭受人类重大干扰的特殊自然景观、天然动植物群落、有特色的地质地貌加以保护,维持其固有面貌,并在此前提下向游人开放,为人们提供在大自然中休息的环境。同时也是认识自然,进行科普教育与研究的场所。简述奥姆斯特德原则。(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

(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

(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

(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

(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简述20世纪哲学思潮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这段时间里,大地艺术、解构主义、极简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设计思想对公园设计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并且与其他的艺术思潮一起推动着现代园林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充分借鉴了各种艺形式,体现着艺术性的设计,功能从最初单纯的田园风景直至今天集休闲、娱乐、运动、文化、生态和科技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公园,城市公园的功能内涵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21.简述当代风景园林发展趋势。国际当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自然为主体以生态为核心以地域为特征以空间为骨架以简约为手法西亚及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的渊源是什么?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文化思想的影响?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幼发拉底、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